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性传播疾病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第二十六章 流行病学教研组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性传播疾病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第二十六章 流行病学教研组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性传播疾病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第二十六章 流行病学教研组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2 性传播疾病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STD) 是指主 要通过性行为或类似性行为 ( 包括阴交、肛交、口交、接吻、 触摸等)而传染的一组疾病,简称性病,过去民间称 “ 花柳 病 ” 。 性病不仅发生在性器官上,也可侵犯附属淋巴器官及全身 重要器官组织。

3 经典性病:梅毒、淋病、软下疳和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第4性病) 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性病的概念逐渐被 “STD” 代替,WHO 把非淋菌性 尿道炎、艾滋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生殖器念珠菌病等也列为性 病。有 30 余种 现代性病的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真菌、 寄生虫等 性传播疾病是一组典型的生物-心理-社会性疾病

4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流行过程 第三节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第四节 艾滋病 第五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 主要内容

5 第一节 概 述 病 原 学 危 害 流行概况

6 一、 病 原 学

7 二、危 害 劳动力急剧减少,人才严重损失 人口比例严重失衡,人均寿命降低 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 加重国家财政负担.

8 三、流行概况 流行趋势 低估 地区分布 全球、中国 人群分布 年龄、性别

9 流行趋势 2000 年 WHO 正式公布 STD 估计数,世界上每天有 100 多万人感染性病,每年约有 4 亿新 STD 患者 梅毒 1200 万 淋病 6200 万 衣原体感染 8900 万 滴虫病 1.7 亿 尖锐湿疣 3000 万 生殖器疱疹 2000 万

10 从 2001 年开始,我国 STD 疫情出现了 趋势 近年来,我国出现梅毒报告病例数快速上升,而淋病 报告病例数则持续下降的态势。 2009 年梅毒和淋病 的报告发病率分别为 19.49/10 万和 9.0/10 万。

11 表 26-2 1995 年不同地区 15 ~ 49 岁成人 4 种 STD 的估计患病率 ( % )

12 地区分布 STD 在世界分布差异较大,南亚和东南亚是全球 STD 流行最 严重的地区,每天至少有 40 万新病例发生 我国报告的 STD 分布特点 沿海开放省市 > 内地 经济发达地区 > 经济落后地区 内地、边远地区报告率受监测系统影响较大

13 全国 4 个性病高发区 珠江三角洲地区 长江三角洲地区 京津地区 东北三省 发病率较低的地区 河北 内蒙 山西 陕西 少数民族所在地区 新疆梅毒发病率为全国首位

14 图 26-1 我国性病地区分布图

15 人群分布 发病率不断上升,发病人群广泛 近些年,女性病例逐年升高,男女比例差距逐渐减小,可能 与女性就诊人数增加,诊断水平提高有关 性活跃人群为感染性病的危险人群 年龄 STD 好发于性活跃人群 性别 多数发病以男性为多

16 图 26-2 2000 年我国人群 STD 的年龄分布图

17 表 26-3 2008 年全国性病监测点 5 种性病按性别报告 病例数、发病率构成 ( ( 中国 CDC , 2009 )

18 第二节 流行过程 传染源 传播途径 人群易感性

19 一、传染源 性病病人及病原携带者 高危人群 卖淫嫖娼者 吸毒人员 男男同性恋人群 嫖客等 “ 桥梁人群 ”

20 二、传播途径 性行为传播 非性行为的直接接触传播 医源性传播和血源感染 垂直传播 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21 性病传播方式 非婚性接触 (72.03%)>>>> 配偶传播 (17.98%)>>> 间接传播 (9.8%)>> 母婴传播 (0.16%)> 血液传播 (0.03%)

22 三、人群易感性 没有年龄、性别的差异 无先天性免疫力 无稳固的后天获得性免疫力

23 第三节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生物学因素 社会因素

24 一、生物学因素 无症状感染或不典型临床表现 人群因对 STD 病原体缺乏特异性免疫力 至今尚无有效针对 STD 的人工免疫方法

25 二、社会因素 人口流动 商业性行为 吸毒、贩毒 淫秽文艺作品 健康教育不充分 性病医疗市场混乱 性行为因素

26 第四节 艾滋病 概述 病原学 艾滋病的分期 危害 流行概括及流行特征

27 概 述  定义 艾滋病亦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 a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 , AIDS ) 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 HIV )感染引起的以 T 细胞免疫功能缺陷 为主的一种免疫缺陷病。

28  攻击 CD 4 + T 淋巴细胞  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 RNA 病毒  血清学分型: HIV-1 , HIV-2 病原学

29  I 期 - 急性感染期  II 期 -无症状感染期  III 期-艾滋病期 艾滋病的分期

30  影响人口质量和人口结构  贫穷和不平等  危害家庭  偏见和歧视  卫生服务  社会经济和政治 危 害 危 害

31 流行概况及流行特征  AIDS 流行概况  传播途径

32 全球艾滋病流行概况 2009 年估计全球尚存活的 HIV 感染者约 3300 万(成年人 约 3080 万,其中女性占 51.6% ,约 1590 万; 15 岁以下儿 童约 250 万);新发生的 HIV 感染者约 260 万;当年死于 AIDS 的人数近 180 万。 AIDS 在全球各地区的分布不同,变化趋势也各异。撒哈 拉以南的非洲地区仍是目前 HIV 感染最严重的地区。至 2009 年底,东欧和中亚地区是目前唯一 HIV 感染率保持增 长的地区。  AIDS 流行概况

33 国内艾滋病流行概况 第一阶段( 1985 年 —1988 年)输入散发期 第二阶段( 1989 年 —1994 年)局部流行期 第三阶段( 1995 年至今) 广泛流行期 现阶段我国艾滋病流行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艾滋病疫情上升速度进一步减缓; 第二,性传播持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同性传播上升速度明显; 第三,全国艾滋病总体呈低流行态势,部分地区和高危人群疫 情严重; 第四,受艾滋病影响人群增多,流行模式多样化。

34 图 26-3 中国历年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数 (截至 2010 年底) ( 中国 CDC, 2011)

35  传播途径 异性及同性的性接触传播 医源性传播和血液感染 母婴垂直传播

36 图 26-4 历年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传播途径构成 (截至 2010 年底) ( 中国 CDC, 2011)

37 第五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 第五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 预防策略 预防措施

38 一、预防策略 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 积极推进法制化管理 开展性教育和 STD 防治健康教育 开展 STD 和 AIDS 监测工作

39 二、预防措施 传染源的控制 控制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监 测 预防接种 正确处理性病和艾滋病防治中的伦理问题


Download ppt "性传播疾病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第二十六章 流行病学教研组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