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艾滋病的防治 艾 滋 病  中文: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 缩写: AIDS  音译:艾滋病.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艾滋病的防治 艾 滋 病  中文: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 缩写: AIDS  音译:艾滋病."—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艾滋病的防治

3 艾 滋 病  中文: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 缩写: AIDS  音译:艾滋病

4 艾 滋 病  获得性:非先天性的、生后感染的, 即使是艾滋婴儿也是在母亲体内或 分娩过程中感染的。  免疫缺陷:人体的免疫系统被破坏 后,抵抗力极度下降。  综合症:艾滋病病人没有特异症状, 可发生十六种机会性感染。

5 窗 口 期窗 口 期  从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到血液 中产生足够量的、能够用常规的 方法查出艾滋病病毒抗体之间的 时期。  大多是在 2 周到 3 个月之间,少数 可达 6 个月。  有传染性。

6 从 HIV 感染到艾滋病 病毒与免疫系统 “ 斗争 ” 阶段,为无 症状期(潜伏期 6-10 年)。 在这一阶段,病毒及被攻击的细胞彼 此快速增殖,又迅速地被损坏。 最后,病毒能够摧毁免疫细胞,导致 CD4 细胞数下降。

7 从发病到死亡 从感染 HIV 到发病 和死亡的时间,不经 治疗,从发病到死亡 的时间为 12 - 24 个月。

8 两 者 区 别两 者 区 别  HIV 感染者:检测人体内抗 - HIV 抗体 阳性, 但无其它临床表现者。  艾滋病人:则指艾滋病毒感染者,经数 年或十数年后免疫系统严重被损无力御 敌,其 CD4 细胞计数 200 个 /mm 3 以下, 或发生 16 种机会性感染中的任何一种, 即可诊断为艾滋病病人。

9 对外界抵抗力弱  物理因素 对热敏感, 60 0 C 以上可杀灭 干燥环境中的 HIV 浓度几小时内降低 90-99% 但紫外线不能灭活 HIV  化学因素 HIV 对化学品非常敏感

10 全身性前驱症状  发热  盗汗  极度乏力  原因不明体重减轻  反复口腔感染

11 艾滋病是一种传染 病。传染病的发生和流 行要具备三个环节,即 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 感人群。

12 传染源  艾滋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是本病的传染源。 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论是否发病), 在他的一生中,都可以通过体液交换方 式传染给他人。  无症状的艾滋病感染者,是本病最重要 的传染源。  危险性:无症状,潜伏期长,性活跃 (青壮年),流动性大。

13 传播途径 ( 一)传播艾滋病的四种主要体液 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 (二)三种传播途径 性途径传播、血途径传播、母婴 途径传播

14 1 、经血液途径传播  共用未消毒注射器注射吸毒  单采血浆操作污染造成的感染  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及 血液制品  职业暴露

15 2 、 经性途径传播  在没采取保护措施前提下,与感染艾滋 病毒的同性或异性发生性交,并伴有体 液交换,是艾滋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  性行为:同性、异性、双性。  性交方式:生殖器性交、口交、肛交。 以肛交的方式传播艾滋病的危险性最大。

16 3 、 经母婴途径传播  经胎盘  分娩过程阴道分泌物  母乳喂养

17 易感人群  一种行为传播疾病  人不论种族、性别、年龄、对艾滋 病普遍易感。  感染后,可以形成一定的抗体,但 所形成的抗体不能将体内的艾滋病 病毒清除。

18 艾滋病传播的必要条件  必须经破损皮肤或粘膜进 行 体液交换 才会被感染

19 下列场合不会传染艾滋病  握手、拥抱、咳嗽、打喷嚏、礼 节性亲吻  共用餐具、厕所、浴室、共用床 单、衣被  公用电话、办公用品、劳动工具、 交通工具  蚊虫叮咬

20 艾滋病的预防 WHO/UNAIDS 估计,如果全 球扩大现有的预防措施,到 2010 年,在预计 4 千 5 百万新 感染者中,有 2 千 8 百万能够被 预防

21 一般人怎样预防艾滋病  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  采取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  及时规范的治疗性病。  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和可能被血污染的 用具。  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  预防职业暴露。  避免母婴传播。

22 哪些人需要接受艾滋病咨询和检测  有过不安全性行为者 ( 如婚外性行为、 多性伴、男男同性性行为)  与他人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者  既往有偿卖血者(到非法采血点卖 血)  怀疑接受过不洁输血,使用过未经 严格消毒的注射器或可刺破皮肤的 器械的人员

23 哪些人需要接受艾滋病咨询和检测  有破损的皮肤粘膜,不慎接触到被 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体液的人。 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配偶、 子女  艾滋病高发地区的孕产妇

24 辽宁省艾滋病疫情

25  1991 - 2003 年平均增长率为 34.69%  2004 - 2007 年平均增长率为 41.42%  2007 - 2008 年上升 103.67%  14 个市的 72 县(区)报告艾滋病疫情  排在前 3 位的传播途径是,异性传播占 25.98% ,同性传播占 25.28% ,注射毒品传 播占 14.10% 。

26 在这冰山的顶尖是 截至 2007 年底累计 报告数 23 万 仍有大量未被发现的人 2007 年估计现存活 HIV 感染者 70 万 艾滋病疫情报告数与估计数

27 辽宁省艾滋病流行特点  艾滋病疫情上升速度较快  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  艾滋病疫情地区分布广、差异大  艾滋病流行因素广泛存在

28 专家认为 80%  超过 80% 的艾滋病人及 HIV 感染者至今 仍然处于地下状态,不能加以治疗  使更多的 HIV 感染者 / 艾滋病病人知道自 己的感染状况  预防新感染的发生(行为的改变)  提供治疗、关怀与支持

29 沈阳市艾滋病疫情

30 2008 年沈阳市艾滋病疫情  本市居民占 57.3%, 外地居民 ( 在押人员外 ) , 占 42.7 %。男性占 91.5 %,女性占 8.5 % ; 男女 比例为 11:1 。年龄最大的 72 岁,最小的 12 岁。 HIV 感染者 /AIDS 病人报告人数比去年上升 118 %。

31 2008 年沈阳市艾滋病疫情  经血途径感染占 14.8% ;经性接触感染 占 50.0 %,其中男男性行为占性途径的 69 %;感染途径不详 111 例占 35.1% 。

32 历年新发病例的增长率 年 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 增长 率 14.2 %125 %72.2 %100 %46.7 %59.3 %118%

33 沈阳市历年报告病例传播途径构成

34 沈阳市历年检出渠道构成

35 历年报告病例沈阳市内五区分布情况

36 沈阳市艾滋病疫情的特点(一)  艾滋病疫情呈明显上升趋势, 2008 年增幅 达 118%  传播途径以经性传播为主, 尤其是男男同性 恋比例上升幅度大,今年占性途径的 67.5%

37 沈阳市艾滋病疫情的特点(二)  检出途径以临床检出为主,主要是医院住院 病人和门诊病人的检测,检出人数占报告人 数的 46.8%  13 个区 \ 县 ( 市 ) 均有病例报告, 以城区为主  本地居民报病比例加大

38 沈阳市艾滋病疫情的特点(三)  年龄跨度大,最小年龄为 12 岁,最大年龄 84 岁  感染人群职业别多样化  治疗病人及死亡人数明显增加

39 HIV 职业暴露

40 HIV 职业暴露的定义 “ 实验室、医护、预防保健人员以及有 关监管工作人员,在从事艾滋病防 治工作及管理工作过程中,暴露于 含有 HIV 血液、体液 和实验室培养 液的情况。

41 含义  对象:广大医务卫生保健人员、实验室人员、 管理人员、公安司法干警等  场合:在从事 HIV/AIDS 诊断、治疗、护理、 预防、检验、管理过程中,暴露于含有 HIV 血液和实验室培养物  途径:经针刺和其他锐利器具割伤后、创伤、 咬伤  结果:可能有感染 HIV 的危险性

42 普遍性防护原则 是指医务人员将所有病人的血 液、其他体液以及被血液、其他体 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 的病原物质,医务人员在接触这些 物质时,必须采取的防护措施。

43 普遍性防护原则主要内容  安全处置锐利器具  对所有器具严格消毒  认真洗手  使用防护设施避免直接接触体液  安全处置废弃物

44 职业暴露的处理

45 局部紧急处理  局部压,挤,冲,洗  局部消毒: 70% 酒精, 0.2% 次氯酸钠, 0.5% 碘伏, 0.2-0.5% 过氧乙酸  眼睛,粘膜:冲洗

46 紧急报告  向所在单位有关领导报告  向当地疾控中心(防疫部门)报告  及早报告,作好处理,做好保密工作

47


Download ppt "艾滋病的防治 艾 滋 病  中文: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 缩写: AIDS  音译:艾滋病."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