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动脉粥样硬化症 郝才运. 定义:动脉粥样硬化是多种原因导致动 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 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疾病。 发病概况:心脑血管病年平均病死率: 60 年代是 36 / 10 万人口; 2000 年是 236 / 10 万人口,每年约有 300 万人死于心 血管病,占全部死亡率首位。找冠心病.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动脉粥样硬化症 郝才运. 定义:动脉粥样硬化是多种原因导致动 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 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疾病。 发病概况:心脑血管病年平均病死率: 60 年代是 36 / 10 万人口; 2000 年是 236 / 10 万人口,每年约有 300 万人死于心 血管病,占全部死亡率首位。找冠心病."—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动脉粥样硬化症 郝才运

2 定义:动脉粥样硬化是多种原因导致动 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 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疾病。 发病概况:心脑血管病年平均病死率: 60 年代是 36 / 10 万人口; 2000 年是 236 / 10 万人口,每年约有 300 万人死于心 血管病,占全部死亡率首位。找冠心病 示教难

3 ●病因和发病情况:本病是多病因的疾病, 主要有下列几种危险因素: ○年龄和性别:多见于 4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49 岁以后进展较快,但在青壮年甚至儿童中, 也曾发现有旱期粥样硬化病变,提示这时病 变已开始。男性与女性相比,女性发病率较 低,但在更年期后发病率增加。年龄和性别 属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4 ○血脂异常:脂质代谢异常是本病最重要的危 险因素。内源性和外源性 总胆固醇( TC )升高;甘油三酯( TG )升高; 低密度脂蛋白 (HDL) 升高 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 )升高;脂蛋白 a [ Lp ( a )]升高;载脂蛋白 B ( ApoB )增高 载脂蛋白 A ( ApoA )降低;高密度脂蛋白 (HDL) 尤其是它的亚组分Ⅱ( HDL Ⅱ)减低

5 ○血压:血压-血液流轴-血管内膜关系 60 ~ 70% 的冠心病有高血压,高血压患者患 本病较血压正常者高 3 ~ 4 倍。收缩压和舒张 压增高都与本病密切相关。 ○吸烟:吸烟者与不吸烟者比较,本病的发 病率和病死率增高 2 ~ 6 倍,且与每日吸烟支 数呈正比。被动吸烟也是危险因素。 ○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糖尿病患者中本病 发病率较非糖尿病者高 2 倍。查血糖的必要

6 ○次要因素: ① 肥胖。老王师傅中风 ② 从事体力劳动少,脑力活动紧张,经常有工作 紧迫感者。工程师中风 ③西方饮食方式:常进高热量、高动物脂肪和高胆 固醇、高糖、高盐食物者。 ④遗传因素:家族中有在较年轻时患本病者,其近 亲得病的机会增加 5 倍。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这 些家族成员易患本病的因素。 ⑤性情急躁、好胜心和竞争力强、不善于劳逸结合 者。

7 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现较统一的认识 为 “ 内皮损伤学说 ” 。(正常血液流轴) 即在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作 用下,使动脉内膜内皮细胞间的连续性 中断,内皮细胞回缩,从而暴露内膜下 组织。此时血小板活化因子激活血液中 的血小板,使之粘附、聚集于内膜上, 形成附壁血栓,造成管腔狭窄甚至闭塞。

8 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正常动脉解剖:由内膜、中膜、外 膜三层(如图)。

9 ○动脉硬化变化过程:①脂质点和条纹(如图)

10 ②粥样和纤维粥样斑块(如图)

11 ③复合病变(如图)

12 分型: Ⅰ型:脂质点。动脉内膜出现小黄点,为小 范围的巨噬细胞含脂滴形成泡沫积聚。 Ⅱ型:脂质条纹。动脉内膜见黄色条纹,脂 质成分主要为胆固醇酯,也有胆固醇和磷脂。 Ⅲ型:斑块前期。细胞外出现较多脂滴,在 内膜和中膜平滑肌层之间形成脂核,但尚未 形成脂质池。 Ⅳ型:粥样斑块。脂质积聚多,形成脂质池, 内膜结构破坏,动脉壁变形。

13 Ⅴ型:纤维粥样斑块。为动脉粥样硬化最具特征性 的病变,呈白色斑块突入动脉腔内引起管腔狭窄。 病灶处内膜被破坏,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纤维帽覆 盖于脂质池之上。 Ⅵ型:复合病变。为严重病变。由纤维斑块发生出 血、坏死、溃疡、钙化和附壁血栓所形成。破溃后 粥样物质进入血流成为栓子。大的栓子可能导致心 肌梗塞、脑梗塞等意外事件。复合型斑块在使血管 狭窄以至闭塞的过程中,也逐渐出现附近血管的侧 支循环,血栓机化,又可以再通,从而使局部血流 得到部分恢复。本病的恢复依靠侧支循环的建立

14 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丢三忘四,容 易疲劳,脑力和体力衰退。 ○主动脉粥样硬化:收缩压升高、脉压增宽。 X 线检 查主动脉结凸出,有时可见片状或弧形钙化。 主动脉瘤是本病最主要的后果: ① 腹主动脉瘤:在体检时查见腹部有搏动性肿块, 可听到杂音。 ②胸主动脉瘤:可引起胸痛、气急、吞咽困 难、咯血、声音嘶哑,气管移位或阻塞。 ③主动脉瘤可发生动脉夹层分离,主动脉瘤破裂可 迅速致命

15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法院院长心梗 (下节讲) ○脑动脉粥样硬化:脑缺血引起眩晕、 头痛和晕厥等症状,脑动脉血栓形成或 栓塞时或引起脑血管意外(缺血性脑卒 中),有头痛、眩晕、呕吐、意识丧失、 肢体瘫痪、偏盲或失语,脑萎缩时引起 痴呆,精神变态、行动异常、智力和记 忆力减退以至性格完全变态等。

16 ○肾动脉硬化:可引起顽固性高血压。 ○四肢动脉粥样硬化:下肢发凉、麻木 和典型的间歇性跛行,即行走时腓肠肌 麻木、疼痛以至痉挛,休息后消失,再 走时又出现。下肢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 消失。如动脉管腔完全闭塞时可产生坏 疽。

17 ○实验室检查 ①血脂异常:总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 )、 低密度脂蛋白( LDL )、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 ) 增高;高密度脂蛋白( HDL )降低、载脂蛋白 A ( ApoA )降低、载脂蛋白 B ( ApoB )和脂蛋白 a [ Lp(a) ]增高。 ② X 线检查、二维超声、磁共振检查可见主动脉相 应病变,多普勒血管超声检查有助于判断颈动脉、 四肢动脉和肾动脉的血液情况和血管病变。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心彩超对冠心病诊断有重要价值。

18 预后(预测后果):本病预后根据病变部位、 程度、血管狭窄发展速度、受累器官受损情 况和有无并发症有极大关系。凡涉及心、脑、 肾等重要脏器者预后不良。 防治: ①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配合治疗,经过合理治疗可 以延缓和阻止病变进展,甚至逆转消退,患者可维 持一定的生活和工作能力。慢慢侧支循环形成,可 使病情得到改善。因此说服患者耐心长期接受防治 措施至关重要。

19 ②合理膳食:控制膳食总热量,维持正常体 重,预防发胖。 a. 正常体重指数: BMI =体重( kg )/身高( m ) 2 , 一般以 20 ~ 24 为正常范围。超过正常标准者,应 减少每日进食总热量,食用低脂、低胆固醇膳食, 限制饮酒、糖、盐。提倡清淡饮食,新鲜蔬菜、瓜 果、豆类、植物油为主的饮食习惯。 b.40 岁以上即使血脂正常,也应避免食用过多动物油 脂和高胆固醇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猪油、蛋 黄、蟹黄、鱼子、奶油及其制品、椰子油、可可油 等。提倡低胆固醇食物,如鱼肉、鸡肉、各种瘦肉、 蛋白、豆制品等为宜。

20 c. 已确诊为冠心病者,严禁暴饮暴食,以免诱 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有高血压或心力衰竭 者,应同时限盐。吃煎饺致命 d. 适当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对预防发胖,煅 炼循环系统的功能和调整血脂很有好处,是 预防本病的积极措施。体力活动应根据原来 身体情况、体力活动习惯和心脏功能状态而 定,以不过多增加心脏负担和不引起不适感 觉为原则。体育活动要循序渐进,不宜勉强 作剧烈活动,对老年人提倡散步(每日 1 小 时,可分次进行),做保健操、打太极拳等。

21 e. 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生活要有规律、保持乐观、 愉快的情绪,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注意劳 逸结合,保证充分睡眠。某公退休后喜事不断, 分房,演讲 … 中风 f. 提倡不吸烟。:不饮烈性酒。饮酒问题虽然少量 低浓度酒能提高血 HDL (高密度脂蛋白)、红葡 萄酒有抗氧化的作用,但长期饮用会引起其他问 题,因此,专家认为不宜提倡。 g. 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 不少学者认为,本病的预防措施应从儿童开始, 儿童也不宜进食高胆固醇、高动物脂肪的饮食, 还要避免摄食过量,防止发胖。

22 治疗 ○调整血脂药物:凡经饮食调节和体力活动 3 个月后血脂仍高者,应给调脂药。 ①血脂调整目标:总胆固醇( TC )< 5.72mmol / L ;甘油三酯( TG )< 1.69mmol / L ;低密度脂蛋白亚组分( LDL - C )< 3.64mmol / L ; ②主要降胆固醇为主的药物:辛伐他汀、洛伐 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

23 ③主要降甘油三酯为主的药物:非诺贝特、吉 非贝齐、苯扎贝特、环丙贝特等。 ④具有降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作用的药物:烟酸、 烟酸缓释制剂等。 ⑤其他:消胆胺、脉乐康、多烯康等。 ○抗血小板药:①阿司匹林;②噻氯匹定; ○扩张血管药:消心痛、单硝酸异山梨酯、硝 酸甘油等

24 谢谢大家


Download ppt "动脉粥样硬化症 郝才运. 定义:动脉粥样硬化是多种原因导致动 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 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疾病。 发病概况:心脑血管病年平均病死率: 60 年代是 36 / 10 万人口; 2000 年是 236 / 10 万人口,每年约有 300 万人死于心 血管病,占全部死亡率首位。找冠心病."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