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糖尿病足部護理 主講者 : 鄭凱分護理師 時間 :10/18 1030-1100. 糖尿病對足部的影響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長期糖尿病患者,或由 於血糖長期控制不良,均會引致多項併發症,直 接或間接影響足部的健康,其中一項是血管病變, 令血液循環減弱,使傷口難以痊癒,無論傷口大 小,細菌的感染也會迅速地擴散。此外,神經病.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糖尿病足部護理 主講者 : 鄭凱分護理師 時間 :10/18 1030-1100. 糖尿病對足部的影響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長期糖尿病患者,或由 於血糖長期控制不良,均會引致多項併發症,直 接或間接影響足部的健康,其中一項是血管病變, 令血液循環減弱,使傷口難以痊癒,無論傷口大 小,細菌的感染也會迅速地擴散。此外,神經病."—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糖尿病足部護理 主講者 : 鄭凱分護理師 時間 :10/18 1030-1100

2 糖尿病對足部的影響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長期糖尿病患者,或由 於血糖長期控制不良,均會引致多項併發症,直 接或間接影響足部的健康,其中一項是血管病變, 令血液循環減弱,使傷口難以痊癒,無論傷口大 小,細菌的感染也會迅速地擴散。此外,神經病 變,令神經功能退化。病人出現手腳痳痺,感覺 功能減退,足部變形等現象,令足部容易受到損 傷,被細菌感染,造成潰爛,最後可能導致截肢。 故此,個人及專業足部護理是防止發生嚴重併發 症的重要部驟。截肢

3 日常足部護理 一.足部衛生 .每日用溫水及性質溫和肥皂洗腳。 .洗腳時切勿用毛刷刷腳,以免皮膚破損。 .洗淨後用柔軟毛巾徹底抹乾,特別注意抹乾趾縫的皮膚。 二.皮膚護理 .如皮膚乾燥,需定時外塗潤膚膏,但不應塗在趾縫間。 .不要用爽身粉(特別是趾縫間),以免閉塞毛孔。 三.足部檢查 .如查看雙腳底部有困難可用鏡子幫助,或可找家人幫忙。 .如發現皮膚損傷、水泡、紅腫或疼痛時,應用消毒藥水清洗及用清潔紗布敷蓋,並每天更換。 .割傷、擦傷及燙傷等,必須立即處理,不容忽視。 .如遇上嚴重損傷或不能痊癒的傷口,必須立即聯絡醫生。 四.腳甲護理 .應定期修剪趾甲。 .浴後修剪比較容易。 .須沿趾甲略為銼甲邊。 .應使用安全的趾甲鉗,不應使用較剪或其他器具。 .如視力欠佳,應找別人幫忙。 五.避免燙傷,切勿使用熱水袋、電毯或電暖爐來暖腳。 六.不可用刀片或雞眼膠布/葯水來自行治理雞眼或厚皮。 如足部出現問題或對足部健康感到憂慮,應立即聯絡對足部有認識的醫療人員,並可轉介足病診療 服務。

4 足部護理方法: 用溫水及溫性肥皂洗腳,水溫不可太冷或太熱,先用手肘 測溫。洗腳時不要用毛刷擦腳,恐防皮膚破損。洗淨後要 輕輕抹乾及注意趾縫之間,不可用毛巾大力擦乾,以免因 過份用力,擦傷乾燥的皮膚。不要用熱水泡腳。檢查足部 時,腳底要用鏡子來輔助,看清楚是否發現足部的損傷, 例如:皮膚爆裂,水泡及雞眼等,作出適當的處理,若患 者視力欠佳而不能自行檢查時,可請家人代為檢查。如果 皮膚乾燥時,清潔後必須塗上潤膚膏,防止皮膚因乾燥而 爆裂,特別是腳的部位。太多腳汗時不宜用爽身粉,以 免閉塞毛孔。可改用棉花棒把火酒塗於趾縫間,再用紗布 分隔,這樣可以加速水份揮發,保持足部乾爽。

5 鞋襪的選擇 a.要選擇適合的鞋子 如軟皮面、厚膠底、縛鞋帶或魔術貼的密頭鞋。鞋頭應圓而闊,及要有足夠 深度,最好留有半吋虛位,切勿穿著涼鞋或拖鞋外出。 b.不要穿尖頭鞋或高跟鞋,以免腳趾受擠至而形成水泡、厚繭或雞眼。 c.選購鞋子的時間。最好是下午及黃昏。因為經過一天的活動後,雙腳會 較早上略為增大。 d.首次穿著新鞋,時間不宜過久。最好先試穿一、二小時,跟著檢查雙腳 有否紅腫、水泡或皮膚破損。如果沒有問題發生,才逐漸增加穿著的時間。 e.穿鞋前,要檢查鞋內沒有雜物如沙石、釘子等,以免因腳部感覺遲鈍而 被鞋內雜物弄傷腳部。 f.無論在室內或戶外,不可赤腳行走。因為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感覺可能較 遲鈍,以至損傷而不自覺,因而產生併發症。 g.應穿著柔軟而吸汗強的棉質或線質襪,避免穿尼龍襪。天氣寒冷時,可 穿較厚的羊毛襪保暖。 h.不要穿著過緊的襪子,以免影響血液循環。亦不宜穿著已修補的襪子, 因為縫口會弄傷腳部。


Download ppt "糖尿病足部護理 主講者 : 鄭凱分護理師 時間 :10/18 1030-1100. 糖尿病對足部的影響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長期糖尿病患者,或由 於血糖長期控制不良,均會引致多項併發症,直 接或間接影響足部的健康,其中一項是血管病變, 令血液循環減弱,使傷口難以痊癒,無論傷口大 小,細菌的感染也會迅速地擴散。此外,神經病."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