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八章 设施建筑. 1 、长城 The Great Wall 1987 年根据 C i, ii, iii, iv, vi 被列入《世界遗 产名录》 1987 年根据 C i, ii, iii, iv, vi 被列入《世界遗 产名录》 简介: 简介: 中国历史上曾有 20 多个朝代和众多的诸侯国修.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八章 设施建筑. 1 、长城 The Great Wall 1987 年根据 C i, ii, iii, iv, vi 被列入《世界遗 产名录》 1987 年根据 C i, ii, iii, iv, vi 被列入《世界遗 产名录》 简介: 简介: 中国历史上曾有 20 多个朝代和众多的诸侯国修."—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八章 设施建筑

2 1 、长城 The Great Wall

3 1987 年根据 C i, ii, iii, iv, vi 被列入《世界遗 产名录》 1987 年根据 C i, ii, iii, iv, vi 被列入《世界遗 产名录》 简介: 简介: 中国历史上曾有 20 多个朝代和众多的诸侯国修 筑过长城,但它的位置和长度是不一样的。 中国历史上曾有 20 多个朝代和众多的诸侯国修 筑过长城,但它的位置和长度是不一样的。

4 早在 2700 多年前的西周时期,我国就出现 了以城墙和城堡相连接的军事防御工事。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始大力修筑城墙。并 在敌对国方向的战略要地构筑军事据点, 并派兵把守。后来又把这些小城和要塞连 接了起来,长城从此就产生。战国时期的 7 个主要的诸侯国,齐、楚、燕、韩、赵、 魏、秦等都筑有自己的长城。 早在 2700 多年前的西周时期,我国就出现 了以城墙和城堡相连接的军事防御工事。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始大力修筑城墙。并 在敌对国方向的战略要地构筑军事据点, 并派兵把守。后来又把这些小城和要塞连 接了起来,长城从此就产生。战国时期的 7 个主要的诸侯国,齐、楚、燕、韩、赵、 魏、秦等都筑有自己的长城。

5

6 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为了防御 匈奴、东胡骚扰中原,秦始皇在吞并六国 以后的十五年中,将原有的秦国、燕国和 赵国的长城连通加固,筑起了一道西起临 洮,东止辽东,绵延万里的秦长城。万里 长城的名字,就是从秦始皇时期才开始有 的。 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为了防御 匈奴、东胡骚扰中原,秦始皇在吞并六国 以后的十五年中,将原有的秦国、燕国和 赵国的长城连通加固,筑起了一道西起临 洮,东止辽东,绵延万里的秦长城。万里 长城的名字,就是从秦始皇时期才开始有 的。

7 到了汉代,北方匈奴的威胁更加严重。汉武帝 时,国力强盛,一方面对匈奴发动大规模战争, 一方面则积极修筑长城。 到了汉代,北方匈奴的威胁更加严重。汉武帝 时,国力强盛,一方面对匈奴发动大规模战争, 一方面则积极修筑长城。 汉长城西起今天新疆,东止辽东,工程规模远 在秦长城之上。汉武帝主要修筑了通过河西走廊 的长城, 有力地阻止了匈奴的进犯,对发展西域诸 属国的农牧业生产,促进社会的进步,特别是对 打通与西方国家的交通,发展同欧亚各国的经济 贸易、文化交流起了重要的作用。第二个拥有万 里长城称号的就是汉朝所修筑的和烽燧亭障。 汉长城西起今天新疆,东止辽东,工程规模远 在秦长城之上。汉武帝主要修筑了通过河西走廊 的长城, 有力地阻止了匈奴的进犯,对发展西域诸 属国的农牧业生产,促进社会的进步,特别是对 打通与西方国家的交通,发展同欧亚各国的经济 贸易、文化交流起了重要的作用。第二个拥有万 里长城称号的就是汉朝所修筑的和烽燧亭障。

8 明朝是兴修长城的第三个高峰。为了防 御蒙古、女真等游牧民族的扰掠,明代十 分重视北方的防务。在明朝统治的过程中, 有二百七十多年差不多一直没有停止过对 长城的修筑和巩固长城的防务。 明朝是兴修长城的第三个高峰。为了防 御蒙古、女真等游牧民族的扰掠,明代十 分重视北方的防务。在明朝统治的过程中, 有二百七十多年差不多一直没有停止过对 长城的修筑和巩固长城的防务。 明朝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鸭绿江,全 长一万四千七百多里。工程之大,自秦皇、 汉武之后,没有一个朝代能够与之相比, 工程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改进,结构更加坚 固、防御的作用也更大了。 明朝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鸭绿江,全 长一万四千七百多里。工程之大,自秦皇、 汉武之后,没有一个朝代能够与之相比, 工程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改进,结构更加坚 固、防御的作用也更大了。

9 如今,长城作为军事防御设施的作用已不 复存在。但作为人类世界的一个奇迹,中 华民族的精神象征,长城像一条巨龙奔腾 在神州大地。她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是我 们中华民族之魂! 如今,长城作为军事防御设施的作用已不 复存在。但作为人类世界的一个奇迹,中 华民族的精神象征,长城像一条巨龙奔腾 在神州大地。她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是我 们中华民族之魂!

10 视频

11 2 、中国的青城山-都江堰

12 2000 年根据 Cii , iv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0 年根据 Cii , iv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都江堰是中国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省 成都平原西部岷江上,今都江堰市城西。古时属 都安县境而名为都安堰,宋元后称都江堰。 都江堰是中国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省 成都平原西部岷江上,今都江堰市城西。古时属 都安县境而名为都安堰,宋元后称都江堰。 它处于岷江从山区泻入成都平原的地方。在都江 堰建成以前,岷江江水经常泛滥;之后成都平原 沃野千里,成为 “ 天府之国 ” ,这项工程直到今天 还在发挥着作用,成为一项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 它处于岷江从山区泻入成都平原的地方。在都江 堰建成以前,岷江江水经常泛滥;之后成都平原 沃野千里,成为 “ 天府之国 ” ,这项工程直到今天 还在发挥着作用,成为一项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

13 工程最主要部分为渠首工程。渠首分别由鱼嘴分水 堤、宝瓶口引水工程和飞沙堰溢洪道三大工程组成。 工程最主要部分为渠首工程。渠首分别由鱼嘴分水 堤、宝瓶口引水工程和飞沙堰溢洪道三大工程组成。 鱼嘴是在岷江江心修筑的分水坝,把江水分成内江和外 江。 鱼嘴是在岷江江心修筑的分水坝,把江水分成内江和外 江。 宝瓶口是内江的进水口,形似瓶颈,李冰根据水流及地 形特点,在坡度较缓处,凿开一道底宽 17 米的楔形口子, 峡口枯水季节宽 19 米,洪水季节宽 23 米。宝瓶口是内江 进水咽喉,还能有效地控制进水流量,是内江能够 “ 水旱 从人 ” 的关键水利设施。由于宝瓶口自然景观瑰丽,有 “ 离 堆锁峡 ” 之称,属历史上著名的 “ 灌阳十景 ” 之一。 宝瓶口是内江的进水口,形似瓶颈,李冰根据水流及地 形特点,在坡度较缓处,凿开一道底宽 17 米的楔形口子, 峡口枯水季节宽 19 米,洪水季节宽 23 米。宝瓶口是内江 进水咽喉,还能有效地控制进水流量,是内江能够 “ 水旱 从人 ” 的关键水利设施。由于宝瓶口自然景观瑰丽,有 “ 离 堆锁峡 ” 之称,属历史上著名的 “ 灌阳十景 ” 之一。 飞沙堰溢洪道是在分水堤坝中段修建的泄洪道,洪水期 不仅泄洪水,还利用飞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水流的漩涡 作用,有效地减少了泥沙的宝瓶口前后的淤积。 飞沙堰溢洪道是在分水堤坝中段修建的泄洪道,洪水期 不仅泄洪水,还利用飞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水流的漩涡 作用,有效地减少了泥沙的宝瓶口前后的淤积。

14

15

16

17 视频

18 三、天坛 : 独一无二古建筑杰作

19 北京天坛 1998 年 11 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京天坛 1998 年 11 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天坛位于北京城南端,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 之神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它严谨的建筑布局, 奇特的建筑结构,瑰丽的建筑装饰,被认为是我 国现存的一组最精致,最美丽的古建筑群,天坛 不仅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 的瑰宝。 天坛位于北京城南端,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 之神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它严谨的建筑布局, 奇特的建筑结构,瑰丽的建筑装饰,被认为是我 国现存的一组最精致,最美丽的古建筑群,天坛 不仅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 的瑰宝。

20 天坛东西长 1700 米,南北宽 1600 米,总面积为 273 万平方米。 天坛东西长 1700 米,南北宽 1600 米,总面积为 273 万平方米。 天坛包括圜丘和祈谷二坛,围墙分内外两层,呈 回字形。北围墙为弧圆形,南围墙与东西墙成直 角相交,为方形。这种南方北圆,通称 “ 天地墙 ” , 象徵古代 “ 天圆地方 ” 之说。 天坛包括圜丘和祈谷二坛,围墙分内外两层,呈 回字形。北围墙为弧圆形,南围墙与东西墙成直 角相交,为方形。这种南方北圆,通称 “ 天地墙 ” , 象徵古代 “ 天圆地方 ” 之说。 外坛墙东、南、北三面均没有门,只有西边修两 座大门--圜丘坛门和祈谷坛门(也称天坛门)。 而内坛墙四周则有东、南、西、北四座天门。内 坛建有祭坛和斋宫,并有一道东西横墙,南为圜 丘坛,北为祈谷坛。 外坛墙东、南、北三面均没有门,只有西边修两 座大门--圜丘坛门和祈谷坛门(也称天坛门)。 而内坛墙四周则有东、南、西、北四座天门。内 坛建有祭坛和斋宫,并有一道东西横墙,南为圜 丘坛,北为祈谷坛。

21 除祈谷坛和圜丘坛之外,天坛还有两组与 众不同的建筑群,即斋宫和神乐署。 除祈谷坛和圜丘坛之外,天坛还有两组与 众不同的建筑群,即斋宫和神乐署。 斋宫实际是座小皇宫,是专供皇帝举行祭祀礼 前斋戒时居住的宫殿,也有城河围护。 斋宫实际是座小皇宫,是专供皇帝举行祭祀礼 前斋戒时居住的宫殿,也有城河围护。 神乐署则是隶属于礼部太常寺之下,专门负责 祭祀时进行礼乐演奏的官署。它是一个常设机 构,拥有数百人的乐队和舞队,平时进行排练, 祭祀时负责礼乐。署衙的位置在外坛西部,与 斋宫隔墙相邻,是一组标准的衙署建筑。 神乐署则是隶属于礼部太常寺之下,专门负责 祭祀时进行礼乐演奏的官署。它是一个常设机 构,拥有数百人的乐队和舞队,平时进行排练, 祭祀时负责礼乐。署衙的位置在外坛西部,与 斋宫隔墙相邻,是一组标准的衙署建筑。

22 天坛面积辽阔,相当于紫禁城的四倍。在极小 占地的建筑周围种植着苍松翠柏,深绿颜色在古 代表示崇敬、追念和祈求之意。这也是在坛、庙、 陵寝种植松柏的原因。 天坛面积辽阔,相当于紫禁城的四倍。在极小 占地的建筑周围种植着苍松翠柏,深绿颜色在古 代表示崇敬、追念和祈求之意。这也是在坛、庙、 陵寝种植松柏的原因。 进入天坛,树木葱郁,尤其在南北轴线和建筑群 附近,更是古柏参天,树冠相接,把祭坛烘托得 十分肃穆。据统计,天坛仅古柏就有 4000 株。 进入天坛,树木葱郁,尤其在南北轴线和建筑群 附近,更是古柏参天,树冠相接,把祭坛烘托得 十分肃穆。据统计,天坛仅古柏就有 4000 株。

23 祈谷坛上为祈年殿。殿高 33 米,直径 24.2 米,宏伟 壮观,气度非凡,是昔日北京的最高建筑之一。 祈年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 1420 年)取名大祀殿, 为宽 12 间,纵深 36 间的黄瓦玉陛重檐垂脊的方形 大殿。大祀殿与其说是祭坛,不如说是一座宫殿, 后来嘉靖皇帝旨意拆除,并于 1545 年在大祀殿原 址上建成大享殿,清王朝建立后,用它来举行祈 谷礼。 1751 年,正式将大享殿更名为祈年殿。清 干隆十六年( 1751 年)重修祈年殿,更换蓝瓦金 顶。光绪十五年( 1889 年)八月二十四日,雷雨 交加,祈年殿不幸被雷电击中,焚烧。因楹柱为 檀香木,香飘数里。 祈谷坛上为祈年殿。殿高 33 米,直径 24.2 米,宏伟 壮观,气度非凡,是昔日北京的最高建筑之一。 祈年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 1420 年)取名大祀殿, 为宽 12 间,纵深 36 间的黄瓦玉陛重檐垂脊的方形 大殿。大祀殿与其说是祭坛,不如说是一座宫殿, 后来嘉靖皇帝旨意拆除,并于 1545 年在大祀殿原 址上建成大享殿,清王朝建立后,用它来举行祈 谷礼。 1751 年,正式将大享殿更名为祈年殿。清 干隆十六年( 1751 年)重修祈年殿,更换蓝瓦金 顶。光绪十五年( 1889 年)八月二十四日,雷雨 交加,祈年殿不幸被雷电击中,焚烧。因楹柱为 檀香木,香飘数里。

24 据传,北京古建筑材料中有著名的四宝,即 据传,北京古建筑材料中有著名的四宝,即 祈年殿沉香木楹柱, 祈年殿沉香木楹柱, 太庙前殿正中三间沉香木梁柱, 太庙前殿正中三间沉香木梁柱, 颐和园佛香阁内铁梨木通天柱, 颐和园佛香阁内铁梨木通天柱, 谐趣园中涵远堂内沉香木装修格扇。 谐趣园中涵远堂内沉香木装修格扇。 现在所看到的祈年殿,是雷击后重修的,其形 状和结构都与原来的一样。 现在所看到的祈年殿,是雷击后重修的,其形 状和结构都与原来的一样。

25 皇穹宇殿门外是一条由大长方石铺成的甬路,站在甬道第 三块石板上,敝开殿门,并将全殿窗户紧闭,使殿门到殿 内正中神龛之间没有任何障碍物,然后面对殿门说话,就 可以听到非常洪亮的三声回声,而且站在殿外任何地方都 可以听到。由于这声音是在供奉 “ 皇天上帝 ” 的建筑里发出 来的,而且回声很大,因而就有 “ 人间偶语,天闻若雷 ” 之 说。于是又称这些石板为 “ 天闻若雷石 ” 。还称这些石板为 “ 三才石 ” ,即取天、地、人三才之意。人们必须是站在人 石上说话,为让 “ 皇天上帝 ” 听到,还必须打开殿门,而说 话的回声便是 “ 皇天上帝 ” 的回答。 皇穹宇殿门外是一条由大长方石铺成的甬路,站在甬道第 三块石板上,敝开殿门,并将全殿窗户紧闭,使殿门到殿 内正中神龛之间没有任何障碍物,然后面对殿门说话,就 可以听到非常洪亮的三声回声,而且站在殿外任何地方都 可以听到。由于这声音是在供奉 “ 皇天上帝 ” 的建筑里发出 来的,而且回声很大,因而就有 “ 人间偶语,天闻若雷 ” 之 说。于是又称这些石板为 “ 天闻若雷石 ” 。还称这些石板为 “ 三才石 ” ,即取天、地、人三才之意。人们必须是站在人 石上说话,为让 “ 皇天上帝 ” 听到,还必须打开殿门,而说 话的回声便是 “ 皇天上帝 ” 的回答。 三音石

26 回音壁 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围墙。墙高 3.72 米,厚 0.9 米,直径 61.5 米,周长 193.2 米。墙壁是用磨砖 对缝砌成的,墙头覆着蓝色琉璃瓦。围墙的弧度 十分规则,墙面极其光滑整齐,对声波的折射是 十分规则的。只要两个人分别站在东、西配殿后, 贴墙而立,一个人靠墙向北说话,声波就会沿着 墙壁连续折射前进,传到一、二百米的另一端, 无论说话声音多小,也可以使对方听得清清楚楚, 而且声音悠长,堪称奇趣,给人造成一种 “ 天人感 应 ” 的神秘气氛。所以称之为 “ 回音壁 ” 。 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围墙。墙高 3.72 米,厚 0.9 米,直径 61.5 米,周长 193.2 米。墙壁是用磨砖 对缝砌成的,墙头覆着蓝色琉璃瓦。围墙的弧度 十分规则,墙面极其光滑整齐,对声波的折射是 十分规则的。只要两个人分别站在东、西配殿后, 贴墙而立,一个人靠墙向北说话,声波就会沿着 墙壁连续折射前进,传到一、二百米的另一端, 无论说话声音多小,也可以使对方听得清清楚楚, 而且声音悠长,堪称奇趣,给人造成一种 “ 天人感 应 ” 的神秘气氛。所以称之为 “ 回音壁 ” 。

27 圜丘坛 圜丘坛在天坛南半部,始建于嘉靖九年( 1530 年),坐北朝南,四周绕以红色宫墙,上饰绿色 琉璃瓦,俗称 “ 子墙 ” 。子墙四周各有一大门。北 门叫成贞门,也称北天门;东门叫泰元门,也称 东天门;西门叫广利门,也称西天门。南面正门 叫昭亭门,也称南天门。每座门上题有满汉合璧 门额。将各门名称的第二个字顺序排列为元、享、 利、贞。这种排列据是据《周易》的 “ 干卦四德 ” 而定。 “ 元 ” ,代表始生万物,天地生物无偏私; “ 享 ” 为万物生长繁茂享通; “ 利 ” ,为天地阴阳相合, 从而使万物生长各得其宜; “ 贞 ” ,为天地阴阳保 持相合而不偏,以使万物能够正固而持久。 圜丘坛在天坛南半部,始建于嘉靖九年( 1530 年),坐北朝南,四周绕以红色宫墙,上饰绿色 琉璃瓦,俗称 “ 子墙 ” 。子墙四周各有一大门。北 门叫成贞门,也称北天门;东门叫泰元门,也称 东天门;西门叫广利门,也称西天门。南面正门 叫昭亭门,也称南天门。每座门上题有满汉合璧 门额。将各门名称的第二个字顺序排列为元、享、 利、贞。这种排列据是据《周易》的 “ 干卦四德 ” 而定。 “ 元 ” ,代表始生万物,天地生物无偏私; “ 享 ” 为万物生长繁茂享通; “ 利 ” ,为天地阴阳相合, 从而使万物生长各得其宜; “ 贞 ” ,为天地阴阳保 持相合而不偏,以使万物能够正固而持久。

28 皇帝每年祭天时,都从西边牌楼下轿,然 后步入昭亭门,进昭亭门到圜丘坛。四周 绕有两层名叫 墙的蓝色琉璃瓦矮墙。第一 层墙为方形叫外;第二层墙为圆形叫内 , 象徵 “ 天圆地方 ” 。 内中央处,就是祭天台 ( 也叫拜天台 ) ,即圜丘台。 皇帝每年祭天时,都从西边牌楼下轿,然 后步入昭亭门,进昭亭门到圜丘坛。四周 绕有两层名叫 墙的蓝色琉璃瓦矮墙。第一 层墙为方形叫外;第二层墙为圆形叫内 , 象徵 “ 天圆地方 ” 。 内中央处,就是祭天台 ( 也叫拜天台 ) ,即圜丘台。

29 圜丘台 台面墁嵌九重石板,是象徵九重天的意思。 台面墁嵌九重石板,是象徵九重天的意思。 所谓九重天,即:第一重日天;第二重月天;第三重金星天; 第四重木星天;第五重水星天;第六重火星天;第七重土星 天;第八重二十八宿天;第九重为宗动天,即上帝的起居室。 所谓九重天,即:第一重日天;第二重月天;第三重金星天; 第四重木星天;第五重水星天;第六重火星天;第七重土星 天;第八重二十八宿天;第九重为宗动天,即上帝的起居室。 每当祭天时,在坛台中央的太极石上供奉着皇天上帝牌,外 面支搭蓝色缎幄帐,象徵皇天上帝居住在九天之上。古代中 国认为天属阳,地属阴,引申开来,奇数属阳,偶数属阴。 圜丘之所以都用奇数去构筑,就是因为它们都是阳数。而在 10 以下,最大的阳数是 9 ,引申下去, 9 就是最大、无限、至 极的意思。中国过去皇帝称为 “ 九五之尊 ” ,中国古诗词中也有 “ 九霄 ” 、 “ 九天 ” 、 “ 九重天 ”…… 其中的 “ 九 ” 都是这个意思。圜丘 在建筑设计中使用奇数,而且反复使用其中 “ 九 ” 的倍数,正是 中国古代匠师对这种概念的运用和发挥,使 “ 天 ” 的观念能在祭 祀建筑中更好地体现。 每当祭天时,在坛台中央的太极石上供奉着皇天上帝牌,外 面支搭蓝色缎幄帐,象徵皇天上帝居住在九天之上。古代中 国认为天属阳,地属阴,引申开来,奇数属阳,偶数属阴。 圜丘之所以都用奇数去构筑,就是因为它们都是阳数。而在 10 以下,最大的阳数是 9 ,引申下去, 9 就是最大、无限、至 极的意思。中国过去皇帝称为 “ 九五之尊 ” ,中国古诗词中也有 “ 九霄 ” 、 “ 九天 ” 、 “ 九重天 ”…… 其中的 “ 九 ” 都是这个意思。圜丘 在建筑设计中使用奇数,而且反复使用其中 “ 九 ” 的倍数,正是 中国古代匠师对这种概念的运用和发挥,使 “ 天 ” 的观念能在祭 祀建筑中更好地体现。

30 圜丘台中心是一块呈圆形的大理石板,称 作天心石,也叫太极石。从中心向外围以 扇形石。上坛共有九环,每环扇形石的数 目都是 “ 九 ” 的倍数。一环的扇面石是 9 块、 二环 18 块、三环 27 块, …… 九环 81 块取名九 九。中层坛从第十环开始,即 90 块扇面石, 直至十八环,为 126 块九组成,下层坛从十 九环开始,至第二十七环,扇面石 243 块。 三层坛共有 378 个 “ 九 ” ,合计用扇面石 3402 块。 圜丘台中心是一块呈圆形的大理石板,称 作天心石,也叫太极石。从中心向外围以 扇形石。上坛共有九环,每环扇形石的数 目都是 “ 九 ” 的倍数。一环的扇面石是 9 块、 二环 18 块、三环 27 块, …… 九环 81 块取名九 九。中层坛从第十环开始,即 90 块扇面石, 直至十八环,为 126 块九组成,下层坛从十 九环开始,至第二十七环,扇面石 243 块。 三层坛共有 378 个 “ 九 ” ,合计用扇面石 3402 块。

31 站在圜丘台中间的圆心石上轻轻唤一声,就立即 从四面八方传来回声,好似众人齐鸣,一呼百应。 封建帝王附会说这是皇天上帝在向凡人发出 “ 圣 谕 ” 。其实,这种现象是声波被阻的回音。从圆心 石发出的声波传到四周的石栏以后,就同时从四 周迅速反射回来,声波振动较大;又由于圜丘坛 的半径较短,所以回声很快。据测试,从发音到 声波返回到圆心的时间,总共只有 0.07 秒,所以站 在圆心石上的人听起来,声音格外响亮。因此, 圜丘坛上的圆心石又称为 “ 亿兆景从石 ” 。 站在圜丘台中间的圆心石上轻轻唤一声,就立即 从四面八方传来回声,好似众人齐鸣,一呼百应。 封建帝王附会说这是皇天上帝在向凡人发出 “ 圣 谕 ” 。其实,这种现象是声波被阻的回音。从圆心 石发出的声波传到四周的石栏以后,就同时从四 周迅速反射回来,声波振动较大;又由于圜丘坛 的半径较短,所以回声很快。据测试,从发音到 声波返回到圆心的时间,总共只有 0.07 秒,所以站 在圆心石上的人听起来,声音格外响亮。因此, 圜丘坛上的圆心石又称为 “ 亿兆景从石 ” 。

32 视频


Download ppt "第八章 设施建筑. 1 、长城 The Great Wall 1987 年根据 C i, ii, iii, iv, vi 被列入《世界遗 产名录》 1987 年根据 C i, ii, iii, iv, vi 被列入《世界遗 产名录》 简介: 简介: 中国历史上曾有 20 多个朝代和众多的诸侯国修."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