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宋明理學的興起宋明理學的興起. 一、宋明理學的由來及其基本內容 ( 一 ) 正名 1. 中國兩千餘年學術思想發展的歷程中,宋明 理學佔據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 2. 理學,《宋史》名曰「道學」,然宋明學者 本身則多喜總括其學曰「性理之學」,清儒 往往稱之為「宋學」,近代學者則多以「新 儒學」之名統稱宋明之學。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宋明理學的興起宋明理學的興起. 一、宋明理學的由來及其基本內容 ( 一 ) 正名 1. 中國兩千餘年學術思想發展的歷程中,宋明 理學佔據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 2. 理學,《宋史》名曰「道學」,然宋明學者 本身則多喜總括其學曰「性理之學」,清儒 往往稱之為「宋學」,近代學者則多以「新 儒學」之名統稱宋明之學。"—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宋明理學的興起宋明理學的興起

2 一、宋明理學的由來及其基本內容 ( 一 ) 正名 1. 中國兩千餘年學術思想發展的歷程中,宋明 理學佔據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 2. 理學,《宋史》名曰「道學」,然宋明學者 本身則多喜總括其學曰「性理之學」,清儒 往往稱之為「宋學」,近代學者則多以「新 儒學」之名統稱宋明之學。

3 2. 道學:  「道學」原指傳聖人之道的學問,在二程死後,道 學成為二程所倡導的學問的名稱。 ‚ 朱熹明說道統中所傳的是道學,這個觀念源自韓愈 的《原道》,道學與道統的觀分不開,而道統又是 以孔、孟為準據的。  李二曲說:「儒者之學,明體達用之學也。秦漢以 來,此學不明,醇厚者梏於章句,俊爽者流於浮詞 ,獨洛、閩諸大老、始慨然以明體達用為倡,於是 遂有道學、俗學之別,其實道學即儒學,非於儒學 之外別有所謂道學也。」道學即儒學,這說法是對 的。  韋政通:此詞所指涉的範圍較狹窄,它所凸顯的只 是儒學的一面,只能代表這一階段思想史的一個段 落。另一方面是因為「道」這個觀念在先秦各家都 曾使用,而真正就這個觀念建立起一套哲學的則為 老莊,就這個意義說,老莊才有資格被稱為「道學 」,稱儒學為道學,其實會引起不必要的混淆。

4 3. 宋學  由於清代有漢學與宋學之爭,在漢學家心目中, 以為宋儒只是空談心性,多雜釋、老言,不能代 表孔、孟聖賢之學的真義,欲求聖學真義,必須 於去古未遠的漢學得之。這是清代漢學家門戶之 見,對南、北宋學風之異同未加辨別。  在歷史上的「宋學」,應以北宋為代表,錢穆認 為:「北宋諸儒,眼光開放,興趣橫逸。」並謂 北宋儒學所涉的範圍大致上有三方面: a) 政事治平之學; b) 經史博古之學; c) 文章子集之學。 宋學一詞在內涵上涵蓋面十足,不過在名稱上無法 概括明學與清學。

5 4. 理學  「理學」一名始於南宋,作為一種學問而言,指的是 與辭章考據訓詁相對待的「義理之學」。 ‚ 明代,理學成為專指宋代以來形成的學術體系,包括 周、張、程、朱的道學,也包括陸、王的心學。 ƒ 今天我們稱之為理學的是指宋明(包括元及清)時代 佔主導地位的學術體系。  韋政通:在現代之前,對這個階段思想最流行的名稱 是「理學」。就南宋到明代而言,這是一個很恰當的 稱呼,因盡管程 ( 顥、頤 ) 、朱 ( 熹 ) 和陸 ( 九淵 ) 、王 ( 陽 明 ) 之間,有性即理和心即理的不同見解,但理始終 是中心概念。但理學顯然不能概括北宋的儒學,自顧 亭林主張「經學即理學」之後的清學,也顯然不是理 學所能範限的。理學對先秦儒學而言,頗能顯出它的 新取向和新姿態,但就北宋到清代的思想史而言,它 就顯得比較狹窄。

6 補充資料:何謂「理」? 陳來《宋明理學》: 1. 理學中所說的「理」其實並不神秘,它和我們 今天日常生活語言中的「物理」「道理」的意 義是相通的。 2. 「理」一般都是指一定社會的人由理性所共同 確認的道德法則、交往原則、行為規則、推理 原理。 3. 在近代科學傳入中國以前,「理」又常指事物 具有的性質、規律和法則,如《莊子》中的「 天地之理」、《荀子》中的「物之理」、《易 傳》中的「窮理」等。 4. 所以,理學中所說的「理」,其中兩個最主要 的意義是指事物的規律和道德的原則。

7 5. 新儒學  此詞最能夠代表這一階段的儒學。 ‚ 此詞比道學、宋學、理學指涉廣,足以包羅這一階 段不同段落的思想。  北宋儒者所開出的儒學規模雖多端,但表現最強的 還是經世致用,南宋至明代表現最強的是心性之學 ,清代則為經史之學。不同段落表現雖有不同,但 思想內部卻有前後相續的發展,即他們有着同共的 目標:「明儒道以尊孔,撥亂世以返治」。 „ 牟宗三對新儒學之「新」有兩點說明: a) 對先秦儒家之龐雜集團,並無不確定之傳法統系, 而確定出一個統系,借以決定儒家生命智慧之基本 方向,因而為新。 b) 對漢人以傳經為儒而為新,此則直接以孔子為標準 ,直就孔子生命智慧之方向而言成德之教以為儒學 ,或直相應孔、孟之生命智慧而以自覺地作道德實 踐以清澈自己之生命,以發展其德性人格為儒學。

8 ( 二 ) 宋明理學的基本內容 1. 先秦之孔孟: 孔子的學說,本來僅注重人事方面,很少談到 哲學的問題。孟子繼起,對性善性惡問題的討 論已稍有哲學的意味,但仍以政事教化為立說 的宗旨。 2. 西漢: 西漢之世,儒學獨盛,但卻混入陰陽讖緯之言 ,染上濃厚的神學宗教色彩。 3. 東漢: 訓詁章句之學異常發達,儒學的哲學性發展, 更無可觀之處。

9 4. 魏晉時期:  老莊之說大行,玄學家引儒入老莊,成為時代 的風尚,其後佛教發達,學者又援釋入老莊。 ‚ 釋、道的思想,有較豐的哲學性。 5. 唐代以還:  學者更進而援釋入儒,引道證儒。儒家之學, 經此長時間與釋、道的薰染浸潤,也就漸趨哲 學化。 ‚ 韓愈、李翱的思想便初步表現出這種哲學化的 趨勢。 6. 宋代:  理學興起,儒學的哲學化,可說正式成熟。 ‚ 這是儒學的大轉變。宋儒雖自視為孔孟心傳, 但實已非孔孟儒學的舊觀。

10 7. 理學所關注的大問題,以有以下數端:  宇宙如何起源及發生? ‚ 宇宙萬物的終極主宰、統攝為何? ƒ 人與此終極主宰的關係為何? „ 人如何認識此終極主宰,又如何修養自己,使自 己能夠與之契合無間? 8. 簡言之,理學所涉及的都是一些哲學上的重 大問題,即:宇宙本體論、人性論、知識論 及道德實踐論等。

11 二、理學興起的原因 ( 一 ) 儒學本身的發展及局限 1. 漢儒的章句訓詁之學,到唐代頒布《五經正義》 後,已走到山窮水盡的地步。 2. 儒學自兩漢至隋唐由注重微言大義的今文經學, 變為著重訓詁考據的古文經學。 3. 唐定五經正義後,經學發展已僵化或趨於凝固的 狀態。而唐人作注疏是有體例、有規範的,其體 例為注不破經,疏不破注,這種瑣屑的研究方法 ,並專在書本兜圈子的經學,了無新意。 4. 儒學要繼續在思想和理論上有所發展,必須另闢 蹊徑,故宋代理學適時出現。

12 ( 二 ) 儒、釋、道三家的融和 1. 學者提倡: 韓愈、李翱等人重整儒學的運動,援佛釋儒、以儒證道的 思想運動,宋代理學的產生準備了條件。 2. 儒釋道修養理論漸趨融和:  孟子論修養,教人存心養性。 ‚ 莊子論至人的修養,用心如鏡,應而不藏。 ƒ 僧肇論修養,亦言吾心譬如明鏡,光映萬象。 „ 慧能教人修養,直接本心,若心不染於念,來去 自如,心體無滯,即是般若。

13 3. 此修養理論有利於宋儒對心性作用的探求:  道家陳搏演繹的太極圖,窮究天地之源輾轉傳於 周敦頤,周敦頤著太極圖說及通書,說明天地萬 物之始,復教以學為聖之道。 ‚ 周敦頤既啟風氣之先,影響所及,兩宋學者多兼 治佛道,究源天地,講心性,求諸六經,學為聖 人,於是儒表佛裡,儒表道裡的理學形成。 ƒ 簡言之,理學的產生實受佛、道二家思想的刺激 與影響而來。

14 ( 三 ) 宋代的書院講學 1. 宋代書院講學氣盛行: 其教學宗旨在於發揚孔門義理之學及修己立人之道, 因此宋代書院成了理學研習之所。 2. 四大書院之宗旨及作用:  宋代書院發達,尤以四大書院為最著名,即嵩陽書院 、岳麓書院、白鹿洞書院及應天書院,主持書院講學 者大多為學行並茂的儒者。 ‚ 他們提倡氣節,崇道義,並躬行實踐;除注重學術研 究外,還重道德教育。 ƒ 書院制度有詳細及定期的講論,對學子行為亦有所指 導,以糾正學者讀書為獵取功名之錯誤觀念,將義理 之學、修身之道視為教育核心,樹立理學家的楷模。

15 ( 四 ) 活版印刷的發明 1. 印刷術之發展:  唐代時期已有雕版印書; ‚ 宋時畢昇發明活字版印刷術; ƒ 印刷術的普遍使用,對文化普及與傳播,起了重 要的作用。 2. 印刷術發達之影響: 使經書變得容易流傳,學者可以獨自鑽研經書, 不必受經師、家法的拘束,自由發揮,有利於學 術風氣的發展。

16 ( 五 ) 政治社會的動亂及君主的提倡 1. 宋朝建國之背景:  經歷中唐以後長期分裂、混亂不堪的局勢之後建立起來的。 ‚ 在這個混亂時期,封建的倫理綱常遭到嚴重破壞,特別在五代 時期,子弒其父,臣弒其君者有之;朝秦暮楚,叛此附彼者有 之;擁兵自重,割地稱雄者有之;爭當兒皇帝、賣國賊者有之 ,真是「三綱五常之道絕」,「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乖」的 亂世。 2. 宋朝迫切需要重整綱常倫理之教:  宋太祖鑑於五代文化凋弊,道德淪亡,於是力求提倡文教,崇 尚儒學。同時,此重視文治的措施,正足以與其中央集權的政 治制度相輔而行。 ‚ 太祖又鑑於五代士風的無恥,如馮道歷事四姓十君,不以為恥 ,仍自稱「長樂老人」,故太祖即位之初,即表彰韓通忠節, 尊崇种放的高隱,太宗、真宗繼之。 ƒ 宋史稱范仲淹、歐陽修在朝中樹立直言敢論的榜樣,時人紛以 廉恥相勵。此後,程顥、程頤、朱熹等兩宋學者,研究儒學, 講求心性修養,重視操守,實因宋諸帝努力提倡士氣所致。 „ 宋代君主好學,科舉考試又以孔孟學說為本,更助長了理學的 發達。

17 三、宋明理學的派別 按地域分野,理學可 分為四派 濂(周敦頤 1017-1073 ) 洛(程顥 1032-1085 、程頤 1033-1107 ) 關(張載 1020-1077 ) 閩(朱熹 1130-1200 ) 象山之學 ( 陸九淵 1139-1193) 按思想理論內容劃分, 理學亦可分為四派 氣學 – 以張載為代表 數學 – 以邵雍 (1011-1077) 為代表 「理學」 – 以程頤、朱熹為代表 心學 – 以陸九淵、王陽明為 (1472- 1529) 代表

18 氣學 – 數學 – 「理學」 – 心學,歷時性地展現宋明 理學的發展過程。 1. 氣學: 針對隋唐盛行的佛教與道教崇尚虛空之學,提出虛空 即氣,氣為宇宙的終極實在,為儒家學說建立一種形 上論的論証。 2. 數學: 進而研究實在的宇宙過程和歷史過程的規律性,從而 較氣學進了一步。但數學致力尋找宇宙、社會演進規 律的努力未能擺脫象數學的神秘色彩,「數」最多只 能反映宇宙歷史演化中興衰的周期,無法真正揭示世 界的規律性。  氣學與數學所面對之問題 它們在宇宙實體與宇宙規律方面的學說都未能與儒家 的核心倫理原則緊密結合起來。

19 3. 「理學」:  把這些倫理原則上升為宇宙本體和普遍規律,又 吸收、結合了氣學、數學的一些重要成份,使儒 家思想有了更為堅實的本體論基礎。 ‚ 然而,「理學」把倫理原則提高為宇宙本體和普 遍規律,雖然使古典儒學獲得了強有力的本體論 基礎,但在道德實踐上,把倫理原則更多地作為 外在的權威,忽視了人作為道德實踐主體的能動 性。 4. 心學: 反對理學的實踐論,認為人的本心作為道德主體 ,其自身就決定道德法則,突出了道德實踐中的 主體性原則。

20 5. 氣學、數學、「理學」、心學在宋代的發展 ,顯示出理學發展的內在邏輯。 6. 元明時代,四個學派仍各有發展,相互批評 、相互融合。其中,「理學」和「心學」是 其中佔主導地位的流派。


Download ppt "宋明理學的興起宋明理學的興起. 一、宋明理學的由來及其基本內容 ( 一 ) 正名 1. 中國兩千餘年學術思想發展的歷程中,宋明 理學佔據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 2. 理學,《宋史》名曰「道學」,然宋明學者 本身則多喜總括其學曰「性理之學」,清儒 往往稱之為「宋學」,近代學者則多以「新 儒學」之名統稱宋明之學。"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