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三、足阳明胃经 (一)经脉循行 释: 1. 頞:鼻根部。 释: 1. 頞:鼻根部。 2. 太阳之脉:足太阳膀胱经。 2. 太阳之脉:足太阳膀胱经。 3. 颐:口角后,下颌部。 3. 颐:口角后,下颌部。 4. 客主人:上关穴。 4. 客主人:上关穴。 5. 额颅:前额。 5. 额颅:前额。 6.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1 三、足阳明胃经 (一)经脉循行 释: 1. 頞:鼻根部。 释: 1. 頞:鼻根部。 2. 太阳之脉:足太阳膀胱经。 2. 太阳之脉:足太阳膀胱经。 3. 颐:口角后,下颌部。 3. 颐:口角后,下颌部。 4. 客主人:上关穴。 4. 客主人:上关穴。 5. 额颅:前额。 5. 额颅:前额。 6."—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1 三、足阳明胃经 (一)经脉循行 释: 1. 頞:鼻根部。 释: 1. 頞:鼻根部。 2. 太阳之脉:足太阳膀胱经。 2. 太阳之脉:足太阳膀胱经。 3. 颐:口角后,下颌部。 3. 颐:口角后,下颌部。 4. 客主人:上关穴。 4. 客主人:上关穴。 5. 额颅:前额。 5. 额颅:前额。 6. 气街:气冲部,当股动脉搏动处。 6. 气街:气冲部,当股动脉搏动处。 7. 胃口:胃之下口。幽门。 7. 胃口:胃之下口。幽门。

3 2 8. 髀关:( 1 )股之上端。( 2 )膝上通称。 8. 髀关:( 1 )股之上端。( 2 )膝上通称。 9. 伏兔:股四头肌隆起处。 9. 伏兔:股四头肌隆起处。 10. 膑:膝盖。 10. 膑:膝盖。 11. 足跗:足背。 11. 足跗:足背。 12. 中指内间: “ 指 ” 通作 “ 趾 ” , “ 内间 ” , 内侧趾缝。 12. 中指内间: “ 指 ” 通作 “ 趾 ” , “ 内间 ” , 内侧趾缝。

4 3 ( 1 )足阳明胃经经脉循行图示如下: ( 1 )足阳明胃经经脉循行图示如下: ( 1 )足阳明胃经经脉循行图示如下: ( 1 )足阳明胃经经脉循行图示如下: ( 2 )联络脏腑器官: ( 2 )联络脏腑器官: 鼻、上齿、唇、口、目、耳、胃、 脾、咽喉、膈等。 鼻、上齿、唇、口、目、耳、胃、 脾、咽喉、膈等。

5 4 (二)主要病候 1. 经络病候:头痛、中风偏瘫、口眼歪斜、 咽喉疼痛、牙痛、鼽衄、下肢疼痛。 2. 脏腑病候:胃脘疼痛、腹痛、腹泻、肠鸣、 消谷善饥、痢疾、癫狂。 (三)主治概要 (四)本经腧穴( 45 )

6 5

7 6 1. 承泣 CHENGQI ( ST1 ) 四白 SIBAI ( ST2 ) 巨髎 JULIAO ( ST3 ) 地仓 DICANG ( ST4 ) 〔定位〕 〔主治〕 共性:疏风通络 共性:疏风通络 以治疗局部病变为主。 以治疗局部病变为主。

8 7

9 8特点:承泣、四白、巨髎: 祛风明目 祛风明目 治疗一切目疾。 治疗一切目疾。巨髎:治疗鼻病。 地仓:长于治疗口眼歪斜。 〔配伍〕 〔操作〕

10 9 2. 大迎 DAYING ( ST5 ) 颊车 JIACHE ( ST6 ) 下关 XIAGUAN ( ST7 ) 〔定位〕 〔主治〕 共性:开关通络 共性:开关通络 以治疗面口疾患为主。 以治疗面口疾患为主。 特点: 特点: 颊车:疏风清热,调气止痛 颊车:疏风清热,调气止痛

11 10 下关:疏风清热 〔配伍〕 〔操作〕

12 11

13 12 3. 头维 TOUWEI ( ST8 ) 〔定位〕 〔主治〕 祛风泄火,止痛明目 〔配伍〕 〔操作〕

14 13 4. 人迎 RENYING ( ST9 ) 水突 SHUITU ( ST10 气舍 QISHE ( ST11 ) 气舍 QISHE ( ST11 ) 缺盆 QUEPEN ( ST12 ) 缺盆 QUEPEN ( ST12 ) 〔定位〕 〔主治〕共性:宣肺平喘,利咽理气 治疗局部及就近脏腑器官病变为 主。 治疗局部及就近脏腑器官病变为 主。

15 14 特点: 人迎:降血压。气舍:通络止痛。 〔配伍〕 〔操作〕

16 15 5. 气户 QIHU ( ST13 ) 库房 KUFANG ( ST14 ) 屋翳 WUYI ( ST15 ) 屋翳 WUYI ( ST15 ) 膺窗 YINGCHUANG ( ST16 ) 膺窗 YINGCHUANG ( ST16 ) 乳中 RUZHONG ( ST17 ) 乳中 RUZHONG ( ST17 ) 乳根 RUGEN ( ST18 ) 乳根 RUGEN ( ST18 ) 〔定位〕 〔主治〕

17 16

18 17 共性:( 1 )宽胸理气,止咳平喘 ( 2 )调理气血 ( 2 )调理气血特点: 乳根:活血通络 乳根:活血通络 〔配伍〕 〔主治〕

19 18 6. 不容 BURONG ( ST19 ) 承满 CHENGMAN ( ST20 ) 梁门 LIANGMEN ( ST21 ) 梁门 LIANGMEN ( ST21 ) 关门 GUANMEN ( ST22 ) 关门 GUANMEN ( ST22 ) 太乙 TAIYI ( ST23 ) 太乙 TAIYI ( ST23 ) 滑肉门 HUAROUMEN ( ST24) 滑肉门 HUAROUMEN ( ST24) 天枢 TIANSHU ( ST25 )大肠募穴 天枢 TIANSHU ( ST25 )大肠募穴 〔定位〕 〔定位〕

20 19

21 20 〔主治〕 共性:调理脾胃,和胃降逆 共性:调理脾胃,和胃降逆 以治疗局部和脏腑器官病变为主。 以治疗局部和脏腑器官病变为主。 特点: 特点: 太乙、滑肉门:镇惊化痰。 太乙、滑肉门:镇惊化痰。 天枢:( 1 )长于调理脾胃 天枢:( 1 )长于调理脾胃 ( 2 )除湿 ( 2 )除湿 ( 3 )调理气血 ( 3 )调理气血 〔配伍〕 〔配伍〕 〔操作〕 〔操作〕

22 21 7. 外陵 WAILING ( ST26 ) 大巨 DAJU ( ST27 ) 水道 SHUIAAO ( ST28 ) 水道 SHUIAAO ( ST28 ) 归来 GUILAI ( ST29 ) 归来 GUILAI ( ST29 ) 气冲 QICHONG ( ST30 ) 气冲 QICHONG ( ST30 ) 〔定位〕 〔定位〕 〔主治〕 〔主治〕 共性:理气止痛 共性:理气止痛 以治泌尿生殖、少腹部疾患为主。 以治泌尿生殖、少腹部疾患为主。

23 22 特点: 归来:调经止带 〔配伍〕 〔操作〕

24 23 8. 髀关 BIGUAN ( ST31 ) 伏兔 FUTU ( ST32 ) 阴市 YINSHI ( ST33 ) 阴市 YINSHI ( ST33 ) 梁丘 LIANGQIU ( ST34 )郄穴 梁丘 LIANGQIU ( ST34 )郄穴 犊鼻 DUBI ( ST35 ) 犊鼻 DUBI ( ST35 ) 〔定位〕 〔主治〕 共性:疏经通络 共性:疏经通络

25 24 特点: 梁丘:( 1 )本经郄穴,治疗急性痛证。 ( 2 )理气和胃 ( 2 )理气和胃 〔配伍〕 〔操作〕

26 25 9. 足三里 ZUSANLI ( ST36 )合穴;胃下合穴 上巨虚 SHANGJUXU ( ST37 )大肠下合穴 条口 TIAOKOU ( ST38 ) 条口 TIAOKOU ( ST38 ) 下巨虚 XIAJUXU ( ST39 )小肠下合穴 下巨虚 XIAJUXU ( ST39 )小肠下合穴 丰隆 FENGLONG ( ST40 )络穴 丰隆 FENGLONG ( ST40 )络穴 〔定位〕 〔主治〕 共性:( 1 )调理脾胃 共性:( 1 )调理脾胃 ( 2 )通经活络 ( 2 )通经活络

27 26

28 27

29 28 特点: 足三里: 历代医家非常重视此穴。 历代医家非常重视此穴。 唐《千金方》列为十要穴之一; 唐《千金方》列为十要穴之一; 宋 马丹阳列为天星十二穴之一; 宋 马丹阳列为天星十二穴之一; 明《针灸大成》列为四总穴之一。 明《针灸大成》列为四总穴之一。 ( 1 )扶正培元 ( 2 )补益气血 ( 3 )宁心安神 ( 4 )《四总穴歌》 “ 肚腹三里留 ” 。

30 29 上巨虚:大肠下合穴。 通腑化滞,疏调经气 条口:舒筋通络 条口:舒筋通络 下巨虚:小肠下合穴。 下巨虚:小肠下合穴。 治小肠腑病。 治小肠腑病。 丰隆:本经络穴。 丰隆:本经络穴。 理气化痰,为治痰要穴。 理气化痰,为治痰要穴。 《玉龙歌》: “ 痰多宜向丰隆寻。 ” 《玉龙歌》: “ 痰多宜向丰隆寻。 ” 《医学纲目》: “ 一切痰饮取丰隆。 ” 《医学纲目》: “ 一切痰饮取丰隆。 ”

31 30 10. 解溪 JIEXI ( ST41 )经穴 冲阳 CHONGYANG ( ST42 )原穴 陷谷 XIANGU ( ST43 )输穴 陷谷 XIANGU ( ST43 )输穴 内庭 NEITING ( ST44 )荥穴 内庭 NEITING ( ST44 )荥穴 厉兑 LIDUI ( ST45 )井穴 厉兑 LIDUI ( ST45 )井穴 〔定位〕 〔定位〕 〔主治〕 〔主治〕 共性:( 1 )调理脾胃 共性:( 1 )调理脾胃 ( 2 )清利头目 ( 2 )清利头目

32 31

33 32 ( 3 )清热安神 ( 4 )通络止痛 特点: 解溪:健脾化湿涤痰。 解溪:健脾化湿涤痰。 厉兑:醒脑开窍 厉兑:醒脑开窍 〔配伍〕 〔操作〕

34 33 足阳明胃经腧穴主治小结:


Download ppt "1 三、足阳明胃经 (一)经脉循行 释: 1. 頞:鼻根部。 释: 1. 頞:鼻根部。 2. 太阳之脉:足太阳膀胱经。 2. 太阳之脉:足太阳膀胱经。 3. 颐:口角后,下颌部。 3. 颐:口角后,下颌部。 4. 客主人:上关穴。 4. 客主人:上关穴。 5. 额颅:前额。 5. 额颅:前额。 6."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