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傅大治 2014.11.23. 盛丽先老师主要学术思想  (一)擅长风药,轻可去实。  (二)顾舞中州,从脾治肺。  (三)用药平稳,法当和解。  (四)承前启后,依法创方。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傅大治 2014.11.23. 盛丽先老师主要学术思想  (一)擅长风药,轻可去实。  (二)顾舞中州,从脾治肺。  (三)用药平稳,法当和解。  (四)承前启后,依法创方。"—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傅大治 2014.11.23

2 盛丽先老师主要学术思想  (一)擅长风药,轻可去实。  (二)顾舞中州,从脾治肺。  (三)用药平稳,法当和解。  (四)承前启后,依法创方。

3 (一)擅长风药,轻可去实。 风药质轻味薄无碍胃气,轻可去实,适合 小儿 “ 脏气轻灵 ” 、 “ 随拨随应 ” 之特性。又因风 药辛散为主,如荆芥、蝉衣、僵蚕、辛 夷、 白芷等,不仅开皮毛,疏宣腠理,肺气,达 到解表驱邪的目的。盛丽先老师认为儿童上 气道咳嗽过程中均有风邪未净,故在治疗儿 童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中加用风药,从而提 高疗效。

4 (二)顾舞中州,从脾治肺。 临床具体治疗中要牢牢把握脾胃燥湿相 济,刚柔配伍的特点。此外在调理脾胃中十 分注意气机的升降,处方中配以柴胡、枳壳、 陈皮、佛手等形气药,条畅气机。盛丽先老 师在治疗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中,从脾论 治,即健脾亦可益肺,可以收到意外的疗效。

5 (三)用药平稳,法当和解。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感邪后已出 现易寒易热,易虚易实,故盛丽先老师在儿 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治疗上常以柴胡桂枝汤、 小柴胡汤等温凉并用,表里双解,调和肝脾, 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6 (四)承前启后,依法创方。 盛丽先老师处方用药上尽可能达到理、 法、方、药丝丝入扣,形成辩证论治的精密 体系。不仅在前人的经验基础上不断创新, 而且结合现代药学的研究,加以应用,如用 苍耳子散加味治疗鼻炎引起儿童上气道咳嗽 综合征,用半夏厚朴汤加味治疗咽炎引起儿 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均获得良好疗效。

7 盛丽先老师治疗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 征的临床经验 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UACS) 判定标准  (1) 咳嗽 ≥4 周,发作性或持续性咳嗽,以白天咳嗽为 主,入睡后较少咳嗽。  (2) 有鼻后滴流和 ( 或 ) 咽后壁黏液附着感等。  (3) 既往有鼻炎、鼻窦炎、慢性咽炎、扁桃体炎病史。  (4) 体检发现部分患儿咽后壁有黏液附着、鹅卵石样 改变。  (5) 经过针对性治疗后咳嗽可以缓解。

8 儿童上气道 咳嗽综合征 (UACS) 病名由来 中医病名 主要症状 发病机制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UACS) 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在 2006 年修订第二版慢性咳 嗽指南时,由鼻、鼻窦病变和咽喉病变引起的 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是引起慢性咳嗽常 见的一组疾病,提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UACS)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呼吸学组延用。 可归属于中医学 “ 久咳 ” 、 “ 咽痒 ” 、 “ 干咳 ” 、 “ 慢喉痹 ” 等范畴。 咳嗽、咯痰、鼻塞、鼻后滴流、咽部 粘液附着等 常发生于伤风感冒后,或由于外 邪侵袭、脏腑功能失调、痰凝气滞、 或异气刺激咽喉等原因所致。 现代医学认为,鼻、鼻窦病变咽喉 炎是本病发生的病理基础,上呼吸道 感染及理化因素刺激是本病的诱因。

9 关于 诊断 病因 病机 辩证 论治

10 外因多源于感冒后失治、误 治致外邪被遏; 内因由于慢性咽喉炎,津不 养咽,液不濡喉。 病因病机认识 小儿肺常不足,卫外不固,易感风邪,反 复呼吸道感染,抗生素、苦寒清热中成药的 大量运用导致外邪被遏,邪留日久,肺气壅 滞,不得宣发,肃降无权,上逆而咳。 小儿脾常不足,虚则生化无权,致气虚血少 津亏,脾不升清则难以濡喉,津血不足,血虚 生风而咽痒干咳;实则痰滞食积,日久气机失 常,肝脾失和,痰气互滞,肺失宣降而咳。 小儿生理特点 小儿心常有余,肝常有余,阴常不足, 阳常有余,感邪后易化热化火,火热灼津炼 液,凝聚为痰则痰粘难咯而咳。 小儿肾常虚,肾气未固,肾精未充,热病 后肺津亏耗,日久及肾,肾阴亏损,咽喉失 于濡养,咽干而咳。

11 其中 1 、 2 必须具备,加 上 3-6 中一项。 3 、咽痒而咳 4 、频频清 嗓子 5 、咽干有异 物感 6 、咽喉不舒似 有黏液附着 1 、咳嗽症状 持续 >4 周 2 、胸 x 线片 未见异常 诊 断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试行)》和《耳鼻咽喉头颈 科学》。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12 1 、风痰恋肺,肺卫失固 清晨发作性咳嗽,鼻塞流涕或鼻痒多喷嚏,平时 多汗,遇风遇寒则咳嗽加剧,舌质偏淡或如常, 苔薄腻,脉细滑。 主证 治 法 祛风通窍,开宣肺气。 代 表 方 苍耳子散加味。

13 苍耳子散加味 本方由宋代严用和《济生方》苍耳子散 (苍耳子、辛夷、白芷、 薄荷)加桔梗、甘草、杏仁、浙贝组成。 升阳、排脓 全方不寒不热,宣 降并施,以除风邪 痰浊之久恋,达到 开门逐盗,祛邪扶 正的目的。 杏仁、浙贝 清降肺气 祛风通窍,开宣肺气 桔梗、甘草 苍耳子、辛夷 白芷、薄荷

14 苍耳子散 加桔梗、甘草、杏仁、浙贝除风邪痰浊之久恋, 达到开门逐盗,祛邪扶正的目的 。 若伴鼻塞清涕,多喷嚏,舌质不红,苔薄白或白腻多属寒证 ,可加用细辛、姜半夏、陈皮等;若清涕流而不止可加用桂 枝、茯苓、白术等;若舌质淡胖,苔白滑腻多为虚寒证可加 用炙麻黄、附子、干姜等;若遇风、遇凉喷嚏鼻涕增多或动 则多汗,合黄芪、防风等益肺固表;若鼻痒、目痒、皮肤痒 多为过敏较甚,可加用蝉衣、僵蚕等;若腺样体肥大、寐多 鼾可加用皂角刺、姜黄、制大黄等。 方药加减

15 2 、痰气互滞,肝脾失和 咳嗽似有痰梗阻,吐之不出,咽之不下,或痰声 辘辘,清晨或刷牙时有恶心感或可咳出少量粘痰 色白,舌淡或淡红,苔白腻,脉滑。 主证 治 法 化痰散结,行气降逆。 代 表 方 半夏厚朴汤加味。

16 半夏厚朴汤加味 本方出自《金匮要略》 除满下气 化痰散结 行气降逆 茯 苓 渗湿健脾 燥湿化痰、散结降气 厚 朴 姜半夏 疏肺肝 散浊气 苏 叶 生 姜 君 臣 佐使佐使

17 半夏厚朴汤加柴胡、白芍含四逆散之意,可加强疏肝理脾之功。 临床运用时常加入陈皮、甘草、桔梗、枇杷叶、 威灵仙等,含二陈汤燥湿化痰,甘桔汤宣肺化痰,枇 杷叶降气化痰,威灵仙散结化痰之意,以复气机升降 出入之常,则气行而痰除。 若舌质红,苔黄腻,咽红为痰食互滞,痰湿化热, 酌加炒莱菔子、浙贝、黄芩清肺化痰消食。 方药加减

18 3 、风燥伤肺,咽失濡养 咽喉干燥不舒或有异物感,单声干咳或清嗓子声, 常咽痒即咳,入睡后不咳,遇感冒则咳嗽加剧, 舌质偏红或如常,舌苔薄净或花剥,脉细弦或无 明显异常。 主证 治 法 祛风润燥,养阴濡咽。 代 表 方 养阴清肺汤加味。

19 养阴清肺汤加味 出自清. 郑梅涧的《重楼玉钥》 滋养脾阴,使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洒陈于咽,咽喉得津液濡养则不燥; 全方养阴 生津,祛风 润燥,切中 病机,不治 咳而咳自愈。 丹 皮 清郁热 润肺滋肾,俾金水相生, 泉源不竭 芍药甘草汤 元参、生地、麦冬 辛凉散结 清热化痰 薄 荷 浙 贝

20 养阴清肺汤中加桔梗既可利咽宣肺,又有甘缓之意,且能载药上行。 临床运用时若咽痒、鼻痒、多喷嚏等过敏症状较 突出,酌加蝉衣、蜂房等祛风抗敏; 若干咳有痰,酌加川贝润肺化痰; 若扁桃体红肿,有反复化脓病史,酌加黄柏、砂 仁,取封髓丹之意补土伏火; 若舌质不红,多为气阴两虚,酌加太子参、白术 益脾生津。 方药加减

21 4 、风邪久恋,肺气失宣 咽痒而咳,干咳少痰,痰不易咯出或咳久有少量 粘痰;或因复受风邪而咳嗽加剧,舌淡红,苔薄 白,脉浮。 主证 治 法 疏散外邪,宣畅肺气。 代 表 方 六味汤加味。

22 六味汤加味 出自清. 张宗良的《喉科指掌》 宣肺祛痰利咽 全方药性平和, 不寒不热,能疏风 祛痰,散结利咽, 故不论风寒、风热、 风燥之咽炎咳嗽皆 可加减应用。 张宗良称之为 “ 漱咽喉七十二症总方 ” 、 “ 治一切咽喉无论红白,初起之时,漱一服可愈 ” 。 原治喉证初起,喉科大师干祖望先生常用此方加减治疗急慢性咽炎、喉炎。 薄荷、僵蚕 祛风化痰散结 祛风疏散久恋之邪 桔梗、甘草 荆芥、防风

23 若咽不红、舌质偏淡,苔薄腻多偏寒、偏湿,酌 加细辛、白前、姜半夏等温燥化痰; 若咽红、咽壁滤泡红赤多偏热,酌加浙贝、三叶 青等清宣化痰; 若咽痛咽干,酌加射干、元参、麦冬等清润利咽; 若咳嗽较剧、甚则痉咳,酌加葶苈子、地龙等宣肃 同用,解痉止咳。 六味汤中加蝉衣,使僵蚕配蝉衣不仅能增强散结利咽之功, 且能祛风解痉治频频干咳。因六味汤以疏宣为主,慢性咳嗽日久 耗气伤阴,故酌加白芍、五味子收敛肺气,酸甘化阴而润燥。 方药加减

24 5 、营卫失和,虚实夹杂 咳嗽反复不已但又不甚,动则多汗、入睡易汗, 遇风遇凉则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增多,舌质偏淡 或淡红,苔薄白或白腻,脉细滑。 主证 治 法 调和营卫,扶正驱邪。 代 表 方 柴胡桂枝汤加味。

25 柴胡桂枝汤加味 出自《伤寒论》 从少阳之枢,以达太阳 之气,逐未尽之余邪 全方解肌和营卫, 化气调阴阳,适合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正气不足、余邪未 净、虚实夹杂之患 儿。 白芍、生姜 从少阳之枢,以达太阳 之气,逐未尽之余邪 化生气血以扶助正气 柴胡、黄芩 半夏、桂枝 太子参、甘草、 大枣

26 小柴胡汤和桂枝汤的合方解肌和营卫,化气调阴阳。 若汗出湿衣、酌加黄芪、锻龙骨、锻牡蛎等;若 鼻源性咳嗽常流清涕者酌加茯苓、白术、五味子等; 若鼻塞甚者酌加黄芪、白芷、石菖蒲等;若舌苔白腻 、胃纳不思,去太子参之滋补,加仙鹤草,仙鹤草又 名脱力草,干老认为仙鹤草是中医的激素,此药扶正 力宏而不留邪。 方药加减

27 6 、脾胃虚弱,痰湿久恋 咳嗽反复不已、痰多、喉中有痰、鼻常流涕、胃 纳欠振、面色少华、大便偏溏,舌质偏淡,苔薄 腻,脉细。 主证 治 法 益气升清,健脾化痰。 代 表 方 七味白术散加味。

28 七味白术散加味 源于宋. 钱仲阳《小儿药证直诀》 降泄浊阴 全方内寓四君 子汤补脾气,在上 气道咳嗽综合征中 用于脾胃虚弱、痰 湿久恋患儿。 葛根 升腾清气 补益脾气 藿香、广木香 太子参、白术、茯 苓、甘草

29 七味白术散内寓四君子汤补脾气,藿香、广木香降泄浊阴,葛根升腾清气。 如大便溏泄或水样便,则加炮姜、姜半夏温运中 土,健脾化痰;如动则易汗,加玉屏风散;如夜寐多 汗,加煅龙骨、煅牡蛎。 方药加减

30 2 、痰气互滞,肝脾失和 1 、风痰恋肺,肺卫失固 3 、肺肾阴虚,咽喉失养 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UACS) 辨证论治 半夏厚朴汤加味 苍耳子散加味 养阴清肺汤加味

31 5 、营卫失和,虚实夹杂 4 、风邪久恋,肺气失宣 6 、脾胃虚弱,痰湿久恋 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UACS) 辨证论治 柴胡桂枝汤加味 六味汤加味 七味白术散加味。

32 盛丽先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传承工作室 温故而知新 继承与创新

33


Download ppt "傅大治 2014.11.23. 盛丽先老师主要学术思想  (一)擅长风药,轻可去实。  (二)顾舞中州,从脾治肺。  (三)用药平稳,法当和解。  (四)承前启后,依法创方。"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