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血液分析仪. 小组成员 ۩ 组长:瞿时青 ۩ 秘书:李栋 ۩ 组员:王海峰,常伟,赵峰 ۩ 指导老师:朱晓芹.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血液分析仪. 小组成员 ۩ 组长:瞿时青 ۩ 秘书:李栋 ۩ 组员:王海峰,常伟,赵峰 ۩ 指导老师:朱晓芹."—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血液分析仪

2 小组成员 ۩ 组长:瞿时青 ۩ 秘书:李栋 ۩ 组员:王海峰,常伟,赵峰 ۩ 指导老师:朱晓芹

3 前言 ۩ 人类生理和病理变化,往往会引起血液组分的变 化,所以及时了解血液组分的变化,可以为医生 提供诊断与治疗疾病的重要依据。 ۩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检验技术也在不 断提高。近几年来,由于血液分析仪在临床上得 到广泛运用,传统的显微镜计数血细胞的时代已 经过去了,取而代之的血液分析仪在检测速度、 分析指标等方面远远超过了手工显微镜检测的水 平,已成为血液分析不可缺少的工具。

4 简介 ۩ 血细胞分析仪是医院临床检验应用非常广泛的仪 器之一,随着近几年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 展,血细胞分析的技术也从三分群转向五分群, 从二维空间进而转向三维空间,而且我们也注意 到现代血细胞分析仪的五分类技术许多采用了和 当今非常先进的流式细胞仪相同的技术,如散射 光检测技术、鞘流技术、激光技术等等。

5 分类 ۩ 按自动化程度分:半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血细胞分析工作站、 血细胞分析流水线; ۩ 按检测原理分:电容型、电阻抗型、激光 型、光电型、联合检测型、干式离心分层 型和无创型; ۩ 按仪器分类白细胞的水平分:二分群、三 分群、五分群、五分群 + 网织红血细胞分 析仪。目前使用最广泛为三分类电阻抗型。

6 基本结构 ۩ 机械系统 ۩ 电学系统 ۩ 血细胞检测系统 ۩ 血红蛋白测定系统由光源、透镜、 滤光片、流动比色池和光电传感器 组成。 ۩ 计算机和键盘控制系统

7 发展史 ۩1950 年,詹森发明了显微镜。 ۩1665 年,列文虎克制成第一个显微镜,发现细 胞,细菌。 ۩1658 年,意大利马儿皮基看到了第一个红细胞。 ۩1852 年,开始设计对红细胞的计数。 ۩1934 年, Moldvan 最早设想使细胞检测自动化, 试图用光电仪记录流过一根毛细血管的细胞。 ۩1949 年, Coulter 发明了电阻抗原理 ۩1957 年,生产出血细胞分析仪。

8 发展趋势 ۩1 .检验多参数化 ۩2 .多功能合成扩展 ۩3 .检测速度化 ۩4 .应用方便 ۩5 .产品系列化 ۩6 .流水线化

9 生产厂商 ۩ 国外厂商: ۩ 日本 SYSMEX ۩ 美国 beckman- coulter ۩ 日本 KOHDEN ۩ 美国 DANAM ۩ 瑞典 BOULE ۩ 美国 BAYER ۩ 美国 ABBOTT ۩ 国内厂商: ۩ 南昌特康 ۩ 南昌百特 ۩ 深圳迈瑞 ۩ 桂林百利特

10 检测原理 ۩ 粒子检出原理 1. 电阻抗原理 2. 激光散射法检出方式 3. 交流(电阻)检出方式

11 电阻抗原理 ۩ 其基本检测原理是:血细胞具有相对非导电的性 质,悬浮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血细胞颗粒通过计数 小孔时可引起电阻及电压的变化,出现脉冲信号, 脉冲的数量代表细胞的数量,脉冲的大小代表细 胞的大小,从而对血细胞进行计数和体积测定, 又称库尔特原理。

12 电阻抗法细胞计数原理

13 ۩HCT 体积测定原理 1. 手工检测 HCT 红血球容积(毛细血 管法) 2. 用血球计数器检测 HCT 。 ۩HGB 浓度的测定原理

14 血液细胞分析仪测量参数 ۩ 红细胞 RBC ۩ 白细胞 WBC ۩ 血小板 PLT ۩ 血红蛋白 HGB ۩ 红细胞比容 HCT ۩ 平均红细胞容量 MCB ۩ 平均血红蛋白量 MCH ۩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MCHC

15 二、血细胞计数检测原理 1. 库尔特计数原理 2. 白细胞分类及计算方法 3. 红细胞计数核红细胞比容测定原理 4. 血红蛋白测定原理 5. 血小板计数原理

16 检测方法 ۩ 体积、电导、激光散射法( VCS ) ۩ 电阻抗、射频与细胞化学联合检测 技术 ۩ 激光散射和细胞化学染色技术 ۩ 多角度偏振光激光散射技术

17 体积、电导、激光散射法( VCS ) ۩ ①应用电阻抗原理测量细胞体积技术。② 电导技术:根据细胞壁能产生高频电流的 性能,用高频电磁探针测量细胞内部结构, 通过细胞核和细胞质的比例、细胞内颗粒 的大小和密度,辨别体积相同、性质不同 的两个细胞群。③光散射技术:来自激光 源的单色光直接扫描计数敏感区的细胞, 根据细胞产生的不同角度散射光,提供细 胞形态、胞核结构等光散射信息,并鉴别 细胞颗粒的构型和质量。

18 VCS 法血细胞分类流程图

19 电阻抗、射频与细胞化学联合检 测技术 该类仪器通过 4 个不同检测系统进行检测。 ( 1 )嗜酸粒细胞检测系统:血液进入仪器后,与嗜 酸粒细胞特异性计数的溶血剂混合, pH 值特殊的溶 血剂可使除嗜酸粒细胞以外的所有细胞溶解或萎缩, 因而通过小孔被计数的只有嗜酸粒细胞。 ( 2 )嗜碱 粒细胞检测系统:计数原理与嗜酸粒细胞相似,在该 系统特殊溶血剂的作用下,血液中被计数的只有嗜碱 粒细胞。 ( 3 )淋巴、单核和粒细胞检测系统:该系 统用电阻抗和射频联合检测方法,以直流电为横坐标, 以射频为纵坐标,根据这两个信号把一个细胞定位于 二维的细胞散射图上;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粒细胞 的大小、胞质量、胞质内颗粒大小与密度、细胞核形 态与密度的不同,各类细胞的 DC 和 RF 有较大的差异, 从而得以分类。

20 电阻抗与射频法白细胞检测原理

21 电阻抗与射频法白细胞分类检测 散点图

22 激光散射和细胞化学染色技术 ۩ 激光与过氧化物酶检测通道:不同白细胞的过氧化物酶 活性不同,从强到弱依次为: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而淋巴细胞和嗜碱粒细胞则无。因此,细胞 经过氧化物酶染色后,胞质内即出现细胞化学反应,以 X 轴为吸光率, Y 轴为光散射显示检测结果,每个细胞 产生的这 2 个信号可定位在细胞散点图上。由于淋巴细 胞和嗜碱粒细胞均无过氧化物酶活性,仪器获得白细胞 4 个亚群。嗜碱粒细胞 / 分叶核细胞检测通道:该通道可 进一步区分淋巴细胞和嗜碱粒细胞。嗜碱粒细胞 / 分叶 核细胞利用 “ 时间差 ” 与红细胞 / 血小板使用共同的检测通 道。当血液进入嗜碱粒细胞通道时,血液与酸性表面活 性剂反应,红细胞被溶解,除嗜碱粒生散射光的变化, 形成二维细胞图

23 多角度偏振光激光散射技术 ۩ 半导体激光及流式细胞原理:采用半导体激光及 流式原理从两个角度分析白细胞,并依据每个细 胞产生的 3 种信号来互相区分,即前向散射光、 侧向散射光和侧向荧光。前向散射光反映细胞体 积,侧向散射光反映细胞内涵物。全血标本用鞘 流液按适当比例稀释后,白细胞内部结构近似于 自然状态,仅嗜碱粒细胞颗粒具有吸湿性而结构 有轻微改变;红细胞内部的渗透压高于鞘液的渗 透压,血红蛋白从细胞内溢出,水分子则进入红 细胞,但红细胞膜结构仍保持完整。此时,红细 胞折光指数与鞘液相当,红细胞不干扰白细胞检 测。

24 校准要求 ۩ 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要求对每一台血液 分析仪进行校准。仪器安装时必须由厂家进行校 准并提供校准记录,否则不能用于临床标本的检 测。实验室需按 “ 建议 ” 的要求建立适合本实验室 使用的血液分析仪校准程序并写成文件。内容包 括:使用校准物的溯源性、来源、名称及其保存 方法;校准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何时要求进行校 准、由何人负责实施等。血液分析仪进行校准后, 必须开展室内质量控制以监测仪器的检测结果是 否发生漂移。

25 维护 ۩ 标本的采集 ۩ 环境和温度的要求 ۩ 坚持质控 ۩ 定期检查清洗滤网 ۩ 清洗检测管

26 故障 ۩ 机械结构故障与电路控制故障 1. 自动 / 手动进样方式无法正常切换 2. 无法使用自动进样方式来分析样本 3. 电路控制故障

27 ۩ 液路系统故障与测量结果准确性 部分 1. 仪器有吸样本但不会停止,直到样 本被吸完 2. 仪器开始做样本时发现吸样速度慢 3. 仪器测量结果怀疑其准确性有较大 偏差

28 ۩ 气路系统故障 1. 仪器开关时报相关压力不足,无法 得到准备状态 2. 仪器开启后温度无法达到正常值

29 ۩ 光路系统故障 1. 样本分析结果偏差大

30 ۩ 其他一些故障 1. 低负压超出范围排除方法 2. 三次计数不统一,流动池堵说明管道有堵塞。 3. 试剂不足或试剂传感器损坏,也可以是和传感器 接触的试剂中有气泡 4. 稀释液污染或有结晶。测定池脏或检测管道不清 洁。仪器接地不良 5. 标本混匀不充分 6. 报警原因

31 小结 ۩ 目前血细胞分析仪是临床检验室中常规设备,在 各医院临床检验实验室日益普及,特别是多参数、 五分类血液分析仪的应用,其快捷、准确的测试 结果,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实验指标,提高了工作 效率。 ۩ 先进的血细胞分析仪需要高素质的人员去管理和 使用,要熟悉仪器的性能、原理和注意事项及常 见故障的排除等。在工作中要积累一定的经验, 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可靠。

32 谢谢 !


Download ppt "血液分析仪. 小组成员 ۩ 组长:瞿时青 ۩ 秘书:李栋 ۩ 组员:王海峰,常伟,赵峰 ۩ 指导老师:朱晓芹."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