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三章 血液 第三章 血液 长江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长江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三章 血液 第三章 血液 长江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长江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三章 血液 第三章 血液 长江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长江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11 学习内容 血液的组成 和理化特性 血细胞生理生理性止血 血型和 输血原则

12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特性 掌握:血浆渗透压及其在水分移动 中的作用 。 熟悉:血液成分、功能

13 体液(占体重的 60% ) 细胞内液 (占体重 40 %) Intracellular fluid 细胞外液 ( 占体重 20%) extracellular fluid 组织液 ( 占细胞外液的 ¾ ) 血浆 (占细胞外液的 1/4 )

14 一、血液的组成 血液 血浆 水: 91%-92% 蛋白质: 6.5%-8.5% 其他小分子物质:电解质、 激素、营养物质、代谢产物、 O 2 、 CO 2 血细胞 血细胞比容 (hematocrit) :血 细胞占血液容积的百分比 男: 40~50% ,女: 37~48%

15 白蛋白 血浆蛋白 球蛋白 (胶体物质) 纤维蛋白原

16 二、血量 概念:血量是指全身血液的总量 数量:成人血量相当于体得的 7 - 8 % 分布: 循环血量 储存血量

17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一)颜色: 动脉血鲜红色,静脉血暗红 色 (一)颜色: 动脉血鲜红色,静脉血暗红 色 (二)比重: (二)比重: 全血 1.050-1.060 红细胞数量 血浆 1.025-1.030 血浆蛋白的浓度 红细胞 1.090-1.092

18 ( 三) 血液的粘度 水 1 血浆 1.6-2.4 血液 4.0-5.0 (四)酸碱度: PH=7.35~7.45 缓冲对 (四)酸碱度: PH=7.35~7.45 缓冲对

19 (五)血浆渗透性 1 、概念: 半透膜 渗透现象 figfig 渗透压:溶液所具有的吸引和保 留 水分子的力量 figfig 单位: Osm 渗透克 mOsm 毫渗透克

20 2 、血浆渗透压的组成和正常值 人 体内血浆的渗透压: 300 mOsm/L 晶体渗透压 : 无机盐,小分子有机物 胶体渗透压 (1.5 mOsm/L): 蛋白质

21 3 、渗透压的作用 晶体渗透压:维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 胶体渗透压:维持血容量及调节血管内外 水平衡 。 胶体渗透压与水肿的关系?

22 等渗溶液 :溶液渗透压=血浆渗透压 高渗溶液: 溶液渗透压 > 血浆渗透压 低渗溶液: 溶液渗透压 < 血浆渗透压 fig

23 两种渗透压的比较: 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成因 晶体物质(电解质如 NaCl ) 血浆蛋白 大小 约 300mOsm/L 1.5mOsm/L 作用维持红细胞内外的水平衡 维持血管内外水 平衡 意义 有利于红细胞形态、功能正 常 防止水肿

24 第二节 血细胞的生理 掌握: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熟悉:三类血细胞正常值;红细胞 和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25 第二节 血细胞的生理 血细胞生成的部位 胚胎早期造血部位: 卵黄囊

26 第二节 血细胞的生理 血细胞生成的 部位 胚胎第二月开 始造血部位: 肝、脾

27 第二节 血细胞的生理 血细胞生成 的部位 胚胎第四月 以后造血部 位:骨髓

28 第二节 血细胞的生理 血细胞生成的一般过程 造血干细胞定向祖细胞前体细胞

29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红细胞 (red blood cell , RBC) 生理 红细胞 (red blood cell , RBC) 生理 数量: 数量: 男女 红细胞 ( 4.5~5.5 )  10 12 /L ( 3.8~4.6 )  10 12 /L 血红蛋白 120~160g/L 110~150g/L

30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红细胞 (red blood cell , RBC) 生理 红细胞 (red blood cell , RBC) 生理 功能: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功能: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贫血:末稍血中,单位体积内的红细胞、 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低于正常,或其 中一项明显低于正常。 贫血:末稍血中,单位体积内的红细胞、 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低于正常,或其 中一项明显低于正常。

31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红细胞 (red blood cell , RBC) 生理 红细胞 (red blood cell , RBC) 生理 生理特性: 生理特性: 悬浮稳定性:用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 沉)表示。 悬浮稳定性:用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 沉)表示。 红细胞的渗透脆性:等渗溶液、等张溶 液 红细胞的渗透脆性:等渗溶液、等张溶 液 红细胞动态的可塑性 红细胞动态的可塑性

32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生成所需 的物质 铁缺失引起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 维生素B 12 叶酸和维生素B 12缺失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生成的调节 促红细胞生成素肾脏病变引起缺失导致贫血 性激素 衰老后在肝脾被巨噬细胞吞噬 破坏:平均寿命 120 天, 衰老后在肝脾被巨噬细胞吞噬

33 白细胞 (white blood cell , WBC) 生理 白细胞 (white blood cell , WBC) 生理 分类、数量( 4.0 ~ 10.0 ×10 9 /L )和功能: 分类、数量( 4.0 ~ 10.0 ×10 9 /L )和功能: 粒细 胞 嗜中性粒细胞 50 %- 70 % 吞噬异物 嗜酸性粒细胞 0.5 %- 5 %参与蠕虫免疫反应 嗜碱性粒细胞 0 %- 1 % 参与过敏反应、维 持血管畅通 无粒 细胞 单核细胞 3 %- 8 %吞噬异物 淋巴细胞 20 %- 40 % 免疫应答

34 血小板( platelets )生理 数量:( 100~300 )  10 9 /L 功能: 功能: 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 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 参与生理止血 参与生理止血 生理特性: 生理特性: 粘着、释放反应、聚集、收缩、吸附 粘着、释放反应、聚集、收缩、吸附 破坏:平均寿命 7 ~ 14 天,衰老后在脾、肝、 肺被吞噬破坏 破坏:平均寿命 7 ~ 14 天,衰老后在脾、肝、 肺被吞噬破坏

35 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 掌握: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熟悉: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36 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 一、定义:小血管破裂,出血自然 停止的过程。 二、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血管收缩 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 血液凝固

37 三、血液凝固 ( blood coagulation ) 三、血液凝固 ( blood coagulation ) (一)定义:液体的血液 酶 凝胶态的 血凝块。 表观变化:可流动 不可流动 表观变化:可流动 不可流动 本质变化: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本质变化: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38 (二)凝血因子:参与凝血的物质。 (二)凝血因子:参与凝血的物质。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原 Ca 2+ Ca 2+ Ⅲ 加速因子 Ⅲ 加速因子 (组织因子) ( 30 倍) Ⅰ Ⅱ Ⅳ Ⅴ Ⅶ Ⅷ Ⅸ Ⅹ Ⅺ Ⅻ ⅩⅢ

39 (三)凝血过程和途径 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 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 凝血三阶段: 凝血三阶段: 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凝血酶的生成 凝血酶的生成 纤维蛋白的生成 纤维蛋白的生成

40

41

42 (四)血液凝固的控制 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 NO 、 PGI 2 ) 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 NO 、 PGI 2 ) 纤维蛋白的吸附 纤维蛋白的吸附 生理性抗凝物质: 生理性抗凝物质: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抗凝血酶Ⅲ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抗凝血酶Ⅲ 蛋白质 C 系统:蛋白质 C 蛋白质 C 系统:蛋白质 C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肝素 肝素

43 三、止血栓的溶解

44 第四节 血型和输血原则 血型:是血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 型。最常见的是 ABO 血型系统。 血型:是血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 型。最常见的是 ABO 血型系统。 红细胞凝集:血型不相容的两个人的 血液混合后红细胞凝集成簇的现象。 红细胞凝集:血型不相容的两个人的 血液混合后红细胞凝集成簇的现象。

45 第四节 血型和输血原则 ABO 血型系统 ABO 血型系统 血型红细胞上的凝集原血清中的凝集素 AA 抗B抗B BB 抗A抗A AB 无 OO 抗 A 和抗 B

46 第四节 血型和输血原则 ABO 血型系统的临床意义 ABO 血型系统的临床意义 交叉配血试验 交叉配血试验 红细胞 血清

47

48 (二) Rh 血型系统 1 、血型 血型 红细胞膜上凝集原 血清中的凝集素 Rh(+) 有 Rh 抗原 无 Rh 抗体 Rh(-) 无 Rh 抗原 无 Rh 抗体

49 2 、医学意义 ( 1 ) Rh(-) 第一次接受 Rh(+) 血液 不凝集,第二次严重凝集。 供者 Rh(+) 受者 Rh(-) 有 Rh 抗原 无 Rh 抗原 无 Rh 抗体 无 Rh 抗体

50 2 、 Rh(-) 母亲孕育 Rh(+) 胎儿,胎儿 血液发生凝集,导致胎儿死亡。

51 输血原则 鉴定血型,同型输血原则 交叉配血原则 万能供血者和万能受血者说法不可取 有效和节约的原则

52 小结 血液功能 运输功能 运输功能 防御功能 防御功能 调节体温功能 调节体温功能 凝血和纤溶功能 凝血和纤溶功能 缓冲酸碱功能 缓冲酸碱功能


Download ppt "第三章 血液 第三章 血液 长江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长江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