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孙 钧 同济大学岩土与地下工程研究所上海城建集团院士工作室 1 论跨江越海建设隧道的技术优势与问题.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孙 钧 同济大学岩土与地下工程研究所上海城建集团院士工作室 1 论跨江越海建设隧道的技术优势与问题."—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孙 钧 同济大学岩土与地下工程研究所上海城建集团院士工作室 1 论跨江越海建设隧道的技术优势与问题

2 前言 一、基本情况 ( 一 ) 国内已建 / 在建的水底隧道案例: · 以上海市黄浦江下游市区范围内所建水底隧道为代表, 已建 / 在建的总数达 16 座(每座含上、下行两条,双 向 4 ~ 8 车道),含地铁和磁悬浮过江; 2

3 · 早年,宁波市甬江和广州市珠江城区已建有沉管隧 道 4 座 ; · 港珠澳岛隧工程( 2016 年竣工); · 昆明市滇池南连接线草海隧道( 2013 年竣工); · 已建和在建的穿越江河与湖下,采用明挖法、钻爆 法施工和盾构法掘进的隧道,主要还有:汾河、黄 河、玄武湖、西湖、太湖的湖滨,以及深圳市狮子 洋和长沙市湘江的多座水底隧道,等等。 3

4 4 (二) 近年来,我国已有了跨越钱塘江、长江和港 湾海口与湖口的越江 / 跨海城市 / 高速公路长大隧 道许多座,主要有: ·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 · 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 · 沪崇苏大通道(南隧北桥)的长江南港崇明越江隧道, 其盾构一次掘进长度和管片直径均属当时世界之最;

5 5 · 武汉、南京的长江隧道,其中南京纬三路隧道,为单 管双层 4 车道,部分隧管要穿越风化岩层,需采用复 合型盾构并水下换刀; · 港珠澳大通道,其通航部分的海底隧道 —— 我国首座 桥隧结合、采用人工岛桥隧过渡的特大型沉管隧道。 岛隧工程正在施工中,规模属世界之最; · 杭州市跨越钱塘江的庆春路、海宁钱江隧道。前者 已通车多年,后者正在施工中;

6 6 · 武广客运专线我国首座穿越市区的湖南浏阳河高速铁 路隧道( 2008 ); · 正在进行隧道工程方案设计比选研究(盾构、沉管, 以及与引桥过渡的人工岛)的有:深圳至中山市跨越珠 江下游江口的海中通道工程( 2012 ) ; 南昌艾溪湖湖底 隧道(规划建设中);广东汕头苏埃过海隧道(规划建 设中);. 珠三角南沙 —— 深圳机场海底隧道(规划建 设中);苏州阳澄西湖隧道(初步设计中);上海市沿 江通道工程(前期方案研究),而长江西路隧道正在施 工中。

7 ( 三) 沉管隧道成为港口大城市江河下游越江方案的首 选: · 香港维多利亚港内的 3 座沉管隧道; · 台湾高雄港沉管隧道; · 广州珠江沉管隧道; · 宁波市内的甬江和常洪隧道; · 上海市黄浦江口(与长江交汇处)外环线的泰和路隧道; · 港珠澳大桥通航跨长达 6km 多的沉管隧道; · 辽宁大连港沉管隧道,等等。 7

8 8 (四)令国人期待的琼州海峡和台湾海峡大通道,采 用全隧道或桥遂结合方案过海,已列为极具竞争力的比 选方案。 此外,沿海的同三国道跨越渤海湾的桥隧方案比选,甚或提 出了采用悬浮式隧道(水中桥)方案,也均在拟议中。 国外水底隧道我处亦有不少资料,限于时间,此处暂不作介 绍。 我国已由隧道大国向隧道强国迈进走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9 9 二、在桥、隧方案比选方面,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1. 与已建桥梁的数量上相对比,为什么水底隧道仍然少之又少, 而水底铁路隧道更是凤毛麟角?广深港狮子洋隧道和 08 年 6 月 贯通的穿越城市河流、武广客运专线上全长约 10km 的国内首 座目前最长的高速铁路隧道 —— 浏阳河隧道,可能是极少数几 座铁路过江隧道中最具代表性的两座。最近,拟议修建的沪通 (南通)铁路过江通道,以及在琼州海峡大通道方案研究中也 都有铁路隧道过江越海的比选方案。(穿越长江的沪通铁公路 合建的大通道已确定建桥)。

10 10 2. 国外绝大多数水底隧道都修建在大江、大河、 港湾城市的港口和下游区与近郊一带,并且多数 选用了沉管跨越,而远郊、开阔地域和丘陵山地 就都没有采用隧道越江的份儿。或则,也只是在 方案比选中被沦为 “ 陪客 ” 而做做样子。问题出在 哪里?

11 11 3. 有专家认为: “ 选择建造水下隧道,只是在修建桥 梁方案受到一些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制约、而这些约束 因素又是不可避免和难以克服的条件下,才会作隧道 方案考虑 ” 。这样的论断有无道理?所说的 “ 建桥的制 约因素 ” 又是些什么? 4. 国内外的铁路水底隧道极为罕见,而现在则也已提 上了议事日程,这又是为何 ? (以沪通大通道为例说 明)

12 12 三、 几个可供商榷的问题 1. 对选用水底隧道优缺点的再认识 ( 1 )优点方面 · 适宜全天候通行(厦门翔安海底隧道为例); · 不(或少)影响生态环境、维护环保(青岛胶州湾海底 隧道为例); · 不受 / 少受恶劣气象或不利水文条件的影响(海宁钱江隧 道为例);

13 13 · 战时条件下,有利于安全隐蔽和抗震害性 能好 (?,值得商榷); · 在建桥方案受制约的情况下(后详:桥梁 方案的制约因素)(厦门、青岛、海宁), 建隧将是唯一可行的选择,等等。

14 14 ( 2 ) 缺点和不足 · 一般地,隧道造价较建桥为高 ; · 施工风险较大,水下不可预测因素也相对比较多 ; · 隧道内部行车条件相对较差(?,车速较慢); · 日后的长期运营和维护管理费用都比较高; · 市区隧道,顺沿江边交叉马路车辆进出隧道受限制 (重庆朝天门两江交汇),等等。

15 15 2. 建桥方案的若干制约因素 · 受自然灾害频发(多灾害城市)的制约条件(厦 门); · 航空净空要求,制约了桥塔高度(厦门); · 港口 / 航道、航空发展规划的不确定性,制约了桥跨 大小和桥下净空,一时尚难以确定(青岛、崇明南 港);

16 16 · 通航大江大河的下游,修建铁路大桥将布墩过 多,为航运所不允许,且会增加船撞风险;此 外,过多压缩河床过水断面,引起加剧河床冲 刷、淤堵等困难,常难以征得港务、航道、水 务和河川、海床水文等有关专职部门的同意 (沪通铁路越江通道工程);

17 17 · 市区内引桥过高、过长,制约了上、下匝道布置 (上海黄浦江下游市区); · 过长的引桥工程使市区两岸动迁和拆迁工作量过 大,间接费用可观(上海黄浦江下游市中心城区 的岸线一带),等等。对上海市南浦、杨浦大桥 情况的一些有关说明 。

18 18 3. 建隧方案的若干制约因素: · 长江下游不适合采用沉管隧道(京沪高铁南京过 江); · 江床内深水风井构筑施工的难度大(崇明、琼州海 峡); · 特长隧道的运营通风、防灾救灾和交通监控(市区 和市郊、城际间交通流量大的城市道路隧道情况);

19 19 · 桥隧结合方案中深水人工岛建设(琼州海峡、港 珠澳岛隧工程),等等。 · 在当年国内尚不具备技术条件的情况下,只能放 弃隧道方案比选(当年的江阴、苏通桥位的桥隧比 选); · 显然不具备与桥梁比选优势的具体场合(杭州湾、 舟山金塘、泰州和其它处的许多桥位)。

20 20 4. 其它方面的问题 · 公 / 铁合建特长隧道,用铁路平板车背驼汽车车辆 过江问题(英法海峡隧道经验,我国琼海、台海 隧道可否参考?); · 长隧道的防火与救援(秦岭终南山、崇明); · 关于悬浮( floating tunnel )隧道(西西里、对马 海峡、白令海峡、渤海湾); · 对为什么隧道方案常沦为 “ 陪客 ” 的一点议论。

21 21 5. 对适合水下建隧方案作最佳抉择的浅见 · 港口大城市的江河下游,通航要求一般都很高时 (香港,上海黄浦江下游市区); · 建桥方案遇有上项第 2 点所述任一重大制约因素的困 难时; · 自然气象、河床水文、水文地质条件错综复杂、又 有全天候通行要求时; · 对自然景观、生态环保维护方面的要求特别高时。

22 22


Download ppt "孙 钧 同济大学岩土与地下工程研究所上海城建集团院士工作室 1 论跨江越海建设隧道的技术优势与问题."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