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十九章 肝胆生化. 第一节 概述 ( 1 )具有两条入肝的血管:肝动脉和 门静脉; ( 2 )具有两条输出道路:肝静脉和胆 道系统; ( 3 )肝内有丰富肝血窦; ( 4 )肝细胞内含有丰富细胞器。 肝脏在形态结构上的特点.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十九章 肝胆生化. 第一节 概述 ( 1 )具有两条入肝的血管:肝动脉和 门静脉; ( 2 )具有两条输出道路:肝静脉和胆 道系统; ( 3 )肝内有丰富肝血窦; ( 4 )肝细胞内含有丰富细胞器。 肝脏在形态结构上的特点."—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九章 肝胆生化

2 第一节 概述 ( 1 )具有两条入肝的血管:肝动脉和 门静脉; ( 2 )具有两条输出道路:肝静脉和胆 道系统; ( 3 )肝内有丰富肝血窦; ( 4 )肝细胞内含有丰富细胞器。 肝脏在形态结构上的特点

3 肝的形态

4 肝门静脉系 肝动脉系 肝静脉系 肝内胆道系

5

6 肝脏的化学组成特点 蛋白质含量高: 1. 丰富的结构蛋白; 2. 丰富完备的酶体系。

7 第二节 肝脏在代谢中的作用

8 一、肝脏在糖代谢中的作用 维持血糖浓度的恒定 维持血糖浓度的恒定 进食:糖原合成 进食:糖原合成 空腹:肝糖原分解 空腹:肝糖原分解 饥饿:糖原分解、糖异生 饥饿:糖原分解、糖异生 脂肪动员 — FA — 酮体 — 大脑供能 脂肪动员 — FA — 酮体 — 大脑供能

9 二、肝脏在脂类代谢中的作用 1 、胆盐:帮助消化 1 、胆盐:帮助消化 2 、脂肪酸分解、合成、改造 2 、脂肪酸分解、合成、改造 3 、生酮:第二能源 3 、生酮:第二能源 4 、胆固醇代谢 4 、胆固醇代谢 5 、合成磷脂:将脂肪以脂蛋白形式运 5 、合成磷脂:将脂肪以脂蛋白形式运 出肝,防止脂肪肝 出肝,防止脂肪肝

10 三、肝脏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 1 、合成血浆蛋白( 血浆清蛋白等) 1 、合成血浆蛋白( 血浆清蛋白等) ( γ- 球蛋白由浆细胞合成) ( γ- 球蛋白由浆细胞合成) 正常人:血清总蛋白: 55-75 g/L 清 ( 白 ) 蛋白 (A) : 35-55 g/L 清 ( 白 ) 蛋白 (A) : 35-55 g/L 球蛋白( G ): 20-30 g/L 球蛋白( G ): 20-30 g/L A/G 比值: 1.5-2.5 肝病变:清蛋白合成 ↓ A/G 比值倒置 : A/G < 1 A/G 比值倒置 : A/G < 1

11

12 2 、氨基酸分解主要场所: 2 、氨基酸分解主要场所: 转氨酶活性:高 转氨酶活性:高 ALT :丙氨酸转氨酶 ALT :丙氨酸转氨酶 GPT :谷丙转氨酶 ) ( GPT :谷丙转氨酶 )

13 3 、合成尿素: 氨 尿素 肝受损: 尿素合成 ↓ 血氨 ↑ 肝昏迷 (肝性脑病) 鸟氨酸循环

14 四、肝脏在维生素代谢中的作用 1 、脂溶性 Vit 的吸收:胆汁酸盐 1 、脂溶性 Vit 的吸收:胆汁酸盐 2 、脂溶性 Vit 的储存: A 、 D 、 K 、 B 12 2 、脂溶性 Vit 的储存: A 、 D 、 K 、 B 12 3 、参与维生素的代谢: 3 、参与维生素的代谢: ① Vit 的转变 ① Vit 的转变 VitD 的活化 (-OH) : 1,25-(OH) 2 -D 3 VitD 的活化 (-OH) : 1,25-(OH) 2 -D 3 ②参与辅酶的组成 ②参与辅酶的组成 VitPP NAD(P) + VitPP NAD(P) +

15 五、肝脏在激素代谢中的作用 激素的灭活(活性降低或丧失) 肝受损:灭活能力 ↓ 钠与水潴留:醛固酮 蜘蛛痣或肝掌:雌激素

16 第三节 胆汁酸代谢 一、胆汁 肝细胞分泌,储存于胆囊,有促进消化 作用。 肝胆汁 胆囊胆汁

17

18 表 19-2 肝胆汁与胆囊胆汁组成成分的比较 表 19-2 肝胆汁与胆囊胆汁组成成分的比较 肝胆汁 胆囊胆汁 肝胆汁 胆囊胆汁 颜色 金黄色,清澈透明 暗褐色,粘稠不透明 比重 1.014 1.040 pH 7.1-8.5 5.5-7.7 H 2 0 ( % ) 96 – 97 80-82 胆汁酸( % ) 0.2-2 1.5-10 胆色素( % ) 0.05-0.17 0.2-1.5 胆固醇( % ) 0.05-0.17 0.2-0.9 脂 类( % ) 0.05-0.08 0.2-0.5 无机盐( % ) 0.2-0.9 0.5-1.1 蛋白质( % ) 0.1-0.9 1-4

19 二、胆汁酸种类 游离胆汁酸: 胆酸、脱氧胆酸、 按结构分 鹅脱氧胆酸、石胆酸 结合胆汁酸: 甘氨胆酸、牛磺胆酸

20 胆固醇结构平面式

21 胆烷酸

22

23

24

25 初级胆汁酸: 胆酸、鹅脱氧胆酸及 按来源分 相应结合胆汁酸 次级胆汁酸: 脱氧胆酸、石胆酸及 相应结合胆汁酸

26 三、胆汁酸的代谢和生理功能(一)胆汁酸的代谢 1 、初级胆汁酸的生成 1 、初级胆汁酸的生成 胆固醇 7  - 羟胆固醇 胆酸 胆酸 鹅脱氧胆酸 鹅脱氧胆酸 结合胆汁酸( 4 种) 结合胆汁酸( 4 种) 甘氨胆酸 / 甘氨鹅脱氧胆酸 / 牛磺胆酸 / 牛磺鹅脱氧胆酸  - 羟化酶 7  - 羟化酶 初级游离胆汁酸 ( 27C ) ( 24C ) 结合甘氨酸 或牛磺酸 限速酶

27 2 、次级胆汁酸生成 结合胆汁酸 排入肠道 游离胆汁酸 次级游离胆汁酸 胆汁 肠道菌水解 7- 脱羟反应 脱氧胆酸 石胆酸

28 3. 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肝)胆汁酸 (肝)胆汁酸 肠 肝 95% 重吸收 胆汁

29

30 意义 : 弥补胆汁酸合成不足, 利用有 限的胆汁酸, 促进脂类消化。

31 (二)胆汁酸的功能 1. 促进脂类的消化吸收 有亲水基团: -OH , -COOH 有亲水基团: -OH , -COOH 有疏水基团: -CH 3 ,烃核,苯环 有疏水基团: -CH 3 ,烃核,苯环 降低油 / 水表面张力,使乳糜化,增加接触面积, 降低油 / 水表面张力,使乳糜化,增加接触面积, 帮助消化与溶解。 帮助消化与溶解。

32 疏水侧 亲水侧 甘氨胆酸的构象式

33 2. 抑制胆固醇在胆汁中析出沉淀 若腹泻 / 回肠切除影响胆汁酸的重吸收, 影响脂类消化,并使胆汁中胆固醇含量偏高, 易形成胆结石。

34 定义:胆汁中有色化合物的总称。 内容:胆绿素、胆红素、胆素原、胆素 来源:铁卟啉化合物 血红蛋白( Hb )、 肌红蛋白( Mb )、 Cyt 、过氧化物酶、过 氧化氢酶等, 80% 来自衰老红细胞 Hb, 少 量来自造血过程中红细胞的破坏和非血红 蛋白血红素的降解 结构:含 Fe 2+ 、 4 个吡咯环(环状、线状) 第四节 胆色素代谢

35 一、胆色素的正常代谢 (一)胆红素的生成 来源: 70% 以上来源于衰老红细胞中的 Hb 分解 部位:肝、脾、骨髓等网状内皮细胞 酶: 微粒体血红素加氧酶 ( 限速酶 ) 催化 产物:胆红素 特点:环打开, CO , Fe 3+ 释出,胆绿素还原 为胆红素 ( 辅酶 NADP + )

36

37

38

39 (二)胆红素的转运 1 、有毒,脂溶性 ( 极性基团在分子内部 ) 1 、有毒,脂溶性 ( 极性基团在分子内部 ) 2 、在血液中与血浆清蛋白结合运输,既防止透 过生物膜产生毒性,又增加溶解度便于运输 2 、在血液中与血浆清蛋白结合运输,既防止透 过生物膜产生毒性,又增加溶解度便于运输 3 、未入肝,未与葡萄糖醛酸( GA )结合,称 未结合胆红素或游离胆红素,不能透过肾,在 尿中不出现 3 、磺胺类、 FA 、胆汁酸、水杨酸可与胆红素 竞争结合清蛋白,使胆红素部分游离,与脑基 底核脂类结合 — 核黄疸 3 、磺胺类、 FA 、胆汁酸、水杨酸可与胆红素 竞争结合清蛋白,使胆红素部分游离,与脑基 底核脂类结合 — 核黄疸

40 (三)胆红素在肝细胞内的代谢 1 、摄取和转运: Y 、 Z 蛋白(载体蛋白) —— 能结合胆红素 Y 蛋白, 新生儿 7 周后产生,新生儿黄疸,可由苯 巴比妥诱导产生 / 治疗 Y 蛋白 - 胆红素耗能转运至内质网,肝细胞处理能 力下降或胆红素生成过多,可返流入血

41 2 、结合: 未结合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 结合: ①肝细胞内位置:滑面内质网 ②结合反应:葡萄糖醛酸( GA ) ③供体: UDPGA ④特点: a 、水溶性大大增加,不易透过细胞膜 b 、解毒

42

43

44 3 、排泄: 胆道,由肝细胞排至毛细胆管。

45 (四)胆红素在肝外的代谢 结合胆红素 胆素原 胆素 (无色) (黄褐色) GA [O]

46 胆色素肠肝循环: 胆素原: 肠道 肝 体循 环 重吸收 分泌尿 10~20%10% 90%

47

48

49 未结合胆红素与结合胆红素: 未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 — 未经肝 细胞转化,没有与葡萄糖醛酸结合; 结合胆红素(直接胆红素) — 经肝细胞 转化,与葡萄糖醛酸结合

50

51 两种胆红素性质比较 未结合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 血胆红素 常见其他名称 间接胆红素 肝胆红素 游离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 与葡糖醛酸 未结合 结合 与重氮试剂反应 慢、 间接 快、 直接 在水中的溶解度 小 大 透过细胞膜的能力 大 小 通过肾脏随尿排出 不能 能

52 二、胆红素的异常代谢 — 黄疸 黄疸:巩膜、粘膜、皮肤黄染现象。 正常血清胆红素总量: <1mg/100ml(17.1umol/L) 黄疸血清胆红素总量: >2mg/100ml(34.2umol/L) 显性黄疸 <2mg/100ml(34.2umol/L) 隐性黄疸

53 1. 溶血性黄疸 原因:大量溶血,超出肝处理能力。 特征: a 、血中未结合胆红素 ↑ ↑ ( + ) b 、尿中不出现 c 、粪、尿胆素原 ↑ ,胆素 ↑

54 2. 阻塞性黄疸 原因:胆道阻塞,肝内结合胆红素不能从 胆道排出,返流入血,出现黄疸。 特征: a 、血中结合胆红素 ↑ ↑ (返流) b 、尿中直接胆红素 ↑ ( + ) c 、粪:颜色浅,或陶土色 胆素原,胆素( - )

55 3. 肝细胞性黄疸 原因:肝细胞受损。 胆红素的结合能力 ↓ —— 血中未结合胆红素 ↑ 病变区压迫毛细血管 —— 结合胆红素返流入血 特征: a 、血中直接、间接胆红素均 ↑ ,双相( + ) b 、尿:直接胆红素 ↑ ( + ) c 、粪:颜色变浅(直接胆红素应少了)

56 三种类型黄疸异常改变的比较 血液 尿液 未结合 结合 胆红素 胆素原 正常 有 无或极微 — 少量 黄 色 黄疸 溶血性 ↑ 不变或微增 — ↑ ↑ 加深 阻塞性 不变或微增 ↑ + 减少或无 肝细胞性 ↑ ↑ + 不变 变浅 类型粪便 变浅或陶土色

57 一、生物转化的概念 生物转化:机体通过化学反应使非营 养物质的极性增加,有利于随胆汁或 尿液排出体外或改变其毒性、生物活 性或药理作用的转变过程。 部位:主要在肝 部位:主要在肝 第五节 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

58 非营养性物质 : 非营养性物质 : 既不构成细胞的原料,也不能氧化供能的 物质。 既不构成细胞的原料,也不能氧化供能的 物质。 来源 : 来源 : 内源性:激素、神经递质、代谢产物 内源性:激素、神经递质、代谢产物 外源性:药物、胃肠道腐败产物 外源性:药物、胃肠道腐败产物

59 生理意义 使非营养性物质 极性增强,易于随胆汁或尿排出体外 生物活性或毒性降低或消失 不一定是解毒作用

60 对硫磷 (俗称 1605 ,一种硫代有机磷农药) 例 -1 对氧磷 (水溶性增加 100 倍,毒性加强)

61 例 -2 黄曲霉素 B 1 2,3- 环氧黄曲 霉素 B 1 (致癌物) 生物转化 黄曲霉素 B 1 醇 结合解毒产物 UDPGAPAPS (活化) (解毒)

62 二、生物转化的反应类型 第一相反应 — 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 第二相反应 — 结合反应 目的:增加极性

63 ( 一 ) 第一相反应 — 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 1 、氧化反应 (1) 加单氧酶系:微粒体 RH + O 2 + NADPH + H + ROH + NADP + + H 2 O 作用物 氧化产物

64

65 ( 2 )单胺氧化酶系:线粒体 RCH 2 NH 2 + O 2 + H 2 O RCHO + NH 3 + H 2 O 2 ( 3 )脱氢酶系:细胞液、微粒体 RCH 2 OH RCHO RCOOH 胺 醛

66 2 、还原反应 位置:微粒体 酶类:硝基还原酶、偶氮还原酶 硝基苯 亚硝基苯 羟氨基苯 苯胺 +2H -H 2 O +2H -2H +2H -H 2 O

67 3 、水解反应 位置:胞液 酶类:酯酶、酰胺酶 水解 酯酶 + CH 3 —COOH 乙酰水杨酸 水杨酸 乙酸

68

69 ( 二 ) 第二相反应 — 结合反应 1 、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 + UDPGA + UDP 葡萄糖醛酸 转移酶 苯酚 苯 -β- 葡萄糖醛酸 UDPGA :尿苷二磷酸 -α- 葡萄糖醛酸

70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苯甲酸 苯甲酰 -β- 葡萄糖醛酸 苯甲酸 苯甲酰 -β- 葡萄糖醛酸 UDPGA :尿苷二磷酸 -α- 葡萄糖醛酸 UDPGA :尿苷二磷酸 -α- 葡萄糖醛酸 + UDPGA + UDP

71

72 ( 1 )硫酸结合反应 + PAPS 硫酸转移酶 + PAP 3’- 磷酸酰苷 -5’ 磷酸硫酸 2 、其他物质的结合反应

73 ( 2 )乙酰基结合反应 + CH 3 CO~SCoA + HS—CoA 乙酰转移酶 对氨基苯磺酰胺 对乙酰氨基苯磺酰胺

74

75 ( 3 )甲基结合反应

76 三、生物转化的特点 (一)反应的连续性和多样性 (二)解毒致毒两重性

77 四、影响生物转化的因素 年龄、性别、疾病、诱导物及抑制物

78 第六节 肝脏的排泄功能

79 第七节 肝功能检查的意义 1. 蛋白质代谢功能试验 2. 血清酶活性的检查 3. 胆色素代谢试验 4. 生物转化及排泄试验 5. 其它相关试验


Download ppt "第十九章 肝胆生化. 第一节 概述 ( 1 )具有两条入肝的血管:肝动脉和 门静脉; ( 2 )具有两条输出道路:肝静脉和胆 道系统; ( 3 )肝内有丰富肝血窦; ( 4 )肝细胞内含有丰富细胞器。 肝脏在形态结构上的特点."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