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一章 西亞(一) 西亞位於亞洲大陸西南部,北有裏海、高 加索山和黑海與獨立國家國協及歐洲分隔, 西隔狹長的紅海與非洲大陸相望,地處於 亞洲、非洲與歐洲交會的十字路口。 第一節 西亞的自然環境西亞的自然環境 第二節 乾燥氣候下的生活方式乾燥氣候下的生活方式 橫跨歐亞的橋樑 — 伊斯坦堡 橫跨歐亞的橋樑.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一章 西亞(一) 西亞位於亞洲大陸西南部,北有裏海、高 加索山和黑海與獨立國家國協及歐洲分隔, 西隔狹長的紅海與非洲大陸相望,地處於 亞洲、非洲與歐洲交會的十字路口。 第一節 西亞的自然環境西亞的自然環境 第二節 乾燥氣候下的生活方式乾燥氣候下的生活方式 橫跨歐亞的橋樑 — 伊斯坦堡 橫跨歐亞的橋樑."—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章 西亞(一) 西亞位於亞洲大陸西南部,北有裏海、高 加索山和黑海與獨立國家國協及歐洲分隔, 西隔狹長的紅海與非洲大陸相望,地處於 亞洲、非洲與歐洲交會的十字路口。 第一節 西亞的自然環境西亞的自然環境 第二節 乾燥氣候下的生活方式乾燥氣候下的生活方式 橫跨歐亞的橋樑 — 伊斯坦堡 橫跨歐亞的橋樑 — 伊斯坦堡

2 伊斯坦堡

3 第一節 西亞的自然環境 一 以高原為主體的地形 以高原為主體的地形 二 乾燥的氣候 乾燥的氣候

4 高原主體的地形 (一)西南部高原西南部高原 (二)北部與東北部高原北部與東北部高原 (三)平原低地區平原低地區 西亞地形圖

5 西亞地形圖

6 西南部高原 西亞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島是世界 上最大的半島,為一古老地台, 原屬非洲古大陸的一部分,後因 紅海陷落而與非洲隔開。阿拉伯 半島是一大片傾斜的高原,山脈 主要分布在半島西側的紅海邊, 逐漸向東降低至波斯灣的低地區。

7 北部與東北部高原 西亞北部與東北部有安那托力亞高 原(又稱為小亞細亞)和伊朗高原, 屬於構造運動活躍的隆升山地與斷 層帶,為火山熔岩所覆蓋,常有地 震發生。因阿拉伯板塊、非洲板塊 與歐亞板塊的碰撞擠壓,所形成的 新褶曲山地,則成排分布於高原的 邊緣。

8 土耳其中部的歌雷姆石屋

9 土耳其大地震 1999 年在土耳 其西部發生芮 氏規模 7.4 級的 強烈地震,造 成 17,000 多人 死亡,數 10 萬 人無家可歸。

10 西亞板塊示意圖

11 平原低地區 分布: A. 散布在地中海、波斯灣、黑海及裏 海沿岸。 B. 中部的伊拉克境內則有由幼發拉底 河與底格里斯河共同沖積而成的廣大 平原。 C. 西側的約旦河谷也是一個低地區, 位於以色列、約旦和敘利亞的邊界上。

12 肥沃月灣 肥沃月灣:西亞低地平原區由地中海 東岸,經兩河流域,至波斯灣頭,大 致呈一新月形,地勢平坦、氣候乾燥, 但因河流發源自土耳其東部的山地, 高山融雪帶來豐沛的水量和肥沃的土 壤,使本區自古以來即為著名的農業 地帶因而稱之。肥沃月灣中較低平之 處,便是著名的美索不達米亞(意為 「兩河之間」)平原所在,為世界古 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13 乾燥的氣候 西亞所處緯度位於副熱帶高 壓帶的下方,空氣多下沉氣 流,因而乾燥少雨,大部分 範圍位居熱帶沙漠氣候區, 景觀單調,有「乾燥世界」 之稱。

14 西亞年降水量分布圖

15 阿拉伯半島上的沙漠 阿拉伯半島上沙漠遍布,有些地 方屬於岩漠與礫漠,呈現岩石與 石礫遍布的漠地景觀;有些地方 則是廣布沙海與高低起伏的沙丘, 其中西南部的魯布哈利沙漠( Rub al Khali ,意為「空白的區域」) 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砂質沙漠, 盡是人跡罕至的連綿沙丘。

16 溫帶地中海型氣候區 分布:地中海東部沿海。 成因:西風帶冬季時季節性南移進入 本區,使降水集中於冬季與早春。由 西向東移動的氣旋,遇到山地阻障後, 氣流抬升冷卻凝結降雨,高度較高的 山區則會降雪,尤其是靠近海濱的山 區,降水量更為可觀,如土耳其黑海 與伊朗裏海沿岸。 西亞氣候圖

17 背風側的乾燥氣候區 山地背風的地區較為乾燥, 如安那托力亞高原;而在廣 大且高峻山地所包覆的內部 地區,則成為沙漠遍布之處, 如伊朗中部。

18 西亞氣候圖

19 第二節 乾燥氣候下的生活方式 維繫本區居民生活的鎖鑰就是「水」,由 於西亞各地自然環境狀況有所差異,不同 地區的人們因應不同環境的限制,各自發 展出適合當地環境的農牧業形式,進而塑 造出各地不同的生活方式與特殊的文化景 觀。 一 水資源與古文明的發展 水資源與古文明的發展 二 乾燥氣候下的傳統生活方式 乾燥氣候下的傳統生活方式 三 現代水資源的利用與衝突 現代水資源的利用與衝突

20 水資源與古文明的發展 大約一萬年前,新石器時代農業萌 芽,人類最早把原生種的小麥馴化 成可供栽種的作物,是在西亞兩河 流域的上游地區,此即「小麥文明」 的起源之處。隨後,小麥再由兩河 流域向西傳入歐洲和非洲,向東傳 入印度、阿富汗與中國。

21 水資源與古文明的發展 西亞以前的氣候並不像今日這般乾 燥。當時的海岸線較今日內縮,兩 河流域南部的沖積平原因地勢低窪 而沼澤密布,不適合人類生活,人 們多居住在北部地勢較高的地區, 此時所出現的聚落型態多為散居的 村落。

22 氣候變遷後的西亞文明 西元前 5500 年左右,西亞的氣候發 生重大的轉變,乾燥程度日益增加, 人們被迫遷移至供水較為充足的地 區。氣候變遷使原本沼澤遍布的兩 河流域南部變得較為乾爽而適於居 住,加上土壤肥沃與水資源豐沛, 吸引原本散居在其他較高地區的人 口向此地遷移,逐漸形成較大規模 的聚落。

23 灌溉農業形成了西亞文明 人口快速增加,使得灌溉的需求日增, 也為灌溉系統的建立提供了充沛的勞 動力。人們開始有組織地修建水利設 施,打造縱橫交錯的溝渠,不僅灌溉 土地成為農田,增加農作物收成,也 為文明社會的建立提供了豐富的物質 基礎,促進了古老城市文明的產生。 古代兩河流域的文明,可說是建立在 灌溉的基礎之上。

24 西亞古文明的發展 蘇美人曾在兩河流域南部創造了一個 城市文明。後來,此地相繼建立過巴 比倫、亞述和新巴比倫等帝國。由於 所處位置關係,美索不達米亞成為西 亞地區往來貿易的十字路口,以及四 方文化的匯流之處。許多新的發明往 往是源自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並向外 傳播到其他地區。巴 比倫、亞述和新巴比倫等帝國

25 巴比倫古城遺跡

26 乾燥氣候下的傳統生活方式 (一)對乾燥氣候的適應方式對乾燥氣候的適應方式 (二)傳統的游牧生活傳統的游牧生活 (三)乾燥地區的農業發展乾燥地區的農業發展

27 乾燥氣候的適應方式 — 植物 西亞地區的小麥、大麥和黑麥, 成長的時間較短,種子可以存活 好幾年,可幫助其對抗乾旱;有 些植物則可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中 生長,如棗椰樹。棗椰樹

28 棗椰樹 棗椰樹比其他植物更 能忍受含鹽分較高的 水分,因而成為綠洲 農業的重要作物。對 沙漠居民而言,棗椰 樹的果實是重要的食 物來源,它的葉子和 樹幹則是製作圍籬與 建造房屋的重要材料。

29 乾燥氣候的適應方式 — 人類 生活在西亞的人們亦有其適應乾燥環 境的方式。 衣:穿著淡色的傳統長袍,頭上包覆 著頭巾,以隔絕炙熱陽光的曝晒。

30 乾燥氣候的適應方式 — 人類 住:反映對氣候的適應。圓頂的房屋與 挑高的天花板,可使熱空氣上升,讓室 內保持較低的溫度。房舍圍繞中央的天 井建築,除可提供遮蔭的處所外,亦可 作為具私密性的戶外空間。在某些地方, 房舍部分建築於地下或洞穴中,如此可 調節白天時的高溫。圓頂的房屋

31 圓頂的屋頂建築

32 乾燥氣候的適應方式 — 人類 游牧民族:利用帳棚,方便從事 季節性的移動。 冬季:使用可吸收熱量的黑色帳棚。 夏季:使用可反射陽光的淺色帳棚。

33 傳統的游牧生活 西亞經濟活動上也需適應週期性或長期乾燥 的環境。 特色:西亞氣候乾旱,畜牧十分普遍,各國 畜牧業為其經濟的重要基礎。 居民多為游牧民族,驅趕牲畜往來於乾季與 溼季牧場,使牲畜能獲得足夠的草料與水源, 如阿拉伯的貝都因人與伊朗的巴赫蒂亞里人。 近山地區的牧人放牧牛羊,採山牧季移的方 式,利用高地與低地在溫度與降水上的季節 性差異,從事季節性垂直移動,如安那托力 亞高原。

34 游牧民族的轉變 游牧民族與從事綠洲農業的居民有著共生 的關係,他們以肉類、奶品、皮革與羊毛 來交換穀類及蔬果作物。不過,因為政治 界線限制游牧民族的自由移動、對傳統獸 力需求的降低、面臨其他不同土地利用方 式的競爭以及過度放牧造成環境破壞等因 素,目前游牧的人口已大為減少。某些國 家所執行的游牧人口安置計畫,亦會促使 游牧者轉變為定居型的生活型態,如沙烏 地阿拉伯與敘利亞。

35 貝都因人

36 乾燥地區的農業發展 1. 高地農業 高地農業 2. 帶狀灌溉農業 帶狀灌溉農業 3. 點狀綠洲農業 點狀綠洲農業

37 高地農業 高地提供安全上的庇護、攔截水氣提供豐 富水源,因此能夠支持定居農業人口的生 計。當地的居民為了最大化利用有限的空 間,因此採取開闢梯田的方式來耕作。 葉門的梯田

38 帶狀灌溉農業 分布:位於大河的河谷地區。兩河流 域、約旦河兩岸、安那托力亞高原與 伊朗高原的邊緣地帶。 特色:農地規模不大但利用集約,以 灌溉系統連接田地,有效率地儲存與 利用水源,因此可支持較高的人口密 度,但因常過度灌溉而帶來土壤鹽鹼 化的問題。

39 約旦河沿岸的農田 -- 帶狀灌溉農業

40 帶狀灌溉農業的變遷 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至今日已有所改 變,在以色列、敘利亞、土耳其等地, 新的水壩與渠道建設,提高了蓄水能 力,全年皆可從事農業生產活動。新 的稻米與小麥品種,以及機械化的農 業生產方法,大大地提高了作物產量。

41 點狀綠洲農業 分布:沙漠地區地下水位較高,或有現 代深水井的地方,因有可靠的水源,而 形成植物生長繁茂的綠洲。 特色:綠洲面積不大,有緊密聚集的村 落,村落則緊鄰著面積小而集約度極高 的農地。綠洲的農產品除可提供地方居 民消費外,也常作為商業貿易之用,如 無花果和椰棗等產品,常遠銷至歐洲與 北美地區。

42 空中鳥瞰沙漠中的灌溉田地 這些位於沙烏地阿拉 伯沙漠中的灌溉田地, 水源來自深度超過 1,240 公尺的地下水。 雖然能有效地增加糧 食生產,但卻也帶來 地下水加速耗竭的隱 憂。

43 水資源的種類 西亞地區水的來源有雨水、融雪、地下水 與淡化海水等。雨水和融雪的可再生水資 源,對西亞大部分地區而言是不足的;而 現在西亞地區所使用的地下水,是過去溼 潤時期所累積的,但目前乾燥的氣候卻無 法提供充足的補注;海水淡化則面臨成本 較高的問題。

44 科威特的海水淡化廠

45 水資源的衝突 在西亞地區,珍貴的水資源常會造成政治 上的爭議與衝突,如土耳其因在底格里斯 河與幼發拉底河上游的持續開發(東南安 那托力亞水資源計畫),引發伊拉克與敘 利亞的抗議,認為這種水資源的攔截是一 種政治上的挑釁行為。以色列、巴勒斯坦 以及其他鄰近國家間也有水資源爭議的問 題,特別是在約旦河流域地區。(東南安 那托力亞水資源計畫)

46 土耳其的阿塔圖克水壩


Download ppt "第一章 西亞(一) 西亞位於亞洲大陸西南部,北有裏海、高 加索山和黑海與獨立國家國協及歐洲分隔, 西隔狹長的紅海與非洲大陸相望,地處於 亞洲、非洲與歐洲交會的十字路口。 第一節 西亞的自然環境西亞的自然環境 第二節 乾燥氣候下的生活方式乾燥氣候下的生活方式 橫跨歐亞的橋樑 — 伊斯坦堡 橫跨歐亞的橋樑."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