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上樞密韓太尉書 蘇轍 By 慕慧老師 2010.4. 題文說明-「書」體文 向皇帝陳言進辭--  奏議類 親朋私人信件--  書牘類.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上樞密韓太尉書 蘇轍 By 慕慧老師 2010.4. 題文說明-「書」體文 向皇帝陳言進辭--  奏議類 親朋私人信件--  書牘類."—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上樞密韓太尉書 蘇轍 By 慕慧老師 2010.4

2 題文說明-「書」體文 向皇帝陳言進辭--  奏議類 親朋私人信件--  書牘類

3 書信的意義 書信的內容  文心雕龍:書者,舒也。舒布其言,陳之簡牘 書信的異名  書、啟、箋、牘、簡、札、帖、刀筆、雁書、魚雁、 雙鯉、華翰、朵雲

4 前文  稱謂  提稱語--請授信人查閱  啟事敬詞--陳述事情的發語詞 本文  開頭應酬語  正文  結尾應酬語 後文  結尾敬詞  結尾祝候語  自稱、署名、末啟敬詞  時間 傳統書信的結構

5 仁宗嘉祐  嘉祐元年: 往開封府應州試 寄居寺廟、騎著跛驢  嘉祐二年: 歐陽修主禮部試 省試中第,蘇軾 22 歲、蘇轍 19 歲 作者淺介 — 政治仕途

6 蘇轍十九歲,少年得志: 仁宗嘉祐二年,歐陽修為禮部知貢舉, 蘇轍兄弟一同參加應試,二人均以樸實之文 拔在高等,蘇軾名列第二,蘇轍中第五甲。 從此父子名動京師,文章擅天下。 科舉敗將的蘇洵對兩個兒子的一舉成功百感交集: 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 莫道登科難,小兒如拾芥。

7 神宗熙寧  被迫離京 神宗元豐  烏臺詩案  蘇軾黃州團練副使  蘇轍筠州監理鹽酒之稅 作者淺介 — 政治仕途

8 哲宗元祐  司馬光當政 哲宗紹聖  新黨復勢  蘇軾(子瞻):瓊州海南  蘇轍(子由):雷州廣東 萬里謫南荒,百事付諸子; 誰言瘴霧中,乃有相逢喜。 作者淺介 — 政治仕途

9 徽宗  歸隱許州潁水邊  許由洗耳 許由歸隱山林,優游自得,聽到帝堯欲讓位於己,便感到 耳朵受到汙染,因而臨水洗耳 比喻心性曠達,超脫於物外,而以接觸塵俗之物為恥  許由棄瓢 帝堯時高士許由常用手捧水喝,別人送他瓢,他用過後掛 在樹上。後嫌風吹瓢動之聲太吵,就把瓢扔掉 比喻隱逸傲世 作者淺介 — 政治仕途

10 蘇軾評其文曰 「子由之文,詞理精確,有不及吾; 而體氣高妙,吾所不及。」 沉靜簡潔、汪洋澹泊 文氣 文學風格

11 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歡樂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蘇軾 神宗熙寧九年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兄弟情

12

13 蘇洵名二子說: 輻、輪、蓋、軫,皆有職乎車,而軾獨無所 為者。雖然,去軾則吾未見其為完車也。軾乎, 吾懼汝不外飾也。天下之車,莫不由轍,而言 車之功,轍不與焉。雖然,車仆馬斃,而患不 及轍。是轍者,善處乎禍福之間也。轍乎 ,吾知免矣。 輻:車輪上連接軸與輪圈間的木條或鋼條 軫:車箱四面底部的橫木 軾:車箱正前方供人扶持憑倚的橫木 轍:車輪輾軋的痕跡〈天下之車莫不由轍〉

14 文者氣之所形  文章是個人精神和氣質的具體展現 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而致  文才來自天分,文氣則有賴後天涵養 例證  內在修養:孟子的文章之所以「寬厚宏博」 ── 乃因善養 浩然之氣所致。  外在見聞:司馬遷的文章之所以「疏蕩」、「有奇氣」 ── 乃因周覽四海名山大川、結交燕、趙豪傑所致。 課文深究 ~ 第一段 表現 達到、得到

15 張孝先《唐宋八大家文鈔》: 「蘇家兄弟論文每好說個氣字。」 補充:氣 所謂氣,看似無影無形、玄妙異常,但在中國 古典哲學和文學批評的範疇中,卻有十分重要的意 義,他的內涵極為豐富而且多變。 曹丕《典論論文》: 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 蘇轍《上樞密韓太尉書》:「氣可以養而致。」 比較:蘇轍注重後天的學習和修養,較曹丕進一步。

16 其氣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  中(內心) ← → 貌(外在)  充(因) ← → 溢(果) 動乎其言而見乎其文  動:發揮作用(作用過程) ← → 見:表現、顯現 (作用結果)  言:語言表達 ← → 文:文字表達 而不自知也  自然而然 一個人氣質,會自然而然表現在可見的各種外在 行為,包括作文。 課文深究 ~ 第一段

17 不過其鄰里鄉黨之人 百氏之書 …… 古人之陳跡,不足以激發其志氣  古人思想情感的文字記錄是死的東西,無 法和自己生命律動  言下之意: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 課文深究 ~ 第二段 不超過 …… 的範圍

18 恐遂汩沒 故決然捨去  決 vs. 絕: 決:水沖破岸向下流,引申有「決斷」 「定」 的意思 絕:把絲線切斷,引申有「斷」 「極盡」的意 思 心意已 , 不投降  捨去 捨:丟開 去:離開 課文深究 ~ 第二段 因此 決絕

19 北顧黃河之奔流,慨然想見古之豪傑  名山都位在黃河南岸,故用「北顧」  慨然:內心激昂澎湃 受「黃河奔流」氣勢影響 聯想如黃河奔流而去的「古之豪傑」  想見:想像 ← → 思念、仰慕之意 課文深究 ~ 第三段

20 天下 (天下之人) 之 (助詞) 所恃 (依賴) 以 (而) 無憂 天下之所恃以無憂 → 安內 四夷之所憚以不敢發 → 攘外 入則周公、召公 → 在朝廷 出則方叔、召虎 → 在邊疆 課文深究 ~ 第四段

21 於山終南、嵩、華之高,於水見黃河之大且深, 於人見歐陽公  於山 + 於水 + 於人 → 層層堆疊 → 志其「大」  猶以為未見太尉(為憾)也 → 從下省略 聞一言以自壯  一言:一句話  以:藉以、 用來  壯:激勵 盡天下之大觀而無憾  見了太尉, 完成「養氣」之旅 課文深究 ~ 第四段

22 蘇轍文學主張的實踐: 第二段:蝸居 ── 去國遠遊,求天下奇聞壯觀 第三段: 於山 ── 遊歷名山大川,憑弔故都,瞻仰天 於水 子宮闕後,視野開闊,志氣增長, 有很大的收穫。 於人 ── 見翰林歐陽修,與其門人賢大夫游 ,找到天下文章聚集之處。 問題來了: 層層逼近的主題為何?這是什麼寫作手法?

23 步步推進、層層烘托  求天下奇聞壯觀:文化古都、名山大川 → 京師 → 歐陽公及其門人 → 太尉  表達對韓琦的高度崇仰和渴望求見。  借賓形主:藉次要內容以襯托主要內容。 課文深究 ~ 第三、四段

24 嚮之來,非有取於斗升之祿,偶然得之,非其 所樂  嚮之來 ← → (第四段)轍之來也  非有取於升斗之祿(之意者) 益治其文,且學為政  呼應起筆 → 「生好為文」 課文深究 ~ 第五段

25 敬謙語何在?所指為何? 太尉執事 ─ 敬語。指左右辦事的人。 願得觀賢人之光耀 ─ 敬語。意指對方的風采。 賜歸待選 ─ 敬語。表示上對下。 太尉茍以為可教而辱教之 ─ 敬謙語。委屈對方。 〈兼具尊人卑己之意〉 偶然得之 ─ 謙語。靠運氣非實力。 敬謙:


Download ppt "上樞密韓太尉書 蘇轍 By 慕慧老師 2010.4. 題文說明-「書」體文 向皇帝陳言進辭--  奏議類 親朋私人信件--  書牘類."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