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四節 淨土宗 一、淨土經典及其信仰 本願思想——阿彌陀佛淨土——其他淨土 二、淨土宗的信仰與實踐 判教——淨土體性——往生方法.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四節 淨土宗 一、淨土經典及其信仰 本願思想——阿彌陀佛淨土——其他淨土 二、淨土宗的信仰與實踐 判教——淨土體性——往生方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四節 淨土宗 一、淨土經典及其信仰 本願思想——阿彌陀佛淨土——其他淨土 二、淨土宗的信仰與實踐 判教——淨土體性——往生方法

2 一、淨土經典及其信仰 本願思想:總願——別願 四弘誓願: 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3 眾生之類是菩薩佛土。所以者何?菩薩隨所化眾生而取佛土,隨所調伏眾生而取佛土,隨諸眾生應以何國入佛智慧而取佛土,隨諸眾生應以何國起菩薩根而取佛土。所以者何?菩薩取於淨國,皆為饒益諸眾生故。譬如有人欲於空地造立宮室,隨意無礙,若於虛空,終不能成。菩薩如是,為成就眾生故,願取佛國,願取佛國者,非於空也。 ——《維摩詰經·佛國品》

4 阿彌陀佛之四十八願: 設我得佛,光明有能限量,下至不照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壽命有能限量,下至百千億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覺。

5 設我得佛,自地以上至于虛空,宮殿樓觀、池流華樹,國土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雜寶、百千種香而共合成,嚴飾奇妙,超諸人天,其香普薰十方世界,菩薩聞者皆修佛行,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有地獄、餓鬼、畜生者,不取正覺。

6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
——《阿彌陀經》

7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阿彌陀經》

8 《佛說無量壽經》之“三輩往生”: 其上輩者,捨家棄欲而作沙門,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修諸功德願生彼國。此等眾生臨壽終時,無量壽佛與諸大眾,現其人前,即隨彼佛往生其國,便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住不退轉,智慧勇猛神通自在。

9 其中輩者,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願生彼國,雖不能行作沙門大修功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多少修善,奉持齋戒,起立塔像,飯食沙門,懸繒然燈,散華燒香。以此迴向,願生彼國。其人臨終,無量壽佛化現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與諸大眾現其人前。即隨化佛往生其國,住不退轉。

10 其下輩者,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欲生彼國,假使不能作諸功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意乃至十念,念無量壽佛願生其國。若聞深法歡喜信樂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於彼佛,以至誠心願生其國。此人臨終,夢見彼佛亦得往生。

11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十六觀” 、 “三福”(九品): 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如此三事名為淨業。

12 彌勒淨土: 《彌勒下生經》《彌勒成佛經》《彌勒上生經》 若有得聞彌勒菩薩摩訶薩名者,聞已歡喜,恭敬禮拜。此人命終,如彈指頃,即得往生,如前無異。 ——《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

13 藥師淨土: 若諸有情,眾病逼切,無救無歸,無醫無藥,無親無家,貧窮多苦。我之名號,一經其耳,眾病悉得除,身心安樂,家屬資具,悉皆豐足,乃至證得無上菩提。 若諸有情,飢渴所惱,為求食故,造諸惡業。得聞我名,專念受持,我當先以上妙飲食,飽足其身,後以法味,畢竟安樂而建立之。

14 唯心淨土: 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 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維摩詰經·佛國品》

15 二、淨土宗的信仰與實踐 曇鸞、道綽、善導 “三經一論”: 曹魏康僧鎧譯《無量壽經》二卷 劉宋畺良耶舍譯《觀無量壽佛經》一卷
姚秦鳩摩羅什譯《阿彌陀經》一卷 世親造 元魏菩提流支譯《往生論》

16 (一)判教 難行道——易行道(曇鸞) 聖道門——淨土門(善導)
佛法有無量門。如世間道有難有易,陸道步行則苦,水道乘船則樂。菩薩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進,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者。 ——龍樹《十住毘婆沙論》 易行道者,謂但以信佛因緣願生淨土,乘佛願力便得往生彼清淨土,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 ——曇鸞《往生論注》卷上

17 (二)淨土體性 報土非化——超出三界 淨土勝妙,體出世間。此三界者,乃是生死凡夫之闇宅,雖復苦樂少殊,脩短有異,統如觀之,莫非有漏之長津,倚伏相乘,循環無際,雜生觸受,四倒長溝,且因且果,虛偽相習,深可厭也。是故淨土非三界攝。 又依《智度論》云:淨土果報,無欲故非欲界;地居故,非色界;有形色故,非無色界。雖言地居,精勝妙絕。是故天親《論》云:觀彼世界相,勝過三界道,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 ——道綽《安樂集》卷一

18 (三)往生方法 信——願——行 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便往生。何等為三?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迴向發願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國。
——《佛說觀無量壽經》

19 一者至誠心,所謂身業禮拜彼佛,口業讚歎稱揚彼佛,意業專念觀察彼佛。凡起三業,必須真實,故名至誠心。
二者深心,即是真實信心。信知自身是具足煩惱凡夫,善根薄少,流轉三界,不出火宅。今信知彌陀本弘誓願,及稱名號,下至十聲一聲等,定得往生,乃至一念無有疑心,故名深心。 三者回向發願心,所作一切善根悉皆回願往生,故名回向發願心。具此三心,必得生也,若少一心,即不得生。 ——善導《往生禮讚偈》

20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佛說無量壽經》 如四十八願中除謗法、五逆者,然此之二業其障極重,眾生若造直入阿鼻,歷劫周慞無由可出。但如來恐其造斯二過,方便止言不得往生,亦不是不攝也。 ——善導《觀無量壽佛經疏》

21 二行二業: ┌───正業————稱名正行 正行┤ ┌───讀誦正行 └───助業┤ 觀察正行 │ 禮拜正行 └───讚嘆正行
正行┤ ┌───讀誦正行 └───助業┤ 觀察正行 │ 禮拜正行 └───讚嘆正行 雜行————其餘諸善 念佛:實相、觀想、稱名


Download ppt "第四節 淨土宗 一、淨土經典及其信仰 本願思想——阿彌陀佛淨土——其他淨土 二、淨土宗的信仰與實踐 判教——淨土體性——往生方法."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