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医院规划与建筑设计 主讲:王萍.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医院规划与建筑设计 主讲:王萍."—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医院规划与建筑设计 主讲:王萍

2 )《综合医院设计规范》

3 目 录 一、医院建筑的选址 二、医院建筑规模的确定 三、医院的总体规划 四、医院的建筑设计

4 一、医院建筑的选址 (一)《综合医院设计规范》规定 1、选址:综合医院选址,应符合当地城镇规划、区域卫生规划和环保评估的要求。
2、基地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l 交通方便,宜面临两条城市道路; l 便于利用城市基础设施,便于院内部分服务的社会化。 l 环境安静,远离污染源; l 地形宜规整; l 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储存区,并应远离高压线路及其设施,避免强电磁场干扰; l 不应临近少年儿童活动密集场所。 不应污染、影响城市的其他区域。

5 一、医院建筑的选址 医院建设基地的选择是在区域已规划和医疗发展规划指导下完成的,一般应考虑以下条件: (二)新建医院的选址要求:
1、交通方便 2、环境安静 3、接近管理 4、用地完整

6 二、医院建筑规模的确定 医院建筑规模的确定要结合上级医疗主管部门对医院规模的控制(包含发展规划),要进行医院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的阶段,才能更好的掌握医院的发展方向。 1、医疗区主体建筑规模: 按《综合医院建设标准(2008)》执行 (1)、综合医院建设用地指标 (2)、建筑面积指标: (3)、科研和教学设施的建设用地及建设标准。 2、医疗建筑所需的配套规模: (1)、停车场(库): (2)、人防工程:

7 三、医院的总体规划 (一)《综合医院设计规范》对总平面设计规定: 1、功能分区合理,各种流线组织清晰;
2、洁污、医患、人车等路线清楚,避免交叉感染; 3、建筑布局紧凑,交通便捷,管理方便;减少能耗;最大可能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4、应保证住院部、手术部、功能检查部、教学科研用房等处的环境安静; 5、病房楼应获得良好朝向或景观; 6、应留有发展或改、扩建余地,并作出拟发展或扩建规划;

8 三、医院的总体规划 (一)《综合医院设计规范》对总平面设计规定: 7、应有完整的绿化规划;
8、对废弃物的处理,应作出妥善的安排,并应符合有关环境保护法令、法规的规定。提倡城市或地区集中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9、医院出入口不应少于二处,人员出入口不应兼作尸体和废弃物出口。 10、在门诊部、急诊部、住院部等入口附近应设足够的车辆停放场地。 11、太平间、病理解剖室、焚烧炉应设于医院隐蔽处,焚烧炉应设于医院的下风向,并应与主体建筑有适当隔离。尸体运送路线应避免与出入院路线交叉。

9 三、医院的总体规划 (二) 医院的功能要求与分区 1、功能要求: 2、功能分区: 功能与分区合理 洁污路线清楚分明,避免和减少各种交叉感染
建筑布局紧凑合理不松散 院区道路交通便捷,并留有足够的公用场地,管理方便 2、功能分区: 医疗区—— 感染医疗区—— 清洁服务区—— 污染服务区—— 职工宿舍区—— 医院停车区——

10 三、医院的总体规划 (三)外部出入口及医院交通组织 1、外部出入口: 2、外部流线组织: 主要出入口—— 供应出入口—— 污物尸体出口——
传染病房出入口—— 2、外部流线组织: 传染与非传染分开 洁净与非洁净分开 住院与门诊病人分开 过境流线避开病人庭园

11 三、医院的总体规划 (四)医院的建筑环境及绿化配置: 1、《综合医院设计规范》对环境设计的要求:
应充分利用地形、防护间距和其它空地布置绿化,并应有供病人康复活动的专用绿地。 应对绿化、装饰、建筑内外空间、环境和室内外标识导向系统等作综合性处理。 在儿科用房及其入口附近,宜采取符合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的环境设计。 病房的前后间距应满足日照要求,且不宜小于12m,并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 在医院基地内不得建职工住宅;如用地毗连时,必须分隔,另设出入口。

12 2、要强调集中、紧凑,避免零乱、松散的建筑环境
三、医院的总体规划 (四)医院的建筑环境及绿化配置: 2、要强调集中、紧凑,避免零乱、松散的建筑环境 以门诊、医技、住院为主体并加以综合,将行政办公、单身宿舍、中心供应、制剂、总务库房、变配电、空调设备用房加以归并,利用主体建筑的地下层、顶上层或附设于其他楼层等方式,以增加主体建筑 。 一些大型、特殊医疗设施如加速器、钴60、氧舱、核磁共振、同位素等,采取一定措施后也大都可以设于医技楼地下层或底层,营养厨房也可附设于住院部顶层或半地下层,减少建筑栋数,简化流线。

13 2、要强调集中、紧凑,避免零乱、松散的建筑环境
三、医院的总体规划 (四)医院的建筑环境及绿化配置: 2、要强调集中、紧凑,避免零乱、松散的建筑环境 利用基地的某些突出部位,布置传染、太平间等间距要求大的建筑,并充分利用街道、水面等自然间隔来满足间距要求。 职工厨房、餐厅、管理用房、洗衣房、车库、动物房等也应设法分类组合归并,提高层数,节约基地。 医院紧凑布局的目的是保证流出足够的绿化用地和扩建预留地,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医院按用地标准批拨的土地,不能移作他用,医院生活区、院办产业等均不应挤占医院用地,以保证医院的绿化面积和环境品质。

14 三、医院的总体规划 (四)医院的建筑环境及绿化配置: 3、医院建筑的间距要求:
住院楼因病人平均住院期一般在15日左右,有的更长,一般应以日照间距确定其与相邻建筑的距离。 医技楼内放射要遮光,检验防直射光,手术靠无影灯,且大都需要空调,平面多采取板块式布置,除与住院楼相邻一面应考虑病房日照间距外,其余按消防间距即可。

15 三、医院的总体规划 (四)医院的建筑环境及绿化配置: 3、医院建筑的间距要求:
门诊楼因门诊病人在此停留的时间最多两小时,可采用自然采光通风,其与医技楼的间距按防火要求确定即可。 一般传染病与非传染病房之间有一定的防护距离。 太平间与病房、厨房、食堂之间应有50m以上的心理距离,其他如锅炉、动物、洗衣等服务用房与医疗用房之间应有20m以上间距。

16 三、医院的总体规划 (四)医院的建筑环境及绿化配置: 4、医院建筑的绿化配置 办法一:设置屋顶花园。
绿色环境不仅有滞尘、降温、保湿、净化空气、涵养水土的作用,而且还可调整和改善人的机体功能。 在绿色环境中,人体表温度可降低1~2.2℃,脉搏平均减缓4~8次/分,呼吸均匀,血流舒缓,紧张的神经系统得以松弛,对于血压、神经衰弱、心脏病和呼吸道疾病能起到间接地治疗作用。 办法一:设置屋顶花园。 办法二:提示绿化覆盖率和树冠体积系数,地面绿化应实行套种,广铺草坪,并多配置常绿乔木。 办法三:设置生态停车场。

17 三、医院的总体规划 (五)医院建筑的新老应变及改扩建: 1、变因: 2、变量评估 医疗需求量的增长 病普改变 医疗技术装备的发展更新
医学模式、医院管理模式的变化 医院经济体制的变革 建筑老化 2、变量评估

18 三、医院的总体规划 (五)医院建筑的新老应变及改扩建: 3、医院的应变策略与原则 (1)基本原则:
应对医院的最终发展规模、装备水平和技术经济条件作全面分析,尽可能预见到发展的需要,争取做到统一规划→一次设计→分期实现。 医院设计要远近期结合,以近期为主应在首先满足近期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考虑将来的发展,而不能舍“近”求“远”。 扩建必须使新老建筑形成统一协调的有机整体。 要充分利用原有房屋设施,减少拆迁。 尽量减轻扩建期间对医疗业务的影响。

19 三、医院的总体规划 (五)医院建筑的新老应变及改扩建: 3、医院的应变策略与原则 (2)医院的应变能力及改扩建方式: 平面延伸:①接长
②加宽 ③添栋 竖向加层 填平补缺 取代换位

20 三、医院的总体规划 (五)医院建筑的新老应变及改扩建: 3、医院的应变策略与原则 (3)增强医院建筑的应变能力
选择便于灵活发展的建筑基地和平面体形(工字、王字形布局) 选择适应性较强的护理单元形式 选择平面布置灵活的结构体系(框架、轻板框架结构) 有增建设备层,调整剖面形式的可能性 设置一定的灵活空间 选择便于分期扩建的构造方案

21 三、医院的总体规划 (五)医院建筑的新老应变及改扩建: 4、扩建规划要点 5、 规划扩建的总平面规划注意事项:
原有用地规模能否继续满足医院发展的需要 ; 医院原有基地是否有可扩征的用地范围; 城市规划条件对医院的影响; 城市交通体系对医院的影响; 基地内需保留和拆除的建筑。 5、 规划扩建的总平面规划注意事项: 新老建筑功能和流线统一(不能各自为阵); 交通流线(人流、车流、污流、物流)的统一; 医院远期发展规划的设计和医院不停业分期实施的构想; 医院的生态环境与停车场地。

22 四、 医院的建筑设计 (一)《综合医院设计规范》的一般规定 1、建筑物出入口: 2、电梯:
四、 医院的建筑设计 (一)《综合医院设计规范》的一般规定 1、建筑物出入口: 门诊、急诊、急救、住院应分别设置出入口。出入口均应为无障碍出入口。 门诊、急诊、急救和住院主要出入口处,必须有机动车停靠的平台及雨棚。如设坡道时,人行坡道坡度按无障碍坡道设计。 医院的分区和医疗用房应设置明显的导向标识。 2、电梯: 二层及二层以上的医疗用房宜设电梯,三层及三层以上的医疗用房应设电梯,且不得少于二台,其中一台为无障碍电梯。 供病人使用的电梯和污物梯,应采用“病床梯”。 电梯井道不得与主要用房贴邻。

23 四、医院的建筑设计 (一)《综合医院设计规范》的一般规定 3、楼梯: 楼梯的位置应同时符合防火疏散和功能分区的要求。
踏步宽度不得小于0.28m,高度不得大于0.16m。 疏散楼梯宽度不得小于1.30m。平台深度,不宜小于2m。门宽度应与疏散楼梯宽度相匹配,门的开启不应影响疏散。 4、二层无电梯的病房楼以及观察室与抢救室不在同一层又无电梯的急诊部,均应设置坡道,坡道坡度按无障碍坡道设计,并应有防滑措施。 5、通行推床的室内走道,净宽不应小于2.40m;有高差者必须用坡道相接,坡道坡度按无障碍坡道设计。 6、半数以上的病房,应获得良好日照及景观。

24 四、医院的建筑设计 (一)《综合医院设计规范》的一般规定 7、门诊、急诊和病房,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
8、室内净高不应低于下列规定: 诊查室2.60m,病房2.80m; 医技科室2.80m,或根据需要而定。 公共走道高度2.30m。 9、护理单元的配餐室、浴厕、盥洗室等辅助用房的位置,应力求减少噪声对病房的影响。 10、病房的允许噪声级(A声级)昼间应小于或等于50dB夜间应小于或等于40dB,隔墙与楼板的空气声的计权隔声量应大于或等于40dB,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宜小于或等于75dB。 11、室内装修和一般防护要求

25 四、医院的建筑设计 (二)医院建筑的组合形式: 1、分散式:将门诊、住院、医技及后勤部分分栋建造。
优点:自然通风、采光良好,便于独栋建设。 缺点:交通路线长,运行负荷长,节能差,占地面积大。 2、集中式:将门诊各科、医技及住院、后勤部分集中在一栋建造。 优点:交通路线短,设备运行负荷短,节能好,占地面积小。 缺点:许多房间要靠机械通风和人工采光,自然通风、采光差。 3、综合式:结合了分散式和集中式的优点。

26 四、医院的建筑设计 1、注意事项: (三)门急诊楼的设计: 功能流线要清晰、直接,注意解决好内部人流走向和竖向
交通,科室人多的设在下层,行动不便的设在下层。 注意解决好门诊、急诊、肠道门诊、发热门诊的入口关系。 注意解决好门诊大厅的人流停顿、转换、过度和门诊大厅 挂号、取药等人员的分流。 注意解决好门急诊、或门急诊与医技科室的相互联系和资 源共享。 注意解决好各科诊室的独立候诊区域和宣传空间。 注意解决好门急诊自然的通风和采光照度。

27 四、医院的建筑设计 (三)门急诊楼的设计: 2、门诊流线设计要点: (1)、医院门诊的三级分流模式
广场分流——需单独设置出入口的传染、急诊、儿科、保健等在门诊 广场分流进入各专用入口。 大厅分流——各科普通病人经门诊综合大厅分流,进入各科候诊厅。 候诊厅分流——同一科室的病人经候诊厅分流,进入二次候诊或诊室 就诊。 (2)、门诊人次流线平均距离最短的原则。 (3)、科室的专属领域原则。 (4)、房间安排与门诊流程协调一致,保证顺序流畅减少 迂回。 (5)、流线设计简明易找、视线通畅的原则。 (6)、特殊流线的处理:如外宾、老干、残疾人。

28 四、医院的建筑设计 (三)门急诊楼的设计: 3、门诊建筑类型及空间组合:
街巷式:大厅到各科室候诊厅之间通过街来联系,各科室的内部通道则为“巷”。 优点:各有独立尽端,布局紧凑,街巷主次分明便于识别。 庭廊式: 套院式: 厅式组合:

29 四、医院的建筑设计 (三)门急诊楼的设计: 4、门诊候诊厅的设计: 厅式候诊: 廊式候诊: (1)、单面厅 (2)、双面厅 (3)、中厅
成人=分科人次X30%(高峰比例)X60%(候诊比例)X m2 儿童=分科人次X30%(高峰比例)X60%(候诊比例)X m2 厅式候诊: (1)、单面厅 (2)、双面厅 (3)、中厅 廊式候诊: (1)、中廊候诊 (2)、外廊候诊

30 四、医院的建筑设计 功能流线要清晰、直接,注意解决好内部人流走向、竖向交通和门诊楼、住院楼的相互关系。 (四)医技楼的设计:
大型医疗设备宜设在底层或室外,检查频率多的科室宜设在下层。 要考虑分层的缴费窗口。 要有自然通风和采光的候诊空间。

31 四、医院的建筑设计 (五)住院楼的设计: 合理简洁的功能分区。 内部的洁污分流。 南向的病房不少于50% 自然的通风采光。 短捷的护理半径。
合理的床位配置和功能配置。 合理简洁的功能分区。 内部的洁污分流。 南向的病房不少于50% 自然的通风采光。 短捷的护理半径。

32 四、医院的建筑设计 (五)住院楼的设计: 1、病房护理单元的设计原则: 保证护理单元的独立完整
一个护理层有两个以上护理单元时,同科单元同层布置 缩短护理距离 护理单元要定型,为简化结构和管线布置 病室要有良好的自然通风采光,要有良好的视野

33 四、医院的建筑设计 (五)住院楼的设计: 2、护理单元的形态类别 中廊式条形单元 复廊式条形单元 单复廊式单元 方形环廊单元
圆形、多角形单元

34 四、医院的建筑设计 (六)医院的外部造型的设计:
医院建筑的形象设计要突出自身的个性特征和环境优势,医院特征是其功能特性的空间体现,强调内在功能美与外在形式美的有机结合,但功能美是前提,是基础,先求好用,后求好看。医院的环境优势在于低容积率、高绿化率,易于在建筑与自然的结合上求的整体环境的和谐统一的美感。建筑外观要淡雅、简洁大方,医疗建筑以外重环境,内重功能为主题。注重医院功能、注重环境绿化、注重医疗技术。


Download ppt "医院规划与建筑设计 主讲:王萍."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