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表演藝術結合影像的跨領域創作探討 指導老師:林珮淳 博士 研究生:曾于真.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表演藝術結合影像的跨領域創作探討 指導老師:林珮淳 博士 研究生:曾于真."—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表演藝術結合影像的跨領域創作探討 指導老師:林珮淳 博士 研究生:曾于真

2 一、跨領域創作之歷史脈絡 二十世紀初在歐美發生了一連串的前衛藝術運動,從中可觀察到跨領域藝術概念在現代藝術中發展的源流,如Kurt Schwitters之作品《莫茲堡大教堂》(Merzbau, or The Cathedral of Erotic Misery)乃是二十世紀跨領域藝術表現中的先例。肯特史威塔斯宣稱他所依據的美學是形式的銷毀與重建,利用紙版、現成物、木材…等組合雕塑的造型,依附在建築實體上,維持了哥德式敎堂中的飛拱與樑柱,並利用教堂的建築動機組合雕塑造型,這些組件從一個房間衍生到另一個房間,從室內延伸到戶外又轉回室內空間。組件可被拆解,形成一個併合的整體,如表演、音樂、詩歌、政治聚會都在此。(林宏璋,2004)

3 一、跨領域創作之歷史脈絡 三十年代的法國劇場以劇作家為主,著重文字的蕊飾與台詞的精緻度,而法國劇作家Antonin Artaud提出演出本身應該也是一件藝術品,一個戲劇站在總體的角度上應包括所有視覺、聽覺元素,Antonin Artaud反對劇作家在劇場專制獨大的地位,致力於「總體劇場」(Total Theatre)的表現,一改專求文辭劇本潤飾的戲劇。(李孟謙,2004)

4 一、跨領域創作之歷史脈絡 Wagner也同時提出「總體藝術」(Gesamtkunstwerk)一詞,他是浪漫時期德國歌劇的改革者,將音樂、戲劇、舞台、背景、詩詞共治一爐,Wagner的「整體藝術」在劇場裡主張劇場本身就是各種藝術的交會場所,理想在於將所有的藝術熔於一爐而成音樂劇。(林珮淳、蔡濠吉,2006)

5 一、跨領域創作之歷史脈絡 當代資訊發達科技進步,許多藝術創作或舞台表現都傾向聲光華麗的視覺效果,如英國「DV8」肢體劇場,藉由多媒體與肢體的張力,提供觀眾一場幻境與炫體的情境,表演藝術很快的介入這種的跨領域合作的平台中,也積極的使用數位投影設備,企圖在傳統劇場表演的敘事與肢體舞蹈上增添視覺的豐富性。 。2008年來自澳洲的《Mortal Egine》表演中結合雷射、錄像與舞蹈,創造了一場人體的幻想世界,藉由程式的互動,舞者與舞台上的影像能即時互動並隨機重組,開展了舞台表演的更多可能性。

6 二、跨領域創作特性 1.多樣態; 2.互相支援性; 3.團體性; 4.開放性; 5.對話性; 6.突破框架性; 7.模糊界域性;
8.程式互動性。

7 (一)多樣態 舞蹈與影像的結合已經成為國際表演藝術的趨勢,內格里(Antonio Negri)與哈爾特(Michael Hardt)闡釋的「多樣態」,乃由各種獨特性集合組成,此特性是一種內部異動的多樣主體,它是自為主體也能自我建構,不是因為同一性或統一性的發生,而是通過與該主體的共享(encommun)而讓事物發生。 (黃建宏,2008)

8 (二)互相支援性 陳俊明在藝術的<集體製造>文章中談到,當代的藝術表現難以由個人來完成,加上各類藝術領域有其不同的時代性困境,於是相互支援產生了合作性的「跨領域藝術」模式。電影、戲劇、舞蹈、建築等領域自始以來即是以團隊的方式進行,但是在結構上這些既有的領域是以專業分工去支持或服務於一個人導演或編舞者的意念。(陳俊明,2003)

9 (三)團體性 葉謹睿在《數位藝術概論》中提到,大眾媒體時代的新美學觀,在傳播科技快速的的發展中,改變了人們對藝術的認知,他從「大眾文化取代菁英文化」、「數量取代質量」、「團體取代個體」以及「藝術商業化」等四個大方向,來分析大眾媒體時代的新美學觀。從「團體取代個體」來看,藉由媒體科技,大眾可以藉由熟悉的平台和影音呈現方式,與現代生活的面向更貼近。(葉謹睿,2003)

10 (四)開放性 王墨林的<「跨領域」藝術中的身體性>一文中提到,假若我們把所謂的跨領域視為一個「中心/邊緣中心/邊緣、內部/外部、秩序/混沌…這樣二分法的跨越行動,就是合乎現代藝術從來就是讓既有的秩序攪動而產生龜裂現象,從中變化出另一種新的觀念。」而跨領域藝術就是如此符合此種開放性。(王墨林,2006)

11 (五)對話性 郭文泰在<台灣當代藝術>中跨領域藝術研討會提到,應該開放創作中的對話性,創造自己的與他人的連結,台灣早先的跨領域藝術容易侷限在展場場地,如劇場作品放置到美術館,視覺藝術放到劇場裡,這雖是跨領域藝術的第一步,但還不能就此指稱為跨領域藝術,應該製造更多創作的對話性,因此將錄像、繪畫或表演不同元素融為一體,讓它變成一個新的議題、整體,不將領域切割放置一個箱子,而是使用不同領域去製造箱子。(林書民,2005)

12 (六)突破框架性的 以形式替代形式的發展來看,電影形式包含攝影、聲音、場面調度與剪接等四種內涵,如「逗馬宣言」(Dogme95)突破了一般拍攝電影的框架,可以讓人思考電影創作本質的宣言,創作中可以不打光,不配音,演員還是穿上戲服,進入一個他不熟悉的場域裡演戲。(Sally Potter,2006)

13 (七)模糊界域性 陳俊明在<藝術的集體製造>中表示:「模糊界域的地帶進行時間、空間及人之間的游離行進關係」,這跨領域的「模糊關係」與「新思維」將開啟新的創造性能量。這個時代在統整,無法順流單一角度的狹隘,雖然跨領域的作品愈來愈多,但卻需要找尋新組合的新思維,形式結合但也需要概念的介入,所以當代的跨領域藝術便是在一種模糊地帶中,藝術家或者是各領域的專家需要有更多的創作與磨合去融接不同元素變成一種混合、有機與可變性的語言的彈性。(陳俊明,2003)

14 (八)程式互動性 拜科技與互動程式之賜,藝術家利用程式製作出更多現場即興互動作品,如數位圖像與音響的融合,程式、音樂、影像、現場樂器的互動演奏,在數位媒體藝術的應用上,甚至可能改變流行的趨勢,只要有一部筆記型電腦,就可以即興地結合各種領域的藝術創作。

15 三、跨領域藝術團體 由以上的跨領域創作的特性探討後,以下將針對國內外舞蹈結合影像跨領域創作團體、作品與作者做探討,如Trisha Brown、Lucinda Childs、《Mortal Egine》、《Loop Diver》、DumbType、Compagnie Montalvo - Hervieu、林珮淳+數位藝術實驗、《詩藝。聲動》、《花漾百出:台灣服裝文化的當代印記》開幕表演:春臨大地…等。

16 (一)Trisha Brown、Lucinda Childs
Trisha Brown與Lucinda Childs在早期創作媒材上已將電影放映與舞蹈做結合,此表現方式企圖將影像與身體的並置,並分裂觀眾在觀賞舞作時以舞者為中心的焦點。當代興起的錄像藝術,讓編舞者大量的運用在舞台上,就在此時出現了「Video Dance」的風潮,Trisha Brown與Lucinda Childs巧妙將影像運用在不同的創作格式上,以突破框架式的即興合作模式,漸漸成為舞者找到突破身體的方式。

17 (一)Trisha Brown、Lucinda Childs
《walking on the wall》Trisha Brown作品圖 圖 擷取於 danceviewtime,( )

18 (二)《Mortal Egine》 澳洲墨爾本的「Chuncky Move」由藝術總監Gideon Obarzanek於1995年成立,他們以行雲流水、顛覆形式的舞蹈而聞名,也柔和現代科技與特殊裝置的舞作,1998年成為官方維多利亞舞蹈公司,在歐洲到處巡演,不斷的找尋現代舞蹈上的廣泛定義,演出包括裝置、影片舞蹈和新媒體,演出已經直接影響了大眾文化,包括低俗小說、卡通動畫和電子學。

19 (二)《Mortal Egine》 《Mortal Egine》 by Charmaine Yap作品照 圖 擷取於Sydney Festival 2008,2008/1/2,於

20 (三)《Loop Diver》 「Troika Ranch」的作品之一《Loop Diver》(圖2-11)利用重複與漸進的變異動作闡述某一心靈狀態,此部作品的迷人之處,在於將重複性的舞蹈、音樂結構匯入電腦裡,並投射在布幕上,有時候與表演同步出現,有時候搭配劇情抽取象徵性的意念投射,從繁複的變化中有時注意力於某位舞者身上,有時又製造了新局面,以機械又精準的身體語言挖掘了他們的人性。舞者利用身體表現出不同的動態,此表演組合用來闡述自己禁錮在牢籠中的人格特質,唯一可以開脫的方式必須要破壞這樣的重複性牢籠。

21 《Loop Diver》 by Oscar Sol作品照 圖 擷取於Troika Ranch,2008/1/2,於

22 (四)「DumbType」 1984年由一群京都市立藝術大學畢業的創作者組成「DumbType」,包括戲劇電影音樂美術設計建築等跨領域成員。位於京都的藝術團體,由成員山中透與藝術家古橋諦為主,山中透擅長聲音藝術的創作,以電腦控制電子聲響與電子影像互相搭配,而古喬諦則多才多藝,不論是視覺藝術、表演藝術、聲音藝術都有出色的創作。他們是相當開放的藝術組織,他們吸納有創意觀念的創作者作連結,不論是視覺、聲音、表演、舞蹈等等,同時創作時會和社會議題作結合,儼然形塑出前衛而開放的風格。

23 《Voyage》by Dumb Type作品圖 擷取於 《全球聲音藝術資訊網》。
2007/1/17,於

24 (五)「Compagnie Montalvo - Hervieu」
法國「Compagnie Montalvo - Hervieu」是由西班牙裔的編舞家Jose Montalvo及法籍舞者Dominique Hervieu創立,目前駐地柯赫岱爾國家舞蹈中心。 「Compagnie Montalvo - Hervieu」來台演出的作品《拉摩的異想世界》(On Danfe) (圖2-17),在法國巴羅克晚期作曲家的歌劇音樂中,舞者的肢體與大量多媒體素材做巧妙結合,超現實的奇幻影像,加上清新有趣的演出,蘊含著獨特的法式幽默,盡現舞蹈的美妙、愉悅

25 (五)「Compagnie Montalvo - Hervieu」
萌荷舞團之《拉摩的異想世界》作品照,圖擷取 萌荷舞團官方網站,2007/6/7於

26 (六)林珮淳+數位藝術實驗室 2006年林珮淳+數位藝術實驗室與楊桂娟教授開始設立「跨領域創作專題」之課程,促使多媒系與舞蹈系學生可以一起交流、分享、切磋並實際創作來發揮集體創意。2008及2009年跨領域創作成果〈域流I〉與〈域流II〉分別發表於南海藝廊與牯嶺街小劇場,而實驗室成員陳韻如、黃忻怡與謝雨蓉之作品〈非墨之舞〉更入圍「法國安亙湖國際數位藝術節」,此乃跨領域創作課程之重大進展。目前實驗室成員已受邀發表許多重要藝術活動,如展於台北當代藝術館的「台灣百大詩人」開幕表演及互動裝置展;中央圖書館的「箏樂萬花筒」演出;國家劇院音樂廳的「謝味蒨、崔樂真雙箏演奏會」;靜宜大學藝術中心「跨界視域」創作展;華山藝文特區的「花漾百出」開幕表演等。

27 (六)林珮淳+數位藝術實驗室 以上這些發表最大的特色乃結合影像、裝置、音樂、聲音、舞蹈、電腦程式而創造即時互動的現場表演與裝置,可謂國內少見且具實驗性的跨領域藝術形式。 2009年展於台北當代藝術館的「台灣百大詩人」開幕表演及互動裝置展之作品「詩藝。聲動」乃結合了文學、詩詞、舞蹈表演、國樂、動態影像、動畫、互動電腦程式與裝置藝術之跨領域創作,透過舞者肢體表演與互動裝置,將「詩」孕育出豐厚多元的文化內涵展現,不僅開啟了更具時代性之新創作形式,也帶給觀眾更深入的人文省思。整件作品將動人的詩詞與視覺藝術,結合當代的中國樂曲與舞蹈,利用互動科技的介面引導觀眾藉著肢體去感受詩的內涵,完成「詩藝。聲動」舞蹈表演的跨領域創作。

28 (六)林珮淳+數位藝術實驗室 《詩藝。聲動》跨領域創作,林珮淳+數位藝術實驗室Lin Pey Chwen+Digital Art Lab,2009/10/14於

29 (六)林珮淳+數位藝術實驗室 2009年展於華山藝文特區的「花漾百出」開幕表演主軸乃以 ”春神來了” 的概念做創作發想,將三段錄像整合於圓形轉軸的影像中,逐步呈現如戲劇的投影,三位舞者化身為”花仙子”,以故事的概念呈現「春臨」、「甦醒」、「慶典」三段故事,並使用電腦互動程式技術將影像與聲音做結合,隨著聲音音頻大小即時改變背景影像而呈現音樂視覺化之程式技術,而地面上之雙投影也隨著舞者的肢體律動,將花海立即回饋於地面影像,即時將 ”影像、舞蹈、聲音、服裝、互動程式” 呈現於觀眾面前。

30 (六)林珮淳+數位藝術實驗室 《花漾百出:台灣服裝文化的當代印記》開幕表演:春臨大地,林珮淳+數位藝術實驗室Lin Pey Chwen+Digital Art Lab,2009/10/14於

31 結論 跨領域藝術作品從既有的種類中脫離既定的框架,在作品的內容中使用不同的媒材結合其各種類型之藝術,作品意義的開展方式也反映了開放性,科技為跨平台整合更具可行性,跨領域藝術是藝術在學科解放其疆界並與其他學科結合,這包含著現代藝術企圖在各種媒材中產生的對話與影響,從這個線索中思考藝術跨領域的特質,藝術功用被改變,同時也轉變現代藝術在對應美學形態。


Download ppt "表演藝術結合影像的跨領域創作探討 指導老師:林珮淳 博士 研究生:曾于真."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