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脊 柱 区 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研室.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脊 柱 区 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研室."—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脊 柱 区 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研室

2 脊 柱 区 第一节 概 述 深 筋 膜 境界与分区 肌和肌间三角 第二节 层次结构 深部的血管、神经 椎管及其内容物 浅 层 结 构 末 页

3 境界与分区 脊柱区(vertebral region)是指脊柱及其后方、两侧软组织所配布的区域。 上界:枕外隆突、上项线;
下界:尾骨尖至髂后上棘的连线; 两侧界:自上而下为:斜方肌、三角肌后缘、腋后襞与胸壁 交界处、腋后线、髂嵴后份。 分区:项区、胸背区、腰区、骶尾区。 总目录 图 片

4 返 回

5 浅 层 结 构 一、皮肤: 厚、移动性小,富有毛囊、皮脂腺,易致感染。 二、浅筋膜: 背部浅筋膜厚、致密,含较多脂肪组织。
浅 层 结 构 一、皮肤: 厚、移动性小,富有毛囊、皮脂腺,易致感染。 二、浅筋膜: 背部浅筋膜厚、致密,含较多脂肪组织。 三、皮神经:来自脊神经后支。 (一)项区: 1.枕大神经:C2后支的分支,于斜方肌起点上项线下方浅出— 枕部皮肤。 2.第3枕神经:C3后支的分支,穿斜方肌浅出—项部的皮肤。 图 片 图 片 下 页

6 浅 层 结 构 (二)胸背区、腰区: 皮神经来自胸、腰神经后支的分支,于棘突两侧浅出,分布至胸背区、腰区的皮肤。 T12后支分支—臀部;
浅 层 结 构 (二)胸背区、腰区: 皮神经来自胸、腰神经后支的分支,于棘突两侧浅出,分布至胸背区、腰区的皮肤。 T12后支分支—臀部; L1-3后支外侧支—臀上皮神经—竖脊肌外侧缘穿出胸腰筋膜, 下越髂嵴—臀区上部皮肤。 (三)骶尾区: S1-3后支分支—臀中皮神经。 总目录 图 片

7 返 回

8 枕大神经 脊神经后支的皮支 臀上皮神经 臀中皮神经 返 回1 返 回2

9 深 筋 膜 项区:深筋膜分浅、深两层。 浅层包斜方肌,属封套筋膜的一部分;深层居斜方肌深面—项筋膜。
深 筋 膜 项区:深筋膜分浅、深两层。 浅层包斜方肌,属封套筋膜的一部分;深层居斜方肌深面—项筋膜。 胸背区:分浅、深两层,其中深层—胸腰筋膜。 (一)项筋膜: 位居斜方肌深面,包裹夹肌、半棘肌,内侧附项韧带、上方附上项线,向前续为胸锁乳突肌筋膜,向下移行为胸腰筋膜后层。 图 片 下 页

10 剧烈腰部活动,胸腰筋膜可被扭伤,为腰腿痛原因之一。
深 筋 膜 (二)胸腰筋膜(腰背筋膜): 在胸背区薄弱,在腰区增厚,分前、中、后三层。 后层:覆盖竖脊肌后面,为背阔肌、下后锯肌起点部。向上延于项筋膜,向下附于髂嵴,外侧于竖脊肌外缘与中层愈合,内侧附于腰椎棘突、棘上韧带。 中层:位居竖脊肌与腰方肌之间。内侧有、附于腰椎棘突、横突间韧带,外侧于腰方肌外侧缘与前层愈合,向上张于12肋与L1横突间并增厚为—腰肋韧带。肾手术时切断此韧带,利于12肋活动度,便于显露肾。 前层:腰方肌筋膜—居腰方肌前面。 剧烈腰部活动,胸腰筋膜可被扭伤,为腰腿痛原因之一。 图 片 总目录

11 返 回

12 返回 下图

13 上图 返回

14 肌和肌间三角 一、肌: 分四层:第一层:斜方肌、背阔肌、腹外斜肌后部; 第二层:夹肌、肩胛提肌、菱形肌、上后锯肌、下后 锯肌、腹内斜肌后部;
第三层:竖脊肌、腹横肌后部; 第四层:枕下肌、横突棘肌、横突间肌。 图 片 下 页

15 返回

16 肌和肌间三角 二、肌间三角: (一)听诊三角: 居斜方肌下方和肩胛骨内 侧缘下份之间的肌间隙。 内上界:斜方肌外下缘;
外侧界:肩胛骨内侧缘; 下界:背阔肌上缘。 三角深面为第6肋间隙, 胸壁薄,听诊肺呼吸音。 听诊三角 下 页

17 肌和肌间三角 (二)枕下三角: 项区上部深面,枕下肌围成。 内上界:头后大直肌; 外上界:头上斜肌; 外下界:头下斜肌。 三角底:寰枕后膜、
寰椎后弓。 浅面:借结缔组织、与夹 肌、半棘肌相贴。 内容物:枕下神经、 椎动脉。 下 页

18 肌和肌间三角 (三)腰上三角: 位居背阔肌深面, 第12肋的下方。 内侧界:竖脊肌外侧缘; 外下界:腹内斜肌后缘; 上界:下后锯肌下缘。
表面盖背阔肌,底为腹 横肌筋膜。 内容: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 特点:此区薄弱,是腰疝好发部位,亦是腹膜后间隙脓肿穿破的部位。肾手术腹膜外入路必须经此三角。 下 页

19 肌和肌间三角 (四)腰下三角: 位居腰区下部,腰上三角的外下方。 前外侧界:腹外斜肌后缘; 后上界:背阔肌前下缘; 下界:髂嵴。
表面有皮肤、浅筋膜,无肌层覆盖,底为腹内斜肌。 特点:为腹后壁薄弱区,腹膜后间隙发生脓肿由此穿破。 总目录

20 深部的血管、神经 一、动脉: 1.枕动脉(occippital artery):
2.肩胛背动脉(dorsal scpular artery): 3.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 二、静脉: 脊柱区的深静脉与动脉伴行。项区静脉汇入椎静脉、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胸背区的静脉大部分汇入奇静脉,下部分汇入锁骨下静脉和腋静脉。腰区的静脉汇入下腔静脉。骶尾区的静脉汇入髂内静脉。脊柱区深静脉在脊柱周围形成椎外静脉丛,并与椎管内、颅内等处的静脉相交通。 图 片 图 片 图 片 下 页

21 深部的血管、神经 三、神经: 1.脊神经后支: 自椎间孔处由脊神经分出,绕上关节突外侧向后行,至相邻横突间分内侧支(后内侧支)、外侧支(后外侧支),分布于背部深层肌,并发出皮支分布于背部皮肤。 2.胸背神经: 支配背阔肌。 3.肩胛背神经: 支配肩胛提肌和菱形肌。 4.副神经: 自胸锁乳突肌后缘中、上1/3交界处斜向外下至斜方肌。 图 片 图 片 图 片 总目录

22 枕动脉 返回

23 椎动脉 肩胛背动脉 返回

24 返回

25 胸背神经 返回

26 返回

27 椎管及其内容物 一、椎管: 二、脊髓: 三、脊髓的被膜与脊膜腔: 四、脊神经根: 五、脊髓的血管: 内 容 内 容 内 容 内 容 内 容
总目录

28 椎 管(vertebral canal) 椎管是由椎孔、骶管借骨连结组成的骨纤维管道。上至枕骨大孔,下至骶管裂孔,内有脊髓、脊神经根及其被膜和血管等。 (一)椎管壁的构成: 前壁:椎体后面、椎间盘后缘、后纵韧带; 后壁:椎板、黄韧带、关节突关节; 侧壁:椎弓根、椎间孔; 骶段:骶管(骶椎椎孔融合而成)。 图 片 下 页

29 椎 管(vertebral canal) (二)椎管腔的形态:各段椎管的形态不完全相同。 颈段上部:圆形,向下为三角形(矢径短、横径长)。
胸段:椭圆形。 腰段上、中部由椭圆演变为三角形,腰段下部外侧部出现侧隐窝,其椎管呈三叶形。 有脊神经根走行于侧隐窝内—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突退变、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引起侧隐窝狭窄,压迫腰脊神经,导致腰腿痛。 椎管T4-6水平最狭小,C7、L4水平相对较小。 返回 图 片

30 返回

31 返回 下 图

32 腰椎管侧隐窝狭窄使神经根受压 上 图 返回

33 脊 髓(spinal cord) (一)形态及位置: 扁圆柱形结构,上端平枕骨大孔、下端成人平L1下缘、新生儿平L3下缘。
(二)脊髓节段与对应的椎骨序数关系: 脊髓分31节段,每一节段发出一对脊神经 C1-4=相应椎骨序数 C5-8、T1-4=相应椎骨序数+1 T5-8=相应椎骨序数+2 T9-12=相应椎骨序数+3 L1-5与T10-11体相对应 S1-5、Co1与T12~L1体相对应 返回 图 片

34 返回

35 脊髓的被膜与脊膜腔 (一)硬脊膜: (二)脊髓蛛网膜: (三)软脊膜: (四)脊膜腔: 1.硬膜外隙: 2.硬膜下隙: 3.蛛网膜下隙:
(五)被膜的血管和神经: 内 容 内 容 内 容 内 容 内 容 内容 内容 返 回

36 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厚而坚韧,包脊髓、31对脊神经根,出椎间孔续为脊神经膜。上端附枕骨大孔边缘续为硬脑膜,下端至S2包终丝、附尾骨背面。
蛛网膜 硬脊膜 软脊膜 返回

37 薄、半透明 向上续为脑蛛网膜 向下平S2为盲端 向两侧续为脊神经被膜 其深面发出许多结缔组 织小梁与软脊膜相连 蛛网膜 硬脊膜 软脊膜 返回

38 紧贴脊髓表面,柔软富于血管。于脊髓两侧增厚外突于脊神经前、后根之间,形成齿状韧带。该韧带呈矢状位,外侧缘增厚形成三角形齿尖,并与硬脊膜紧相贴,对脊髓有固定作用。
蛛网膜 硬脊膜 软脊膜 返回

39 位居椎管骨膜与硬脊膜之间的间隙,内充填有脂肪组织、椎内静脉丛、淋巴管、脊神经根、血管。硬膜外麻醉注药入此间腔内。
硬膜外腔(epidural space) 位居椎管骨膜与硬脊膜之间的间隙,内充填有脂肪组织、椎内静脉丛、淋巴管、脊神经根、血管。硬膜外麻醉注药入此间腔内。 硬膜外隙被脊神经根分前、后两腔,前腔窄、后腔大,后腔后纤维隔连于椎弓板与硬脊膜后面,在颈段与上胸段出现率高、且较致密,是导致硬膜外麻醉出现单侧麻醉或麻醉不完全的解剖学因素。 下 页

40 椎静脉丛分椎内、外静脉丛,管壁薄、无静脉瓣、吻合丰富。
1.椎内静脉丛:居椎管内,密布硬脊膜与骨膜之间。分前后两部,分布于椎管前后壁,各有两条纵行静脉干及多而密集吻合支构成。收纳脊髓和椎管静脉血,两侧由椎间静脉经椎间孔与椎外静脉丛吻合。 2.椎外静脉丛:居脊柱周围,分两组,分布于脊柱前、后,吻合成网,收集椎体及附近肌的静脉血。 返回

41 居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的潜在间隙,与脊神经周围淋巴腔相通,内有少量液体。
硬膜下腔(subdural space) 居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的潜在间隙,与脊神经周围淋巴腔相通,内有少量液体。 返回

42 蛛网膜下隙(subarachnoid space)
居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向上通脑的蛛网膜下腔,向下达S2高度,在L1~S2水平扩大成终池,两侧随脊神经根延续一段成脊神经周围间隙。腔内充满脑脊液,并含有腰、骶、尾神经构成的马尾、终丝。 返回

43 1.血管:硬脊膜的血管来自节段性的根动脉,分支进入硬脊 膜,长的分支供几个节段、短支于本节段。
2.神经:脊神经的脊膜支(含感觉和交感神经纤维)。 返回

44 脊神经根离开脊髓后,即横行或斜行穿经蛛网膜囊、硬脊膜囊,再行至于硬膜外隙中。
脊 神 经 根 1.行程与分段: 脊神经根离开脊髓后,即横行或斜行穿经蛛网膜囊、硬脊膜囊,再行至于硬膜外隙中。 分蛛网膜下腔段、硬膜外段。 2.与脊髓被膜的关系: 脊神经根离开脊髓后,被以软脊膜、蛛网膜、硬脊膜,并形成蛛网膜鞘、硬脊膜鞘,在向外至椎间孔处与脊神经外膜、束膜和神经内膜相续。脊神经根的硬膜外段较直,外面包有蛛网膜、硬脊膜延伸形成的鞘。硬膜鞘紧连椎间孔周围,此处最易受压。 下 页

45 椎间盘突出与临床: 脊 神 经 根 3.与椎孔的关系: C1-7在相应椎骨的上缘穿出,C8在C7下缘穿出,T、L、S、
脊 神 经 根 3.与椎孔的关系: C1-7在相应椎骨的上缘穿出,C8在C7下缘穿出,T、L、S、 Co在相应椎骨下缘穿出。 颈椎间盘突出压迫颈神经时,受压的颈神经序数应为突出的椎间盘序数加1。 胸、腰椎间盘突出时,压迫的神经为突出的椎间盘序数下1~2 位腰神经。如:第4、5腰椎间盘突出,压迫L5或S1神经。 椎间盘突出与临床: 图 片 内 容 返 回

46 腰椎间盘突出与腰神经根的关系 返 回

47 椎间盘突出时,为了减轻受压神经根的刺激,患者常处于强迫的脊柱侧凸体位。此时,脊柱侧凸的方向,取决于椎间盘突出的部位与受压神经根的关系。当椎间盘突出从内侧压迫脊神经根时,脊柱将弯向患侧;如果椎间盘突出从外侧压迫脊神经根时,脊柱将可能弯向健侧。 椎间盘突出与脊柱侧凸的关系 下 页

48 椎间盘突出患者有时可能会出现左右交替性脊柱侧凸现象,其原因可能时突出椎间盘组织的顶点正巧压迫脊神经根。
不管脊柱侧凸弯向何方后,均可缓解突出椎间盘对脊神经根的压迫。 椎间盘突出与交替性脊柱侧凸 返 回

49 1.脊髓前动脉:两支合为一干,分支分布脊髓灰质、侧、前 索深部,分布范围主要为C1-4节。 2.脊髓后动脉:营养脊髓后角的后部和后索。
(一)动脉: 1.脊髓前动脉:两支合为一干,分支分布脊髓灰质、侧、前 索深部,分布范围主要为C1-4节。 2.脊髓后动脉:营养脊髓后角的后部和后索。 3.根动脉:节段性动脉的脊支,来自椎A、颈升A、肋间后A、 肋下A、腰A、骶外侧A。 (1)前根A:沿脊神经前根至脊髓,与脊髓前A分支吻合, 并分升、降支连接相邻前根A,分布于颈节以 下脊髓腹侧2/3区域。 下 页 图 片

50 (2)后根A:沿脊神经后根至脊髓,并与脊髓后A吻合,营 养侧索后部。 脊髓表面,脊髓前、后A吻合成环状的动脉冠,分支营养脊髓周边部。
营养脊髓的动脉吻合:在T4和L1节段缺乏,为乏血管区,易发生血液循环障碍。 (二)静脉: 脊髓表面有6条纵行静脉,借交通支吻合。 返回 图 片

51 返回1 返回2 下 图

52 返回1 返回2 上 图

53 【主要参考资料】1.《局部解剖学》七年制规划教材; 2.《实用局部解剖学》本科三版教材; 3.《外科学》本科五、六版教材;
4.《脊柱外科杂志》。 【思考题】1.简述脊髓的被膜及各脊膜腔的特点。 2.成人常用的腰椎穿刺部位在何处?如何定位?经 过的层次结构是哪些? 【预 习】盆腔、会阴局解内容。 总目录


Download ppt "脊 柱 区 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研室."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