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 5 章 中國的都市.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 5 章 中國的都市."—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 5 章 中國的都市

2 中國的都市

3 中國的都市 中國的都市 5-1 中國都市政策 都市競爭 都市個案 5-2 北京市 上海市

4 中國的都市 5-1中國的都市 中國都市政策 都市競爭

5 5-1中國都巿政策 中國實施戶籍制度,執行人口城鄉分隔政策,使戶口登記成為控制都市人口數量強而有力的工具。
戶籍制度限制了勞動就業制度及教育機會,經由此一工具干預和制止遷移人口,從而建立真正的城鄉壁壘,成為一道無形的牆,嚴重阻礙了城鄉一體化的發展進程。

6 5-1中國都巿政策 透過戶籍管理,曾相當有效的對其都市人
口進行控制和管理,使中國在都市化過程中,避免了其他開發中國家出現的都市貧民窟和都市貧窮等現象。

7 5-1中國都巿政策 1980年代實施「離土不離鄉」、「進廠不進城」的政策,鄉鎮企業蓬勃發展,吸收農村剩餘的勞力。雖然影響中國都市化速度,但卻促使許多小城鎮興起。 鄉鎮企業江蘇常熟市的某間皮革加工廠,工人們來自周圍的農村,下班便離開工廠回家。

8 5-1中國都巿政策 隨著經濟改革開放政策,中國政府以都市帶動區域發展的策略,都市的區位優勢日益顯著。快速的工業發展使得都市化速度加速,此時戶籍制度也逐漸鬆動,都市數量增加不多,但都市人口迅速成長,都市化程度因而大幅提升 ▲圖5-3 中國都市數量的增長 ▲圖5-4 中國都市化程度變遷

9 中國都巿政策 戶籍制度對中國都市規模影響甚深。中國雖為世界最大人口國,但都市規模並不如預期,世界十大都市僅上海入列,而人口第二大國印度卻有三個都市榜上有名。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及戶籍制度漸鬆綁,中國都市也逐漸抬頭,形成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環渤海等三大都會區。

10 中國都巿政策 長江三角洲形塑中國第一大都會區,上海市穩居中國第一大都市地位、世界前十大都市;珠江三角洲為第二大都會區,廣州市、深圳市和東莞市為三大都市;環渤海為第三大都會區,擁有中國第二大都市、世界前二十大都市的北京市,及天津市、瀋陽市等三大都市

11 5-1中國都巿政策 中國實施戶籍制度雖保障都市人口的生活環境,卻限制了都市成長,也產生都市流動人口問題。
1980年代後隨著改革開放,人口城鄉分隔政策隨之鬆動,流動人口不斷增加,2010年超過2.3億人,較2000年成長81%以上,占總人口17%,主要沿著海岸、河川、鐵路軸線集中於東南部各大都市,造成都市問題。

12 5-1中國都巿政策 流動人口各年齡層皆以男性就業比率較高(16~19歲除外),25~44歲男性流動人口之就業率幾乎達100%。
在2.3億的流動人口中,以青壯年比例較高,男多於女,流入地以近距離、高度發展的都市為主,多從事工商業。都市高學歷者平均收入較高,例如廣州高學歷者平均月收入較總流動人口平均月收入高出3倍。 圖5-8 中國流動人口就業的性別與年齡層分布圖流動人口各年齡層皆以男性就業比率較高(16~19歲除外),25~44歲男性流動人口之就業率幾乎達100%。

13 5-1中國都巿政策 流動人口各年齡層皆以男性就業比率較高(16~19歲除外),25~44歲男性流動人口之就業率幾乎達100%。
在2.3億的流動人口中,以青壯年比例較高,男多於女,流入地以近距離、高度發展的都市為主,多從事工商業。都市高學歷者平均收入較高,例如廣州高學歷者平均月收入較總流動人口平均月收入高出3倍。 平均月收入 (人民幣) 北京市 上海市 廣州市 全體 2,513 3,280 3,006 2,470 高學歷 4,608 5,652 5,756 6,569

14 5-1中國的都市競爭 全球化時代來臨,不僅國家、經濟體之間的競爭劇烈,都市之間的相互競爭也益趨白熱化。
2011年中國都市化程度達51.27%,都市人口6.9億人,已占總人口半數以上。成長速度以地級市(原稱「省轄市」)居冠,大都市仍居主導地位。都市面積範圍在2000~2010年的10年間更擴張了一倍,尤以沿海地區為最。 影片欣賞:8/20飆富大中華 一線城市的起點終點

15 5-1中國的都市競爭 都市競爭力名列前茅者如香港、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天津、杭州、青島、長沙等,多位於東南沿海等地,彼此的差距逐漸縮小。此外,東北地區和中部地區城市也快速崛起。 在都市體系上,以大都市為中心逐漸形成多層次、功能互補的都市群,帶動了整體區域的發展,吸引了跨國企業總部的進駐。 世界前500大企業在亞洲的分布(2011)

16 5-1中國的都市競爭 環渤海(渤三角)都會區 以北京為中心,為華北地區最大、工業化程度最高的都會區。08年北京市主辦奧運,都市建設速度加快,根據2012年統計,其財政金融、知識經濟、政府統籌協調能力等項目,均居中國之首。

17 5-1中國的都市競爭 長江三角洲(長三角)都會區
以上海市為中心,其生產總值與進出口總值皆冠於全國。大上海的主要產業為紡織、成衣、重化及汽車工業,隨著上海與其周邊都市資訊、生物、旅遊等產業的發展,其產業結構逐漸轉變,服務業的比重也快速增加,2012年上海市的二、三級產業分別占41%、58%。 影片欣賞:10分鐘帶你看懂上海

18 5-1中國的都市競爭 珠江三角洲(珠三角)都會區
以廣州為中心,除了為加工製造業中心之外,電子、通訊業也蓬勃發展中。珠江口外的香港年生產總值高達1.6兆港幣,平均每人年所得約23萬港幣,2006~2012年間一直為中國排名第一的都市(港澳為特區,所使用之貨幣不同,中國的統計資料並未將之列入)。

19 Ans:為近海地區沿著江河軸線、鐵路軸線發展的地區,交通便利。
活動1 都市的競爭與合作 全球化下,都市的相互競爭日趨激烈,但也因機能不同,得以相互合作,產生互補作用,共創區域繁榮。根據2012年的統計,中國有48 個都市名列世界經濟能力前300名之列,如圖5-12。請問: 1.由圖5-12 中可知,經濟實力最強的都市群主要位居何處? Ans:渤三角、長三角、珠三角 2.這些經濟實力較為強大的都市,在區位上具有何種特色? Ans:為近海地區沿著江河軸線、鐵路軸線發展的地區,交通便利。 圖5-12 中國主要的經濟都市圖(2012)

20 活動1 都市的競爭與合作 V V V 3.下列哪些都市政策,對於都市經濟的發展具有正面幫助?
活動1 都市的競爭與合作 3.下列哪些都市政策,對於都市經濟的發展具有正面幫助? □戶籍制、糧食燃料配給制 □離土不離鄉、進廠不進城 □非商品化的計畫經濟體系 □設置經濟開發區 □改制為市轄縣的地級市制度 □允許都市居民發展農業 □允許農民遷入小城鎮 V V V 圖5-12 中國主要的經濟都市圖(2012)

21 Ans:沿途停靠石家莊、鄭州、武漢、長沙等城市。拉近城市與鄉村的距離,並以大城市為起迄點,帶動沿線二、三級城市,以促成地區經濟的全面發展。
活動1 都市的競爭與合作 4.為達成都市乃至區域間的合作,中國規劃了「四縱四橫」的高速鐵路網,其中北京─廣州間的高鐵已於2012年通車,2,298公里的路程可縮短為8小時,請在圖5-13中找出沿途停靠的都市,對於沿線地區可能帶來何種影響? Ans:沿途停靠石家莊、鄭州、武漢、長沙等城市。拉近城市與鄉村的距離,並以大城市為起迄點,帶動沿線二、三級城市,以促成地區經濟的全面發展。 圖5-13 中國高速鐵路分布圖

22 5-2都市個案 5-2都市個案 北京市 上海市

23 北京市 北京市是中國首都,位於華北平原 永定河的沖積扇上。地處蒙古高原、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之接觸帶上,再加上背山面海的區位優勢,成為歷代國都,政治、文化、教育機能顯著,經濟地位僅次於上海。 又因擁有輻輳的鐵路網、環城高架道路、高速公路、國際機場,為陸運與航空的交通中樞。

24 北京市 北京市的製造業在1978年達到最高峰,之後開始下降;第三級產業就業人口在1995年後超過一、二級產業之和,06年大於70%,11年為76%;其中以金融保險、通訊電子科技的成長最為快速

25 北京市 又因地近北大、清大等高等院校與研究機構,吸引人才聚集,成為移動通信、電腦網路、環保節能、創新科技等高科技產業的研發重鎮,其中以中關村科技園區最具代表性。

26 北京市 北京擁有3,000年的建城歷史,800年的建都史,豐富的名勝古蹟使之成為世界人類文化遺產最多的都市。2011年累積遊客人數有2億人之多,總收入3,216億人民幣(約1.6兆臺幣)。

27 北京市 北京擁有3,000年的建城歷史,800年的建都史,豐富的名勝古蹟使之成為世界人類文化遺產最多的都市。2011年累積遊客人數有2億人之多,總收入3,216億人民幣(約1.6兆臺幣)。

28 北京市都市問題 北京市由於人口暴增且集中,衍生了很多都市問題。北京市 1,960萬人,其中外來人口約705萬,占35.9%,且增加十分快速。以區域而論,核心區的人口密度高達2.5萬人∕平方公里,是拓展區的3倍,發展新區的24倍,生態涵養發展區的136倍。    年度 人口 2001年 (萬人) 2011年 年增加率(%) 北京市總人口 1,360 1,960 3.8 北京市外來人口 257 705 10.6

29 北京市 由於人口多且集中,平均每人擁有住宅僅6坪,遠低於都市平均的9坪與鄉村的12坪;也使得平均每人擁有的可用水資源降至119立方公尺∕人,遠低於嚴重缺水界限值的1,000立方公尺∕人,南水北調得來的水資源被快速增加的人口抵銷。此外,空氣汙染達到嚴重警戒程度,日產1.83萬噸垃圾,交通負荷過飽和,尖峰時間平均每輛公車的乘客超過135人,這些問題皆造成沉重的環境壓力。 文茜世界周報:北京地鐵-小型春運

30 北京市都市問題的解決 為解決諸多都市問題,北京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令非城市戶口的居民遷出,關閉其子女就讀的學校,並清空地下防空洞禁止居住。
限制車牌(新能源汽車除外)和居住證的發放,鼓勵採用大眾運輸,建立衛星城鎮,疏散核心區的生產性事業、物流業與居住地。 原核心區發展轉向高科技、金融、服務業為主,並擴大其服務範圍;此外也致力建立京、津、冀三者之間的互補與合作關係。

31 北京市都市問題的解決 但這些解決措施又引發一些新的問題。例如京、津、冀總人口已達1.04億,河北省的承載力也趨於飽和,新開發區的教育、醫療等基礎設施不足,公共服務、居住條件差,通勤時間過長(平均2小時)又壅塞嚴重等 在沒有適當的發展條件配合下,人口均衡分布的目標短期內不易達成。

32 上海市位置與產業發展 上海市位於長江三角洲最東端,東臨東海,為「黃金水道」長江的入海處,居中國弧形海岸線的中央,範圍跨越崇明島與杭州灣,區位十分優越。 文茜世界周報-上海成新東方紐約

33 上海市 發展歷史上,上海市在明代為棉紡織中心,清代開埠為通商口岸後,成為英、法、美等國租界,為工商業打下基礎。1990年經濟開放以後,不僅成為中國最大的工商業都市與製造業基地,帶動金融、通訊的發展,也是中國第一大港和第一大都市。

34 上海市 2012年上海市的就業人口結構為:第一級1%、第二級41%、第三級58%,發展商貿、金融、通訊、房地產、設備工業、汽車工業為主,人均年收入14,784 美元,寶山鋼鐵、上海汽車等集團已名列世界500大企業之中。

35 上海市都市問題 上海市人口2,347萬人,自然增加率僅1.87‰,流動人口卻高占40%。就區域而論,80%集中於市區。由於人口多且集中,為土地、水源、交通、環境等方面帶來了莫大之壓力。 上海市平均每人住屋僅5坪大小,交通日流量高達700萬人次,開採地下水加上巨型建築與地下工程,導致沿海地層以每年6公厘的速度沉降。此外空氣汙染、噪音汙染亦極嚴重。

36 上海市都市問題的解決 為了疏解上海市人口及產業過度集中的壓力,市政府進行了一連串的改革措施,包括危棚簡屋(老舊簡陋的房舍建築)的改造、工業布局的調整、交通建設等。 在都市居住環境改善上,整建市區中3.6萬平方公里的老舊房舍、治理河川、裝置高架道路隔音屏,增加開放綠地、設置森林公園(使得大上海在2012年時之綠地覆蓋率為38%,森林覆蓋率為11.6%)等。

37 上海市 工業布局調整方面,1990年成立浦東新區,設立各種經濟功能之園區,並加強越江工程,提升了上海的經濟產值,也鞏固其經貿地位。
交通工程上,因黃浦江的水深不符大型貨櫃港的需求,2005年後建立了洋山新港,利用東海大橋銜接,使上海市在2010年時成為世界最大的貨櫃港,也成為國際級經濟中心。

38 上海市 工業布局調整方面,1990年成立浦東新區,設立各種經濟功能之園區,並加強越江工程,提升了上海的經濟產值,也鞏固其經貿地位。
交通工程上,因黃浦江的水深不符大型貨櫃港的需求,2005年後建立了洋山新港,利用東海大橋銜接,使上海市在2010年時成為世界最大的貨櫃港,也成為國際級經濟中心。

39 上海市 就未來的發展而言,中心城區人口將控制在850萬人以內,且致力減少建築面積與容積率,增加綠化與公共空間。
郊區則將工業集中於園區、人口集中於城鎮、土地力求規模經濟之效。

40 活動2 長江三角洲的都市發展 長江三角洲的都市群自1985年迄今,其個數與範圍起了極大的變化:圖5-23 為1985年與2000年都市群的分布狀況與規模;圖5-24 為2009~2020年間的都市成長預估暨規劃圖,圖中有甲、乙、丙、丁、戊五個都市。請比較三時期都市群的分布狀況,並回答下列問題: 圖5-24 2009~2020 年間中國長三角的成長預估暨規劃圖 圖5-23 中國長三角都市群分布狀況與規模

41 階層關係區分為六級,可就不同機能與產業進行分工,達到都市土地合理利用卻不會過度利用或閒置的空間規劃目的。
活動2 長江三角洲的都市發展 1.三個時期的都市數量與人口規模有何不同? 數量增多,且規模加大。 2.觀察圖5-24,可發現在都市發展趨勢上具有何種現象或特徵? 階層關係區分為六級,可就不同機能與產業進行分工,達到都市土地合理利用卻不會過度利用或閒置的空間規劃目的。

42 紓解人口、產業過度集中造成的過飽和現象,減少環境負荷
活動2 長江三角洲的都市發展 3. 此種規劃對於最高階都市─上海市,可能帶來何種好處? 紓解人口、產業過度集中造成的過飽和現象,減少環境負荷 4.照片5-14 為中國都市景觀,請指出下列景觀各出現於圖5-24 甲~戊中哪一個城市?其相異的機能、景觀各異具有什麼好處? (1)石化工業―寧波―戊;歷史古蹟旅遊―南京―甲;科技電子―蘇州―乙;金融與資訊 ―上海 ―丙;紡織―杭州 ―丁 (2)其機能各異使之得以相互配合,產生互補作用,達成區域的全方位發展 照片5-14 中國各都市景觀

43 THE END


Download ppt "第 5 章 中國的都市."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