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正向心理學在自我成長及 輔導上的應用 暨南大學 蕭文教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正向心理學在自我成長及 輔導上的應用 暨南大學 蕭文教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正向心理學在自我成長及 輔導上的應用 暨南大學 蕭文教授

2 Part I :正向心理學的流變

3 一、是人?還是病人? 心理治療承襲16世紀以來哲學二元對立的觀點,習慣用對錯、是非、黑白的角度看人的問題,於是心理健康對心理異常(disorder)或適應不良便成為理解人的態度與方向,同時也決定了如何治療和輔導的方法。

4 1、法院少年觀護人員對某虞犯少年的描述。 「家庭解離、無完整家庭支持系統;缺乏自信、常規不佳;少有情感表露、對人生充滿憤恨;有自虐與自殺傾向、對人冷漠疏離、無生涯規劃、社會中的弱勢,…。」

5 2、某國中輔導老師對個案的描述 「該生有中輟之虞。沈迷電玩,故無法準時到校,常常中午過後才來學校;上課不專心聽講,常模仿教師上課語氣,干擾上課秩序,屢勸不聽;外掃不認真,同學屢有抱怨,每次都要教師制止才能認真掃地。…」

6 3、臺東大學某教授在「中輟生研究」一書中的反思摘要
「在接觸中輟生之前我跟許多人一樣,總認為他們是一群不喜歡唸書、品行不佳、參加地方黑幫、喜歡惹是生非、沒有人生規劃、甚至反社會…;為了找到他們,我常在清晨七點以前就到了他們的家試圖去堵住他們出外;…可是我幾次的經驗讓我完全改變了對他們的刻板印象,他們多半害羞、不善回應

7 臉上也沒有太多的表情,…,可是我看到了他們有的在幫忙家裡做生意,有的在照顧年幼的弟妹,…,話匣子打開後,他們教了我許多我不知道的事,譬如10月該種什麼菜,客人不滿意時要怎麼應付…,天呀!這是中輟少年嗎?… 」

8 二、醫病(輔導/諮商)關係的省思

9 1、 Foucault(1984)知識與權力的省思 當治療師(教師)帶著專業知識(或是刻板 印象的知識)去面對諮商/師生關係時,對立的關係自然呈現。 專業的暴君便成為諮商師/教師的角色代名詞。 以憂鬱症的個案為例,當諮商師帶著專業視框檢視個案問題時,困擾成為輔導的目標,於是「人」不見了。

10 2、科學哲學(Scientific Philosophy)強調心理病理(Psychopathology)
McLeod(2006)提到,上個世紀中期以來,心理學家透過科學統計檢證的方法去描述人類行為的異常特徵,並以之作為心理治療的依據。 risky factors或病理的探索便成為心理治療的介入策略,個案也因此被視為有困擾的人。

11 三、對E. Erickson的青少年發展階段中「認同危機」的質疑

12 四、正向心理學的曙光

13 1、1974年,Dr. Anthony的研究發現 在長達16年的追蹤研究中,Anthony發現,成長於精神病患家庭的研究對象,其中有8人表現成熟、穩健的健康成長。另外,在紐約布魯克林黑人貧窮社區亦有類似的發現。

14 2、1985年,De Shazer在家庭治療中的領悟
一對夫妻參加De Shazer主持的家婚治療,其中兩人不斷的相互指控,互說對方的不是,De Shazer在無可忍受的情況下對他們兩位說:「可不可以從現在起不要再互揭瘡疤,你們把從戀愛開始,曾經給對方留下的美好感覺儘量做回憶…。」一段時間後,兩人互看的眼光變得柔和起來。

15 3、1988年,Rutter指出過去心理治療的癥結
「心理治療在過去花了許多時間在探討個案的何以無能、如何不是,我們為什麼不將時間放在探討個案可以做什麼使他的問題不致發生。」

16 4、1988年,Budman和Gurman在談到諮商的效能時提到:「從挫敗的經驗中去尋找問題解決的方法,其結果仍是挫敗的」

17 5、1990年,世界心理衛生協會將該年訂為心理健康元年,心理學界開使用Health Psychology的角度去解讀人的行為。

18 6、1991年,Dr. Snyder進行希望理論(Hope Theory)的研究,認為心理治療應是給個案帶來願景(vision)而非焦慮、痛苦與挫敗的經驗。

19 7、1988年到1993年的一項針對天災對個人出現PTSD與否的研究中發現三項個人前置性的正向生活經驗,有可能影響個人在面對創傷事件的因應能力。這三件事件是:
有良好的人際或社會支持網絡 情緒的安全感 良好的自尊與自我概念

20 8、1994年,Grober提出empower個人的三個要素
我是(我想要)(What I am) 我有(What I have) 我可以做什麼(What I can do) 這三個概念empower了個案能從更積極的角度看待自己

21 9、1997年,Selekman在一向針對美國非行少年的研究結論中指出:
「我們為什麼一定要找出這些非行少年的risky factor?為什麼不協助幫他們找出長久以來不被關切的優勢(strength)?為什麼不以他們的優勢為基礎去協助建構良好的行為習慣?」

22 10、2000年,Seligman提出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
心理學不應只是研究病理/疾病,也應研究人的強度與能力 心理治療不是修補什麼地方出錯,也應協助個人建構正確行為 心理學不只是疾病與健康的問題,也包括了如何協助一個人建構他的工作、教育、休閒、家庭等多方面生活內涵

23 Seligman的觀點提出一個新的概念:
心理治療不是去瞭解一個人何以會失敗,心理學應從如何(How)和什麼(What)的角度去探討一個人何以會成功/適應良好。

24 Part I I :正向能力建構的假定(rational)

25 一、容格(Jung)的人格理論 + +

26 容格認為每個人都有一個封閉的自我系統,適應不良的人在此封閉系統中有可能因為負面特質佔絕大多數,以致正向能力無法發揮效用,心理治療的目的和方法就是儘量開拓個人正向能力並將負面自我壓縮至無法發揮作用的狀態(如前圖)。

27 二、存在主義的流動哲學觀 — 有困擾的人 — 適應良好的人

28 存在主義指出everything past, nothing hold, and we are living in the middle,因此人的行為是流動的並以兩極化呈現,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正是能把握當下的人,就正向心理學而言,當下的肯定,正是協助個人趨向正面(+)方向的重要自我評價機制。

29 三、復原力(resilience)的正向能力建構
復原力的研究發現,個人如果具有越多的復原力,個人抗拒痛苦、挫折、壓力的機率就越高。 所謂復原力可能包括問題解決能力、口語/溝通能力、樂觀進取能力、對自己的未來充滿願景與規劃、能關心和同理他人、幽默、團隊合作…。

30 四、焦點短期諮商(SFBC)對人的行為假設
換言之,諮商師/教師的功能正是將個人看不到自己的部份予以聯結起來,任何負面的行為其實都有正面的連續意涵。

31 Part I I I :正向心理學在學校輔導的應用

32 一、Rosenberg & Mc Culloush (1981)和Dixon(2007)提出五項青少年所關心的人際議題:
被重要他人(例,教師、輔導人員)視為重要且具有某種特質的人 對他們的某些部份表示興趣 能夠注意他們的存在 重要他人能表示對他們的依賴和信賴 能夠關心他們的未來

33 二、正向語言的魔力(magic power)
1、一個對孩子百般不滿意的母親來請教諮商師如何改進孩子的行為。 Co:「雖然你說你孩子有這麼多的缺點,在討論他的缺點之前,可不可以先請你說幾樣他的優點,還有你對這些行為的感覺?」 這個例子如何應用於班級經營上?

34 2、一個學生對老師的提問回答錯誤,老師並沒有責怪他,反而說:
「我覺得你的答案很有創造力,雖然不十分正確,但我覺得你能鼓起勇氣把它說出來,你真的很棒…,老師給你一些暗示,…」 這個例子教師提供學生「情緒安全感」的支持,同時藉由接納鼓勵學生進一步思考正確答案。

35 3、一位因故被導師請來談話的學生,一臉無情的走進辦公室,心裡可能正準備一套說詞,當老師指責他時他要如何反應。哪知導師第一句話竟是:
「老師在想,你其實並不想把事情弄得這樣,可不可以說說看你原來的想法是什麼?」 這樣的對話容易使對方放下防衛,同時會從正面的角度敘說自己原先行為的目的,接著老師可以有機會跟學生一起討論如何做好這件事。

36 4、一位考試成績不理想的孩子,把成績單拿回家,本來以為父親一定會責罰,可是老爸竟然說:
「那你有沒有把錯誤的答案訂正回來?(孩子:大部分有!),那好,老爸覺得你是一個能夠自我負責並積極向上的人,你是一個100分的孩子…。」 這個例子不會孩子執著於負面的自我,反而看到自己的光明面。

37 5、誇大學生一小步的改變 「我看到你的成績有一點的進步,老師相信這次你一定做了很大的努力」

38 6、你今天沒有遲到,你是怎麼辦到的?

39 7、老師注意到你今天上課很專心…。

40 8、你要不要幫老師一個小忙,我知道你最會…。

41 正向語言運用,正如Hensen(2006)所說的:「當語言改變,人對自我的認知也隨之改變。」

42 Part IV :正向的自我照顧 請大家來討論如何自我照顧吧!

43 附錄 我們不是草莓族,我們只是有志不得伸。 我們不是夢幻一族,我們只是等著機會實現理想。 我們不是無厘頭,我們只是想表達創造力。
我們不是太自我,我們只是不愛受拘束,有自己的主見。 我們不是只會躲在電腦裡,我們期待你們也進入電腦去邀請我們。

44 我們不是說話愛嗆人,我們只是很急著告訴你們我是誰。
我們不是不安於工作的人,我們只是想找到好的工作環境。 我們不是對環境冷漠,我們只是在找尋自己和環境的願景。 我們不是沒有責任感,我們只是在找尋一個有擔當,願與我們分享經驗的成人。 我們不是不尊重體制,我們只是期待環境了解我們。

45 還有… 你們要給予情緒的安全感,因為我們很容易犯錯。 你們要看到我們的優點,因為我們的幼稚期比較長,需要被empower。 你們要跟我們有人際聯結,因為我們最擅長的就是哈啦。 你們要將眼光放到我們身上,因為我們不一定容易看到自己。

46 你們要虛心請教我們,因為我們知道的真的比你們多。
你們有時也要幽默一下,因為我們喜歡有趣的人。 你們要給機會聽我們的想法,因為其實我們很有創意。 你們有時需要自我貶抑一下,因為我們有時也需要自我膨脹一下。 你們有時也可以八卦一下,因為我們的朋友定義就是八卦族。

47 謝謝聆聽  敬請指教


Download ppt "正向心理學在自我成長及 輔導上的應用 暨南大學 蕭文教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