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八章 常见急症的现场急救 第一节 昏迷 第二节 窒息 第三节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第四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第五节 原发性高血压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八章 常见急症的现场急救 第一节 昏迷 第二节 窒息 第三节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第四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第五节 原发性高血压"—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八章 常见急症的现场急救 第一节 昏迷 第二节 窒息 第三节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第四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第五节 原发性高血压
第八章 常见急症的现场急救 第一节 昏迷 第二节 窒息 第三节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第四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第五节 原发性高血压 第六节 脑血管意外

2 第一节 昏迷 昏迷是严重的意识障碍,其主要特征为随意运动丧失,对外界刺激失去正常反应并出现病理反射活动。

3 一、昏迷的临床症状 1.浅昏迷 意识大部分丧失,无自主运动,对声、光刺激无反应,对疼痛刺激尚可出现痛苦的表情或肢体退缩等防御反应。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吞咽发射、眼球运动、咳嗽反射可以存在。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 2.中昏迷 对周围事物无反应,激烈的刺激可出现防御反应,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减弱。生命体征已有改变。 3.深昏迷 全身肌肉松弛,对各种刺激均无反应,深、浅反射均消失,生命体征明显改变。

4 二、昏迷的伴随症状 发热:见于脑炎、脑膜炎及重度感染性疾病。 呼吸缓慢:见于吗啡、巴比妥、有机磷等中毒。
瞳孔散大:见于颠茄、酒精等中毒以及低血糖状态。 瞳孔缩小:见于吗啡、巴比妥、有机磷等中毒。 心动过缓:颅内高压、心脏病(房室传导阻滞)、吗啡中毒等。 高血压:见于高血压脑病、脑血管意外、尿毒症。 低血压:见于各种原因的休克。 皮肤黏膜改变:如出血点、紫癜可见于重度感染和出血性疾病。 体温过低:低血糖、甲减、酒精中毒等。

5 三、昏迷的处理 在船上发生昏迷病人,主要是对症处理。 (1)首先要观察生命体征。
(2)当发现病人呼吸与心跳停止时,必须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术,与此同时对进行人工呼吸,并应用呼吸兴奋剂,如洛贝林、可拉明肌肉注射,强心药肾上腺素心内注射。可用促醒剂如纳洛酮胞二磷胆碱、醒脑静等药物。 (3)加强护理,避免碰伤,头侧位防止呕吐引起窒息,保持呼吸道顺畅,防止舌后坠出现梗塞性呼吸困难。有条件时吸入氧气。注意保暖,及时用无线电联系,尽早送岸上救治。

6 第二节 窒息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于某种原因受阻或异常,所产生的全身各器官组织缺氧,CO2潴留而引起的组织细胞代谢障碍、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伤的病理状态。 当人体内严重缺氧时,器官和组织会因为缺氧而广泛损伤、坏死,尤其是大脑。 气道完全阻塞造成不能呼吸只要1分钟,心跳就会停止。只要抢救及时,解除气道阻塞,呼吸恢复,心跳随之恢复。 窒息是危重症最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7 一 、窒息的原因 机械性窒息:因机械作用引起呼吸障碍 ,如缢 、绞、扼颈项部、用物堵塞呼吸孔道、压迫胸腹部以及患急性喉头水肿或食物吸人气管等造成的窒息。 中毒性窒息:如一氧化碳中毒,大量的一氧化碳由呼吸道吸人肺 ,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阻碍了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与解离,导致组织缺氧造成的窒息。 病理性窒息:如溺水和肺炎等引起的呼吸面积的丧失。 脑循环障碍引起的中枢性呼吸停止。 新生儿窒息及空气中缺氧的窒息:如关进箱、柜内,空气中的氧逐渐减少等。

8 二、窒息的临床表现 1.呼吸极度困难,或呼吸带有杂声。 2.昏迷或半昏迷状态,不能说话。 3.皮肤、口唇、颜面和指甲青紫。
4.心跳快而微弱,呼吸浅弱不规则,血压下降。 5.心脏、呼吸停止,瞳孔散大,全身反射消失,最后死亡。

9 三、窒息的急救 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救护。 如系呼吸道梗塞,应尽早、尽快解除呼吸道阻塞 对于中毒性窒息应注意发生起火或爆炸危险。
密闭场所须带防救设备,迅速将病人转移至空气新鲜通风场所。 勒颈窒息应迅速割断绳索,将病人平躺,松开病人衣领。 以上情况若呼吸心跳已停止,应紧急进行心脏复苏术。

10 海姆立克(Heimlich)急救法

11 第三节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一、定义 心脏骤停:心脏射血功能突然停止。 心脏性猝死: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无法预测的自然死亡。
第三节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一、定义 心脏骤停:心脏射血功能突然停止。 心脏性猝死: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无法预测的自然死亡。 病人可能有或无心脏病史,在急性症状开始的 1 小时内发生心脏骤停,导致脑血流突然中断,出现意识丧失,救治不及时——死亡。

12 二、病因 心脏血管疾病:冠心病 、主动脉疾病 、心内膜疾病 、心肌疾病 、心脏肿瘤等。在西方国家,所有心脏性猝死中,冠心病及其并发症所致者高达80%以上。 意外事故:电击 、创伤 、溺水 、中暑等。 各类休克:如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失血性休克。 各种中毒:如药物洋地黄 、氨茶碱中毒 ,有机磷 、敌鼠强中毒。 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13 三、心脏骤停临床表现 突然意识丧失或伴短阵四肢抽搐(多在心脏骤停10~20s内出现); 颈动脉搏动消失; 心音消失 ; 血压测不到; 呼吸骤停或呼吸呈叹息样逐渐缓慢继而停止; 双侧瞳孔散大; 突然出现皮肤、黏膜苍白或口唇、肢端发绀; 大小便失禁。

14 颈动脉搏动检查: 中指、食指横放颈部中央,向气管一侧轻按滑动。

15 检查呼吸: 一听:听呼吸音 二看:看胸廓起伏 三观察:观察口鼻是否有 气流呼出

16 四、急救 抢救心脏骤停成功的关键是尽早进行心肺复苏(CPR)和尽早进行电复律治疗。具体步骤如下: 1.识别; 2.呼救; 3.胸外心脏按压; 4.开放气道; 5.人工通气; 6.除颤; 7.药物治疗; 8.与陆岸联系,转送至医院。

17 脑功能恢复——黄金四分钟 脑血流中断4~6分钟,脑细胞即产生不可逆损伤,随后数分钟过渡到生物学死亡(脑死亡)。
复苏开始时间与抢救成功比例(大致)

18 心肺复苏的药物治疗 首选肾上腺素1mg静脉推注,每3~5min一次。
利多卡因1~1.5mg/kg,静脉推注,适用于室颠或心动过速的首选药物。 胺碘酮150mg+5%葡萄糖100ml中静脉注射,适应症同上。 碳酸氢钠:一般首剂为1mmol/kg静脉推注。剂量依代谢性酸中毒的严重程度决定。 注意:心肺复苏而未行有效的人工通气时,应用碳酸氢钠会增加复苏的危险性。 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主要用于无血容量不足的严重低血压。

19 第四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一、冠心病的概念和分型 二、心绞痛 三、心肌梗死

20 一、冠心病的概念和分型 冠心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21 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 、范围、血管阻塞程度和心肌供血不足的发展速度、范围和程度的不同,本病可分为五种临床类型:
1.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 2.心绞痛型。 3.心肌梗死型。 4.缺血性心肌病型。 5.猝死型。

22 二、心绞痛 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疼痛的特点为:
①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中段或上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有手掌大小范围,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牙齿及上腹部等。 ② 性质:胸痛常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性,也可能有烧灼感。 ③诱因:发作常由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所诱发,饱食、寒冷、吸烟、心动过速、休克等亦可诱发。 ④持续时间:疼痛常逐步加重,在3~5min内渐消失,一般不超过30min。 ⑤缓解方式:一般在停止诱因后即可缓解或舌下含用硝酸甘油在几分钟内缓解。 ⑥伴随症状:心绞痛发作时常见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表情焦虑、皮肤冷或出汗及呼吸困难等症状。

23 发作时的治疗 休息:发作时立刻休息,一般患者在停止活动后症状即可消除。 药物治疗: 较重的发作,可使用作用较快的硝酸酯制剂。硝酸甘油:0.5~1.0mg舌下含化,1~2min即开始起作用。还有供喷雾吸入用的制剂(保欣宁)。 硝酸异山梨酯5~10mg,舌下含化,2~5min见效,作用维持2~3h。 其他中成药如速效救心丸、麝香保心丸等。 在应用上述药物的同时,可考虑用镇静药,如地西泮片(安定)2.5~5mg,口服。

24 缓解期的治疗 尽量避免各种确知足以诱致发作的因素。调节饮食 ,避免过饱 、油腻饮食 ;禁绝烟酒。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减轻精神负担;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但以不致发生疼痛症状为度;一般不需卧床休息。 药物治疗等。 心绞痛疼痛发作频繁或持续不缓解及高危患者病情发展常难以预料,应使患者处于医生的监控之下,因为它是—种心肌梗死的先兆,在这种情况下应按心绞痛发作时的治疗救治,并通过通讯系统与岸上医生联系,指导治疗并尽快靠岸送医院治疗。

25 三、心肌梗死 是心肌缺血性坏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急性冠脉综合症 (ACS) 的严重类型。

26 处理原则 强调及早发现,及早住院,并加强住院前的就地处理。
治疗原则是尽快恢复心肌的血液灌注,以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扩大或缩小心心肌缺血范围,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 及时处理严重心律失常,泵衰竭和各种并发症,防止猝死,使患者不但能渡过急性期,且康复后还能保持尽可能多的有功能心肌。

27 1、一般治疗 (1)休息:急性期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防止不良刺激,解除焦虑。
(2)监测:患者应立即进行心电、血压和呼吸的监测,除颤仪应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3)吸氧:对有呼吸困难和血氧饱和度降低者,最初几日间断或持续通过鼻管面罩吸氧。 (4)护理:急性期12h卧床休息。若无并发症 ,24h内应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肢体活动,若无低血压, 第3天就可在病房内走动; 梗死后第4~5天, 逐步增加活动直至每天3 次步行10O~300m。 (5)建立静脉通道:保持给药途径畅通。如条件不允许 ,可改为舌下含服。 (6)扩张冠状动脉。 (7)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

28 2.解除疼痛 尽快解除疼痛 ,可选用下列药物 :哌替啶50-1OOmg肌内注射或肌吗啡5-10mg皮下注射。 3.心肌再灌注治疗 起病3~6h最多在12h内,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 ,心肌得到再灌注 ,濒临坏死的心肌可能得以存活或使坏死范围缩小,减轻梗死后心肌重塑,预后改善,是一种积极的治疗措施 ,包括:静脉溶栓疗法、介入治疗 (PC I) 紧急冠状动脉搭桥术。 4.其他并发症的治疗 抗心律失常、控制休克、治疗心力衰竭等。

29 5.船上急性心肌梗死处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脏疾病中最危险的疾病,如梗死面积大,又得不到适当的治疗,死亡率很高,有时发生突然死亡。所以在船上一旦发现此类病人,除立即绝对卧床休息、监测生命体征和一般治疗、解除疼痛、扩张冠脉等处理外,应及时用通讯工具和陆岸联系,争取送医院救治。

30 第五节 原发性高血压 一、定义 高血压是一种以血压(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伴或不伴有器官受损症状和体征,是导致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和重要因素。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是某些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原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95%以上。

31 二、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目前 ,我国采用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 mmHg
高血压的诊断必须以未服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2次或2次以上非同日多次血压测定所得的平均值为依据。 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又将高血压分为3级。

32 三、高血压急症 高血压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在某些诱因的作用下,短时间内(数小时或数天)血压急剧升高,舒张压大于130mmHg和(或)收缩压大于200mmH g,病情急剧恶化,并伴有心、脑、肾、眼底、大动脉等主要靶器官功能严重受损的综合征。 根据靶器官功能损害情况又可分为高血压危象和高血压脑病。

33 高血压急症处理 船上高血压急症处理原则:可根据船上医疗条件,迅速降低过高的血压,积极防治并发症。如船上条件具备,可采取更正规准确的降压方法。
(1)去除诱因,立即休息,保持安静,避免刺激。 (2)可抬高病人的床头至30°,以达到体位性降压的目的。 (3)保持呼吸道通畅,把头部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吸入呼吸道而引起窒息。 (4)通风,保障空气清新,必要时吸氧。 (5)降压药物应用:硝苯地平 (心痛定)、硝酸甘油、卡托普利等。 (6)尽快向医疗救护中心求助,协助进一步治疗。

34 第六节 脑血管意外 脑血管意外是各种病因导致的急慢性脑血管病的总称,分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病死率、致残率均高,和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 急性脑血管疾病也称脑卒中,主要包括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和蜘蛛网膜下腔出血。

35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特点 (1) 多发生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常有高血压 、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动脉硬化等病史。
(2) 突然起病 ,可有一过性失明,失语 ,偏瘫 ,眩晕,构音不清,共济失调,吞咽困难等症状。 (3) 发作时间较短 ,一般持续10-20min,多在1h内缓解,最长不超过24h,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影像学检查无责任病灶。

36 二、脑血栓形成的特点 (1)多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 ,常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动脉硬化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史。
(2)多在睡眠或休息时发病,患者多在晨起时出现一侧肢体无力、肢体麻木、失语等。 (3)病情多数小时至数天逐渐达到高峰。大面积梗死时可伴有意识障碍。 (4)脑脊液检查压力不高,常规及生化检查也多正常,头颅CT检查可见低密度梗死区,大面积梗死可伴有脑水肿和占位效应。 (5)年轻人患此病时,应考虑脑动脉炎,心房粘液瘤等病变的可能性,应做心脏和脑的超声检查。

37 三、脑栓塞的特点 (1)起病急,发病迅速,进展较快。 (2)常有心脏瓣膜病、心房纤颤、心肌梗死和大动脉粥硬化病史。
(3)起病后常有昏迷、抽搐、偏瘫,有时还能发现其他部位的栓塞而出现的症状。 (4)脑脊液压力检查偏高或正常,有时可见红细胞。头颅CT检查与脑血栓形成类似,有时脑水肿较明显,在低密度区有高密度灶存在即为继发出血性转化。

38 四、脑出血的特点 (1)多发生于40~60岁的人,多数患者有高血压病史。 (2)常在活动中或情绪激动时发病。
(3)起病急,进展快,常在短时间内达到严重程度。 (4)发病前,多有先兆症状,如头晕、头痛、呕吐,随即出现意识障碍。意识障碍的程度越深,病情愈后越差,有的病人有抽搐,大小便失禁。 (5)可合并眼底视网膜出血,出现视物模糊等症状。 (6)如果内囊出血,则可伴见出血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同象偏盲;有的还有失语,眼球凝视麻痹。 (7)如果小脑出血,则以枕部痛、眩晕、呕吐为早期症状,昏迷多见。病人眼球震颤明显,肢体共济失调等。 (8)如果脑干出血,则一开始就见昏迷,瞳孔改变,对光反应迟钝,交叉瘫痪或四肢瘫痪,双侧面神经麻痹,时有高热、呼吸不规则。 (9)如果脑室出血,发病后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呈阳性。重者昏迷,去大脑强直,四肢软瘫,高热,呼吸不规则,血压不稳,脉搏无力。

39 五、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特点 (1) 多见于青中年人 ,病因以动脉瘤或脑血管畸形为主。
(2) 常突然起病 ,出现剧烈头痛、呕吐,伴或不伴有意识障碍。 (3) 有脑膜刺激征 ,可有轻偏瘫和椎体束征。 (4) 眼底检查可发现玻璃体下片状出血。 (5) 脑脊液检查可见不凝均匀一致的血性脑脊液,压力增高。头颅CT检查可见脑池、蛛网膜下腔高密度出血征象。 (6) 造影检查可发现动脉瘤和血管畸形。

40 六、中风处理原则 对于急性脑血管意外,一般来说,必须住院治疗,但院前急救也不可忽视。 原则上一旦怀疑是脑卒中,就应卧床休息。
不要随意搬动病人。 立即使用无线电进行医学咨询,并采取适当的抢救措施。 当呼吸道阻塞时,应立即清理呼吸道;当出现呼吸骤停时,应立即做人工呼吸。

41

42 急救: 清醒者:可自救,咳嗽自救法,椅背冲击腹部自救法。 昏迷者:上腹部冲击法急救(海氏急救法) 海氏急救法介绍:
海姆立克(Heimlich)手法,简单易行,十分有效。

43 海氏急救法: (立位、清醒) 抢救者站在患者背后,用两手臂环绕病人的腰部。 一手握拳,使拇指顶住其腹部正中线脐上2cm处的腹部。 另一手紧握握拳之手、用力快速向腹腔内偏上方冲击挤压,有节律的将拳头压向伤者腹部,连续5~6次,1秒/次 仰卧位上腹部冲击法:用于昏迷者


Download ppt "第八章 常见急症的现场急救 第一节 昏迷 第二节 窒息 第三节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第四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第五节 原发性高血压"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