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医学基础知识教育课程 泰山医学院 基础医学部.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医学基础知识教育课程 泰山医学院 基础医学部."—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医学基础知识教育课程 泰山医学院 基础医学部

2 基础医学概论 主讲: 于智泉 医学概论教研室

3 前 言

4 健康是人类生命存在的正常状态,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是全人类的共同目标。建国初期,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是以传染病为主的,以及地方病和性病、吸毒等社会病等,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使传染病、地方病、社会病等很快得到控制甚至消灭。人民健康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生活水平的不断变化,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旧的生活模式及一些传统的生活经验,与现代生活节奏已不相适应。

5 因此,要寻求新的社会发展道路,新的生活模式和新的健康观念。年轻人的健康问题已经开始引起全社会的注意。已作为1989年第42届世界卫生大会技术讨论会的主题。
这一讨论会不仅包括年轻人的健康问题,而且还包括他们对自身健康和他们的对社区做出什么贡献的议题。年轻人愿意为健康和生活负责任,但他们能否真正做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健康与疾病的认识、对促进健康相关行为是否采纳。

6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提高人们健康意识的有效手段,正确认识健康与疾病,掌握保持健康的方法,以健康的行为,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
本教材是为适应对高等医学院校非医学学生进行医学知识普及教育而编写,为了使“基础医学概论”这门课程又较宽的适应性,编写过程中尽量照顾到基础医学各个学科的知识面,使其内容促在书中有所反映,本教材的编写以解剖、生理为基础,吸收了组织学、病理解剖与病理生理学、病原生物学、免疫、遗传以及医学分子生物学等有关内容,因此,本书适用于医学院校的非医学各专业.

7 第一章 绪 论

8 要 点: ①各种生物体的生命现象至少包括两种基本活动,即新陈代谢与兴奋性。
②能引起生物体发生反应的各种内外环境变化称为刺激,生物体受到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③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④人体的各种功能调节系统可看作是“自动控制系统”。反馈作用包括正反馈、负反馈两种形式,负反馈是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形式。

9 概 述

10 一、基础医学的研究内容 基础医学是研究人体的正常形态结构与功能活动规律以及疾病状态下的生理功能变化及其机制的一门科学。它是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理论基础。 其主要课程有: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医学遗传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病理学和药理学等。

11 基础医学的上述各学科虽然都有其具体的研究任务,但其研究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四点。
(1)研究人体的正常形态结构 基础医学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水平研究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以及人体整体的形态结构。例如,人体解剖学研究人体务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而组织学则从微观水平阐明机体的形态结构和相关功能。 学习医学科学必须首先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才能正确理解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12 (2) 研究人体的功能活动及其机制 机体在正常形态结构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各种功能活动是基础医学研究的重点内容。
不仅要研究器官、组织和细胞的功能活动及其机制,还要深入到细胞的亚微结构和分子水平,探讨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

13 (3)研究人体的病理变化及其机制 通过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研究患病机体的功能改变、代谢变化及其机制,从而探讨疾病的本质,为临床医学实践提供理论根据。
(4)药物的作用及其机制 基础医学既要阐明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还要阐明药物在机体内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及排泄过程中药物的效应及血药浓度的变化规律,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寻找新药和老药新用提供线索。

14 二、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非常密切,基础医学是临床医学的理论基础,它为临床医学提供新理论、新技术;而临床医学又不断为基础医学验证新成果,提出新课题,如此往复,不断解决医学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医学事业的发展。 尤其是近二三十年以来,由于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特别是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诞生,使得基础医学的研究更加深入,其理论知识也不断更新和提高;

15 而基础医学的这些新成就又迅速应用于临床实践之中,促进了临床医学的发展,心电生理的研究促进了对心律失常的认识和防治就是其中的一例。
我们学习基础医学,就要学好基础医学各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只有熟悉和掌握了正常人体与患病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才能深刻地认识和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防治疾病的原理与措施,才能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医疗实践,并在实践中有所创新和发展。

16 第一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

17 生物的特征是: 1.有新陈代谢 2.能够适应环境 3.能够生长和发育 4.能够繁殖后代 5.病毒是特殊的生物,它没有新陈代谢

18 生命(life)与非生命的本质区别是生命科学最基本的问题。
从生物的化学元素构成和生物大分子的生物化学成分角度观察,不同生物之间有很大的同一性; 无论从生物的基本结构还是生命的基本活动观察,生命都表现出严密的组织性和高度的秩序性; 从进化论观点出发,生物又表现出明确的、不断演变和进化的趋势。

19 三、生命的定义 1.什么是生命? 在人类文明史上,对生命及其本质的认识,一直是引人关注的问题。现代科学出现后,人们试图从生物体的形态特征上归纳出生命的定义,这种一般的特征包括新陈代谢、生长、繁殖和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

20 上世纪50年代后,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兴起,人们又从微观角度进一步阐释了生命的本质:
生命是物质运动的高级形式; 生命的物质基础是以蛋白质和核酸为主要成分的多分子体系; 生命的本质特征是自我更新和自我复制; 生命是一个开放系统。

21 给生命下一个完整科学的定义一直是科学家们头痛的问题,由来以久困扰着科学的发展,对其认识存在个历史的过程。就生命的物质构成:可认为生命是特殊的物质结构或特殊结构的物质,但一条有完整编码的基因或一个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分子能否算生命?病毒和类病毒可以作为原始的生命模型吗?

22 就功能而言: 生命需要从外界输入和转换能量以驱动和维持其自身的生产过程,并保持其自身远离平衡的状态。

23 科学总结:生命是高度组织化的物质结构,核酸、蛋白质等相互作用的生物大分子构成其分子基础,通过生物膜结构实现其内、外物质交换而保持其低熵水平的远离热力学平衡态的有序状态,同时实现其自身复制(再生产)。

24 2.生物体有哪些生命现象? 生命现象是生物体在进行生命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变异、刺激反应、内稳态和适应性等。 任何生命体时刻都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他们不断地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以适应周围环境,保持内环境的稳定;

25 与此同时,生命体也经历了生长、发育、衰老、死亡的整个过程,并通过遗传保持物种性状的稳定性,通过变异与进化又逐渐积累了适应环境的变异性,通过繁殖保持了种族的延续性。

26 人类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
新陈代谢:机体不断的自我更新,破坏和清除已经衰老的结构,重新构筑新的结构的吐故纳新的过程. 兴奋性:是指机体感受刺激并产生反应的能力。它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之一。 生殖:人类生殖是指人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后,男性和女性发育成熟的生殖细胞相互结合产生子代个体的功能。

27 一、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包括两个相反相成的过程: ①机体从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合成为自身物质的过程叫做合成代谢.
②机体分解其自身成分并将其分解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分解代谢。

28 物质合成需要摄取和利用能量,而物质分解又需要将蕴藏在化学键内的能量释放出来,用于维持体温和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能量来源。
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是新陈代谢过程中两个密不可分的过程。 新陈代谢是一切生物体最基本的生命特征,新陈代谢一旦停止,就意味着生命的结束。

29 人体内各种物质的合成、分解、转化、利用等,都是各种生物分子在水溶液(体液)中进行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这些反应都是由生物催化剂——酶所催化的。体内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酶促反应既服从于一般无机物化学变化的规律,又具有其复杂的特殊表现形式。 例如,一克糖在体内氧化和在体外燃烧所消耗的氧、产生的二氧化碳和释放的能量相同。

30 但是,体内的氧化过程是在生理体温(37℃±)条件下,通过一系列复杂的酶促反应完成的。由于酶的催化作用对于底物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因而,细胞同一部分内可以同时进行多个不同的、互不干扰的反应。
从机体内所进行的反应看,生物体内的新陈代谢实际上是一种复杂的物质运动形式,生命活动就是这种高级运动形式的表现。

31 二、兴奋性 兴奋性 是指机体感受刺激并产生反应的能力。它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之一。
兴奋性 是指机体感受刺激并产生反应的能力。它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之一。 生理学中将能够引起机体发生一定反应的内、外环境条件的变化称为刺激。而将刺激引起机体的变化称为反应。 按照刺激性质的不同可以将刺激划分为:物理性刺激、化学性刺激、生物性刺激和社会心理性刺激等。

32 兴奋和抑制. 而机体的反应有两种表现形式,即
组织和细胞由相对静止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或活动状态加强称为兴奋。抑制是指组织和细胞由活动状态转化为相对的静止状态或活动状态减弱的过程。

33 刺激引起机体反应需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分别是刺激强度、刺激作用的时间和刺激强度-时间变化率。刺激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引起组织或细胞的兴奋。但是如果刺激作用的时间太短,虽然刺激强度大也不能引起组织的兴奋。因此,刺激作用于可兴奋组织的时间也是引起兴奋的必要条件。 除了刺激强度和刺激时间以外,强度-时间变化率是引起组织兴奋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之一,没有一定的强度变化率,也不能引起组织兴奋。

34 需要指出的是,完整机体在生理条件下,对于外界环境变化(刺激)所发生的反应中,需要不断地调整机体内部各部分的功能活动和相互关系,我们把机体的这种功能称为适应性。
机体的适应分为行为性适应和生理性适应两种情况。 行为性适应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本能。但是人类的行为性适应更具有主动性。 生理性适应是指身体内部的协调性反应,以体内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和功能变化为主。

35 三、 生 殖 生命靠生殖得以延续。虽然并非每一个生物体都会留下后代,但是对于每个生物体而言都是其亲本生命的延续。每一个生命的个体终究都会死亡,但是生命永存。 人类生殖是指人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后,男性和女性发育成熟的生殖细胞相互结合产生子代个体的功能。 生殖是人类繁衍后代,种族延续的基本生命特征之一。

36 3.生物之间的区别与关系 ——生物的系统和分类
3.生物之间的区别与关系 ——生物的系统和分类 地球上所有不同种类的生物之间都具有或多或少的共同特征,对这种现象的通常解释是它们都起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例如,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有毛发,这是因为诸如绵羊、狮子、海豚、人类以及蝙蝠等都是从一个有毛发的动物物种进化来的。因为当这个共同的祖先出现时,毛发已经成为它的一个重要特征了。

37 再如,上面提到的绵羊、狮子等动物都用肺在空气中呼吸而不是用鳃在水中呼吸;同样,鸽子、老鹰、眼镜蛇、蝮蛇等也用肺在空气中呼吸,因此,所有这些动物肯定都是从一个用肺在空气中呼吸的祖先进化来的。同时,由于拥有肺的动物的种类数量远远超过有毛发的动物的种类数量,而且,拥有毛发的动物全都有肺。

38 因此,我们可以断定,那个拥有肺的动物比那个第一个有毛发的动物出现的要早,它是上面提到的那些动物的更加古老的祖先;它的许许多多代以后的某一个子孙成为了鸽子和老鹰等鸟类的共同祖先,另一个若干代以后的子孙成为了眼镜蛇和蝮蛇等蛇类的共同祖先,还有一个不知多少代以后的子孙成为了绵羊、狮子、海豚、人类以及蝙蝠等哺乳动物的共同祖先。

39 按照这样的推理方法,我们可以发现,地球上的生物都可以分门别类地找到一些各自的共同祖先;这些祖先型生物又可以分别追溯到一些更为古老的祖先那里;最后,所有的生物的最早祖先都可以归到一个生活在非常非常遥远的过去的一个生物身上。

40 用线条图描述这样的过程,就像是基部源于一根主干,越向上分枝越多(当然,有些中间分枝没有能够继续向上发展)的一棵大树,我们把它叫做生物系统树(也称为进化树)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感觉出,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有近有远。 例如,同样都是动物,猴子比狗与人类更为相象;而同样都是灵长类动物,黑猩猩比猴子更像人(黑猩猩没有尾巴而猴子有尾巴就是一个证明)。

41 正是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十八世纪的瑞典科学家林耐首创了一套生物分类系统,根据不同生物之间在形态结构的相似程度上的不同,把生物分成由高到低的一系列分类阶元。
经后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这套分类系统现在基本上从高到低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这几个阶元。

42 一只狮子狗、一条卷毛狗、一只苏格兰牧羊犬、一条德国黑背狼狗,它们的外表看起来相互区别很大,但是我们却知道它们在某种意义上都属于同一种动物。这是因为拥有非常类似的生物组织,尤其是拥有共同的遗传物质——基因。

43 用科学的语言给物种下个定义就是,物种(也就是“种”)是生物分类的最基本单位,是指具有一定的形态和生理上的共同特征、拥有共同的基因库、分布在一定地理范围、占有相同生态位的那些生物体的集合。
同种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并能够产生有繁殖能力的后代;一个物种中的个体一般不与其它物种中的个体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

44 即使在亲缘关系较远的物种之间,比如说蝙蝠和鲸,“设计思想”上的类同也往往大大地超过它们外表所表现出的不同。蝙蝠和鲸都是从一个不太远的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哺乳动物,它们赖以形成和生存的“设计思想”的大部分是相同的。

45 例如,呼吸、消化和排泄系统的组织结构,神经和血液循环系统的分布,造皮和造骨的方法,维持身体恒定体温的方式以及组成机体的蛋白质分子的种类等等,所有这些以及其它许多方面在蝙蝠和鲸之间的类同都多于不同。
因此,这两种动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可以被看作是外表不同的同一类动物。

46 4.什么是无机物?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中含量最高的是哪4种?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元素、不能燃烧,即使能燃烧但不生成炭的物质。地球上天然存在的化学元素有92种,动物体内已发现有50余种,植物体内约有60多种。至今,很多元素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尚不清楚,但至少约有30种元素参与生物体的组成。

47 根据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含量不同,可分成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大量元素,如C(碳)、H(氢)、O(氧)、N(氮)、P(磷)、S(硫)、K(钾)、Ca(钙)、Mg(镁)等。 其中含量最高的是C(碳)、H(氢)、O(氧)、N(氮)4种。

48 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虽很少,但却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如Fe(铁)、Mn(锰)、Zn(锌)、Cu(铜)等。

49 人体与环境 一、人体与外环境: 外环境: 人体所处的不断变化着的外界环境.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50 人体与外环境之间存在两方面的关系: 一方面是外环境的变化对人体的作用,机体能够不断调整自身的功能状态以适应外环境的变化; 另一方面是人体的活动对外环境的影响。

51 自然环境的影响按性质可分为: 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
例如,气温、气压、光照、湿度等许多理化因素在不断地变化,构成对人体的刺激,引起人体相应的适应性反应。

52 然而人体对自然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例如气温极度升高或降低,人体都无法适应。但是人类创造的科学技术,能够改造环境,使之适合于自己的需要。
应该引起重视的是,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不断受到破坏,例如森林的过度砍伐、大气的污染、臭氧层的破坏、生态平衡的失调等等。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将日益严重地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53 社会环境是影响人体功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社会环境的影响包括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 由于心理因素与社会环境是密切联系的,故常称为社会心理因素。 它通过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层,影响人体的功能活动。

54 常见的社会环境刺激是人们工作和生活环境的紧张,过度的紧张将引起心理状态失去平衡,从而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引起机体功能的变化。
心理障碍也受到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已成为临床上经常遇到的问题。与此同时,目前对人类健康威胁很大的一些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胃肠溃疡及内分泌紊乱等,也都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

55 总之,由于社会心理因素在医学中的重要作用,人们研究影响人类健康问题时,已不局限于生物、物理和化学因素,现代医学已突破了生物医学模式,向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如何通过改善社会环境,提高人们的心理素质以增进人类健康,将是21世纪医学的重要课题。

56 二、人体的内环境: 内环境:机体内部细胞所直接生存的周围环境是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和血浆。 细胞内液:分布在细胞内的液体。
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共同组成体液,体液总量约占成年人体重的60%,女性约占55%,约占新生儿体重的75%。 见表1-1。

57 内环境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场所,细胞代谢所需要的O2和各种营养物质只能从内环境中摄取,而细胞代谢产生的CO2和代谢尾产物也需要直接排到细胞外液中。
此外,内环境还必须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为细胞生活和活动提供合适的理化条件。 因此,内环境对于细胞的生存以及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非常重要。

58 内环境和外环境明显不同的是机体内环境的各项物理、化学因素(如温度、酸碱度、渗透压、各种离子和营养成分浓度等)保持相对的恒定状态。
我们把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homeostasis)。

59 内环境稳态一方面是指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不随外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明显的改变。
另一方面内环境稳态并不是说内环境的理化因素完全静止不变。

60 相反,由于细胞不断内环境稳态并不是说内环境的理进行新陈代谢,不断和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因此也就不断的破坏或扰乱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外界环境的变化也会干扰内环境稳态,例如气温急剧升高或降低能够影响内环境的温度。

61 那么,内环境如何维持其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状态?
机体各个器官、系统、组织的作用都是从某一个侧面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如呼吸活动可以吸入O2,排除CO2,维持细胞外液O2和CO2分压的相对恒定; 肾的排泄机能将体内的药物、毒素和各种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维持细胞外液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浓度的相对恒定等等。

62 保持内环境稳态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人体的生命活动就是在内环境稳态不断破坏和不断恢复过程中得以进行和保持的动态平衡。
如果内环境稳态不能保持,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发生较大变化,当其超出人体最大调节能力时,就会损害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进而发生疾病。

63 第三节 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64 当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体内的某些器官、组织的功能活动也发生相应的改变,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人体这种适应反应的过程,称为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65 一、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 人体功能活动调节的方式有三种,分别为: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

66 ㈠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最基本的方式是反射。 神经调节是体内最为普遍的一种调节方式,它是通过神经系统各种活动实现的。
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叫做反射。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67 反射弧 反射弧由五个基本成分组成,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

68

69 感受器在感受内、外环境变化的刺激后,将各种刺激的能量转化为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纤维传向中枢。
中枢是反射弧的整合部分,对传入神经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综合,并发出传出信号,沿传出神经纤维到达效应器,改变效应器的功能状态。

70 只有保证反射弧各部分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反射活动才能完成。
反射弧任何一个部分的结构或功能受到破坏,反射活动都不能进行。

71 非条件反射是机体固有的,出生后便存在的一系列反射,如吸吮反射、减压反射、逃避反射等。
前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将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 非条件反射是机体固有的,出生后便存在的一系列反射,如吸吮反射、减压反射、逃避反射等。 条件反射是人体在生活过程中,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后天学习产生的。 神经调节的特点是反应快、精细而准确,作用时间短。

72 ㈡体液调节 通过体液中某些化学物质的作用对人体细胞、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进行调节的过程称为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主要是指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如生长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等。

73 另一方面人体某些组织、细胞产生一些特殊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如组胺、细胞因子、CO2、腺苷等,虽不能随血液到达身体其他部位起作用,但可以在局部的组织内扩散,改变组织细胞的功能活动状态,这种调节称为局部性体液调节,其作用是使局部与全身的功能活动相互配合,协调一致。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作用缓慢、广泛、持续时间长等。

74 事实上,很难将人体内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截然分开。人体的内分泌腺体或内分泌细胞大多是受神经系统的支配和调节。
从某种意义上讲,体液调节实际上是神经调节的一个传出环节,是反射传出通路的一种延伸。 例如,交感神经兴奋时,一方面直接作用于心脏、血管、胃肠道等功能器官,另一方面又引起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增多。 生理学上将这种复合的调节方式称为神经-体液调节 。

75

76 ㈢自身调节 自身调节 是指机体内外环境变化时,细胞和组织器官不依赖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一种调节方式。它是由于细胞和组织器官自身特性对刺激产生适应性反应的过程。这种调节方式目前只在为数不多的组织和器官内发现。 例如,心肌的自身调节和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等。这些具体内容将在以后章节中详细介绍。自身调节在维持某些器官和组织的功能稳定中具有一定的生理学意义。 自身调节的特点是调节幅度小,灵敏度低,影响范围比较局限。

77 二、人体功能活动的自动控制原理 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过程与工程技术的控制过程具有共同的规律,按照控制论的原理,可将人体的各种功能调节系统看作是“自动控制”系统(图1—2)。将反射中枢或内分泌腺等看作是控制部分,将效应器或靶细胞看作是受控部分,而将后者的状态或所产主的效应称为输出变量,在控制部分和受控部分之间,通过不同形式的信息传递,形成一个闭合回路。

78

79 也就是在控制部分和受控部分之间存在着双向的信息联系,即控制部分发出信息到达受控部分改变其活动状态,而受控部分也不断有信息返回到控制部分,不断纠正和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从而达到精确的调节。这种来自受控部分的反映输出变量变化情况的信息,称为反馈信息。 根据反馈信息的作用效果,将反馈分为两类,即负反馈和正反馈。

80 1.负反馈 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是指从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从而使输出变量向着与原来相反的方向变化。也就是说,当某种生理活动过强时,通过反馈调控作用可使该生理活动减弱,而当某种生理活动过弱时,又可反过来引起该生理活动增强。 例如,环境温度经常高于或低于37℃,而人体的体温却稳定在37℃左右,就是负反馈调控作用的结果。

81 负反馈调节在机体各种生理功能调节中最为常见,是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方式。
现在认为下丘脑内有决定体温水平的调定点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发出参考信息,使体温调节中枢发出控制信息调节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体温在37℃左右。如果人体进行强体力劳动时,产热突然增加(即发生干扰信息,使输出变量增加),体温随之升高,此时下丘脑内的温度敏感神经元(监测装置)就发出反馈信息与参考信息进行比较,由此产生偏差信息作用于体温浦节中枢,从而改变控制信息调整产热和散热过程,使升高的体温回降,恢复到37℃左右。 负反馈调节在机体各种生理功能调节中最为常见,是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方式。

82 2.正反馈 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是指从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这种过程一旦发动起来,就逐渐加强、加速、直至完成。 分娩过程就是正反馈调节的例子。当临近分娩时,某些干扰信息可诱发子宫收缩,子宫收缩导致胎儿头部牵张子宫颈部,宫颈受到牵张可反射性地引起催产素分泌增加,从而进一步加强子宫收缩,转而使宫颈进一步受到牵张,如此反复,直至胎儿娩出为止。

83 虽然负反馈调节是维持机体稳态的一种重要调节方式,但是这种调节是有缺点的。因为只有在外界干扰使受控输出变量出现偏差以后,负反馈调节才发生作用,所以总要滞后一段时间才能纠正偏差,而且容易矫枉过正而产生一系列波动。

84 然而在健康人体内,各种功能都能在内外多种因素不断干扰的情况下较好地保持稳态,其原因就在于当干扰信息作用于受控系统的同时,还可直接通过感受装置作用于控制系统,调整控制信息以对抗干扰信息对受控系统的作用,从而使输出变量保持稳定。

85 这种干扰信息通过监测装置对控制系统的直接调控作用称为前馈。
所以,前馈控制系统所起的作用是预先监测干扰,防止干扰的扰乱。 条件反射就是前馈调节的例子。

86 复习思考题: 1.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有哪些? 2.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有哪些?有何特点? 3.内稳态的特点是什么? 4.何为正、负反馈?

87 谢 谢 !


Download ppt "医学基础知识教育课程 泰山医学院 基础医学部."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