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The Art & Crafts Movement → Bauhaus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The Art & Crafts Movement → Bauhau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The Art & Crafts Movement → Bauhaus
從美術工藝運動說起 The Art & Crafts Movement → Bauhaus

3 》美術工藝運動(1888~1910) 水晶宮(Crystal Palace)/1851年,倫敦,第一屆世界博覽會
   約瑟夫‧佩斯頓(Joseph Paxton,1801~65)    工廠生產好鐵架、玻璃板,拿到展覽現場裝配    「預鑄材料」創舉,六個月完工,建物長563m。 羅斯金/當代學者(John Ruskin,1819~1900)    深感第一屆世博會的設計作品“品質相當簡陋” 。    Ruskin認為機器產製品無法兼顧高品質,否定機器文明。    闡揚中世紀建築家與工匠(手工藝精神)。 1851,洪秀全崛起,「太平天國」建立

4 》美術工藝運動(1888~1910) 威廉‧摩里斯(William Morris,1834~1896) 認同羅斯金的理念。
   認同羅斯金的理念。    自設工作坊,製作染色、紡織品、壁紙、彩色玻璃、家具等    手工藝品。    史稱「美術工藝運動--The Art & Crafts Movement--」    物品的形狀(外觀造形、裝飾等)必須與其使用目的一致。    Morris以花草的壁紙設計最為有名。 1888,康有為上書光緒皇帝,要求變法

5 》美術工藝運動(1888~1910)  1888年倫敦的藝術工匠行會(Art Workers‘ Guild)舉辦一次展覽,並自稱「美術與工藝展覽協會」。 1. 美術工藝運動是由改革派的建築師、設計師、理論家所鼓吹。 2. 著墨於工業革命後的美學基礎與社會效果的關連性。 3. 這個運動提出「縮短設計者、生產者、消費者的距離」的想法,  但是不符合當時候的工業化社會潮流(趨勢)。 4. 拉近工業產品與藝術的關連,但多少有點過於浪漫。 5. 精緻的手工設計品不是一般人買得起的奢侈品。 6. 美術工藝運動只能說是個「浪漫的烏托邦運動」。 1894,孫中山在檀香山成立興中會

6 》聯想 →STEAMBOY 故事是發生在19世紀的英國,蒸汽機開始支 配工業的時代,這是一個不時會誕生「令人驚
 故事是發生在19世紀的英國,蒸汽機開始支 配工業的時代,這是一個不時會誕生「令人驚 異的發明的時代」 ,也是實現人類慾望與證明 科學進步的時代。  出生在發明家蒸氣家族的少年,雷,某天他 的祖父雷瓦多托付給他一個神秘的金屬球,就 在同時他也被捲進了恐怖的陰謀與冒險之中。  這顆金屬球有著空前絕後的能量,這個大發 明是「引發幸福的奇蹟」呢?還是「惡魔的發 明」呢?  面對想要奪取這顆金屬球的強大組織,還有 父親艾迪與祖父雷瓦多之間因為對科學理想的 不同看法而反目成仇的糾葛,還有出現在雷之 前的千金大小姐史嘉蕾,在這些各式各樣的人 物交錯關係之下,雷會何去何從?

7 》新藝術(1890~1910→1930) 新藝術運動(Art Nouveau)承接美術工藝運動的藝術改革風潮。
以比利時、法國為中心,並在歐美造成國際流行。 代表畫家—Alphonse Mucha(慕夏,1860~1939) — 。 1900年,巴黎世博會, 新藝術運動的高峰。 1894,中日甲午戰爭爆發    孫中山在檀香山成立興中會

8 》新藝術(1890~1910→1930) 慣用流暢的自由曲線─特別是自然植物形態─來做為造形。 感性的有機曲線、非對稱架構為特徵的裝飾風格。
1985,馬關條約,台灣割讓日本 1900,八國聯軍入侵中國

9 》裝飾藝術(1910~1935) Art Deco演變從Art Nouveau(新藝術運動)演變而來。
盛行於美國、英、法等歐洲國家的設計風格。 工業革命的「機械文明」與「現代主義」影響,以機械、幾何、純綷裝飾性線條來表現,且以鮮明、對比顏色作為色彩呈現。結合亞洲文化圖騰,例如希臘、埃及、非洲的建築物形式風格。 Art Deco設計風格廣泛應用在建築、雕刻、傢俱家飾、珠寶、衣飾及圖案設計上。 可以說是“看似傳統又創新”的一種設計風格。 1911,武昌起義,清帝國結束政權

10 》裝飾藝術(1910~1935) 1915,袁世凱稱帝,改年號「洪憲」

11 》Bauhaus 包浩斯(1919~1933) 包浩斯的三個地點 1919-1925 1925-1932 1932-1933
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戰 包浩斯的三個地點 Weimar(威瑪) Dessau(狄索) Berlin(柏林) 包浩斯的三個校長 Walter Gropius Hannes Meyer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12 》Bauhaus 包浩斯(1919~1933) a.包浩斯的草創(1918前) 政治背景:一次大戰結束(1914~1918),德國戰敗。
1919,五四運動    中華革命黨改組為中國國民黨 》Bauhaus 包浩斯(1919~1933) a.包浩斯的草創(1918前) 政治背景:一次大戰結束(1914~1918),德國戰敗。      放棄帝國制度,改組威瑪(Weimar)共和國。 經濟背景:支付各戰勝國高額賠償金、重整戰爭帶來的毀損。 社會背景:歐陸傳承以久的藝術文化背景(美術、戲劇等素養) 教育背景:傳統的美術學校面對各界對學校教育的改革聲浪。      →增設實用性高的工藝、建築學科,以符合當代社會需       求(百廢待舉、復甦經濟能力的期望)。      →工匠訓練、工作室訓練、濃厚的現實主義色彩。

13 》Bauhaus 包浩斯(1919~1933) b.葛羅佩斯(Walter Gropius)在威瑪(1919~1924)
前身:威瑪市立美術院、市立工藝學校。 合併:校長葛羅佩斯於1919年,將兩校合併為    包浩斯(Staatliches Bauhaus)設計學校 德文:bau指建築,haus是房子,“建築之家”之意。 創立理念:藝術與工藝(技術)的結合。      純藝術應該回歸生活的實用層面(實用藝術)。      以“人”為本位;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產品。 1921,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4,黃埔軍校成立

14 》Bauhaus 包浩斯(1919~1933) b.葛羅佩斯(Walter Gropius)在威瑪(1919~1924)
教學課程:「工藝」、「素描與繪畫」、「科學與理論」。 預備課程:初期的學生程度落差大,故規範一系列「預備課程」。      使學生在進入正式的課程前,具備一定的知識程度。 教導教師:伊登(Johannes Itten),針對傳統藝術基礎教育課程的內容,重新提出合乎時代與設計領域需求的教育方法。       創造的本能是與生俱來的,並非以「教導」,       而是要用「誘導」的方式使學生領悟,       並能夠具體化表現出來。

15 》Bauhaus 包浩斯(1919~1933) b.葛羅佩斯(Walter Gropius)在威瑪(1919~1924)
伊登的三個教育目標: a.自由解放學生之創造力,發展學生天賦之藝術才能。 b.協助學生選擇其專攻科系,使用實際的材料,增加學生對材質感  的實習。 c.傳授藝術家所必需的「技術」及「基本原理」 正式課程:工作室教育(實習教育)制度。      銜接預備課程培養的基礎。      實踐藝術與生活結合。      重視實務性技術。      結合實際生產技術,以養成具有實踐能力的工藝家;類      似工廠實作的概念。

16 》Bauhaus 包浩斯(1919~1933) c.葛羅佩斯(Walter Gropius)在狄索(1925~1928)
因政治因素,1925年3月遷校至Dessau, 同時接管Dessau市立工藝與手藝學校。 課程規劃:預備教育納入正規課程,      更改名稱為「基礎教育」。      成立類似碩士的課程(建築類)。      工作室實習教育比威瑪時期更務實。      增加科學性的教育,如應用數學、物理學、力學、化學      等,培養學生的分析性及理論性的思考能力。 包浩斯商會:販賣學生及教師作品,讓學生與社會不會脫節,也充       實學校經費,更因為政府的經費補助,使得教師陣容       及學校建設硬體更趨於完善。 1925,孫中山先生病世北京協和醫院1926,蔣介石北伐

17 》Bauhaus 包浩斯(1919~1933) d.麥亞(Hannes Meyer或譯梅耶)在狄索(1928~1930)
首任校長葛羅佩斯在1928年辭職,由麥亞接任校長的職務。 麥亞的專業在建築設計,設計理念是屬於「機能主義」。 加強建築學門為教育目標。 工作室實習課程:四個部門,建築、廣告、室內設計、織物。         將影像領域納入造形教育系統的作法,可以說是         為現代商業設計教育領域開啟個頭緒。 1928,北伐完成,中國統一 1930,中原大戰(政府與軍閥的內戰)

18 》Bauhaus 包浩斯(1919~1933) e.范德洛(Ludwig Mies Van der Rohe)在狄索與柏林(1930~1933) 麥亞校長有社會主義傾向。 1930年因放縱學生在校園從事政治活動,而被政府解故雇。 基礎教育:課程安排大致沒作多大更動,建築教育則多了室內(室      內設計)的概念。 1930年受經費及納粹政治影響,狄索市議會於1932年關閉包浩斯。 包浩斯遷往柏林,在1932年10月以“私校”形式 恢復營運,此時學生31名,教師9名。 1933年4月納粹查封學校;包浩斯從此解散。 註:威瑪共和國亦於1933年結束政權,由納粹接掌德國政權。 1931,918事件,東北三省被佔領 1932,128事件,日本佔領上海

19 》New Bauhaus f.新包浩斯(1934~1938) 包浩斯解散後,教師群向世界各地散開,繼續從事設計教育。
莫荷里‧那基(Moholy-Nagy, L)在芝加哥成立「New Bauhaus」。 1930年美國經濟大恐慌後,芝加哥工業界為求振興,提議設立設計學校,以提高產品的設計品質及競爭能力。 教育理念:大致上仍承襲Dessau時期的包浩斯精神。 教育目標:培養手工業或機械工業製品的設計師,同時培養博覽      會、舞台、展示、商業美術等設計師,也塑造雕刻家、      畫家、建築家等為目的。 1934,紅軍(中共)長征開始 1936,西安事變 1937,抗日戰爭開始、南京大屠殺

20 》New Bauhaus 1938年學校財政發生困難,2月關閉。 1939年Nagy在自宅繼續經營學校,以「芝加哥設計學校」為名。
1946年得到政府認可,於1949年併入伊利諾州工科大學。 1953年,Inge Aicher Scholl、Otl Aicher、Max Bill(包浩斯校友) 德國Ulm(烏姆)創立「烏爾姆造形學院(Hochschule für Gestaltung, Ulm)」;直到1968年被解散。 強調從技術層面培養設計師(與包浩斯精神類似)。 重視系統設計(System Design)。 烏爾姆造型學院成為戰後德國最重要的設計學院。 1938,抗戰期間;國民政府遷都重慶 1946,國共內戰(1945二次大戰結束) 1953,台灣的國民政府推動耕者有其田 1968,紅葉少棒擊敗日本少棒

21 》Bauhaus後記  包浩斯關閉結束之後,其精神理念透過包浩斯的教師,被擴展到歐陸及美國,甚至亞洲的日本等國,對近代的設計教育有極為重要的指引作用。日本將包浩斯的精神與理念更具體的落實於近代日本設計教育,並且發展出「構成」系統的造形、平面構成、基本設計等設計領域的基礎教育。

22 》Bauhaus後記 印刷工藝 / Lyonel Feininger 玻璃繪畫 / Josef Albers, Johannes Itten
金屬工藝 / Johannes Itten, Laszlo Moholy-Nagy 傢具細木工藝 / Walter Gropius 織造工藝 / Georg Muche 攝影 / Walter Peterhans 壁畫工藝 / Oskar Schlemmer,Wassily Kandinsky 舞臺 / Schreyer, Oskar Schlemmer 書本裝訂工藝 / Paul Klee 陶藝 / Gerhard Marcks 建築 / Walter Gropius,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展示規劃 / Joost Schmidt 和諧指導教師 / Gertrud Grunow

23


Download ppt "The Art & Crafts Movement → Bauhaus"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