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課程改革經典選讀 全球化與教學論:空間、位置與認同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課程改革經典選讀 全球化與教學論:空間、位置與認同"—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課程改革經典選讀 全球化與教學論:空間、位置與認同
導讀書目Edwards, R. and Usher, R. (2000).Globalization and Pedagogy---Space, Place and Identity. U.K.:Routledge..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暨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顏佩如助理教授

2 全球化與教學論:空間、位置與認同 前言 「旅程」(journey)是變遷與發展的現代主義之原型隱喻,「旅程」與技術進步現象的線性敘事有關,如果將這樣的概念投射,便很難發現此敘事會闡述旅程的方向。 …我們要結束這個時空的論述,現在轉移到其它交會點上…(Edwards, R. and Usher, R., 2000)。

3 壹、「作者介紹」- Richard Edwards
作者Richard Edwards教授為英國斯德靈大學(Stirling University)教育學院的院長與正教授, 他在2001年是在英國空中大學(Open University, UK)教育(終身學習)領域擔任高級講師,他參與遠距離學習課程教學,為那些對義務教育後期教育和訓練感興趣的學生,廣泛地研究和撰寫許多終身學習的著作。

4 壹、「作者介紹」- Richard Edwards
Richard Edwards亦是「終身學習研究中心管理群」(Management Group of the Centre for Research in Lifelong Learning)的成員之一。 他在2004年-2006年之間擔任「繼續教育識讀學習」(Literacies for Learning in Further Education, LfLFE)三年期研究計畫的協同主持人,英國的「繼續教育, 並成立一個「繼續教育識讀學習」資源網站(Literacies for Learning in Further Education, 2008)。

5 壹、「作者介紹」- Richard Edwards 「繼續教育識讀學習」計畫
這個研究側重於使用,完善和多樣化的識字做法,作為學生參與繼續教育課程的策略。 此研究所使用的人種和合作研究的方法。 此研究主要的目的在探究學生的日常生活中識讀能力、他們的繼續教育課程的要求以及他們工作職場上識讀能力的使用間實際和潛在的重疊與聯繫的做法。

6 壹、「作者介紹」- Richard Edwards 「繼續教育識讀學習」計畫
目的研究包括: 1.界定日常生活識讀的做法,使他們能進行繼續教育成功的學習; 2.設計、實施和評估方案,主要是促進和發展學生的識字能力,使他們能夠在學習課程、生活上或成功; 3.比較英格蘭和蘇格蘭兩者政策背景、課程和不同的學生群體; 4.發展高等教育與繼續教育之間的研究夥伴關係,以提高繼續教育場域研究裡的研究能力和證據為基礎的實務。

7 壹、「作者介紹」- Richard Edwards的學術專書
*Usher R. and Edwards, R. (1994). 著的<後現代主義與教育>(Postmodernism and Education)、 *Edwards, R. (1997)著的<改變空間?彈性、終身學習和學習社會>(Changing Places? Flexibility, Lifelong Learning and a Learning Society)、 *Edwards, R. and Usher R. (2000)著之<全球化與教學論:空間、位置與認同>(Globalisation and Pedagogy: Space, Place and Identity)、 *Carrie Paechter, Edwards, R., Roger Harrison and Peter Twining (eds) (2001).主編之<學習、空間和認同>(Learning, Space and Identity)

8 壹、「作者介紹」- Richard Edwards的學術專書
*Edwards, R.& Usher, R. (2003)著之<空間、課程與學習>(Space, Curriculum and Learning)、 *Edwards, R. et al. (2004)著之<修辭學和教育的披露:具說服力的文本?>(Rhetoric and Educational Disclosure: Persuasive Texts?)、 *Edwards, R. and Robin Usher (eds) (2004)主編之<空間性、課程與學習>(Spatiality, Curriculum and Learning)、 *Edwards, R., Gallacher, J., & Whittaker, S. (2006) 著之<學院外的學習>(Learning Outside the Academy)、 *Robin Usher and Richard Edwards (2007) 著之<終身學習-徵兆、對話與實務>(Lifelong Learning – Signs, discourses, Practices)等(Edwards, R., 2008)。

9 壹、「作者介紹」- Richard Edwards的研究興趣
Richard Edwards尤其有興趣從後結構主義者(post-structuralist)與後現代主義者(postmodernist)觀點來探究這些研究領域(Richard Edwards,2008)。

10 壹、「作者介紹」- Richard Edwards的榮耀-地區研究的英雄
Richard Edwards於2007年獲得英國斯德靈大學(Stirling University)校網尊稱為地區研究的英雄(celebrating our local research heroes)之一 。 祝賀地區研究的英雄- 一個人擁有尊敬的勇氣,高尚的事蹟,傑出成就!在英國斯德靈大學心臟的圖書館的收藏是各種驚人的研究,這些研究可能在他國家中並不被瞭解,但肯定不是在英國斯德靈大學,英國斯德靈大學所列的書籍僅是學校少部分研究人員的書籍,這些研究是基於他們的智能、發人深省和精心仔細的研究,我們希望都可以向他們學習。塞繆爾.約翰遜(Samuel Johnson)提到:『知識就是兩種:第一種是我們知道主體本身;或是我們知道哪裡我們可以找到知識的資訊 』(Samuel Johnson, 1791轉引自Stirling University , 2007)。

11 壹、「作者介紹」- Richard Edwards的榮耀-出版第一個教育修辭和對話的哲學和語言學分析的書
Richard Edwards於2004年主編之<修辭學和教育的披露:具說服力的文本?>(Rhetoric and Educational Disclosure: Persuasive Texts?),受到英國斯德靈大學校網的推崇,並指出這本書是第一個教育修辭和對話的哲學和語言學分析,此書藉由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德希達(Jacques Derrida)、李歐塔(Jean-Francois Lyotard)的研究,檢視課室活動中的修辭學,在專業發展上探討資訊科技的學習(如網際網路)、政策性的文件、制度管理和領導研究本身等方面,是在從事教育任何場域「對話」研究的關鍵資源(Edwards, R. et al., 2004)。

12 壹、「作者介紹」-Robin Usher 另一位作者Robin Usher為「澳洲皇家墨爾本科技大學」 ( RMIT)教育系教授,
他於2007年擔任「澳洲皇家墨爾本科技大學研究委員會」(RMIT Research Committee)成員之一的官職人員, 曾任該校研究革新處研究支援處長以及統籌人員、 曾任該校學術委員會主席(Chair Academic Board), 2008年為該校高等學位(Higher Degrees by Research ,HDR)指導教授、研究生研究室(Graduate Research Office)的主任。

13 壹、「作者介紹」-Robin  Usher Robin  Usher教授於2007年與 Dr. Robyn Barnacle主持該校「研究生研究經驗普查研究」。 Robin  Usher於2001參與籌備澳洲皇家墨爾本科技大學所舉辦之「研究檢視:轉變中的脈絡與角色」(Research Supervision: Changing Contexts, Roles),此研討會提供機會給該校師生展現研究成果與研究檢視,並提供研究社群研究機會來滿足全澳洲網絡大學教學。 於2001在馬來西亞檳城舉辦「第六屆國際識讀和教育研究網絡」(the Sixth International Literacy and Education Research Network, LERN)研討會中發表,在會中他與Fazal Rizvi教授根據全球化主題提供一個國際化主義發展與行動的挑戰性的分析以及資訊科技的挑展與影響。

14 壹、「作者介紹」-Robin  Usher Robin Usher是澳洲皇家墨爾本科技大學研究發展單位中的研究訓練處的高級政策顧問、主任與統籌人員。 他的學術領域廣泛地含括全球化(globalisation)、終身學習、研究方法、教育倫理(educational ethics)和成人學習。 他的著作包括: 與理查德.愛德華茲(Richard Edwards)1994年合著的<後現代主義與教育>(Postmodernism and Education)、

15 壹、「作者介紹」-Robin Usher著作
與戴維.斯科特(David Scot)1996年合著的<了解教育研究>(Understanding Educational Research)、 自己1999年撰寫的<研究教育>(Researching Education)、 與海倫.賽蒙(Helen Simons)2000年合著的<處在教育研究的倫理>(Situated Ethics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與理查德.愛德華茲(Richard Edwards)2000年合著的<全球化和教學論>(Globalisation and Pedagogy)(HERDSA Conference,2008)。

16 貳、內容簡介 全球教學實務正形塑新的面貌,不同檢驗方式可重新發展其假設與意義的理解,但卻突顯位置錯亂的感知與對權威論述的質疑。
此書首先從後現代論述探討教學實務隱含的意義; 其次再度檢驗後現代論述與觀點,致力於當代世界的概念化以及存在當代世界中的關係與連結, 作者也提到後現代的討論無可避免地受到後福特、後工業、資訊社會、知識經濟、危機社會、後現代性、學習型社會、甚至是全球化的爭辯。 作者在教學論與更廣泛文化實踐中,探討空間隱喻的成長性為何,以形塑社會理論中攸關全球化的空間論述,並進一步分析教學論、開放與遠距教學間的關係,進行時空壓縮的顯著分析,全球化是本書分析路徑的結果。

17 貳、內容簡介 作者亦以全球化體驗作為另一個分析路徑,認為大學教職員是全球化現象裡享受特權的參與者與消費者,但在購物的場域中也是全球商品的消費者,更是國際學術社區的一份子,來闡述大學學術與全球化、知識消費與生產等關係。

18 貳、內容簡介-學校受到全球化經濟環境的影響
全球化的本質、範圍及意義有著分歧的爭論,影響教育相關事務的討論,教育事務對於全球政策的轉變深具影響,全球化與教育彼此相互關連與影響,Levin(1998)指出學校受到全球化經濟環境的影響,例如: 1.學校需求多受到經濟的主導; 2.學校教育備受批評; 3.學校革新的要求與日巨增,但是政府資源並沒有隨著增加; 4.管理型態的變遷牽動著教育改革; 5.學校被迫導向商業思維與市場導向的方式運作; 6.學校教育強調標準、績效責任與評鑑等。

19 貳、內容簡介-學校教育改革具有五項基本要素
作者引用Carter和ONiell(1998:122)指出世界各地或學校教育改革具有五項基本要素: 1.學校教育與就業; 2.運用生產力和貿易緊密連結以提升國家經濟力; 3.講求學生就業相關技能與能力的提升; 4.對於課程內容與評量實施直接控制; 5.減少政府對於教育的花費;讓社區參與學校決策以面對教育市場選擇的壓力,以及讓社區增加教育的投入。

20 貳、內容簡介-全球共通性的結果 這樣的情形也形成全球共通性的結果是: 1.新自由主義取向、 2.新制度經濟學、 3.績效責任的講求、
4.公共選擇理論(Public Choice Theory)、 5.新管理主義。

21 貳、內容簡介-全球化病毒 作者雖肯定全球化與其共通影響對於各區域可能有所影響,但是也提出警告,例如:
第一、這些全球化討論的焦點大多在學校教育上,而非各級各類教育訓練機構; 第二、這些趨勢的傳播是由有經濟主導力的英語系中心國家所發現的,他們對於全球化趨勢的認同本身頗受爭議,因為她們過度類化所有國家的教育型態,並且過度推論那些非以全民為主的原始學校教育地區; 第三、賦予全球化當代主導論述的地位是值得質疑的。

22 貳、內容簡介-全球化病毒 全球化如同全球性病毒般,對於世界各地產生差異性的影響,全球現象仍具有地方色彩。但是全球化對於學校教育而言,使得能力本位與工作本位學習的重要性與日巨增,作者建議運用終身學習的方式以因應全球化變異性的需求。 此書討論「全球化過程」中再概念化教學實務的意涵,「教學論」不僅僅論述教室內的生活,更廣泛地討論多樣的生活情境與空間,更包括課程、學習者的認同、以及社會經濟與文化脈絡之間的關係。

23 貳、內容簡介-全球化必須注意的論述 全球化必須注意的論述包括: 1.開放與遠距教學,是時空壓縮和全球化影響的回應與促成因素;
2.教育回應全球化經濟的變遷; 3.多元素養的要求,尤其是語言與文化的差異性; 4.全球教育(global education)與全球課程(global curriculum)。

24 貳、內容簡介-位置、空間 位置、邊界與界線等議題涉及「位置」(place)的存在與意義,空間隱喻包括邊界跨越(Giroux, 1992)、邊際教學論、邊際發聲(Spivak,1993)、跨越鴻溝(Elam,1994)、佔據中間空間(Bhabha, 1994)以及合理化邊陲參與(Lave and Wenger, 1991),近來多成為教育與其他文化實踐的特色,社會理論開始進行「空間」(space)的研究,地理本身也重新定義為一種文化與政治實踐(陳儒晰譯,2003;Edwards, R.&Usher R., 2000),尤其影響到批判理論、女性主義與後殖民教學論中,並受到後結構與後現代理論的影響,重新對於位置、發聲、權力等爭論與質疑。

25 貳、內容簡介-失位(定位)((dis)location)

26 貳、內容簡介-失位(定位)((dis)location)
當代對於全球化的論述、本質、內容的爭論是開放的,是一種推論式的實踐企圖與重新概念化、思考、發聲的方式與社會經濟、文化、結構變遷進行互動, 全球化是一種過程與實踐,會受到權力實踐的形塑。全球化論述在地方生態體系、經濟與社會依賴下普遍自覺與反省,形成超越地理、文化和心靈束縛的多元地位過程。 全球化是一個複雜的現象,並非是一個固定的定義,應該說是一種過程,代表著流動、關係、移動和網路等概念被賦予更優先的地位。 作者運用敘事的建構探討教學論失位(定位)((dis)location)的型態。

27 貳、內容簡介-隱喻、自傳與認同 科技技術會宰制自傳的資訊傳播,使人成為受機體的概念,尤其是人機關係或是介面的變遷上,是個影響力的隱喻。
我們運用電腦操作的概念、想法與步驟重新書寫我們的自傳,使我們的自傳存在技術生產的文本內。 失位(定位)((dis)location)會依地理、部門、科目、性別、族群而有所不同,就某些人而言,會強化自傳與認同的界線,以準確地回應全球化的過程,但對於其他人而言,確有可能將全球化這樣不確定因素引入教學中,而造成既定的憂慮與壓力,我們必須要有理解型態的轉變來處遇這樣差異的定位。 失位(定位)((dis)location)的教學論就是以學習者為中心,教學是沒有固定的實體或是位置,知識的定位也逐漸地變遷,必須運用終身教育的觀念去實踐。

28 貳、內容簡介-繪圖、隱喻、轉譯 作者文後以繪圖概念作為隱喻資源的一種運用,瓦解權力資源的定位,從歷史角度探討繪圖生產、殖民實踐與領土生產密切的關聯,這些空間是由位置來做決定。不同的繪圖與轉譯形式創造出領土新意義與新理解,去領土化成為全球化的一部份,全球化的影響使得每個人個別化主體意涵逐漸浮出檯面。

29 參、書評 <全球化與教學論:空間、位置與認同>一書探討變動的全球教學實務,雖然許多實務依然活躍於教育和訓練領域裡,不過它們卻面臨迷惘與位置錯亂。不同的教學實務有不同的檢驗形式,可以重新開展其假設及意義的理解,本書重點即在於檢視其假設及意義理解的轉變與發展。這種檢驗工作的焦點在於對「空間」的關注。空間隱喻是許多教學論的討論重心,而空間與時間的新面貌也是全球化論辯的重點,特別是在經濟、文化和政治的相關層面上(陳儒晰,2003)。

30 參、書評 一、充滿作者過去研究的學術沈澱與主觀興趣 二、延續作者前部著作的延續 三、難以擺脫自己所警示的西方英語強勢國家的思想
四、預設「終身學習」與「遠距學習」作為最終的學習觀點 五、從後現代主義的觀點揭露人類主體性的迷失與流離失所

31 參、書評 六、嘗試運用全球化的再概念化重建人類對於世界的理解與思考 七、運用後現代文本與元素解構全球化過程
八、歷史非直線進程而是人為的、被宰制的 九、科技虛擬逐漸取代人類實境的思考與與社會的互動

32 參、書評 全球化教學論係指出時空壓縮與新媒體科技構成當代開放學習的成因並持續影響其結果,
著眼於空間、場所、與認同的混雜性所導致的全球化教學失位、錯位與重新定位。 換言之,人人隨時隨處可學習(Learning anyone, anytime, anywhere)的時空錯位導致教學規範的消減與重新描繪, 更將控制、調適、資訊處理的主體性推向學習者中心; 課程成為主流文化選擇的結果, 教學成為一種傳遞,一種時空錯位的不連續的傳遞,形成教學本身產生定位與失位的現象(林美純,2006)。

33 肆、議題討論 一、後現代主義影響今日世界村時代的思維,還是世界村時代的思維匯流成後現代思潮? 二、全球化論述中是否需具備在地的脈絡與聲音?
三、全球化就是一種資本主義的論述? 四、構圖(Mapping)與轉譯(Translation)得以重新定位全球化教學?

34 伍、對課程改革的啟示與取徑 一、可運用社會學理論與地理概念發展課程改革的論述 二、課程改革需找尋「教育」應有的定位與認同
三、課程改革必須在「商業經濟」與「教育本身」的關懷中達成權衡 四、再度批判與重新檢視西方英語強勢國家的全球化論點

35 伍、對課程改革的啟示與取徑 五、解放對全球化的固有觀點,重建全球化的多元性可能 六、建構屬於全球化時代的課程改革方向
我們必須關注到的教育取向與觀點有:因應時空壓縮和全球化影響的回應的「開放與遠距教學」;發展回應全球化經濟的變遷的教育內涵與型態;發展講求多元素養的教育內涵,尤其是語言與文化的差異性部分,最後是發展全球教育(global education)與全球課程(global curriculum),作為因應全球化近程的課程改革發展取向,以再概念化教學實務的意涵,以因應今日世界村的生活與人類文明的進展!

36 課程改革經典選讀 全球化與教學論:空間、位置與認同
感謝聆聽與指導!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暨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顏佩如助理教授


Download ppt "課程改革經典選讀 全球化與教學論:空間、位置與認同"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