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指导 学前教育教研室 刘洪玉.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指导 学前教育教研室 刘洪玉."—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指导 学前教育教研室 刘洪玉

2 广义的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以及总结和贯穿于这三个领域的哲学和数学。
专题三    第一章  幼儿科学教育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  科学是什么  一、科学的概念  (一)科学是知识 广义的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以及总结和贯穿于这三个领域的哲学和数学。 狭义的科学是揭示自然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即自 然科学。 (二)科学是过程 项目、课题——提出问题——收集数据资料(观察、实验)——分析数据资料——得出结论——提出新的假说 第一章   幼儿园科学教育

3 (三)科学是态度 科学是人类探究周围世界客观规律的活动。既然是活动,就必然有动机、有目标。所以科学不仅是知识和过程,还是一种对世界的基本看法和态度。 科学是人类探究周围世界客观规律的活动。它的内涵包括科学知识、科学过程和方法、科学态度三个基本要素。 科学的本质在于探究。 科学过程的核心在于探究,科学态度的核心在于探究精神,科学知识正是科学探究的具体结果。

4  二、幼儿的科学特点 (一)幼儿的科学是一种经验层次的科学知识 (二)幼儿的科学是一种自我建构的过程 (三)幼儿的科学是他们自己对世界的独特理解

5 (一)“幼儿是天生的科学家” (1)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幼儿最关心与自然环境有关的问题,而 这些 问题是基本的科学问题
 三、幼儿学习科学的方式 (一)“幼儿是天生的科学家” (1)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幼儿最关心与自然环境有关的问题,而  这些 问题是基本的科学问题 (二)幼儿通过直接经验来认识事物的 (三)幼儿的探究方法具有试误性

6 幼儿不能客观地解释自然事物和现象及其关系, 从主观愿望出发,给所有事物赋予灵性。这种 认知发展上的局限性使得他们获得的知识有些是
(四)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具有“非科学性” 1.用原有经验解释事物 2.表面性和片面性 3.主观性和泛灵论 幼儿不能客观地解释自然事物和现象及其关系, 从主观愿望出发,给所有事物赋予灵性。这种 认知发展上的局限性使得他们获得的知识有些是 “非科学”的。

7 探索的过程;是支持幼儿亲身经历探究过程, 体验科学精神和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是使 幼儿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感性和经 验的过程。
第二节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概念 一、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概念 幼儿科学教育是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主动 探索的过程;是支持幼儿亲身经历探究过程, 体验科学精神和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是使 幼儿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感性和经 验的过程。

8 (二)教育过程能吸引幼儿并引导幼儿主动探索 (三)教育活动的结果侧重于使幼儿获得广泛的 科学经验并促进其扩散的思考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特性 (一)教育内容具有生活化、生成性 (二)教育过程能吸引幼儿并引导幼儿主动探索 (三)教育活动的结果侧重于使幼儿获得广泛的  科学经验并促进其扩散的思考 (四)教育活动组织形式多样而灵活 (五)教育活动的价值体现出幼儿发展的多样性  和可持续性 专题三

9 第二章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 第一节      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制定依据 一、社会发展需要与幼儿科学教育目标 为适应社会发展,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重在培养幼儿运用科学方法求知,养成求真求实态度,关注科学技术,萌发初步的社会责任感。 二、幼儿发展需要与幼儿科学教育目标 培养完整儿童,不同年龄特点、个别差异性决定作乐幼儿科学教育应保证每个幼儿获得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10 三、学科特点与幼儿科学教育目标。 因为科学内容具有广泛性和知识的严密性特点,科学过程与方法的科学性决定了幼儿科学教育目标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更要重视获得知识的过程与方法。
总之,社会的、心理的和学科的考虑,是制定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三大依据。

11 第二节  以探究为中心的幼儿科学教育目标 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应包含三方面 即
一、情感态度(有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并有初步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二、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表达) 三、科学经验 (获得有关周围事物及其关系的经验,并有使用倾向)

1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科学领域目标 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 欲;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能运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 果;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的关系并体 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 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13 2.尝试观察记录的方法,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3.培养对“转动”这一科学现象的探索兴趣. --------中班科学活动 活动目标: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案例 目标分析 有趣的转动 中班科学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获得物体转动的经验. 2.尝试观察记录的方法,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3.培养对“转动”这一科学现象的探索兴趣.

14 本质是目标模式与过程模式的区别与联系问题 参看张俊主编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科学教育》第75—77页
第三节  从教育目标到教育活动 一、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层次 幼儿科学教育总目标 幼儿科学教育各年龄阶段目标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二、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目标的设计与生成 本质是目标模式与过程模式的区别与联系问题 参看张俊主编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科学教育》第75—77页

15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科学领域内容与要求: 1.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 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
第三章 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及分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科学领域内容与要求: 1.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 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 2.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 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 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 3.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 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16 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 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5.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
4.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 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 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5.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 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6.从生活或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 7.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17 第一节  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的范围 一、科学教育内容分类
科学内容的范围包括有:A.科学情感与态度 对身边现代生活中科学技术的印象 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 对身边的科学现象的关心,观察和积累 对周围生活中的自然现象的观察 被身边的科学现象所吸引,愿意对一些科学现象进行尝试

18 人体、动植物、生态与环境、自然科学现象、 生活中的科学技术 C.科学方法、能力方面 观察的方法和能力、比较的方法和能力、
B. B.科学知识 人体、动植物、生态与环境、自然科学现象、 生活中的科学技术 C.科学方法、能力方面 观察的方法和能力、比较的方法和能力、 尝试探索的方法和能力、信息收集的方法和能力

19 (一)了解自然环境动植物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1.观察常见动植物的生活及特征,探索动植物的多样性
二、科学教育内容分析 (一)了解自然环境动植物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1.观察常见动植物的生活及特征,探索动植物的多样性 植物的组成部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各个部分的特征、功用。 2.动植物的多样性及其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植物与季节变化的关系,与人 类、动物的关系。 动植物生活环境与其形态结构特征的关系,动植物适应 环境的方法。了解植物与动物的关系 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利用与保护 植物可净化环境

20 花卉、树木和蔬菜,知道它们的名称和外形特征 知道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 部分组成的,初步了解植物各部分的功能。
植物:知道植物是多种多样的,认识一些常见的 花卉、树木和蔬菜,知道它们的名称和外形特征 知道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 部分组成的,初步了解植物各部分的功能。 知道植物有不同的繁殖方式;了解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是阳光、空气、水、温度以及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观察植物的季节变化,了解植物与季节变化的关系;观察生长在不同环境的植物的形态特征,了解植物形态特征与所处地理环境的关系。

21 兽、鸟、鱼、昆虫等。各种动物有不同的外部 特征和生活习性。
动物:知道动物有很多种,如家禽、家畜、野 兽、鸟、鱼、昆虫等。各种动物有不同的外部 特征和生活习性。 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需要水、空气和食物维持生命。了解动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与不同的行为方式、不同的繁殖方式,不同的食性。 了解动物对其生活环境的适应如身体结构、行为方式与所处环境的关系以及改变自身适应环境 动物与植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22 (二)探究身边事物的特点及变化规律 气候与季节变化 物理现象 化学现象 天文现象等 1.天文现象:知道地球存在于宇宙中,有地球、太阳、月亮、和星星。知道太阳是恒星,是一个发光、发热、燃烧着的巨大火球。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不会发光。

23 境因素。观察晴天、多云、阴天、雨天等气候, 并学会记录。观察各种天气现象:雨、雪、风、 冰、闪电、雾、冰雹、霜等。知道四季的变化及
2.气候和季节现象 了解气候和季节是人类、动植物生存的重要环 境因素。观察晴天、多云、阴天、雨天等气候, 并学会记录。观察各种天气现象:雨、雪、风、 冰、闪电、雾、冰雹、霜等。知道四季的变化及 其规律,了解不同季节的特征。

24 3.物理现象 光:了解光和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探索光和影子的关系。探索光学仪器,了解简单的光学现象。了解颜色是由光的反射造成的,探索物体的颜色现象。 声:探索声音的产生,知道不同物体会发出不同的声音。知道声音有乐音、噪音之分。 电:了解摩擦产生的静电、电线输送来的电和干电池里的电都是电。了解干电池的用途,理解点的用途及优越性。使幼儿懂得安全用电,避免事故。

25 热:知道任何物体都有温度,有的温度高,有的 温度低。传热现象,有的传热快,有的传热慢。
磁:观察各种形状、大小的磁铁,探索磁铁的性质。了解磁的用作用点和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 力和运动:知道力和运动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初步了解力的大小、方向。知道力有很多种,如地球的吸引力、推力、拉力、压力、浮力、摩擦力、以及风力、水力、电力等,感受力的作用。探索力的平衡。探索省力的方法,如使用轮子、滑轮、杠杆、斜面、机械等。

26 4.化学现象 了解周围物质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简单化学现象。如大米经过烧煮变成米饭,面粉发酵做成馒头等。 知道食物的霉变现象,初步了解食物为什么会霉变。 5.生活中的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在家庭生活中的运用,如家用电器的用途及安全使用方法 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如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等

27 (三)生态与环境 生态环境诸要素及其关系 除了生物(人类、动植物),还有岩石、沙、土壤、水、空气等无生命的物质,它们都是相互联系着的。 理解无生命物质对于生命的重要性。知道沙和土壤都是由岩石变来的,土壤是适宜生物生长的;知道生物离不开水和空气,地球上的水有:江、河、湖、海、地下水。空气存在于所有空间,它们都是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

28 生态环境污染的表现 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和生活垃圾污染等,知道这些污染对人和动植物的危害。 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 养成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如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小动物,保护珍稀生物的生存,保护水源,保持环境整洁等。 了解人类为了保护和改造自己的生存环境所做的努力,如植树造林等。

29 第二节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 一、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的要求 (一)科学性与启蒙性 (二)广泛性和代表性 (三)地方性和季节性 (四)时代性和民族性

30 二、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编排 (一)以季节为主线选择编排幼儿科学教育内容 以四季为中心,选择与季节相关的动植物、人类活动以及自然现象等内容, (二)采用单元式选编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内容 (三)以五大领域为依据选编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内容 (具体说明参看由夏力主编的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第54至56页)

31 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通过有目的地观察实物,了解物 体的各种特征和物体之间的区别,获得对事物的感性认 识和观察技能。
第四章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类型及其组织指导 第一节 观察活动 一、观察活动的定义 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通过有目的地观察实物,了解物 体的各种特征和物体之间的区别,获得对事物的感性认 识和观察技能。 在观察活动中主要是运用观察的方法,幼儿在直接接 触事物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直观、生动、具体地认识 事物,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学科学的方法。

32 二、观察的类型 (一)对个别物体的观察 是指对单个的物体(或一类物体)、现象的观察。是 最基本的观察类型。 特点:重在把握观察对象的外形特征,如形状、颜色 以及光滑粗糙、软硬 、气味等特性,生活、生长习性 和特点,物体的静态与动态,物体存在与环境关系等。 通过这类观察积累大量感性经验,学习和掌握基本的 观察方法和技能。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

33 (二)比较性观察 是指同时观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体并进行比较,以 找出物体间的异同点。 这种观察方法能帮助幼儿较快发现事物的特征,利于 幼儿分类能力发展和概念的形成。 比较性观察要求选择同类物体进行比较,既找物体的 不同点也要找出相同点。 观察时先选择一些差异比较明显的物体给幼儿观察, 逐步发展到差异较小或差异细微的物体。

34 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不断地观察某种物体或现 象在质和量两个方面的变化和发展并形成完整认识。
(三)长期系统性观察 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不断地观察某种物体或现 象在质和量两个方面的变化和发展并形成完整认识。 主要用于观察动物、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以及气象 的变化,以了解物体间的相互关系。

35

36 长期系统性观察主要用于观察动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
天气变化、季节更替。如蝌蚪变青蛙,蚕子变成蚕,再 变成蛹,最后变成蛾等,种子发芽生长过程等。 幼儿的观察活动与操作活动是结合在一起的,物理化 学现象中的如有趣的声音、奇妙的磁铁等都要用到观察 方法。

37 三、幼儿园观察活动设计 (一)观察活动目标的设计 主要包括观察技能、表达技能、有关观察对象的科学知识。 每个年龄班有不同的要求 (详细内容可参看张俊著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科学教育》第 页)

38 (二)活动过程的设计 1.设计引出观察对象的方式 直接呈现、提出问题、利用儿歌、游戏等 2.教师提问的设计 围绕活动目标、重点内容和核心内容来设计提问 考虑活动内容的类型及特点 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经验水平 具有启发性、顺序性、趣味性、可接受性等

39 3.活动过程主要方法、形式的设计 主要包括个别物体观察、比较性观察、长期系统性观察三种形式以及讨论交流等 (具体内容可参看张俊著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科学教育》第176页)

40 四、观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一)准备工作 1.确定观察内容,选择观察对象 对于观察对象,最好给幼儿提供实物进行观察,让幼儿 置身于自然环境中所获得的认识会更具体、真实。 2.熟悉观察对象,确定观察地点 根据观察内容特点和资源条件来确定是在室内还是室 外进行观察,教师要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最好是 在活动前让幼儿熟悉观察对象。 3.制定观察计划

41 (二)观察活动的指导要点 1.交代观察任务和要求,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 在幼儿开始观察前,教师要明确观察的任务和要求, 对幼儿进行有目的地指导,讲清楚观察的内容。 2.教给幼儿相适应的观察方法 (1)有序观察法 (2)比较观察法 (3)典型特征观察法 3.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观察 问题要有启发性、具体明确、有层次性等

42 4.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 充分调动幼儿的视觉、触摸觉、听觉、味觉、嗅觉等 感官去获取有关观察对象的经验。 5.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观察结果 6.观察活动可与其他活动形式结合

43 梨的秘密 ——中班科学活动 活动目标: 1.感知梨的基本特点,激发深入观察梨的兴趣。 2.能运用简单的工具探索梨的秘密。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做好桌面、梨、工具的卫生消毒工作,督促 幼儿洗净双手。 2.梨、透明盛器、刨皮器、研钵、西餐刀、抹布等若干

44 请幼儿说说自己带来的是什么?引导幼儿简单说出自 己已经知道的有关梨的经验。
活动过程: 1.出示梨,引发幼儿兴趣 请幼儿说说自己带来的是什么?引导幼儿简单说出自 己已经知道的有关梨的经验。 2.感知梨的外部特征 请幼儿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并与同伴交流 教师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3.教师提出疑问,让幼儿想办法探索梨的秘密 梨的里面是怎么样的?怎样才能知道呢? 请幼儿说出自己的方法,教师引导大家讨论哪种方法 最好,为什么?

45 4.教师提供工具,让幼儿尝试操作 (1)出示刨皮器、西餐刀等工具,请幼儿自选,提醒 幼儿注意使的方法和安全。 (2)幼儿使用工具探索梨的内部特征 个别指导,并示范某些工具的用法,请幼儿说自己用 的是什么工具,怎么用的?感觉怎样? 5.交流讨论使用工具的情况以及发现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是怎么发现的?用了什么工具 帮忙?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情况和发现。 6.幼儿交换使用不同工具再次操作,最后师幼共同总结

46 第二节 幼儿园的实验活动 一、幼儿实验活动的定义和作用 是教师根据预想的目的或设计,利用一些材料,通过 简单的操作或演示,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 的一种活动。 特点:趣味性、游戏性、操作的随意性以及内容的生 活化。 作用: 能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利于幼儿理解粗 浅的科学知识;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47 二、幼儿园科学实验活动的设计 (一)活动目标的设计 1.根据下面三方面内容来设计具体的活动目标 情感态度——有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初步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科学方法——获得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感性认识。 知识经验——获得有关周围事物及其关系的经验,并有使用的倾向

48 2. 活动目标设计的要求: (1)分析内容,明确科学实验活动内容的关键概念或经验,设计有针对性的目标 观察科学现象的活动,重点培养幼儿观察现象和变化的能力,以及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求欲望等。 (2)结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具体特点,设计有层次性的目标 (3)目标要有灵活性,以适应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变化。如因幼儿兴趣而即时生成的活动,需要教师灵活确定当时的活动目标。

49 (二)活动内容的设计 分析内容,教师明确内容的关键概念或者经验是哪些,这些概念或经验幼儿已经具有哪些认识?这些内容将已何种形式让幼儿去探究了解?等等 (三)活动环境、材料的准备 考虑材料和活动目标的关系、材料的结构性、材料的数量等;要考虑知识的准备、情感的准备、 空间环境

50 (四)活动过程的设计的步骤 1.教师根据课题内容及目标,从幼儿经验出 发,或从提供给幼儿的探索材料或环境出发,提出问题或简短的指令,引起幼儿的好奇,激发幼儿参与实验探索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2.教师提出启发性问题,引导幼儿从多方面、 使用多种方法和探索对象相互作用,去感知、操作、发现和思考。

51 3.设计幼儿进行实验探索活动的形式及教师的指导方式
如是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 教师的指导方式可参看张俊著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科学教育》第 页)

52 2.做好预备性实验,熟悉有关的知识和操作步骤
三、幼儿园实验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一)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1.根据幼儿已有经验,确定实验内容 选择程序简单、容易操作、结果明显、 趣味性强的内容 2.做好预备性实验,熟悉有关的知识和操作步骤

53 3.准备足够的实验材料 (1)根据实验内容选择适宜的材料,材料必须为实现 活动目标而服务 材料可以分为探究材料、科技活动材料如木工活动、 编织活动、建筑活动材料、还有科学工具如测量用的 观察用的放大镜、显微镜等。 材料可以是成品的也可以是半成品的或者是自然材料。 (2)能引发幼儿探究兴趣 (3)可自由选择,每人都有足够的材料,种类齐全。

54 (4)材料含有一定的科学因素 (5)材料应是安全的且操作方便。 4.设计好活动方案 (二)实验活动过程的指导要点 1.介绍材料,交代要求,引起幼儿探究兴趣 2.提出思考问题,让幼儿尝试,操作和发现 3.观察幼儿,适时指导幼儿使用材料和工具 4.鼓励幼儿进行多种方法的尝试,允许幼儿出错 5.注重操作与讨论、交流相结合

55 关注经历:教师在实验探究活动中的指导 幼儿 教师 面对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 保护探究欲望 产生探究欲望 出现探究行为 激励探究行为 接受反馈信息 组织反馈信息

56 引导探究行为 调整探究行为 获得探究成功 评价探究过程 尝试拓展学习 进行价值导引

57 中班科学生成活动------有趣的转动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获得物体转动的经验. 2.尝试观察记录的方法,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3.培养对“转动”这一科学现象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塑料小陀螺 纸花瓣 长方形小积木 风车 球形插塑 每组一份 记录表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1.出示五种不同的物体,提出问题,引起幼儿兴趣

58 你们知道这些物体吗? 小陀螺会怎样?(会转动)
其他四种物体都会转动吗?(不会 有的会 有的不会) 2.幼儿预测结果 请把你们认为转动的或不转动的想法记录在表上的第一 行的格子里.(有的用0表示转动 用×表示不转动) 3.幼儿操作,验证自己的想法,并及时进行记录 4.讨论记录结果 谁来说说刚才玩的结果和原来开始认为的一样吗? 5.找找生活中转动的物体 6.再次探索物体转动现象.(延伸:制作风车 认识顺时逆时转动)

59 沉浮 环节一:组织幼儿集体观察老师操作,看哪些东西可以 浮,哪些东西沉,并在黑板上画出记录表格,让幼儿学习记 录观察结果.具体过程是:教师请幼儿(指着水盆)回答:这是 什么?接着指着前面的材料说,我把这些材料放到水里会 怎么样?这时有的幼儿说:会沉下去.有的说会浮起来. 教师对幼儿的回答没有什么反馈,接着有一个幼儿说,有 的沉下去,有的浮起来(这时老师脸上露出了笑容,并表扬 了这位幼儿,要求所有的幼儿重复说,东西放进水里,有的 浮起来,有的沉下去) 教师边操作边在黑板上画记录表格, 让幼儿学习如何记录观察结果.

60 环节二:幼儿以组为单位,进行沉浮操作.在操作前,教师强
调要边实验边将观察结果记录到老师发的记录表格中,并 提出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环节三: 组织幼儿说说自己的记录情况. 环节四:教师将盐放进水中,让幼儿搅拌并再次探索同样 物体的沉浮情况,并让幼儿记录. 环节五:组织幼儿说说发现了什么.最后教师总结。 请分析这一中班科学活动存在哪些问题并提出修改建议

61 第三节 幼儿园技术制作型科学教育活动 一、幼儿园技术制作型科学教育活动概述 学习制作产品、使用科学技术产品或掌握某些工具的操作方法、技能的科学活动。 幼儿能获得对技术的直接体验;加深对有关科学现象的理解;获得一些具体的制作技能技巧,养成动手操作的习惯。

62 二、技术制作型科学教育活动设计 (一)活动目标的设计 根据感受和正确操作科技产品的能力;掌握工具使用的方法;能自行动手设计和进行科技小制作的能力等方面来设计活动目标。 具体内容参看夏力主编的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第74页。

63 (二)活动过程的设计 1.学习使用科技产品和工具的活动 设计思路: 观察—尝试操作—交流讨论—正确操作 2.科技小制作活动 演示—操作—交流讨论—分享

64 三、技术操作型科学教育活动的指导 (一)活动前的准备 为幼儿提供适宜材料或工具。 (二)活动过程的指导 1.通过演示材料或演示操作或简短指令引起幼儿兴趣 2.交代清楚操作的要求、方法和注意问题 3.教师有针对性指导幼儿,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想法操作 4.交流、讨论和分享以及教师的总结

65 第四节 幼儿园交流讨论型科学教育活动 一、幼儿园交流讨论型科学教育活动的概述 是在幼儿亲自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集体交流讨论等手段获得科学知识的一种活动。 活动中信息量大,可以满足幼儿的求知欲; 培养幼儿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获取见解经验的能力; 同时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交流谈论型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一)活动目标的设计 围绕表达交流技能、资料收集与整理技能;科学知识经验三方面来设计

66 二是收集资料—共同分享式;三是个别探究—集中研讨式。
(二)活动过程的设计 有三种模式:一是参观调查—汇报交流式; 二是收集资料—共同分享式;三是个别探究—集中研讨式。 (三)活动过程的指导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起兴趣 2.呈现资料信息,交流讨论 3.引导幼儿获得结论 详细内容见《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第85-86页

67 第五节 幼儿园区角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一、 幼儿园科学区角活动概述 幼儿园科学区角活动包括两种类型,一是在班级活动室的一角设置主要是为开展科学教育的区域;二是全园共享的专门进行科学教育的活动室。 科学区角活动能给幼儿提供自主选择,通过自身的亲历获得科学经验,也便于教师对幼儿进行个别化的指导。

68 二、科学区角活动的设计 (一)班级科学活动区角的设计要求 1.多样性 内容的丰富性通过材料的多样性体现出来 2.层次性 材料的层次性,便于满足幼儿的不同需要 3.结构性及其多功能性 材料蕴涵着有探索价值的“问题”,有教育容量,幼儿探索时有不同的发现

69 (二)全园共享性的科学活动区的设计要求 1.材料选择有趣安全,操作简易可探索 2.能照顾幼儿个别需要 3.空间布置科学合理 充分利用空间,动静分隔,区域间在内容上适当考虑联系性,充分发挥材料的作用。

70 三、科学活动区的指导策略 (一)班级区角活动的指导 1.重视心理环境的创设,鼓励支持幼儿积极探索 2.重视个别指导,让幼儿经历探究体验 3.宽容对待幼儿探索中的试误 4.不限制幼儿,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

71 (二)全园共享性科学活动区的活动指导 1.制定必要的活动要求 2.作好材料的布置和整理工作 3.材料要定期的更新、更换 4.教师不干预幼儿操作,在旁观中给予幼儿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72 第六节 幼儿科学游戏与生活中的科学教育 一、幼儿科学游戏 (一)幼儿科学游戏概述 是指运用自然物质材料和有关的图片、玩具等物品,进行游戏性的操作活动,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活动的一种有效方法。 幼儿科学游戏能让幼儿成为活动主人,在玩中学,满足幼儿情绪的、探索的需要。

73 (二)科学游戏的设计与组织 1.设计幼儿科学游戏目标要明确 2.提供的材料要有效 3.游戏规则要具体 4.教师的角色要灵活转变 5.在组织游戏时要注意几点: 一是营造游戏氛围;二是让幼儿理解游戏规则;三是组织游戏时教师要主动参与,角色灵活转变;四是指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五是评价游戏活动幼儿的表现情况。

74 二、 生活中的科学教育 (一)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概述 这里所说的生活中的科学教育就是特指教师在专门组织的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以外,引导幼儿开展的科学活动。 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教师的目的和计划随幼儿的发现而产生并调整,探索的问题是幼儿遇到的真是的、有意义的问题。

75 (二)种植和饲养活动 1.种植活动 在自然角或园地种植一些易生长、生长周期短、方便管理、能看到成果的常见植物,如大蒜、萝卜、西红柿、豆角等,因此要选择适宜的种植对象,引导幼儿参与,在种植活动中学会观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获得有关植物的基本知识。

76

77

78

79 2.饲养活动 选择常见的、性情温顺的、易于饲养照顾的幼儿喜爱的小动物;教师给予幼儿必要的喂养技能的指导,引导幼儿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机会学习照顾小动物,观察动物的生长并做一些记录。

80

81 第五章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评价 第一节 幼儿科学教育评价的概念和意义 一、 幼儿科学教育评价的概念 是以幼儿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标准,采用科学的评价技术和方式、方法,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过程及教师、幼儿等进行测定并加以分析,最终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树立科学的评价理念:重视平等对话,倡导多元评价;树立过程意识,重视对教育过程的评价; 注重对幼儿差异性的评价。

82 二、评价的意义 对教育活动过程的各个要素进行鉴别,检查是否达到目标,达到的程度如何。 对教育活动作出诊断,发现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与改进。 更好地进行个别教育,因材施教。

83 第二节 幼儿科学教育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一、幼儿科学教育评价的内容 评价的内容包括对活动本身的评价和对幼儿发展的评价。 对活动本身的评价包括对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方法、活动过程、活动环境以及师幼互动关系等进行综合评价。 (参看夏力主编的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第145—147页)

84 对幼儿发展的评价:对幼儿知识经验的评价;
对幼儿探究方式和方法的评价; 对幼儿情感、态度的评价。 二、幼儿科学教育评价的方法 观察分析法、谈话法、问卷法 参看张俊著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科学教育》第315—327页。

85 谢 谢!


Download ppt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指导 学前教育教研室 刘洪玉."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