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的改革与建设 苏州大学 田 雷 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德育教材研究专家组组长 全国技工院校德育课课程标准主撰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的改革与建设 苏州大学 田 雷 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德育教材研究专家组组长 全国技工院校德育课课程标准主撰"—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的改革与建设 苏州大学 田 雷 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德育教材研究专家组组长 全国技工院校德育课课程标准主撰
国家级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德育》第一册主编 苏州大学 田 雷

2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一、改革的历程 2014 第四轮改革 (小改) 2010 第三轮改革 (大改) 2004 第二轮改革 (大改) 1997 第一轮改革 与时俱进 中高职 衔接 德育 政治 苏州大学 田 雷

3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一、改革的历程 1.第二轮改革( ) (1)从传统教材看 内容上 “繁、难、偏、旧” ,过于理论化、学科化、知识化、成人化。 “繁”:指内容繁杂、面面俱到。 “难”:指知识容量大,理论性强。 “偏”:指教学要求过高,重视高深的理论问题,忽视生活中的德育问题,比较空洞。 “旧”:指教学内容的更新不及时,时代感不足。 (2)从传统的教学方法看 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讲授为中心”成为最常见、最普遍的教学模式。教学主要依靠,一根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 技校(97版)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常识》 《法律基础知识》 《职业道德》 《世界观、人生观》 缺乏针对性 没有实效性 苏州大学 田 雷

4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一、改革的历程 1.第二轮改革( ) (3)改革的过程:启动于2002年,完成于2004年,历经4个阶段 (4)改革的主要成果 ▶ 创新的改革思路:一是必修+选修的课程体系,其中必修课程突破学科体系,注重知识的关联、整合和综合运用;二是突出了道德教育,体现了德育的核心内容,探索了课程综合化,具有先进性。(德育1:心理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世界观人生观教育) ▶ 领先的改革成果:课程标准研制、新版教材开发、教学资源开发;突出了职业教育的特点(教学目标:实际;教学内容:实用;教学模式:实践) 苏州大学 田 雷

5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一、改革的历程 2.第三轮改革( ) (1)第三轮改革的动因 ----第二轮改革至此已有5年时间,我国社会经济状况发生很大变化 ----职业教育面临新的情况: 公共文化课程:活泼、应用;专业教材:趣味、实践 ; 中职德育课程出现重大变化 苏州大学 田 雷

6 第三轮高中段同等学历教育德育课程设置比较(2010)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第三轮高中段同等学历教育德育课程设置比较(2010) 高中 中专、职高 技工院校 《经济与生活》 《职业生涯规划》 《德育1:道德法律与人生》 《政治与生活》 《职业道德与法律》 《德育2:经济与政治常识》 《文化与生活》 《经济政治与社会》 《德育3: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 《哲学与生活》 《哲学与人生》 选修:法律基础、哲学基础、国情教育、心理健康、创业教育、公关礼仪、美育常识 选修:经济学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科学思维常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选修:心理健康教育 继续保持领先 苏州大学 田 雷

7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一、改革的历程 2.第三轮改革( ) (2)对相关新教材的比较 ----高中实验教材情况简介 学科体系,逻辑严谨,内容丰富;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栏目材料增加 ----中职德育新教材情况简介 苏州大学 田 雷

8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一、改革的历程 2.第三轮改革( ) (3)对技工学校第三轮德育新教材的总体评价 ----继续领先的课程开发思路 ----富有特色的新版教材体系 ----追求改革的课程教学模式 ----适度降低了知识性的教学内容,更突出体验和感悟的教育,顺应学生目前的基本状态 ----进一步加强了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更符合“三贴近”的要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按照学生的成长需求展开教学内容、内容针对性强) ----调整充实课程内容,具有鲜明地时代感(数据、事例、内容、理念) ----中高职无缝衔接 苏州大学 田 雷

9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一、改革的历程 3.第四轮改革( )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据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理论、新观念和新成果,对课程标准、部颁教材和相关教学资源等开展修订完善工作。 ◆ 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有机融入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 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落实“三进”要求 ◆ 积极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果,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 总结德育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坚持完善与深化改革并举 苏州大学 田 雷

10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二、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 1.德育理念的新变化 (1)从“对象”出发的教学设计(“主体性”德育) ★主体性主要是指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人格。学生的主体意识愈强,他们参与自身发展、在学习活动中实现自己追求的自觉性就愈大,从而也就愈能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调整、改造自身的知识结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德育就具有了激励个体不断发展的功能。 ★在教育目标的制定上,主要来源于上级的要求、形势的要求、学科教学的要求,而不是学生思想的实际需求;在德育活动的组织上,特别是教学活动,仍然是以教师讲述为主,课程考核上采用知识性的考试方式。这种忽视教育对象的德育,很难引起学生的关注、参与和投入 。 ★坚持“思想调查—状况分析—确定主题—开展教育—考核反馈”的教育设计思路,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关键。大力开发“德育活动类”课程,通过实践式、体验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改革,弥补学校教育中道德训练不系统,不科学的问题。 苏州大学 田 雷

11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二、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 1.德育理念的新变化 (2)从“现实”出发的教学内容(“针对性”德育) ★人们的思想认识来源于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理解,学生的思想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学校德育如果回避社会现实问题,也就失去了德育的价值。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淡忘国家意识、消解民族意识、对民族传统失去认同感问题;现代科技发展所引发的人类伦理的混乱1;市场经济中的利益突显所引发的金钱观、消费观、享乐观、婚姻观、理想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冲突2;改革中的利益调整、人们贫富差距的拉大和社会丑恶现象的存在等引发的对社会和政府的不信任感3;以及信息时代、网络社会所带来的人际交往的变化、虚拟社会的迷离、技术支持下的个性过分张扬等等4。 ★回避不等于不存在,教育不等于给结论。针对当前的社会现实开展德育教学教育,等于抓住了影响学生思想的症结 苏州大学 田 雷

12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二、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 1.德育理念的新变化 (3)为“发展”服务的教育理念(“生活化”德育) 德育内容: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 德育功能:学生个体的自我教育、个体和他人的关系教育、个体和国家(社会)的适应教育 一是德育要从关注政治性问题向关注生活性问题转变。 二是德育要在追求遵循社会规范的同时,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是要注重培养学生德育的自我完善能力,树立“终身德育”观。 四是注重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能力。 职业学校的德育教学要突破只重视有关政治、社会、道德知识的传授的狭隘视野,应同时追求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心理、职业情感、职业道德和职业文化。 苏州大学 田 雷

13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二、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 2.国家对学校德育的新要求 201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其中提出: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不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适应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创新中小学德育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苏州大学 田 雷

14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二、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 3.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1)改革过分注重课程传承知识的偏向,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2)改革过分强调学科独立性,课程门类过多,缺乏整合的偏向,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弹性与多样性。 (3) 改革强调学科体系严密性,过分注重经典内容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 (4)改革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记忆、模仿学习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5)改革评价考试过分偏重知识记忆,强调选拔与甄别功能的倾向,建立评价指标多元、评价方式多样,既关注结果,更加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 苏州大学 田 雷

15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二、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 3.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6)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7)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律;积极主动,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具有克服困难、应付挫折的勇气和意志。具有尊重他人,具有团结、合作、协调的精神,能与他人共同学习、工作和生活。    (8) 强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适应学习化社会所需要的读、写、算等基本技能和基础的文化、科学知识,能够良好地表达和交流;掌握基本的劳动技术。具有动手操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收集、处理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态度,学会科学方法;具有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精神与求实创新的意识。 苏州大学 田 雷

16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二、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 4.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形势 (1)总的指导思想:岗位能力 (2)课程体系构建:工作过程 (3)课程开发:工作任务 (4)课程实施:行动导向 (5)公共文化课程:注重发展 苏州大学 田 雷

17 第二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标准(2015)解读 一、关于课标的解读 1.课程标准的含义 ◆ 规定了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
第二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标准(2015)解读 一、关于课标的解读 1.课程标准的含义 《课程标准》是国家指导教材编写、教学、评估与考核,以及审查教材的规章。换言之就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施、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 规定了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 ◆ 提出了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 对教学实施和评价作出建议 苏州大学 田 雷

18 第二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标准(2015)解读 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 一、关于课标的解读 2.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
第二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标准(2015)解读 一、关于课标的解读 2.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 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 针对学科,规定了教学的具体内容、顺序及其要求 针对学生,明确某一学段应达到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 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科的知识、技能方面应该达到的要求。 更多地关注学生通过课程内容的学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更多地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 既关注教师的教学、更关注学生的学习。 内容的表述方式更多地体现了原则性、规定性、刚性。 内容的表述方式更多地体现了指导性、启发性、弹性。 苏州大学 田 雷

19 课程标准 教学大纲(分教材) 项目 内容 处理 方式 前言 课程性质 详细 具体 说明 简单 宏观 基本理念 课程任务 设计思路 课程目标
知识和能力 课程内容 教学要求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内容标准 学习领域 学习目标 内容目标 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分章节) 能力培养建议 课时安排 评价建议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材编写 课程资源建设 苏州大学 田 雷

20 第二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标准(2015)解读 一、关于课标的解读 3.课程标准的特点 (1)对课程建设的指导性
第二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标准(2015)解读 一、关于课标的解读 3.课程标准的特点 (1)对课程建设的指导性 课程标准关心的是课程目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使用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利用本学科所特有的优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教学的具体内容。因而,课标是对课程整体设计的要求和说明,具有对课程整体建设的宏观指导性。它们对教学活动的影响是间接的、指导性的、有弹性的,给教学组织实施留下了选择余地和灵活空间。有利于教师创造性的发挥。 苏州大学 田 雷

21 第二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标准(2015)解读 一、关于课标的解读 3.课程标准的特点
第二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标准(2015)解读 一、关于课标的解读 3.课程标准的特点 (2)对教学要求的全面性 课标不仅提出了教学内容的指导性的原则意见,而且对教学的整个过程都提出了要求,如教学目标的设定、教材编写的要求、教学理念的确立、评价方式的变革、课程资源的建设等。包涵了课程建设的诸多方面,比传统教学大纲的内容更丰富和全面。 苏州大学 田 雷

22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与建设 二、关于课标的解读 3.课程标准的特点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与建设 二、关于课标的解读 3.课程标准的特点 (3)对教学内容提示的基础性 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社会对国民素质的要求和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在教学内容上只明确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这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但不是全部要求和最高要求。因此,课程标准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是一个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和教材的教学内容之间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它具有对教学内容提示的基础性的特点。 苏州大学 田 雷

23 第二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标准(2015)解读 一、关于课标的解读 4.课程性质 ☆课程性质:是学生的必修课。
第二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标准(2015)解读 一、关于课标的解读 4.课程性质 ☆课程性质:是学生的必修课。 ☆课程地位: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 ☆课程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增强法制意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提高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适应企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 ☆政治方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宣传和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的切入点和针对性: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以学生的思想、道德、态度和情感发展为线索,围绕学生的德育需求,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以实现德育的育人功能。 苏州大学 田 雷

24 第二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标准(2015)解读 一、关于课标的解读 5.课程的基本理念 从德育的价值维度看:
第二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标准(2015)解读 一、关于课标的解读 5.课程的基本理念 从德育的价值维度看: (1)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体现学校德育的功能 从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维度看: (2)从学生出发,内容平实易懂 (3)突出时代感,培养探究与创新精神 (4)落实素质教育,提倡发展性教学评价 从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培养目标的维度看: (5)不追求学科的完整性,努力实现课程综合化 (6)突出职业特点,满足德育的社会功能 苏州大学 田 雷

25 第二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标准(2015)解读 一、关于课标的解读 6.课程的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标准(2015)解读 一、关于课标的解读 6.课程的设计思路 (1)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以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为依据,从技工学校学生各个阶段的德育教育需求作为建构课程的出发点,以现实的社会生活、职业活动和价值观念作为学习和探究的领域。在教学目标上主要突出实际、实用的原则,不追求学科内容体系的完整性,主要追求满足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适应就业的需要。 苏州大学 田 雷

26 第二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标准(2015)解读 一、关于课标的解读 6.课程的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标准(2015)解读 一、关于课标的解读 6.课程的设计思路 (2)以“适应”为主线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上,突破以学科体系为线索的方式,转变为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点,以“适应”为主线,从适应自我发展,转向适应社会生活,进而适应职业活动,逐步扩展,在中职段形成了“思想品德教育”—“经济政治常识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三个教育主题,其目标是学生从自我出发,在对人生和社会的科学认知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成为一名合格的从业人员和社会公民。 (3)以课程综合化为目标 (4)模块式的课程体系 苏州大学 田 雷

27 第二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标准(2015)解读 一、关于课标的解读 7.课程的教学目标 (1)课程总目标 (2)课程分类目标
第二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标准(2015)解读 一、关于课标的解读 7.课程的教学目标 (1)课程总目标 (2)课程分类目标 (3)全面实现课程目标 课标确立了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其中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是本次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如果说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种结果性目标,那么过程与方法是实现这些结果的方法、手段、途径和桥梁。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苏州大学 田 雷

28 第二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标准(2015)解读 一、关于课标的解读 8.课程的内容标准 (1)课程内容标准
第二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标准(2015)解读 一、关于课标的解读 8.课程的内容标准 (1)课程内容标准 每个主题下分设若干个学习领域,每个学习领域均由学习目标和内容目标组成。 (2)正确理解内容标准 内容标准是学生通过学习应达到的目标 注意把握内容标准的基础性特点 注意课标对内容标准表述的变化 苏州大学 田 雷

29 第二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标准(2015)解读 二、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二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标准(2015)解读 二、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标准》最早颁布于2004年,是在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最早实施的德育课程标准之一。随后2010年又根据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开展了修订完善工作。本次又在2010版的基础上开展了修改完善工作。 ★本次修订的指导思想主要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据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理论、新观念和新成果,对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等开展修订完善工作。如在“课程描述”部分,强调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的宣传和教育。如在“内容标准”部分,在“道德法律与人生”模块中增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的教育,在“经济与政治常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德法律与经济常识”模块中均按照党的十八精神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进行了内容修订。 ★总之,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本次修订的主题。 苏州大学 田 雷

30 第二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标准(2015)解读 二、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标准(2015)解读 二、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 (1)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 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存在,是当代中国社会思想意识领域的一个基本现实,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基本状况。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如何形成强大凝聚力,是一个事关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总会面临各种情况和问题,特别是改革步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各种质疑和不同声音纷纷扰扰。这就要求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按照“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原则,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意识,在多样中立主导,在差异中谋共识,提升社会思想意识的有序化、健康化水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营造良好思想舆论氛围。 苏州大学 田 雷

31 第二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标准(2015)解读 二、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重要性
第二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标准(2015)解读 二、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重要性 (2)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 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整合社会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能力,掌握价值观念领域的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引导人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道路。 苏州大学 田 雷

32 第二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标准(2015)解读 二、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重要性 (3)提升民族和人民的精神境界的需要
第二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标准(2015)解读 二、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重要性 (3)提升民族和人民的精神境界的需要 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支柱,是行动向导,对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建设民族精神家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一个人、一个民族能不能把握好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发展起来的当代中国,更加向往美好的精神生活,更加需要强大的价值支撑。要振奋起人们的精气神、增强全民族的精神纽带,必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精神。 苏州大学 田 雷

33 第二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标准(2015)解读 二、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重要性 (4)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宏伟目标的需要
第二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标准(2015)解读 二、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重要性 (4)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宏伟目标的需要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构建具有强大凝聚力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有广泛的价值共识和共同的价值追求。这就要求我们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力量。 苏州大学 田 雷

34 第二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标准(2015)解读 二、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苏州大学 田 雷

35 第二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标准(2015)解读 二、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二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标准(2015)解读 二、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建设,建设的是理想信念、思想道德和好与坏、善与恶的标准,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任何一种主流价值观念的确立,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持续抓、反复抓,保持久久为功的韧劲和耐心,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一以贯之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事情抓起,以积水成渊、积土成山的劲头,只要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入脑入心,才能化成人们自觉的行动。 苏州大学 田 雷

36 第三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新版教材分析 一、《德育1:道德法律与人生》教材分析 1.教材结构和内容介绍 每课的结构是这样安排的:
第三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新版教材分析 一、《德育1:道德法律与人生》教材分析 1.教材结构和内容介绍 每课的结构是这样安排的: ◆引言:用具体的案例和情景,或简洁优美的语言引入本 课内容,起到承前启后、巧妙设疑、引人思考的作用。 ◆教学内容:以节、目为单位,展开教材所陈述的教学内容。 ◆探究与实践:针对课程所讲述的内容,设计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对所学内容进行理解掌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苏州大学 田 雷

37 第三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新版教材分析 二、《德育2:经济与政治常识》教材分析 苏州大学 田雷 2015 苏州大学 田 雷

38 第三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新版教材分析 三、《德育3: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教材分析 苏州大学 田 雷

39 第三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新版教材分析 四、《道德法律与经济常识》教材分析(高中起点) 苏州大学 田 雷

40 第三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新版教材分析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材分析(高职段)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
第三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新版教材分析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材分析(高职段)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 第二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第一节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认识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第三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二节 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 第四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第五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第五章 祖国统一与和平发展 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第二节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苏州大学 田 雷

41 第四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学设计及其创新
第四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学设计及其创新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 1.教学设计的经典理论 (1)以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为基础 强调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比较适于班级授课制 (2)以建构主义、认知主义为基础 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意义建构。情境学习--对学习环境,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的指导能力要求较高 苏州大学 田 雷

42 第四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学设计及其创新
第四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学设计及其创新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 2.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和流程 对象、目标、策略和评价,相互联系、制约的系统元素 1--学习需要分析 4--学习目标的阐明 教学设计的流程 2--学习内容分析 5--教学策略的制定 3--学习者分析 6--教学手段的选择 7--教学评价 苏州大学 田 雷

43 第四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学设计及其创新
第四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学设计及其创新 1.深入把握教学需求 二、教学设计过程的解析 ★-1把握课程设置与内容的针对性分析,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活动 ★-2注重关注社会现实,关注学生生活,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3注重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学习需要:指学习者目前的学习状况与所期望达到的学习状况之间的差距。 差距=期望值-现状 苏州大学 田 雷

44 第四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学设计及其创新
第四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学设计及其创新 1.深入把握教学需求 二、教学设计过程的解析 教育需求 教育功能 新的学习环境的不适应所带来的学习、生活、心理等各方面的压力,发展目标不明,学习缺乏动力 从理想教育入手,辅之以学习和心理健康的指导 容易在行为规范方面放松自我要求,应及时强化纪律和法制教育 突出品德与法制教育,从品德入手,提高自我约束的内控力 正值16~17岁,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着力帮助学生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能客观、全面地观察世界,看待问题,培养科学思维的方式 德育第一册 苏州大学 田 雷

45 第四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学设计及其创新
第四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学设计及其创新 二、教学设计过程的解析 2.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1)把握教材的逻辑结构 德育第一册 苏州大学 田 雷

46 第四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学设计及其创新
第四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学设计及其创新 二、教学设计过程的解析 2.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2)把握具体的教学内容 如第一课是谈学习的适应,第二课是谈心理的适应,两者统一在学生现实的生活之中。而第一课学习的适应的内部的逻辑关系是: 技能人才的社会需求—(如何成为技能人才)--引出职业教育---接受教育的目的?--培养技能—怎样才能做到?--引出“有理想才会有追求、爱学习才会变成材、善把握才会有成效”这三个方面(这实际上就是学习的适应的内涵) 德育第一册 苏州大学 田 雷

47 第四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学设计及其创新
第四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学设计及其创新 二、教学设计过程的解析 2.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德育第一册 (3)把握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节前故事 ◆ 学习节奏的调控 媒体聚焦 资料卡片 ◆ 教学辅助材料的呈现 案例链接 活动天地 苏州大学 田 雷

48 第四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学设计及其创新
第四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学设计及其创新 二、教学设计过程的解析 3.全面了解教学对象 苏州大学 田 雷

49 第四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学设计及其创新
第四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学设计及其创新 二、教学设计过程的解析 4.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内容与功能) (2)教学目标的全面性(三维目标有侧重) (3)教学目标确立的合理性 (4)教学目标的可检验性 苏州大学 田 雷

50 第四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学设计及其创新
第四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学设计及其创新 5.灵活选用教学策略 (1)基本内涵 二、教学设计过程的解析 教师控制:替代性教学策略 教师: 指明教学目标/组织内容、排序、重点、迁移/提供教学活动/吸引学生注意/较多地为学生加工信息/构建教学环境 优点: 信息加工强度大 短期内使学生学习较多材料 可带来更集中、有效、可预测的学习结果 适用先决知识、技能或学习策略有限的学习者 缺点: 学习者投入智力活动少 信息加工不够深入 缺乏挑战性、刺激性 缺乏个性、独立性和动力 学习者控制:生成性教学策略 学习者: 按自己的需要和风格形成教学目标/ 自己组织内容、顺序、重点、迁移/ 自行决定活动/自己控制信息加工/构建自己的学习环境 优点: 信息加工深入,学习效果好 激发兴趣、动机 学习策略得到使用、练习与修正 学习结果因人而异、高度个性化 缺点: 对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记学习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成功依赖于学习者拥有策略的宽广度 易导致认知超荷、情绪受挫折 苏州大学 田 雷

51 第四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学设计及其创新
第四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学设计及其创新 5.灵活选用教学策略 (2)具体建议 二、教学设计过程的解析 ★-1保证教学过程的完整性 加涅九大教学事件与学习过程的关系 教学事件 内部心理加工过程 1、引起注意 接受神经冲动的模式 2、告诉目标 激活监控程序 3、刺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 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原有相关知识进入工作记忆 4、呈现刺激材料 形成选择性知觉 5、提供学习指导 进行语义编码(以利于记忆和提取) 6、诱发学习表现 激活反应组织 7、提供反馈 建立强化 8、评价表现 激活提取和促成强化 9、促进记忆和迁移 为提取提供线索和策略 苏州大学 田 雷

52 第四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学设计及其创新
第四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学设计及其创新 5.灵活选用教学策略 (2)具体建议 二、教学设计过程的解析 认知教学法 ★-3认知教学的基本要求 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模式 ----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 ----联想:使学生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 ----系统:指导学生在新旧知识基础上作出概括和总结 ----方法: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习题解答、书面作业等) (预备、提示、比较、概括、应用) 凯洛夫的六环节教学模式 ----组织上课(激发学习动机) ----复习旧课 ----提出上课目的、内容和要求 ----讲授新课 ----运用巩固 ----检查巩固 苏州大学 田 雷

53 第四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学设计及其创新
第四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学设计及其创新 5.灵活选用教学策略 (2)具体建议 二、教学设计过程的解析 体验教学法 ★体验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 ★三过程:教师的导引,学生的参与实践,师生的感悟交流 ★三要素:情景或情境是载体,经验是中介,感悟是结果 ★关键要点: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察,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尊重其个性化的结论 苏州大学 田 雷

54 第四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学设计及其创新
第四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学设计及其创新 5.灵活选用教学策略 (2)具体建议 二、教学设计过程的解析 活动教学法 ★ 活动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教学条件,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以团队学习的形式,完成某种具体的学习任务或学习项目 ★ 三形式:课内活动、活动课程、课外活动 ★ 三要素:任务或项目,团队互动,自行探究、结果多样、成效综合 苏州大学 田 雷

55 第四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学设计及其创新
第四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学设计及其创新 二、教学设计过程的解析 6.科学使用教学手段 主要包括:教学设备、教学设施、教学场所等。需重视活动设施、虚拟实训、交互设备、网络课件等建设和使用。 7.重视开展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功能与类型 A.诊断性评价(观察、调查、作业分析、测验、实际操作) (教学前) B.形成性评价(测验、作业、日常观察、随堂练习、模拟训练)(教学中) C.总结性评价(考试考核)(教学后) 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 A.强调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性 B.强调对学员评价的全面性 C.尊重学员在发展上的个体差异 D.注重对学员发展的引导和激励 苏州大学 田 雷

56 第四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学设计及其创新
第四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学设计及其创新 三、2015德育测评情况分析 1.测评目的 --推进阳光德育校创建活动 --了解德育课程实施情况 --了解学生思想道德状况 --客观评价德育课程教学质量 2.测评时间和对象 2015年12月下旬至2016年1月在20多个省市技工院校,针对2014年及2015年入学的初中生源共11万4千余名学生,进行了第三轮德育课教学质量测评。参加人数比2014测评增加了近3万人,同时,新增了德育第三册的测评。 3.测评方式和工具 --网络测评、客观化命题 --与课程教学实施相对应 苏州大学 田 雷

57 第四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学设计及其创新
第四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学设计及其创新 三、2015德育测评情况分析 4.试题编制原则 --标准性:紧扣《技工院校德育课课程标准》,覆盖部颁国家级规划教材重点内容; --适应性:题目内容及题干表述(难度)与学生理解能力相适应; --准确性:题面与答案准确匹配,具有唯一性; --区分性:对教师是否认真执行课程标准、使用规划教材进行教学以及学生个体理解、掌握知识要点的程度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5.试题的结构 --单项选择题(二):为情感倾向性测试题,着重考查学生对原理、价值观的认知、理解和接受程度。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答题,体现出德育教育对学生态度倾向的影响程度。 题型 题数 分值占比 判断题 15(每题1分) 15% 单项选择题(一) 20(每题1分) 20% 单项选择题(二) 10(每题2分) 多项选择题 15(每题3分) 45% 苏州大学 田 雷

58 第四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学设计及其创新
第四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学设计及其创新 三、2015德育测评情况分析 6.测评分数的分布情况 第一册(75422人) 第二册(17494人) 第三册(21381人) 分数段 人数 占比 0-29.5 925 1.23% 374 2.14% 136 0.64% 4648 6.16% 2600 14.86% 666 3.11% 7661 10.16% 4663 26.65% 1338 6.26% 15080 19.99% 4518 25.83% 3122 14.60% 22993 30.49% 2485 14.20% 6537 30.57% 13523 17.93% 1702 9.73% 6174 28.88% 7214 9.56% 999 5.71% 2954 13.82% 90-100 3378 4.48% 153 0.87% 454 2.12% 平均分:63.34 平均分:53.83 平均分:67.08 苏州大学 田 雷

59 新课程理念下衡量好的德育课的基本标准 (主要看两“度”)
第四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学设计及其创新 四、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1.改革与创新的方向 新课程理念下衡量好的德育课的基本标准 (主要看两“度”) 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教学预设和生成的结合度 从结果和效能的角度看 苏州大学 田 雷

60 第四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学设计及其创新
第四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学设计及其创新 四、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2.借鉴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苏州大学 田 雷

61 第四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学设计及其创新
第四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学设计及其创新 四、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3.探索开发活动课程 是指以各种形式的学生主体性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以学生自主学习、自我体验、自行探究为主要方式,以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的统一协调发展为主要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学习过程。 (1)活动课程的特点 实践性、自主性 综合性 、系统性 (2)活动教学方案设计的原则 情境设置原则 活动参与原则 方法指导原则 任务驱动—学习动力 项目导向—学习载体 行为引导—学习方法 苏州大学 田 雷

62 第四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学设计及其创新
第四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学设计及其创新 四、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4.探索培养综合能力 信息收集和运用的能力 问题辨析和思考的能力 自我教育与体验的能力 合作交流与实践的能力 (1)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性 (2)对能力培养的新要求 基本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其中,专业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必备的技能、理论及相应的知识;方法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拥有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社会能力是基本发展能力,是职业劳动者自身不断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重要手段。 综合能力与职业核心能力的联系 学生综合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 信息收集和运用 信息处理、数字应用 问题辨析和思考 解决问题、创新革新 自我教育与体验 自我学习 合作交流与实践 与人合作、与人交流 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技能人才提出了“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8项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要求。 苏州大学 田 雷

63 三维目标 第四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学设计及其创新 2 3 新课改下评课的“三大关注点” 1 学生的 教师角色 学习方式 的定位 的实现
第四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学设计及其创新 四、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5.践行教学设计的新要求 新课改下评课的“三大关注点” 2 学生的 学习方式 1 三维目标 的实现 3 教师角色 的定位 把评课的重点转到“评学”上。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目标的落实最终是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 苏州大学 田 雷

64 第五部分 “互联网+”背景下的学校德育课程
第五部分 “互联网+”背景下的学校德育课程 一、“互联网+”的浪潮 1.互联网深刻改变着世界 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951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0.3%,较2014年底提升了2.4个百分点。互联网对个人生活方式的影响进一步深化,从基于信息获取和沟通娱乐需求的个性化应用,发展到与医疗、教育、交通等公用服务深度融合的民生服务。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出台,互联网将带动传统产业的变革和创新。未来,在云计算、物联网及大数据等应用的带动下,互联网将加速农业、现代制造业和生产服务业转型升级。 苏州大学 田 雷

65 第五部分 “互联网+”背景下的学校德育课程
第五部分 “互联网+”背景下的学校德育课程 一、“互联网+”的浪潮 1.互联网深刻改变着世界 苏州大学 田 雷

66 第五部分 “互联网+”背景下的学校德育课程
第五部分 “互联网+”背景下的学校德育课程 一、“互联网+”的浪潮 2.互联网+教育的发展 苏州大学 田 雷

67 第五部分 “互联网+”背景下的学校德育课程
第五部分 “互联网+”背景下的学校德育课程 一、“互联网+”的浪潮 2.互联网+教育的发展 苏州大学 田 雷

68 第五部分 “互联网+”背景下的学校德育课程
第五部分 “互联网+”背景下的学校德育课程 一、“互联网+”的浪潮 2.互联网+教育的发展 (2)互联网+教学:最典型的应用:“翻转课堂” 苏州大学 田 雷

69 第五部分 “互联网+”背景下的学校德育课程
第五部分 “互联网+”背景下的学校德育课程 一、“互联网+”的浪潮 2.互联网+教育的发展 (3)互联网+学习:最典型的应用:主动学习 (4)互联网+评价:最典型的应用:数据分析 苏州大学 田 雷

70 第五部分 “互联网+”背景下的学校德育课程
第五部分 “互联网+”背景下的学校德育课程 二、“互联网+”下的学校德育 1.理念的更新 一变:主动拥抱而非被动接受新技术 二变:借助互联网培养终身学习者 三变:与学生沟通不再仅限面对面 四变:不只传递知识而要设计学习过程 五变:让学生聆听更要在虚拟中交互 六变:教会学生多维度探究而非标准答案 七变:从课堂展示到多样化创作与分享 苏州大学 田 雷

71 第五部分 “互联网+”背景下的学校德育课程
第五部分 “互联网+”背景下的学校德育课程 二、“互联网+”下的学校德育 2.新媒体的应用 现在学生是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具有鲜明的“数字原住民”特质。他们的关注点、兴趣点与兴奋点都在网络上,善于通过网络展现个性、交流思想和表达诉求。特别是以QQ、博客、微博、微信、贴吧、论坛、APP应用等社交化新兴媒体,由于其具有极强的功能拓展性和优质的应用体验度,基本实现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娱乐等交际需求的全覆盖,已成为学生交流情感、探讨话题、传播观点、获取知识的习惯性方式和途径。 苏州大学 田 雷

72 第五部分 “互联网+”背景下的学校德育课程
第五部分 “互联网+”背景下的学校德育课程 二、“互联网+”下的学校德育 2.新媒体的应用 ★当前,海量网络信息裹挟着多元价值观与文化观,在网民的解读与分析中激荡交锋,对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行为等造成深远影响。西方错误的价值观、人权观、利益观等意识形态也通过网络纷纷渗透到国内各种网络媒体、网络论坛,对学校德育的传播和教育效果形成强大冲击。从某种程度上讲,网络已经成为学生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源头。 ★特别是一大批“网络意见领袖”的公开言论和意见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改变着学生网民对于现实问题的态度、观点、情感与价值判断,引领着大学生的思想脉搏。 ★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传统媒体的权威性逐渐衰落,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苏州大学 田 雷

73 第五部分 “互联网+”背景下的学校德育课程
第五部分 “互联网+”背景下的学校德育课程 二、“互联网+”下的学校德育 2.新媒体的应用 ★教学中使用二微码传播信息: 阅读网络信息 苏州大学 田 雷

74 第五部分 “互联网+”背景下的学校德育课程
第五部分 “互联网+”背景下的学校德育课程 二、“互联网+”下的学校德育 3.慕课 ★ MOOC就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这些课程跟传统的学校课程一样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从初学者成长为高级人才。课程的范围不仅覆盖了广泛的科学技术,比如数学、统计、计算机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学,也包括了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但更多的是以主题或话题构建的闲散内容。 ★传统意义上参与慕课的学习是免费的,除了学习者想获得某种认证的话,则可能会收取一定的费用。但现在有一些教育机构,把慕课变成了课外学习辅导课程,也就走上了商业化的道路了。 ★目前看, MOOC教学基本属于讲授法或者演示法,从教学方法的角度看,无非是传统插上了现代的翅膀,商业借用了时尚的潮流。一般如果课程内容是系列化的,那么常常会有一个学习周期(计划),包括作业、课后交流、论坛讨论等辅助项目。 ★ MOOC的功能:知识更新,素养提升,多次复习,一题多讲 苏州大学 田 雷

75 第五部分 “互联网+”背景下的学校德育课程
第五部分 “互联网+”背景下的学校德育课程 二、“互联网+”下的学校德育 4.微课 “微课”是指按照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特征有: --主持人讲授性:主持人可以出镜,可以话外音 --流媒体播放性:可以视频、动画等基于网络流媒体播放 --教学时间较短:5-10分钟为宜,最长不宜超过20分 --教学内容较少:突出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技能点 --资源容量较小:适于基于移动设备的移动学习 --精致教学设计:完全的、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经典示范案例: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 --自主学习为主:供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课程,是一对一的学习 --制作简便实用:多种途径和设备制作,以实用为宗旨 --配套相关材料:微课需要配套相关的练习、资源及评价方法 苏州大学 田 雷

76 第五部分 “互联网+”背景下的学校德育课程
第五部分 “互联网+”背景下的学校德育课程 二、“互联网+”下的学校德育 4.微课 ★微课的类型: --教学型:使用对象为学生、以讲解演示为主、微课只是完整教学中的片段、应和学习指导书、学习任务书等配合使用 --教研型:使用对象为同行或研究人员、以展示某一知识点的教学完整过程为主、突出情景性和案例性 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 苏州大学 田 雷

77 优秀微课的评价要点 1.微课程功能理解透彻; 7.知识点讲解不照本宣科; 2.时间不超过15分钟; 8.语言通俗易懂; 3.知识点够细;
4.受众定位明确; 5.情景定位明确; 6.知识准确无误; 7.知识点讲解不照本宣科; 8.语言通俗易懂; 9.PPT有视觉美感; 10.视频画质清晰; 11.版式设计好; 12.音乐配合好,节奏感强。

78 第五部分 “互联网+”背景下的学校德育课程
第五部分 “互联网+”背景下的学校德育课程 二、“互联网+”下的学校德育 5. 翻转教学 苏州大学 田 雷

79 第五部分 “互联网+”背景下的学校德育课程
第五部分 “互联网+”背景下的学校德育课程 二、“互联网+”下的学校德育 6.信息化与课程建设 网络时代学校教育教学环境的发展趋势: (1)个性化 (2)多媒体 (3)网络化 (4)虚拟化 (5)智能化 (6)综合化 数字教育资源 学科软件 网络教学平台 可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 自主、合作、探究 (探究式教学) 苏州大学 田 雷

80 第五部分 “互联网+”背景下的学校德育课程
第五部分 “互联网+”背景下的学校德育课程 二、“互联网+”下的学校德育 6.信息化与课程建设 苏州大学 田 雷


Download ppt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的改革与建设 苏州大学 田 雷 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德育教材研究专家组组长 全国技工院校德育课课程标准主撰"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