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5讲 自然资源.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5讲 自然资源."—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5讲 自然资源

2 大 纲 什么是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的类型 资源耗竭的解决 资源稀缺的空间特征 资源稀缺的地缘政治因素 资源问题的争论 资源的价值问题

3 1. 什么是自然资源

4 自然资源的概念 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如地球表面、土壤肥力、矿藏、水、野生动植物等;现代的自然资源中已或多或少包含了人类劳动的结晶,如土地; 自然资源的范畴是动态的:人类的需要和人类的开发利用能力; 人类社会不同阶段表现为不同需要 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不断变化的

5 自然资源概念的演变 社会发展阶段 文化时期 人类技术水平 新增的自然资源种类 狩猎-采集社会 旧石器时代 粗制石器、钻木取火
燧石、树木、鱼、兽、果 新石器时代 精制石器、刀耕火种 栽培植物、驯化动物 农业社会 青铜器时代 青铜斧、犁、冶铜技术、轮轴机械、灌溉技术、木结构建筑 铜、锡矿石、耕地、木材、水流 铁器时代 铁斧、犁、刀、冶铁技术、齿轮传动机械、石结构建筑、水磨 铁、铅、金、银、汞、石料、水力 中世纪 风车、航海 风能、海洋水产 文艺复兴 爆破技术 硝石(炸药与肥料) 工业社会 产业革命期 蒸汽机 煤的大量使用 殖民时期 火车、轮船、电力、炼钢、汽车、内燃机 石油 World War I 前后 飞机、化肥 铝、磷、钾 World War II 前后 人造纤维、原子技术 稀有元素、放射性元素 50年代后 空间、电子、生物技术 稀有金属、半导体、遗传基因

6 2. 自然资源的类型

7 自然资源的类型 可更新资源/流动性资源(renewable/flow/income)
在正常情况下可通过自然过程再生的资源;在合理使用的前提下,可以自己进行生产 但如果此类资源被利用的速度超过再生速度,它们也可能耗竭或转化为不可更新资源

8 不可更新资源/存储性资源(nonrenewable/stock/capital)
地壳中有固定储量的可得资源,由于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尺度上由自然过程再生(如铜),或由于它们再生的速度远远慢于被开采利用的速度(如石油和煤) 从循环经济的角度来看,又可以分为两类:可回收的与不可回收的。 恒定资源(Immutable/perpetual) 按人类的时间尺度是无穷无尽,也不会因人类利用而耗竭的资源。如太阳能

9 自然资源 耗竭性资源 非耗竭性资源 可更新 不可更新 恒定性 亚恒定性 易误用 易污染 土地 森林 作物 草场 动物 基因 太阳能 潮汐能
可重复使用的 (非消耗性金属) 不可重复使用的 (化石燃料,如石油、天然气、煤) 太阳能 潮汐能 原子能 风能 降水 大气 自然风光

10 环境消纳污染物的能力(环境容量)是否是自然资源?属于哪一种自然资源?
问题 环境消纳污染物的能力(环境容量)是否是自然资源?属于哪一种自然资源?

11 3. 资源耗竭及其解决

12 问题 假定,1985年全球石油消耗量25亿吨,已探明储量为1000亿吨,可以利用多少年?

13 基本原则 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速率小于其再生速率 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速率小于其替代资源的增长速率

14 资源的稀缺性与资源储量 矿种 单位 探明储量 1985年矿产量 静态保证年限 铁矿石 亿吨 1534 8.96 171 铜 万吨 34000
842.50 40 5262 77.72 68 140 1.51 92 4930 43.36 114 石油 967 26.64 36 天然气 亿m3 58 全球矿产资源的储量与耗竭状况(1985年)

15 Predictions made in 1950 that world iron ore reserves would be exhausted by 1970; In fact by that date enough reserves had been established to last a further 240 years at the then current level of consumption In 1939, the US Department of the Interior predicted that indigenous oil stocks would be exhausted within 13 years; However, since then additions to reserves have matched the increasing rate of annual production. US proven reserves have remained between 9-15 times greater than production for the last 40 years. Judith Rees, Natural Resources: Allocation, Economics and Policy. P34

16 资源储量的性质 地质意义上的储量:绝对稀缺 经济意义上的储量:相对稀缺 耗竭年限:静态型储藏指数与指数型储藏指数 当前储量 确定的 未探明的
不经济的 经济的 地 质 特 征

17 资源的储量 当前储量:能够在当前价格下开采而取得利润的储量。可以用单纯的数量来表征。 潜在储量:在可能价格下可以开采的储量。它是价格的函数。
美国石油开发的潜力表 每桶价格(1976年美元) 11.62 13.75 22.0 30.0 30.0以上 最终开采量(109桶) 21.2 29.4 41.6 49.2 51.1

18 之一:提高技术利用水平 之二:寻找功能替代 资源耗竭的解决途径 四倍跃进、F10 资源的使用并非在于资源的物质性,而是其具有的功能
资源的替代,会减缓资源的稀缺性 在某种意义上讲,资源永远不会稀缺

19 理念创新:废物是处于错误时间与地点的资源 基本原则:3R 表现形式:产业生态园
资源耗竭的解决途径 之三:循环利用 循环经济的核心要义:物质的循环利用 理念创新:废物是处于错误时间与地点的资源 基本原则:3R 表现形式:产业生态园

20 经济系统的物质流动模式 不可再生能源 废物 自然资源 A C 自然环境 A:开采 B:制造 C:消费 生产者 B 消费者 经济系统

21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物质流动模式 A B C A:开采 B:制造 C:消费 生产者 消费者 经济系统 自然环境 不可再生能源 再资源化过程
废物 自然资源 A B C 经济系统 自然环境 不可再生能源 再资源化过程 A:开采 B:制造 C:消费

22 广西贵港生态工业(糖业)园区主要产业链 土地 复合肥 废液 肥料厂 酒精厂 土地 废糖蜜 甘蔗 制糖厂 蔗渣 造纸厂 水泥厂 白泥

23 循环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产业园区的零污染排放 技术的还原型与合成型 制度上的保障
当前循环经济发展的问题 循环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产业园区的零污染排放 技术的还原型与合成型 制度上的保障 价格体系 交易平台

24 功能经济,又称为服务经济,是指从产品的功能而不是从产品本身的角度来重新设计、制造、消费的过程。
最新的理念:功能经济 功能经济,又称为服务经济,是指从产品的功能而不是从产品本身的角度来重新设计、制造、消费的过程。 传统的产品经济,强调物质产品或者材料的消费。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功能经济的发展模式将大大降低经济对于资源与环境的需求。

25 Interface公司地毯的功能经济 地毯通常是由嵌入玻璃纤维和聚乙烯氯化物的尼龙制造,对环境具有一定的危害,尤其是室内环境污染。
通常其使用寿命为12年,而后废弃。每年大约面积7.7亿平方米重量为16亿公斤的地毯被扔进填埋场,而且它们将在那里存在至少2万年。 公司总裁Ray.Anderson(克林顿政府的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席),改变公司的发展模式——重点放在销售服务方面。 强调地毯的所有与所用的关系。

26 具体的做法——永久的租借 地毯设计为可回收利用的。 地毯并不是用来销售,而是租借的。地毯破损,公司负责换新,但是需要支付租约。
旧地毯中的东西尽量用来制造新地毯,只有在重新使用过多次后,才送到填埋场。 由于资源使用与废物处理的较少,1999年公司从污染防治和回收中节省了8700万美元。(公司每年的收入10亿元左右)

27 4.资源稀缺的空间特征

28 中国的一些数据资料 中国人均水资源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 居世界第110位;分布不均匀;
中国耕地资源大约仅占世界总耕地的7%,是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1/4,而人口为22%;分布不均匀;自然条件差; 中国矿产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但是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居53位;富矿少、贫矿多;分布不平衡;规模小、生产效率低; 一个美国人每年消耗的能源是一个印度人的35倍,消耗的水量是一个加纳人的70倍; 发达国家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5,但消耗了世界资源的2/3;

29 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与世界人均值的比较 水资源 % 耕地 %弱 石油 % 天然气 % 铜 % 铝 %

30 Water resources per capita in the world
我国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31 Water resources distributed in china

32 5.资源稀缺的地缘政治因素

33 地缘政治造成的资源稀缺(石油为例) 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 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 1990年第三次石油危机

34

35 第一次石油危机 1950~1973年期间,原油价格平均每桶约1.80美元,仅为煤炭价格的一半左右。到1973年1月上升到2.95美元一桶。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10月16日,石油输出国组织决定提高石油价格,第二天,中东阿拉伯产油国决定减少石油生产,并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石油禁运。 此时石油价格每桶只有3.01美元,两个月后,到1973年底,石油价格达到每桶11.651美元,提价3~4倍。 最终的后果 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1974年的经济增长率,英国为-0.5%,美国为-1.75%,日本为-3.25%。 阿拉伯国家增强了经济实力,石油收入由1973年的300亿美元猛增到1974年的1100亿美元。

36 油价在1979年开始暴涨,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底的41美元。
第二次石油危机 1978年伊朗发生推翻巴列维王朝的革命从1978年底至1979年3月初,伊朗停止输出石油60天,使石油市场每天短缺石油500万桶(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1/10)。1980年9月20日两伊战争爆发。两国石油生产完全停止。 油价在1979年开始暴涨,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底的41美元。

37 第三次石油危机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石油输出国组织团结力量的瓦解以及新兴产油国的出现,石油权力开始分散。石油价格持续下降,1986年,石油价格降到10美元/桶以下。 1990年8月初伊拉克攻占科威特之后,遭受国际经济制裁, 随后爆发的海湾战争使得伊拉克的原油供应中断,国际油价因而急升至42美元/桶的高点。 07年石油的期货市场价格已经超过100美元,当前价格维持在70美元左右。

38

39

40 我国的能源安全问题 当前,我国石油进口量与生产量基本相等。
发改委2007年称到2010年,中国将建成相当于30天进口量的石油战略储备规模,当前中国石油系统内部原油的综合储备天数约为21天。 国际能源机构建议,将安全的战略能源储备天数建议为90天,而美国、日本、德国的战略储备天数分别为158、161、127。

41 6.资源问题的论战—— 一个有趣的赌博

42 赌博双方的背景— Paul Ehrlich 自上个世纪50-60年代以来,人口数量急剧增加,环境污染不断加重,关于世界发展的可能结局出现两方截然不同的看法。 在美国,悲观论者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斯坦福大学的教授Paul Ehrlich了,他重点研究人口与资源的关系。1968年他出版了深具影响的畅销书《人口炸弹》(Polulation Bomb)。 “养活所有人类的战斗已经结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将死于饥饿者达亿万之数。什么也防止不了世界死亡人口的大幅度增长” 。 1974年预言:“1985年以前,人类将进入一个匮乏的时代。在这个时代,许多主要矿物供开发的储蓄量将被耗尽。” 1990年,出版了人口爆炸(the population explosion):人口炸弹已经起爆。

43 Ehrlich的观点 Impact = Population × Affluence × Technology 全球变暖、酸雨、臭氧层空洞、流行病袭击、土壤和地下水耗竭,这一切都与人口的规模有关,迅速恶化的人口过剩问题是造成人类困境的主要因素。 Source: 人口爆炸,p5-12; p13-19; P48; P ;

44 赌博双方的背景—Julian Simon Julian Simon ,马里兰大学的市场学教授。
其核心观点:增加财富和技术使更多资源可利用;自由市场会决定一切。 1980年,SIMON在《科学》(science)杂志发表了题为“资源,人口,环境:供过于求的假坏新闻”的论文。文中他对有关环境问题人们的普遍“误解”作了系统 阐述。他引大量数据说明:全球的可耕地实际上在增加;美国的环境质量也在变好;食物和能源也没有发生短缺现象。他特别指出的是,人口的增长对生活水平长期来看并没有负面影响。当前人们颇为担忧的人口快速增长不是危机,而最终将意味着大有裨益于更洁净的环境和更健康的人类。未来的世界将更美好,因为将有更多的人提供更聪明的思想。人类的进步是无限的,因为地球上的资源不是有限的。 文章发表后反响很大。虽有小部分人对他的观点表示赞同,大部分都不同意。Paul Ehrlich夫妇和两位能源专家John Holdren and John Harte更投书指出SIMON的许多“错误”:地球的资源不得不按当时情况每年以七千五百万人的速度而增加的人口来分配,这超过了地球的“承载能力”———地球上食品、淡水和矿物的储存量。随着资源的更加短缺, 这是不可避免的。 SIMON 认为,马尔萨斯主义的言论危言耸听,居然能把千千万万电视观众骗得神魂颠倒。

45 学者之间的赌博 赌博双方:马里兰州立大学的Julian Simon与斯坦福大学的Paul Ehrlich
赌博内容:选定了铬、铜、镍、锡、钨5种金属作为赌博对象。Paul Ehrlich以假想的方式买入1000美元的等量金属,每种金属各200美元。以1980年9月29日的各种金属价格为准。假如到1990年9月29日这5种金属的价格在剔除通货膨胀的因素后上升了,则Simon就要付给Ehrlich这些金属的总差价;反之,假如这5种金属的价格下降了,则Ehrlich要付给西蒙这些金属的总差价。 赌博结果: Ehrlich 输了 比较,5种金属价格全都下跌了(锡的价格在1980是每磅$8.72,到了1990年下降到每磅$3.88) ,Ehrlich将576.07美元支票邮寄给了Simon。

46 讨论:Betting the Planet 你觉得Ehrlich为什么会输?

47 Simon认为赢得赌局的原因 任何矿产品短缺加剧的后果,会导致价格的上涨,则需求将减少;
一种物质的相对短缺会导致其它替代品的出现,于是匮乏缓和;各种金属价格下降的原因,主要在于出现相应的替代品,例如铜:电话改由卫星和光导纤维传递而不再是铜线;钨:切削刀具使用的是陶瓷制品而不再用钨。此外,金属的许多用途都被更便宜的材料取代了,特别是塑料制品。 最重要的是,任何一种物质的匮乏现象都是缓慢表现出来的,人类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适当调整有关的社会和经济利益。

48 继续讨论 如果你是Ehrlich,你会怎么赌?

49 赌博的后续 1990年Ehrlich在电视上推销他的新作《人口爆炸》, 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地球日集会上,当Ehrlich告诉人们人口增长可能产生这样一个世界,即他们的子孙将在美国大街上忍受食品暴乱时,超过十万人的人群都为之鼓掌。 同一天,在只隔一街区远的一个小会议室里, Simon针锋相对地将人口增长称为人类对死亡的胜利。他说:“这是难以置信的进步”,接着西蒙矛头一转说道:“你本指望人类生命的热爱者们欢欣鼓舞;可相反,他们却在为如此多的人仍然活着而痛惜。”为Simon发布的这个消息而祝贺的听众只有十六人。 1995年Ehrlich和Simon再次对擂。这次不是“价格战”,而是就关系全球环境和人类发展的十五种趋势打赌,每一趋势下注一千美元。这些趋势包括全球气温升高、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热带雨林缩减,以及贫富差距扩大等等。如果这些趋势恶化, Ehrlich就赢了,如果这些趋势得到改善,西蒙就赢了。这次比赛仍然为期十年。可惜Simon 1998年2月在华盛顿去世。

50 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两种不同观点

51 关于人类发展的悲观派 悲观派: 以Malthus, 1798, “人口原理”为开端 ;以Forester, 1970a; Goldsmith et al., 1972; Meadows et al, 1972; Ehrlich, 1970; Commoner, 1972b)为代表,强调封闭的、固定的自然系统所固有的极限。 悲观派:人口数量增加太快,食物短缺,环境污染,资源耗竭,人类的发展前景悲观。 相似的声音:人口论 自然资源:分配、经济学与政策,P46-81

52 对悲观派的质疑 没有注意到资源是由文化选择、技术和经济系统作用的产物,严重忽视了人类的响应机制;
Forester 和Meadows的著作被Kay and Mirrlees(1975)认为是“科学技术的严重退化”; Graham and Herrick(1973)则认为是“天真的概念、外行的结论。在利用经验数据时既避重就轻,又有所歪曲”。

53 关于人类发展的乐观派 相似的声音:人手论 乐观派:“为什么总盯着世界糟糕的地方,而对人类的进步却熟视无睹。”“除了坏消息,什么也看不见。”
乐观派:认为市场机制、有目标的技术革新和社会变革将会共同起作用解决稀缺问题(Beckerman, 1972b, 1974); 市场响应模型(价格上涨,则便宜的替代品、新技术出现,原来开采不经济的矿藏变成经济的); 替代的作用(一种资源产品 替代另一种,如非铝钒土对铝钒土的替代;一种矿物被其它材料替代,如铝、不锈钢、塑料对铜的替代;资源的循环使用); 相似的声音:人手论

54 乐观派的模型: PAT方程的改造 P x A T I = T = Future Technology = reusable, cyclic
Solar Energy Hydrogen Economy Biomimetic Technology Efficient Technology etc I =

55 对乐观派的质疑 J. Rees 1990 (P43-55;P61-70) H. E. Daly的观点, (超越增长,P48)
市场不完备,具有风险及不确定性影响(如果未来市场不明朗,则风险和不确定性很可能推动生产者加速开发已知矿藏); 市场运作的结果很可能会加速资源的耗竭,如当资源有了替代品,而且替代品将很便宜,就不会有什么保护资源的热情了; 市场不能解决地缘政治引起的资源短缺; 即使市场力量可以保护物质利益,但由于环境污染及改变,人类福利的实际标准将会下降; H. E. Daly的观点, (超越增长,P48) 认为技术和资源替代(创造性)具有无限动力的观念存在缺陷。首先,技术和无限的替代只是意味着在一系列有限而减少的低熵资源中低熵物质/能量的一种形式被替换成了另一种形式,但我们从来没有能够把高熵废物替换成纯粹意义上的低熵资源; 第二,人们往往宣称可再生资本是一种近乎完美的资源替代,但这是以资本的产生不依靠资源作为假设,显然这是荒谬的。

56 关于自然资源问题的争论 问题 乐观派 悲观派 人对地球的作用 征服自然以促进经济增长
与自然协调,在维持地球生命支持系统持续性前提下促进经济增长 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被夸大了;可通过增进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来解决问题 现在已很严重;若不转变为持续形式的经济增长,则会更加严重 人口增长与控制 不该控制;人是解决世界上一切问题最有活力的源泉;人们想生多少子女就自由生多少子女 应该控制,以防止地方、区域或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崩溃;人们想要多少子女都行,但不能侵犯他人生存的权利 资源耗竭与退化 由于管理改善和转用替代品,潜在可更新资源不会耗尽 很多地区的潜在可更新资源已经严重退化,对于地球上表土、草地、森林、野生动物等,没有替代品 由于可以找到更多矿藏或发现替代品,不可更新资源不会耗尽 某些不可更新资源是找不到替代品的,或者要费很多时间才能逐步采用而不造成经济上的困难 经济增长和技术革新可将资源耗损、污染和环境退化减少到可接受的水平 由于高度的资源消耗和浪费,较发达国家正造成不可接受的区域和全球资源耗竭、污染和环境退化 能源 强调利用核能及不可更新的石油、煤和天然气 强调能源保护,利用恒定的太阳能、风能、水力,持续地利用潜在可更新生物能(木材、作物秸杆)

57 问题 乐观派 悲观派 资源保护 减少资源浪费,重复利用和循环利用都是可取的;但如果它们使当代经济增长降低,则是不可取的 减少资源浪费对于维持地球生命支持系统和长期经济生产率是至关重要的,它可延长不可更新资源供给,使可更新资源的供给持续,并减少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 人类可以发现任何稀缺资源的替代品,所以资源保护没有必要,除非它能促进经济增长 并非任何资源都能找到替代品,有些即使能找到也可能质量差,成本高 野生生物 地球上的野生植物和动物物种的存在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要 由于人类活动而导致任何野生物种的灭绝都是错误的。这些潜在可更新资源的利用要以持续性为基础,只能满足必要的需求 污染控制 不能以短期经济增长的代价来强化污染控制,因为经济增长了才能提供资金来控制污染 污染控制不力会危害人和其他生命形式,并降低长期经济生产率 政府应给相应的津贴和税收减免,使之能装备污染控制设备 污染者付费,商品和服务都应包括污染控制和成本,以使消费者知道其消费的环境代价 强调控制排放来减少已进入环境的污染 强调控制输入以防止污染进入环境 废物处理方式是焚烧、堆放或掩埋 把废物看做资源,努力循环利用、重复利用或转化为有用形式

58 由于我们的未来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根据现在的知识,谨慎地对待将来
讨论 你支持乐观派还是悲观派,为什么? 由于我们的未来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根据现在的知识,谨慎地对待将来

59 最近的争论 丹麦的Bjorn Lomborg,“The Skeptical Environmentalist ”,2001
英国的“Economist”与美国的“Scientific American”发起论战

60 争论的缘由 2001年,当环保呼声日益高涨时,9月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丹麦学者比尤恩·隆伯格抛出一本《多疑的环境保护论者--向读者展示世界真实的面目 》,认为人类普遍夸大了环境危机。这一有悖于主流思想的言论,犹如一枚重磅炸弹,很快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场轩然大波。 在全球变暖、人口增长、物种灭绝、资源枯竭等焦点问题上,绝大多数环境保护论者选择性地利用一些科学证据,给公众形成了许多错误印象。而隆伯格想要告诉公众的是,环境问题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 “依靠限制使用燃料来抑制全球变暖是得不偿失,《京都议定书》根本没有执行的必要;世界范围内的人口增长率正呈下降趋势,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福利也在逐步提高,人均寿命已经从1900年的30岁提高到现在的67岁;物种灭绝的速度并不像媒体宣传的那样危言耸听,今后50年中将减少的物种大概只有0.7%;资源并不会因为人们的利用而日益枯竭等等。”

61 反对Lomborg的声音 2002年1月, 《科学美国人》用11个页码,刊发了一篇题为《令人误解的地球统计数据》的社论,以及四位环境专家的署名文章,声称这是“科学自身对《多疑的环境保护论者》的反击”。 认为除了“我本人不是环境问题的专家”这句话,再也找不到更加真实的语句了。只注意到人类为了治理全球变暖而投入的成本,却忽略了任由这种状况恶化而造成的损失。 由于人口基数很大,人口的绝对增长数还是很大的,再加上人均寿命的增加,人口的大量流动,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是不能忽视,千万不要以为人口问题已经离我们远去。

62 支持Lomborg的声音 英国《经济学家》称:“这是过去10年中公共政策——不仅仅是环境政策——领域最有价值的书之一……它是一个胜利。” 美国《华盛顿邮报》的评论更是不吝溢美之词:“它是继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1962年出版以来,环境问题上最杰出的作品。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 针对《科学美国人》的文章, 《经济学家》发表社论,讽刺所谓“科学自身对《多疑的环境保护论者》的反击”的说法,认为隆伯格并没有对科学提出质疑,质疑的只是那些贩卖环境危机论并从中获利的人,以及被这些人利用的媒体。 绿色精神组织主席的帕特里克·穆尔博士认为,他虽然不完全赞同隆伯格的观点,但隆伯格为环境问题的公开争论带来了清新的空气。 2002年2月26日,丹麦政府宣布成立环境评估研究所,专门评估各种环保费用的有效性,由隆伯格担任所长。

63 深层次的思考 核心问题:科学如何影响决策,科学决策是什么意思?
科学问题常常与政治利益、经济利益交织在一起,有人会寻找对他们有利的所谓“科学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利益。 必须分清楚,哪些是分析,哪些是鼓吹,同时在各种事务中发挥积极影响,而不是让科学成为利益妥协的牺牲品。 “这些环保主义者的论调使我们害怕,他们完全有可能让我们把现有的资源与精力集中用于解决一些不存在的问题上,反而忽略了一些真正存在的、更为迫切的非环保问题,例如非洲的饥荒。”

64 续:关于海平面上升的不同声音 国际社会不惜动用上十万亿美元应对全球暖化,首要的理据是温室气体导致地球的气温正不断上升,南极、格陵兰等地的的冰盖正不断融化,若趋势持续,大量土地将会被淹没,酿成浩劫。但海平面上升之说,也许是个千古大谎言。其实,科学界和环保分子对全球海平面上升的速度也未取得共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预测地球的海平面将于2100年前上升59厘米。 瑞典地质学家兼物理学家尼尔斯─阿克塞尔.默纳指出,过去50年来,海洋水位只是按照自然规律时升时降。平均水位不但没有上升过,他更预言海平面在本世纪内都不会上升超过10厘米,即使把未知之数计算在内,最高幅度也只会有20厘米,最低幅度更是零。 默纳曾经出任国际第四纪联合会(INQUA)国际海平面变化委员会的主席,是一位权威人物。而且,他之所以断定海平面上升的说法大谬不然,是因为那些科学家的预测来自计算机模型,他的预测却是实地考察的结果。 默纳博士认为,IPCC的研究带有严重的误导性质。该委员会声称全球海平面每年上升2.33毫米,但其实2.33毫米的数据只是在香港录得的水位上升数字,而其人造卫星取得的数据却没有显示水位上升的趋势。另外,默纳查过IPCC最近发表的两份报告,赫然发现有份撰写报告的22名学者中竟没有一个是海平面专家。

65 7.资源的价值问题

66 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价值:应该 劳动价值理论 效用价值理论 价格:是

67 价值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从价值与价格角度看资源与环境问题 现实情况:资源价值与价格的背离 其根源在于:对其生态价值的忽视
追求的目标:资源价值与价格的统一

68 价值的组成部分 资源价值的几个组成部分 以资源的开采为例,应包括生产成本,环境成本与使用者成本。(使用者成本表示资源的开采使用而导致其他人对资源使用机会的丧失的价值。) 显然,应提高资源的价格,使之体现环境方面的成本与可持续性方面的成本。

69 参考阅读文献 蔡运龙, 2000. 自然资源学原理. 科学出版社.
Rees, J Natural Resources: Allocation, Economics and Policy. London and NY: Routledge. Harris, J. M Popul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 In: Environmental and Natural Resource Economics: A Contemporary Approach. Ehrlich, P. R. and A. H. Ehrlich The population Explosion.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Original publication as The Population Bomb, 1968) Simon, J. L The Ultimate Resource 2. Princeton, N. J.: Princeton Press. (Original publication as The Ultimate Resource, 1981). Lomborg. B The Skeptical Environmentalist: Measuring the Real State of the Worl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70 作业 任选一个 阅读“Julian. L. Simon,人口增长拖了经济发展的后腿吗?” ,“Julian. L. Simon,没有极限的增长”,分析并回答问题:你同意Simon关于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的论点吗?为什么? 你分析一下人口、粮食、贫困与环境等之间的关系。 请同学们于10月4日12点之前提交作业。


Download ppt "第5讲 自然资源."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