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中外文学名著赏析 主讲人:邓轶芳.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中外文学名著赏析 主讲人:邓轶芳."—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外文学名著赏析 主讲人:邓轶芳

2 第一章 外国文学名著赏析

3 第一节 古希腊罗马文学名著赏析 一、古希腊罗马文学概述 卡俄斯(混沌)—该亚(地母,传说混沌所生) 希腊神话:
第一节 古希腊罗马文学名著赏析 一、古希腊罗马文学概述 希腊神话: 卡俄斯(混沌)—该亚(地母,传说混沌所生) —天神乌拉诺斯——六男六女提坦——克洛诺斯(妹妹瑞亚为妻)——宙斯——俄林波斯神统 宙斯————————阿波罗(太阳神) 天后赫拉 阿尔忒弥斯(月神、猎神) 波塞冬(海神) 阿瑞斯(战神) 哈台斯(冥王) 雅典娜(智慧女神) 阿佛洛狄忒(爱神)

4 二、荷马史诗 (一)《伊利亚特》(又译《伊利昂纪》) (二)《奥德赛》 (又译《奥德修纪》 ) ①勇敢、机智 主要人物:奥德修斯
阿喀琉斯、不和女神厄里斯、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爱神阿佛洛狄忒、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斯巴达王后海伦、迈锡尼王阿伽门农、奥德修斯“木马计”、赫克托耳 1、一部描写战争的英雄史诗 2、氏族领袖的英雄品质 ①勇敢、机智 ②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3、个人意识的萌芽 (二)《奥德赛》 (又译《奥德修纪》 ) 主要人物:奥德修斯

5 (三)《荷马史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1、描绘了希腊社会由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面貌。
2、塑造一系列英雄形象,表现了 “英雄时代”的英雄主义理想。 阿喀琉斯:勇敢善战、奋不顾身而又暴烈鲁莽。 赫克托耳:英雄主义更富于悲剧色彩 。 奥德修斯:一个英勇、顽强、战斗不息且又智慧过人的英雄形象。 (木马计)勇敢、毅力、智慧(《奥德赛》) 3、个体本位的文化价值观念 : 个人荣誉、爱情、财产、权力,展示勇敢、才能、智慧。

6 5、采取戏剧式的集中、概括和浓缩手法,把故事集中在一个人物、一个事件和某一段时间上。
4、古朴的哲学观和人文意识。 5、采取戏剧式的集中、概括和浓缩手法,把故事集中在一个人物、一个事件和某一段时间上。 《奥德赛》把10年的战事集中在最后51天,在51天中又突出地描写关键的20多天,20多天中重点又是4天的战况。在情节的布置上,整个诗篇围绕着阿基琉斯的两次愤怒而展开。《奥德修纪》把10年历险故事压缩在40天,具体又只写5天;结构上分两条线索:一条是海上历险,一条是家中求婚者的包围,两条线索互相映衬,更突出情势的紧急。 6、擅长人物性格的刻画 阿伽门农:刚愎自用、富贵豪强,又勇于自责; 阿喀琉斯:英勇善战,又任性倨傲,不顾全大局。 奥德修斯:足智多谋、意志顽强、英勇不屈 , 赫克托耳:英勇善战 。

7 三、古希腊戏剧 (一)古希腊悲剧 1、埃斯库罗斯(“悲剧之父”): 2、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命运悲剧) 3、欧里庇得斯:《美狄亚》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俄瑞斯忒亚》三部曲:《阿伽门农》《祭酒人》《报酬神》 2、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命运悲剧) 3、欧里庇得斯:《美狄亚》

8 2、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命运悲剧)
《俄底浦斯王》取材于神话传说:太阳神曾谕示忒拜王拉伊俄斯必死于儿子之手,儿子一出生,国王便命令牧羊人将其抛弃荒山,但牧羊人将婴儿送给了科林索斯国王的仆人,该仆人抱回的孩子由其国王养大成人,取名俄底浦斯。太阳神示俄底浦斯将来要杀父娶母,他在逃亡途中偶杀生父拉伊俄斯。在忒拜城郊他猜中司芬克斯之谜后被拥立为王,便娶王后(他不知道她正是自己的生母)为妻并生儿育女。当瘟疫流行后求太阳神神示,得到的回答是:必严惩杀前国王的凶手才可消除瘟疫。俄底浦斯王于是认真查处,最后发现追查的对象正是他自己,便以戳瞎双目和自行流放作了自我惩罚。

9 2、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命运悲剧) (1) 思想内容:
①“命运悲剧”:表现人的意志和命运的矛盾冲突,善良刚毅的英雄俄底浦斯在和邪恶命运的搏斗中遭到不可避免的毁灭. ②歌颂了具有独立意志的人的勇敢坚强的斗争精神,反映了当时奴隶主民主派的思想特征。 ③俄底浦斯:是一个英雄而不是弱者,他在邪恶的命运面前总是努力抗争,而不是消极顺从,敢于面对现实,勇于自我惩处。 诚实、正直、善良、坚强的优秀品质 敢于直面严酷现实、勇于承担责任的刚毅精神。

10 (2)精妙的结构 :“突转”和“发现” 俄底浦斯,因猜破司芬克斯之谜而拯救过忒拜人的英雄,从王者沦为下人,从巨富沦为乞丐,从“人中的豪杰”沦为“人中的糟粕”,从声名遐迩的峰巅坠入污害之源的低谷。

11 3、欧里庇得斯:《美狄亚》 素材来源于希腊神话。它描写王子伊阿宋在美狄亚的帮助下,盗取金羊毛回来,发现父亲被新国王杀死,当妻子美狄亚帮助他惩罚了新国王之后被赶出家乡,夫妇来到科林索斯,生了两个儿子。但伊阿宋变了心,他要作科林索斯国王的女婿,并要把妻儿赶出境外。这激起美狄亚的愤怒。她设计毒死了公主和国王,又忍痛杀死两个儿子绝了丈夫的后嗣,她如此惩罚了伊阿宋后乘龙车飞往雅典。

12 3、欧里庇得斯:《美狄亚》 (1)通过血腥的复仇事件,描写一出家庭悲剧,提出“妇女地位”的社会问题,歌颂美狄亚为夺取平等权利的反抗斗争精神,反映了奴隶主民主制衰落时期社会道德沦丧、妇女遭受压迫的社会现实。 (2)美狄亚:聪明热情、敢作敢为,热烈追求平等,带有原始特点的泼辣女性,具有反抗斗争精神。 (3)伊阿宋:自私,由一个勇敢的英雄变成了卑劣的小人。为金钱和地位而停妻另娶。 (4)国王克瑞翁:自私自利、凶狠残酷,专制暴君。

13 (二)古希腊戏剧 1、阿里斯托芬(“喜剧之父”): 《鸟》

14 第二节 中世纪文学名著赏析 ——但丁《神曲》
第二节 中世纪文学名著赏析 ——但丁《神曲》 一、 中世纪文学概述 二、但丁生平和创作 意大利从中世纪向文艺复兴运动过渡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家、诗人,人文主义的先驱者。 三、《神曲》 (一)概述

15 《神曲》采用中世纪文学特有的幻游形式,但丁以自己为主人公,假想他作为一名活人对冥府——死人的王国进行了一次游历。全诗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诗中叙述但丁在“人生旅程的中途”35岁时,迷失于一个黑暗的森林。他竭力寻找走出迷津的道路,黎明时分来到一座洒满阳光的小山脚下,正一步步朝山顶攀登,忽然三只猛兽(分别象征淫欲、强权、贪婪的豹、狮、狼)迎面扑来。 但丁高声呼救。这时,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出现了,他受贝阿特丽采的嘱托前来帮助但丁走出迷途,并引导他游历地狱和炼狱。 地狱形似一个上宽下窄的漏斗,共9层。第一层是候判所,生于基督之前,未能接受洗礼的古代异教徒,在这里等候上帝的审判。在其余8层,罪人的灵魂按生前所犯的罪孽(贪色、饕餮、贪婪、愤怒、信奉邪教、强暴、欺诈、背叛),分别接受不同的严酷刑罚。

16 炼狱(又称净界)共7级,加上净界山和地上乐园,共9层。生前犯有罪过,但程度较轻,已经悔悟的灵魂,按人类7大罪过(傲慢、忌妒、忿怒、怠惰、贪财、贪食、贪色),分别在这里修炼洗过,而后一层层升向光明和天堂。在净界山顶的地上乐园,维吉尔隐退,贝阿特丽采出现。 贝阿特丽采责备但丁迷误在罪恶的森林,希望他忏悔,并让他观看表示教堂种种腐败的幻景,饮用忘川水,以遗忘过去的过失,获取新生。随后,贝阿特丽采引导但丁游历天堂九重天。这里是幸福的灵魂的归宿;他们是行善者、虔诚的教士、立功德者、哲学家和神学家、殉教者、正直的君主、修道者、基督和众天使。

17 (二)《神曲》的思想内容 1、反映意大利动乱的社会现实和封建主的暴虐无能。 2、歌颂历史上具有伟大理想和坚强意志的英雄豪杰。
(1)反封建反教会倾向,矛头直指教会。 (2)对意大利严重分裂的不满。 (3)对横行霸道的豪强贵族、鱼肉人民的贪官污吏的批判。 (4)揭露了新兴资产阶级的罪恶,特别是贪婪成性、重利盘剥的高利贷者。 2、歌颂历史上具有伟大理想和坚强意志的英雄豪杰。 3、赞颂理性和自由意志,以人为本,重视现实生活价值。 4、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提倡文化、尊重知识的新思想。 5、地狱、炼狱和天堂的描写,受到中世纪梦幻文学的影响。

18 第三节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名著赏析 一、概述 人文主义思想: 1、用人性反对神权。 2、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和等级偏见。
3、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4、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19 二、薄伽丘《十日谈》 (一)思想内容: 1、反映意大利的社会现实 2、批判教会的腐败堕落 3、描写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 ,反对教会禁欲主义。
4、抨击了封建特权和男女不平等 5、提倡全面发展的人的观念

20 (二)艺术特色 1、塑造了国王、贵族、骑士、僧侣、商人、学者、艺术家、农民、手工业者等不同阶层,展示出意大利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抒发了文艺复兴初期的人文主义和自由思想。 2、一部故事集,采用故事会形式,以框架结构把这些故事有机地组成一个整体。大瘟疫作为一个引子,借以引出10名男女青年,10名男女在别墅的活动,是一个大框架,串连了主人公们讲述的100个故事。大框架中套小框架,故事中套故事。

21 三、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一)思想内容: 1、反映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班牙的社会现实 2、再现了西班牙统治阶级的专横跋扈和人民的苦难
书中塑造了大约700个不同职业、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其中有贵族、地主、商人、僧侣、农民、牧羊人、演员、士兵、强盗、囚犯、艺人、妓女等。 2、再现了西班牙统治阶级的专横跋扈和人民的苦难

22 4、桑丘:讲究实际。一个目光短浅、狭隘自私,但又朴实善良、机智乐观的普通农民。
3、堂吉诃德:喜剧性与悲剧性相结合的人物。 (1)不畏强暴、不恤丧身、立志扫尽人间不平的喜剧性人物。 (2)有崇高精神世界的“疯子”,一个悲剧人物。 4、桑丘:讲究实际。一个目光短浅、狭隘自私,但又朴实善良、机智乐观的普通农民。 受堂吉诃德美好理想的感染,他任海岛总督期间,秉公断案、执法如山、爱憎分明、光明磊落,体现了人没有贵贱之分,只要具有美德便可以治理国政的人文主义思想。

23 四、莎士比亚 (一)创作: 1、历史剧 2、喜剧 《亨利四世》 、 《亨利五世》、 《亨利六世》、
《亨利八世》、《 理查三世》、《理查二世》、 《约翰王》 2、喜剧 《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 、《错误的喜剧》、 《驯悍记》 、《爱的徒劳》、《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第十二夜》 、《无事生非》、《皆大欢喜》

24 3、悲剧 4、悲喜剧 5、传奇剧 “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 《李尔王》、《麦克白》 《罗密欧与朱丽叶》
《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终成眷属》、 《一报还一报》 5、传奇剧 《泰尔亲王配力克里斯》、《辛白林》、 《冬天的故事》、《暴风雨》

25 (2)哈姆雷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
(二)《哈姆雷特》 1、 “复仇”的故事情节 2、《哈姆雷特》的思想意蕴 : (1)暗含英国本身日趋尖锐的社会矛盾 (2)哈姆雷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 ①性格悲剧:犹豫。虽有行动的决心却不知如何行动,思虑过多而行动延宕。 ②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③ 哈姆雷特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也是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④ 一个充满悲剧美的英雄

26 (1)三条复仇线索: (2)喜剧因素和悲剧因素结合在一起 (3)人物众多,各具性格特点。 (4)内心独白 (二)《哈姆雷特》
3、《哈姆雷特》的艺术特色 : (1)三条复仇线索: 以哈姆雷特为复仇主线, 以雷欧提斯和福丁布拉斯为副线。 (2)喜剧因素和悲剧因素结合在一起 (3)人物众多,各具性格特点。 (4)内心独白

27 第四节 古典主义文学名著赏析 一、莫里哀《伪君子》 (一)思想内容 1、反封建反教会 2、揭露教会势力的虚伪性和欺骗性
第四节 古典主义文学名著赏析 一、莫里哀《伪君子》 (一)思想内容 1、反封建反教会 2、揭露教会势力的虚伪性和欺骗性 3、答丢夫(达尔杜弗):伪善,伪君子形象。 一个骗子,一个披着宗教外衣进行罪恶活动的恶棍,集中概括了封建贵族和教会势力的伪善本质。 4、奥尔恭:一个愚蠢、保守的资产者,刚愎自用、顽固保守、不辨真假、一意孤行、执迷不悟的专制家长。 5、姚丽娜:头脑清醒、目光敏锐,聪明、机智、勇敢。

28 (二)艺术特色 1、“三一律” 2、喜剧手法与闹剧手法相结合

29 第五节 启蒙主义文学名著赏析 启蒙主义: 代表作品: 一、概述 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教会 揭露社会种种不平等、不合理现象
第五节 启蒙主义文学名著赏析 一、概述 启蒙主义: 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教会 揭露社会种种不平等、不合理现象 宣传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 代表作品: 菲尔丁:《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 席勒:《阴谋与爱情》 卢梭:《新爱洛伊丝》 歌德:《浮士德》拜伦《唐璜》

30 二、卢梭 (一)生平与创作 (二)《新爱洛伊丝》 “浪漫主义运动之父” 《新爱洛伊丝》《爱弥儿》《忏悔录》 书信体小说
1、反封建色彩,揭示出自人性的自然爱情与封建等级偏见之间的冲突。 2、塑造了源自自然人性、自爱自尊、尊重他人的具有“爱的美德”的新人形象。 朱莉、圣普乐、沃尔玛,克莱尔、爱德华

31 3、理想爱情、理想家庭、理想社会 4、 独特的人物个性 5、 歌颂大自然和突出人的纯洁感情 (1)朱莉:爱情,温柔、软弱
(2)克莱尔:友谊,活泼、明智 (3)圣普乐:平民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性格热烈,勇敢,坚强。 (4)沃尔玛:乐于为善、理智沉着、善解人意、心怀坦荡 5、 歌颂大自然和突出人的纯洁感情

32 三、歌德 (一)生平与创作 (二)《浮士德》 《少年维特之烦恼》、诗剧《浮士德》
1、通过主人公浮士德努力追求的一生,概括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先进的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积极探索人生意义和理想社会的过程。 2、以浮士德的思想发展为线索。 第一阶段:老学究浮士德的新生 第二阶段:浮士德的爱情生活(玛甘泪) 第三阶段:浮士德的政治生活 第四阶段:浮士德对美的追求 第五阶段:浮士德改造大自然的行动

33 3、浮士德:理想的探求者 4、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 5、塑造人物手法:矛盾和对比
(1)其一生,包括了宗教改革、文艺复兴以来,一直到19世纪初300年间欧洲和德国的知识分子精神探索道路。 (2)浮士德:资产阶级上升时期进步知识分子的典型 (3)思想核心:资产阶级人道主义 (4)不断追求、勇于实践、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 魔鬼:靡菲斯特 4、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 5、塑造人物手法:矛盾和对比

34 第六节 浪漫主义文学名著赏析 代表作品: 一、概述 司各特:《艾凡赫》 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
第六节 浪漫主义文学名著赏析 一、概述 代表作品: 司各特:《艾凡赫》 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 雨果:《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笑面人》 大仲马:《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 霍桑:《红字》

35 作者介绍 雨果(l802~1885)     维克多·雨果是世界最著名的法国作家。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他的创作期长达60年以上,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 法国人民为这位伟大的诗人举行了国葬。他的遗体被安葬在专门安葬伟人的先贤祠。

36 一、雨果 (一)生平与创作 (二)《巴黎圣母院》 法国浪漫主义最杰出的代表 雨果:《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笑面人》
爱斯梅拉达、克洛德.弗洛罗、卡西莫多 美丑对照原则:“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 主题: 揭露教会的黑暗腐败 批判王权的专制反动 颂赞下层人民的不幸和抗争精神

37 巴黎圣母院 Cathédrale Notre Dame de Paris

38 创作背景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普赛女郎爱丝美拉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这部书的遭禁是在沙皇尼古拉一世统治时期的俄国,因为雨果思想活跃,既有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倾向,又同情刚刚兴起的无产阶级的革命,因此保守顽固的沙皇下令在俄国禁止出版雨果的所有的作品。

39 小说《巴黎圣母院》艺术地再现了四百多年前法王路易十一统治时期的真实历史,宫廷与教会如何狼狈为奸压迫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怎样同两股势力英勇斗争。小说中的反叛者吉普赛女郎爱斯梅拉达和面容丑陋的残疾人卡西莫多是作为真正的美的化身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而人们在副主教弗罗洛和贵族军人弗比思身上看到的则是残酷、空虚的心灵和罪恶的情欲。作者将可歌可泣的故事和生动丰富的戏剧性场面有机地连缀起来,使这部小说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小说浪漫主义色彩浓烈,且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它是运用浪漫主义对照原则的艺术范本。小说的发表,使雨果的名声更加远扬。

40 主要内容 丑聋人卡西莫多被巴黎圣母院的神父克罗德收养,做撞钟人,外貌正经的克罗德神父自从遇见美丽的吉普赛少女爱斯梅拉达后,被其美色所诱而神魂颠倒,指使卡西莫多强行掳走爱斯梅拉达,途中被福比斯骑兵上尉队长所救,爱斯梅拉达因而爱上了福比斯。但福比斯生性风流,被怀恨在心的克罗德刺杀,但没有死。并嫁祸于爱斯梅拉达,令她被判死刑,行刑时,卡西莫多将爱斯梅拉达救走并藏身于圣母院中,乞丐群众为救爱斯梅拉达而冲入教堂,误与卡西莫多大战,爱斯梅拉达被由克罗德带领的军队绞杀在广场上,卡西莫多愤然将克罗德从教堂顶楼摔落地下,最后卡西莫多抚着爱斯梅拉达的尸体殉情。(故事中还有落魄诗人Gringoire 和丢失了孩子的可怜母亲“香花歌乐女”的衬托剧情。)

41 人物简介 卡西莫多: 外丑内美的敲钟人 他是雨果名著《巴黎圣母院》里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 他有着善良的心,却被阴险的克洛德利用。

42 爱斯梅拉达:真善美的化身 (1)善良   当诗人格兰古瓦即将被乞丐王国绞死的关键时刻,她毫不犹豫地以愿意和他结婚的方式救下了诗人。卡西莫多因为抢劫失败,被皇家卫队逮捕,被绑在烈日下的耻辱柱上受鞭打示众时,他渴求围观的人群给他一点水喝,却无人理睬,只有爱斯梅拉达帮助他。   (2)不屈于强权 克洛德为了得到她,用尽手段,想尽一切办法,哪怕用生命威胁她都没有办法使她屈服。   (3)天真单纯 遇到了自己所爱的人,便不顾一切地无怨无悔地爱上了对方。毫无条件的付出,甚至亲眼见他和一位年轻的小姐在一起,也自我安慰是他的妹妹。依然对这样虚幻的爱情忠贞不渝。   (4) 形成对比   反映了那时的劳动人民的各种情况和他们的高尚品质及那些所谓的宗教后面的邪恶势力和腐败的思想。

43 写作特点 1、夸张的描写 夸张的描写是这部书的特色之一。在《巴黎圣母院》中,卡西莫多有着丑到极点的相貌:几何形的脸,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参差不齐的牙齿,独眼,耳聋,驼背,难听而忠厚的声音……似乎上帝将所有的不幸都降临在了他的身上。雨果用极其夸张的手法把一个世界文学中外貌最丑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这种夸张并不是“无病呻吟”的做作,而是一种铺垫。雨果通过夸张为后文的强烈对比做好了准备。

44 2、强烈的对比   强烈的对比便成为了《巴黎圣母院》的另一个写作特色。雨果塑造的绝不仅是一个简单的“丑八怪”,他赋予了卡西莫多一种“美丽”,一种隐含的内在美。卡西莫多的外貌丑陋,但是他的内心却是高尚的。他勇敢地从封建教会的“虎口”中救出了爱斯梅拉达,用“圣殿避难”的方法保住了姑娘的性命。在圣母院中,卡西莫多无微不至地照顾爱斯梅拉达。这种无私的奉献和副主教膨胀的私欲恰好形成鲜明的对比。雨果通过对比,使主人公截然相反的两种性格更加凸显,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同时,这种“表里不一”的缺陷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存在着的不足——卡西莫多的“美丽”根本不为人所认识,甚至承认。难怪卡西莫多会在钟楼上绝望地疾呼“天厌弃啊!人就只应该外表好看啊!”

45 3、“缺陷美”    “缺陷美”也未尝不是雨果创作《巴黎圣母院》的一个成功之处。雨果笔下的卡西莫多决不是一个完美的人物:卡西莫多被副主教克洛德收养。对卡西莫多来说,克洛德是他的“再生父母”,他对他只有惟命是从。然而,为何卡西莫多在爱斯梅拉达的问题上对副主教有了一丝“叛逆”之心呢?——副主教得不到爱斯梅拉达就要将她处于死地,而卡西莫多却誓死保护着她。这难道是因为卡西莫多也认识到了克洛德肮脏的内心以及封建教会势力的黑暗吗?我想,对于卡西莫多来说恐怕有些“勉为其难”了。他这么做只是因为他对爱斯梅拉达的爱,虽然这是一种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不求回报的爱,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自私的。不然的话,就不会有卡西莫多和流浪的乞丐们在巴黎圣母院的那场大战了。关于这一点,我了解到有人说这是雨果塑造卡西莫多的一个败笔。但是我想,卡西莫多有了“缺陷”才显得真实——他不是一个神,而是一个人,一个普通人。

46 4、戏剧性的场面   最后,戏剧性的场面也是《巴黎圣母院》吸引我的一个原因。卡西莫多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戴上了“丑人王”的花环;他誓死保护爱斯梅拉达却又是道貌岸然的克洛德的帮凶;他刚在钟楼上目视着自己心爱的姑娘嫁给了“绞架”,却又不得不再将自己的“再生父母”摔成碎片……作为一部浪漫主义著作,戏剧性的场面即给我们以扣人心弦的震撼,又把人物之间和自身内心和的矛盾冲突表现得淋漓尽致。一幕幕场景栩栩如生,我仿佛身临其境。   夸张的描写、强烈的对比、“缺陷美”的成功塑造、戏剧性的场面烘托,以上的这些写作特色使得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当之无愧地成为了浪漫主义作品的典范

47 雨果 悲惨世界

48 写作背景  1851年,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恢复帝制,称拿破仑第三。雨果发表演说,鼓舞民众起义反抗,遭到镇压后被迫化装成一个排字工人逃到了比利时,接着又先后居住在英国的泽西岛和盖纳西岛。这段经历使雨果的思想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在流亡国外的19年期间,他写出了《小拿破仑》等揭露拿破仑第三的檄文,同时紧密配合现实的政治斗争,发表了辛辣讽刺拿破仑第三背信弃义的《惩罚集》、题材多样的《静观集》和大型史诗《历代传说》等诗篇。1859年,拿破仑第三对雨果予以特赦,但是他拒绝回国。他在流亡期间完成了他的杰作《悲惨世界》,揭露社会上存在的“愚昧和穷困”,显示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悲惨世界》开始写于1845年,发表于1862年。全书约120万字。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815年到1833年之间,地点主要在巴黎。

49 小说背景 《悲惨世界》刻划了从拿破仑滑铁卢失败到反对七月王朝的人民起义这一历史阶段,描绘了一幅规模庞大的社会和政治生活诉图画。成功地塑造了从苦役犯弃恶从善的冉阿让;贫穷饥饿、流落街头的妇女芳汀和她的女儿珂赛特;多年追逐冉阿让,永远恪守自己原则,后在道德感化下跳入赛纳河的国家机器忠实鹰犬,警长沙威;为了信仰背叛家庭,街垒战九死一生的马吕斯;贫穷而阴险的旅店主德纳弟……

50 小说简介 小说以社会底层受难的穷人为对象,描绘了一副悲惨世界的图景。 小说中几个主要人物都是生活在死亡线上的人物,代表了千千万万的穷人。
雨果说:我就是来为这些穷人鸣不平的

51 《悲惨世界》人物关系表 米里哀 (卞福汝主教) 被救赎 救赎 救助 女儿 情人 冉阿让 芳汀 柯赛特 马吕斯 (马德兰) 暗恋 警察 罪犯
沙威 德纳第夫妇 艾潘妮 (酒馆老板)

52 19世纪的三个问题: 贫穷使男子潦倒 饥饿使妇女堕落 黑暗使儿童羸弱

53 贫穷使男子潦倒—冉阿让 善良淳朴的工人,因失业无奈偷面包被判19年苦役。

54 冉阿让 因为偷一条面包救济儿子而坐牢十九年的囚犯,原本只判五年徒刑,但由于他并不信任法律,屡屡越狱以致罪刑加重。他倔强不惧强权的个性使探长沙威对他深恶痛绝,他过人的气力也使沙威对他印象深刻,两人遂结下一生相互追逐之缘。假释后他受神父启发向上,改名当上市长,为人慈悲,帮助女工芳汀抚养女儿珂赛特,救了女儿的情人——革命青年马吕斯,在女儿有了好归宿之后,带着赎罪的爱离开了人间。

55 饥饿使妇女堕落——芳汀 遇上负心郎,失身怀上柯赛特,事情被告发后遭解雇,生活压力使她沦为娼妓。

56 芳 汀 冉阿让工厂里的一名女工,她有段坎坷的青春,在怀了男友的骨肉之后却被恶意遗弃,为了女儿的生活,只好忍下心把她寄养在蒙佛梅一位酒馆老板的家里,自己来到巴黎谋生并定时寄钱回去,但由于她有私生女的事被同事揭发,被赶出工厂,只好卖了首饰、长发,甚至肉体,不幸沦为一名妓女。幸好遇见冉阿让,托付了女儿的未来才安心的逝去。

57 黑暗使儿童羸弱—柯赛特 自小寄养在泰纳迪埃家中,遭到非人的待遇:随时随地受到辱骂,虐待,殴打;5岁便要办杂事,打扫房间院子街道,洗杯盘碗盏,甚至搬运重物。 童年的柯赛物比童话中的灰姑娘还可怜 比卖火柴的小女孩更值得人同情。

58 柯赛特 芳汀可怜的女儿,当初虽然被母亲恳求般的托付给酒馆一家,却没有享受到一天童年的无忧生活,反而被当成女佣一般,成天埋头做杂活,母亲攒下的钱几乎全用来栽培酒馆老板的亲生女儿。不过她苦命的日子比起母亲是少了许多,冉阿让把她视如己出,使她能忘却童年回忆,后来她和青年马吕斯恋爱,有情人终成眷属。

59 男人,女人,儿童 这三个人物代表了所有穷人,代表了这个 悲惨世界

60 《悲惨世界》的善 小说中弘扬以人为本的仁爱精神—— “善”是可以作为解决一系列社会不平等现象和暴政问题的灵药

61 米里哀主教 整个《悲》故事中“善”体系的开瑞源头和契子。米里哀主教虽然享有每年一万五千法郎的俸禄和优厚的各种津贴费,可是他把一千法郎留下作为生活费后,其余的钱财都用作援助穷人的义款去了;为了让医院可以救助和容纳更多的病人,他把分配到的气派主教府邸让出来充做了医院,而自己、妹妹与管家则搬到了毗邻的简陋的原医院去住;他愿意彻夜不眠地抚慰没有其他神父愿意去做最后告解的死囚犯;他不追名逐利,一生简衣陋食,却乐善好施

62 沙威 始终对冉阿让锲而不舍追捕的警察 以德报怨的善良与无私无畏的爱心使人性僵化的沙威翻然猛省,他被迫承认指向天国的人性之爱背离了现世法律;良心的苏醒促使他放人,而动摇了的信仰又无法叫他释怀,他只好选择自杀 放人与自杀 →爱能消恨

63 马吕斯 《悲惨世界》中的主要人物,英俊帅气,是十九世纪标准革命青年。父亲是拿破伦的上校并被封为男爵,被身为保王派的外祖父抚养成人,一直厌恶身为波拿巴派的父亲。但当深爱他的父亲去世后,他对革命对共和逐渐有所领悟,抛弃外祖父家的巨大物质享受继承了父亲的“军衔”与“爵位”,成为一个坚定的共和派。他为理想热血奔腾,为珂赛特纯情洋溢,在起义中负伤昏迷,被冉阿让所救,虽说同伴大多牺牲令人无限感伤,但最终如愿娶得珂赛特,也是美事一椿。

64 (三)《悲惨世界》的思想内容 1、反映了19世纪前半期法国的社会生活 2、反映了作者以博爱为核心的人道主义思想
3、批判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道德和法律 4、 以社会底层受苦受难的穷人为对象,描绘了一幅悲惨世界的图景。 (1)冉阿让的悲惨生活史——贫穷使男子潦倒 (2)芳汀的悲惨命运——饥饿使妇女堕落 (3)柯赛特的不幸——黑暗使儿童赢弱 5、 力图以仁爱精神去对抗恶,塑造仁爱的化身——米里哀主教。 6、 除了仁爱,还需要实现共和

65 艺术特色: 1、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有机结合
《悲惨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作品。小说的很多章节,闪烁着现实主义的光辉,如冉阿让被迫害的经历、芳汀的悲惨命运,以及滑铁卢战役、1832年巴黎的街垒战等,都写得比较真实。警探沙威的形象,除了他最后的“人性复活”外,基本上也是现实主义的,但是《悲惨世界》里浪漫主义的特色,仍然十分鲜明。小说对一些人物如冉阿让、沙威和德纳第的描写,虽然有明显的现实主义因素,但同时他们又都是不寻常的人物。如冉阿让的超人的体力和惊人的自我牺牲精神,以及德纳第的多恶行,都体现着这种特点。这些都是浪漫主义夸张手法的反映。

66 2、情节安排上的浪漫主义色彩 作者的浪漫主义手法,在小说的情节安排上也比较明显。作家力图使情节戏剧化,因此写了不少“非凡的”事件,如冉阿让攀上阿利雍号战舰的极高的横杠去救一个水手而自己投入海中,竟能从海底生还;冉阿让抱着珂赛特被警察追捕得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爬高墙进入修道院,而碰到的人恰恰是自己救过命的割风老人。冉阿让躺在棺材里被抬出修道院,他从街垒上救出马吕斯,在巴黎下水道中碰到的人恰恰是德纳第等等,都是离奇的。跌宕的情节,紧张的气氛,极度的夸张,大量的巧合等,都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67 第七节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名著赏析 代表作品: 一、概述 司汤达:《红与黑》 狄更斯:《双城记》《艰难时世》《远大前程》
夏绿蒂.勃朗特:《简爱》 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 萨克雷:《名利场》 果戈理: 巴尔扎克:

68 二、司汤达(斯丹达尔) (一)生平与创作 (二)《红与黑》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红与黑》《巴马修道院》 1、于连形象
于连、德·瑞纳夫人、玛特尔小姐、德·木尔侯爵。 1、于连形象 于连:法国王政复辟时期小资产阶级个人奋斗的典型。他的一生遭遇,他的希望、追求、奋斗、失败,反映了这一时期小资产阶级的命运。 反抗——妥协——反抗。既有反抗一面,又有妥协一面。揭示了小资产阶级阶级的反抗性及妥协性。 一个“性格分裂”的人物。既自尊、自爱、勇敢、真诚而又自卑、怯懦、虚伪的矛盾统一体,既充满激情而又冷静,既要独立自主,又时时表现出屈从和依附。

69 2、勾勒出一幅法国复辟时期的社会图景 描绘了王政复辟时期激烈的政治斗争。 揭露了复辟贵族阶级的飞扬跋扈、故态复萌、卖国行径,神学院的勾心斗角。 写出复辟时期资产阶级力量依然壮大,金钱势力已然增长的时代新特点。 3、艺术特色 (1)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2)杰出的心理描写

70 奥诺雷·德· 巴尔扎克 Honor de Balzac (1799-1850)
三、巴尔扎克 (一)生平与创作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人间喜剧》 奥诺雷·德· 巴尔扎克 Honor de Balzac ( )

71 作 者 简 介 巴尔扎克(1799~1850)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
一生创作 96 部,包括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 《人间喜剧》。其中代表作为 《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是“超群的小说家”“现实主义大师”。

72 巴尔扎克文学地位 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19世纪“现实主义之父”(法国文学史家朗松语);法国文坛的泰斗,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代表。 Honor de Balzac, French author, one of the world great novelists.

73 巴尔扎克的生平: 1799年5月20日出生于图尔市。 1814年来到巴黎 ,先在寄宿学校上学。
1816年学习法律,并先后在诉讼代理人和公证人办事处当见习生和书记。因酷爱文学创作,又去巴黎大学文科班旁听,获得了文学学士称号。 1819年,他决定从事文学创作。 1825年,他开办印刷厂 ,不久就破产 了,并债台高筑。 1828年夏季开始,巴尔扎克决定专心从事文学创作,揭开了《人间喜剧》的创作序 幕。 1829年,他用自己的真实姓名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舒昂党人》。 1850年8月18日卒于巴黎。

74 知人论世——作者简介 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是一位具有浓厚浪漫情调的伟大作家,一边因奢华的生活而负债累累,一边以崇高深刻的思想创作出博大精深的文学巨著。他的生活趣事层出不穷,而作品更被誉为“法国社会的一面镜子”。在他逝世时,文学大师雨果曾站在法国巴黎的蒙蒙细雨中,面对成千上万哀悼者慷慨激昂地评价道:“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名列前茅者;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佼佼者。”

75 1799年5月20日生于图尔市。 1814年到巴黎 ,先在寄宿学校上学。 1816年学习法律,并先后在诉讼代理人和公证人办事处当见习生和书记。因酷爱文学创作,又去巴黎大学文科旁听,并获文学学士称号。 1819年起决定从事文学创作。 1825年开办印刷厂 ,最后破产,债台高筑。 1828年夏季开始,巴尔扎克决定专心从事文学创作,揭开了《人间喜剧》的创作序幕。 1850年8月18日卒于巴黎。

76 巴尔扎克的世界观 中产阶级家庭出身,小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却有浓厚的贵族意识与封建道德观念 自封为贵族、参加保王党与对七月王朝的失望和不满
反对金融资产阶级,对贵族的败落充满同情;但又把他们写成不配有好命运的人 揭露资本主义罪恶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77 巴尔扎克的世界观 一个唯物论者,但又夹杂着唯灵论的成分 同情下层人民,却又维护私有制
认识到宗教作为统治阶级工具的作用,但又认为宗教可以遏止人欲横流 接受了阶级斗争的观点,但又主张自由贸易的经济政策

78 名家论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就不得不违反自己的阶级同情和政治偏见;他看到了他心爱的贵族们灭亡的必然性,从而把他们描写成不配有更好命运的人;他在当时唯一能找到未来的真正的人的地方看到了这样的人,这一切我认为是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之一,是巴尔扎克最重大的特点之一。 ——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的信》

79 《人间喜剧》 1841年,巴尔扎克制定了一个宏伟的创作计划,决定写137部小说,分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分析研究三大部分,总名字叫《人间喜剧》,全面反映19世纪法国的社会生活,写出一部法国的社会风俗史。到巴尔扎克逝世时,《人间喜剧》已完成了91部小说。这些小说中最有名的就是《欧也妮·葛朗台》和《高老头》。

80 《人间喜剧》的分类 《风俗研究》描写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归入此类的作品最多,构成《人间喜剧》的主体。
《分析研究》通过富于哲理和幻想的情节,挖掘和阐明社会弊病的根源。代表作:《驴皮记》、《红色旅馆》 《哲学研究》是对社会原则的讽刺性探讨。代表作:《夫妇纠纷》、《结婚生理学》

81 《人间喜剧》 分析研究 风俗研究 哲学研究 私人生活场景 外省生活场景 巴黎生活场景 政治生活场景 军事生活场景 乡村生活场景

82 《风俗研究》的六大场景 1.私人生活场景:《高老头》《夏倍上校》《苏城舞会》《30岁的女人》《禁治产》
2.外省生活场景:《欧也妮·葛朗台》《古物陈列室》《幻灭》《幽谷百合》《于絮尔•弥罗埃》 3.巴黎生活场景:《纽沁根银行》《贝姨》《邦斯舅舅》 4.政治生活场景:《恐怖时代之轶事》《一桩神秘公案》《阿尔西的议员》《现代历史内幕》 5.军事生活场景:《朱安党人》《沙漠里的爱情》 6.乡村生活场景:《乡村医生》《农民》

83 人物再现法 也称人物重现法,就是让同一人物在不同的作品中重复出现,即在多部小说中写他们的思想、性格的形成与发展。这一人物在每部作品中都有一段经历,几部作品联系起来就表现了这个人物性格发展的全过程。 通过人物的再现,巴尔扎克把自己所有的各个独立的作品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人间喜剧》成为一部具有整体性、连续性的法国社会风俗史。

84 《人间喜剧》简介 《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自编作品总集的名称,由91部小说组成。原定书名为《社会研究》,1842年受但丁《神曲》的启发,遂改此名。 《人间喜剧》描写了2400多个人物,展示了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

85 《人间喜剧》前言 “法国社会将要作历史家,我只能当他的书记。开列恶癖与德行的清单,搜集激情的主要事实,描绘各种性格,选择社会上主要的事件,结合若干相同的性格上的特点而组成典型,在这样做的时候,我也许能够写出一部为史学家所忽略的历史,即风俗史。” “作品联系起来,调整成为一篇完整的历史,其中每一章都是一部小说,每一部小说都描写一个时代。” “不仅仅是人物,就是生活上的主要事件,也用典型表达出来。有在形形色色的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处境,有典型的阶段,而这就是我刻意追求的一种准确。”

86 《人间喜剧》的基本内容 在《人间喜剧》中,巴尔扎克描绘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用编年史的方式,几乎逐年地把上升的资产阶级在1816年至1848年这一时期对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描写出来,这一贵族社会在1815年以后又重整旗鼓,尽力重新恢复旧日法国生活方式的标准。” ——恩格斯

87 1、封建贵族的没落衰亡史 《人间喜剧》展示了法国社会的整个面貌,其社会历史内容可以归纳为:贵族衰亡、资产者发迹、金钱罪恶,被称为三大主题。
  《人间喜剧》写出了资产阶级以充满铜臭味的金钱为炮弹,在三个战场上,发起对封建阶级的猛攻,使贵族连遭惨败。   第一战场:老一代被金钱打倒。代表作是:《古物陈列室》、《农民》。   第二战场:新一代被金钱腐蚀。代表作为《高老头》。   第三战场:妇女被金钱轰走。表现为太太们情场失意,小姐们婚姻不幸这两个方面。代表作《弃妇》、《苏城舞会》。

88 2、资产阶级的罪恶发迹史 在《人间喜剧》中,巴尔扎克成功地塑造出一系列取代贵族而入主社会的资产者形象,大致由三类人构成:
  在《人间喜剧》中,巴尔扎克成功地塑造出一系列取代贵族而入主社会的资产者形象,大致由三类人构成:   1.具有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特点的老一代资产者形象。代表人物《高利贷者》中高布赛克。剥削方式单一,经营手段落后;生活方式陈旧,极端吝啬,这是资本主义早期剥削者的特点。   2.具有过渡时期,即自由竞争时期特点的资产者形象。代表人物《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老葛朗台。剥削方式具有多样性,经营手段带有投机性;生活方式仍带有早期资产者极度吝啬的特点。   3.具有垄断时期金融寡头特征的新一代资产者形象。代表人物《纽沁根银行》中的纽沁根。剥削方式带有更大的冒险性和欺骗性,经营手段超越经营范围,向政权渗透;生活方式现代化,纸醉金迷,穷奢极欲。他展示了经济命脉的掌管者同国家政权的掌管者开始勾结的垄断资本已初露端倪。

89 3、当代社会的金钱罪恶史 (1)毁灭人性、败坏良心。
  (1)毁灭人性、败坏良心。   金钱调动起全社会所有成员的卑劣情欲,人人都毫无例外地追逐金钱,它把一切统统淹没在利己主义的冰水之中,导致良心萎缩、野心滋长、道德堕落、人欲横流。代表作《高老头》、《贝姨》。   (2)毁灭爱情、败坏家庭。   金钱成为夫妻结缘的唯一纽带。爱情、婚姻、家庭都是以金钱为轴心而展开的,金钱导演出一幕幕悲剧、喜剧、丑剧和闹剧。代表作《欧也妮· 葛朗台》、《夏倍上校》。   (3)毁灭社会、败坏国家。   金钱犹如无孔不入的黄色魔鬼渗入到全社会的各个角落,收买了当权者的人心,使大人物堕落为"衣冠禽兽"。金钱毒染了整个上层建筑包括文学、艺术的神圣殿堂。金钱成为国家政治权利的杠杆,无所不能的真正的主宰。

90 《人间喜剧》的基本内容 1、真实地再现了封建贵族的没落衰亡史 ■有的贵族顺应潮流,转化为资产阶级:《高老头》中拉斯蒂涅的蜕变
■有的贵族与资产阶级联姻以苟延残喘:《苏城舞会》中的封丹纳伯爵 ■有的贵族死守贵族气节,最终退出历史舞台:《高老头》和《弃妇》中的鲍赛昂子爵夫人

91 《人间喜剧》的基本内容 2、形象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罪恶发家史 -《高利贷者》 -《欧也妮·葛朗台》 -《纽沁根银行》

92 《人间喜剧》的基本内容 3、深刻地揭示了当代社会的金钱罪恶史 《高老头》 《夏倍上校》 《禁治产》 《幻灭》

93 《人间喜剧》的基本内容 4、客观地描述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斗争 《幻灭》 《农民》 《海滨惨剧》

94 《人间喜剧》的艺术成就 1、庞大的规模和严密的结构
《人间喜剧》内容涉及城市、乡村、巴黎、外省、军事、政治诸方面,是法国文学史上规模空前宏伟、内容空前丰富的现实主义作品。 巴尔扎克一方面通过分类编目的方法,使近百部小说所反映的法国各方面的社会生活构成一个完整的、广阔的画面。另一方面采用人物再现的手法把自己所有的各个独立的作品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95 《人间喜剧》的艺术成就 2、塑造个性化的典型人物
在人物塑造上,巴尔扎克运用人物再现法,使一些人物的性格在不同的作品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同时,通过精细的外貌描写、个性化的语言、夸张的手法,刻划人物的性格特征,注重写人物性格形成、发展、变化的过程。 塑造了许多面目各异的资产者、青年野心家、贵族等形象。

96 《人间喜剧》的艺术成就 3、十分重视环境描写
注重人物性格对环境的依存关系。通过对人物所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逼真描绘,为典型人物提供了活动场所和性格发展的依据,也展示了特定时代的风貌。 作品开始时往往不厌其烦地描述故事发生的时代、主人公的历史、人物间的错综关系。对主人公生活的具体环境,更是极详尽地描绘。

97 《人间喜剧》的艺术成就 4、注重写物,擅长细节描写
注重写物(包括日常生活的一切物质条件如房屋、家具、陈设、衣服、器皿等),把写物和写人结合起来,把物视为人物性格的外在表现。 特别重视写经济细节,以精确的数字来说明问题。恩格斯:“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如革命以后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

98 《人间喜剧》的艺术成就 5、开创了西方小说新的结构模式 通过众多的情节线索的交织,形成纵横交错的情节网络,立体的展示生活的横断面。
《欧也妮•葛朗台》:欧也妮的故事,老葛朗台的故事,查理的故事,拿侬的故事,蓬风所长的故事,克罗旭的故事。等等。以欧也妮和老葛朗台的故事为中心,构成索漠城纵横交错的社会生活网络。

99 名著导读 高 老 头 作者——巴尔扎克

100 写 作 背 景(一) 小说的故事发生在波旁王朝复辟时期。1814年,拿破仑资产阶级帝国垮台。波旁王朝卷土重来,封建政权复辟。这个王朝维持了十多年,于1830年七月革命时被推翻。在复辟时期,大批逃亡国外的贵族回到法国,夺回他们的财产,重新得到了权势。但历史的潮流仍然滚滚向前,贵族的重新得势,并没有改变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在两个阶级的激烈斗争中,资产阶级向腐朽的贵族步步进逼。

101 写 作 背 景(二)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部分贵族受到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只想快快发财,向资产阶级投降,如拉斯蒂涅;一部分贵族自以为出身高贵、门第显赫,虽然外强中干,却态度傲慢,看不起资产阶级,坚决拒绝向资产阶级投降。但到最后,他们的门第敌不过金钱的势力,因此一败涂地,如鲍赛昂子爵夫人。

102 内 容 简 介 小说以1819年底到1820年初的巴黎为背景,主要写了两个平行而又交叉的故事:退休面条商高里奥老头被两个女儿冷落,悲惨地死在伏盖公寓的阁楼上。青年拉斯蒂涅在巴黎社会的腐蚀下走上堕落之路。同时还穿插了鲍赛昂夫人和伏脱冷的故事。通过寒酸的公寓和豪华的贵族沙龙这两个不断交替的主要舞台,作者描绘了一幅幅巴黎社会物欲横流、极端丑恶的图画,暴露了在金钱势力的支配下,资产阶级的道德沦丧和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 揭示了在资产阶级的进攻下,贵族阶级必然灭亡, 真实地反映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特征。

103 代表作《高老头》分析 《高老头》是巴尔扎克使用“人物再现法”的第一部作品,被称为是《人间喜剧》的“序幕”。

104 《高老头》之故事情节 退休面条商高里奥老头被两个女儿遗弃,惨死在伏盖公寓。 贵族青年拉斯蒂涅在巴黎社会的腐蚀下,迈出了向上爬的第一步。
苦役逃犯伏脱冷引诱拉斯蒂涅合谋争夺遗产,身份暴露后被捕。 巴黎贵妇鲍赛昂夫人败于资产阶级妇女手下,凄凉地退出上流社会。

105 《高老头》人物形象之高老头 人物分析 11、高老头——畸形的父爱 1、高老头——畸形的父爱
11、高老头——畸形的父爱  人物分析 1、高老头——畸形的父爱  大革命时期依靠大饥荒成为暴发户的高里奥老头,在妻子死后,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到两个女儿身上,让她们从小就过着奢侈、挥霍的生活,满足她们的一切欲望。后来,他把财产平分成两份,给了每人80万法郎的嫁资。金钱换来了如意的婚事。大女儿阿娜斯塔齐嫁给雷斯多伯爵,进入了贵族社会,小女儿但斐那找了银行家纽沁根作丈夫,成了阔太太。结婚之初,高老头还是两个女儿家的座上客,他一周可以在女儿家吃一两次饭,后来改为一个月两次,最后竟永远被拒之于大门之外。这种感情的变化一方面是因为到了复辟时期,爵位重新成为地位的标志,高老头的面条商身份不能给女儿的家庭带来光彩,更重要的是因为他的钱越来越少了。他想见女儿时或者偷偷从厨房溜进去,或者站在她们马车经过的道路旁。两个女儿偶尔也光顾父亲居住的伏盖公寓,目的是为了不断榨取父亲仅有的赖以活命的钱财。两姐妹用尽心机,各不相让,几乎反目成仇。在她们的轮番搜刮下,高老头当尽卖绝,一文不值,在伏盖公寓的阁楼上贫病交加、濒临死亡。 高老头之死是这幕家庭丑剧的高潮。高老头临死前想见女儿一面,尽管他哭天喊地,可是谁也没来,死前的高老头才悟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真理:“钱可以买到一切,买到女儿。”当拉斯蒂涅为筹款治丧在“纽沁根夫妇与雷斯多夫妇两处奔走”时,他们以“父亲死了,都悲痛得了不得”而拒绝会客。在送葬的行列里,出现的是这两家“有爵徽的空车”。巴尔扎克的揭露与批判真可谓入木三分,力透纸背。

106 ■高老头 暴发户:精明强干,大革命时靠粮食投机发了大财,家产近二百万。
“父爱的典型”:有着传统宗法观念和封建伦理道德,对亡妻和女儿的一片痴情达到了病态的、疯狂的地步 高老头的悲剧表明宗法观念在金钱冲击下的破灭;他的父爱反衬出金钱腐蚀人心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

107 典型人物分析——高老头 被金钱毁灭了的父爱形象
在社会上,高老头是个资产者,顺应时代,追逐金钱。可是,在家庭内,他却是个时代的落伍者,他还保留着对亡妻和女儿的一片痴情,达到了病态的、疯狂的地步。他把血亲之爱摆到高于金钱的地位上,因而钱尽情绝,最终惨死在公寓里。 高老头的矛盾性格,是社会由宗法制向资本主义急剧转变时代的产物。他的惨死,正是金钱毁灭人性,败坏良 心,破坏家庭的明证。他的实质是封建宗法观念被 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道德原则战胜的悲剧。

108 造成高老头悲剧的根源 高老头对女儿畸形的爱 社会的利己拜金原则渗透到家庭的至亲骨肉之间。
高老头的悲剧是拜金主义毁灭人性、败坏良心、破坏家庭的证明;是封建宗法观念被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道德原则战胜的悲剧。

109 《高老头》人物形象之拉斯蒂涅 2、 如果说,鲍赛昂夫人是在资产阶级逼攻下走向灭亡的贵族的典型,那么,拉斯蒂涅则是暴发户所腐化的贵族子弟的典型。拉斯蒂涅在外省是破落贵族子弟,初到巴黎时是一个穷苦窘迫的大学生,只希望通过苦读去取得他渴求的功名利禄与美好前程。可是花花世界的巴黎与家道中落的故乡相比,刺激了他向上爬的欲望;伏盖公寓的恶俗丑陋与贵族沙龙 华丽高雅的鲜明对比更加刺激了他的野心。他遍寻家谱,找到了远亲鲍赛昂夫人作为他高攀上流社会的引进人。然而,世道变了,高贵的门第只能帮助他进入上流社会,却不能帮助他在上流社会扎根。痛心于自己失败的鲍赛昂夫人教给他的完全是资产阶级的教诲:“你越没心肝,就越高升得快,你毫不留情地打击人家,人家就怕你。只能把男男女女当驿马骑,把它们骑得精疲力竭,到了站上丢下来,这样你就能达到欲望的最高峰。”她让拉斯蒂涅去追求她一贯蔑视的银行家太太但斐那。她从个人遭遇中看透了:真正统治这个社会的是金钱。她给初出茅庐的拉斯蒂涅上了启蒙的第一课。 初到巴黎求学的拉斯蒂涅

110 拉斯蒂涅的另一个启蒙“教师”是伏脱冷。这个在逃苦役犯对社会本质看得入木三分。他用赤裸裸的语言道破了资产阶级的道德准则:“要弄大钱,就该大刀阔斧地干,要不就完事大吉。……人生就是这么回事,跟厨房一样腥臭。要捞油水不能怕弄脏手,只要事后洗干净”,“在这个人堆里,不像炮弹一样轰进去,就得像瘟疫一般钻进去”。 高老头之死,给拉斯蒂涅上了最为关键的一课。他亲眼见到高老头是怎样被两个女儿榨干了财产后遭遗弃。从这里,拉斯蒂涅看到了上流社会的冷酷、自私、忘恩负义,父女、夫妻以及人与人间的金钱关系竟以如此赤裸裸的方式毫不遮掩地展示出来。高老头的惨死印证了鲍赛昂夫人和伏脱冷的教诲,终于完成了拉斯蒂涅的社会教育。他再也压抑不住心中炎炎的欲火,在埋葬高老头的同时,也“埋葬了他青年人的最后一滴眼泪”,决心踏进巴黎上流社会的罪恶深渊中去拼搏一番。 拉斯蒂涅是《人间喜剧》中的重要角色,是一个很有概括意义的艺术典型。整部《人间喜剧》写了他从善良到邪恶、从正直到无耻的变化经历。《高老头》通过他的思想发展,揭露了金钱对人的灵魂的巨大腐蚀力量,鞭挞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累累罪恶。 拉斯蒂涅找到了进入上流社会的捷径 高老头死后,拉斯蒂涅向社会宣战

111 ■拉斯蒂涅:贵族子弟蜕变为资产阶级野心家的典型。
由贵族到资产阶级是他阶级属性的改变,由纯朴的外省青年变成寡廉鲜耻的野心家是他道德品质的堕落。

112 拉斯蒂涅蜕变过程 出身于外省破落贵族家庭,涉世未深、未被污染的好青年。到巴黎后就掉进了大染缸,产生了找女人作靠山向上爬的邪念。
1.受到环境刺激,产生向上爬的邪念 出身于外省破落贵族家庭,涉世未深、未被污染的好青年。到巴黎后就掉进了大染缸,产生了找女人作靠山向上爬的邪念。 2.两位导师教唆,走向罪恶的深渊 鲍赛昂夫人:上流社会的社交皇后,以温文尔雅的语言教导他用不见血的合法手段“利己拜金”。 伏脱冷:下层社会被追捕的苦役逃犯,以赤裸裸的强盗语言开导他用非法的流血手段“利己拜金”。

113 3.经历人生三课,踏上野心家道路 伏脱冷的被捕:证明超群的“胆略与智谋”斗不过金钱,让他验证了普通人之间奉行的“利己拜金”原则。 鲍赛昂夫人的隐退:证明“高贵的门第”、“真挚的爱情”斗不过金钱,使他目睹了即便在情人之间也在奉行“利己拜金”原则的冷酷现实。 高老头的惨死:证明“崇高的父爱”斗不过金钱,使他深深知道了“利己拜金”的原则不仅流行于整个社会,而且渗透到家庭的至亲骨肉之间。

114 拉斯蒂涅埋葬了高老头,也随之埋葬了他年轻人的最后一滴眼泪,完成了人生三堂大课的教育。他良心泯灭,欲火炎炎地投向“利己拜金”的赌场,由贵族青年蜕变为资产阶级野心家。
拉斯蒂涅的蜕变是金钱毁灭人性、败坏良心的明证。同时表现出时代的变迁,即贵族子弟经不起金钱的引诱,投入了资产者的怀抱,而这正是贵族衰亡的一个途径。

115 典型人物分析——拉斯蒂涅 贵族子弟蜕变为资产阶级野心家的典型。
由贵族到资产阶级是他阶级属性的转变,由纯朴的外省青年变成寡廉鲜耻的野心家是他道德品质的堕落。 拉斯蒂涅的蜕变,是金钱毁灭人性、败坏良心的明证。同时,表现出时代的变迁,即贵族子弟经不起金钱的引诱,投入了资产者的怀抱,这正是贵族衰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116 3、伏脱冷 伏脱冷在《人间喜剧》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这是个具有象征性的恶魔,又是活生生的典型。他在不同作品中以不同身份出现,但却起着同样的引诱青年堕落的作用。在《高老头》里,他是一个被通缉的再逃苦役犯,但他的思想和行动,却与资产者、银行家没有什么不同。他自愿充当拉斯蒂涅的导师,把人间罪恶向他作了鞭辟入里的分析,指出这个社会“遍地风行的腐化堕落”,人与人的关系就像“一个瓶里的许多蜘蛛”,你吞我,我吞你。因此,他教导拉斯蒂涅:“要追求百万家财,得用陷阱”,在巴黎社会的人堆里打天下,“不像炮弹一样轰进去,就得像瘟疫一般钻进去。清白老实一无用处。”他本身就是一个资产阶级野心家与掠夺者。 伏脱冷又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反面人物。他的形象凝聚着巴尔扎克对法国社会长期的观察、体验与思考。他常常通过伏脱冷的口,对社会丑恶进行无情的剖析与鞭挞,从某种程度来说,他充当了巴尔扎克批判社会罪恶的代言人。他头脑冷静,城府极深,一眼能看穿别人的心思,令人望而生畏;同时他又殷勤周到,坦白直率,和善亲热,让人捉摸不透。他集冷酷、凶残、刚毅、深沉、狡猾于一身;他决不低头屈服,却善审时度势,随机应变。这是一个强而有力的人物,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但巴尔扎克却把他的人格精神提到诗意的高度,使之成为一个色彩十分丰富的多层次的艺术形象,成为“一首恶魔的诗”,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是巴尔扎克塑造得相当成功的艺术典型 。 《高老头》人物形象之伏脱冷

117 伏脱冷给拉斯蒂涅“上了一课” 遭到出卖,伏脱冷被捕

118 伏脱冷语录 我要成功了,就没有人盘问我的出身。我就是四百万先生,合众国公民。
扒窃一件随便什么东西,你就给牵到法院广场上去展览,大家拿你当把戏看。偷上一百万,交际场中就说你大贤大德,你们花三千万养着宪兵和司法人员来维护这种道德。真是妙事! 要追求百万家财,得用陷阱。 在巴黎社会的人堆里打天下,不像炮弹一样轰进去,就得像瘟疫一般钻进去。 清白诚实是毫无用处的。

119 典型人物分析——伏脱冷 ■伏脱冷 资产阶级野心家和掠夺者的另一种典型。集冷酷、凶残、刚毅、深沉、狡猾于一身。
深谙社会黑暗内幕,并能无情地披露和鞭挞,但也只是不得意的野心家发出的怨恨言辞。 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杀人抢劫,无恶不作。

120 典型人物分析——伏脱冷 邪恶的化身,是反面人物的代表。
他凶狠、狡诈、野心勃勃,是资本主义社会罪恶的揭发者,又是资本主义社会罪恶的制造者,对社会的破坏性极大。 作为邪恶化身的伏脱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一是当时资本主义金钱社会的土壤滋养了他,二是以人性失落为代价的社会历史发展动力孕育了他。

121 《高老头》之思想意义 通过寒酸的伏盖公寓和豪华的贵族沙龙这两个不断交替的主要舞台,
1、描绘了一幅幅巴黎社会人欲横流、极端丑恶的图画,暴露了在金钱势力支配下资产阶级的道德沦丧和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 2、揭示了在资产阶级的进攻下贵族阶级的必然灭亡,真实地反映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特征。

122 《高老头》之思想意义 3、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世界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对封建贵族权势的得而复失,盛而复衰的历史趋势,作了细致而深入的描写。

123 《高老头》之思想意义 4、通过高老头的悲剧,揭露了金钱的统治作用和拜金主义的悲剧,细致入微地描写了统治阶级的卑鄙丑恶,抨击了金钱至上的资产阶级道德原则。高老头临终前的长篇独白,有力地控诉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父女之间那种“金钱=感情”的罪恶关系,揭露了人欲横流的社会现实。

124 《高老头》的艺术成就 1、精细的环境描写:社会环境、 人物居住环境(伏盖公寓 贵族豪华府邸)
2、高超的剪裁艺术:高老头、拉斯提涅、鲍赛昂夫人、伏脱冷四条线索交织,清晰有条不紊。 3、人物的典型化:肖像描写与性格刻画 4、细节的真实性:经济状况的细节

125 ■精致的结构 小说以高老头和拉斯蒂涅的故事为两条主要线索,又穿插了伏脱冷、鲍赛昂夫人的故事。几条线索错综交织,头绪看似纷繁而实际主次分明、脉络清楚、有条不紊。作品以叙述高老头被女儿榨干钱财遭抛弃为中心情节,以拉斯蒂涅为中心人物,通过他的活动穿针引线,将上层社会与下层社会联系起来,将贵族沙龙与资产者客厅连结起来。随着高老头之谜在拉斯蒂涅眼前展现、解开,情节步步推向高潮。伏脱冷被捕、鲍赛昂夫人被弃、高老头惨死,拉斯蒂涅都是目睹者、见证人。社会的丑恶证实了他接受的反面教育,高老头埋葬之日,也是拉斯蒂涅的青年时代结束之时。几条线索紧密交织、环环相扣、步步深入,起着互相深化、互为补充的作用,从而深刻地表现了作品的主题。

126 小 结 《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人间喜剧》的基本主题在此得到了体现。金钱是资本主义新时代的标记,而父爱是过了时的宗法制残留感情,这两者构成了高老头的矛盾性格。高老头的矛盾性格,是社会由宗法制向资本主义急剧转变的时代产物。他的惨死,正是金钱毁灭人性、败坏良心、破坏家庭的明证,他的实质是封建宗法观念被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道德原则战胜的悲剧。

127 巴尔扎克故居

128 巴尔扎克书房

129 名家论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是个中等身材的人,体格魁梧,双肩开阔,晚年有点肥胖。他的颈脖健壮、厚实,白皙有如女性,是他值得骄傲的地方。头发又黑又粗,粗得像马的鬃毛;那双眼睛像一对黑宝石那样闪闪发光——那是驯狮者的眼睛,这种眼睛能透过房屋的墙壁看见里面发生的一切,能透过人的肌体,洞察人的肺腑,像阅读一本打开的书。他的整个仪表显示出一个劳苦不息的西绪弗斯的形象。 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第5分册,第187页,李宗杰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130 少年巴尔扎克 青年巴尔扎克

131 壮年巴尔扎克

132 毕加索作的巴尔扎克画像 巴尔扎克塑像(罗丹)

133 俄国贵妇韩斯基夫人 Balzac's signature from an 1840 letter to Berlioz

134 巴尔扎克之墓 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第一等的一个;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最高的一个。 ——雨果《巴尔扎克葬词》

135 巴尔扎克最后的手迹 巴尔扎克在灵床上

136 巴尔扎克的怀表 巴尔扎克和演员在一起

137 巴尔扎克手稿 巴尔扎克作品部分中译本

138 《高利贷者》 高布赛克:早期高利贷者,带有浓厚原始积累色彩的资本家。只要有利可图,他会锱铢必较,不放过任何赚钱的机会。但他的剥削方式和积累方式是简单幼稚的。放高利 贷,收集抵押品,不懂得商品流通和资金周转的好处。 他自称是人们“命运的主宰”,没有任何信仰和道德,只相信金钱:“金钱代表了人间的一切力量”。

139 《高利贷者》 每天早晨,他收到别人的贡品,把它们反复观看,犹如一个印度王公的大臣签署赦罪书之前反复斟酌一样。高布赛克什么东西都要,小至穷鬼的提篮,大至害怕死后入地狱的人的整磅整磅的蜡烛,不论有金钱人的金银器皿,或是投机商人的金鼻烟壶,……这些送给那个放高利贷的老头的礼物,谁也不知道它们的下落。在他那里,一切都只有进,没有出。

140 《高利贷者》 没有任何乐趣,拼命克己,吝啬得甚至连个人正常消费也被认为是对资本积累的一种掠夺。
这个外表寒碜的干瘪老头死后,人们在他寒酸的房子里发现:炉灰下埋着金子,书里夹着钞票,“腐烂的肉馅饼”,“长了毛的蛤蜊和鱼”,发出令人窒息的臭气,一箱箱茶叶,一包包棉花,一桶桶糖、甜酒、咖啡、烟草,各种家具、银器、烛台、绘画、书籍、古董、首饰盒、细布餐巾、珍贵的武器以及蓝靛,大都是赎不出去留在他手里的抵押品。 拜金主义的恶果:高布赛克之流毁灭了无数人,也毁灭了他自己。

141 《欧也妮·葛朗台》 葛朗台是一个过渡型的资本家。他从农业资本家起家,后大搞商业投机和高利盘剥,成为高利贷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后经营地产 ,涉足证券交易,买卖公债,开始有了金融资本家的特点。 葛朗台与高布赛克生活的时代相仿,在贪婪和吝啬方面并无本质差别,但在发财手段和方式上,要比高布赛克高明和多样。

142 葛朗台发家史 善于审时度势,大搞投机。 1789年,富裕的箍桶匠。
共和政府标卖教会财产,他凑2000金路易,用400路易贿赂监卖官,贱价买到区里最好的葡萄园,一座老修道院和几块分种田。 当区行政委员,以向军队承包二千桶白酒为代价,弄到了上好的草原,利用职务,包庇贵族; 拿破仑时代,当区长,修造了好几条出色的公路,条条直达他的田产,房地产登记也占了不少便宜。

143 葛朗台发家史 1806年被免职,时年57岁,妻36岁,女10岁,得三笔遗产,成为当地纳税最多的人物。
酒价低时囤积,酒价高时抛出,1811年卖酒的收入是24万法郎。 1816年,人们估算他的地产值400万,现金也有400 万。 不仅放高利贷,还搞公债和证券投机,资产成倍增加。 1822年,妻死,父夺女继承权。 1827年,葛朗台死,遗产1700万法郎。

144 《欧也妮·葛朗台》 葛朗台:投机 贪婪 吝啬 狡猾 投机革命,利用权力,趁机发财; 复辟时期,善于伪装,无人知其深浅;
葛朗台:投机 贪婪 吝啬 狡猾 投机革命,利用权力,趁机发财; 复辟时期,善于伪装,无人知其深浅; 紧跟时代,投机金融,财产翻番; 农民出身,善聚钱财,吝啬节俭。 对侄、对弟,不讲人情; 对宗教,不迷信;“如果你只晓得把父亲的钱偷偷送给一个二流子去,那么三个月吃六次天主的肉也没什么用处。”“让魔鬼捉你的天主去。”

145 《纽沁根银行》 纽沁根银行拥有个人存款和发行的债券共600万法郎。 将500万法郎投资到美洲的企业,故意把资金运用一空;
通过由纽沁根操纵、杜·蒂耶出头的查理·克拉帕龙公司发行股票; 发行总额1000万,实际资本700万,300万归创办人和负责发行股票的银行家; 按计划头六个月让股票升值20%,搞假分红,目的在于拴住不明真相的股民;

146 《纽沁根银行》 故意放出清理的谣言,诱使储户纷纷将存款换成股票;
纽沁根此举赚了几百万,一部分股票珍藏在他的办公室,准备必要时派用场,真正出资的股票用来创办企业; 六个星期后,两条装有价值700万金属的船进港,人们始知上当受骗; 之后,克拉帕龙公司的股票从1250跌至400。

147 《纽沁根银行》 暴露了银行家的发迹经过。 纽沁根是金融资产阶级的代表。既不像高布赛克那样堆积商品,也不像葛朗台那样储存黄金,而是对资本周转的价值理解得最深,让一切资金处于不停顿的流通之中。 具有更大的投机性、掠夺性和冒险性。 丧失了早期守财奴的吝啬,非但不装穷,反而极尽炫耀财富,奢侈豪华,挥金如土,以此骗取储户的信任。

148 《人间喜剧》的“中心图画” 资产阶级的进攻和封建贵族的衰亡
“他描写了这个在他看来是模范社会的最后残余怎样在庸俗的、满身铜臭的暴发户的逼攻之下逐渐屈服,或者被这种暴发户所肢解;他描写了贵妇人——怎样让位给专为金钱或衣着而不忠于丈夫的资产阶级妇女。”

149 《幻灭》 《幻灭》着重描写了舆论为资本服务、作家受钱袋支配的可悲现实,揭露了文化、艺术等“神圣的殿堂”如何堕落成为可耻交易的场所,从而撕下了资本主义文明的遮羞布,揭露了金钱统治一切的丑恶本质。《幻灭》被马克思誉为“巴尔扎克的著名小说”。

150 名家评论 ——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五)第203页)
在巴尔扎克的时代以前,小说几乎专用一个题材:爱情;然而巴尔扎克同时代人的上帝是金钱;因此在他的小说里,运转社会的枢纽是金钱,或勿宁说是缺乏金钱,渴望金钱。这种观念是大胆而新奇的。 ——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五)第203页)

151 《驴皮记》插图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四、列夫·托尔斯泰 (一)生平与创作 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三部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 《复活》
主要作品: 自传性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   三个中篇:《童年》 《哥萨克》《一个地主的早晨》 一个短篇小说《琉森》   三部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 《复活》 《忏悔录》世界观转变的标志。  

158 列夫·托尔斯泰

159 列夫·托尔斯泰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托尔斯泰一生致力于人的本性、人的存在、人的使命的探索和反思。
人是什么?人性是善还是恶?人为什么会狐独、恐惧、绝望? 人生的终极目的是什么?人生怎样度过才有价值、有意义?

166 列夫·托尔斯泰名言 1.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2.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3.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 4.心灵纯洁的人, 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

167 和谐温馨的少年生活 托尔斯泰不到二岁丧母,九岁失父,先后在三位姑妈的关怀照抚下成长。
和谐温馨的生活,使托尔斯泰一生都重视家庭义务和亲情,培育了他仁慈、宽厚、高尚的品格和丰富的情感。托尔斯泰“从外祖父那里继承了真正的贵族精神和蔑视权贵的正当的自尊心,从母亲那里继承了艺术才华、讲故事的本领和丰富的想象力,虚怀若谷、藐视平庸的性格和温文尔雅的风度”。

168 直到20岁,他还没有确定自己的生活道路,又被上流社会的放荡生活吸引进去,经常去莫斯科玩乐,赌博。他在日记中写:
生活放纵的青年时代 直到20岁,他还没有确定自己的生活道路,又被上流社会的放荡生活吸引进去,经常去莫斯科玩乐,赌博。他在日记中写: “我生活得完全像头畜牲,虽然并不完全放荡,但自己的工作全抛弃了,精神极度沮丧。” 他悔恨自己的放荡生活,向往道德上的纯洁。这时期对他影响最大的作家作品有《马太福音》中的《登山训众》和卢梭的《忏悔录》。

169 激烈的批判者、愤怒的揭发者、无情的控诉者

170 托尔斯泰虽然出身贵族,却对农民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同情;虽然讨厌贵族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但有贵族式的妄自尊大和骄傲虚荣。他坦率真诚而又执著,童心不泯而又有些痴顽,总是充满幻想,我行我素。

171 50年代,他站在自由贵族的立场上探索解决贵族与农民矛盾的途径
积极探索的托尔斯泰 他一生都处在紧张的探索中。 50年代,他站在自由贵族的立场上探索解决贵族与农民矛盾的途径 60——70年代,他表现出同本阶级决裂的意向,提出“贵族平民化”的想法,与此同时,道德自我完善、勿抗恶的价值观念也逐步形成。 80年代,他由贵族立场转向宗法制农民立场,与贵族传统观念决裂,但是,勿抗恶的价值观念却更加突出。

172 忏悔的贵族 是托尔斯泰在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优秀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他们学识渊博,雅有教养,同情下层百姓,不满奢侈浮华的上流社会生活,探求民族未来的出路。代表人物有:托尔斯泰50年代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中的尼考林卡,60年代《哥萨克》中的奥列宁,《战争与和平》中的彼尔,70年代《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列文均为忏悔的贵族的典型。

173 托尔斯泰主义 托尔斯泰宗教思想集中表现为“托尔斯泰主义”。托尔斯泰主义的内容是他的著名的两个命题:“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托尔斯泰主义是立足于基督教的禁欲主义基础上的。“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都源于基督教教义。他要人们博爱、不抗恶、道德完善、放弃财产,用最大限度压制自己正常欲望的办法来消除不幸,求得灵魂的安宁和幸福。

174 死于车站 晚年,托的思想激变和平民化生活不为妻子理解,这使他很痛苦,他与妻子的关系日益恶化。他几次想离家出走,终因舍不下儿女没有成行。 年10月27日晚,他发现妻子总在翻他的遗嘱,于是写了给索菲亚的最后一封信:“我在家中所处的地位已是忍无可忍,除了其他别人的人,我不能再在这种奢华的环境中生活……我的出走,给你造成了一个新的环境,我奉劝你与这种新的环境妥协吧!不要反对我的无情吧。” 写完信,托氏坐马车离开了家。1910年11月7日,他因肺炎在阿斯塔波沃夫车站去世,终年82岁。 根据遗愿,托尔斯泰被安葬在家乡,一个朴素的没有碑石的墓地中。

175 “我爱真理···非常···爱真理” “亲爱的索菲亚,我为了我们的生活和信仰不一致而痛苦。我不迫使你改变你的生活和习惯······但我不继续能如过去六十年那样的生活,我现在决定要实行我想了好久的计划,走,正如印度人一样,到了六十岁的时候,到森林中去隐居,如佛教老人那样,将他的残年献给上帝······”

176 托尔斯泰是农民思想的代表,农民的代言人。为他送葬的农民举着横幅,上面写着:“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您的好处将永远铭记在我们成为孤儿的农民心里。”

177

178 托尔斯泰墓

179 列夫·托尔斯泰故居

180 列夫·托尔斯泰生活的庄园

181 列宁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作为一个发明救世新术的先知,托尔斯泰是可笑的,……作为俄国千百万农民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快到来的时候的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托尔斯泰是伟大的。……托尔斯泰观点中的矛盾,的确是一面反映农民在俄国革命中的历史活动所处的各种矛盾状况的镜子。”

182 托尔斯泰创作分期及其思想变化 1852——1863年的创作是托尔斯泰的早期创作。他不满专制农奴制,同情农民,但他不赞成革命民主主义者的政治主张。虽然,他认为人民比贵族精神纯洁,但不否定整个贵族阶级。他向往宗法制农村生活,产生了贵族平民化思想。 1863——1880年间是托尔斯泰创作的第二阶段。他更加不满农奴制和贵族生活,对贵族阶级的批判加强了,把他的主人公引向了和贵族阶级决裂的边缘,但还没有迈出那决定性的一步。同时,他也把主人公引向了宗教。 1881——1910年是托尔斯泰的晚期创作。在世界转变以后,在他的创作中表现出这样的特点:对贵族资产阶级社会的批判达到了空前激烈的程度,同时的宣传也更加露骨。“不以暴力抗恶”、“道德的自我完善”

183 (二)托尔斯泰的创作特征: 1、主题思想严肃深沉。用自传体手法表现作者对道德、宗教、社会、人生归宿问题的探索。
2、对现实主义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创作最显著的特点是“最清醒的现实主义”. “俄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列宁)。   3、对现实主义的另一个重大贡献,善于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即心灵辩证法。 4、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性格丰富而复杂,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   5、善于运用对比、讽刺、隐喻手法。 

184 有关名词术语解释 心灵的辩证法或道德感情的纯洁——车尔尼雪夫斯基最先以此概括托尔斯泰创作中心理描写手法。它是指通过描写人物心理在外界影响下嬗变过程来反映人物的性格思想变化,心理过程的本身是这种过程的形态和规律。

185 不以暴力抗恶、 道德的自我完善、 基督教的博爱思想。
托尔斯泰主义——六、七十年代托尔斯泰世界观转变,由自由贵族转向宗法制(宗教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下农民的立场,幻想以改良主义来协调贵族与平民的关系,他改良社会的政治主张包括: 不以暴力抗恶、 道德的自我完善、 基督教的博爱思想。  

186

187

188 《战争与和平》 以库拉金、保尔康斯基、罗斯托夫、别竺豪夫四家贵族生活为线索,展示了1805—1820年壮阔的历史画卷,表现人民推动历史的巨大力量,歌颂1812年俄国人民反击拿破仑入侵卫国战争的正义性和同仇敌忾的爱国热情。 《战争与和平》问世,标志着世界文学巨人的诞生,奠定了托尔斯泰在欧洲文坛的地位。

189 《战争与和平》 一八零五年,在拿破仑率兵征服欧洲后,法国与俄国之间也发生战争。青年公爵安德烈·保尔康斯基把怀孕的妻子交给退隐于领地“秃山”的父亲及妹妹玛莉亚后,就担任库图佐夫将军的副官,向前线出发去了。他期望这次战争能为自己带来辉煌与荣耀。 安德烈·保尔康斯基的刚留学回来的好友彼埃尔,是别竺豪夫伯爵的私生子,由于继承了伯爵身后的全部遗产,因此,他摇身一变成为莫斯科数一数二的资本家,当然也成为社交界的宠儿。居心叵测的监护人拉金公爵看上这一点,便计划将貌美但品行不端的小姐爱伦嫁给他,结果计谋顺利达成。 同年十一月,安德烈·保尔康斯基所属的俄军在奥斯特里茨之役战败,他带着军旗独自冲入敌阵,不幸受了重伤。但 是,当他突然抬头看见那永恒的蓝天时,不禁为那份庄严之美深受感动,霎时觉得过去那些野心,名誉及心目中认为伟大的拿破仑,都变得微不足道了。另一方面,婚后不久的彼埃尔因妻子爱伦与好友多勃赫夫之间有暧昧风声传出,他为了保护自己的名誉,便与多勃赫夫决斗,而把对方打倒后,他旋即与妻分居。从此以后,他陷于善恶与生死问题的困扰中,直至认识了互助会的领导人后,才进入新的信仰生活里。

190 一直被认为已战死沙场的安德烈·保尔康斯基突然回到秃山的那一晚,其妻莉莎正好产下一名男婴后去世,这使安德烈·保尔康斯基觉得自己的人生已告结束,便下定决心终老于领地。   一八零七年六月,俄与法言和,和平生活开始了。   一八零九年春天,安德烈·保尔康斯基因贵族会之事而去拜托罗斯托夫伯爵。在伯爵家他被充满生命力的年轻小姐娜达莎深深地吸引了。但由于秃山老公爵强烈反对,只好互相约以一年的缓冲期,而 后,安德烈·保尔康斯基即出国去了。但是,年轻的娜达莎无法忍受寂寞,且经不起彼埃尔之妻爱伦的哥哥阿纳托尔的诱惑,而擅自约定私奔,因此,与安德烈·保尔康斯基的婚约即告无效。 一八一二年,俄、法两国再度交战,安德烈·保尔康斯基于多勃琪诺战役中身受重伤,而俄军节节败退,眼见莫斯科即将陷于敌人之手了。罗斯托夫家将原本用来搬运家产的马车,改派去运送伤兵,娜达莎方能于伤兵中发现将死的安德烈·保尔康斯基。她向他谢罪并热诚看护他,但一切都是徒劳了,安德烈·保尔康斯基仍然逃不过死亡之神而去世了。彼埃尔化装成农夫,想伺机刺杀拿破 仑,但却被法军逮捕而成为俘虏。其妻爱伦于战火中,仍继续其放荡行为,最后,因误服堕胎药而且死亡。几番奋战后,俄国终于赢得胜利,彼埃尔于莫斯科巧遇娜达莎,两人便结为夫 妇,而安德烈·保尔康斯基的妹妹玛莉亚也与娜达莎之兄尼克拉结婚,而组成一个幸福的家庭。

191 娜达莎未婚之前,她天真活泼、性格开朗、感情深厚、富有诗意。婚后,她成了典型的贤妻良母,完全沉浸在家庭生活的幸福中。娜达莎形象体现了托尔斯泰对妇女问题的保守点
安德烈厌恶贵族生活,早年追求荣誉和功名。临终悟到人生的意义在于“宽恕”,在于对一切人的怜悯和爱。 彼埃尔受过西方文明的影响,厌倦贵族生活。热衷于幻想和探索道德理想,但由于缺乏坚强的意志和克己力量而不自觉的沉沦。在俘虏营中,他受到农民士兵普拉东顺从天命、爱一切人的生活哲学的影响,确信“心中有上帝”才会有幸福。

192 对贵族态度的转变 《战争与和平》对贵族阶级持肯定态度,批判个别贵族,库拉金家族宣扬俄国人的群体主义意识,歌颂人民的爱国热忱。主人公彼埃尔和安德烈都属忏悔贵族,爱作自我分析,彼埃尔也是自传性探索人物。 《安娜·卡列尼娜》(1873—1877),全面否定贵族,批判上流社会的法律、道德、习俗和生活方式。肯定列文的乡村贵族生活方式,宣扬宗法式家庭理想。作者处于世界观转变的前夕。列文是忏悔贵族,自传性探索人物。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二 (三)《安娜·卡列尼娜》 1、内容简介 安娜——列文 城市-乡村 道德-经济 开端:“一切都混乱了”。 两条线索:
二 (三)《安娜·卡列尼娜》 1、内容简介 开端:“一切都混乱了”。 两条线索: 安娜——列文 城市-乡村 道德-经济 结局:“一切都刚刚开始,一切都还没有头绪。”

199 2、 两条线索构成: (1)安娜·卡列尼娜和渥伦斯基之间爱情婚姻的纠葛,展现了彼得堡上流社会、沙皇政府官场的生活。
(2)列文的精神探索以及他与吉提的家庭生活,展现了宗法制农村的生活图画。

200 3、 人物典型 (1)安娜: 是19世纪70年代受资产阶级思想影响,追求个性自由、爱情幸福的、具有个性解放特点的贵族妇女的典型形象
她的悲剧是她的性格与社会环境产生尖锐冲突的必然结果。

201 安娜是一个追求真挚爱情,渴望个人幸福的贵妇形象,一个被虚伪道德所束缚和扼杀的悲剧人物。
第一,安娜的感情强烈而真挚,有深刻丰富的内心世界。  第二,婚姻不幸,有丈夫没有爱情。 第三,她对渥伦斯基的爱认真执著到疯狂和神经质的地步。

202 她真诚、善良、富有激情、生命力强盛。在她对爱情自由的执著追求中,表现出了她性格的正直、坦率、勇敢和心灵的高尚、精神境界的崇高,展示出有生命的、生机勃勃的东西对平庸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环境的顽强反抗。

203 安娜的性格命运 她具有的美。典雅、端庄、聪明、美丽、善良、热情、诚恳、感情真挚。 不相称的婚姻。 对爱情生活的追求,使她具有个性解放的特征
安娜把个人的爱情幸福看作与生命存在同值,当个人爱情幸福遭到失败之时,也自然导致了生命的毁灭。

204 安娜悲剧根源: 她的悲剧是她的性格与社会环境发生冲突的必然结果。 造成安娜爱情悲剧的内在因素:她独特的个性。
外在原因:虚伪的上流社会和冷酷的官僚世界。

205 (2)卡列宁: (3)列文: 一个伪善、僵化、缺少生命活力的贵族官僚的形象。 严厉批判了腐朽的沙皇封建制度和上流社会刻板、虚伪的道德规范。
一个带有自传性的精神探索者形象。 他是俄国农奴制改革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条件下力图保持宗法制关系的开明地主。

206 伸冤在我,我必报应

207 4、 艺术成就 作为现代家庭小说的典范,它以精湛的艺术著称于世。陀斯妥耶夫斯基称赞它是一部尽善尽美的艺术作品,现代欧洲文学中没有一部同类的作品能够和它相比,把托尔斯泰称之为“艺术之神”。

208 (1)安娜的爱情悲剧和列文的精神探索两条主线、开放性结构
奥勃浪斯基 杜丽 │ │ 安娜 列文 卡列宁 │ 渥伦斯基 吉提 城市 乡村 精神探索 经济探索

209 “拱顶形的结构” 拱顶:奥勃朗斯基和杜丽的家庭生活 安娜的 爱情悲剧 列文的 农事改革悲剧 城市生活——农村生活
贵族上流社会在爱情婚姻和精神道德领域的危机 农村农奴制改革后,自然经济破产的现实

210 (2)安娜和列文的对照手法 小说运用人物内心对照法沟通了两条主线间的内在联系。男女主人公安娜和列文的对照贯穿了小说的始终。
安娜和道丽、列文和奥勃朗斯基、奥勃朗斯基和卡列宁等也形成对照。

211 (3)“心灵辩证法”的表现艺术 车尔尼雪夫斯基:托尔斯泰的心理描写“并不局限在揭示心理活动过程的结果,他感兴趣的是过程本身”。作家善于表现人物心灵历程的发展、变化、逆反、转折的复杂过程,即“心灵辩证法”。

212 ①注重表现人物心理运动、变化的过程 ②通过人物的外部特征揭示内心世界 ③通过内心话语的描写直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213 心理描写艺术 作家采用①直觉、②感受、③感觉中的两重性、④梦境、⑤幻觉、⑥意识流动等方法刻画人物心理。

214 《安娜·卡列尼那》给人的思考 作为现代家庭小说的典范,安于做贤妻良母能够获得幸福生活吗?美丽的吉提婚前遭情人抛弃;善良的杜丽婚后遭丈夫欺骗;安娜在合法的婚姻中为无爱而痛苦,获得爱情又遭社会的非议和诽谤,陷入灾难深渊;在包办婚姻中失去个人尊严,在自我选择后失掉家庭和亲情。难道妇女在追求爱情婚姻,情爱与母爱,个人幸福和义务统一的过程中必须付出生命的惨痛代价么!

215 (四)《复活》 是托尔斯泰晚年的力作,是作家一生思想和艺术探索总结性的作品。它的巨大价值表现在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揭露和批判。

216

217

218 (1)聂赫留朵夫: “忏悔的贵族”。一个理想的贵族知识分子,带有作者本人思想发展历程的烙印。
1、内容简介 2、人的精神复活 3、人物形象 (1)聂赫留朵夫: “忏悔的贵族”。一个理想的贵族知识分子,带有作者本人思想发展历程的烙印。 思想和性格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首先是纯洁善良、追求理想的阶段。 第二阶段是放纵情欲、走向堕落。 第三阶段是从忏悔走向复活。

219 聂赫留朵夫 1、纯洁阶段。大学时代,聂赫留达夫是个不到20岁的青年,正直善良、天真纯洁、憧憬未来,“浑身焕发着朝气,充满了青春的活力”。 2、堕落阶段。贵族生活圈子泯灭了他的正直和纯洁,使他成为了一个花花公子。 3、复活阶段。10年以后,他与被他侮辱、损害的卡秋莎在法庭上相见。在否定了自己在这件事上的作为之后,进而否定自己全部行迹 。在否定自己的同时,也否定了整个贵族阶级的生活方式和价值标准。

220 《复活》“忏悔的贵族”聂赫留朵夫形象 聂赫留朵夫是一个理想的贵族知识分子,带有作者本人思想发展历程的烙印。
《复活》“忏悔的贵族”聂赫留朵夫形象   聂赫留朵夫是一个理想的贵族知识分子,带有作者本人思想发展历程的烙印。 聂赫留朵夫青年时期单纯善良,追求真挚的爱情。但是贵族习气和旧军队生活使他堕落为自私自利者。他诱奸了玛丝洛娃,随后又抛弃她。 

221 当他在法庭上再看到玛丝洛娃时,意识到自己是造成她堕落和不幸的罪魁祸首。在为玛丝洛娃伸冤上诉过程中,他广泛接触了社会合阶层,进一步认识了社会的弊病。认识到人民的苦难是地主阶级和社会造成的。他的思想开始升华,从地主阶级立场转到宗法制农民的立场。

222 上诉失败后,他在《福音书》中找到消灭恶势力的办法,那就是在上帝面前永远承认自己有罪,要宽恕一切人,照上帝的意志为人类幸福而工作。  

223 (2)玛丝洛娃: 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下层妇女的形象。

224 4、《复活》的思想意义 《复活》思想深刻性:“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1)揭露了法律制度的虚伪和反人民的本质,批判了整个官僚机构,勾画了国家机构中各级官吏的丑恶嘴脸。 沙皇、官僚、国家机器法庭、监狱、法律反人民本质。 (2)揭露了官方教会的虚伪。 暴露了神父的市侩嘴脸和宗教仪式的荒谬无稽,表现了长期受教会欺骗和敲诈的农民对它的深刻仇恨。另一方面又照抄《福音书》的“爱仇敌,帮助仇敌,为仇敌效劳”的教义。

225 4、《复活》的思想意义 (3)揭露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罪恶。 (4)道德的自我完善:“博爱”与“宽恕” (5)局限性:
从经济制度上探究了人民痛苦不幸的根源,否定了土地私有制,提出了要解决农民与地主的矛盾必须把土地归还农民的看法。同时又宣扬了改良主义(空想)   (4)道德的自我完善:“博爱”与“宽恕” (5)局限性: 大力宣传“不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宽恕和爱等一整套托尔斯泰主义的思想。  

226 托尔斯泰主义:勿以暴抗暴,博爱、宽恕;道德的自我完善
忏悔了的贵族:(自传性人物)聂赫留朵夫 托尔斯泰主义:勿以暴抗暴,博爱、宽恕;道德的自我完善 复活:动物的人——精神的人 聂赫留朵夫:抛弃原有的贵族阶级固有的利己主义劣根性 玛丝洛娃:纠正在病态社会染上的恶习 缺陷:否定现实的同时,却放弃了一切形式的社会斗争(空想、虚幻和消极的!!)

227 二、卢梭 启: 代:

228 二、卢梭 启: 代:

229 二、卢梭 启: 代:

230 二、卢梭 启: 代:

231 二、卢梭 启: 代:

232 二、卢梭 启: 代:

233 二、卢梭 启: 代:

234 二、卢梭 启: 代:

235 二、卢梭 启: 代:

236 二、卢梭 启: 代:

237 二、卢梭 启: 代:

238 二、卢梭 启: 代:

239 二、卢梭 启: 代:

240 二、卢梭 启: 代:

241 二、卢梭 启: 代:

242 二、卢梭 启: 代:

243 二、卢梭 启: 代:

244 “虚静”说

245 妙悟 “童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思考题 4.

294 本章结束, 谢谢大家!


Download ppt "中外文学名著赏析 主讲人:邓轶芳."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