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二章 太平天国及第二次鸦片战争.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二章 太平天国及第二次鸦片战争."—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太平天国及第二次鸦片战争

2 第一节 太平天国起义 一、洪秀全和金田起义 1、鸦片战争后社会危机的加深和矛盾激化
鸦片输入激增,引起的白银外流、银贵钱贱问题更为严重;为支付战费和赔款,劳动人民的负担更加沉重;土地兼并加剧;严重的水灾、旱灾和蝗灾。下层民众面对贫困与灾难奋起抗争,鸦片战争后10余年间,民变叠出,汉、壮、苗、瑶、回、藏等各族人民的起义和暴动达100余次。

3 2、洪秀全的生平和活动 (1)热衷科举、担任塾师(1814—1843)
洪秀全( ),广东花县人,幼时聪颖,希望通过科举走上仕途。 (2)科场失意、改拜上帝(1843—1848) 屡试不中后,阅读第一个华人牧师梁发所著的传教小册子《劝世良言》,产生共鸣,开始传教。失业后至广西传教,后回乡撰述《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等著作。此间,冯云山在广西传教取得进展,“拜上帝会”正式成立。 (3)反清思想的确立(1848—1851) 1847年洪秀全入广州教堂学习,8月至广西,1848年撰写《原道觉世训》、《太平天日》,确立反清思想。

4 二、金田起义、进军南京和北伐西征 1、1850年,洪秀全号召“团营”,要求教徒向金田村集中。男女别营,建立圣库制度,进行军事训练。1951年1月11日,洪秀全38岁生日,金田起义爆发。 2、领导核心:洪秀全、冯云山、杨秀清、肖朝贵、韦昌辉、石达开。 3、军纪五条:遵条命;别男行女行;秋毫莫犯;公心和傩(nuo),各遵头目约束;同心合力,不得临阵退缩。 4、争取天地会的支持。 5、永安建制:1851年8月至1952年4月,太平军在永安整饬军纪,颁布天历,制定制度,并封五王,标志着太平天国中央政权初步形成。 6、进军路线:1852年4月,太平军突围,从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南京。1853年3月,定都天京。

5 太平军进军路线

6 7、清政府的应对措施:组建江南、江北大营;组织团练、湘军;征收厘金,应付军费开支。
湘军:曾国藩在湘勇基础上编成的汉族地主武装,特点有:(1)军官由封建知识分子担任,士兵由朴实农民充任。(2)建立严格的封建隶属关系。(3)水陆相依。(4)战斗力较强。 厘金:为筹措镇压太平军军饷,1853年清政府在扬州设局劝捐,有田亩捐和商捐等种类。后逐渐演变为常税,对行商和坐贾征收货物通过税和交易税,税率约为1%。这是一种沉重的经济勒索,加重人民负担,阻碍商品经济发展。 8、北伐、西征与天京破围战。 北伐军由林凤祥、李开芳率领,目标是北京,以失败告终。(1853年5月至1855年5月) 西征军由胡以晃、赖汉英、曾天养率领,取得重大战果,控制了长江中下游的大片地区。(1853年6月至1856年3月) 天京破围战。(1855年至1856年) 9、其他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天地会、小刀会、捻军、苗族与回族的起义。

7 第二节 太平天国的制度和政策

8 一、《天朝田亩制度》(1853) 主要内容: (1)土地分配办法。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把土地按产量高低分为上、中、下三级九等(从“上上”到“下下”,产量从1200到400斤)。然后以户为单位,按人口多少平分,16岁以上男女分全份,15岁以下者得半份,杂以九等,好坏各半。 (2)生产秩序。每25家为一两,设“两司马”负责管理,农民都要参加生产劳动,如种田、种桑、养蚕、织缝衣裳,每户养五只鸡、两头猪,还要在农隙时从事“陶冶木石”等业。

9 (3)分配。每两设一国库,规定每户农民要将每年收获所得,除留足全家粮食到新谷接续时外,其余都归国库,不得私有,“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两中各家的婚丧等事需要的银钱粮食从国库开支,鳏寡孤独病残者由国库供养。 《天朝田亩制度》的基本精神是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无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10 《天朝田亩制度》的性质和评价 这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社会改革方案。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封建落后性。 革命性:它大胆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广大农民反对地主阶级残酷剥削的强烈要求和获得土地、追求平定平均的理想社会的渴望。 落后性:它要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一切社会财富,以求人人平等,是农民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这种方案不可能使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同时还规定了天王的高度集权,官员世袭制等封建等级关系。 这个矛盾是由农民小生产者的经济地位决定的,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的。

11 《天朝田亩制度》的实施情况 《天朝田亩制度》颁发不久,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提出“照旧交粮纳税”,经洪秀全批准施行,表明太平天国仍然承认地主占有土地,并允许他们继续收租,按照旧章交粮纳税。 但太平天国在占领区曾没收部分官绅地主和庵观寺庙的田产,对富户课以重税和减轻农民的负担。说明这一政策虽然没有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但也打击了封建势力,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支援农民战争。

12 二、各项制度和措施 官制:太平天国最高领导为天王。以下设王、侯等爵位,设丞相、检点、指挥、将军、总制、监军、军帅、师帅、旅帅、卒长、两司马等职官。职官文武不分,军政兼管。 行政机构:政权机关分中央、省、郡、县四级。东王府是实际上的总理国务的行政机关,东王府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是分管各部的主管官员。省级官员大都由王侯兼任,郡设总制,县设监军。

13 乡官制度:太平天国仿照军队编制把居民组织起来,以五家为伍,设伍长;五伍为两,设两司马;四两为卒,设卒长;五卒为旅,设旅帅;五旅为师,设师帅;五师为军,设军帅,一个军帅管理13156家。每家出一人为伍卒,有警时“杀敌捕贼”,平时则“耕田奉上”。这是一种军政合一的组织。军帅以下的各级职官一般由各地公举或由上级官员委派本地乡人担任,称“乡官”。乡官的职责是清查户口、安抚难民、征收赋税、供应军需、维持治安、协助作战与管理诉讼等。乡官制度的推行,对稳定地方秩序、征收赋税、办理军需方面都作出不少贡献。但乡官的成分比较复杂,一些地方出现了地主士绅充任各级乡官的现象。

14 城市管理:废除私有制,居民的财物概归圣库,生活必需品由圣库按标准供给。居民按性别分别编入男馆女馆,虽夫妻也不得同居。废除私营商业。集中手工业生产,统一管理。至1855年初,太平天国允许恢复家庭生活,承认私人工商业,天京的社会组织和生活秩序逐渐复原。 妇女政策:妇女与男子同样可以分得土地;革除买卖婚姻;禁止缠足,娼妓,蓄婢等恶习;设立女军和女官。某些方面冲破了封建宗法制度。不过仍宣扬“妻道在三从,勿违尔夫主” 之类的封建观念,其领导人还因袭了多妻制,表明他们无法摆脱封建影响。

15 思想文化政策:太平天国对孔子和儒家经书的正统权威进行猛烈冲击。宣布“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也,否则问罪也。”但未有实质性的批判。改革考试制度, “无论何色人,上至丞相,下至听使,均准与考” ,废除门第、出身等限制。考试题目“不本《四书》、《五经》及子史文集”。改革历法制度,颁布天历。 外交政策:主流是坚持独立自主,反对外国侵略,发展正当贸易,禁止贩卖鸦片,其外交政策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是难能可贵的。 其他

16 总结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建立了政权机关,颁布了一系列的制度政策,表现出反封建的革命精神。但太平天国毕竟是农民战争,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不能创造新的生产方式,不能创造一个符合历史发展的新的社会。虽然封建势力遭受很大打击,但远没有被彻底摧毁,农民阶级的一些弱点,开始明显的表现出来。革命高潮中已蕴藏着走向衰败的危机。

17 田凭

18 印凭

19 快递

20 钱币

21 门牌

22 合挥

23 天父诗

24 第三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

25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
战争原因:英、法、美国想利用“修约”问题,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遭到拒绝。 修约“理由”:《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有这样的规定:“各口情形不一,所有贸易及海面各款,恐不无稍有变动之处,应俟十二年后两国派员公平酌办。” 《南京条约》中没有任何有关修约的规定,但英国却引“最惠国条款”进行狡辩。 要求:(1)1854年,英国为首,美法附合,进行第一次修约讹诈,要求中国全境开放通商,鸦片贸易合法化,废除进口货物的子口税,外国公使驻京等等。 (2)1856年,美国作为主角又进行第二次修约讹诈,要求公使驻京,中国全境开放,无限扩大贸易,外国人在华传教自由,改造中国司法机关等。

26 战争借口: “马神甫事件”(1856年2月)和“亚罗号事件”(1856年10月)
1854年,法籍天主教神甫马赖非法潜入广西西林县活动,吸收地痞流氓入教,勾结地方土豪劣绅,无恶不作,激起当地人民愤慨。1856年2月,西林县知县张鸣凤逮捕并处死马赖。法国政府利用这个借口,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9月,法国通知英国,说准备派远征军到中国。 1856年10月8日,广东水师在停泊于黄埔港的中国走私船“亚罗号”上逮捕了12名海盗。英方为了制造战争借口,硬说西罗号是英国船,并说广东水师曾扯下船上悬挂的英国国旗,要求两广总督叶名琛释放水手、赔礼道歉。叶屈服压力,将水手送到英国领事馆,巴夏礼又故意刁难,借口礼貌不周,拒不接收,并进攻广州。战争正式爆发。

27 战争经过: 1857年10月,额尔金和葛罗率舰来华,12月攻下广州;1858年1月,总督叶名琛被俘,后死于印度。
“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相臣度量,疆臣抱负,古之所无,今之罕有。” “海上苏武”。 1858年5月,攻陷大沽口; 1858年 6月,分别与俄、美、英、法签定《天津条约》; 1858年11月,与英、法、美三国分别签定《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28 中英、中法《天津条约》、《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的内容:
(1)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2)增开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湾(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 (3)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4)外国人可以往内地通商、游历、传教; (5)鸦片贸易合法化; (6)中国海关由外国人帮办税务;进出口货物一律按时价的5%抽税,外货入内地只加征2.5%的子口税; (7)对英赔款银400万两,对法国赔款银200万两。

29 二、英法侵略战争的再起和《北京条约》 1、英法不满所得权益,谋划扩大战争。 2、进攻大沽口受挫(1859年6月)。 3、英法攻占大沽口(1860年8月)。 4、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1860年10月)。 圆明园,皇家园林,占地5200余亩,始建于康熙年间,不断翻修,号称“万园之园”。 5、签定《北京条约》。

30 《北京条约》(1860)的内容: (1)承认《天津条约》完全有效; (2)增开天津为商埠; (3)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 (4)割让九龙司; (5)退还以前被没收的天主堂资产,准许外国传教士在各地建造教堂; (6)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800万两,恤金英国50万两,法国20万两。 影响: 使中国丧失更多的主权,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人民苦难更加深重。

31 三、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1858年5月,中俄《瑷珲条约》。 1860年10月,中俄《北京条约》。 1861年6月,中俄《勘分东界约记》。 1864年10月,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共侵占我国领土144万多平方公里。

32 炮台

33 沙俄侵占领土

34 圆明园

35 圆明园2

36 圆明园3

37 第四节 辛酉政变及其以后的政治格局

38 一、辛酉政变 1、面临内忧外患,清廷出现政见分歧
(1)恭亲王奕訢等认为,列强不过是“肢体之患”,太平天国与捻军则是“心腹之害”,所以竭力主张与列强“和好”,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肃顺等主张残酷镇压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但对列强心存疑惧。 2、八顾命大臣与“叔嫂联盟”的对立 1861年8月,咸丰皇帝病死热河。载淳继位,改年号为“祺祥”,八大臣辅政。意图专权的慈禧太后与以肃顺为首的八大臣矛盾重重。慈禧与奕訢勾结,结成联盟。 3、祺祥政变 1861年11月,慈禧、慈安太后联合恭亲王在北京发动政变,废黜八大臣,夺取政权,改年号为“同治”,史称“辛酉政变”,又称“祺祥政变”、“北京政变”。

39 二、政变后的政治格局 1、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表现:(1)1860年,太平军进逼上海,上海部分官绅提议“借师助剿”,成立“中外会防局” ,洋枪队(后为 “常胜军”), “常捷军”等先后成立。1862年,清廷发布诏书,宣布“借师助剿”的决策。 (2)总理各国事务衙门(1861)。下设英国股、法国股、俄国股、美国股和海防股。并设南、北洋通商大臣和总税务司和同文馆。 2、汉族地主力量的崛起 咸丰帝在位时对曾国藩心存疑虑,既使用又限制。慈禧太后上台后对曾国藩放手使用,湘军集团不仅拥有军事大权,而且掌握了地方政权和财权。对后世影响深远。 3、政变后“叔嫂联盟”的破裂。

40 慈禧太后

41 奕訢 奕訢( ),爱新觉罗氏,满族。清宣宗第六子,封恭亲王。清大臣,洋务派首领。主张借洋兵镇压太平军,官至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支持近代军事工业。

42 总理衙门


Download ppt "第二章 太平天国及第二次鸦片战争."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