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戰前大清:沒落的王朝.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戰前大清:沒落的王朝."—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戰前大清:沒落的王朝

2 1.兩次鴉片戰爭失敗之後,清政府中的洋務派開始著手進行改革,以“自強”和“求富”為口號進行了一場大規模學習西方工業化的運動。但這是一場在維護封建皇權的前提下進行的改良運動,沒有改變政治體制。整個大清就像是一輪正在落山的太陽,積重難返。

3 2.【官場腐敗 官員缺乏現代政治、經濟常識】一方面很多省都喊叫冗員過多,另一方面從中央到地方都感到熟悉“洋務”的人員奇缺。冗員又成為官場腐敗的溫床。

4 3.從1861年登臺到1908年去世,慈禧是這48年間統治清朝的絕對權威。這些年間,大清經歷了洋務運動、甲午戰敗、戊戌變法、八國聯軍侵華等大事。慈禧把維護個人權威和享受放在首位。為了過60大壽,在甲午海戰爆發的當年,她不惜挪用海軍軍費重修頤和園。圖為宮中的慈禧。

5 4.大清名義上的皇帝是光緒。1874年,同治帝駕崩,在爭權的鬥爭中,年僅四歲的載湉在慈禧的運作下登基,年號光緒。他一生受制於慈禧,從未真正施展自己的抱負。1894年光緒24歲,不知戰爭為何物。從帝師翁同龢到軍機處,絕大多數是文官,很少有人打過仗。圖為光緒畫像。

6 5.軍機處是清政府的中樞權力機關。從1861年到1884年,掌管軍機處的大臣是恭親王奕。他同時掌管總理衙門,主張開明和開放,是洋務運動在中央的代表。1884年因中法戰爭失利被革職,到甲午戰爭爆發後才被重新啟用,再次掌握了清政府的軍事和外交大權。圖為奕。

7 6.在恭親王奕賦閑的10年,直到甲午戰爭爆發,領班軍機處的是禮親王世鐸,掌管總理事務衙門的是慶郡王奕劻。二人都庸碌無為。1885年,清政府設立總理海軍事務衙門,光緒生父、醇親王奕譞掌管,實權為李鴻章所握。奕譞逝後總理海軍事務大臣由奕劻接任。圖為奕劻。

8 7.同親王們不同的是,漢人李鴻章打過仗。他率領淮軍鎮壓了太平天國和撚軍,在甲午戰爭之際,這位洋務運動的領袖,時任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理所當然地成為統帥。圖為1886年,總理海軍事務大臣奕譞(中)、李鴻章(右)、幫辦海軍事務大臣善慶巡閱北洋海軍時在天津合影。

9 8.到甲午戰爭前,主張洋務運動的清政府大員曾國藩和左宗棠已經辭世。剩下的除了李鴻章,還有張之洞。張之洞在對外戰爭中一貫堅持強硬態度,無論是中法戰爭還是甲午中日戰爭,他都是主戰派。圖為張之洞與英國軍官合影。

10 9.儘管有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漢族大員,甚至帝師翁同龢也是漢人,但清朝的統治大權仍然掌握在滿人手中。他們一直對漢族人實行愚民政策。圖為滿清官員一家。

11 10.無論滿漢,清朝大多數官員不瞭解外面的世界,缺乏現代政治、經濟常識。貪汙、受賄成風,冗員甚多。即使是在鴉片戰爭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清帝國朝野上下都把“以夷變夏”看作離經叛道的滔天大罪。圖為1870年代,坐轎子的官員及轎夫。

12 11.19世紀70年代官員審案的場面。攝影:桑德斯

13 12.【民間困苦 民眾不關心國家命運】近代以來,泱泱大清逐漸衰退,到處充斥著裹小腳、無所事事、醜陋奇怪的人群,被西方文明視為未開化的野蠻之國。

14 13.科舉制度僵而不死是晚清社會發展遲滯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儘管出現了一些新式學校,但大部分青少年仍把傳統的舊式教育和科舉視為正途,寶貴年華都消磨在學習落後於時代幾百年的知識上去了。圖為1870年代私塾裡的學生。

15 14.對於民眾來說,大清國是皇家的私有財產,百姓只需繳納國稅,無需對“國家”負有政治責任。民眾不懂得關心國家的命運,他們關心的只是生計。當清政府遭受外來侵略時,偌大的國家沒有支援戰爭的民間組織力量。圖為1870年代江西九江街頭。攝影:約翰·湯姆遜

16 15.泱泱大清逐漸衰退,到處充斥著裹小腳、無所事事、醜陋奇怪的人群,被西方文明視為未開化的野蠻之國。儘管這張照片是攝影師雇用一些中國人專門擺拍的賭博場景,但也反映了當時社會賭風之盛。

17 16.更讓有識之士揪心的是,鴉片流毒中國﹐吸食者日眾﹐使廣大人民的身心受到嚴重摧殘。人民日益貧困﹐社會購買力萎縮。在有些民眾眼裡,鴉片比戰爭的勝負更為重要。

18 17.滿清對犯人採取嚴厲的鎮壓手段。剝皮、腰斬、車裂、淩遲、烹煮等等,這些聽起來令人戰慄的名詞,都曾經用在犯人身上。這些刑罰野蠻而殘酷。圖為1888年,戴枷鎖的犯人。

19 18.砍頭是清末酷刑之一,比砍人更令人髮指的是“淩遲”,將人體上的肉一刀刀一片片割去,讓受刑人在痛苦中慢慢死去。淩遲被西方文明斥為最原始的野蠻。圖為人們圍觀被砍頭的犯人。

20 19.【洋務運動 自強求富】洋務派的理念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單純引進西方的技術、裝備,但對專制制度並未有深層觸及。

21 20.隨著兩次鴉片戰爭的失敗,中國的有識之士提出學習西方,他們中有林則徐、魏源、徐繼佘、王韜、馮桂芬、鄭觀應等,隨之興起洋務思潮。在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20年後,部分清政府官員終於提出了洋務運動的主張。圖為清政府為辦洋務及外交事務而特設的中央機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22 21.甲午戰前,洋務運動已進行了30餘年。洋務派的理念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單純引進西方的技術、裝備,但對專制制度並未有深層觸及。洋務運動的實質是冀圖逐步推進現代化,但絕大多數官員對世界現狀和現代政治、經濟缺乏認識。圖為總理衙門官員。

23 22. 洋務運動中的企業以官辦為主,1865年,李鴻章在南京開辦金陵機器製造局。該局生產的後膛抬槍是甲午戰爭中陸軍的主要武器之一。圖為清朝科技人員在調試仿製德國造七釐米口徑的山野炮,以及自製的各型號炮彈。攝影|約翰·湯姆遜

24 23.洋務運動前期的口號是“自強”,企業以重工業和軍工為主。1865年,江南機器製造總局在上海成立,能夠製造槍炮、彈藥、輪船等,是晚清最重要的軍工廠。1890年該局成功仿製英國阿姆斯壯式12英寸後裝填彈式加農炮,並批量生產。圖為1870年江南機器製造局炮廠炮房。

25 24.從1893年至清日戰爭開戰為止,江南機器製造總局共仿製德國速射炮12門。圖為造炮車間,工人正在操作進口大型臥式車床,切割大炮部件。

26 25.福州船政局是中國近代最重要的軍艦生產基地,由左宗棠創辦於1866年。這裡生產的“威遠”、“廣甲”、“平遠”、“廣乙”、“廣丙”服務於北洋水師,悉數參加了甲午海戰,其中“威遠”被擊沉、“廣甲”擱淺、“平遠”、“廣丙”被日俘、“廣乙”擱淺自焚。

27 26.洋務運動後期的口號是“求富”,興辦民用工業。1890年,張之洞創辦漢陽鐵廠,從英國和德國進口設備,甲午戰前的1894年6月投入生產,共花去資金600餘萬兩。在洋務運動中,這是耗資最大的項目,亦是官辦企業的典型,管理臃腫腐敗,後改為官督商辦。圖為漢陽鐵廠全景。

28 27.1881年,在洋務派主持下,由開平礦務局集資修建唐胥鐵路,揭開了中國自辦鐵路的序幕。甲午之時,清朝僅有的鐵路在運送兵員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圖為1881年唐胥鐵路上中國工人製造的第一台蒸汽機車。

29 28.清保守派官員一度把修建鐵路、應用蒸汽機車視為“奇技淫巧、失我險阻、害我田廬、妨礙我風水”的舉措大力制止,開平礦務局一度只好用馬拉火車車廂。在李鴻章的支持下,1885年中國第一家鐵路公司——開平礦務局鐵路公司成立。圖為李鴻章等人站在火車頭上。

30 29.洋務運動推進了清朝電信事業的發展。1871年長崎至上海海底電纜開通。1881年上海民用電話登場。1888年清朝自主成功架設海底電纜。甲午戰前,清朝的有線電報應用已經比較普及,國家商用和軍用電報電線形成網路。圖為清朝電話局接線生作業的場景。

31 30.在洋務運動中,中國近代自己的科學家發揮了重要作用。徐壽和華蘅芳先後參與了安慶軍械所和江南製造總局的創辦,李善蘭也曾在安慶軍械所任職。圖為化學家徐壽、數學家李善蘭和華衡芳在江南製造局翻譯處。

32 31.興辦學堂也是洋務運動的主要內容之一。據統計,從1862年設京師同文館到1895年創辦中西學堂,洋務派共創辦近代學堂22所,培養翻譯、科技、軍事等人才。然而科舉制度仍是中國大多數青年的夢靨。圖為近代著名數學家李善蘭和學生在京師同文館合影,彼時他任天文算學總教習。

33 年,第一批留美幼童30人赴美留學,此後至1875年,清政府每年選30名少年渡洋深造,為中國最早的官派留學生。幼童留美原計劃時限為15年,不料進行到第十年時,清府大員聽信駐美公使陳蘭彬的意見:“是外洋之技尚未周知,彼族之澆風早已習染”,召回全部留學幼童。

34 33.【加強軍備 籌畫海防】1888年,北洋水師成立,擁有清軍中最優良的裝備和待遇。政府派出大批官員前往英、法、德、美等國採購軍事裝備。艦隊管帶絕大多數出身於歐洲軍事院校。北洋水師二十餘艘艦船全部任用有留洋經歷的人才擔任管帶。

35 34.在官辦軍工企業的基礎上,洋務派還創立了新式陸軍。清朝早期的軍隊體系是八旗制,到清末,軍隊嚴重退化,腐敗不堪。到甲午戰爭之際,由綠營軍演化而來的勇軍和練軍,在近代武器裝備下成為清朝對外作戰的主力。圖為1870年代的舊式清兵弓箭手。

36 35. 李鴻章主張軍隊裝備西洋化,積極引進西方先進的武器裝備清軍。北洋陸軍營隊大多配備洋式槍炮。清陸軍主力炮械是德國制克式後膛7
35. 李鴻章主張軍隊裝備西洋化,積極引進西方先進的武器裝備清軍。北洋陸軍營隊大多配備洋式槍炮。清陸軍主力炮械是德國制克式後膛7.5釐米野炮,單門炮建制為10人一組。圖為寧波衛安勇炮兵隊。攝影:亨利·坎米奇 供圖:華辰影像

37 36.清朝陸軍沒有獨立的炮兵編制,炮械混編在步兵營隊內,炮手根據需要調用。因此,炮兵無法發揮火炮集中攻擊的優勢。圖為1878-1880年間,寧波,由洋人擔任訓練指導的一支清軍炮隊。

38 37.洋務派還籌畫了海防,並成立了四支近代海軍——北洋水師、南洋水師、廣東水師與福建水師。1888年,北洋水師成立,實力在其他三支水師之上,擁有清軍中最優良的裝備和待遇,是士卒嚮往的兵種。圖為在訓練中的北洋水師。

39 38.政府派出大批官員前往英、法、德、美等國採購軍事裝備。然而進口裝備五花八門。另外,在後勤、醫療、食品、輸送等領域內的儲備存在致命傷。圖為1890年,德國埃森梅噴射擊場,中國留學生實彈發射口徑280毫米克虜伯大炮。

40 39.海軍擁有操作近代化軍艦的人才,艦隊管帶絕大多數出身於歐洲軍事院校。北洋水師二十餘艘艦船全部任用有留洋經歷的人才擔任管帶。清政府還從歐洲聘用軍事人才,幫助訓練指導海軍。圖為致遠艦軍官合影,居中雙手交叉者為管帶鄧世昌。

41 40.1875-1895年間,清朝派往英、美、法等國的軍事留學生達百餘人。圖為1890年中國留學生與德國克虜伯公司人員合影。前排右五為段祺瑞。

42 41. 大清海軍的裝備遠超過陸軍,主力戰艦都是購置於德國、英國著名的艦船兵工廠。“定遠”、“鎮遠”兩主力艦,艦體裝甲堅厚,裝備4座30
41.大清海軍的裝備遠超過陸軍,主力戰艦都是購置於德國、英國著名的艦船兵工廠。“定遠”、“鎮遠”兩主力艦,艦體裝甲堅厚,裝備4座30.5釐米口徑6000米射程大炮,曾讓日本人為之落膽。圖為從德國伏爾鏗造船廠引進的“定遠”鐵甲艦。

43 42.清朝海軍四個水師保有艦船82艘、水雷艇25艘,總噸數85000噸。在甲午戰爭爆發前,北洋水師擁有艦船28艘,其中鐵甲艦3艘,巡洋艦7艘。圖為1887年在英國朴茨茅斯拍攝到的來遠巡洋艦。

44 43.濟遠艦是德國設計、建造的第一艘穹甲巡洋艦,1882年由李鴻章向伏爾鏗船廠訂造。圖為船尾的150毫米口徑克虜伯炮,該炮現存旅順萬忠墓紀念館。

45 44.致遠艦由英國阿姆斯壯埃爾斯維克船廠建造,圖為建造中的致遠艦。船上懸掛德國旗,船尾鑲有大清海軍標誌的龍形銘牌。動力採用雙引擎螺旋槳驅動,是同時代最新型戰艦。

46 45.揚威艦由英國米切爾造船廠建造,圖為揚威艦艦尾炮房特寫。

47 46.在德國和英國軍事顧問的幫助下,北洋海軍修建了旅順口、大連灣、威海衛永久炮臺群。李鴻章用白銀堆積的清朝海岸防禦體系,以虎踞龍蟠自居,堪稱亞洲海防要塞之首。圖為旅順口老蠣嘴炮臺入口。

48 47.北洋海軍炮臺位置設計互成犄角陣勢,能發射穿甲彈、榴散彈等輕重型彈種,交叉攻擊敵艦。圖為營口炮臺。

49 48.旅順口城頭、饅頭山炮台群。饅頭山炮台中央裝備三門24釐米口徑克虜伯大炮,大炮轉輪軌可調節炮口射擊方向。兩翼配置兩門12釐米口徑克虜伯大炮。

50 49.除了修建炮臺,北洋海軍還擁有為艦隊服務的船塢修理所、魚雷製造局、棧橋等專用設施。圖為旅順口魚雷艇倉庫。

51 50.旅順口棧橋和魚雷局。旅順魚雷局負責北洋水師魚雷製造、儲存和供給。局內劃分魚雷製造所、設計製圖室、機械工作室、魚雷儲存庫、教習講堂等部門。魚雷局擁有三百工人,並擁有先進的西洋式魚雷管理系統。

52 51.北洋海軍擁有優良的海防要塞體系,配備完善的後勤支援,炮臺炮群的火力,能覆蓋十餘裡外的海上目標。炮臺裝備德國炮為主的遠、近程海岸炮,大炮多為德國克虜伯後膛填彈鋼炮。圖為威海衛東岸謝家所陸防炮臺,裝備德國造15釐米加農炮。

53 52.赫德任海關總稅務司期間,為中國海關組織了一支艦隊,負責巡視各地燈塔設備、傳遞公文、打擊海盜,往返于上海和福建、廣東、臺灣海峽之中。照片中為巡邏艦“飛虎號”,1868年從英國購入,三桅帆船,甲午戰爭時曾編入北洋海軍。

54 53.洋務派進行的軍事改革,使大清的軍隊更加接近現代化。然而,軍隊上上下下貪汙成風,內部四分五裂且軍無鬥志。清政府舉國上下也沒有懂得現代戰爭的將帥。在即將到來的一場重大戰爭面前,清政府似乎敗局已定。圖為在訓練中的北洋水師。 THE END


Download ppt "戰前大清:沒落的王朝."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