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重庆区域发展: 从一圈两翼到五大功能区 吴海东.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重庆区域发展: 从一圈两翼到五大功能区 吴海东."—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重庆区域发展: 从一圈两翼到五大功能区 吴海东

2 一、区域发展的战略演进

3 (一)相关概念 经济区是在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形成的不同层次和各具特色的地域经济单元。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具有发达的内部经济联系,并在全国经济联系中担负某种专门化职能的地域生产综合体。 主体功能区即各地区所具有的、代表该地区的核心功能。各个地区因为核心(主体)功能的不同,相互分工协作,共同富裕、共同发展。核心(主体)功能是自身资源环境条件、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也是更高层级的区域所赋予的。主体功能不同,区域类型就会有差异。如城市化地区,农业地区,生态地区等。 城市群(又称城市带、城市圈、都市群或都市圈等)指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周围辐射构成城市的集合。核心城市一般为特大城市,有的为超大城市或大城市。 产业集群是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与其发展有 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积聚体,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

4 (二)市情分析

5 1.发展中的问题和关键节点 •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城乡区域间差异很大。2011年城乡居民收入比3.12∶1,“圈翼”人均GDP之比2.16∶1,全市有18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其中14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集中在“两翼”,全市有农村贫困人口202万人,其中80%集中在“两翼”。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双重二元结构,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面临的最大挑战。 •重庆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还不高,尚处于工业化中期。2011年人均GDP为5400美元,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高达44%,而且工业主要集中在“一圈”,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的88.9%,进出口总值占全市的96.7%;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5%,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8%;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为20249元、6480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高达39.1%。

6 1.发展中的问题和关键节点 •重庆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
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占GDP76.2%,科技创新能力弱,R&D经费占全市GDP的1.3%,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53.7%,只列全国第13位,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较高,资源能源环境约束趋紧。

7 2 1 4 3 破除体制机制 深层次矛盾,激 发创新发展活力,加快形成经济内生增长机制的关键节点。
统筹区域发展,做强主城、发展县域,推动区域功能明晰、分工明确、协同发展,促进全市资源利用最优化、整体功能最大化的关键节点; 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支撑、相互融合、互动发展的 关键节点; 2 1 破除体制机制 深层次矛盾,激 发创新发展活力,加快形成经济内生增长机制的关键节点。 4 夯实基础、积蓄 能量、调整结构、扩大开放,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 关键节点; 3

8 2、战略演进 四个发展阶段

9 2000年,提出构建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
“三大经济发展区” 都市发达经济圈 渝西经济走廊 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

10 2005年,微调为主城、渝西、三峡库区 和渝东南“四大工作板块” 主城 三峡库区 渝西 渝东南

11 2006年,提出了“一圈两翼” 区域发展战略

12 3、成绩巨大,问题显现 三中心两集群一高地的阶段目标的实现 金融机构: 银行总数西部第一。 非金融机构:交易市场、结算中心
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建设 重庆GDP占全国的1/50,金融贷款余额是全国的1/40,重庆金融的利润占全国1/20。去年重庆金融业占GDP比重达到8%。上海的GDP中金融业占比12%,北京金融业在GDP中占比14%,第三名就是重庆。 金融机构: 银行总数西部第一。 非金融机构:交易市场、结算中心

13 商贸物流中心建设 重点:保税区(寸滩、西永)、渝新欧铁路大通道 201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接近4000亿元。
打造长江上游地区的“会展之都”、“购物之都”和“美食之都”,形成区域商贸会展中心,促进实现流通现代化。 重点:保税区(寸滩、西永)、渝新欧铁路大通道 201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接近4000亿元。 2013年全市商贸流通工作的总任务,“为建成长江上游商贸物流中心奠定坚实基础”,并拿出预期目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其中限额以上增长20%;商品销售总额增长18%,其中限额以上增长20%;餐饮住宿业营业额增长16%;会展业直接收入增长15%;商贸就业人数达380万人以上。

14 科技教育中心建设 建设为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突出、教育发达、人才荟萃的科技教育中心。
重庆科技教育力量雄厚,人才相对富集。拥有1000多家科研机构,60余所高等院校,60多万科技人员。重庆科技教育的发展对周边地域可以发挥极大的辐射带动作用。

15 两集群建设 产业集群:建立产业链完善、规模效应明显、核心竞争力突出、支撑作用强大的一批重要产业集群。(汽摩、笔电)
形成了以汽车摩托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材料工业、石油天然气化工、轻纺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能源工业等“6+1”重点产业体系。 城镇集群:以主城为核心、以大约1小时通勤距离为半径范围的城市经济区(1个特大城市、5个大城市、7个中等城市、若干小城市) ,建设以万州为中心的三峡库区城镇群和以黔江为中心的渝东南城镇群。

16 一高地建设 重庆将建成内陆开放高地,形成以两江新区为龙头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体系,形成完善的政策体系和制度环境
各省区市对外开放度排名(国家发改委) 上海 北京 广东 天津 46.2 福建 江苏 浙江 辽宁 28.7 海南 山东 重庆 18.9 (排名11) 湖北 吉林 陕西 黑龙江 13.7 安徽 湖南 云南 河北 11.8 新疆 四川 江西 广西 10.4 山西 河南 甘肃 内蒙古 7.6 宁夏 西藏 青海 贵州 3.4

17 工业化与产业发展 ■高速发展下的结构调整 趋势1:经济高速增长,结构加快调整
2012年各区县一产比重分布 工业化与产业发展 趋势1:经济高速增长,结构加快调整 2008年以后全国经济增速放缓,重庆表 现突出。2011年GDP增速全国第二,2012 年并列第一。 经过再工业化过程,三产比重正在重新 上升:2010年以后三产比重再度回升。 2/3区县的一产比重下降到20%以下。 重庆 17 17

18 高速发展下的结构调整 工业化与产业发展 趋势2:以嵌入型和资本/技术密 集型主导的工业结构
工业总产值比重 从业人员比重 利税比重 分类 机械 40% 23% 41% 产值高 化工 11% 6% 金属 13% 9% 8% 电子 7% 4% 农副 10% 3% 就业多 建材 5% 22% 食品 利税高 采矿 总体弱 木材 1% 2% 印刷 纺织 电力 工业化与产业发展 趋势2:以嵌入型和资本/技术密 集型主导的工业结构 工业行业中对就业促进能力强的 食品等内生型产业与周边省份相 比比重显著较低。 18 18

19 ■高速发展下的结构调整 工业化与产业发展 趋势3:以门户贸易为核心的生产性服务 业比重迅速提升。 2012年六城市专业市场类型统计
金融和批发零售等行业的比重增长显著 高于成都等其他中西部省会。 进出口贸易迅速上扬。2011年超武汉, 2012年超成都,跃居中西部首位。 国内贸易发达。在西部市场成交额中领 先,并形成了以生产资料为主的优势。 2012年六城市专业市场类型统计 2010年 19 19

20 人口与城镇化 进入常住人口增长、城镇化率迅速提升的发展阶段
■高速发展下的结构调整 人口与城镇化 进入常住人口增长、城镇化率迅速提升的发展阶段 重庆是西南地区最早出现人口回暖的地区。2004年常住人口出现回升拐点,人口净流出2007年出现减缓拐点。 城镇人口规模稳定增长,增速全国第一。城镇化率远高于中西部其他省份,与江苏、福建、浙江等省接近。 2000~2011年西南三省一市常住人口变化情况 重庆 四川 贵州 20

21 ■城市实力逐年增强,区域组织能力有待提高
水运:地位高,港群格局初步形成 货种:从干散货运输为主转变为支 撑西南地区快速工业化的重要能源、 原材料输入(70%煤炭)通道,外 贸集装箱中转(70%)、汽车滚装 (45%)输出通道。 港群格局初步形成,万州、涪陵港 口运量迅速增长 重庆港 长寿港 涪陵港 永川港 万州港 一般散货 能源材料 集装箱 滚装船 内涵式发展:从一味追求速度和总量扩张转向注重质量、深度和效益 21 21

22 铁路:虽着力追赶,但仍旧存在通道不足制约发展的问题
■城市实力逐年增强,区域组织能力有待提高 铁路:虽着力追赶,但仍旧存在通道不足制约发展的问题 货运结构问题:国际货运:高度依赖江海联运,航空货运滞后。国内货运:铁路运输比重低、公路比重过高问题。 通道建设问题:长江通道水运存在瓶颈,缺乏平行铁路分流;渝昆通道无顺直的铁路线路(绕行成都);渝深通道上渝怀线铁路等级、运能较低。 成都 重庆 西安 2012年各城市按价值分的进出口总额运输方式 内涵式发展:从一味追求速度和总量扩张转向注重质量、深度和效益 22 22

23 ■城市实力逐年增强,区域组织能力有待提高
航空:增速快,区域竞争激烈,城市型机场的价值尚未得到有效发挥 势头好,但区域竞争激烈:2012年重庆江北机场在西部机场中客运量排名第四,货邮量 排名第二;在全球客流增长最快的十大机场中增幅排名第一,增长主要来源于国际航线 和高原航线(《华盛顿邮报》)。 航空区际门户作用强于区内组织作用,中转功能尚未形成:成都和西安与沿海对飞量与 区内中转量相当;重庆和武汉与沿海对飞量不低,但区内中转量较少。 成都、西安 重庆、武汉 内涵式发展:从一味追求速度和总量扩张转向注重质量、深度和效益 23 23

24 ■城市实力逐年增强,区域组织能力有待提高
创新要素的聚集程度弱于周边 省会城市 中科院:仅1个院所,成都、 西安有3-4个中科院院所,广 州、上海有10个左右 科技型企业:高于西安和广州 但仅次于成都,远远小于上海、 深圳、北京 其他战略性产业:装备制造发 展较好,材料化工有一定基础 天津 上海 重庆 成都 西安 重大 产业 电子信息 手机、传感器 集成电路 笔记本 Ipad、芯片 装备制造 大飞机、大火箭 汽车、新能源设备、交通、机器人、海洋平台、大飞机、大型工程机械、船舶关键部件 特种船舶、新能源汽车、能源装备、轨道、低空飞行器 汽车、机床、发电设备、民用航空设备、新能源设备 干线支线飞机 材料化工 特种钢材金属、化工材料、成品油 特种钢材、精品型材、有机材料、成品油、新材料 材料、新能源 科学 设施 重大科学装置 上海光源、软X射线FEL、蛋白质设施 长短波授时装置 信息基础设施 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国家干细胞库 上海超级计算中心、上海生物样本库 云计算数据中心 成都超级计算中心 国家高性能计算西安中心 24

25 ■城市实力逐年增强,区域组织能力有待提高
大事件和区域型消 费游乐缺乏 大事件:中西部普 遍缺乏,均分布在 北上广和天津 区域消费:中西部 地区以成都(宜家、 欢乐谷、华侨城)、 武汉为主,重庆缺 少大型、有区域影 响力的消费娱乐设 施 会议展演:重庆展 览业较强,次数甚 至多于广州西安、 武汉、成都,但会 议较少 2012年大事件分布 注:大事件指国际性文化交往与重大赛事 2011年各城市展览会议举办次数 2011年各城市文艺演出场次 25

26 ■一圈两翼基本成型,城镇体系亟待优化 四种差异化的动力机制初步形成:退二进三、二产拉动、均衡发展、三产拉动
二产拉动型 均衡发展型 三产拉动型 退二进三型 退二进三型:主城核心地区渝中、江北及 沙坪坝、九龙坡核心区 二产拉动:主城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 渝东北长江以北地区、渝东南黔江和秀山 均衡发展:一小时圈成渝北线及渝东南渝 东北其他大部分地区 三产拉动:武隆及三峡核心景区等旅游资 源比较丰富的地区 四种差异化的动力机制初步形成:退二进三、二产拉动、均衡发展、三产拉动 主城区 渝东北 渝东南 一小时经济圈 26

27 ■一圈两翼基本成型,城镇体系亟待优化 分区城镇规模增长各异 一小时经济圈网络化特征显著。长寿、璧山 发展速度不逊于合川、江津、永川。
渝东北长江走廊极化特征显著。涪陵、万州 为大城市。 渝东南散点特征显著。众多区县城从小城镇 成长为小城市,黔江的增长并不显著。 2000年城镇体系结构(现状) 2012年城镇体系结构(现状) 特大城市 大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市 小城镇 万州 涪陵 璧山 大足 荣昌 綦江 城口 永川 合川 铜梁 江津 长寿 开县 潼南 27

28 一圈两翼基本成型,城镇体系亟待优化 县城以上人口占城镇人口比重从2000 年的76%增加到2012年的79%。
一小时经济圈区县以集中城镇化为主:县 城人口增加209万,镇人口增加29万。 渝东北和渝东南更趋向于分散城镇化:渝 东北县城人口增加105万,镇人口增加65 万;渝东南县城增加38万,镇人口增加22 万。 20%的小城镇有就业岗位和产业支撑, 渝东北部分小城镇存在空心化情况。 渝东北 渝东南 一小时经济圈 28

29 城市框架初步拉开,功能布局和品质有待优化
重庆主城进入扩张与更新同步的高 速土地开发阶段 再造一个重庆仅用了6~7年的时间: 2005年以来主城开发总用地为290平 方公里,其中更新41平方公里,新增 249平方公里。 近10年各城市年均建设用地量比较

30 4、成绩巨大,问题显现 GDP万亿俱乐部,人均收入翻5番。
各区域板块及各区县功能定位不清晰、产业同质化、招商引资恶性竞争等问题更加突出地暴露出来; 政企不分、政资不分、政事不分、政社不分,职责交叉、权责不清以及服务意识淡薄、效率低下等问题凸显出来。

31 4.中央厚望于重庆 2007年3月,“314”总体部署(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
2007年6月,设立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10年,确定为国家中心城市。

32 所以—— 五大功能区域划分是破除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加快把重庆建设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直辖市,加快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决策。

33 二、关于主体功能区划分

34 区划原则 国土部分覆盖的原则 基本依托行政区的原则 自上而下、上下互动的原则 科学性和可行性并重的原则 动态调整的原则 功能区是经济区域概念
区域协调不是不是平均分布:美国、日本 区域协调不是GDP均等化,是公共服务:德国,“保持均衡的生活条件” 区域协调是人口分布与经济分布大致均衡,资源承载能力协调 

35 主体功能区理念——指基于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从未来开发的角度,对不同区域的空间开发方向、开发时序和开发强度的总体定位。
大都市区——以都市功能核心区和都市功能拓展区为核心载体,以城市发展新区为腹地,构建大都市区。从世界城市发展规律来看,大都市除核心市区外,都有广阔的支撑腹地,如伦敦外围有大伦敦地区,巴黎外围有大巴黎地区,纽约外围有大纽约地区。在国内,上海外围有长三角,北京、天津外围有环渤海,广州、深圳外围有珠三角。构建大都市区和大生态区,有助于增强全市发展的整体性、互补性和联动性,有助于大都市的集聚辐射功能更加充分体现出来。

36 关于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 2000年,国家发改委提出《关于规划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 提出空间协调与平衡的理念。政府在制定规划时,不仅要考虑产业分布,还要考虑空间、人、资源、环境的协调。此后,国家发改委开始针对这一构想开始大量研究。 空间指导和约束功能 原东西中三大区域,“九五”七大区域:长江三角洲和沿江地区 、东南沿海地区 、环渤海地区 、东北地区 、中部五省地区 、西南和广西地区 、西北地区 2003年,中国工程院“十一五”规划课题受国家发改委委托时提出相关问题 2006年3月,国家“十一五”纲要确立,8个省市试点 2008年出台: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基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划分。

37 优化开发区域 是经济比较发达、人口比较密集、开发强度较高、资源环境问题更加突出,从而应该优化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城市化地区。         

38 重点开发区域 是有一定经济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集聚人口和经济的条件较好,从而应该重点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城市化地区。
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都属于城市化地区,开发内容总体上相同,开发强度和开发方式不同。 成渝地区

39 成渝地区   功能定位是: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全国 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科技教育、商贸物流、金融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西南地区科技创新基地,西部地区重要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   

40 重庆经济区 该区域包括重庆市西部以主城区为中心的部分地区。  功能定位是: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的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以及高新技术产业、汽车摩托车、石油天然气化工和装备制造基地,内陆开放高地和出口商品加工基地。   ——构建以重庆主城区为核心,以“一小时经济圈”地区为重点,以主要交通干线和长江为轴线的空间开发格局。   ——强化重庆主城区的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先进制造和综合服务水平,建设全国重要的金融、科技创新、教育文化、商贸物流中心,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培育壮大沿交通轴线和沿长江发展带,拓展发展空间,加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产业分工协作和资源利用合作,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产业和人口承载能力,形成本区域新的增长点。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保护与合理开发三峡库区渔业资源。   ——加强长江、嘉陵江流域水土流失防治和水污染治理,改善中梁山等山脉的生态环境,构建以长江、嘉陵江、乌江为主体,林地、浅丘、水面、湿地带状环绕、块状相间的生态系统。

41 限制开发区域分为两类: 一类是农产品主产区,即耕地较多、农业发展条件较好,尽管也适宜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但从保障国家农产品安全以及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需要出发,必须把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发展的首要任务,从而应该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地区; 一类是重点生态功能区,即生态系统脆弱或生态功能重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低,不具备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条件,必须把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作为首要任务,从而应该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地区。

42 限制开发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巫山、奉节、云阳
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及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酉阳、彭水、秀山、武隆县、石柱 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巫溪、城口

43 禁止开发区域 是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域,以及其他禁止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需要特殊保护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层面禁止开发区域,包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省级层面的禁止开发区域,包括省级及以下各级各类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域、重要水源地以及其他省级人民政府根据需要确定的禁止开发区域。

44 禁止开发区 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6;北碚区、沙坪坝区、璧山县 重庆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60.17;城口县
重庆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18.5;南川市 重庆大足石刻 ;2.34 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 缙云山风景名胜区;170 金佛山风景名胜区;441 四面山风景名胜区;213.37 天坑地缝风景名胜区;456 芙蓉江风景名胜区;100.75

45 重庆双桂山国家森林公园,1.02,丰都县 重庆小三峡国家森林公园,20.00,巫山县 重庆金佛山国家森林公园,60.82,南川区 重庆黄水国家森林公园,42.00,石柱县 重庆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23.40,武隆县 重庆茂云山国家森林公园,19.10,彭水县 重庆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16.33,涪陵区 重庆青龙湖国家森林公园,52.36,璧山县

46 重庆黔江国家森林公园,128.00,黔江区 重庆梁平东山国家森林公园,37.80,梁平县 重庆桥口坝国家森林公园,76.55,巴南区 重庆铁峰山国家森林公园,91.00万州区 重庆红池坝国家森林公园,242.00,巫溪县 重庆雪宝山国家森林公园,97.72,开县 重庆歌乐山国家森林公园、14.03、沙坪坝区

47 重庆玉龙山国家森林公园、35.17、大足县 重庆茶山竹海国家森林公园、99.79、永川区 重庆黑山国家森林公园、26.52、万盛区 重庆九重山国家森林公园、100.89、城口县 重庆大园洞国家森林公园、34.59、江津区 重庆南山国家森林公园、30.80、南岸区 重庆观音峡国家森林公园、16.15、北碚区

48 长江三峡国家地质公园(湖北、重庆)、25000 重庆黔江小南海国家地质公园、197 重庆武隆岩溶国家地质公园、454.7 重庆云阳龙缸国家地质公园、296

49

50 “三个重要性”—— 重庆是我国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直辖市,具有中等省的规模,区域间、城乡间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等差异很大;
进一步科学划分功能区域、明确区县功能定位,是一项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工作。

51 “四个有利于”—— 有利于在更高水平上统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既可以促进各区域发挥比较优势,又能做到全市一盘棋,实现全市一体化、区域发展差异化、资源利用最优化和整体功能最大化; 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重庆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有利于加强重庆与周边省市的协调合作,加快成渝城市群及成渝经济区等建设; 有利于增强区域发展分类指导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52 三、五大功能区的目标定位 与重点任务 都市功能核心区 都市功能拓展区 城市发展新区 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 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

53 2012年五大功能区域主要数据表 全市 都市功能核心区 都市功能拓展区 城市发展新区 生态涵养发展区 生态保护发展区 面积(km2)
常住总人口(万人) 常住城镇人口 (万人)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GDP (亿元) 占% 人均GDP(元) 三次 产业比 全市 82403 2945 1678 57 11410 38910 8:53:39 都市功能核心区 294 280 267 95 1696 14.86 60571 0:29:71 都市功能拓展区 5179 515 426 83 3320 29.09 63301 3:57:40 城市发展新区 23189 1042 556 53 3811 33.40 33190 12:58:30 生态涵养发展区 33904 828 335 40 1952 17.10 23520 15:49:36 生态保护发展区 19837 94 34 630 5.52 22424 16:49:35

54 渝中区全域和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5区内环以内区域,约294平方公里,2012年常住人口280万。
1.都市功能核心区 渝中区全域和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5区内环以内区域,约294平方公里,2012年常住人口280万。

55 是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区域,重庆建市以来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全市开发强度最高、基本上完全城市化的地区
目标定位—— 高端要素集聚、辐射作用强大、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大都市中心区; 到2020年,GDP达到33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提高近20个百分点。

56 重点任务—— 一是优化产业结构 二是提升产业能级 三是提升现代都市形象 四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五是保护城市生态

57 提升产业能级:不能新增工业规模,转向以服务经济为主,聚集金融保险、研发设计、文化创意、高端商务、电子商务、精品商贸等现代服务业和都市楼宇工业,聚集更多国际国内高端要素。加强解放碑—江北嘴—弹子石中央商务区和重大商务集聚区建设,升级改造解放碑、观音桥、大坪、三峡广场、杨家坪和九宫庙等商圈,发展新型商业业态,建设电子商务信息平台,打造长江上游地区的消费时尚中心。 优化城市功能:不能新增工业规模,通过禁止发展一般性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退出低端产业,适当疏散人口,总人口大体保持现在规模约280万。 精细化管理:通过旧城改造及部分工业企业搬迁,改变老城区不合理的用地布局,提升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改善人居环境。 保护好城市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和保护好鹅岭、中梁山、南山等绿色生态屏障及长江、嘉陵江等水域生态廊道,打造两江四岸滨水景观,展现美丽山水城市独特风貌。同时继续保持“多中心组团式”空间发展模式,避免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等问题。

58 2.都市功能拓展区 主城9区除都市功能核心区外的区域,即江北、南岸、大渡口、九龙坡、沙坪坝5个区处于内环以外的区域以及渝北区、北碚区、巴南区全域,面积约5179平方公里,2012年常住人口515万。 58

59 是国家中心城市的拓展建设区域 目标定位 ——
全市科教中心、物流中心、综合枢纽和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是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主城生态屏障区,以及未来新增城市人口的宜居区; 到2020年,实现GDP 10700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22000亿元,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达到18.1%;形成21个大型人口聚集区,未来10年新增人口约400万人。

60 重点任务 —— 一是加快向北“要高度”,做大经济体量 二是向西“提速度”,带动渝西产业发展 三是向南“加力度”,拓展新阵地
四是有序拓展城市空间 五是积极发展都市农业和休闲旅游业

61 涪陵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区、大足区、綦江区、铜梁县、潼南县、荣昌县、璧山县等12区县及万盛、双桥经开区,约23184平方公里,2012年常住人口1042万。

62 是按卫星城理念在主城区外围规划布局建设的城镇集群。城市发展新区不是“城市开发新区”,不是全域进行新城开发和工业开发
目标定位—— 全市未来工业化城镇化的主战场,集聚新增产业和人口的重要区域,全市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和川渝、渝黔区域合作共赢先行区城市发展(新区的12个区县城是成渝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围绕重庆主城的卫星城)。 到2020年,城镇化率提高到63%,常住人口达到1200万,(建设组团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产业集聚区 )GDP达到10000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22500亿元。

63 重点任务 —— 一是培育特色产业集群 二是推动都市功能重点承接区的发展 三是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 四是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五是统筹基础设施建设
六是加强区域合作发展 七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64 实施路径: 在主城东部,依托国家级长寿经开区、涪陵工业园区,将打造重化工为主导的综合产业基地;在渝西,依托双桥经开区,永川、江津、璧山、大足、荣昌等工业园区,将打造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依托合川、铜梁、潼南工业园区,将打造机械加工、轻纺食品为主导的特色产业集群;渝南,对因资源枯竭导致暂时困难的万盛经开区、綦江、南川等板块,将加大对其产业转型的扶持力度,构建“载能型产业”和“城郊休闲旅游”集群。

65 4.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 万州区、梁平县、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忠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共11个区县,约33906平方公里,2012年常住人口828万。

66 目标定位——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和长江上游特色经济走廊,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和特色资源加工基地;
规划用10年左右时间,引导转移人口130万,常住人口减少到700万,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

67 重点任务 —— 一是加快建设重点开发 二是打造特色经济板块 三是培育特色优势产业 四是增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支撑能力
五是三峡库区后续发展与扶贫开发并举 六是突出生态涵养功能 七是调整人口布局

68 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各区县将主要按照以下三种类型发展:
对万州进行重点开发,带动万(州)开(县)云(阳)特色产业板块; 二是增强梁平、丰都、垫江、忠县、开县等国家农产品主产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构建垫江—梁平—丰都—忠县农产品特色经济板块; 三是增强城口、云阳、奉节、巫山、巫溪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县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构建奉节—巫山—巫溪—城口特色旅游经济带。

69 5.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 黔江区、武隆县、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彭水县共6个区县,约19811平方公里,2012年常住人口约280万。

70 目标定位——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与重要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武陵山绿色经济发展高地、重要生态屏障、生态民俗文化旅游带和扶贫开发示范区;
规划用10年左右时间,引导转移人口80万,常住人口减少到200万,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

71 重点任务—— 一是加快建设重点开发区 二是突出生态保护功能 三是发展环境友好型特色产业 四是大力发展民俗文化生态旅游业
五是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六是建设武陵山扶贫开发示范区 七是调整人口布局

72 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与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这是功能分区突出首要、明确重点的必然要求。“生态涵养”与“生态保护”是这两个发展区的首要任务,相同的方面都是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生态产品,发展生态经济,实行 “面上保护、点上开发”。不同的方面:“生态涵养”,更加突出三峡库区水源“涵养”这个重点,保护好三峡库区的青山绿水,肩负起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责任,这是国家战略的需要。“生态保护”,针对生态环境更为脆弱和敏感的特点,强调减少人为扰动,突出减人减载,增强生态自我修复能力,肩负起武陵山重要生态屏障的责任。

73 四、五大功能区划分是对 “一圈两翼”战略的继承和创新

74 1、对区域分工的科学安排, 体现了“三个更加”
1、对区域分工的科学安排, 体现了“三个更加” 功能定位更加精准 空间布局更加到位 发展目标更加明确

75 2、区域资源的合理配置, 体现了“三个优化”
2、区域资源的合理配置, 体现了“三个优化” 经济资源的总体分配的优化 产业资源配置的优化 人口资源配置的优化

76 五、通过五大功能区规划、政策 与考核的“三位一体”, 实现全市发展“一盘棋”
五、通过五大功能区规划、政策 与考核的“三位一体”, 实现全市发展“一盘棋”

77 1、强化规划引导 做好规划衔接—— 人口、产业、城市功能、 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 突出规划重点—— 基础设施、产业、土地

78 2、做好政策设计 财税政策(生态补偿机制,转移支付力度,专项资金) 产业政策(主导产业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协调发展)
土地政策(重点保障工业化、城镇化 ) 人口政策(疏解,控制,迁入, 迁出 )

79 3、完善考核机制 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要加大对经济发展贡献度的考核,提高经济发展类考核指标的权重;
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要把生态涵养和保护作为第一位的任务,适当降低经济增长贡献度指标的考核权重,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农业与旅游发展类指标的考核权重,这是保护这两个地区生态环境的最大“优惠政策” 。

80 小 结 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扬长避短,特色发展 差异化、一体化发展 统筹兼顾,持续发展!

81 谢谢大家!


Download ppt "重庆区域发展: 从一圈两翼到五大功能区 吴海东."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