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不當的研究寫作:自我抄襲 2015.09.11製作.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不當的研究寫作:自我抄襲 2015.09.11製作."—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不當的研究寫作:自我抄襲 製作

2 單元簡介 單元目標 自我抄襲之定義與內涵 如何避免自我抄襲 結語 參考文獻 1.1可能出現自我抄襲之情況 1.2產生自我抄襲之原因
1.3科技部相關規範 如何避免自我抄襲 結語 參考文獻

3 單元簡介 本單元將介紹與抄襲相關的一種不當行為:自我抄襲。自我抄襲和抄襲並 不相同;部分學者認為,抄襲屬於「偷竊」之行為,但自我抄襲的核心在於 「欺騙」(deception)而非偷竊(Fisher & Partin, 2014; Martin, 2013; Roig, 2013)。 自我抄襲很難被認為是一種偷竊行為,因為一個人無法「偷」自己的著作 與文字;在相關研究文獻中,自我抄襲多與「文字重複使用」、「重複/多重 投稿」等密切相關,故被視為浪費學術資源之行為,且容易讓讀者誤認為所閱 讀之內容為首次出現的創新意見、構想,因此仍被視為一種研究的不當行為。

4 單元目標 本單元將介紹自我抄襲之定義,幫助學習者理解何謂自我抄襲,以 及如何避免此類行為。在學習完本單元後,期望可幫助學習者達到以下 目標:
了解自我抄襲之定義 判斷自我抄襲之情況 了解避免自我抄襲之方法

5 自我抄襲之定義與內涵 想一想  以下這些學生說的,有沒有道理呢?請針對這些人說的話進行認同程度的討論。

6 可能出現自我抄襲之情況(1/2) 不可避免地,在創作論文的過程中,作者會引述或引用前人的研究論文;然而,當某位研究者將自己之前的著作文字或構想又再次於新的作品中重新呈現,卻沒有加上適當的引用資料來源,讓讀者誤以為他們所讀到的這些資訊都是全新的、首次呈現的學術創見,此行為即為自我抄襲(APA, 2010; Bonnell et al., 2012; Fisher & Partin, 2014)。

7 可能出現自我抄襲之情況(2/2) 以下幾種情境,均可能出現自我抄襲的狀況:
資料來源:Jennings & Froman, 2013; Martin, 2013; Roig, 2010, 2013; Šupak-Smolčić & Bilić-Zulle, 2013

8 產生自我抄襲之原因(1/6) 為什麼會發生自我抄襲的狀況呢?總結而言,可能的原因如下:

9 產生自我抄襲之原因(2/6)

10 產生自我抄襲之原因(3/6)

11 產生自我抄襲之原因(4/6)

12 產生自我抄襲之原因(5/6)

13 產生自我抄襲之原因(6/6)

14 科技部相關規範 學術倫理概念與意涵較為抽象,因此落實至個人具體行為時,研究者難免會面臨難以判斷是非對錯之情況;為使各種研究行為均有所依歸,科技部(前國科會)於103年10月修正相關之規範與條文,公佈了「科技部對學術倫理的聲明」、「科技部對研究人員學術倫理規範」、並修正「科技部學術倫理案件處理及審議要點」。其中「科技部對研究人員學術倫理規範」明確定義自我抄襲及其判斷規準。

15 補充資料「科技部對研究人員學術倫理規範」節錄
內文擷取自 自我抄襲的制約:研究計畫或論文均不應抄襲自己已發表之著作。研究計畫中 不應將已發表之成果當作將要進行之研究。論文中不應隱瞞自己曾發表之相似研究 成果,而誤導審查人對其貢獻與創見之判斷。自我抄襲是否嚴重,應視抄襲內容是 否為著作中創新核心部分,亦即是否有誤導誇大創新貢獻之嫌而定。此節亦有以下 兩點補充: (1)某些著作應視為同一件(例如研討會論文或計畫成果報告於日後在期刊發表), 不應視為抄襲。計畫、成果報告通常不被視為正式發表,亦無自我引註之需要。研 討會報告如於該領域不被視為正式發表,亦無自我引註之必要。 (2)同一研究成果以不同語文發表,依領域特性或可解釋為針對不同讀者群而寫, 但後發表之論文應註明前文。如未註明前文,且均列於著作目錄,即顯易誤導為兩 篇獨立之研究成果,使研究成果重複計算,應予避免,但此應屬學術自律範圍。

16 案例思考(1/11) 請先觀賞本案例,再進行想一想活動。 畫面(1/9)

17 案例思考(2/11) 畫面(2/9)

18 案例思考(3/11) 畫面(3/9)

19 案例思考(4/11) 畫面(4/9)

20 案例思考(5/11) 畫面(5/9)

21 案例思考(6/11) 畫面(6/9)

22 案例思考(7/11) 畫面(7/9)

23 案例思考(8/11) 畫面(8/9)

24 案例思考(9/11) 畫面(9/9)

25 案例思考(10/11) 想一想 請問此案例中,小究犯了哪些研究不當行為? 自我抄襲 篡改研究成果 重複發表

26 案例思考(11/11) 想一想-題目解析 請問此案例中,小究犯了哪些研究不當行為? 不當研究行為類型 說明 自我抄襲
將自己之前於B教師課堂撰寫之已出版文章內容大量放入A教師之研究計畫成果報告,且未註明資料來源,有自我抄襲之疑慮。此外,雖然以該計畫先導研究所發表之論文內文放入成果報告(非發表出版之文章)應無自我抄襲疑慮,建議小究應註明部分內文為已發表之內容。 篡改研究成果 忽略擴充的研究資料,並未呈現正確研究結果。 重複發表 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非發表出版之文章,無重複發表的問題。

27 如何避免自我抄襲(1/4) 身為學術界的一員,該如何避免自我抄襲呢? 以下為研究者避免自我抄襲之方式: 同一筆研究資料,勿再重複發表論文。
避免將一筆資料擴充收新的資料後,再次寫成研究論文投稿;若有必要再次將擴充之資料發表,應於新論文中清楚註明部分資料的出處,避免讀者誤以為所有的資料均為本篇研究蒐集而來。 避免將同一筆資料修改詮釋後,再次寫成研究論文投稿;同上,若有必要再發表,亦應清楚註明資料出處。

28 如何避免自我抄襲(2/4) 身為學術界的一員,該如何避免自我抄襲呢? 以下為研究者避免自我抄襲之方式:
若使用自己寫過的文字,應使用「引述」或「改寫」、「摘寫」等方式,並清楚註明資料出處。 避免使用完全相同的邏輯架構以及表達方式來重新撰寫一篇論文,因為即使文字都被改寫了,但如果兩篇文章的論述方式類似度高,亦有可能導致抄襲之疑慮。 避免將自己於某出版論文中製作的圖或表重新原封不動地使用於另一篇文章,若需要使用,應清楚註明資料出處。

29 如何避免自我抄襲(3/4) 想一想 小光要將研究成果投稿到國際期刊,在撰寫「文獻探討」部分時,他想到自己一年前也有寫過同樣的題目,而且也被刊登到研討會的會議手冊上;他認為,既然這兩篇的主題類似,且該篇研討會論文是自己所撰寫,文字也有經評審修改過,內容應該都沒問題了。幾經思考之後,小光決定將這些文字、圖和表用在這一次的投稿論文中。 請問小光進行的以下行為,哪些是可被接受的?哪些是不可被接受的? 行為一:一字不漏地將之前寫的全部文字直接用於此次期刊內文,且未註明資料來源。 行為二:將少部分之前寫的文字以「引述」、「引用」的方式放於其刊論文中,並且補充增加今年新增的文獻探討內容。 行為三:將整篇研討會論文的文字經過改寫後放在投稿論文中,但並未增加任何新的文獻或新的創見,且並未註明資料來源。 行為四:以自己之前所至作的圖或表為基礎,加上今年最新的相關文獻,重新修正並會至這次投稿所需要之表格。

30 如何避免自我抄襲(4/4) 屬於自我抄襲的行為,是不可被接受的。
請問小光進行的以下行為,哪些是可被接受的?哪些是不可被接受的? 題目解析 行為 說明 一字不漏地將之前寫的全部文字直接用於此次期刊內文,且未註明資料來源。 屬於自我抄襲的行為,是不可被接受的。 將少部分自己之前寫的文字以「引述」、「引用」的方式放進期刊論文中,並補充增加今年新增的文獻探討內容。 透過合理的引述方式引用文獻資料,並加以補充最新的文獻探討來撰寫研究論文,是可被接受的行為。 將整篇研討會論文的文字經過改寫後放在投稿論文中,但並未增加任何新的文獻或新的創見,且並未註明資料來源。 此行為明顯違反學術倫理,不可被接受。 以自己之前所製作的圖或表為基礎,加上今年最新的相關文獻,重新修正並會至這次投稿所需要之表格。 並非全然複製,應可被接受。

31 結語 (1/2) 我們在之前的課程強調,「誠實」為研究的基本價值。然而,身為一位研究者,難道就完全不能把自己之前所撰寫過的文字、之前執行過的研究成果再拿來重複使用嗎? 答案是:當然可以,重點在於當他/她使用這內容時,是否以自己的方式使用引述、改寫、摘寫等方式重新詮釋自身之前已發表之內容,並將之前所發表的論文列為參考著作,註明資料來源,並告知讀者這些為之前研究的結果,而非本文的新發現或創見,以避免讀者錯誤地詮釋論文內容。

32 結語 (2/2) 由於自我抄襲之作通常對學術研究的貢獻度較低,因此也易被視為是浪費學術資源的行為,研究者們應該竭力避免這類的作為。
以目前的科技技術而言,相關反抄襲軟體只能偵測出文字上的抄襲,無法測出研究論文結構或文章構想主旨的自我抄襲;因此,研究者必須自律規範,將學術研究建立在「誠實」之基礎上,才能確實並有效地執行研究,為民謀利,並得到社會之支持、獲取大眾之信賴。

33 參考文獻(1/2) 中文參考文獻 科技部(2014)。科技部對研究人員學術倫理規範。取自 英文參考文獻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10). Publication manu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6th ed.).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ndreescu, L. (2013). Self-plagiarism in academic publishing: The anatomy of a misnom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thics, 19(3), doi: /s 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2010). ACM policy and procedures on plagiarism. Retrieved fromhttp:// Bonnell, D. A., Buriak, J. M., Hafner, J. H., Hammond, P. T., Hersam, M. C., Javey, A., ... & Weiss, P. S. (2012). Recycling is not always good: the dangers of self-plagiarism. ACS Nano, 6(1), doi: /nn Fisher, E. R., & Partin, K. M. (2014). The challenges for scientists in avoiding plagiarism. Accountability in Research, 21, doi: / Jennings, B. M., & Froman, R. D. (2013). When you wrote it before. Research in Nursing & Health, 36, 225– 227. doi: /nur.21528

34 參考文獻(2/2) 英文參考文獻 Martin, B. R. (2013). Whither research integrity? Plagiarism, self-plagiarism and coercive citation in an age of research assessment. Research Policy, 42(5), doi: /j.respol Roig, M. (2010). Plagiarism and self-plagiarism: What every author should know. Biochemia Medica, 20(3), Roig, M. (2013). Avoiding plagiarism, self-plagiarism, and other questionable writing practices: A guide to ethical writing. Retrieved from  Rosenzweig, M., & Schnitzer, A. E. (2013). Self-plagiarism perspectives for librarians.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 News, 74(9), Šupak-Smolčić, V., & Bilić-Zulle, L. (2013). How do we handle self-plagiarism in submitted manuscripts?.Biochemia Medica, 23(2), doi: /BM


Download ppt "不當的研究寫作:自我抄襲 2015.09.11製作."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