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电视(1)班 秦佳红 史怡萍 王琰斓 刘静 张程捷 王佳丽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电视(1)班 秦佳红 史怡萍 王琰斓 刘静 张程捷 王佳丽"—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电视(1)班 秦佳红 史怡萍 王琰斓 刘静 张程捷 王佳丽
中国老龄化社会问题调查报告 电视(1)班 秦佳红 史怡萍 王琰斓 刘静 张程捷 王佳丽

2 Part 1 老龄化社会定义 老龄化社会标准 老龄化社会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达到或超过一定的比例的人口结构模型。
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是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新标准是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3 中国人口老龄化阶段 在世界人口走向老龄化和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同时,中国人口老龄化也在加剧。根据 年中国人口发展数据,从1950年开始,由于人口生育率的变化,中国的老龄化发展总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4 (1)1950年到1975年为老年人口的平稳发展阶段。在此期间,人口老年比从1950年的4. 5%到1975年的4
(1)1950年到1975年为老年人口的平稳发展阶段。在此期间,人口老年比从1950年的4.5%到1975年的4.4%,期间每年变化最大的仍不超过0.2个百分点。 (2)1975年到2000年为人口老龄化的前期阶段。在这一期间,人口老年比从1975年的4.4%上升到2000年6.8%,但仍未达到老龄化的程度。 (3)2000年到2030年为老龄化调整阶段。在这期间,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老年人口比例年均上升0.39%。这一阶段又可分为两部分,一是 年,少儿人口增长较慢,劳动人口迅速增加,老年人口增长加快;二是 年,少年人口开始减少,劳动力人口也出现下降,老年人口迅速增加。 (4)2030年到2050年为高水平人口老龄化阶段。在这期间老龄化速度开始减慢,但老年比仍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上。

5 综观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可以看出,中国人口老龄化具有如下特点:
Part 2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综观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可以看出,中国人口老龄化具有如下特点:

6 (一) 人口规模大、老龄化速度快 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规模巨大,到2000年已经超过8700万,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居世界第一位。老年人口一直呈递增的趋势,预计到2050年将超过3.3亿。 根据联合国人口署的资料,中国的老年比每5年平均增加的百分点从1977年左右就超过了世界的平均水平,也高于发达国家的发展速度,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4.39%的最高发展速度(这与我国的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有很大的关系),而同期世界平均老年比发展速度也达到最高,仅为2.36%。

7

8 (二) 人口“未富先老” 中国人口老龄化是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出现的。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主要是人口生育率下降的结果,这是由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造成的,因而形成人口老龄化进程超前于经济发展的结果。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人口生育率下降三者基本上同步。但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都是在经济发达时期,经济承受力强,而且及时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因此,即使在进入老龄社会后出现一些问题,也不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尽管从GDP总量来说,中国在世界上排在第7位,但在人均GDP、经济发展质量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预计到21世纪中叶,中国人口老龄化达到峰值时,人均GDP也只能达到目前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9 Part 3 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在带来一定的人口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经济上的问题。这首先就表现在人口老龄化深刻影响了劳动力的年龄结构。人口老龄化可能导致年轻劳动力的供给不足,同时社会又有大量的老年人需要供养,提高了劳动力成本。但我国人口老龄化也带来“人口红利”,有利于经济的快速发展。

10 (一) 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将导致劳动力不足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劳动力的供给方面。劳动力的供给一般是由总人口中处于劳动年龄人口的多少来决定的。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及其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从总体来说,人口老龄化发展会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相对下降。在人口老龄化的初期阶段,由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下降的幅度较大,而老年人口比重上升的幅度较小,甚至小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的幅度,那里就会出现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不是下降而是上升的现象。当老年人口比重上升的幅度大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下降的幅度时,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就会立即下降。劳动年龄人口的相对缩减就意味着可就业人口的减少。在一定的生产资料和技术条件下,劳动力资源不足就可能导致部分生产资料和技术设备的,影响社会生产活动的正常运转,影响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这种情况在欧洲等发达国家表现比较明显,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成为制约他们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这正是由于出生率下降而形成的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所造成的 由于在现阶段中国的劳动力资源还很丰富,目前我国的劳动力资源还十分丰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2015年前)中国面对的将是劳动力过剩而不是劳动力不足。但是从2015年开始,随着劳动力数量的下降,当达到一定程度后必然会影响劳动生产率,进而影响经济的发展。

11 (二) 抚养比的上升将导致中国劳动力成本加大
(二) 抚养比的上升将导致中国劳动力成本加大  抚养比又称抚养系数,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一般以百分数表示。它表明,从整个社会来看,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负担多少非劳动年龄人口。常用的抚养比指标有:总人口抚养比(简称总抚养比)、少儿人口抚养比(简称少儿抚养比)、老年人口抚养比(简称老年抚养比)。在我国,一般以15岁到64岁为劳动年龄人口,14岁及以下和65岁及以上为被抚养人口。抚养比指标反映不同人口群体之间的抚养关系,实际上也反映了人口老龄化的程度。 人口老龄化发展所带来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必然导致老年抚养比和总抚养比的上升。中国的老年抚养比变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1950年(7.26)到1970年(7.68)经过短暂的增长后开始了平稳的下降。然后从1970年(7.68)开始,老年抚养比开始了不断上升的阶段,直到2050年的38.88%,此时劳动年龄人口与老年人口之比还不到3:1。即平均三个劳动年龄人口要养活一个老人。 从微观层面上看,当我国独生子女父母进入老年后,家庭的代际抚养比就会出现大幅度提高。未来我国家庭现阶段的普遍模式是4:2:1,一个成年孩子将负担6个长辈。虽然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实行有助于缓解家庭负担,但这一模式的高家庭抚养比仍将影响年轻劳动力的收入支出。因此,未来我国将面临老年人社会抚养比和家庭抚养比的双重挑战。 

12 (三) 老龄化过程中的 “人口红利”时期 老龄化虽然对劳动力产生长期不利影响,但也带来了某些有利影响,一个广为人知的好处就是“人口红利”。“人口红利”学说的核心思想认为,生育率迅速下降在造成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同时,也使少儿抚养比例迅速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将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少儿与老年抚养负担均相对较轻,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从表3可以看出,中国目前以及今后15年左右将处于“人口红利”黄金时期。 在“人口红利”时期,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劳动力价格保持在较低水平,投资的收益率较高。而劳动力年龄结构较小,劳动者为养老而进行储蓄又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压低了利息水平,这两者都有利于促进投资的增长。众多的劳动人口产生了大规模的市场,促进了分工的进一步细化,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因此,“人口红利”时期的经济将呈现出投资活跃,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局面。日本以及亚洲四小龙、韩国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无一不受利于“人口红利”。 值得注意的是,“人口红利”期不会长期持续,一般只有15-20年,而之后老龄化的不利影响将开始加剧。因此,应该充分利用“人口红利”,加速经济发展。

13 Part 4 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对策

14 老年人应分享社会发展成果,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目前已步入老龄阶段的人群,都是在60年代及以前参加工作的,他们在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设事业中均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长期以来在收入低、劳动报酬没有全部到位,生活质量差的情况下,过度透支,早退休的退休人员,退休金只有一二百元,加上补助也只有二三百元,一些效益差、濒临破产的企业,不能享受足额的退休金和医疗保障,有相当一部分退休人员生活窘迫; 农村老人基本不享受社会保障,主要靠自己劳动和子女赡养,由于农民整体收入水平低下,中西部贫困户还占较大比例,就决定了农村老人生活质量更低于城镇老人,因此,无论从收入水平、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一亿多老年人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全社会都应关注老年人的贫困问题,努力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 据预测,未来十年将是老龄化高峰到来的时期,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将以平均每年百万人以上的速度增长,如何安置好老年人的生活,使他们同步进入小康社会,是值得全社会关注的社会问题。

15 老有所医,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 老年人是疾病的高发人群,医疗费是退休人员的“活命钱”,近三年来城镇离退休人员的医疗费逐年下降,个人医疗费却呈逐年上升趋势,个人交纳的费用越来越多,使相当部分的退休人员不敢看病。今后首先要解决医疗费的报销问题,政府在解决拖欠医疗费的力度要像解决拖欠养老金那样,应被各级领导所重视,要迅速扭转退休人员医疗费下降的问题; 其次要加快医疗保险制度、医疗卫生体制、药品生产流通体制三项改革,“三改”的核心是整顿药品市场秩序,要切实整顿医生的“红包”和药品在流通中的“回扣”,把虚高的医疗费和药价降下来;要打破垄断,鼓励医药卫生领域的竞争机制,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要从全社会改善医疗条件,实现政府提出的“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应增加公共卫生经费投入比例, 在全社会扩大医疗覆盖面,在城镇加快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在农村应建立由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总的目标是,用比较低廉的价格提供较优质的医疗服务,以满足老年人的基本医疗需求。

16 开发老年消费产业,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 目前全国有一亿多的老年人,是一个很大的消费群体,但长期以来,老年人需要的商品奇缺,精神文化生活单调贫乏,据调查,有90%左右的老人对现在的老年消费品不满意,老年人的消费额占的比例很小,主要原因是消费市场对老年人消费的特点、潜力还未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据估算,城市老年人的人均消费额约为6000多元,消费总额就有2700亿元,占城市消费额10%左右。这是低估的不全面数字,如按城镇离退休人员一年的离退休金就达3440亿元(不包括医疗费及其化),按80%消费就是2750亿元,社会上还有不拿退休金的老人和农村老人约有6200多万人,按居民最低消费额2000元计算,就有1240亿元,城乡共计约4000亿元,占居民消费总额只有8.2%,这还是低水平的消费,亟待进一步开发。发达国家老龄产业已成功地走向市场,老年人的公共支出是年轻人的三倍,己成为占第三产业比重很大的产业,相比而言,我国尚处于创建阶段,发展的空间和潜力是很大的,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面对日益庞大的老年消费群体, 有关部门应对发展老龄产业高度重视,把它作为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方面,制订发展老龄产业的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老龄产业,要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和需要提供专用商品及精神文化用品、保健用品、老年服务业、咨询业及旅游业等,都是大有发展潜力的老年消费产业。预测在十年之后,现在五十多岁的人进入老龄社会以后,他们的收入水平高,老年市场的巨大购买力将会充分显示出来。

17 -------------------------------------End-------------------------------------


Download ppt "电视(1)班 秦佳红 史怡萍 王琰斓 刘静 张程捷 王佳丽"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