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后现代主义文学 第三节 魔幻现实主义.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后现代主义文学 第三节 魔幻现实主义."—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后现代主义文学 第三节 魔幻现实主义

2 魔幻现实主义 20世纪30年代-70年代出现在拉美的一个现代派与后现代主义文学混杂的文学流派。它将笔触伸向现实但又不同于现实主义,常常变现实为神话、梦幻、荒诞,“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是魔幻现实主义创作的基本原则。为了达到“变现实为幻想”的目的,作家们常常运用夸张和典故。代表作家有危地马拉的阿斯图利亚斯、阿根廷的科塔萨尔、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等。

3 什么是魔幻现实主义? 德国文艺批评家弗朗茨·罗1925年《魔幻现实主义·后期表现派·当代欧洲绘画的若干问题》提出。
“魔幻是为了指出神秘并不是经过表现后才来到世界上的,而是活动着并隐藏在其中。” 彼特里在《委内瑞拉文学与人》(1948) 中说:“在故事情节中一直占主导地位并给人以深刻印象的东西,就是人们对现实生声中的神秘的看法。对现实抑或是富有诗意的猜测,抑或是富有诗意的否定,在没有找到更确切的表达之前,姑且可称之为‘魔幻现实主义’。”

4 “神奇乃是现实突变的必然产物(奇迹),是对现实的特殊表现,是对丰富的现实进行非凡的、别具匠心的揭示,是对现实状态和规模的夸大。这种现实(神奇现实)的发现都是在一种精神状态达到极点和激奋的情况下才被强烈地感觉到的!” (卡彭铁尔) ——借助魔幻表现现实,而不是把魔幻当成现实来表现

5 如何理解“魔幻”与“现实”的关系 把神奇和怪诞的人物和情节,以及各种超自然的现象插入到反映现实的叙事和描写中,使拉丁美洲现实的政治社会变成了一种现代神话,既有离奇幻想的意境,又有现实主义的情节和场面,幻觉和现实相混。从而创造出一种魔幻和现实融为一体、“魔幻”而不失其真实的独特风格。这种手法称为“魔幻现实主义”。 从本质上说,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所要表现的,并不是魔幻,而是现实。“魔幻”只是手法,反映“现实”才是目的。

6 产生原因 拉美地区:长期殖民统治,经济落后,政局动荡,专制独裁 拉美民族文化传统:神灵崇拜,生与死、梦幻与现实观模糊
欧洲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影响 :《堂吉诃德》、《巨人传》、 超现实主义

7 基本特点 现实与幻象结合。生死不辨,人鬼不分,幻觉和真实相混,神话和现实并存。 融合了多种文化因素:拉美、欧洲、阿拉伯。
运用象征、寓意、荒诞和意识流等西方现代派常用的手法; 语言丰富,色彩浓烈。

8 胡安·鲁尔福《佩德罗·帕拉莫》 鬼魂寻父——封建大庄园主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和欺压 马尔克斯《家长的没落》 “刮地皮”——殖民掠夺 阿斯图里亚斯 《总统先生》 总统先生——专制独裁统治的恶劣后果

9 多重文化 拉丁美洲土著的传统文化和传统观念 《雨》小男孩:古代印第安人对于雨神恰克的祭祀和崇拜 《圣经》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的成分
《百年孤独》雨:《圣经》大洪水 《百年孤独》飞毯:《一千零一夜》

10 现代主义手法 象征: 健忘症 ——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正在被人遗忘 荒诞:
“穿过客厅,爬上街沿,顺着土耳其人大街奔驰,往右—拐,然后朝左一拐,径直踅向布恩蒂亚的房子。在关着的房门下面挤了进去,绕过客厅,贴着墙壁(免得弄脏地毯),在饭厅的食桌旁边画了条曲线,沿着秋诲棠长廊婉蜒行进”。

11 时空跳跃: “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 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 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百年孤独》

12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评价 产生于当代拉丁美洲的一种文学现象,是世界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存在着有别于西方其他文学的个性即特殊性。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崛起,归根结底是丁美洲人民新的觉醒的表现,是一种民族自醒和反思的开始。

13 加西亚·马尔克斯 《家长的没落》《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
“他的长篇小说把幻想和现实融为一体,勾画出一个丰富多彩的想象中的世界,反映了拉丁美洲大陆的生活和斗争。”

14 《家长的没落》 尼卡诺尔 冷酷残忍 独裁专制 荒淫成癖

15 《百年孤独》 “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充满神奇色彩的坎坷经历,以及小镇马贡多一百多年来从兴建、发展、鼎盛到消亡的过程。

16 何塞·布恩地亚与表妹乌苏拉 阿卡迪奥、奥雷良诺、阿玛兰塔、雷梅苔丝 梅基亚德斯

17 思想内容 史诗性地 “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 深刻揭露了哥伦比亚封建专制与军事独裁统治的罪恶。
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拉美备受掠夺和奴役的漫长的苦难岁月,同时也鲜明的表达了拉美人民饱经忧患的民族情绪:长期以来因种种灾难和障碍被排除在现代文明之外,无法寻求自己命运的孤独感。 历史的孤独、时代的孤独、民族的孤独、个人的孤独。

18 拉美历史图景 马孔多封闭、落后、安宁、恬静——16世纪以前哥伦比亚土著生活。
吉卜赛人来到马孔多,乌苏娜发现与外界的通道以及引来第一批移民——哥伦比亚历史上第一次重大转折:西班牙殖民者的闯入,大批移民涌人。哥伦比亚从社会结构、思想信仰到风尚习俗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9 奥雷连诺·布思蒂亚上校的传奇生涯——哥伦比亚历史上第二次重大转折时期的社会生活: 19世纪初哥伦比亚独立以后,国家政权斗争激烈、内战频仍。
马孔多出现火车、电灯、电机、电影、留声机,美国香蕉公司建立。表面上经济繁荣,但实质上却是外国资本家残酷剥削和掠夺——20世纪初期,哥伦比亚内战停止,开始了经济恢复阶段,但很快受到了新殖民主义的入侵。

20 孤独的原因 马孔多的闭塞、腐朽、愚昧、落后。 马孔多人“都不懂爱情”。
“生下来就是为了重振血统、清除它的恶习、改变它孤独的本性的,因为他是一个世纪来唯一由爱情孕育出来的后代 ”

21 “孤独”就是拉丁美洲的代名词。童思是说,拉丁美洲之所以“孤独”,是因为她落后、封闭、迷信、愚昧和僵化。“孤独”已经渗入了拉丁美洲的民族精神,成为阻碍民族上进、国家发展的心理负担。
——《拉丁美洲的孤独》

22 摆脱孤独 “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摆脱孤独,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建立一个崭新的,灿烂似锦的,生机盎然的乌托邦,在那里任何人也不会被别人决定死亡的方式,爱情真正成为爱情,幸福得以实现。”

23 “面对压迫、掠夺和歧视,我们的回答地生活下去。……我们作为寓言的创造者,相信这一切是可能的;……到那时,任何人无权决定他人的生活方式或死亡方式;到那时爱情将成为千真万确的现实,幸福将成为可能;到那时,那些命运注定成为百年孤独的家族,将最终得到在地球上永远生存的第二次机会。” ——马尔克斯《拉丁美洲的孤独》

24 艺术表现 充分体现了魔幻现实主义“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的艺术原则。
大量运用了拉美、印第安、阿拉伯、西方神话传说,将各种神话典故、民间传说中奇幻怪诞的成分,巧妙地穿插在作品中,加强了作品的奇特神秘气氛。 广泛采用了象征、夸张、颠倒时空、重复等现代派技巧。

25 重复手法 男性为奥雷良诺和阿卡迪奥、女性为阿玛兰塔和雷梅苔丝。 乌苏拉:“奥雷良诺都孤僻、睿智;霍塞·阿卡迪奥都鲁莽、冲动。”
马尔克斯:“阿卡迪奥们总是使这个世家延续香烟,而奥雷良诺们则否。只有一个例外,即霍塞·阿卡迪奥第二和奥雷良诺第二这一对孪生兄弟,也许使因为他们俩长得完全一样,从小就给搞混了。” 乌苏拉:“这些我都记得一清二楚!时间像是在打圈圈,我们又回到了刚开始的时候!”

26 重复的作用 这种循环不已的艺术架构,一方面象征性的反映了拉美社会长期停滞的历史现实,一方面也是对人类多舛命运的一种揭示。
重复仿佛使时间停滞,在循环往返中增添了凝重感,使主题得以强化。


Download ppt "后现代主义文学 第三节 魔幻现实主义."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