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九課 燭之武退秦師 左 傳.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九課 燭之武退秦師 左 傳."—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九課 燭之武退秦師 左 傳

2 第九課 燭之武退秦師 題  解 結構圖表 作者介紹 字詞辨正 內容注釋 修辭小舖 品評鑑賞 國學常識 問題討論 仿作練習

3 題 解       本文選自《左傳》僖公三十      年(西元前六三○年),標題為      後人所加。記述秦、晉聯軍圍攻      鄭國,鄭大夫燭之武冒險遊說秦      君,化解鄭國危機的經過。       僖公二十三年,晉公子重耳      流亡時經過鄭國,鄭文公未加禮遇。僖公二十八年,晉、楚兩國爆發了城濮之戰(城濮,今山東省菏澤市。濮,音ㄆㄨˊ),鄭國在此次戰役中出兵助楚,晉、鄭二國也因此積怨日深。

4 題 解 僖公三十年,秦、晉圍鄭。燭之武臨危受命往見秦穆公。燭之武深明秦、晉之間的矛盾,於是運用巧妙的辭令,對秦穆公說之以理,誘之以利,威之以禍,促使秦穆公退兵,並轉而協防鄭國。晉國無奈,最後只好退兵。 燭之武憑藉外交機智,使秦、晉兩國會師而來,分兵而去,使鄭國轉危為安,打破「弱國無外交」的定論。全篇文字簡潔,以簡要的對話,交代繁複的情節,可見左傳筆法的精練。  

5 題 解 〈燭之武退秦師〉敘述秦、晉圍鄭的危機、圍鄭的原因、燭之武說服秦穆公的原委,說理透闢,結構巧妙。說之以是非,動之以感情,辨之以利害,為外交辭令的三大要訣;燭之武只用「辨之以利害」,即化干戈為玉帛,樹立了弱國外交談判的典範。 綜觀整個事件的發展,關鍵在於燭之武一人。由於他能洞悉國際形勢,又具備流利的口才,因而能利用秦晉間的矛盾,騁其辭辯,進行挑撥離間,由此可見外交人才的重要。

6 驪姬之亂 晉獻公晚年昏聵頑固,晉後嗣之爭開始產生。太子申生是獻公夫人齊姜所生,齊姜另生一女,嫁予秦穆公,人稱穆姬。另外,獻公又娶犬戎主之姪女狐姬,生重耳(即晉文公),娶小戎允姓之女,生夷吾(即晉惠公)。獻公伐驪戎時娶驪姬,驪姬生奚齊。晉獻公寵愛驪姬,立她為夫人。 驪姬欲使子奚齊立為太子,便設計逼死世子申生,並派人追殺重耳和夷吾。重耳逃到蒲城,夷吾逃至屈城。晉獻公又派寺人披刺殺重耳,重耳舅父狐偃得訊,通知重耳與之逃到翟。  

7 重耳流亡 重耳流亡到達鄭國,鄭文公不加禮遇。叔詹勸諫,然而鄭文公沒有聽從,埋下禍根。
  重耳流亡到達鄭國,鄭文公不加禮遇。叔詹勸諫,然而鄭文公沒有聽從,埋下禍根。   後來,重耳到達楚國,楚王設宴款待他,為了回報,重耳說:「託大王的洪福,如果我能返回晉國當國君,如不得不跟您發生戰事,在中原相遇,我願意退避三舍(一舍為三十里),以讓大王。」   之後,秦穆公派人送重耳回國,殺死懷公,流亡十九年,已六十二歲的重耳,終於回到祖國,即位為晉文公。(事見《左傳》僖公二十三年、二十四年)

8 城濮之戰   晉文公回國後,教導百姓知義、知信、知禮。僖公二十七年,楚成王將攻打宋國,宋國求救於晉國。晉文公以為當報答宋的恩惠,狐偃於是獻計:楚國嘗與曹、魏合盟,若攻打曹、魏,楚必救援曹、魏,那宋國就能免於一難。   後來,晉、楚兩國交戰於城濮,楚軍大敗。城濮之戰前三個月,鄭伯曾派兵幫助楚國,由於楚軍已經失敗而害怕,就派人和晉國訂盟約。鄭國前有重耳流亡時不禮於晉,後有晉、楚之戰派兵助楚,這兩件事就是晉、秦圍鄭一事的歷史背景。

9 燭之武其人   燭之武為鄭國大夫,先世受封於燭城,以地為氏,名武,古人名多用「之」字為語助詞,燭之武亦曰燭武;介之推、佚之狐亦同此例。燭為鄭邑,在今河南省新鄭縣西南的燭城。   另有一說:燭之武原為商人,出於報君王釋「商奴」之恩,用繩子縋於城外,見了圍鄭的秦穆公,陳述滅鄭不如存鄭的道理,秦穆公接受了燭之武的規勸,退兵返秦,解救了鄭國。  

10 作 者 《左傳》,又名《春秋左氏傳》,與《公羊傳》、 《穀梁傳》合稱為《春秋三傳》,相傳為春秋魯國太史左丘明所撰。左丘明生平事蹟不詳。   根據《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序》及《漢書‧藝文志》記載,孔子感慨周室衰微,載籍殘缺,遂以魯史為基礎,寫成春秋,因為文字簡約,書中又隱含著褒貶譏刺的用意,所以左丘明博採各國史料雜說,敘述史事始末為春秋作傳,以闡明孔子的微言大義。 左丘明畫像

11 作 者   《左傳》編年紀事,以魯史為中心,旁及同時代各國史事。起自魯隱公元年(西元前七二二年),終於魯哀公二十七年(西元前四六八年),共歷十二公,二百五十五年。 《左傳》敘事詳盡,對於當時複雜的史事、多樣的人物,均能作鮮活的呈現,特別擅長描寫戰爭。此書不僅是先秦歷史散文的佳構、史傳文學的鼻祖,更是後代古文義法的範本,後世史學及文學都受到很大的影響。

12 關於左傳 《左傳》風格: 甲、晉范寧:「左傳豔而富,其失也巫;公羊辯 而裁,其失也俗;榖梁清而婉,其失也短。」
甲、晉范寧:「左傳豔而富,其失也巫;公羊辯  而裁,其失也俗;榖梁清而婉,其失也短。」 乙、韓愈進學解:「春秋謹嚴,左傳浮誇。」 《左傳》價值: 甲、漢之馬、班,唐之韓、柳皆受其沾溉。 乙、朱自清認為中國三部說話的經典:《左傳》、  《國策》、《世說》。 《左傳》注: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疏。

13 第一段課文 僖公三十年九月甲午,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燭之武 鄭國大夫。 僖公三 十年
僖公三 十年 即周襄王二十二年。僖公,即魯僖公,姓姬,名申。僖,是他的諡號。 晉 侯 即晉文公,姓姬,名重耳,晉獻公之子,春秋五霸之一。獻公寵愛驪姬(驪,音ㄌㄧˊ),驪姬欲立其子奚齊為太子,於是設計害死世子申生,晉國因此陷於內亂。公子重耳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最後獲得秦穆公的協助,返國繼位,是為晉文公。

14 第一段注釋 即秦穆公,姓嬴(音ㄧㄥˊ),名任好,稱霸西戎,為春秋五霸之一。 秦 伯
秦 伯 即秦穆公,姓嬴(音ㄧㄥˊ),名任好,稱霸西戎,為春秋五霸之一。 無禮於晉 公子重耳出亡時,路經鄭國,鄭伯沒有禮遇他。事見《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晉文公復國圖(宋.李唐繪)

15 第一段注釋 貳於楚 指對晉國有二心而親近楚國。晉、楚城濮之戰時,鄭伯曾以軍隊援助楚國。鄭、晉二國本為同姓的諸侯,鄭國未助晉國而助楚國,就晉國而言,就是背叛。事見《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貳,二心,此作動詞用,背叛。 晉軍函陵 晉國的軍隊駐紮在函陵。軍,此作動詞用,駐紮。函陵,鄭國地名,在今河南省新鄭市。 水名,即東氾水,在今河南省中牟縣。

16 第二段課文 佚之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夜縋而出。 佚之狐 鄭國大夫。 鄭 伯 即鄭文公,姓姬,名捷。 推辭。 音ㄓㄨㄟˋ,用繩索綁住身體,沿著繩索垂直而下。

17 第三段課文 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
執 事 本指左右服侍的人,此指秦穆公。不直言秦伯而稱執事,用以表示尊敬。 越國以鄙 遠 越過他國而以遠地為國家的邊邑。鄙,邊邑,此作動詞用,以之為邊邑。鄭國在東,秦國在西,晉國居中;秦國如得鄭國,則是越過晉國而以遠地的鄭國為其邊邑。 焉用亡鄭 以陪鄰 何必滅亡鄭國來增加晉國的土地。焉用,何必。陪,通「倍」,增加。鄰,鄰國,此指晉國。

18 第三段課文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 東道主
東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國和東方各國往來,都須經過鄭國,鄭國在秦國東邊,可以盡地主之誼,招待對方,故云。後世遂以「東道」代稱主人。 行 李 即使者,也作「行理」。 共其乏困 供應他們欠缺的東西,如飲食、衣物、住宿等。共,音ㄍㄨㄥ,通「供」,供給。

19 第三段注釋 給晉惠公恩惠。夷吾是重耳的弟弟,驪姬專寵時,夷吾也奔逃在外。獻公死後,得秦穆公協助,回國即位,是為晉惠公。為,給予。 為晉君賜
許君焦瑕 答應割讓焦與瑕兩塊土地給您。焦、瑕,晉國二邑名。焦,在今河南省陝縣南二里。瑕,在陝縣南四十里。 朝濟而夕 設版焉 早晨剛渡河回國,傍晚就築城以防備秦國。此言晉惠公背秦之速。濟,渡河。設版,築城以防備秦國。版,版築,此指城牆。

20 第三段課文 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厭 通「饜」,滿足。 東封鄭
指向東方的鄭國開拓疆土。封,動詞,以……為疆土。 肆其西封 擴張西方的疆域。肆,擴展。封,此作名詞用,邊境、邊界。 音ㄑㄩㄝ,通「缺」,損害。

21 第四段課文 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說 音ㄩㄝˋ,通「悅」,喜悅。 使杞子逢孫 楊孫戍之
使杞子逢孫 楊孫戍之 派遣杞子、逢孫、楊孫駐守鄭國。杞子、逢孫、楊孫,皆秦國大夫。杞,音ㄑㄧˇ。逢,音ㄆㄥˊ。戍,防守。

22 第五段課文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子 犯 晉文公的舅父,姓狐名偃,字子犯,又稱舅犯。 微夫人之 力不及此 如果沒有秦穆公的幫助,我就沒有今天的地位。微,無。夫人,那個人,此指秦穆公。夫,音ㄈㄨˊ。此,指回到晉國成為國君一事。事見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23 第五段注釋 因人之力 而敝之 憑藉別人力量的幫助,卻反過來損害他。因,憑藉。敝,損害,此有擊敗之意。 所 與
因人之力 而敝之 憑藉別人力量的幫助,卻反過來損害他。因,憑藉。敝,損害,此有擊敗之意。 所 與 所親善的國家,指秦國。與,音ㄩˇ,親附交好。秦國、晉國互通婚姻,秦國曾多次協助晉國,兩國親密而友善。 通「智」,明智。 以亂易整 以分裂代替團結。秦、晉本來是合作的盟邦,若晉國攻打秦國,就是以分裂取代了團結。易,替代。 不 武 不合乎武德。

24 品評鑑賞 全文以兩段起局,又以兩段收局,在結構上呈現一種對稱美,這種對稱又不是簡單的一一相承,而是通過前後對照,微妙地反映出形勢的陡變:
  全文以兩段起局,又以兩段收局,在結構上呈現一種對稱美,這種對稱又不是簡單的一一相承,而是通過前後對照,微妙地反映出形勢的陡變:   起局時晉、秦聯為一方,氣勢洶洶(第一段);鄭國孤為一方,旦不保夕(第二段)。   及至收局,秦背晉盟,秦、鄭化敵為友(第四段);晉人失其所與,反成孤軍(第五段)。

25 品評鑑賞 通篇說服之關鍵厥為「利害」二字。
  「由本篇文章看來,我們可以窺知當時辯士之風盛行,也可知外交談判技巧之重要;無論是佚之狐說鄭伯,還是鄭伯說燭之武,或者是燭之武說秦穆公,都是以一種低姿態或利害關係來打動對方;佚之狐說『國危矣!』鄭伯說『鄭亡,子亦有不利焉!』燭之武說『闕秦以利晉,惟君圖之!』都是在『利害』二字上面著眼。   可見,以利害動人,自古有之,今不為奇。」

26 品評鑑賞 寫作技巧 全篇不足三百字,然而文中顧後瞻前,巧施伏筆,簡鍊而不失謹嚴,自然而耐人玩味。燭之武的說辭,縱橫捭闔,將利害得失剖析得淋漓盡致。燭之武緊抓秦穆公對晉人的戒備心理,從亡鄭以陪鄰,層層推進,一直說到闕秦以利晉,始終圍繞秦、晉間的利害衝突而展開攻心戰。雖是竭盡挑撥離間之能事,卻句句在理, 字字動心。有人說燭之武說辭已開戰國遊說的先河, 是戰國時代縱橫家的「祖師」,實不無道理。同時也展現了燭之武的形象──既是深明大義的愛國志士,也是承擔重責、直入敵營的勇士,更是辯才無礙的外交家。

27 品評鑑賞 寫作特色 文筆簡潔 要言不煩,剪裁得體是《左傳》所長。例如佚之狐見鄭伯之後,「公從之。」馬上就接燭之武的拒絕,省略了鄭伯初見燭之武的來意說明;又例如燭之武終於應許之後,立刻接「夜縋而出」和「見秦伯曰」,省略了燭之武出城的準備以及出城後到秦陣地間的過程。畢竟這些都不是文章的要點,省略了反而使文章的氣勢更暢達,文意的表達更明快。

28 品評鑑賞 遊說技巧 原 文 動之以情 遊說技巧 說之以理 誘之以利 辨之以害 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
原 文 動之以情 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 說之以理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 誘之以利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辨之以害 1.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 夕設版焉。 2.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29 問題討論 一、鄭文公請燭之武遊說秦君,燭之武先婉拒 後應允,其原因為何? 答:
一、鄭文公請燭之武遊說秦君,燭之武先婉拒  後應允,其原因為何? 答: 1.婉拒的原因:燭之武說:「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故知燭之武一派牢騷之語,義含雙關:「壯不如人」,實際是未被重用的怨語;「老無能為」,並非果真衰頹無用,乃是故作推託。 2.答允的原因:鄭文公說:「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能自責當初未重用燭之武之過,以平燭之武之氣。燭之武此時顏面已足,再加上「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一句,更觸動燭之武「覆巢之下無完卵」的認知,故應允鄭伯,挺身而出。

30 問題討論 二、秦、晉合兵圍鄭,鄭國君臣為何只選擇向 秦穆公進行遊說?
二、秦、晉合兵圍鄭,鄭國君臣為何只選擇向  秦穆公進行遊說? 答:秦晉雖然聯軍攻鄭,但此舉實為表現晉國  對鄭國的積怨——「以其無禮於晉,且貳  於楚」,所以相較於晉國,秦國攻打鄭國  是被動的。秦國既然不是主動攻打鄭國,  對鄭國的不滿也就不深,只要對秦國剖析  鄭國的有亡對其產生的利弊,鄭國轉危為  安的勝算自然大增。  

31 問題討論 三、燭之武遊說秦穆公,使秦軍撤兵,其遊說技 巧為何? 答: 動之以情——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 於君,敢以煩執事。
三、燭之武遊說秦穆公,使秦軍撤兵,其遊說技  巧為何? 答: 動之以情——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      於君,敢以煩執事。 說之以理——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      鄰?鄰之厚,君之薄也。 誘之以利——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      困,君亦無所害。 挑起宿怨——君嘗為晉君賜矣,許(秦)君焦、瑕,朝      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 威之以禍——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32 結構圖表 燭之武退秦師 晉師撤軍 燭之武說秦伯——曉以利害 燭之武臨危受命 秦、晉圍鄭之原因
主旨——記述秦、晉聯軍圍攻鄭國,鄭大夫燭之武    冒險遊說秦君,化解鄭國危機的經過 取一利 捨三害 鄭貳於楚 鄭無禮於晉 晉侯不同意 子犯請擊秦軍 舍鄭以為東道主 闕秦利晉 晉背秦德 亡鄭陪鄰 鄭文公致歉,燭之武接受 佚之狐荐賢,燭之武推辭 與秦無關 不武 不知 不仁 微夫人之力不及於此 秦伯說而還師

33 字詞辨正 易 替換 以亂「易」整 ,不武 。 〈燭之武退秦師〉 容易 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為也。〈指喻〉 治
例 句 一ˋ 替換 以亂「易」整 ,不武 。 〈燭之武退秦師〉 容易 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為也。〈指喻〉 喪,與其「易」也,寧戚。 《論語‧八佾》 簡便 不冠不履,裸以出入,自以為「易」簡云 。《東番記》 輕視 賊「易」之,對飲酒醉。 〈童區寄傳〉

34 修辭小舖 (一)婉 曲 說話行文中,不直述本意,而以委婉曲折言詞暗託其意,是謂婉曲。委婉的言詞較不易刺傷人心,較諸直截語氣,更具有說服力。
(一)婉 曲    說話行文中,不直述本意,而以委婉曲折言詞暗託其意,是謂婉曲。委婉的言詞較不易刺傷人心,較諸直截語氣,更具有說服力。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委婉地諷諭鄭文公不能早用己) 「生孩六月,慈父見背。」〈陳情表〉

35 修辭小舖 (二)誇 飾 (三)設 問 語文中誇張鋪飾,超過了客觀事實。 「朝濟而夕設版焉。 」(誇大晉國背信之快速)
(二)誇 飾    語文中誇張鋪飾,超過了客觀事實。 「朝濟而夕設版焉。 」(誇大晉國背信之快速) (三)設 問    為了引起對方注意,講話行文故意採用詢問語氣。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激問) 夫晉何厭之有?(激問) 若不闕秦,將焉取之?(激問)

36 修辭小舖 (四)頂 真 (五)排 比 語文中,以前一句的結尾,來作下一句的起頭。 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
(四)頂 真    語文中,以前一句的結尾,來作下一句的起頭。 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 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 (五)排 比    用結構相似的句法,接二連三地表達同範圍、同性質的意念。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

37 修辭小舖 (六)映 襯    在語文中,把兩種不同,特別是相反的觀念或事實,對列起來,兩相比較,從而使語氣增強,使意義明顯。映襯的修辭方式分為三類: (1)反襯:對於一種事物,用恰恰與這種事物的現象或本質     相反的觀點,加以描寫。 (2)對襯:對兩種不同的人、事、物,用兩種不同或相反的     觀點加以形容描寫。 (3)雙襯:將同一人、事、物的雙重性質、相對現象,放在     一起,使之凸顯。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

38 左傳成語集錦 1.上下其手:喻玩弄手法,暗中串通作弊。 (《左傳》襄公二十六年)
1.上下其手:喻玩弄手法,暗中串通作弊。          (《左傳》襄公二十六年) 2.不辨菽麥:無法分辨麥子和豆子,形容愚昧      無知。菽,音ㄕㄨˊ,豆類。           (《左傳》成公十八年) 3.天不假年:嘆人的壽命不長。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4.怙惡不悛:指人一意作惡,不思悔改。悛,      音ㄑㄩㄢ。(《左傳》隱公七年)

39 左傳成語集錦 5.退避三舍:記述公子重耳在流亡時到了楚國,      楚成王問他將來如何報答楚國,重      耳回答:「將來如晉、楚發生戰爭,      晉軍便主動退避三舍之地。」後用      為謙虛讓步,或因害怕而退縮不前。         (《左傳》僖公二十七年) 6.食言而肥:魯哀公諷刺大夫季氏常不守信約。      後借喻人說話不算數。          (《左傳》哀公二十五年) 7.歌舞昇平:形容太平繁華之景象。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

40 左傳成語集錦 8.勝之不武:喻縱使贏得勝利,也是不光榮的。 (《左傳》僖公三十年)
8.勝之不武:喻縱使贏得勝利,也是不光榮的。          (《左傳》僖公三十年) 9.殘民以逞:指殘害人民,以達到自己目的的      行徑。逞,實現。                 (《左傳》宣公二年) 10.無以復加:指事情已做到最高點,無法再加       以提高了。           (《左傳》文公十七年) 11.痛心疾首:形容傷心痛恨到極點。疾首,頭       痛。  (《左傳》成公十三年)

41 左傳成語集錦 12.爾虞我詐:形容彼此互相欺詐,各懷鬼胎。 虞,欺騙。 (《左傳》宣公十五年)
12.爾虞我詐:形容彼此互相欺詐,各懷鬼胎。        虞,欺騙。           (《左傳》宣公十五年) 13.語重心長:喻說話誠懇,用意深長。             (《左傳》召公三年) 14.賓至如歸:形容主人待客殷勤、周到。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 15.劍及履及:形容立刻行事,不拖泥帶水。          (《左傳》宣公十四年)

42 春秋V.S.左傳 《春秋》 《左傳》 曆法 周曆 夏曆 記事 以魯國為中心,旁及各國史事 以魯國為中心,但對於各國的重大事件,也有詳細記載
特色 字句簡而用意深,對其時人物史實,或褒或貶 本書據春秋而為之傳,以明孔子並非空言立說。 字數 一萬六千多字 十八萬多字 記載年代 魯隱公元年,至魯哀公十四年,共十二君,二百四十二年 起自魯隱公元年,終於魯哀公二十七年,共十二君,二百五十五年。 影響 編年史之祖 研究先秦時期中國古代社會很有價值的歷史文獻。

43 春秋三傳 書名 作 者 內 容 解 經 性 質 經學類別 價 值 左氏傳 魯史左丘明;戰國初年作品 以記春秋的史事為主 以記史事為主 古文經
內 容 解 經 性 質 經學類別 價 值 左氏傳 魯史左丘明;戰國初年作品 以記春秋的史事為主 以記史事為主 古文經 司馬遷撰寫史記重要 參考資料 兼具史學、文學價值 公羊傳 戰國齊人公羊高所傳 長於訓詁,以解春秋經為主 以釋義例為主 今文經 研究儒家政治學、社 會學價值 大一統思想、仁政思 想 榖梁傳 戰國魯人榖梁赤所傳 內容多襲用公羊傳 研究古代政治思想不 可或缺的材料:君臣 觀、夷夏觀、治國觀 和公羊傳互補

44 史書比較 書名 左 傳 國 語 戰 國 策 別稱 春秋內傳、左氏春秋、春秋左氏傳 春秋外傳 國策、國事、事語、長書、修書、短長等
作者 相傳為左丘明所作 非一時、一地、一人之作 年代 春秋(魯隱公元年──哀公二十七年,凡十二公,共二五五年) 春秋(周穆王十二年──周貞定王十六年,共五三八年) 戰國(春秋以後──楚漢之起,凡二四五年) 內容 以記事為主 以魯史為中心,旁及同時代諸國之事 以記言為主 分八國記事 戰國策士遊說之 事 分十二國記事

45 史書比較 書名 左 傳 國 語 戰 國 策 體例 編年史 國別史之祖 國別史 特色 注重記史,敘事詳明,描述生動 著重勸善
對話風趣,對人 物性格有細緻的 刻畫 委婉善諷,練達人事,曲盡人情 其他 漢之馬、班,唐之韓、柳,皆受其沾溉 為太史公寫史記之重要參考書 司馬遷作史記,多採其說 注疏 晉杜預注,唐孔穎達正義 三國(吳)韋昭注 東漢高誘注

46 作品欣賞 一、《國語‧晉語八‧叔向諫殺豎襄》
  平公射鴳,不死,使豎襄搏之,失。公怒,拘將殺之。叔向聞之,夕,君告之。叔向曰:「君必殺之。昔吾先君唐叔射兕於徒林,殪,以為大甲,以封於晉。今君嗣吾先君唐叔,射鴳不死,搏之不得,是揚吾君之恥者也。君其必速殺之,勿令遠聞。」君忸怩,乃趣赦之。

47 作品欣賞 《注釋》 鴳 音ㄧㄢˋ ,同「鷃」,小鳥名。 搏 捕捉。 夕 傍晚時,臣子朝見君王。 兕 音ㄙˋ,野牛。 殪
音ㄧˋ,死,此指射死。 大 甲 長而大的盔甲。 忸 怩 音ㄋㄧㄡˇ ㄋㄧˊ,慚愧的樣子。 音ㄘㄨˋ,通「促」,催促。

48 作品欣賞 《翻譯》   晉平公射鴳鳥沒射死,命令叫襄的宦官去捕捉,又沒捉住。晉平公大怒,把襄抓起來要殺掉他。叔向聽說這件事,當天晚上就去進見晉平公。晉平公把這件事告訴他。叔向說:「您一定要殺了他。從前我們的先君唐叔在徒林射野牛,一箭就射死了,把野牛皮做成一副鎧甲,並因有這樣的勇力被封於晉,這才有了晉國。如今您繼承先王唐叔的事業,射鴳鳥卻沒射死,襄去捕捉又沒捉著,這是把您射鴳不死的事給張揚出去了!您一定要趕快把他殺死,不要讓遠方的諸侯知道這件事。」晉平公臉上出現羞愧的神色,就趕快下令赦免襄。

49 作品欣賞 二、《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晉文公)及鄭,鄭文公亦不禮焉。叔詹諫曰:「臣聞天之所啟,人弗及也。晉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將建諸?君其禮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晉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離外之患,而天不靖晉國,殆將啟之,二也;有三士,足以上人,而從之,三也。晉、鄭同儕,其過子弟,固將禮焉;況天之所啟乎?」弗聽。

50 作品欣賞 《翻譯》   晉文公到達鄭國,鄭文公不加禮遇。叔詹勸諫說:「臣聽說上天所佑助的人,別人無法比得上。晉公子具備三個條件,上天或者將要立他(為國君)吧!您應該以禮接待他。父母同姓,子孫不能昌盛。晉公子是姬姓女子所生,卻能夠活到今天,這是第一件特殊的事。遭受到逃亡在外的憂患,而晉國不曾安定,這大概是上天要佑助他了,這是第二件。有三個才能出眾的賢士,一直跟隨他,這是第三件。晉國和鄭國地位同等,他們的子弟路過,本來就應以禮相待,何況是上天所佑助的人呢?」鄭文公沒有聽從。

51 作品欣賞 《說明》   第二篇文章內容為秦、晉圍鄭的導火線之一。晉文公出亡國外,經過鄭國,鄭文公不加禮遇;後晉、楚城濮之戰,鄭又去幫助楚國,故晉挾怨報仇,引出「燭之武退秦師」一事。    

52 仿作練習 一、人物描寫 請描寫自己所熟悉的一位歷史人物,並採用「對比」、「烘托」或「白描」等任一手法,替此人物做造型設計。文長三百字以內。
一、人物描寫    請描寫自己所熟悉的一位歷史人物,並採用「對比」、「烘托」或「白描」等任一手法,替此人物做造型設計。文長三百字以內。 注意: 1.描寫的過程中,當本於史實之真,可    具「創意」,但應合於情理。     2.本文書寫的重點是「人物」,故於     「歷史事件」不必再重覆說明。

53 仿作練習 二、文章續寫    燭之武退秦師第二段中有兩處敘事,採省筆手法,略去而不記載。請發揮你的想像力,就其中選擇一處,進行文章續寫,以補足這段空白。題目自擬,以白話文寫作,字數在二百字至三百字之間。   1.佚之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   2.許之,夜縋而出。……見秦伯曰。

54 仿作練習 《參考指引》 「文章續寫」,就是將不完整的文章或故事情節補寫完足,使文章或故事情節首尾完整。
  「文章續寫」,就是將不完整的文章或故事情節補寫完足,使文章或故事情節首尾完整。   文章續寫的種類,一般有續寫文章的開頭、續寫文章的結尾、續寫文章的中幅(中間部分)以及續寫故事的情節等。本題屬於續寫故事的情節。 

55 仿作練習 1. 「公從之」,是說鄭伯接受佚之狐的進言,召見燭之武。然後就說出燭之武的推辭之言,中間省去不少情節。 危機與轉機
  觸發戰爭的因素很多,促成和平的條件卻不少;衝突可能在所難免,運用智慧卻足以化解。請藉此提示寫作,可以是雜感,也可以是論說文,或抒情文,更可以是一篇小小說,重點在:如何由危機變為轉機。

56 仿作練習 2. 「許之,夜縋而出」,是說燭之武答應鄭伯遊說秦穆公,以紓國困。從「夜縋而出」,立刻跳接見秦伯,中間省去不少文字。 說服術
  虛擬一個危機事件或衝突情節,再嘗試運用語言智慧加以化解。說服藝術可參考:分析形勢利害,講明是非對錯,或動之以情三者。言辭以入情入理,令人口服心服為主。


Download ppt "第九課 燭之武退秦師 左 傳."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