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肝炎病毒.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肝炎病毒."—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肝炎病毒

2 肝炎病毒的类型 病毒 病毒科 核酸类型 传播方式 HAV 小RNA病毒 正单链RNA 粪-口 HBV 嗜肝DNA病毒 双链DNA 输血
病毒 病毒科 核酸类型 传播方式 HAV 小RNA病毒 正单链RNA 粪-口 HBV 嗜肝DNA病毒 双链DNA 输血 HCV 黄病毒 正单链RNA 输血 HDV —— 负单链RNA 输血 HEV 杯状病毒 正单链RNA 粪-口 HFV —— —— 输血 HGV 黄病毒 正单链RNA 输血 TTV 细小病毒 负单链DNA 输血

3 肝炎病毒的传播方式 1、粪-口:HAV、HEV (流行性) 2、输血:HBV、HCV、HDV、 HFV 、HGV、TTV
(散发性,易转为慢性)

4 甲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A virus,HAV

5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结构: 2、培养特性 3、抵抗力:较强 抗原性稳定,仅一个血清型 球形,27nm, 无包膜,
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ssRNA; 抗原性稳定,仅一个血清型 2、培养特性 1、细胞培养:原代人肝细胞、猴胚肾、人胚肾细胞 2、动物模型:黑猩猩、狨猴、红面猴 3、抵抗力:较强 1、耐热、60。C 1h不能灭活, 100 。 C 5分钟灭活。干燥25 。C 1个月 2、耐酸、海水、食品中存活数月

6 1.传染源:病人、隐性感染者(潜伏期末病毒随粪便大量排出,传染性强) 2.传播途径----粪-口,水-流行;毛蚶;苍蝇、蟑螂
二、甲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1.传染源:病人、隐性感染者(潜伏期末病毒随粪便大量排出,传染性强) 2.传播途径----粪-口,水-流行;毛蚶;苍蝇、蟑螂

7 (致病机制:主要与免疫病理损害有关:NK、CTL)
3.所致疾病:甲型肝炎 致病过程:HAV 咽、唾液腺增殖 (致病机制:主要与免疫病理损害有关:NK、CTL) 肠黏膜淋巴组织增殖 血(病毒血症1-2周,血中病毒 浓度低,经血传播少) 侵犯肝细胞

8 症状:自限性疾病,预后好---无慢性病例和病毒携带者,不与肝癌有关。主要儿童和青少年,大多隐性感染,不出现明显的症状和体征,但粪便中有病毒排出,是重要的传染源。
4.免疫性:产生持久免疫力

9 三、甲型肝炎病毒的微生物学检查 1)病原学检查: 电镜:粪便病毒颗粒 RIA或ELISA法:病毒抗原 核酸杂交、PCR:病毒核酸测定
IgM——早期、近期诊断 IgG——既往感染、流行病学调查

10 四、防治: 1.防:饮食卫生; 人工主动免疫:灭活或减毒活疫苗 人工被动免疫: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紧急预防。 2.治:对症。

11 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HBV) 危害大: 感染者多;转为慢性 HBV感染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12 ※一、形态结构: 患者的血清中三种形态的颗粒: 大球形颗粒\小球形颗粒\管形颗粒 1.大球形颗粒:又叫Dane颗粒
完整,有感染性,直径42nm,双层衣壳 ⑴ 外衣壳:脂质双层 + 包膜蛋白=包膜 HBsAg、Pre S1Ag、Pre S2Ag ⑵ 内衣壳:直径27nm ,二十面体对称 HBcAg ⑶ 核心:双股未闭合环状DNA、DNA多聚酶

13 大分子膜蛋白 中分子膜蛋白 小分子膜蛋白 乙型肝炎病毒结构模式

14 2.小球形颗粒: 直径22nm,成分HBsAg; 中空颗粒(过剩的HBsAg装配而成 ) 无传染性 最常见的颗粒 3.管形颗粒: 22nm×100~500nm, 小球形颗粒串联而成。成分HBsAg;

15 管型颗粒 小球型颗粒 Dane 颗粒 乙型肝炎病毒的三种颗粒

16 S区: S基因 前S1基因 前S2基因 HBsAg PreS1 PreS2 编码 C区:C基因 前C基因 编码 HBcAg HBeAg 编码
二、病毒基因组: 未闭合的环状双股DNA——长负链(L-)、短正链(S+) 4个开放读码框架(open reading frame, ORF): 四个区 S区: S基因 前S1基因 前S2基因 HBsAg PreS1 PreS2 编码 C区:C基因 前C基因 编码 HBcAg HBeAg 编码 P区:P基因 DNA多聚酶等 编码 HBxAg,可激活癌基因 X区:X基因

17 2. HBV基因组结构 编码 pre-S1 pre-S1蛋白 pre-S2 pre-S2蛋白 S HBsAg pre-C HBeAg
乙 肝 pre-s2 2. HBV基因组结构 S pre-s1 编码 pre-S pre-S1蛋白 pre-S pre-S2蛋白 S HBsAg pre-C HBeAg C HBcAg P DNAP X HBxAg P HBV DNA kb C pre-c X

18 培养:肝癌细胞 动物模型:黑猩猩

19 ※三、抗原及其抗体与意义: 1.表面抗原(HBsAg)及抗体 ⑴. HBsAg S基因编码,外衣壳成分 HBsAg亚型:
互斥亚型抗原决定簇: d/y ; w/r ; HBsAg有4个亚型: adr, adw, ayr, ayw,

20 HBsAg意义: 是HBV感染的主要标志(大量存在于血液中): 乙肝患者75% HBsAg+; HBsAg+<6m,急性乙肝; HBsAg+>6m,慢性乙肝; 是筛选供血员的必检指标,必须HBsAg- 制备疫苗的主要成分 可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中和抗体

21 (2)抗-HBs : 是保护性中和抗体 机体对HBV有免疫力 血清不具有传染性; 转归为痊愈,预后良好,乙肝恢复或注射疫苗产生效果的标志
PreS1、 PreS2抗原---与病毒的活动性复制有关,含量变化与血中乙肝病毒DNA含量成正比 抗- PreS1、抗- PreS2---见于恢复期早期,提示病毒正在或已经被清除,预后好

22 2.核心抗原(HBcAg)及其抗体: ⑴. HBcAg c基因编码,内衣壳成分 不易在血中测出 ⑵.抗-HBc:
非中和抗体(先IgM,后IgG); 抗-HBc IgM+:HBV复制;具有强传染性 抗-HBc IgM-:非急性乙肝;既往感染

23 3. e抗原(HBeAg)及其抗体: (1) HBeAg 非结构蛋白,一般不在乙肝病毒颗粒中,游离血中
常与Dane颗粒、DNA多聚酶同步消长; 体内有HBV复制,血清有强传染性 (2)抗体(抗-HBe): 复制能力减弱;传染性降低; 但PreC突变株感染者虽抗-HBe+,其体内仍有HBV 复制,血清仍有传染性(检测HBV-DNA或DNA多聚酶)

24 4. x抗原(HB x Ag) x基因编码 激活癌基因-肝癌

25 四、抵抗力: 较强 高压蒸汽灭菌法; 100℃,10min; 不被70% 酒精灭活

26 ※五、致病性与免疫性: 1.传染源; 乙肝患者(潜伏期30~160天,急性期及慢性活动期都具有传染性); HBsAg携带者(更危险)
2.传染途径: 血液、血制品等(病毒极少量入血即可) 母婴垂直传播(妊娠期、分娩、哺乳) 性传播(精液、阴道分泌物中有病毒)

27 3.所致疾病:乙型肝炎,临床表现多样性 HBsAg携带者: HBsAg长期阳性,无症状,肝功能正常,活检有病变-可发病、肝硬化、肝癌
急性乙肝: 慢性乙肝:〉6月:可转为肝硬化、肝癌 重症乙肝:急,重

28 4、 致病机制:不清 免疫病理反应以及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是肝细胞损伤的主要原因。 机体对病毒的免疫有双重性:清除病毒、肝损伤
免疫反应的强弱与临床过程的轻重及转归有密切关系 1、细胞免疫介导的免疫病理损伤 2、免疫复合物所致的免疫损伤:肝外损害 3、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病理损伤 4、免疫耐受与慢性肝炎 5、病毒变异-逃避免疫

29 5.HBV与原发性肝癌密切相关: 流行病学:乙型肝炎患者易发生肝癌 血清学:肝癌患者血清中HBV阳性率比自然人群的高;
核酸杂交:HBV 的DNA(X基因)整合于肝细胞DNA上,反式激活细胞癌基因; 动物实验:土拨鼠感染乙肝病毒,100%诱生肝癌;


Download ppt "肝炎病毒."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