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一課 醉翁亭記 歐陽脩.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一課 醉翁亭記 歐陽脩."—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課 醉翁亭記 歐陽脩

2 康熹 1作者& 2題解& 3課文& 歐陽脩作品& 貶謫文學介紹& 方舟 壹、作者其人其事其書&

3 作者-歐陽脩

4 作者-歐陽脩 一、字號:歐陽脩,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諡號文忠。 有長久和美善之意,故字「永 叔」
「六一」是指歐陽脩晚年生活有六個一: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琴一張、棋一局、常置酒一壺,再加上以吾一翁,老於此五物之間。

5 二、生平事蹟 1幼年孤苦,勤奮力學 歐陽脩四歲喪父(歐陽觀),隨母鄭夫人至隨州依叔父歐陽曄。家貧,母鄭氏以荻畫地親自教讀。
 見〈瀧岡阡表〉&。 圖片來源:

6 歐陽脩十歲時,得《昌黎文集》殘本,影響了他一生的寫作方向。仁宗天盛八年,中進士,年24
2少年登第,幕僚生涯 歐陽脩十歲時,得《昌黎文集》殘本,影響了他一生的寫作方向。仁宗天盛八年,中進士,年24 。與尹洙、梅堯臣切 磋詩文,師韓之志始 終堅定。 圖片來源:      catalog.ndap.org.tw/dacs5/System/Catalog/List...

7 3剛正敢言,兩度貶官 景祐三年 (三十歲) ,范仲淹因為向皇帝上〈百官圖〉,揭發宰相呂夷簡植黨營私,貶知饒州。歐陽修致書切責司諫高若訥,被貶為夷陵縣令。 慶曆五年(三十九歲) ,范仲淹施行新政,反被誣結黨營私。歐陽修上〈朋黨論〉&,辨明是非。旋因財產涉及犯法之甥女張氏,被誣,貶知滁州。

8  歐陽脩有妹一人,嫁給襄城張龜正為續絃夫人,仁宗景祐二年,張龜正逝世,留下了前妻所生,七歲大的女兒。歐陽脩看到妹妹「寡居無依」,又無能力撫養張龜正前妻之女,便將她們一齊迎回家中居住。等到此女長成後,在歐陽脩的牽線下,與歐陽脩族兄之子歐陽晟結為連理。但是張氏女紅杏出牆,竟與歐陽晟的奴才通姦。東窗事發後,由開封府權知府事的楊日嚴究辦,而楊日嚴從前在益州任內,曾因貪汙瀆職;行為不檢,被當時擔任諫官的歐陽脩彈劾在案。楊日嚴因而懷恨在心,伺機報復,便誣指歐陽脩與外甥女張氏有曖昧關係,又從有關案件中發現張氏女曾變賣妝奩中的財物,購置田產,並立下歐陽氏契券,於是,楊日嚴牽強附和,判定歐陽脩「人財兩得」的意圖,已昭然若揭,難以狡辯(事見司馬光涑水紀聞)。在楊日嚴的安排設計下,連宋仁宗都動搖了對歐陽脩的信任。後雖查明為誣罔,但歐陽脩仍然受到「知滁州」的懲處。

9 4立朝為相,盡忠輔政 嘉祐六年升參知政事,主持國家大計。當時,韓琦為相,包拯在樞密,司馬光在諫院,一時正人君子在朝,同心協力於國家政務,海內因此呈現一片平靜祥和之氣。 英宗即位,年幼多病,曹太后垂簾聽政,歐陽脩忠心輔弼,居中調和,使朝政維持和諧。

10 5主持貢舉,改變文風 嘉祐二年,知禮部貢舉。當時,一般士子為文,往往走向險澀怪誕的「太學體」。歐陽脩任主考官,凡此一概不錄取。而古雅簡淡之古文,都拔在高榜,蘇軾兄弟、曾鞏等,都是他提拔的後進之秀。囂薄之士大譁,文風丕變。

11 歐陽修年譜與作品 真宗景德四年(1007)出生 四歲喪父。 十歲得韓愈遺稿 仁宗天盛八年 (1030)中進士 與尹洙、梅堯臣切磋詩文
景祐三年(1036) 貶夷陵令 范仲淹獻〈百官圖〉得罪呂夷簡貶饒州太守 著:〈與高司諫書〉、四年〈縱囚論〉

12 慶曆五年(1045) 貶滁州太守 慶曆新政失敗,牽連入罪 著:四年〈朋黨論〉;六年〈豐樂亭記〉、〈醉翁亭記〉 至和元年回朝(1054) 嘉祐二年知貢舉(1057) 拔擢曾鞏、二蘇,文風大變 著:四年〈秋聲賦〉

13 嘉祐六年任參知政事(1061) 嘉祐五年與宋祁合撰《新唐書》、私撰《新五代史》成書 神宗熙寧四年太子少師致仕(1072) 三年〈瀧岡阡表〉、〈六一居士傳〉、四年《六一詩話》 熙寧五年逝世,享年六十六

14 三、詩文革新 1-1宋初「西崑體」盛行,西崑體特徵好用冷僻典故,重視駢儷,最後演變成文字遊戲。
1-2歐陽脩革新詩文,掃除西崑體的流弊,為宋代古文運動的領袖,主張「道是內容,文是形式」,使古文成為文章之正宗。 1-3散文雖學韓愈,風格實不相同: 韓滔滔雄辯,歐娓娓而談; 韓沈著痛快,歐委婉含蓄。

15 2曾提拔曾鞏、蘇軾、蘇轍等 嘉祐二年(西元1057年),歐陽脩主持禮部考試,以「刑賞忠厚之至論」為題。其中一試卷以「罪疑惟輕,功疑惟重」 立論,清暢雅健,異於時風。歐陽脩十分欣賞,本想拔為第一,但恐怕是門人曾鞏的文章,為了避嫌,所以抑為第二。後來才知是蘇軾的文章。 ( 釋惠洪冷齋夜話)

16 歐陽文忠公祠 資料來源:《歐陽文忠公遺跡與祠祀 》文史哲出版

17 四、歐陽脩的文學成就 古文八大家之一, 文章平易清新、委婉流暢。 (1)散文成就:
 古文八大家之一,  文章平易清新、委婉流暢。 歐陽脩一生寫了五百餘篇散文,各體兼備,有政論文、史論文、記事文、抒情文和筆記文等。 散文內容充實、氣勢旺盛,宗法韓愈,但比韓文明白流暢、平易樸實,能夠深入淺出、引人入勝,形成一種自然清新、抒情委婉、說理透闢、章法結構曲折變化又嚴密的獨特風格。→

18 1-1議論文方面,內容上分為三類: (a)政論文:內容在揭露時弊、闡明自己的政治主張,如〈朋黨論〉、〈縱囚論〉等。
(b)史論文:旨在說古論今,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如〈五代史伶官傳序〉、〈五代史宦者傳論〉等。 (c)文學理論:目的在闡述自己的文學主張,鼓吹詩文革新,如〈答吳充秀才書〉、〈與樂秀才書〉、〈梅聖俞詩集序〉等。 →

19 朋黨論(節錄) 然臣謂小人無朋,惟君子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利祿也,所貪者財貨也;當其同利時,暫相黨引以為朋者,偽也。及其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交疏,則返相賊害,雖其兄弟親戚,不能相保。故臣謂小人無朋,其暫為朋者,偽也。→ 可是,臣以為小人沒有朋,只有君子才有。這是什麼緣故呢?小人所愛的是利祿,所貪的是錢財。當他們利益一致時,暫時互相勾結牽引而結朋,這是假的。等到他們看見利益而爭奪,或者利益消失而疏遠,就反而互相傷害,即使是兄弟親戚,也不能互相保全。所以臣說小人沒有朋,他們雖然暫時結朋,是假的。

20  君子則不然。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義,所惜者名節;以之修身,則同道而相益,以知事國,則同心而共濟,終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為人君者,但當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
君子就不是這樣。他們堅守的是道義,奉行的是忠信,珍惜的是名節。用這些來修身,就會志同道合,互相助益;用這些來服務國家,就能同心協力,互相扶持,始終如一。這是君子的朋,所以人君只要斥退小人的假朋,重用君子的真朋,那天下就太平了。

21 1-2記敘文方面 歐陽脩以「記」為題的作品中,山水遊記是相當傑出的。如歐陽脩於宋仁宗慶曆六年(西元1046年),也就是被貶滁州的第二年,寫下的〈豐樂亭記〉以及本篇〈醉翁亭記〉。 →

22 1-3碑祭文方面 歐陽脩也寫墓誌銘、神道碑、墓表之類的碑祭文。 碑祭文兩個基本主張,一是「不虛美,不溢惡」,要求「事信言文」;二是「記大而略小」、「文簡而意深」,反對不辨真偽,不分主次的一味鋪敘。

23 瀧岡阡表(節錄) 脩不幸,生四歲而孤。太夫人守節自誓;居窮,自力於衣食,以長以教,俾至於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為吏,廉而好施與,喜賓客;其俸祿雖薄,常不使有餘。曰:『毋以是為我累。』」→ 脩不幸,出生四歲父親便去世。先母立誓守節,家境貧窮,自己獨力謀生,來扶養我教導我,使我長大成人。先母曾告訴我:「你父親做官,清廉而喜歡助人,愛交朋友;俸祿雖然少,也經常不讓它有剩餘。他說:『不要因為錢使我受累。』

24 故其亡也,無一瓦之覆,一壟之植,以庇而為生。汝父為吏,嘗夜燭治官書,屢廢而歎。吾問之,則曰:『此死獄也,我求其生不得爾。』吾曰:『生可求乎?』→
所以當他去世時,沒有留下一屋一瓦可以容身,也沒有一畝地可以種植,以維持生活。」你父親做官,常在晚上點著蠟燭處理公文,且一再停下來嘆氣。我問他,他便說:「這是死罪的案子,我想替他找一條生路卻找不到。」我說:「生路可以找的嗎?」

25  曰:『求其生而不得,則死者與我皆無恨也;矧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則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猶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
他說:「替他找過生路而找不到,那麼死囚和我都沒有遺憾了,何況有時是能夠找到的呢。正因為有時可以找到,就可以知道不替他找便判他死刑,一定會有遺恨。試想常替他們找生路,還不免要判死罪,何況世間有些官吏,唯恐不判人家死罪呢!」

26 1-4評論 蘇軾:「論大道似韓愈,論事似陸贄,記事似司馬遷,詩賦似李白。」 宋人李塗說:「歐如瀾」

27 (2)詩:  一掃西崑體詩風,力求語言的平易疏暢,發乎自然,使宋詩走上了質樸清新的道路。→

28 畫眉鳥 百囀千聲隨意移, 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 不及林間自在啼。 籠中鳥的啼叫,遠不如林中鳥悅耳動聽。
金籠也是牢籠,富貴實在不如自由自在。 百囀千聲隨意移, 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 不及林間自在啼。 畫眉鳥千啼百囀,忽高忽低翩翩飛舞著,使得原本就姹紫嫣紅的山花更加賞心悅目。這才知道,與其把畫眉鳥關在華麗金籠中,不如放歸林間,讓牠自在啼鳴。

29 詩作〈豐樂亭游春詩〉三首 綠樹交加山鳥啼,晴風盪漾落花飛, 鳥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醉春已歸。 春雲淡淡日輝輝,草惹行襟絮拂衣,
行到亭西逢太守,籃輿酩酊插花歸。 紅樹青山日欲斜,長郊草色綠無涯, 遊人不管春將老,來往庭前踏落花。

30 〈別滁〉 花光濃爛柳輕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離聲。 【說明】: 歐陽脩於慶曆八年由滁州改知揚州,
此詩為離滁時所作,體現其曠達胸 襟。

31 與晏殊並稱「晏歐」,為北宋大 家,上承花間、南唐的遺風,下開 蘇軾、秦觀諸家。 (3)詞:婉約派
花間集:書名。五代後蜀趙崇祚編,十卷。選錄晚唐、五代十八家詞五百首。內容多冶遊享樂、離情別緒,語多濃豔,惟述南方風土人情之作,則語言優美,接近民歌風格。為中國第一本詞集。

32 生查子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寫對去年今日的往事回憶,道出物是人非之感。 去年元宵夜裡,眾多的燈把花市照得有如白晝。與人相約黃昏之後、月初昇時,一起逛燈節。今年的元宵夜,一樣有月、有燈,但已見不著去年相約之人,感傷的眼淚因而浸透我輕薄的衫袖。

33 詞作〈蝶戀花〉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 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寫閨怨 游冶處、章臺路,指歌樓妓館所在之處。 庭院深深地究竟有多深呢?楊柳的枝條似煙霧般地罩著大地,簾幕一層層地數不盡。冶遊人騎著華麗的馬匹找尋冶遊所在,只見樓兒高高的不見那尋芳的路徑。暮春三月雨狂風驟,黃昏時門兒緊緊地關起,沒辦法留住春日的辰光。流著眼淚問那花兒,花兒卻不說話,只見那花兒片片凋落,飛向鞦韆那邊去!

34 踏莎行 寫離別。候館,即旅舍。征轡,這裡指旅行所騎的馬。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 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欄倚。 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寫離別。候館,即旅舍。征轡,這裡指旅行所騎的馬。 候館的梅花謝了,橋邊的柳絲細嫩,暖和的春風吹過,從草叢間透出一股香氣,送著征騎遠去。離開愈遠,離愁則愈加增多,悠悠無盡,像春天的江水一樣。柔腸寸斷,淚眼盈眶,閣樓高聳,不要再倚在闌干上遠眺。平坦的草地的盡頭是一片青山,但行人更在青山之外。

35 玉樓春 尊前擬把歸期說,未語春容先慘咽,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 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
直須看盡洛陽花,始共春風容易別。 原本要在飲酒時告訴你我離開的日期,想不到還未開口,你就悲傷而哽咽。人生原本就會有深情難解的地方,這種情感與外在的風月無關。 請不要將送別曲翻新又唱,一首就足以讓我柔腸寸結哀痛不已。真應當把洛城的飛花都看盡,送別春光才不傷心。

36 南歌子 弄筆偎人久,描花試手初。等閒妨了繡工夫。笑問鴛鴦兩字怎生書。 鳳髻金泥帶,龍紋玉掌梳。去來窗下笑相扶。愛道畫眉深淺入時無?
 鳳髻金泥帶,龍紋玉掌梳。去來窗下笑相扶。愛道畫眉深淺入時無?  弄筆偎人久,描花試手初。等閒妨了繡工夫。笑問鴛鴦兩字怎生書。 新嫁娘用泥金帶子束著鳳凰髻,還插著一把刻著龍紋的掌形玉梳。走來窗前,滿面笑容地挨著丈夫問道:「我畫的眉色深淺可合於時宜?」 剛嫁過來,第一次想描花刺繡,但近在咫尺的新郎又引得她不能專心,只好停下繡針,拿起彩筆,問丈夫鴛鴦兩字怎麼寫。

37 (4)賦: 著名的「秋聲賦」運用各種比喻,把無形的秋聲描摹得非常形象而生動,使人彷彿可聞。 這篇賦變唐代的「律體」為「散體」,於賦的發展具有開拓意義。

38    秋聲賦(節錄) 形容清脆的聲響 秋風勁瑟   歐陽子方夜讀書,聞有聲自西南來者,悚然而聽之,曰:「異哉!」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砰湃;如波濤夜驚,風雨驟至。其觸於物也,鏦鏦錚錚,金鐵皆鳴;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 形容風雨、霜雪、落葉等聲音 古代行軍襲敵時,令軍士把箸橫銜在口中,以防喧譁,稱為銜枚

39 五、歐陽修的史學成就 1《新五代史》:  宋歐陽脩編撰。原名「五代史記」,為了區別於薛居正的《舊五代史》,二十四史本因此改稱為《新五代史記》,簡稱《新五代史》。全書仿照《春秋》義法,藉五代人物以分別賢奸,臧否人物。共七十四卷。

40 書名 新五代史 舊五代史 編撰年代 宋太祖 作者 薛居正 監修 性質 官修 體例 宋仁宗 歐陽脩 私修 紀傳體

41 記梁、唐、晉、漢、周五代、十三主、五十三年事(並旁及十國史事)
書名 新五代史 舊五代史 起訖年月 始於梁太祖開平元年,迄於周恭帝顯德六年 內容 記梁、唐、晉、漢、周五代、十三主、五十三年事(並旁及十國史事)

42 祖述春秋, 義例嚴謹 模仿史記, 文字高簡 條理明晰 資料豐富 個人好惡影響史評,較不客觀 多有隱諱、粉 飾、不實之 記載 2.記事繁冗瑣碎
書名 新五代史 舊五代史 特點 祖述春秋,  義例嚴謹 模仿史記,  文字高簡 條理明晰 資料豐富 缺點 個人好惡影響史評,較不客觀 多有隱諱、粉  飾、不實之  記載 2.記事繁冗瑣碎

43 原名五代史或梁唐晉漢周,為有別歐氏所撰,故名舊五代史
書名 新五代史 舊五代史 正名 原名五代史記 原名五代史或梁唐晉漢周,為有別歐氏所撰,故名舊五代史 價值 1二書皆為研究五代之重要材 料,並列廿五史(正史)。 2新五代史為唐之後私撰的正史。(另一部為民國柯劭忞所著的新元史)

44 2《新唐書》:  歐陽脩、宋祁撰,二百二十五卷。全書考古鑑今,指切當時。於唐代典章制度、禮樂文物,剖析精當。→

45 書名 新唐書 舊唐書 編撰年代 宋仁宗 五代後晉 作者 歐陽脩、 宋祁(列傳部分) 劉煦監修 性質 官修 體例 紀傳體 內容 唐代史事

46 增長慶之後舊唐書所不能詳者。通篇簡淨,勝於舊唐書 穆宗長慶以前,本紀簡而有體,列傳敘事詳明。之後語多支蔓,列傳多敘官資,無事實。繁略不均
書名 新唐書 舊唐書 特點 增長慶之後舊唐書所不能詳者。通篇簡淨,勝於舊唐書 穆宗長慶以前,本紀簡而有體,列傳敘事詳明。之後語多支蔓,列傳多敘官資,無事實。繁略不均 價值 二書皆為研究唐代之重要材料,並列廿五史(正史)。

47 歐陽脩二三事 1歐陽脩自言,作文有三多:  多讀、多做、多商量。 且自述作文多在三上: 馬上、枕上、廁上, 可見他善於利用時間思考。      (陳師道后山詩話)

48 2歐陽脩晚年時常親自修改訂正自  己的文章,十分勤苦。薛夫人阻  止他道:「何必那麼辛苦,難道  還怕先生責罵嗎?」歐陽脩笑  答:「不怕『先生』責罵,卻怕  『後生』笑話啊! 」     (齊藤謙拙堂文話)

49 3畫荻學書 歐陽脩四歲喪父,家中生活陷入貧困,由於買不起紙筆,母親鄭氏乃以荻草代筆,在沙地上寫字,以教導歐陽脩。這就是著名      的「畫荻教子」、      「畫荻習字」、 「畫荻學書」。

50 4字斟句酌 歐陽脩為韓琦作〈相州晝錦堂記〉,文首有二句:「仕宦至將相,富貴歸故鄉。」數日後,歐陽脩又派人送來一抄本,將首二句各加一個「而」字變為「仕宦而至將相,富貴而歸故鄉」。 添加「而」字後,使文氣疏緩有致,可見歐陽脩字斟句酌之功夫。

51      題 解

52 1歐陽脩作本文時年僅四十,正值壯盛 之時,但文中自號「醉翁」,並且寫自己「蒼顏白髮」、「頹然乎」山水之間,別有用意。他後來自述「四十未為老,醉翁偶題篇。醉中遺萬物,豈復記吾年。 」(題滁州醉翁亭)
 「我年四十猶強力,自號「醉翁」聊戲客。」(贈沈遵) 這自稱乃是作者 表達遭遇貶官的落寞。→

53      課 文

54 乃因山水而醉。旨在說明自 號「醉翁」的命意所在。 1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 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
 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 (1)醉翁之「醉」非因酒而醉,   乃因山水而醉。旨在說明自   號「醉翁」的命意所在。 (2)醉翁亭命名由來。

55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本指醉於山水之美。 後世借指「別有意圖」, 意近「項莊舞劍,志在沛公」。 →(古今義)

56 古今義 1峰迴路轉: 本指山峰迴旋,路亦隨之轉彎。 後指「事情出現轉機」。 2水落石出: 本指冬景。 後世喻指「真相終至顯露」。
 本指山峰迴旋,路亦隨之轉彎。  後指「事情出現轉機」。 2水落石出:  本指冬景。  後世喻指「真相終至顯露」。

57 3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表明心靈與外在行為的因果關 係,先將山水之美領略於心,進 而透過飲酒表現其樂。
 表明心靈與外在行為的因果關  係,先將山水之美領略於心,進  而透過飲酒表現其樂。 本篇文眼,下文皆由此樂字展開 寄託

58 第一段 段落大意: 寫醉翁亭的位置(環滁皆山也→瑯琊山→釀泉 →醉翁亭 → )、建造者(智僊 和尚)、命名者(歐陽脩),並特別強調命名的意涵(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以聯繫「醉」與「山水」的關係。採「剝筍法」&。

59 第一段:賞析 1層層推進(層遞法)的手法,為本文寫作技巧上最大的特色。
2先說「環滁皆山也」,而西南諸峰,而瑯琊山,而釀泉,最後才是醉翁亭。這種由遠到近,逐漸縮小的寫法,有如剝殼見筍,為「剝筍法」,也叫「逐層脫卸法」 3同時由一層比一層更深化、集中的美來點出醉翁亭為滁州山水之美的極致,是逐層典型化的描寫手法。

60 第二段 段落大意: 分敘朝、暮景和四季的變化,寫 出醉翁亭的美麗景色。 春日 夏天 秋季 冬令 日出而林霏開 雲歸而巖穴暝 「野芳發而幽香」
 分敘朝、暮景和四季的變化,寫  出醉翁亭的美麗景色。 日出而林霏開 雲歸而巖穴暝 春日 夏天 秋季 冬令 「野芳發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陰」 「風霜高潔」 「水落而石出」

61 第二段:賞析 作者概括了醉翁亭周圍朝暮和四季景色中的不同特徵,繪製了六幅生動鮮明的圖畫,相互映襯,使身在圖畫中的作者,山水之樂達到了「樂亦無窮」的境地。

62 第三段 段落大意: 描寫滁人出遊,及作者與賓客在醉翁亭飲宴的樂趣。 第四段:賞析 此段可分滁人遊、太守宴、眾賓懽、太守醉四個層次。各以具體的活動顯現快樂的景象,把山水之樂推進與民同樂的境界。→

63 1「滁人遊」 2「太守宴」 是寫百姓相處和諧、生活安樂的景象,彷彿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
  是寫百姓相處和諧、生活安樂的景象,彷彿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 2「太守宴」   可見宴飲之物並非珍饈美味,但就地取材,亦得「魚肥」、「酒洌」,豐盛無比。→

64 3「眾賓懽」 4「太守醉」 強調太守之宴是樸實的、隨機的,不必絲竹伴奏,只要尋常的投壺、弈棋,亦可興高采烈,一團歡樂。
  強調太守之宴是樸實的、隨機的,不必絲竹伴奏,只要尋常的投壺、弈棋,亦可興高采烈,一團歡樂。 4「太守醉」   可見太守與眾賓平起平坐、同歡同在,十分盡興,而以「太守醉也」收結,正呼應首段醉翁亭的命名。

65 第四段 段落大意: 描寫宴遊後之情景,點出「與民同樂」的主題。 第四段:賞析 1文末運用層遞法,鋪敘禽鳥之樂不如遊人之樂,遊人之樂不如太守之樂,而翻出與民同樂的主旨。

66 2想見作者雖遭貶謫,仍能從容優遊於山水之間,表現豁達的胸襟。
3而身為地方官,能勤政愛民,使政通人和;甚且與民遊宴,樂民之所樂,更是一般官吏難以企及的高尚情懷。 4這種層層推進,逐漸顯露主題的寫法,使主題更加突出。

67 綜論 1本文共用二十一個「也」字及二十五 個「而」字,通篇呈現極為特殊的風格。令人讚嘆的是,這樣不僅毫無拖沓冗贅之感,反而顯得迴旋宛轉、清新別致,甚至達到一種類似押韻的美感。這些虛字使文氣形成跌宕、轉折的效果,時而激越,時而舒緩,讓文章增加了許多抒情的氣氛。

68 2判斷句簡介  判斷句是對事物的屬性、內涵給予解釋、說明,或對事物作是非、異同的判斷的句子。如果是肯定的判斷句,主語和斷語之間往往可以畫上等號。判斷句的斷語通常是名詞性單位,所以又稱為「名詞謂語」。文言的肯定判斷句用「為」、「謂」、「是」等為繫語,不過古代漢語往往以不用繫語為常。

69 1.太守謂誰?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本文裡的判斷句,例如: 解説:「太守謂誰」,「謂」是繫詞,擔任繫
語,本文的判斷句,只有此例是「主語+繫語  +斷語」的形式 ;  其餘各例,2-11例主要的是主語帶「者」,以 提出要解釋或說明的事物,再緊接著作解釋與 說明,且在句末帶上「也」,表示其肯定的語 氣 。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70 3.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  間者,釀泉也。 4.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 5.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  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6.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  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  也。

71 7.至於負者歌於塗,行者休於樹,前者  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  者,滁人遊也。 8.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  也。 9.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  諠譁者,眾賓懽也。

72 10.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 也。 11.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 12.作亭者誰? 13.名之者誰? 14.山之僧智僊也。
 也。 11.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 12.作亭者誰? 13.名之者誰? 14.山之僧智僊也。 15.廬陵歐陽脩也。 例12、13只在主語帶「者」字; 例14、15則只出現帶「也」的斷語,主語分別是「作亭者」、「名之者」,省略了。

73 翁去八百年,醉鄉猶在; 醉翁亭名聯欣賞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說明】:
「翁去八百年」,歐陽脩卒於神宗熙寧五年(1072),至清同治末年,約八百年。「醉鄉」,原指醉中境界,此借指醉翁亭。 全聯十八字,不但嵌入了「醉翁亭」三個字,而且把寫聯時間、亭的位置、歷史與現狀,以及亭主人生前活動及其身後對社會的影響概括無遺,「醉鄉猶在」、「亭影不孤」,既寫景,又飽含對前哲不可磨滅的影響的追懷與感念,十分巧妙,且字字精煉,耐人回味。

74 貶謫文學介紹

75 貶謫文學的緣起 傳統士人常以「道」的承擔者自居,在儒家思想主導下,又多以參與政治為人生之目標,以天下為己任。他們對參政有強烈的使命感,仕途失意也是生命最大的挫敗 貶謫文學是士人遭逢現實困阨與精神磨難後的心靈告白,自屈原以降,源遠流長。

76 貶謫文學的價值 呈現士大夫在身心受到嚴厲考驗的時刻,如何在憂傷、憤懣、怨懟中,經由人生價值的全面省思,得以承受磨難。
進而挺立、超拔,展現出其深刻的心理歷程。 呈現儒釋道三種思想,在士大夫生命中的交互為用。

77 貶謫文學的名篇 貶謫文學不拘一格,以各種文體出現在世人眼前。 課本常出現的散文名篇有: 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遊記〉、 〈鈷鉧潭西小丘記〉 范仲淹的〈岳陽樓記〉 蘇轍的〈黃州快哉亭記〉

78 貶謫文學名篇 〈離騷〉 戰國.屈原 第一次放逐漢北時 〈弔屈原賦〉 漢.賈誼 貶官長沙王太傅時 〈永州八記〉 唐.柳宗元 貶官永州司馬時
篇名 作者 寫作背景 〈離騷〉 戰國.屈原 第一次放逐漢北時 〈弔屈原賦〉 漢.賈誼 貶官長沙王太傅時 〈永州八記〉 唐.柳宗元 貶官永州司馬時 〈捕蛇者說〉 〈送薛存義序〉 〈琵琶行〉 唐.白居易 貶官江州司馬時  〈與元九書〉 〈與元微之書〉→

79 黃岡竹樓記 宋.王禹偁貶官黃州知州時 岳陽樓記 宋.范仲淹 貶官鄧州知州時 醉翁亭記 宋.歐陽脩 貶官滁州知州時 豐樂亭記
篇名 作者 寫作背景 黃岡竹樓記 宋.王禹偁貶官黃州知州時  岳陽樓記 宋.范仲淹 貶官鄧州知州時 醉翁亭記 宋.歐陽脩 貶官滁州知州時 豐樂亭記 赤壁賦 宋.蘇軾  貶官黃州時 超然臺記 宋.蘇軾 貶官密州時 黃州快哉亭記 宋.蘇轍 貶官筠州時 瘞旅文 明.王守仁 貶官貴州時

80 記體文 記,屬「雜記類」,包括了一切記事、 記物及不易歸類的文章,可分為四類: 臺閣名勝記:墨池記、岳陽樓記、醉翁亭記
山水遊記:永州八記、晚遊六橋待月記 書畫雜記:畫記 人事雜記:義田記、項脊軒志、梅花嶺記

81 篇名 作者 篇旨 其他 岳陽樓記 范仲淹 借事抒情,抒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抱負。 1.唐.張說創建,滕子京重修,范仲淹作記。 2. 本文雖以記為名,但卻融寫景、抒情、敘事、議論為一體。辭采華茂,為古代散文中之佳作。 3.范仲淹貶鄧州,滕子京貶岳州。 4.全文以「謫」字貫穿。 醉翁亭記 歐陽脩 1.描寫滁州的山水之美與作者的遊宴之樂。 2.人們極力稱道的一篇山水遊記。 1.歐陽脩貶滁州作此文。 2.本文採「剝筍法」。 3.全文以「樂」自為主線,以「與民同樂」為主旨。 黃岡竹樓記 王禹偁 1.記載竹樓種種景致意趣。 2.感慨己身貶謫之遇。 1.作者貶黃州所作。 2.「六宜」皆在竹瓦聲音相應上描寫。 李龍眠畫羅漢記 黃淳耀 將羅漢過河的人物畫,描述得栩栩如生、井然有序。 文章前3/4是描寫,後1/4是議論,批評「世之學佛者,徒求卓詭變幻可喜可愕之蹟」。 病梅館記 龔自珍 以梅喻人才,「病梅」是指人才受摧殘。 1.以寓言手法呈現朝廷桎梏思想、摧殘人才。 2.展現作者珍惜人才、栽培人才之心。 黃州快哉亭記 蘇轍 記敘快哉亭建亭、命名、意義及周遭景物。並勉張夢得坦然自適,不以物傷性。 1.快哉亭乃張夢得貶黃州時所建,蘇軾(貶黃州)命名,蘇轍(貶筠州)作記。 2.全文繞著「快哉」二字著墨,寓有勸諭之意。 3. 本文雖以記為名,但卻融寫景、抒情、敘事、議論為一體。 始得西山宴遊記 柳宗元 1.記始得西山遊覽之勝。 2.「始得」暗示發現西山,是心境上的轉折。 1.作者貶永州所作。 2.為永州八記的第一篇。 3.本文以短句為基調。

82


Download ppt "第一課 醉翁亭記 歐陽脩."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