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五章 新时期戏剧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领袖人物剧”与“社会问题剧” 第三节     “京味剧”与写实剧 第四节     “探索剧”与小剧场实验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五章 新时期戏剧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领袖人物剧”与“社会问题剧” 第三节     “京味剧”与写实剧 第四节     “探索剧”与小剧场实验"—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章 新时期戏剧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领袖人物剧”与“社会问题剧” 第三节     “京味剧”与写实剧 第四节     “探索剧”与小剧场实验 第五节 “新戏曲”与电视剧

2 第一节 概述 一、戏剧热潮的出现 苏叔阳的《丹心谱》、沙叶新的《陈毅市长》、丁一三的《陈毅出山》 二、戏剧的繁荣:
社会问题剧 生活剧 探索剧 写实剧 京味剧 新戏曲 少数民族戏剧 三、新时期戏剧的成就: 1、戏剧思想和创作内容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2、在戏剧形式上的积极探索,使戏剧文学的现代化与民族化相结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3、多题材多风格的戏剧创作方向

3 第二节 领袖人物剧与社会问题剧 一、领袖人物剧 二、社会问题剧 丁一三:《陈毅出山》 沙叶新:《陈毅市长》 白桦:《曙光》
第二节 领袖人物剧与社会问题剧 一、领袖人物剧 丁一三:《陈毅出山》 沙叶新:《陈毅市长》 白桦:《曙光》 二、社会问题剧 宗福先:《于无声处》 崔德志:《报春花》

4 《陈毅出山》剧照 丁一三(1931~1996),1931年出生于天津,中国当代著名军旅话剧、影视剧作家。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6年10月17日因病逝世,终年65岁。著有电影文学剧本《英雄虎胆》、《山穷水复》等,话剧《女飞行员》(与人合作)、《“九一三”事件》、《甘巴拉》、《陈毅出山》(1979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创作一等奖,并荣立二等功)等,歌舞剧本《长山火海》(与人合作)、《世界在她们手中》等,长篇纪实小说《十年动乱》,电视连续剧剧本《老子》等。

5 沙叶新,国家一级编剧。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作家协会理事、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1963年7月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创作研究班,同年进入上海人民艺术剧院任编剧。1985年—1993年任上海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主要作品有:话剧《假如我是真的》、《陈毅市长》(获1980—1981年“全国优秀剧本创作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马克思“秘史”》、《寻找男子汉》(获第三届“上海艺术节创作演出奖”)、《耶稣·孔子·披头士列侬》、《太阳·雪·人》、《东京的月亮》、《尊严》,喜剧《一分钱》、《约会》(获“上海优秀创作奖”), 电影《寻找男子汉》(1988年12月获首届振兴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作品奖”),电视剧《陈毅与刺客》(获电视剧第三届“金鹰奖”二等奖)、《百老汇100号》、《绿卡族》。1988年12月曾获第一届“振兴话剧奖”优秀编剧奖。 《陈毅市长》剧照 沙叶新

6 《于无声处 》剧照 1978年,《于无声处》在上海公演。编剧宗福先、导演苏乐慈 白桦《曙光》剧照

7 《报春花》剧照 崔德志写于1979年,次年由辽宁人民艺术剧院首演。写改革开放初期一纺织厂新旧领导者开放与僵化两种思想的冲突,恢复实事求事和尊重人的精神。有较强的现实性,演出反响强烈。

8 第三节 京味剧与写实剧 一、京味剧 二、写实剧 苏叔阳:《家庭大事》 李龙云:《小井胡同》 何冀平:《天下第一楼》
第三节 京味剧与写实剧 一、京味剧 苏叔阳:《家庭大事》 李龙云:《小井胡同》 何冀平:《天下第一楼》 二、写实剧 宗福先、贺国甫:《血,总是热的》 李杰:《高粱红了》

9 苏叔阳《家庭大事》剧照 《家庭大事》,苏叔阳编剧,80年代中期中央戏剧学院演出。描写北京市民百姓生活的风俗喜剧。

10 苏叔阳 1938年生于河北省保定市。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1960年至1978年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河北北京师范学院、北京中医学院任教。1978年至1998年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话剧作品有《丹心谱》等十余部。电影作品有《夕照街》等十余部。长篇小说《故土》。中短篇小说集五部。散文集六部。诗歌集三部。其他有文艺理论·传记文学等。作品多次获中家大奖,有四个作品获五个一工程奖。现为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丹心谱》发表在1978年《人民戏剧》,戏剧出版社1981年发行单行本。北京人艺1978年3月首演。获建国三十年文艺创作一等奖,北京人艺大宝奖优秀剧本奖。《左邻右舍》发表在1980年《收获》第三期。1982年戏剧出版社发行单行本。北京人艺1979年演出,获文化部·剧协80-81年优秀剧本奖。 苏叔阳

11 李龙云 《小井胡同》,中国5幕话剧。作者李龙云。剧本发表于《剧本》月刊1981年第五期。1985年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剧本描写北京城南一条小胡同从50年代至70年代的历史变迁和居民的命运,对政治动乱中种种荒诞现象进行了批判和嘲讽,对受命运拨弄的普通民众寄予真挚的同情与爱。剧中生活场景、人物形象都极真实自然,小媳妇的形象刻画尤其突出,语言质朴、生动,具有北方市井风味。 《小井胡同》剧照

12 何冀平和她的《天下第一楼》 何冀平,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毕业,毕业后从事专职戏剧创作。曾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编辑。所创话剧《天下第一楼》,被誉为当代现实主义经典作品,曾赴香港、台湾地区及日本、新加坡、韩国等演出,至今演出近五百场,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五十周年庆典五部分经典剧作之一。一九八九年移居香港,投身影视创作。曾创作《新龙门客栈》《西楚霸王》《黄飞鸿》《创业玩家》《香港故事》《帝女花传奇》《楚留香》《风生水起》《新白娘子传奇》等电影电视作品。 中国3幕话剧。作者何冀平。夏淳、顾威导演,1988年6月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于北京。该剧描写了创业于清代同治年间、传至民国初年的老字号烤鸭店“福聚德”由入不敷出、势如累卵到东山再起、名噪京华而又面临倒闭的曲折发展历程;歌颂了卢孟实、玉雏姑娘、罗大头、常贵等人的聪明才智、事业心与实干精神;控诉、批判了游手好闲的败家子习气和黑暗腐朽的社会势力  。1991~1993年,剧组赴日本、香港、台湾等地演出,均以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获得巨大成功。 何冀平

13 第四节 探索剧与小剧场实验 一、探索剧的艺术内涵: 1、第四堵墙的突破 2、“三一律”的否定,叙事时空的大幅度跳跃
第四节 探索剧与小剧场实验 一、探索剧的艺术内涵: 1、第四堵墙的突破 2、“三一律”的否定,叙事时空的大幅度跳跃 3、舞台人物内心流动的形象化 4、多样化结构模式 代表作品:马中骏的《屋外有热流》 二、小剧场戏剧的艺术特点: 1、最大限度利用舞台的假定性 2、内容集中于人物的内心刻画 3、人物内心活动可观可听 4、演员近距离接触观众,感染力强

14 马中骏、贾鸿源、瞿新华的《屋外有热流》一反传统的话剧结构形式,采取以虚写实,虚实相衬的对比手法,努力追求我国传统戏曲的写意效果,并广泛地借鉴和吸取了西方现代派的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荒诞派及意识流的表现手法,表现了“一个人如果逃避火热的斗争,龟缩于个人主义的小圈子,就必然抵挡不住脱离集体失去亲人的寒冷,他只有走出屋子才有热流才有生命”的主题。 《屋外有热流》剧照

15 第五节 新戏曲与电视剧 一、新戏曲的基本特征:现代意识、艺术创新 二、电视剧:数量激增、多元发展 魏明伦的“荒诞川剧”《潘金莲》
第五节 新戏曲与电视剧 一、新戏曲的基本特征:现代意识、艺术创新 魏明伦的“荒诞川剧”《潘金莲》 郭启宏的昆曲历史剧《南唐遗事》 郭大宇、彭志淦的京剧《徐九经升官记》 谭愫、谭昕的现代川剧《山杠爷》 黄自廉、盛和煜、卢盎的花灯歌舞剧《小河淌水》 二、电视剧:数量激增、多元发展 《渴望》、《北京人在纽约》、《激情燃烧的岁月》

16 魏明伦,1941年生于四川内江,现居成都。著名川剧作家,被誉为“巴山鬼才”,14岁即开始发表习作,16岁即被“反右”株连,尽经坎坷。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脱颖而出,以“一戏一招”的创新精神先后写作《易胆大》《四姑娘》《潘金莲》《夕照祁山》《中国公主杜兰朵》《变脸》《巴山秀才》(合作)、《岁岁重阳》(合作)等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戏曲文学剧本。“连中三元”,剧坛罕见:《易胆大》与《潘金莲》破例双双荣获1981年全国优秀剧本奖。《巴山秀才》再获1983年全国优秀剧本奖;《巴山秀才》剧英译本在美国夏威夷大学学报发表,后收入王季思主编的《中国当代十大悲剧集》。1987年新华社《半月谈》公布魏明伦为中国当代九大剧作家之一;1988年被天津《艺术家》评选为中国艺术界十大神秘人物之一;1993年在武汉举行的中国现代戏曲研究会上,被湖北省艺术研究院等学术机构联合推选为新时期中国戏曲界四大怪杰之一。

17 魏明伦的《潘金莲》 “荒诞川剧”《潘金莲》粉墨登场,一时间真个把那南北戏剧界搅动得沸沸扬扬。剧作在内容和形式上又是前无古人的实践,特别是魏明伦对中国妇女问题的强硬立场,使该剧突破了戏剧的边界而锲入了社会历史领域。褒褒贬贬、毁毁誉誉,举国闻名、尽人皆知。无报不说“潘金莲”,无刊不评“潘金莲”。尽管有人称《潘金莲》为“妖异之作”,尽管有人给她下了“短命戏”的死刑定论,尽管魏明伦几乎成了“剧场中胡乱冲撞”的代名词,《潘金莲》硬是在一片激赏与贬伐声中,南征北战——观众爆满,飘洋过海——欲罢不能,观众不见作者不肯罢休。全国几十剧种、一百多个剧团纷纷实行“拿来主义”搬演《潘金莲》,座谈不断、见报频频……余波浩浩,经久不息。魏氏“潘金莲”,是越来越被人接受了,就连电视连续剧里的潘金莲,亦是“移植”魏氏的版本,而非施耐庵的版本,人们对王思懿扮演的潘金莲,自然生出几分怜惜……魏明伦的《潘金莲》不仅不是昙花一现,反而生命力越见旺盛,成为新时期探索文学的经典。


Download ppt "第五章 新时期戏剧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领袖人物剧”与“社会问题剧” 第三节     “京味剧”与写实剧 第四节     “探索剧”与小剧场实验"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