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七章 辅助设备和自控装置 本 章 测 验 (1)常用的油分离器有哪些类型? 它们通常设置在何处?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七章 辅助设备和自控装置 本 章 测 验 (1)常用的油分离器有哪些类型? 它们通常设置在何处?"—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七章 辅助设备和自控装置 本 章 测 验 (1)常用的油分离器有哪些类型? 它们通常设置在何处?
第七章 辅助设备和自控装置 本 章 测 验 (1)常用的油分离器有哪些类型? 它们通常设置在何处? (2) 高压储液器设置在何处?其安装位置为什么要低于冷凝器? (3) 为什么氟利昂制冷系统中不装设集油器? (4) 制冷系统中设置高、低压力继电器的目的是什么? (5) 在制冷系统中,属于安全性的辅助设备有哪些?

2 第八章 制冷系统 本章学习的基本要求 在设计制冷系统时,必须要了解以下一些内容:
第八章 制冷系统 在设计制冷系统时,必须要了解以下一些内容: (1) 用户要求:用户需要的冷量及其变化情况,供冷方式、载冷剂的温度以及用户使用场所和使用安装方面的要求等。 (2) 冷却水源:工程建设地区附近的地面水(江、河、湖等)和地下水的水量、水温和水质等情况。 (3) 气象条件:当地的气温、相对湿度和夏季主导风向等。 (4) 制冷压缩机的产品资料和有关设备的产品资料。 (5) 工程项目的总平面图和其他有关资料。 本章学习的基本要求 (1) 熟悉制冷系统的流程,设备的功用及安装时注意事项等;了解氨制冷系统和氟利昂制冷系统各自的特点。 (2) 掌握制冷设备的选择计算,了解制冷设备的布置原则。 (3) 熟悉使用不同制冷剂的制冷系统,在管道设计时应分别采取相应的措施。 (4) 熟悉活塞式、螺杆式、离心式冷水机组的结构特点和运行性能。 (5) 熟悉空调机组的分类方法、使用场合和运行性能。

3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一节 制冷设备的选择和制冷机房的布置 一、制冷设备的选择计算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一节 制冷设备的选择和制冷机房的布置   一、制冷设备的选择计算 选择计算步骤: (1) 确定制冷系统的制冷量 制冷量应包括:用户需要的制冷量及制冷系统和供冷系统的冷损失。 (冷损失的大小一般可按附加系数确定:直接冷却系统附加系数为5%~ 7%;间接冷却系统为7%~ 15%。 (2) 确定制冷系统的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 (3) 根据制冷量和制冷工况,选择制冷压缩机和电动机。 制冷压缩机的选型原则为: 1) 根据制冷量选配压缩机,一般不应设备用机。 2) 如需选用2台或2台以上的制冷压缩机时,应尽可能选择同一系列的压缩机。 3) 制冷量大小不同的压缩机互相搭配,以保证高、低峰负荷时既能满足需要,又经济合理。 4) 不同制冷系统的压缩机应考虑到各系统之间相互替代的可能性。 5) 选用氨压缩机,当Pk/P0 > 8时,应采用双级压缩;当Pk/P0≤8时,采用单级压缩。 对于氟利昂制冷系统,当Pk/P0 > 10时,应采用双级压缩;当Pk/P0≤10时,采用单级压缩。 (4) 选择冷凝器并确定冷却水量。 (5) 选择蒸发器并确定载冷剂循环量。 (6) 选择其他辅助设备。

4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一节 制冷设备的选择和制冷机房的布置 二、单级压缩制冷系统的组成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一节 制冷设备的选择和制冷机房的布置   二、单级压缩制冷系统的组成 1.氨制冷系统 如图为按例10.1所选择的制冷设备组成的氨制冷系统流程图。 氨制冷系统的主要特点是: (1)一般采用满液式蒸发器; (2)润滑油会积存在冷凝器、储液器和蒸发器等设备的底部,需定期放油。 (3)储液器和蒸发器的下部分别通过管道接至紧急泄氨器。

5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一节 制冷设备的选择和制冷机房的布置 二、单级压缩制冷系统的组成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一节 制冷设备的选择和制冷机房的布置   二、单级压缩制冷系统的组成 2.氟利昂制冷系统 氟利昂制冷系统流程图如图。 氟利昂系统的特点是: (1)氟利昂制冷系统通常需设置干燥器,防止产生“冰塞” 。 (2) 油分离器中分离出的润滑油可以直接返回压缩机曲轴箱中重新使用。 (3) 氟利昂制冷系统一般采用非满液式蒸发器。 (4)氟利昂制冷系统一般采用回热循环,以增大膨胀阀前制冷剂的过冷度和提高压缩机吸气的过热度。

6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一节 制冷设备的选择和制冷机房的布置 三、制冷机房的布置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一节 制冷设备的选择和制冷机房的布置   三、制冷机房的布置 制冷机房通常靠近空调机房;规模小的制冷机房一般附设在其他建筑内;规模较大的制冷机房(特别是氨制冷机房)宜单独修建。 制冷机房和设备的布置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1) 单独修建的制冷机房宜布置在全厂厂区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在动力站区域内,一般应布置在乙炔站、锅炉房、煤气站、堆煤场等的上风向。 (2) 机房的位置应尽可能设在冷负荷的中心,还应考虑靠近电源。 (3) 氨制冷机房不应靠近人员密集的场所和精密贵重设备间等。 (4) 机房应用二级耐火材料或不着火材料建筑。机房宜设于单层建筑中,并设两个不相邻的出人口。机房的门窗应向外开。 (5) 氨机房每小时不小于三次换气的自然通风和每小时不小于七次换气的事故通风。 (6) 规模较小的制冷机房一般不分隔间;规模较大可设置机器间(用以布置制冷压缩机等)、设备间(用以布置冷凝器、蒸发器及其他辅助设备)、水泵间(用以布置冷冻水泵和冷却水泵)、变电间(制冷设备耗电量大时需设专用变压器)以及值班室和维修储存室等。 (7) 布置应保证操作,检修方便,同时尽可能使设备布置紧凑。 (8) 布置应使连接管路短、流向通畅,并便于安装。 (9) 压缩机的主要操作通道宽度及压缩机突出部分到配电盘问的距离不小于1.5m,非主要通道宽度不小于0.8m。 (10) 设备、管路上的压力表、温度计等仪表,应设置在便于观察的地方。 (11) 卧式冷凝器和蒸发器布置在室内时,应考虑其清洗和更换管子的可能。安装直管式(或螺旋管式)蒸发器时,应考虑起吊高度。

7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二节 制冷剂管道的设计 一、管道材料和连接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二节 制冷剂管道的设计   一、管道材料和连接 1、材料 氟利昂制冷系统管道常用紫铜管或无缝钢管,一般管径在20mm以下时用紫铜管。管径较大时用无缝钢管。 氨制冷系统的管道一律采用无缝钢管。 常用无缝钢管和铜管的规格见表8.2、表8.3。 2、连接 在氟利昂制冷系统中,制冷管道一般采用焊接连接。在管道与设备或阀件之间可用法兰连接,管径在20mm以下的紫铜管需拆卸部位采用带螺纹和喇叭口的接头丝扣连接。 氨制冷系统的管道一律采用焊接连接,设备或阀门上带有法兰的可用法兰连接。

8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二节 制冷剂管道的设计 二、管径的确定方法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二节 制冷剂管道的设计   二、管径的确定方法 制冷剂管道的直径: dn = (4MRv / πw) (m)  式中 MR —— 制冷剂的质量流量,kg/s v—— 制冷剂的质量比容,m3 / kg w—— 制冷剂的流速,m/s(在制冷系统中,制冷剂的允许流速见表8.4。) 校核压力损失: 压力损失不可大于许可值,否则则应选择较小的流速重新计算,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1、氨制冷系统:吸气管道的压力损失不宜超过相当蒸发温度降低0.5℃, 排气管道的压力损失不宜超过相当冷凝温度升高0.5℃。 2、氟利昂制冷系统:吸气管道的压力损失不宜超过相当蒸发温度降低1℃, 排气管道的压力损失不宜超过相当冷凝温度升高1℃。

9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二节 制冷剂管道的设计 二、管径的确定方法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二节 制冷剂管道的设计   二、管径的确定方法 制冷剂管道的压力损失包括: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 沿程阻力: △Pm = fm· L /dn ·w2 / 2·ρ (Pa) 式中 △Pm—— 沿程阻力损失,Pa; fm—— 沿程阻力系数; L—— 管段长度,m; dn—— 管道内径,m; w—— 管内制冷剂的流速,m/s; ρ—— 制冷剂的密度,kg/m3 局部阻力: △Pi = ξ·w2 / 2·ρ = fm· Ld /dn ·w2 / 2·ρ (Pa) 式中 △Pi—— 局部阻力损失,Pa; ξ—— 局部阻力系数; Ld—— 三通、弯头和阀门等部件的当量长度,m。

10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二节 制冷剂管道的设计 三、制冷剂管道的布置原则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二节 制冷剂管道的设计   三、制冷剂管道的布置原则 制冷剂管道的布置应考虑下列要求: (1) 保证各个蒸发器得到充分的供液; (2) 避免过大的压力损失; (3) 防止液态制冷剂进入制冷压缩机; (4) 防止制冷压缩机曲轴箱内缺少润滑油; (5) 应能保持气密、清洁和干燥; (6) 应考虑操作和检修方便,并适当注意整齐。

11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二节 制冷剂管道的设计 三、制冷剂管道的布置原则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二节 制冷剂管道的设计   三、制冷剂管道的布置原则 1.氟利昂管道的布置原则 氟利昂的主要特点是与润滑油互相溶解,因此,必须保证从每台制冷压缩机带出的润滑油能全部回到压缩机的曲轴箱。 (1) 吸气管 1) 压缩机的吸气管应有不小于0.01的坡度,坡向压缩机,如图a所示。 2) 当蒸发器高于制冷压缩机时,蒸发器回气管应先向上弯曲至蒸发器的最高点,再向下通至压缩机,如图b所示。 3) 氟利昂压缩机并联运转时,必须在曲轴箱上装有均压管和油平衡管见图c。

12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二节 制冷剂管道的设计 三、制冷剂管道的布置原则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二节 制冷剂管道的设计   三、制冷剂管道的布置原则 1.氟利昂管道的布置原则 (1) 吸气管 4) 上升吸气立管中的氟利昂气体必须具有一定的流速。 氟利昂12和氟利昂22上升吸气立管需要的带油最低流速可从下图查得。

13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二节 制冷剂管道的设计 三、制冷剂管道的布置原则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二节 制冷剂管道的设计   三、制冷剂管道的布置原则 1.氟利昂管道的布置原则 (1) 吸气管 5)在变负荷工作的制冷系统中,为了避免全负荷时压力降太大,可用两根上升立管,两管之间用一个集油弯头连接,如图所示。 其工作原理如下: 在全负荷时,两根立管同时使用,两管截面之和应能保证管内制冷剂流速具有带油速度,同时又不产生过大的压力降。 在低负荷时,起初是两根立管同时使用,由于管内流速低,所以润滑油逐渐积在弯头内至将弯头封住,于是只剩一根立管A工作,管内流速提高,保证低负荷时能回油。

14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二节 制冷剂管道的设计 三、制冷剂管道的布置原则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二节 制冷剂管道的设计   三、制冷剂管道的布置原则 1.氟利昂管道的布置原则 (1) 吸气管 6) 多组蒸发器的回气支管接至同一吸气总管时,应根据蒸发器与制冷压缩机的相对位置采取不同的方法处理,如图所示。

15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二节 制冷剂管道的设计 三、制冷剂管道的布置原则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二节 制冷剂管道的设计   三、制冷剂管道的布置原则 1.氟利昂管道的布置原则 (2) 排气管 排气管的设计也应考虑带油问题,此外,还应避免停机后在排气管中的液滴流回压缩机。 1) 压缩机的排气管应有0.01.~ 0.02的坡度,坡向油分离器或冷凝器。 2) 不用油分离器时,如果压缩机低于冷凝器,排气管道应为U型弯管,防止液体润滑油回流。

16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二节 制冷剂管道的设计 三、制冷剂管道的布置原则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二节 制冷剂管道的设计   三、制冷剂管道的布置原则 1.氟利昂管道的布置原则 (3)冷凝器至储液器的液管 冷凝器至储液器之间的液管,其连接方法有两种,分别如图21和图22所示。 直通式储液器的接管其管径大小应按满负荷运行时液体流速不大于0.5m/s来选择。在接管的水平管段应有不小于0.01的坡度,坡向储液器。该管段应尽量减少弯头或管弯。储液器应低于冷凝器(角阀中心与冷凝器出液口的距离应不小于200mm)。 波动式储液器,从冷凝器出来的液体制冷剂,可以不经过储液器直接通过液管到达膨胀阀。冷凝器与波动式储液器的高差应大于300mm。 最大负荷时液体流速及冷凝器液体出口至储液器液面的必要高差H值表8.6。

17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二节 制冷剂管道的设计 三、制冷剂管道的布置原则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二节 制冷剂管道的设计   三、制冷剂管道的布置原则 1.氟利昂管道的布置原则 (4)冷凝器或储液器至蒸发器之间的管道 为了避免在液管中产生闪发气体,应尽可能把来自储液器的供液管与压缩机的吸气管贴在一起,并应用隔热材料保温。必要时,可装设回热器。 1) 蒸发器位于冷凝器或储液器下面时,如液管上不装设电磁阀,则液体管道应设有倒U形液封,其高度应不小于2m,如图23所示。以停机时液体继续流向蒸发器。 2) 多台不同高度的蒸发器位于冷凝器或储液器上面时,为了避免可能形成的闪发气体都进入最高的一个蒸发器,应按图24所示方法接管。

18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二节 制冷剂管道的设计 三、制冷剂管道的布置原则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二节 制冷剂管道的设计   三、制冷剂管道的布置原则 1.氟利昂管道的布置原则 (4)冷凝器或储液器至蒸发器之间的管道 3) 直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的空气流动方向应使热空气与蒸发器出口排管首先接触,如图所示。 4) 在压力降允许的条件下,冷却排管可以串接连接。 用热力膨胀阀供液的氟利昂冷却排管,一般采用上进下出形式以保证回油。(最后一排管供液方式为上进下出即可)。

19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二节 制冷剂管道的设计 三、制冷剂管道的布置原则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二节 制冷剂管道的设计   三、制冷剂管道的布置原则 2.氨管道的布置原则 氨与润滑油中几乎是不溶解的,因此在氨制冷系统中,应设置氨油分离器,并在可能集油的设备底部装设放油阀。 (1) 吸气管 氨压缩机的吸气管应有不小于0.005的坡度,坡向蒸发器。 (2)排气管 1) 压缩机的排气管道应有不小于0.01的坡度,坡向氨油分离器。 2) 并联制冷压缩机的排气管上宜装设止回阀。 (3)冷凝器与储液器的连接管 1) 冷凝器至储液器的液体管道应有不小于0.02的坡度,坡向储液器。 2) 储液器与冷凝器出液口之间的高差应保证液体靠重力流人储液器。 3) 多台冷凝器并联时,应设有压力平衡管。为了检修方便,平整管上应装有截止阀,如图所示。

20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二节 制冷剂管道的设计 三、制冷剂管道的布置原则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二节 制冷剂管道的设计   三、制冷剂管道的布置原则 2.氨管道的布置原则 (4) 储液器至蒸发器的连接管 储液器至蒸发器的液体管道可直接经手动膨胀阀接至蒸发器。 节流机构采用浮球阀时,其接管应考虑正常运转时,氨液能通过过滤器、浮球阀进入蒸发器。在检修浮球阀或清洗过滤器时,氨液由旁通管道经手动膨胀阀降压后进人蒸发器。 (5) 放油管及安全阀的接管 1) 所有可能积存油设备的底部都应有放油接头和放油阀,并接至集油器。 2) 冷凝器、储液器等设备上应装设安全阀和压力表。如在安全阀接管上装设截止阀必须装在安全阀之前,呈开启状态并加以铅封。

21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三节 制冷机组 一、活塞式冷水机组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三节 制冷机组   一、活塞式冷水机组 制冷系统机组化是现代制冷装置的发展方向,它具有结构紧凑、使用灵活、管理方便,而且质量可靠、安装简便、能缩短施工周期、加快施工进度等特点。 1、活塞式冷水机组的外形结构 冷量范围约在35—580kW。 活塞式冷水机组由活塞式制冷压缩机,卧式壳管式(或风冷式)冷凝器、热力膨胀阀和干式蒸发器等组成,并配有自动(或手动)能量调节和自动安全保护装置。冷水机组常用的制冷剂为R22和R12。

22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三节 制冷机组 一、活塞式冷水机组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三节 制冷机组   一、活塞式冷水机组 2、活塞式冷水机组的制冷系统流程及其控制设备 冷水机组装有: 压缩机(J)、冷凝器(LN)、 蒸发器(ZF)、热力膨胀阀(RF1、2 ) 除四大主件外,还装有: 各种关闭阀(F)、电磁阀(DF) 高、低压力继电器(JY)、 油压压差继电器(JC)、 冷冻水出水温度自控装置(WJ) 、 温度控制器(WT)。 以上控制设备,使制冷系统的高、低压得到控制。当润滑和冷却水出现断油、断水、或者冷冻水结冻时,能使压缩机自行停车,使机组得到保护。

23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三节 制冷机组 一、活塞式冷水机组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三节 制冷机组   一、活塞式冷水机组 3、冷水机组的制冷量、轴功率、冷却水和冷冻水出口温度特性曲线 活塞式冷水机组的制冷量Q0和轴功率Ne随制冷剂的蒸发温度t0和冷凝温度tk的变化而变化,而t0和tk的变化又与蒸发器和冷凝器的出口水温和流量有关。 图中所示的冷却水量是在冷凝器冷却水进口温度为32℃、出口水温度为36℃时,蒸发器冷冻水在不同出口温度条件下所需的冷却水量。当冷却水进出口温度不是上述规定时,若要保持蒸发器冷冻水出口温度不变,则所需冷却水量将发生变化。 活塞式制冷压缩机通常均具有顶开吸气阀片的能量调节机构(即卸载机构),制冷设备厂提供的机组性能曲线是在满载(100%负荷)时的性能参数。当空调冷负荷减少时,可以通过能量调节机构使压缩机的部分气缸卸载,从而达到调节冷量的目的。

24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三节 制冷机组 一、活塞式冷水机组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三节 制冷机组   一、活塞式冷水机组 4、模块化冷水机组 每个立柜(或称“模块”)能提供一定的冷量,用户可根据实际所需冷量选用立柜个数。 各个立柜中冷却水管和冷冻水管可通过特定的连接方式相互连接,电源可通过接插口连接。 特点:安装方便,结构紧凑、使用灵活、占地面积也较小,外形美观。但价格较高。 先进的“模块”式冷水机组备有一套微机处理机,机电控制一体化的方式,是现代所有制冷机组的发展方向。

25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三节 制冷机组 三、螺杆式冷水机组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三节 制冷机组   三、螺杆式冷水机组 螺杆式冷水机组是由螺杆式制冷压缩机、冷凝器、热力膨胀阀、蒸发器、油处理设备以及自控元件和仪表等组成 。 特点:螺杆式冷水机组结构紧凑,运行平稳,冷量能进行无级调节,省能性好,易损件少,它的使用范围正日益扩大。 国产螺杆式冷水机组的制冷剂为R22,空调工况冷量范围在120—1200kW之间。

26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三节 制冷机组 四、离心式冷水机组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三节 制冷机组   四、离心式冷水机组 组成:离心式制冷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节流机构和调节机构以及各种控制仪表。 空调工况制冷量:通常在580kW以上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离心式冷水机组制冷量可达35000kW。 制冷剂:单级离心式压缩机采用R11制冷剂,对于大容量机组,常用R12代替R11。 如图为一台使用R11制冷剂的单级离心式冷水机组的流程,该机组除了装有各监控仪器外,主要有三部分组成:即制冷系统,润滑油系统和抽气回收系统。

27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三节 制冷机组 四、离心式冷水机组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三节 制冷机组   四、离心式冷水机组 (1)制冷系统 通常情况下,冷凝器(水冷式)和蒸发器组合在一个简体内。上部为冷凝器,下部为蒸发器,两容器之间采用隔热措施。 液态制冷剂经浮球调节阀节流后进入蒸发器吸热、制冷。开度由浮球室内的浮球控制。蒸发器的上部设置有气液分离装置。 (2)润滑油系统 离心式制冷压缩机配有两只油泵:主油泵与压缩机主轴连接,在压缩机正常运转时供油;辅助油泵由电机带动,在压缩机启动、停机时供油。 (3)抽气回收系统 用来抽吸系统中的不凝性气体(主要为空气),并回收其中的氟利昂制冷剂。 抽气回收装置主要由一台小型活塞式制冷压缩机、分油器、分离塔和干燥器等部件组成。

28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三节 制冷机组 四、离心式冷水机组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三节 制冷机组   四、离心式冷水机组 (4)离心式冷水机组的运行调节 1)冷凝器特性 : 如不考虑压缩机的单位质量压缩指示功wi和制冷剂的单位质量制冷量q0以及冷凝传热系数Kk随制冷剂循环量的变化而变化,则在一定的进水温度twl和一定流量Mw时,可以求得tk与Q0的直线关系。 2)蒸发器特性 : 冷冻水量Ms以及冷冻水出口温度tl2恒定时,蒸发温度tk随制冷量的增加而降低,若不考虑蒸发器传热系数Ks的变化,则t0与Q0将成直线关系

29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三节 制冷机组 四、离心式冷水机组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三节 制冷机组   四、离心式冷水机组 (4)离心式冷水机组的运行调节 3)离心式冷水机组的冷量调节 ①变转速调节 :改变离心式压缩机的转速,压缩机运行时的tk~Q0性能曲线也将改变。当冷却水量Gw和进水温度tw1恒定时,压缩机的工作点A将在该直线上移动(转速n1> n2 > n3),从而使冷量得到调节。 离心式压缩机在一定范围内变速时,效率变化极小,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性。 ②改变压缩机进口导叶角度 :这种调节法是在压缩机叶轮进口前安装一组放射状的扇形叶片,当转动叶片角度时,可使进入叶轮的气体产生与叶轮转向相同或相反的预旋,从而改变压缩机的排出压力和流量。

30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三节 制冷机组 四、离心式冷水机组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三节 制冷机组   四、离心式冷水机组 (4)离心式冷水机组的运行调节 3)离心式冷水机组的冷量调节 改变压缩机进口导叶角度调节法是目前单级离心式冷水机组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 如下图它以冷冻水出水tl2温度为信号,并通过传递和变化,使电动机执行机构驱动导叶转动。

31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三节 制冷机组 四、离心式冷水机组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三节 制冷机组   四、离心式冷水机组 (4)离心式冷水机组的运行调节 3)离心式冷水机组的冷量调节 ③进口节流 此方法的结构和操作均十分简单,但经济性较差,目前已很少采用。 ④扩压器导叶旋转 此法的调节范围较宽(10%-110%),但是经济性比转速和进口导叶调节差,结构也比较复杂。在R12离心式冷水机组上应用。 ⑤冷却水量调节 此法也比较简单,当冷却水量Gw变化时(冷却水进口温度tw1不变),冷凝器的特性曲线将发生变化,当冷却水量减少时,其斜率增大;水量增加时,斜率减小。显然图中的Cwl>Gw2>Cw3。

32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三节 制冷机组 四、离心式冷水机组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三节 制冷机组   四、离心式冷水机组 如图为离心式冷水机组与冷却塔和冷冻水管路的连接,图中水管路系统中装设的仪表、控制开关和各种阀门,能正确显示和控制冷却水和冷冻水的流量和温度,保证制冷机组和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33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三节 制冷机组 五、空调机组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三节 制冷机组   五、空调机组 空调机组通过机组内的制冷装置和风机,以及加湿器和加热器,可以直接处理空气的温湿度。 空调机组分两大类:房间空气调节器(或称窗式空调器)和单元式空气调节机(或称立柜式空调机组)。

34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三节 制冷机组 五、空调机组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三节 制冷机组   五、空调机组 1.房间空气调节器 房间空调器以创造室内的舒适环境为主要目的,大都用在中、小型房间,办公室等场所。 房间空气调节器的名义制冷量:1250~9000W之间。采用全封闭式制冷压缩机,冷凝器风冷式。 (1)房间空调器的型式和名义工况 工作型式和结构见表8.7和表8.8。 规定工况表8.9 型号示例: “K”表示房间空调器,后面的数字和符号分别表示它的制冷量和结构。 如:KC-2.5型为房间空调器,名义制冷量为2500W的单相风冷型窗式(C)空调器; 空调器允许使用的环境温度为: 冷风型(单制冷)为21~43℃;热泵型(制冷和制热两用)为-5~43℃。

35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三节 制冷机组 五、空调机组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三节 制冷机组   五、空调机组 1.房间空气调节器 (2)房间空调器的结构和安装 冷风型窗式空调器包括制冷系统和空气循环系统两部分。 若在制冷系统中装置一只四通换向阀,这就成为热泵型空调器。 此时,压缩机排出的高温制冷剂蒸气首先进入室内侧换热器(此时作冷凝器用),则室内侧的循环空气温度将升高,送人室内的也将是热空气,而冷空气将通过室外侧换热器(此时作蒸发器用)排向大气,这就成为热泵型空调器。

36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三节 制冷机组 五、空调机组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三节 制冷机组   五、空调机组 1.房间空气调节器 (2)房间空调器的结构和安装 如图表示热泵型空调器在运行时向室内供热时的制冷剂流程。 四通换向阀由两部分组成:即电磁阀和四通阀。 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制冷剂在室内侧换热器中的放热量Qk近似等于制冷剂在室外侧的吸热量Q0和压缩机输入功率Nin之和即 Qk = Q0 + Nin (kW) 因此,空调器作热泵运行时,在室内侧得到的热量Qk总大于压缩机的输入功率Nin, 可见,利用热泵型空调供热较直接用电供热省能和经济。

37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三节 制冷机组 五、空调机组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三节 制冷机组   五、空调机组 1.房间空气调节器 (2)房间空调器的结构和安装 空调器应向外稍有倾斜,以便使蒸发器上的凝结水向外溢出;撑脚牢固,以防共振; 四周应用木制框架或硬质海绵密封;室外侧应无直接阻挡物;在室内的安装位置不宜过低,应略高于工作区。

38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三节 制冷机组 五、空调机组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三节 制冷机组   五、空调机组 2.单元式空气调节机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制冷量通常在7000W以上,可为面积较大的房间、会议室、办公室等场所创造舒适的恒温恒湿环境条件。 单元式空调机的型式代号和名义工况的温度规定见表8.10和表8。11。 型号示例: LFl4W型空调机。表示该空调机为风冷(F)冷风(L)型,名义制冷量为14kW,压缩机室外侧(W)。 空气调节机的制冷量(热泵型的制热量)和输入功率随室内侧的风量和进风湿球温度以及室外侧的风量和进风干球温度(水冷式为水量和进水温度)而变化。 下图为某风冷式冷风型空气调节机的变工况性能曲线 。 冷凝器的进风于球温度和风量一定时,空调机的制冷量和输入功率随蒸发器进风湿球温度的增加而增加。

39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三节 制冷机组 五、空调机组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三节 制冷机组   五、空调机组 2.单元式空气调节机 直接向室内送风—— 分体式空调机。 分体式空调机由室内机和室外机两部分组成, 室内机通常包括蒸发器、膨胀阀和离心风机等;室外机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轴流风机等。

40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三节 制冷机组 五、空调机组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三节 制冷机组   五、空调机组 2.单元式空气调节机 直接向室内送风—— 分体式空调机。

41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三节 制冷机组 五、空调机组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三节 制冷机组   五、空调机组 2.单元式空气调节机 直接向室内送风 —— 整体式空调机 机组中的全部设备均装在一个单元立柜中。 整体式空调机一般都用水冷式冷凝器。

42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三节 制冷机组 五、空调机组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三节 制冷机组   五、空调机组 2.单元式空气调节机 外接风管并通过风管向各个房间送风

43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三节 制冷机组   六、去湿机 去湿机(或称除湿机)实际上也是一种空气调节机(器),差别在于经过蒸发器的冷空气必须再经过冷凝器,然后排人室内。 状态1的湿空气流经蒸发器时,由于蒸发器表面温度远低于空气的露点温度,则流出蒸发器的空气不但降温,而且在其表面产生凝露,析出空气中的水分(状态2)。当这些空气再流经冷凝器时,将被加热至状态3,使流出去湿机的空气含湿量d3和相对湿度φ3均低于进口状态(d1,φ1),达到了空气去湿目的。 这种形式的去湿机出口空气温度t3一定大于进口空气温度t1 。

44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三节 制冷机组 六、去湿机 调温去湿机: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三节 制冷机组   六、去湿机 调温去湿机: 在去湿机中与风冷冷凝器并联一只具有一定传热面积的水冷冷凝器(如图),使部分制冷剂放出的热量由冷却水带走,减少风冷冷凝器的热量,使出口空气的温度t3得到调节。 当制冷剂全部在水冷式冷凝器中冷凝时,则风冷式冷凝器的放热量为零。 此时,机组将成为水冷式空气调节机,向室内输送冷风。

45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三节 制冷机组 七、低温机组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三节 制冷机组   七、低温机组 低温机组的主要使用场合是食品的冷却、冷藏和冻结,以及小型制冰(棒冰和冰淇淋等)设备。 低温机组通常是指用冷场所温度维持在零度或零度以下所用的制冷机组。 当蒸发温度低于-25~-30℃时,需用单机双级制冷压缩机组装。 食品的“冷藏链”: 食品的从原料加工直至消费者食用前均处在一定的低温环境过程中,它包括食品加工、包装、储藏、运输、分配、销售和家庭冷藏等环节。 “冷藏链”中的每一个低温环节均需用制冷装置为其提供冷源。

46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三节 制冷机组 七、低温机组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三节 制冷机组 七、低温机组 1.低温冷风机组 下图是一台分体式单机双级低温冷风机组。低温冷风机组分为两部分:单机双级压缩冷凝机组和冷风机组,机组使用R22制冷剂,最低蒸发温度可达-40℃。 低温机组安装方便、使用灵活、维修简单。广泛用于小型冷藏库、交通运输工具(如冷藏汽车、火车、轮船等),并正在被中、大型冷藏库所采用。

47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三节 制冷机组 七、低温机组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三节 制冷机组   七、低温机组 2.低温冻结机组 低温冻结机组是根据食品种类利用低温制冷机组装配成的整台或分体式的食品冻结设备。低温冻结机组通常包括低温制冷机组和机械传动装置两部分。 如图是一台传送带低温冻结机组,它适用于快速冻结小包装食品。当食品经快速和慢速传送带送至接近出冻口时,食品已完全冻结,即可送冷藏库冷藏。

48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三节 制冷机组 七、低温机组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三节 制冷机组   七、低温机组 3.冷藏陈列柜 主要功能是使零售小包装食品处在一定低温条件下供消费者选购, 如图是一台卧式冷藏陈列柜,它是用一台全封闭低温机组和其他设备(如食品搁架等)装配而成。

49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三节 制冷机组 七、低温机组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三节 制冷机组   七、低温机组 4.家用电冰箱 家用电冰箱是整个食品冷藏链中的末端装置,是家庭冷藏食品和制作冷饮的制冷设备。

50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三节 制冷机组 七、低温机组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三节 制冷机组   七、低温机组 4.家用电冰箱 (1)家用电冰箱的结构 电冰箱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1)箱体。电冰箱的框架。外壳用薄钢板制作,外表喷涂丙稀酸漆,箱体内胆用无毒、加工性能好的ABS塑料真空成型。外壳和内胆之间用隔热性能良好的聚氨脂注塑。冰箱门框的四周装有磁性密封条。 2)制冷系统。由全封闭制冷压缩机(活塞式或偏心滚动、蒸发器 、冷凝器、毛细管等组成。 3) 电路控制系统。主要控制压缩机的停开,电热融霜、箱内照明和风扇(无霜冰箱)的运转。 4) 附件。包括果蔬盒、制冷盒、食品存放器(架),化霜接水罐等。

51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三节 制冷机组 七、低温机组
第八章 制冷系统 第三节 制冷机组   七、低温机组 (2) 家用电冰箱的分类 1) 按容积分类。电冰箱的容积是关上冰箱门后箱内可以储存食品的空间容积,通常以升为单位。 2) 按门数分类。可分为单门、双门和多门。 3) 按冷却和冻结食品的方法分类。有直冷式和简冷式 4) 按运行温度分类。级*** **** * ***冰箱

52 第八章 制冷系统 小 结 (1) 应能根据工程需要,合理选择制冷压缩机和辅助设备。
第八章 制冷系统 小 结 (1) 应能根据工程需要,合理选择制冷压缩机和辅助设备。 (2) 由于制冷剂与润滑油的溶解性不同,不同制冷剂的制冷系统也有所不同。 (3) 为了管理和维修方便,在同一系统中应尽可能选择同一系列的压缩机; (4) 制冷机组是把制冷系统中的全部或部分设备组装成一个整体装置。主要有冷水机组、空凋机组和低温机组等形式,它在选择、安装和使用方面有许多优点,是现代制冷装置的发展方向。


Download ppt "第七章 辅助设备和自控装置 本 章 测 验 (1)常用的油分离器有哪些类型? 它们通常设置在何处?"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