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公平交易法 授課教師:張懿云教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公平交易法 授課教師:張懿云教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公平交易法 授課教師:張懿云教授

2 課程大綱 一、總則 二、限制競爭 — 獨佔、結合、聯合行為 三、不公平競爭 — 限制轉售價格 限制競爭或妨礙公平競爭 仿冒行為、不實廣告
二、限制競爭 — 獨佔、結合、聯合行為 三、不公平競爭 — 限制轉售價格 限制競爭或妨礙公平競爭 仿冒行為、不實廣告 損害他人營業信譽 多層次傳銷 其他欺罔或顯失公平行為

3 一、總則 (一)立法目的:公平法§1 (二)規範對象 — 事業:公平法§2 1. 維護交易秩序 2. 促進經濟繁榮安定 a. 公司
1. 維護交易秩序 2. 促進經濟繁榮安定 (二)規範對象 — 事業:公平法§2 a. 公司 b. 獨資或合夥之工商行號 c. 同業公會 d. 其他提供商品或服務從事交易之人 或團體

4 二、限制競爭 (一)獨佔 1.定義:公平交易法第5條 本法所稱獨占,謂事業在特定市場處於無競爭狀態,或
具有壓倒性地位,可排除競爭之能力者。(第一項) 二以上事業,實際上不為價格之競爭,而其全體之對外 關係,具有前項規定之情形者,視為獨占。(第二項) 第一項所稱特定市場,係指事業就一定之商品或服務, 從事競爭之區域或範圍。(第三項)

5 (一)獨佔 2.獨佔事業的認定: 考量一:特定市場 — 公平法§5(3) (a)相關產品市場 ex:鮮乳市場vs豆漿市場
(b)地理市場 ex:國內「砂石市場」 (c)時間因素

6 (一)獨佔 2. 獨佔事業的認定: (ㄧ)ㄧ事業在特定市場之占有率達二分之ㄧ。 (二)二事業全體在特定市場之占有率達三分之二。
考量二:市場佔有率 — §5之1 事業未達下列標準,則不列入獨占事業認定範圍: (ㄧ)ㄧ事業在特定市場之占有率達二分之ㄧ。 (二)二事業全體在特定市場之占有率達三分之二。 (三)三事業全體在特定市場之占有率達四分之三。 有前項各款情形之一,其個別事業在該特定市場占有率 未達十分之一或上一會計年度事業總銷售金額未達新臺幣十 億元者,該事業不列入獨占事業之認定範圍。 事業之設立或事業所提供之商品或服務進入特定市場, 受法令、技術之限制或有其他足以影響市場供需可排除競爭 能力之情事者,雖有前二項不列入認定範圍之情形,中央主 管機關仍得認定其為獨占事業。

7 (一)獨佔 2. 獨佔事業的認定: 考量三:排除競爭之能力 (a)事業影響特定市場價格之能力。 (b)他事業加入特定市場有無不易克服之困
難。 (c)商品或服務之輸入、輸出情形。

8 (一)獨佔 3.獨佔事業形成原因 (a)法律的限制 ex: 菸酒公賣局。 (b)生產者控制生產所需之重要原料。
(c)生產成本結構上具有較長之規模經 濟階段(自然獨佔)ex: 南非鑽石

9 (一)獨佔 4.獨佔事業之禁止行為 — 公平法§10 獨占之事業,不得有左列行為︰ 一 以不公平之方法,直接或間接阻礙他事業參與競 爭。
二 對商品價格或服務報酬,為不當之決定、維持或 變更。 三 無正當理由,使交易相對人給予特別優惠。 四 其他濫用市場地位之行為。

10 *中油公司不肯報價給文久公司,致文久公司無法與航
ex: 大台北區 瓦斯案(公處字第083號) *被處份人為獨佔事業 *透過大量裝設5號燈表,不當決定價格 *裝置大流量瓦斯計量表,提高基本度數,持續獲取不 當利益,顯係濫用市場控制地位對商品價格為不當決 定。 ex: 中國石油案 (公處字第170號) *中油公司不肯報價給文久公司,致文久公司無法與航 空公司簽約,進而無法與中油競爭。 *被處份人於國內航空燃油供油市場居於獨佔地位 *以不報價手段阻礙他事業參與競爭

11 (二)結合 1.定義:公平交易法第6條 本法所稱結合,謂事業有左列情形之一者而言: 一、與他事業合併者。
二、持有或取得他事業之股份或出資額,達到他事業有表決 權股份或資本總額三分之一以上者。 三、受讓或承租他事業全部或主要部分之營業或財產者 四、與他事業經常共同經營或受他事業委託經營者。 五、直接或間接控制他事業之業務經營或人事任免者。 計算前項第二款之股份或出資額時,應將與該事業具有控制 與從屬關係之事業所持有或取得他事業之股份或出資額一併 計入。

12 (二)結合 2.結合申報 — 公平法§11 (實為許可制) 事業結合時,有左列情形之一者,應先向中央主管機關提出 申報:
一、事業因結合而使其市場占有率達三分之一者。 二、參與結合之一事業,其市場占有率達四分之一者。 三、參與結合之事業,其上一會計年度之銷售金額,超過中 央主管機關所公告之金額者。

13 (二)結合 2.結合申報之例外 — 公平法§11之1 前條第一項之規定,於左列情形不適用之:
一、參與結合之一事業已持有他事業達百分之五十以上之有 表決權股份或出資額,再與該他事業結合者。 二、同一事業所持有有表決權股份或出資額達百分之五十以 上之事業間結合者。 三、事業將其全部或主要部分之營業、財產或可獨立營運之 全部或一部營業,讓與其獨自新設之他事業者。 四、事業依公司法第一百六十七條第一項但書或證券交易法 第二十八條之二規定收回股東所持有之股份,致其原有 股東符合第六條第一項第二款之情形者。

14 (二)結合 3.結合的類型 (a)水平結合 (b)垂直結合 (c)複式結合 — 同直結合 — 異質結合ex:華榮集團

15 (二)結合 4. 結合實質審查考量因素 — 公平法§12 5. 違法結合之處分 — 公平法§13 「限制競爭不利益」 vs.「整體經濟利益」
(a)禁止其結合 (f)其他必要之處份 (b)限期命其分設事業 (g)命令解散 (c)處分全部或部分股份(h)停止營業 (d)轉讓部分營業 (i)勒令歇業 (e)免除擔任職務

16 (二)結合 6. 台灣的結合案例 ex: 有線電視的結合 — 有線電視法 ex: 便利商店的結合
ex: 高科技產業的結合(4C產業)

17 (三) 聯合行為 1.定義:公平交易法第7條 本法所稱聯合行為,謂事業以契約、協議或其他 方式之合意,與有競爭關係之他事業共同決定商品
或服務之價格,或限制數量、技術、產品、設備、 交易對象、交易地區等,相互約束事業活動之行為 而言。 前項所稱聯合行為,以事業在同一產銷階段之水 平聯合,足以影響生產、商品交易或服務供需之市 場功能者為限。

18 (三) 聯合行為 2. 聯合行為之允許制度 (a)禁止主義 (b)相對禁止主義 -- 申報主義 -- 異議主義 -- 許可主義
(c)濫用原則

19 (三) 聯合行為 3. 聯合行為構成要件 (a)水平競爭關係之事業。 (b)契約協議、或其他方式之合意。
(c)合意內容為共同決定商品或服務之價 格,或限制數量、技術、產品、設 備、交易對象、交易地區等相互約束 事業活動行為。 (d)對特定市場的影響。

20 (三) 聯合行為 4.影響聯合行為的因素 (a)事業家數 (b)市場占有率 (c)成本 (d)產品品質差異性 (e)價格需求彈性
(f)技術開發難度與市場進入障礙 (g)交易資訊公開化

21 (三) 聯合行為 5. 聯合行為例外不罰之情形— 公平法§14(1) 事業不得為聯合行為。但有左列情形之一,而有益於整體經濟
與公共利益,經申請中央主管機關許可者,不在此限: 一、為降低成本、改良品質或增進效率,而統一商品規格或型式 者。 二、為提高技術、改良品質、降低成本或增進效率,而共同研究開 發商品或市場者。 三、為促進事業合理經營,而分別作專業發展者。 四、為確保或促進輸出,而專就國外市場之競爭予以約定者。 五、為加強貿易效能,而就國外商品之輸入採取共同行為者。 六、經濟不景氣期間,商品市場價格低於平均生產成本,致該行業 之事業,難以繼續維持或生產過剩,為有計畫適應需求而限制 產銷數量、設備或價格之共同行為者。 七、為增進中小企業之經營效率,或加強其競爭能力所為之共同行 為者。

22 (三) 聯合行為 5.聯合行為例外不罰之情形(續)— 公平法§14I: (a)標準化聯合行為-§ 14I(1)
(b)合理化聯合行為-§ 14I(3) (c)專業化聯合行為-§ 14I(3) (d)輸出聯合行為-§ 14I(4) (e)輸入聯合行為-§ 14I(5) (f) 不景氣聯合行為-§ 14I(6) (g) 中小企業聯合行為-§ 14I(7)

23 (三) 聯合行為 5. 聯合行為例外不罰之情形— 公平法§45、46 公平法§45:「依照著作權法、商標法或專利法行使
權利之正當行為,不適用本法之規 定。」 公平法§46:「事業關於競爭之行為,另有其他法律 規定者,於不牴觸本法立法意旨之範圍 內,優先適用該其他法律之規定。 」

24 (三) 聯合行為 6. 罰則 民事:公平法§30-34 刑事:公平法§35 行政罰:公平法§41

25 ex: 信義歡樂有限傳播股份有限公司、富視 電纜電視系統股份有限公司及龍馳有線播送 系統股份有限公司被檢舉聯合調漲有線電視
節目收視費案(公處字第070號處分書) *同步調漲 *意思聯絡而事實上可導致一致性行為之「其他 方式之合意」 *無具體之競爭行為 *無合理理由說明一致性行為非屬合意 *市場訊息交換 *違反公平法第14條

26 ex: 中油、台塑聯合行為案(公處字093102 號處份書) *多次同步調漲92、95無鉛汽油及柴油 *寡占市場
*透過宣示或發佈新聞,事先、公開傳遞訊息 *促進行為、預告調價 *調價時間幅度均同,非反映成本 *成本結構不同,同步調幅不合理 *參進門檻高,互不競爭之誘因強 *違反公平法第14條

27 二、不公平競爭 (一)限制轉售價格 1.規定:公平交易法第18條 事業對於其交易相對人,就供給之商品轉售與第
三人或第三人再轉售時,應容許其自由決定價格; 有相反之約定者,其約定無效。

28 (一)限制轉售價格 2.限制轉售價格的認定要件: (a)二個以上之交易存在 Q:製造商→經銷商→零售商 (b)二個經濟上獨立之經濟體

29 (一)限制轉售價格 3.限制轉售價格的構成要件: (a)供給之商品 – 包括服務? (b)轉售與第三人或第三人再轉售-即:
i. 對交易相對人轉售第三人價格之限制 ii. 該第三人再轉售價格之限制 (c)應容許自由決定價格

30 (一)限制轉售價格 ex: 台鹽案(公處字第096010號處分書) -被處份人(台鹽) -加盟契約及經銷契約中約定商品轉 售價格
-違約者處罰 -違反公平交易法第18條

31 (二)限制競爭或妨礙公平競爭 1. 共通要件 (a)...之虞:非以發生損害為必要,有 此機會即可 (b)限制競爭:減損、排除競爭
(c)妨礙競爭:指競爭手段的不法

32 2. 規範行為態樣一:杯葛(boycott) (1)定義: 公平法§19(1):以損害特定事業為目的,促 單事業進行杯葛: §10獨佔事業
使他事業對該特定事業斷絕供 給、購買或其他交易之行為。 (2) 類型: 單事業進行杯葛: §10獨佔事業 複數事業進行杯葛:→橫的聯合杯葛 →縱的聯合杯葛

33 (2) 類型(續): 直接杯葛 間接杯葛→事業:杯葛者 (3) 違法性: 違反契約自由原則 →特定事業:被杯葛者 →他事業:杯葛受話人
扭曲效能競爭

34 2. 規範行為態樣二:差別待遇 (1)定義: 價格 造成競爭者立足上 公平法§19(2):無正當理由,對他事業給予差 別待遇之行為。
即:對相同事情為不同處理 對不同事情為相同處理 對不同事情不依比例原則處理 (2)型態: (3)違法性: 價格 造成競爭者立足上 品質 的不平等。 交易條件

35 3. 規範行為態樣三:不當爭取交易相對人 (1)定義: 公平法§19(3):以脅迫、利誘或其他不正當方法, (2)型態:
使競爭者之交易相對人與自己交易 (2)型態: 脅迫、利誘、其他不正當方法 Q:公平法第4條和第19(3)之區分?

36 4. 規範行為態樣四:不為價格競爭 (1)定義: 促使他事業參與限制競爭之行為,具高度倫理非難
公平法§19(4):以脅迫、利誘或其他不正當方法, 使他事業不為價格之競爭、參與結 合或聯合之行為。 (2)違法性: 促使他事業參與限制競爭之行為,具高度倫理非難 性,實務以「當然違法」評價

37 5. 規範行為態樣五:不當獲取他事業營業秘密(營業秘密保護之特別規定)
(1)定義: 公平法§19(5):以脅迫、利誘或其他不正當方 法,獲取他事業之產銷機密、 交易相對人資料或其他有關技 術秘密之行為。 (2)營業秘密型態: 秘密性-非一般涉及該類資訊之人所知者 經濟價值性-因秘密具有實際或潛在經濟價值 合理保密措施

38 6.規範行為態樣六:不當限制交易相對 人事業活動 (1)定義: 公平法§19(6):以不正當限制交易相對人之事 業活動為條件,而與其交易之
行為。 (2)類型: 公平法施行細則§27:本法第十九條第六款所稱限 制,指搭售、獨家交易、地 域、顧客或使用之限制及其 他限制事 業活動之情形。

39 (2)類型一:搭售 定義:指二以上可以獨立夠賣之產品,出 賣人要求買受人必須同時夠賣,否 則不予銷售之情形。 動機:1.市場力外溢
2.保護廠商商譽 3.進行隱藏性的差別價格

40 構成要件:1.至少存在兩種可分的產品。 2.須明示或默示約定,買受人無 法自由選擇是否向出賣人同時 購賣搭售與被搭售產品。 違法判斷:1.出賣人在主要產品市場擁有一 定程度的市場力。 2.有無妨礙搭售之產品市場競爭 之虞。 3.是否具有正當理由。

41 (2)類型二:獨家交易、地域及顧客限制 賣。指上下游間由賣方要求買方只 對其購買所需商品,不得與其他供 給人有類似交易。
獨家交易:又稱排他性交易,可分為獨買、獨 賣。指上下游間由賣方要求買方只 對其購買所需商品,不得與其他供 給人有類似交易。 地域限制:劃定一定之銷售區域,限制交易相 對人僅能在特定區域內銷售,不能 越區銷售的限制交易行為。 顧客限制:限制交易相對人僅能將產品售與, 或不得售與特定第三人的限制交易 行為。

42 ex : 遠東、復興、立榮航空公司案 *低價供應機票給特定旅行社 ex : 台灣菸酒案(公處字第095142號處分書)
*高價供應機票給傳統旅行社 *拒絕與其他線上即時售票訂位業者合作 *違反公平法§19(2)差別待遇 ex : 台灣菸酒案(公處字第095142號處分書) *台灣菸酒94年間,實施獎勵購買長壽煙措施 *被處分人擁有相當市場力量 *不當搭售 *違反公平法§19(6)

43 (三)仿冒行為 1.規定: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24條 事業就其營業所提供之商品或服務,不得有左列行為︰
一、以相關事業或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之他人姓名、商號或公司名 稱、商標、商品容器、包裝、外觀或其他顯示他人商品之表 徵,為相同或類似之使用,致與他人商品混淆,或販賣、運 送、輸出或輸入使用該項表徵之商品者。 二、以相關事業或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之他人姓名、商號或公司名 稱、標章或其他表示他人營業、服務之表徵,為相同或類似 之使用,致與他人營業或服務之設施或活動混淆者。 三、於同一商品或同類商品,使用相同或近似於未經註冊之外國 著名商標,或販賣、運送、輸出或輸入使用該項商標之商品 者。

44 1.構成要件分析: (a)構成商品或服務表徵仿冒之要件 -相關事業或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之表徵 - 未經註冊之外國著名商標 -相同或類似之使用
-與他人商品或服務表徵混淆 (b)未經註冊外國著名商標之仿冒 - 未經註冊之外國著名商標 - 同一或同類商品

45 2.除外規定:公平交易法第20條II 前項規定,於左列各款行為不適用之︰ 一、以普通使用方法,使用商品本身習慣上所通用之名稱,或交
易上同類商品慣用之表徵,或販賣、運送、輸出或輸入使用 該名稱或表徵之商品者。 二、以普通使用方法,使用交易上同種營業或服務慣用名稱或其 他表徵者。 三、善意使用自己姓名之行為,或販賣、運送、輸出或輸入使用 該姓名之商品者。 四、對於前項第一款或第二款所列之表徵,在未為相關事業或消 費者所普遍認知前,善意為相同或類似使用,或其表徵之使 用係自該善意使用人連同其營業一併繼受而使用,或販賣、 運送、輸出或輸入使用該表徵之商品者。

46 ex : 大然出版社、時報文化「腦筋急轉彎」案 *「腦筋急轉彎」vs. 「新腦筋急轉彎」
* 名稱類似、編輯相似、易令人誤認 * 延伸問題:學術著作上所加之「新」、「新 論」是否構成仿冒案 ex : 台灣大哥大案(公處字第091052) *「台灣大哥大」已為商標申請註冊 * 特取部分相同 * 使相關事業及消費者混淆誤認 * 違反公平法第§20I(2)

47 (四)不實廣告 1.規定:公平交易法第21條 事業不得在商品或其廣告上,或以其他使公眾得知之方
法,對於商品之價格、數量、品質、內容、製造方法、製造日 期、有效期限、使用方法、用途、原產地、製造者、製造地、 加工者、加工地等,為虛偽不實或引人錯誤之表示或表徵。 事業對於載有前項虛偽不實或引人錯誤表示之商品,不得 販賣、運送、輸出或輸入。 前二項規定於事業之服務準用之。 廣告代理業在明知或可得知情形下,仍製作或設計有引人錯 誤之廣告,與廣告主負連帶損害賠償責任。廣告媒體業在明知 或可得知其所傳播或刊載之廣告有引人錯誤之虞,仍予傳播或 刊載,亦與廣告主負連帶損害賠償責任。

48 2.類型: (a)完全虛偽、有詐欺意圖廣告 (b)誇大性、渲染效果廣告 (c)不實的中傷性廣告 (d)比較性的廣告 (e)不完全廣告
(f) 訴諸權威、推薦性廣告 (g)實驗廣告 (h)擔保型廣告 (i)過度包裝廣告 (j)不動產廣告

49 3.判斷標準: (a)以公眾眼光為準,非以專家及廣告至 作者眼光。 (b)廣告以整體是否造成誤解,而非逐字 逐段分析。
(c)廣告內容混淆不明,而有引人錯誤意 思。 (d)消極不表示、不說明的引人錯誤,亦 屬之。

50 ex : 最佳女主角「8100元瘦到底」 ex : 神乎奇機案(公處字092137號處分書) *未標明特價起迄日 *實際收費不只8100元
*特價廣告吸引消費者 *導致最初認知和預期不服 ex : 神乎奇機案(公處字092137號處分書) *以比較廣告方式和對手競爭 *客觀上使交易相對人誤認其股票機最好,惟顯 無證據證明,缺乏客觀數據佐證 *有引人錯誤之情事 *違反公平法第§21、24條

51 (五)損害他人營業信譽 1.規定:公平交易法第22條 2.構成要件分析: (a)為競爭之目的 事業不得為競爭之目的,而陳述或散布足
以損害他人營業信譽之不實情事。 2.構成要件分析: (a)為競爭之目的 (b)陳述或散佈不實之情事 (c)所陳述或散佈之不實情事足以損害他人 營業信譽

52 (六)多層次傳銷 本法所稱多層次傳銷,謂就推廣或銷售之 1.規定:公平交易法第8條 計畫或組織,參加人給付一定代價,以取得
推廣、銷售商品或勞務及介紹他人參加之權 利,並因而獲得佣金、獎金或其他經濟利益 者而言。

53 2.構成要件分析: (a)參加人給付代價後,取得賣東西或拉 人入會的權力,並獲得經濟利益。 (b)參加人:公平法§8V
一、加入多層次傳銷事業之計畫或組織, 推廣、銷售商品或勞務,並得介 紹他人參加者。 二、與多層次傳銷事業約定,於累積支付 一定代價後,始取得推廣、銷售 商品或勞務及介紹他人參加之權利 者。

54 3.變質多層次傳銷:公平交易法第23條 多層次傳銷,其參加人如取得佣金、獎金 或其他經濟利益,主要係基於介紹他人加入,
而非基於其所推廣或銷售商品或勞務之合理市 價者,不得為之。

55 4.解除契約及退貨規定:公平交易法第 23條之一 多層次傳銷參加人得自訂約日起十四日內以書面通知多層 次傳銷事業解除契約。
多層次傳銷事業應於契約解除生效後三十日內,接受參加 人退貨之申請,取回商品或由參加人自行送回商品,並返還 參加人於契約解除時所有商品之進貨價金及其他加入時給付 之費用。 多層次傳銷事業依前項規定返還參加人所為之給付時,得 扣除商品返還時已因可歸責於參加人之事由致商品毀損滅失 之價值,及已因該進貨而對參加人給付之獎金或報酬。 前項之退貨如係該事業取回者,並得扣除取回該商品所需 運費。

56 5.終止契約及買回商品規定:公平交易 法第23條之二 參加人於前條第一項解約權期間經過後,仍得隨
時以書面終止契約,退出多層次傳銷計畫或組織。 參加人依前項規定終止契約後三十日內,多層次 傳銷事業應以參加人原購價格百分之九十買回參加 人所持有之商品。但得扣除已因該項交易而對參加 人給付之獎金或報酬,及取回商品之價值有減損時, 其減損之價額。

57 6.不得請求違約金:公平交易法第23條 之三 參加人依前二條行使解除權或終止權時,多層次 傳銷事業不得向參加人請求因該契約解除或終止所
受之損害賠償或違約金。 前二條關於商品之規定,於提供勞務者準用之。

58 (七)其他欺罔或顯失公平行為 1.規定:公平交易法第24條 2.構成要件分析: (a)足以影響交易秩序
除本法另有規定者外,事業亦不得為其他足以 影響交易秩序之欺罔或顯失公平之行為。 2.構成要件分析: (a)足以影響交易秩序 (b)欺罔行為 ex:借用性質廣告 ex: 不實促銷手段 ex: 偽裝性廣告

59 2.構成要件分析(續): (c)顯失公平之行為: 1.不符合商業競爭倫理之不公平競爭行為。 2.以不符合社會倫理手段從事交易之行為。
3.濫用市場相對優勢地位,從事不公平交易 行為。


Download ppt "公平交易法 授課教師:張懿云教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