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现代化理论与高考 导学提纲 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历程 未来50年的现代化展望及思考.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现代化理论与高考 导学提纲 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历程 未来50年的现代化展望及思考."—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现代化理论与高考 导学提纲 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历程 未来50年的现代化展望及思考

2 现代化理论与高考 近几年中国的现代化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现代化理论已成为新一轮历史高考命题的主导理论。不仅每年都有考题出现,而且所占比例很大,2001年考查一五计划中重工业集中建设的地方、改革开放等,2002年考查第一个五年计划、十三大的"三步走"等,2003年考查三峡工程及城市化,2004年考查改革开放、西电东送等知识。 通常情况下,现代化与近代化的意思相同,是指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化的过程,其动力是工业化,涉及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也是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的主体线索。这一过程,包括物质生产方式的改变(指工业化),民主政治体制的确立(指民主化)

3 现代化理论与高考 社会生活和风俗的演进(城市化),人们思想意识的演化(指合理化和世俗化)。纵观中外历史,现代化有两种类型:原发型,即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传导型,即内部条件不成熟,受西方资本主义冲击而走上现代化的国家,如日本等。  现代化理论并不排斥生产力和革命论的观点,仍承认生产力是带动一切领域变化的动力。就中国近现代史来说,民族独立和革命,其起点和归宿都是现代化。建国以来的历史,就是不断探索和推进现代化的历史。

4 现代化理论与高考 现代化理论是一种全新的历史学观点,按多数学者的观点,把近代以来的现代化进程划分为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两个阶段:第一次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化的过程。第二次现代化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化和知识经济崛起而开始启动的新型现代化。 按现代化理论,其与中学历史教材的阶段划分是一致的 。如以中国近代史前期为例,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国现代化的发端;洋务运动,是现代化的器物变革,工业化的起步;维新变法,是进入制度层面变革,是全面推动现代化的尝试;辛亥革命,是中国现代化更高层次阶段;新文化运动,是思想文化领域对现代化的全面呼应。

5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一、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探索阶段(1860-1949) 1.中国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2、中国近代化的层次
①经济现代化(工业化) ②政治现代化(民主化) ③思想现代化(民主化、科学化、理性化) 2、中国近代化的层次 3、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4、近代化与民族民主革命的关系 5、中国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比较 6、中国近代化的启示

6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7 .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奋斗 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探索阶段(1949-
1 .社会主义现代化曲折发展之路 2 .改革开放强国之路

7 一、近代化的含义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近代化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工厂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要标志,并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西方世界的近代化又称资本主义化。在近代中国,近代化也就是指工业化(机器大生产)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阶级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其实质是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封建社会转化为近代社会。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近代化具有明显特色。近代中国前80年近代化可称为资本主义化;后30 年又增加新的内涵,即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为社会主义开辟道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在此过程中,必须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

8 近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区别 经济 政治 人本身 传统社会 自然经济 以君主为代表的贵族特权 臣民 近代社会 商品经济 以法律为标志 的国家权力
公民

9 人类文明史的进程

10

11 近代化 内涵: 主要表现: 基本内容: 从农业社会转化为工业社社会 经济上工业化、政治上民主化 (使近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
生产力方面: 手工操作——机器生产 生产方式方面:作坊和工场——工厂 政治制度方面:封建专制——资产阶级民主 思想方面 :自由、民主等资产阶级思想兴起 …… 经济上工业化、政治上民主化 (使近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

12 二、近代化的主要内容 阅读材料: 材料1 鸦片战争以后,来华商船的日益增多,为了维修船舶,外商投资擅自设立船坞。接着,为掠夺中国的资源和剥削廉价的劳动力,外商创办了各种加工厂,如砖茶厂、缫丝厂等。 材料 年,曾国藩创办了安庆军械所,任用中国工匠,仿制西式枪炮;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开办了轮船招商局,拥有轮船30多艘,形成一支实力较强的商船队。 材料 年,方举赞以200元资金,在上海虹口创办发昌机器厂。这个厂开始时只有打铁炉一座,工人四五人,三年以后,开始使用车床,由一个手工作坊转化为近代企业。 阅读材料,请判断以上三则材料中提及到的企业分别属于什么性质的企业。

13 A、经济的近代化 (一)实质: 从传统的手工劳动向机器生产转化 (二)表现: 洋务运动: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前期:自强--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洋务运动: 后期:求富--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14 初步发展 产生 备注 影响 条件/原因 时间 过程 主要企业 及分布 短暂春天

15 军事工业— 经费: 产品: 管理: 民用工业— 经费: 产品:

16

17 南通大生纱厂

18 (三)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历程 时间: 1、工业化的起步: 表现: 影响: 2、工业化的初步发展: 时间: 表现: 发展的原因:
3、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4、工业化的曲折: 时间: 表现: 影响: 时间: 表现: 发展的原因: 影响: 时间: 表现: 发展的原因: 特征: 影响: 时间: 表现: 原因:

19 总结与提升 [思考]你认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过程中,有哪些有利的因素?
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自然经济的瓦解;洋务运动诱导;外商企业刺激 民族资产阶级的自身努力;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清政府放宽限制 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爱国心的驱使和利润的刺激

20 [讨论] 根本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的 因素: ⑴先天不足:①资金准备不足:没有资本的原始积累 ②技术准备不足:缺乏机械化操作技术
1、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是近代中国人一直梦寐以求的,但近代工业化的发展却屡遭挫折。结合近代工业化发展的历程,分析屡遭挫折的因素有哪些?无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因素: ⑴先天不足:①资金准备不足:没有资本的原始积累 ②技术准备不足:缺乏机械化操作技术 ③人才准备不足:缺乏现代化经营管理人才、科技人才 ④思想准备不足:重农抑商、重陆轻海、重义轻利等观念,都是发展近代工业的思想障碍。 ⑵面临三大政治障碍:①外国资本主义的阻挠与破坏 ②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 ③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 ⑶缺乏政治前提:发达国家工业化之前,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为工业化提供了保证。而中国直到新中国成立,无产阶级才掌握政权,开始大规模工业化。这就限制了工业化的规模和速度。 ⑷没有科学的决策:发达国家工业化一般从轻工业,而后延伸到重工业。同时,农业也相应发展,为工业发展提供基础。而中国是从重工业开始的,农业一直是传统农业,拖了工业化后腿。 ⑸缺乏安定的政治环境:近代史上,战争、革命不断,社会动荡不安,不利于近代化的发展。

21 思考: 为什么说中国早期工业化发展 “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提示 B C D A
1、中国早期工业化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 原因 2、先天不足:资金准备不足;技术准备不足;人才准备不足;思想观念不足; 3、后天畸形:近代工业的产业结构不协调;地区分布不平衡。 (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制下,发展畸形)

22 [讨论] 2、结合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及制约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不利 因素,说明中国近代化的启示。
(1)农业是基础:必须解决农业问题,才能加快近代化进程,为近代化提供支撑。 (2)政治是前提:国家独立、政权巩固、秩序稳定是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 (3)对外开放、兼收并蓄是各国历史发展的经验。实践证明, 闭关自守导致落后。只有对外开放,放眼世界,国家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真正实现现代化。 (4)知识、人才是关键:欧美等国凭借三次科技革命为工业化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我们要抓住机遇,实施科教兴 国,这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科学决策。 (5)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做出科学决策,才是近代化的正确途径。 (6)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近代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进步的社会思潮,而进步的社会思想推动了社会 变革。要摆脱传统观念,解放思想,才能促进近代化的历程。

23 3、结合民族工业的发展对资产阶级政治斗争的影响,简要分析说明民族工业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地位。
①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反映新兴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早期维新思想随之兴起; ②中日早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初步发展是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经济基础; ③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比较迅速发展,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提供了经济基础; ④一战期间,民族工业有了短暂的春天,导致资产阶级力量 的壮大,他们要求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同时也壮大了无产阶级力量,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24 ⑵从政治上看,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地位: ⑴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与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⑵从政治上看,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⑶从思想上看,它的产生与发展不断地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⑷从发展趋势上看,由于各种原因,难以独立发展。

25 4、通过对近代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学习,你认为对今天进行工业化建设有何启示?
1、保持国家和民族独立; 2、稳定的政治环境; 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4、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5、加强科教投入,实行科教兴国; 6、积极利用外资,发展民族工业; 7、加强党的领导,加强科学决策

26 B、政治的近代化 (一)实质: 从君主专制制度向民主政治制度转化 (二)表现: 维新变法-维新派的政治主张: 辛亥革命-革命派的政治主张:
[讨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政治近代化的最终结局如何?根本原因是什么?

27 资产阶级对国家民主化的求索 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借助皇权进行政治变革的第一次尝试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推翻帝制,创建共和国的第一个成功行动。

28 政治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其实质是政治的民 主化。在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戊戌变法是个开始。
19世纪末,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资产阶级维新派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高举改革的旗帜,把挽救民族危亡与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结合起来,在推动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化转变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此后,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开始出现。这些人,或脱胎于洋务运动,或惊醒于民族危机。他们处多灾多难之世,怀忧国忧民之思;向西方寻求真理,为中国寻找出路,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

29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推翻帝制,创建共和国的第一个成功 行动。中华民国的成立,标志着共和制度的建立。
临时大总统就职誓词* (一九一二年一月一日) 倾 覆 满 洲 专 制 政 府, 巩 固 中 华 民 国, 图 谋 民 生 幸 福, 此 国 民 之 公 意, 文 实 遵 之, 以 忠 于 国, 为 众 服 务。 至 专 制 政 府 既 倒, 国 内 无 变 乱,民 国 卓 立 于 世 界, 为 列 邦 公 认, 斯 时 文 当 解 临 时 大 总 统 之 职。 谨 以 此 誓 于 国 民。 中 华 民 国 元 年 元 旦 孙 文

30 C、思想文化的近代化 1、实质: 从封建思想文化向近代西方思想文化的转化 2、表现 新文化运动

31 陈独秀

32 是一场“观念形态的革命”。 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 新文化运动出现于洋务运动、戊戌维新与辛亥革命之后,对此
前70多年的曲折历史进行了深刻反思,是中国近代化道路上一个重 要的里程碑。如果说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在政治领域的革命,那么 新文化运动就是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是一场“观念形态的革命”。

33 三、中国近代化的层次 [问题引导] 史学界有人认为:中国近代化的道路是一个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19世纪中期是“器物”变革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制度”变革时期,试结合史实对这一观点加以论证。分析指出促成“器物”变革到“制度”变革的因素。 洋务运动破产;民族危机加深; 民资初步发展;民资力量壮大

34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甲午战争-辛亥革命 鸦片战争-甲午战争 主流 领域 阶段
[问题引导] 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从1840年到1919年中国近代化进程可分为哪三个阶段?各个阶段所涉及的领域及主流是什么?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甲午战争-辛亥革命 鸦片战争-甲午战争 主流 领域   阶段 经济 先进技术 政治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民主科学 归纳中国近代化层次: 器物 →制度 →思想

35 3、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阶段特征 起步阶段(1840年—1895年) 整体发展阶段(1895年—1919年)
曲折前进阶段(1919年—1949年)

36 后期 前期 起步阶段(1840年—1895年):突出事件是洋务运动 “求富”重点发展民用工业 “自强”重点发展军事工业 9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奕訢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37 思考 有史学家在研究洋务运动时指出:洋务运动 实在是中国现代化(近代化)的起点,为什么?
首先,洋务运动为中国经济逐渐近代化创造了条件。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民 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洋务运动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延缓了中国半殖 民化的进程。 其次,从政治上看,近代企业的建立以及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使中国 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这就是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和成长。 再次,洋务运动的兴起为中国军事的近代化创造了条件。洋务派大量购买并 进而制造新式枪炮,组建新式军队,实行洋式练操,以促进清军队的建设和国防 的近代化。 最后,洋务派创办了我国第一批新型学校,大力引进西方科学知识,并造就 了一批具有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创了近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先河。 总之,洋务运动不仅顺应了世界近代化运动的历史潮流,成为世界近代化运 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因率先掀起了中国近代化的改革而成为中国近代化的起 点。

38 { (一)起步阶段(1840——1895) 1840发生鸦片战争以后,传统受到了现实的严峻挑战,中国
人对近代化的探索开始了。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表明以 洋务运动为代表的清政府的近代化探索失败。 1、经济上: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 以制夷”;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 其间经历了从重工业到轻工业,从官办、 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商办的过程。民族 资产阶级开始创办近代工业。 { 表现 2、政治上: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未 将政治体制近代化提上议事日程。 3、思想文化上:开始了“西学东渐”,创办新式学堂, 培养科技人才。 认识:本阶段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域 主要在经济领域,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39 { (二)整体发展阶段(1895——1919) “整体发展”体现在近代化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全面展
开,近代化内涵的全面体现和资产阶级在近代化过程中的主角地 位的充分体现。 { 1、经济近代化:19世纪末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一战 期间”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2、政治体制近代化: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立宪派 领导了立宪运动和保路运动;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表现 3、思想文化近代化:对旧思想的批判逐步深入,维新派 与顽固势力论战,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新文化运动。 认识:本阶段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中坚力量是资产阶级;最突出的 领域是在政治领域;阶段性的成果,政治上推翻了封建君 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经济上民族工业有 较大发展,思想文化上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0 { (三)曲折前进与新发展阶段(1919——1949) 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近代
化艰难地进行,同时,增加了新的内涵。 { 1、曲折前进:经济上,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实行了国民 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经济领域近代化进程,但官僚 资本的形成和垄断,又使民族工业的发展日益萎缩。 抗战期间,原有的工业在日本侵略下遭到严重摧残。 抗战胜利后,美国垄断资本与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相结 合,又把中国近代化事业推入绝境。政治上,国民政 府对日本侵略的妥协退让,对共产党、工农群众的屠 杀影响了民主制度的正常发展。 表现 2、新发展:首先,体现在无产阶级成为近代化重要角色。 其次,近代化的政治内容由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转 变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再次,五四运动后, 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为政治民主化的 新发展提供科学理论。 认识:本阶段说明了中国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任务, 中国近代化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41 五、近代化与民族民主革命的关系 近代中国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完成民族民主革命任务,一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完成近代化任务。 请思考:两者的关系整样? 两者是相互交叉互动的关系。 1、民族民主革命是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民主革命的开展过 程,是封建势力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及帝国主义在华走狗不断受 到打击的过程,是中国由封建专制统治到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到人 民民主专政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过程。 2、工业化的发展为近代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力量,近代革命 又为工业化的开拓前进扫清了道路。近代百年的历史证明:完成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和 根本保证,实现近代化是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的 最终目的。

42 六、西方近代化的历程 1、孕育阶段(15世纪-18世纪中期) 经济:资本主义兴起、发展 政治:英国──君主立宪 思想: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启蒙运动──理性主义 2、第一次近代化浪潮(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经济:第一次工业革命 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工场 政治:美国 ── 三权分立,民主共和     法国── 民主共和 思想:自由主义   ──英法美等国进入近代化 3、第二次近代化浪潮(19世纪70年代以后) 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 政治:英法美──健全民主法制,政治模式成熟 思想:国家干预经济   ──英法美等国近代化进一步发展     德意日等国也步入近代化

43 世界现代化进程 第一阶段 经济工业化 政治民主化 全球一体化 16世纪前后-- 19世纪初 工场手工业时期 工场手工业是欧洲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基本形式 (现代工业化的准备阶段) 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资本主义制度在英. 美. 法确立起来 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 打破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 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 联系紧密的整体,为世界市场形成创造了条件

44 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大机器生产基本取代工场手工业, 工厂制度建立起来, 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世界现代化进程 第二阶段 经济工业化 政治民主化 全球一体化 19世纪初— 19世纪70年代 自由资本主义 (蒸汽时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大机器生产基本取代工场手工业, 工厂制度建立起来, 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19世纪出现三股进步潮流: 自由主义.社会主义. 民族主义;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导致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起来 为夺取工业原料和倾销市场, 资本主义展开全球范围的殖民扩张,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45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产阶级民主法制更加健全; 政治上呈现出两种模式---民主政体和专制政体;
第三阶段 经济工业化 政治民主化 全球一体化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不平衡加剧)并产生了垄断组织,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建立起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 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 完成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产阶级民主法制更加健全; 政治上呈现出两种模式---民主政体和专制政体; 20世纪初, 欧洲. 北美基本完成现代化 世界被帝国主义瓜分完毕,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46 30年代经济危机危机促使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第四阶段 经济工业化 政治民主化 全球一体化 20世纪初—1945年 战争. 革命. 危机. 调整的交织 现代化的转型时期 30年代经济危机危机促使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标志苏联确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十月革命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法西斯独裁专制和侵略扩张使世界民主进程受严重挑战;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显示民主进程不可阻挡; 国联和联合国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为宗旨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使不同意识形态. 民族. 地区的人们紧密相连, 极大地加强了各国联系

47 第五阶段 经济工业化 政治民主化 全球一体化 1945年二战后至今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现代化的稳定发展 (电子信息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和世界经济格局的调整; 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都推行改革; 三种现代化模式并存; 90年代以来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趋势加强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美苏冷战和争霸威胁着世界和平; 八九十年代之交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发展趋势加强 , 客观上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进程 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新科技革命的兴起为世界各国的密切联系提供了技术手段;两极格局的结束;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趋势大大加强,主要表现在: 经济全球化加速. 国际组织增多. 世界各国交流日益频繁. 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形成

48 [思考]洋务运动使古老的中国开始顺应世界潮流 ,在近代化(主要是近代工业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方面的特点、原因。
1、近代化不仅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制,还不断遭到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倾轧、排斥、摧残,发展缓慢,经历曲折。 2、近代化一开始是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的,官僚买办阶级在中国近代化启动时期扮演过微妙角色,资产阶级则始终没有真正掌握过近代化的领导权。 3、近代化缺乏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技术、人才和思想准备不足,它的推动力主要不是来自内部而是来自外部,因此,它不是以民间自发创办近代企业为先导,通过自由竟争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依靠政权力量,以官办军事工业为起点,从军需到民用,从国营到民营,从重工业到轻工业。 4、畸形发展。近代工业的地区分布不平衡,部门结构不合理。

49 七、中国近代化的启示: 1、“近代化”没有成功 2、先要民族独立,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 3 、要有先进阶级领导 4、中共领导的民主革命为资本主义扫清道路,但同时为社会主义准备条件,不会让其资本主义化 (中国用速成法进入“现代化”)

50 高考考点预测检测题 B C D 一、单项选择题: 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阶段。回答第6题。
1、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 ( ) A、没有坚强的领导核心  B、创办洋务企业官员的贪污腐败 C、帝国主义的阻挠和压制  D、没有从根本上变革落后的生产关系 D 2、洋务派提出“自强”口号的本质目的是 ( ) A、扩大地方实力派的势力 B、挽救清王朝统治地位 C、壮大汉族地主势力 D、挽救民族危亡 3、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分别是 ( ) A、安庆军械所、上海机器织布局 B、江南制造总局、开平矿务局 C、安庆军械所、轮船招商局 D、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 B C

51 C B B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它有利于中国 社会的进步。据此回答4——6题。
4、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中“近代”的实质是 ( ) A、由私人投资兴办 B、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 C、不是工场手工业而是机器生产 D、受外商企业刺激而产生 5、有人认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先天不足”指的是 ( ) A、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缺乏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 C、投资者主要来源于官僚、地主和商人 D、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6、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最终未能繁荣的根本 原因是 ( ) A、民族资产阶级未能成为统治阶级 B、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制约 C、中国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D、受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制约 C B B

52 C C 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在政治上的重大表现。根据相关知识,回答7——8题。 7、戊戌变法实质上是 ( )
7、戊戌变法实质上是 ( ) A、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的斗争 B、开明地主与顽固派的斗争 C、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D、引进欧美政体,改革各级官制 C 8、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掀起的维新运动、辛亥革命最后均以失败告终,其根本原因在于 ( ) A、资产阶级始终未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B、资本主义经济始终未得到充分发展 C、中国的半殖民地性质长期延续 D、资产阶级没有进行暴力斗争 C

53 C A C 我们今天追求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可以从历史文化中吸取 经验和教训。据此回答9——11题。
9、韩非子“法治”思想的实质是 ( ) A、把法律作为至高无上的准则 B、用法律约束每个人的行动 C、法律是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 D、用法律代替君主个人意志 10、“自由”、“平等”之所以被资产阶级视为天赋人权并写入《人 权宣言》,归根到底是因为它 ( ) A、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 B、反对君主专制的需要 C、反对封建等级制度的需要 D保护私有财产的需要 11、下列对维新派和革命派颁布的一些法令和措施的评价不正确 的是 ( ) A、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原则和利益 B、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C、反映了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 D、对地主阶级的利益没有根本的触动 C A C

54 二、问答题: (2003江苏)鸦片战争后,中国在沦为半殖民地的同时也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概括指出在19世纪中叶至1919年的近代化历程中中国在政治制度、生产方式、社会阶级构成以及教育、科技诸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 分析:关键在于“近代化”这一概念的掌握 政治: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 经济:产生了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阶级:产生了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等新的阶级 教育:出现了新式学堂 科技:引进了西方先进科技

55 3 .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奋斗
1、1927年前后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2、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基本胜利,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解放

56 1 .社会主义现代化曲折发展之路 1950年以后,中国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目标。 1953年提出一化三改的总路线,但道路并不平坦。
(1949——1978) 1950年以后,中国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目标。 1953年提出一化三改的总路线,但道路并不平坦。 实际上经历了两个阶段

57 2 .改革开放强国之路 A、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现代 化道路的探索成绩卓著;
(1978—— ) A、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现代 化道路的探索成绩卓著; B、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 平理论的伟大旗帜。13年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现代化道路上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58 三中全会,标志中国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 新时期; 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
(1)1978年,中共十一届 三中全会,标志中国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 新时期; (2)1979年,党和政府提出 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3)1982年,提出建设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4)1987年,提出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 路线,规划了现代化建设 的基本蓝图(三步走战略)

59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 标; 设成就辉煌,综合国力显著 提高; (3)提出“三个代表”思想, 标志着中共对自己的使命 有了进一步认识。
(1)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 标; (2)深化改革开放,经济建 设成就辉煌,综合国力显著 提高; (3)提出“三个代表”思想, 标志着中共对自己的使命 有了进一步认识。 (4)当前全国正在为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而努 力奋斗,并取得了举世瞩 目的成绩。

60 三、未来50年的现代化展望及思考 总之、机遇与挑战并存 时间:按邓小平三步走战略(第三步)定为50年
50年又分三步(新三步):2010、2020、2050 第一阶段是城镇化阶段,大约时间为 年  第二阶段是信息化阶段,大约时间为 年  第三阶段是知识化阶段,大约时间为 年 总之、机遇与挑战并存

61 1、机遇(两次现代化并存):农业工业 工业知识

62 2、挑战: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63 (1)1953—1957 引进前苏联计划经济模式 (2)1958—1977 抛弃苏联模式,独立探索, 出现失误(大跃进、文化大革命)

64 中国社会的近现代化历程 再见 敬请指教


Download ppt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现代化理论与高考 导学提纲 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历程 未来50年的现代化展望及思考."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