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2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了。当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满怀豪情地迈进社会主义大门的时候,一个突出的问题摆在了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面前: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我们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我们能不能比别人少走一些弯路?像中国共产党走过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一样,解决这些问题只能靠自己在实践中摸索。

3 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4 分 为 三 个 阶 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及其理论成果(1956年~1957年上半年)
(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阶段(1957年下半年~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 (三)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陷入歧途阶段(1966年5月~1976年10月——十年动乱)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和理论成果(1956年~1957年上半年)
1、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2、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6 1. 毛泽东提出的“第二次结合”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就向全党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7 2.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同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相联系的,也是同如何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相联系的。

8 1956年4月,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围绕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深刻论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
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

9 《论十大关系》的主要结构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是非关系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1956年毛泽东在第七次最高国务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党和非党的关系 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返回

10

11 1957年8月,毛泽东又提出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较快地建设我国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的思想。
1958年,他又提出要把对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这些都是对党的八大路线的继续发展。

12 3、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3、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提出“以苏为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主义建设道路; 1956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大,对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主要任务,作出了正确判断;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民主与法制建设,以及执政党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正确的思想和方针; 提出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和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的理论及发展动力理论。

13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一)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视频 明确: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基本方针:努力把党内党外、 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 十大关系:重工业与农业的关系。

14 论十大关系 一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 二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沿海:辽宁、河北、北京、天津、河南东部、山东、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文本。 国家全部重工业和轻工业约70%在沿海。认为新工业大部分应当摆在内地。

15 论十大关系 三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第一个五年计划,“军政费用占国家预算全部支出的30%,比重太大了”;第二个五年计划,“要降到20%左右”。(2013,1.6%) 四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逐步提高工人的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兼顾国家和农民的利益; 五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 瑞典智库还公布了军事预算最高的15个国家的名单:1.美国依然高居首位,为6820亿美元,占美国GDP的4.4%。2.中国位居第二,为1660亿美元,占GDP的2%。3.俄罗斯第三,为907亿美元,占GDP的4.4%。在中国和俄罗斯方面使用的是估测数据,美国方面则是官方统计数据。

16 论十大关系 六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七 党和非党的关系;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八 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九 是非关系; “如何对待犯错误的人,这是一个重要问题。”

17 论十大关系 十 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我们提出向外国学习的口号,我想是提得对的。”
“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工业发达国家的企业,用人少,效率高,会做生意,这些都应当有原则地好好学过来,以利于改进我们的工作。”

18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二)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2) 背景:东欧波匈事件;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失误。

19 矛盾论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这篇讲话在中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的情况下,明确指出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并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中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提了出来,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这种民主的方法,具体化为一个公式,叫做“团结——批评——团结”。讲详细一点,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

20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三)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实现工业化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目标。 受苏联影响,我国一度过多强调重工业和基础设施的发展,影响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比例的失调。 “以工业为主导,把重工业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点”,同时“必须充分注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工业化建设高潮视频 集装箱物流中职班第一次课至此

21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其他思想成果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 关于经济建设方针 关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关于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关于科学和教育 关于知识分子工作 关于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实现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执政党建设等等

22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意义: 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23 建国初期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出现严重失误

24 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曲折发展阶段(1957年下半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
错误的趋向 党在指导 思想上存在 两个趋向 比较正确的趋向

25 错误发展的趋向: 对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缺乏深刻的认识 在经济建设上 急于求成 党的指导思想逐渐发生了“左”的偏差 阶级斗争 扩大化 表现
原因 党过去长期处于战争和激烈的阶级斗争的环境中,对全国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 阶级斗争 扩大化

26 人民公社化运动 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 一大二公(目标) 一平二调(实质)

27 “一大二公三纯”: 是毛主席在社会主义的模式上,所提倡的目标。所谓“大”,就是基层组织如人民公社的规模越大越好;所谓“公”,就是公有化的程度越高越好;所谓“纯”,就是社会主义的经济成分越纯越好。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就是一个试验。 “一平二调”:   是指在新中国盛行一时的农村基层组织“人民公社”内部所实行的平均主义的供给制、食堂制(一平),对生产队的劳力、财物无偿调拔(二调)。由于基层农民对一平二调的反对,毛泽东在1960年11月28日批示《永远不许一平二调》。

28 比较正确的趋向: ①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区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的社会主义理论观点; ②中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③社会主义条件下要反对平均主义,重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④综合平衡,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⑤坚持实事求是的传统,毛泽东带头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⑥对工业、农业经济体制改革进行若干有益的尝试; ⑦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原则,提出社会主义国家防止“和平演变”的重大问题和措施等。

29 (三)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陷入歧途阶段(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十年动乱)
政治上:犯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 指导思想上:犯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 的错误; 组织上:犯了个人专断和过火斗争的错误; 经济上:犯了急于求成的错误。

30

31 防止资本主义的复辟,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主义新社会
出发点 防止资本主义的复辟,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主义新社会 把中国社会建设成“革命化大学校”。把全国人民都组织在大学校里,既学文也学武,既学工也学农,把每个人训练成亦工亦农、亦文亦武的全面发展的人。这样,三大差别就不存在,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所说的“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也消除了。这就是毛泽东晚年所追求的理想社会。——明显是以平均主义为特征,并带有某些空想色彩

32 (四)党对社会主义认识曲折发展的原因 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有偏差

33 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不清楚或不完全清楚
以阶级斗争为纲

34 我们党忽略了社会主义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超英赶美

35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36 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Download ppt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