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光與色 色彩的三屬性 色彩的體系 色彩的對比 色彩的調和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光與色 色彩的三屬性 色彩的體系 色彩的對比 色彩的調和"—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光與色 色彩的三屬性 色彩的體系 色彩的對比 色彩的調和
第二章認識色彩 光與色 色彩的三屬性 色彩的體系 色彩的對比 色彩的調和

2 光與色 色彩的形成 色彩與視覺器官 常見的視覺現象

3 色彩的形成 眼睛所接受的光現有三種情形: 1.來自光源的直接光所形成的「光源色」又稱為自然色
2.經過物體表面反射的反射光形成的「表面色」又稱為物體色 3.通過透明物體的透過光稱為透過色

4 直接光所形成的「光源色」 太陽是最主要的光源也是一種自然光源,以正常太陽光源為標準的色彩稱為自然色 光是一種電池波,眼睛可以看見的光
光所形成的色彩與光的波長與振幅有關 光的振幅是光量的強弱,振幅越大色光越亮,振幅越小色光越暗 波長形成色相,波長較長(紅光)折射率小,波長較短(紫光)折射率較大

5 電磁波

6 光(補充) 人類視覺感官所能見的範圍稱為「可見光」簡稱VIS (Visible Light)
光是一種電磁波,是我們眼睛看的見的光,紅光波最長,紫光波最短 人類肉眼看不見的輻射光,是波長比紅光更長的紫外線,紫外線具有較強的化學效應,也稱「化學線」 紅外線有較強的熱效應,也叫「熱線」是波長比紅光更長

7 光譜(補充) 光譜是1666年牛頓發現,將一束太陽光經一塊三角形玻璃稜鏡折射後,在牆上形成彩色帶,此彩色帶命名為「光譜」
光譜是一個連續性的色帶,各色之間的排列沒有明確界線且色光分布領域不平均 領域分布較廣:紅、綠、藍、紫;橙和黃分部區域較小 本身會發光的光源,所形成的直接光發出的色彩,稱為「光源色」

8 可見光譜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2nf9-hJdQQ&feature=related

9 光源 自然光源:例如-太陽 人工光源:想想人工光源有哪些? 動物性光源:不能算是光源,因為不能產生光源,所以又稱為「冷光源」
想想動物性光源有哪些?螢火蟲、海底發光生物等

10 物體反射所形成的表面色 或稱為「物體色」 光線照到不透明物體,物體表面會吸收部份的光線,將其他光線反射出來,反射光所呈現的色彩就是物體表面色彩 「表面色」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到的色彩 物體表面吸收和反射的色光,相加起來就是原先照射的光線。以標準日光為準,吸收色光和反射色光之間互為「補色」關係

11 色光與反射光間的互補關係 白色的反射率無法達到100%,最理想的黑天鵝絨吸收率也只有達到98%左右,因此黑色物體通常帶有微量的灰色光
補充:物體表面色也會受到相當多因素的影響:例如:物體表面材質、照明條件、色彩周圍環境、當時身心狀況等

12 通過透明物體的透過光 光線通過可透光的透明物體,光源的色彩會受到透明物體的影響而改變 光線通過透明物體所產生的色彩稱為「透過光」
例如:太陽眼鏡中看到的色彩,教堂中彩繪玻璃的光彩效果

13 教堂中的彩繪玻璃

14 色彩與視覺器官 完整色彩感覺:光線→眼睛→大腦視覺中樞→色彩的知覺與反應 眼睛是感應色彩訊息的器官
虹膜隨著光線強弱來調節瞳孔的大小,控制進入的光量 感覺色彩的細胞都在視網膜 眼睛周圍的睫狀肌可控制改變水晶體的形狀來調節焦距,形成清晰影像

15 眼睛的構造

16 眼睛構造(補充) 眼睛構造 功能 相機構造 瞳孔 光線進入眼睛的入口 快門 虹膜(虹彩) 可調節瞳孔大小,控制進入眼睛內的光量。 光圈 角膜
集結光線的功能 護鏡 水晶體 具有彈性,可調節焦距 鏡頭 視網膜 為視覺系統中的感光部分,由一層感光細胞及多層神經細胞構成。物體的反射光會在視網膜上成像。 底片

17 視網膜的感色細胞 光線明暗-柱狀細胞:分部區域較廣,對光的明暗強弱非常敏感 (又稱桿狀細胞), 無法作用會出現夜盲症,主要在光線弱或夜晚產生作用 色彩-錐狀細胞:分部區域集中在中心窩附近,對光的反應較慢, 不發達或產生病變,會有色盲或色弱情形,錐狀細胞包含紅綠藍色光三原色細胞,會依光線中不同色光比例來感覺色彩,主要在光線強或白天使用 補充:基本三原色是紅黃藍

18 柱狀細胞 & 錐狀細胞 (統整比較) 柱狀細胞:數量多、分布廣→感應光線 的明暗→反應較靈敏→功能 缺陷是夜盲症
錐狀細胞:數量少、分布集中→ 感受 光線的色彩→反應較遲鈍→ 功能缺陷是色盲或色弱

19 常見的視覺現象 明暗適應 色彩的心理恆常性 後像與補色

20 明暗適應 看東西時,柱狀細胞先感覺明暗,形成形狀和立體感,錐狀細胞再感覺色彩
暗適應:亮處進入暗處,錐狀細胞失去足夠光線無法感色,切換成柱狀細胞來作用,經一段時間才漸漸看的清楚 明適應:暗處進入亮處,會產生炫目的情形 亮到暗→桿狀細胞(柱狀細胞);暗到亮→錐狀細胞

21 色彩的心理恆常性 個人在觀看熟悉物體時,對該物體的顏色知覺不因環境之改變而改變心理傾向
個人對該物體受到記憶和經驗等因素影響,所感覺色彩的調整作用,即稱之 蘋果就是紅色,不會因為其他光線照射而有色彩的變化

22 後像與補色 後像:凝視物體色彩閉上眼睛,仍能短暫地延續看到物體影像(或稱殘像,視覺暫留)
補色:注視A物體中的某一點一段時間後,在將焦點轉移到B畫面上,原本停留在A畫面的顏色影像會轉移到B畫面中的相對應補色位置

23 補充-提供參考 視覺產生疲乏時,視覺機能會自動產生與所看物品形狀相同、顏色相反的影像及色彩來舒緩疲勞。 例如
01、醫護人員手術室的佈置或穿著以淡綠色服裝為主,可減緩因注視血液所產生的視覺疲勞 02、生魚片擺盤下方放置綠竹葉

24 色彩的三屬性 色相 明度 彩度

25 色彩三屬性 色彩分成兩大類: 一、無彩色:例如-黑、白、灰、銀(亦有版本將灰色、銀色稱做獨立色或特別色) 二、有彩色:例如
純色(原色、非原色) 非純色(清色-純白色+白色/暗色-純色+黑色/濁色-純色+灰or補色) 螢光色

26 色彩的分類(補充) 原色:不能透過其他顏色的混合調配而得的基本色 純色:不含黑白色,為彩度最高的色彩
清色(明色):純色加白色,如淡色、粉色調 暗色:純色加黑色,如深色調 濁色:純色加灰色,如灰色調 色彩三要素(三屬性):色相h.明度v.彩度C

27 色相(Hue) 區分色彩的名稱=稱呼色彩的名字=依不同波長色光所形成的色彩相貌 最常用來作為溝通時的共識
從事專業設計工作,使用標準的色票或明確的色彩樣本來幫助我們應用,以確保色彩的正確性

28 明度(Value) 色彩的明暗的程度 各種色彩中,白色的明度最高,黑色的明度最低
辨別色彩明度,常以無色彩的黑、灰、白各種色階來做對照,區分為高明度、中明度、低明度

29 色彩的明暗程度

30 花卉的明暗程度

31 明度(Value) 物體色彩的明度與光的振幅及物體表面的反射率有關,光的振幅愈大,色彩明度愈高,反射光量較多時,色彩明度也較高(成正比)
明度是用來分辨物體形狀、輪廓的重要依據,也和質感、量感、空間感、氣氛有密切關係

32 明度(Value) 辨識明度的差異,明度差異小較不易辨識;明度差異大較容易辨識
在辨識明度的時, 柱狀細胞(明暗)比錐狀細胞(色彩)更為敏感,辨識色彩明度差時,可將眼睛瞇著比較容易辨識

33 明度(Value) 反射光量 刺激眼睛光量 色彩感覺 明度 較亮 較暗

34 彩度(Chroma) 色彩中的「純色」的純粹度=「純色」的飽和度=色彩「鮮濁」的程度=色彩的鮮豔度
彩度的高低是以色彩中某種純色的比例來做比較,若要準確的比較不同色彩的彩度,必須指定某純色當依據來比較 越接近純色,彩度越高

35 彩度(Chroma) 高彩度:鮮豔、鮮明的色彩 低彩度:粉色、暗色、濁色、淡色、淺色屬於此範圍 黑色、白色和灰色只有明度,所以沒有彩度可言

36 彩度(Chroma) 分辨色彩的彩度,易受到色彩明度條件的干擾而不易判斷 純色加入白色:彩度降低,明度提高
純色中加入灰色或黑色:彩度降低,明度降低 不同色相的純色中,紅色的彩度最高

37 高彩度的花卉

38 中彩度的大自然

39 低彩度的石頭壁面

40 色光混合:色光三原色/加法混合/並置混合/旋轉混合 色料混合:減法混合
色彩混合 色光混合:色光三原色/加法混合/並置混合/旋轉混合 色料混合:減法混合

41 加法混合=加色混合=加算混合=正混合(補充)
色光三原色/加法混合-1 原色:不能再用其他單色混成的色彩 色光三原色(紅-帶橙色的紅、綠、藍)是以物理學和生理學觀點來立論 等量三原色混合會形成白光(無色光) 色光三原色,各兩色光相互等量混合會行成青(天空藍)、黃、洋紅等三種色光 加法混合=加色混合=加算混合=正混合(補充)

42 色光三原色/加法混合-2 加法混合(正混合):混合愈多色、愈多次,亮度愈高
加法混合的色彩:色相偏向量多色光、明度提高(等於各色光的明度總和)、彩度降低(色環距離愈近相對位置-補色的色光,彩度降低越明顯) 色光三原色可以不同比例混合出各種不同色彩

43 並置混合-1 並置混合:將不同色彩,以細密小點密集排列在一起,在一定距離觀看,各種色點在視網膜上混合形成不同的色彩
當色點太小,無法分辨形狀時,在視網膜上成混色,又稱為「視網膜混色」 由反射光混合成色,是一種「視覺混色」 色光形式→加法混合;色料形式→減法混合

44 並置混合-2 日常生活中的並置混合:紡織品的經緯線運用、彩色電視映像管等
歐洲新印象派中運用「點描」技法畫家如秀拉、西涅克也常使用並置混合的鮮明色彩效果 並置混合=中間混合=中性混合=視網膜混合(補充)

45 旋轉混合-1 又稱為「連續加法混色」 旋轉混合:將不同色彩置於圓形轉盤上、經每秒40次以上的快速旋轉後,混色彩,旋轉速度越快則混色效果愈均勻
旋轉混合是由反射光連續混合成色 最具代表是麥斯威爾的旋轉板實驗(1861年),不同色彩在旋轉板高速旋轉後,色彩快速連續刺激視網膜上的感色細胞所形成混色

46 旋轉混合-2 旋轉混合的色彩在混色後的色相會接近兩色的中間色相;適量比例下,互為補色會混成灰色。混色後的明度提高而彩度降低

47 色料原色/減法混合-1 18世紀荷蘭畫家拉伯隆主張色料三原色紅、黃、藍 目前色料(顏料和染料)三原色:洋紅、黃、青(天空藍)
三種色料原色無法混合出所有的色彩

48 色料原色/減法混合-2 色料三原色和色光三原色重疊可行成三組互為補色的關係
色料混合後,混成不同色彩外,明度也會降低,混合愈多色、愈多次則明度愈降低 三原色適量混合會形成灰色,稱為「減法混合」

49 色料原色/減法混合-3 調配色彩時,宜避免多色、多次混色,否則明度會降低且色彩會變灰濁
色料混合可以色環上色彩位置作參考,相混兩色在色環上的位置愈遠,彩度愈低、愈灰濁;補色相混時,容易形成無彩色或混濁色 顏料調色時,需找最接近的色彩來混合才會鮮明 減法混色=減色混合=減算混合=負混合(補充)

50 色彩體系 色彩體系的基本結構 常用的色彩體系

51 色彩體系 就是將色彩做有系統的分類和統整 依據某種色彩原理或準則,將色彩做系統化的組織,運用準確的數字或符號來表示不同的色彩,在應用時,可以辨別.傳達.比對和複製準確的色彩(如同班級座號代表同學) 色彩體系的表示色彩方法,稱作「表色法」

52 色彩體系的基本結構 色相環 色立體

53 色相環 二次元平面的色彩結構 色相環(或稱色環、色輪):以「色相」排列成環狀色彩系統化結構,不同色彩體系的色相環基本結構是類似的,通常以光譜的六色依序環狀排列,形成「色相環」 將不同的色彩依此環狀構造,排列成系統化的色相環,運用色彩環中「色彩」的順序和相關位置,作為表示色彩和配色的參考依據

54 12色相環 & 24色相環

55 色立體 色彩三次元立體結構,是將色相環加入明度和彩度變化
色立體是以色彩三屬性作有系統組合成「立體」的色彩結構,基本結構是以明度階為中心軸,向上明度漸高至頂點白色,向下明度漸低至底點黑色 中心軸垂直向外形成水平方向的彩度階變化,越靠近中心軸彩度越低,越遠則彩度越高

56 色立體 同色相面(等色相面) :某一色相為準,加上明度和彩度的變化所形成的,而各同色相面,依色環順序以明度中心軸作放射狀排列,來形成色立體的結構 為方便色彩間的對照和比較,同一水平面的同明度的色彩,同一垂直面則視同彩度的色彩

57 色立體

58 色立體

59 伊登色相環和色立體 伊登色相環和色立體是初學者體驗色彩構成秩序的簡易基礎
伊登生於瑞士,在1961年發表「色彩的藝術」提出色彩的理論,對色彩教育產生很大的影響 伊登色相環是以「色料」的混色特性為依據,以日光光譜色為準,將紅、黃、藍為三原色,再混合二次色橙、綠、紫,再加上三次色所形成的12色相環 色光三原色:紅綠藍 色料三原色:紅黃藍

60 伊登12色相環

61 伊登色相環和色立體 色立體為一球體,以12條經線及6條緯線將球體分為7個區域(明度階) ,垂直12個區域(12色相)構成像地球儀般的結構,上方為白色,下方為黑色,赤道位置為12色相環

62 伊登色立體鳥瞰展開圖形

63 CIE體系 曼賽爾體系 奧斯華德體系 NCS體系(自然色彩體系) PCCS體系(實用配色體系)
常用的色彩體系 CIE體系 曼賽爾體系 奧斯華德體系 NCS體系(自然色彩體系) PCCS體系(實用配色體系)

64 CIE體系 CIE體系是國際照明委員會在1931年正式採用的國際測色標準,以色光紅綠藍三原色理論為基礎,運用光學儀器來測定色彩,但儀器昂貴不容易普遍採用 用儀器分析可測得X.Y.Z三種不同的刺激值,形成色度圖來表示色彩(X:紅色 / Y:綠色 / Z:藍色) 標準光源下,以三種不同刺激值的色光混色,可得到相同且準確的色彩,CIE適用於精密和準確的色彩管理 又稱為:XYZ表色法、光學表色法

65 CIE體系的色度圖

66 曼賽爾體系 美國美術教師曼賽爾在1905年發表色彩體系所提出的 是國際通用的色彩體系,在工業或印刷業使用非常普遍
以色彩三屬性為基礎,色相的主要色彩有5種,分別是紅.黃.綠.藍.紫,加上5色補色而行成的10種「基本色相」 補充:美國、日本皆以曼賽爾體系表色法為國定表色法,我國中央標準局以此為統一表色法

67 曼賽爾體系的基本色相 10種基本色相包含: 一.主要色彩:紅.黃.綠.藍.紫
二.主要色彩的5色的補色:黃紅(YR).黃綠(YG).藍綠(BG).藍紫(BP).紅紫(RP) 10種色相各分成10等分,行成100等份的色相環,每一色相的第5等分為其色相代表色 明度分為間隔相等的11階,明度最高為N10(白),最低為N0(黑)

68 曼賽爾的色相環

69 曼賽爾的色立體 曼賽爾的色立體,稱為色彩樹,中心軸為無彩色明度軸,彩度軸垂直於中心軸,像樹枝般向外延伸
中心軸彩度是0,離中心軸越遠彩度越高,純色的彩度最高,每一基本色相的純色彩度值並不相同,最高是紅(R14),最低是藍綠(BG6) 色立體是一不對稱的偏斜立體結構

70 曼賽爾的色立體 曼爾賽體系的表色法為HV/C,H為色相,V為明度,C為彩度 10個基本色相的代表色,黃色的明度最高,紅色的彩度最高

71 奧斯華德體系 德國化學家奧斯華德於1923年所創立的色彩體系
由視覺四原色(紅.綠.黃.藍)為理論依據,以色彩的含純色量、含白色量、含黑色亮為基礎(視覺四原色赫林提出的) 基本色相為:紅.綠.黃.藍.橙.紫.藍綠.黃綠,每一色相間再分為3色,第2色為正色成為24標準色相,色相環由黃色開始編號,色環上直徑相對兩端的色彩互為補色

72 奧斯華德24色色環

73 奧斯華德體系 明度分為8階,從白到黑,依序為a.c.e.g.i.l.n.p來表示,a是明度最高的白色,p是明度最低的黑色
色彩的公式:100=F+W+B (某ㄧ色彩=純色量+白色量+黑色量) 表色方式:色相編號-白量-黑量

74 奧斯華德體系 每一色彩都有純、白、黑色量的比例,且在色立體上有固定的位置
色立體以明度階為中心軸,每一同色相面皆為一正三角形,水平頂點為純色位置 為一上下對稱的複圓錐體

75 NCS體系(自然色彩體系) 是目前歐洲最普及的色彩體系,1968年由瑞典色彩學家哈德和西維克發表的 也是目前瑞典國家工業規格的標準表色系
根據視覺四原色(紅.綠.黃.藍)的理論,以黑.白和視覺四原色成為六原色(紅.綠.黃.藍此四色稱為獨立色) 色相環以黃紅藍綠的次序行成圓環,兩組互相對立,色立體以白.黑為中心軸,上下對稱的複圓錐體

76 NCS體系(自然色彩體系)

77 NCS體系(自然色彩體系) NCS體系的表色法:W+S+Y+R+B+G=100 白 黑 黃 紅 藍 綠
NCS的表色符號:S-黑度,C-彩度,φ-色相 參閱課本範例: Y20R S C φ 若只標示色相,則為φry=20(黃色往紅色偏向20)

78 NCS體系(自然色彩體系) 色相環

79 PCCS體系(實用配色體系) 是日本色彩研究所在1964年所發表的實用性配色用的色彩體系
範例:粉紅色-紅色是色相;粉是色調

80 PCCS體系(實用配色體系)

81 PCCS體系(實用配色體系) PCCS體系的色相是以接近色光三原色和色料三原色的光譜六色為基礎,以24色色相環為標準色相環
色相環直徑兩端相對位置色彩以補色原理排定 PCCS體系的明度分為9階,包含黑白和7個等感覺差的灰色階,彩度也是分為9階,各色相純色的彩度數值後方會加上S

82 PCCS體系(實用配色體系) 表示色彩的方式:H-V-C 色立體是不對稱的偏斜立體結構

83 PCCS體系(實用配色體系) 有彩色12色調:鮮(v)、明(b)、強(s)、深(dp)、淺(lt)、柔(sf)、鈍(d)、暗(dk)、淡(p)、淺灰(ltg)、灰(g)、暗灰(dkg) 無彩色:白、淺灰 、灰色、 暗灰、黑

84 PCCS體系 (實用配色體系) (補充) PCCS體系是綜合曼賽爾體系和奧斯華德體系的優點,針對色彩教育、色彩計畫
、色彩調查等實用需求所發展出來的色彩體系

85 同時對比 連續對比(繼續對比) 色相對比 明度對比 彩度對比 補色對比 面積對比
色彩的對比 同時對比 連續對比(繼續對比) 色相對比 明度對比 彩度對比 補色對比 面積對比

86 色彩的對比 對比: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事物相互比較,對照所比現出來的差異性,是一種「視覺美感形式原理」
對比最大的特性:使兩者特色對照比較來產生差異增強的作用 例如:美女與野獸.霓虹燈.明暗、大小、美醜、強弱、濃淡、涼暖…… 生活中所看到的彩色都是兩種以上同時存在的,彼此間有相互比較和影響的現象

87 色彩對比的現象 同時對比 繼續對比(=連續對比)

88 色彩在同時間的情況下,相鄰或相近地產生色彩間的相互比較和影響 範例:單幅的美術畫作、雕塑作品
同時對比 色彩在同時間的情況下,相鄰或相近地產生色彩間的相互比較和影響 範例:單幅的美術畫作、雕塑作品

89 同時對比所產生的效果 相鄰兩色彩相互影響,越接近臨界的部份感覺變化越大,會產生色滲現象而破壞色彩形狀的界線
同時對比的色彩彼此將補色感覺加到對方色彩上影響色感,對比色彩愈接近補色則彩度相互強化愈明顯(色相濃度越明顯,越能將顏色突顯出來)

90 同時對比所產生的效果 互為補色,色相感覺不會產生變化,色彩會顯得更鮮豔 防止色滲現象可在色彩間加上間隔的空隙線
對比兩色明亮,空隙採用較暗色彩;對比兩色較暗,空隙採用較亮色彩

91 繼續對比(連續對比) 色彩在不同時間,有先後次序的狀況下,先前的色彩對後來的色彩產生影響
先前看到的色彩形成補色後像加到後看的色彩上,產生色彩混合來影響色彩感覺 先看明度高再看明度低,會感覺後者較暗,先看彩度高再看彩度低,會感覺後者不鮮明 範例:動態的畫面如戲劇或影片或連續欣賞多幅畫作

92 同時對比:紅花配綠葉,會覺得紅花特別鮮艷
繼續對比:剛看完一大片紅布後再看一朵紅花,似乎不是那麼鮮紅漂亮,因為視覺受到前項東西的影響

93 色相對比 指兩種以上的色彩對比時,任一色彩受其他色彩補色後像影響,產生色相感覺偏移或變化
色相對比產生的色相偏移,以色相環上的位置為依據,朝向對比色彩的補色方向偏移

94 色彩對比鮮明的圖案造型

95 色彩對比產生的色相偏移

96 色相對比 將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的色相的色彩放在一起,彼此間產生比較或變化的效果
色彩若具有相同的彩度與明度對比效果較強,尤其以補色關係的對比最強烈

97 色相對比產生色相偏移,若對比色彩明度相近,會形成色滲現象,可用色相漸層,色彩較不易形成色滲

98 對比強烈的色相會形成色滲現象加入空隙後,可緩和對比效果

99 明度對比 兩種以上的色彩對比,色彩間明度感覺產生變化 亮者更亮,暗者更暗的對比效果,遇亮則暗,遇暗則亮 範例:p56
邊緣對比:亮色和暗色相接處比其他部分亮,而暗色相接處感覺比其他部分更暗 明度對比較易觀察,對比強度比彩度高3倍,對配色效果影響很大 明度對比差異大易引起注意,但也容易眼睛疲勞

100 同一灰色,黑色上的灰色(a)比白色加上灰色(b)的感覺較為明亮

101 同一橙色,黑色上的橙色(a)比白色上的橙色(b)感覺較為明亮

102 明度對比配色

103 明度對比 日常生活中,觀察樑柱的轉角會發現亮面邊緣感覺有道亮的稜線,而暗面有道暗的區域,即是邊緣對比

104 邊緣對比

105 白線交叉處有灰色幻影

106 彩度對比 兩種以上色彩的對比,色彩間彩度感覺產生變化
對比時,彩度高的更高,彩度低的更低,效果不如明度對比,同色相彩度高低的色彩會產生愈強則弱,遇弱則強的對比現象 色彩遇到飽和度高的色彩,感覺會較不鮮豔,相對的,遇到飽和度較低的色彩,感覺會較鮮明-遇鮮則濁,遇濁則鮮 見範例P58

107 三、彩度對比 定義與特徵 兩種以上的色彩對比,彩度感覺產生變化。 同一色相色彩,置於同色相彩度高和彩度低的色彩上。 遇強則弱,遇弱則強。
(a)中間之天藍色較(b)彩度低,兩者為同一色彩。

108 遇鮮則濁,遇濁則鮮 (a)之橙紅色較(b)鮮明,兩者為同一色彩。 明度感覺提高,彩度感覺則降低。 (a)中間之天藍色較(b)彩度高,兩者為同一色彩。

109 彩度對比:同樣色彩的圖形,在兩者都是低彩度的背景中,感覺上,屬於低彩度的高明度色彩,無法顯現主題

110 彩度對比:同樣色彩的圖形,在不同彩度的背景中,感覺會有所不同。

111 補色對比 對比色彩愈接近補色時,對比效果愈強烈 互補的對比色彩,不會產生色相偏移的現象,對比色彩的後像補色,而有重疊色感增強的效果
補色對比的色彩會產生強烈醒目的效果,通常在配色上會運用在具有時效性.活潑和動態的物品上,因色彩醒目,容易產生刺激或緊張.煩躁等感覺,不宜放在長時間的物品上

112 補色對比/補色後像重疊的效果,使色彩對比增強
四、補色對比 指色彩互為補色,則不會產生色相偏移,後像補色相互重疊形成色感增強。 補色對比/補色後像重疊的效果,使色彩對比增強

113 補色對比強烈醒目的效果,經常運用在具有時效性、活潑和動態的配色上。
但不宜運用在長時間使用的用品或空間配色上。

114 色陰現象(Colored Shadow) 將無彩色的「灰色」,置於有彩色的色彩上, 會產生其補色重疊在灰色上,使灰色帶有色感。

115 補色對比:補色的對比效果最強烈。

116 補色的對比雖強烈,但易產生刺激、緊張、煩躁,若適當利用明度來做搭配,視覺效果更佳。

117 面積對比 將兩種或兩種以上色彩並置時,若要使各色彩間有均衡感,則各色彩所佔面積要有適當的比例
明度.彩度和色相等的色感較強的色彩佔小面積,色感較弱佔大面積 同一色彩明彩度不變,面積愈大則明彩度看起來會提高,以明度的提高較為明顯

118 同一色彩明彩度不變,面積愈大,明、彩度看起來會提高

119 面積對比 面積愈小色彩效果愈弱。 當小到某個程度時,連色相的辨識都會受影響。

120 色彩在同面積下,單位面積不同,色彩效果也不一樣
單位面積愈小,愈容易有調和的效果

121 面積對比 面積愈小色彩效果較弱,若小到一種程度則色相也無法辨識,尤其是相近的色相會無法分辨
同色範圍,各對比色彩的總面積相同,單位不同則色彩效果也會不同,單位面積愈小較容易有調和的效果

122 面積對比 紅:橙:黃:綠:藍:紫~6:8:9:6:4:3 三組補色明度比->紅:綠~6:6 橙:藍~8:4 黃:紫~9:3
歌德提出,純色相間面積比中的明度比: 紅:橙:黃:綠:藍:紫~6:8:9:6:4:3 三組補色明度比->紅:綠~6:6 橙:藍~8:4 黃:紫~9:3 均衡的面積對比,需弱色佔大面積,強色佔小面積,面積大小與明度或彩度的乘積互成反比,公式為: (A色的明度×彩度):(B色的明度×彩度) =(B色面積):(A色面積) *明度比與面積比成反比 *參閱課本例題p62

123 各純色間依補色兩兩配對, 所得明度和面積的比值
補色對比 歌德明度比值 平衡時的面積比值 紅:綠 6:6(1:1) 1:1 橙:藍 8:4(2:1) 1:2 黃:紫 9:3(3:1) 1:3

124 例題 A色為5Y8/12,B色為4G4/9,C色為6PR6/3。 三色面積比為: (A)8X12=96 (B)4X9=36 (C)6X3=18 96:36:18的公因數是6,所以除6,便可得16:6:3了。 A色:B色:C色之明度比=16:6:3。   ※明度比與面積比成反比,因此明度比16:6:3等於面積比3:6:16

125 色彩的調和 色彩調合 色彩調和的理論

126 色彩調合 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色彩搭配,彼此相互影響而產生共鳴,沒有衝突的色彩效果或感覺,就是色彩的調和 配色必須符合某種秩序就是調和
色彩調合分為類似調和和對比調合

127 類似調和 色彩配色以相同或類似的色相、明度、彩度、色調的色彩來搭配 配色效果具有統一感和整體感
明度彩度相同時,可用類似色相來增加變化,反之,色相不變則由明度彩度或色調來改變,但力求”統一中求變化”

128  類似調和的配色方式

129 對比調合 色彩配色以對比的色相、明度、彩度的色彩或互為補色的色彩來搭配 此種配色方式具有動態變化、活潑感,較易引起注意,是常見的配色方式
必須掌握”變化中求統一”的原則,達到調和的效果 明度或彩度對比時,可減少色相變化或彩用類色色系的方式來調整(以色彩三屬性的條件上做調整)

130 為減少對比調和有時會有複雜、混亂的缺點,須在色彩三屬性上作適度的調整。

131 以明、彩度對比為主的配色,可以減少色相變化來調和。

132 色彩調和的理論 貝哲德:1874年-「好的繪畫或廣告作品,一定可以看出很清楚的主調色彩」曼賽爾:重視配色的面積問題,要配色調合可將搭配的色彩混合後或在在旋轉盤上旋轉混色 奧斯華德:提出「調和等於秩序」的主張,依純色、純白、純黑量來選擇,且認為任何顏色都可和白色、黑色調和

133 色彩調和的理論 葛雷弗斯:1951年-色彩的重心在明度,提出長短調的配色原則,主張配色是根據配色的目的來選擇適合的明度差,色彩間必須有統一性並保持適當對比 姆賓&史賓莎:1944年-色彩調和其色彩三屬性在色立體上必須有簡單的幾何型態關係,且色彩三屬性間的差異必須取得平衡(補充:以曼塞爾體系為依據,尋求色彩調和的公式化.數字化和定量化的規則) 曼賽爾體系:紅黃綠藍紫

134 補充-色溫度p67 色溫度:科學上將色光的色彩,以色溫度(°K)來表示
測定的方法是以標準的黑體爐,加溫後由測孔中觀測不同溫度檢體所產生的不同色光色彩 常見色光的色溫度(參閱課本p67)


Download ppt "光與色 色彩的三屬性 色彩的體系 色彩的對比 色彩的調和"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