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流行性出血热诊断与控制 黑龙江省疾病控制中心 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所长、主任医生 王开利.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流行性出血热诊断与控制 黑龙江省疾病控制中心 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所长、主任医生 王开利."—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流行性出血热诊断与控制 黑龙江省疾病控制中心 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所长、主任医生 王开利

2 一、概述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鼠类为其自然宿主和主要传染源。发病人群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为主,临床以发热、出血、肾脏损伤为主要特征。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早发生流行性出血热的地方,已有近80年的流行史,多年来我省出血热发病率一直持续在较高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严重影响着我省劳动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我省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

3 二、流行病学 1、宿主动物和和传染源 出血热是多宿主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国已经发现100多种脊椎动物自然感染汉坦病毒,其中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为野栖的黑线姬鼠和家栖的褐家鼠。此外,家栖的小家鼠、黄胸鼠、野栖的黄毛鼠、大仓鼠和黑线仓鼠,还有林区的大林姬鼠和实验用大白鼠。

4 二、流行病学 2、传播途径 动物源性传播: 伤口传播 :宿主动物及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破损皮肤或黏 膜而被感染
伤口传播 :宿主动物及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破损皮肤或黏 膜而被感染 呼吸道传播 :吸入带病毒气溶胶而感染 消化道传播 :食入带病毒的食物而感染

5 二、流行病学 2、传播途径 螨媒传播 革螨的季节消长和姬鼠型HFRS一致 鼠窝螨中分离到汉坦病毒 通过革螨叮咬传染动物 垂直传播
患病孕妇通过胎盘传给胎儿 带病毒鼠通过孕鼠传给胎鼠

6 二、流行病学 3、人群易感性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和不同种族人群对汉坦病毒具有普遍易感性,感染病毒后只有少部份人发病,大部份人群处于隐性感染状态。据调查,自然隐性感染人群比显性感染者多数倍乃至数十倍以上,发病人群以青壮年男性农民为主。 隐性感染产生的免疫力持续时间短,显性感染病后可获得稳固而持久的免疫力

7 二、流行病学 地区分布: 出血热疫源地的存在取决于取决于携带汉坦病毒宿主鼠种的分布
全省132个市(县、区),仍以大兴安岭地区所辖县(区)和大庆市所辖县(区)发病最少。原本发病率较高的黑龙江西部地区近几年明显下降。 表现为严格的地区性、边缘性和散发性,家属型散发中有爆发。

8 二、流行病学 5、时间分布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不同年代、不同类型疫区和不同地理景观地区,出血热流行季节不完全相同。
姬鼠型疫区流行季节每年10月至翌年1月; 家鼠型疫区流行季节每年3~7月; 混合型疫区流行季节每年冬、春两个季节。

9 三、 临床诊断及治疗 1、诊断原则 根据流行病学史、 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进行诊断 。
出血热患者可以某一系统或脏器损害为主,而无典型特征,在发病早期明确诊断颇为困难。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10 三、 临床诊断及治疗 诊断依据 流行病学史 发病前两月内有疫区旅居史;
病前两月内有与鼠类或其排泄物(尿、粪)/分泌物(唾液)直接或间接接触史。

11 三、 临床诊断及治疗 临床表现 发热,可伴有乏力、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充血、渗出和出血等毛细血管损害表现:面、颈、上胸部充血潮红(三红)呈醉酒貌,头痛,眼眶痛,腰痛(三痛),球结膜充血,水肿,皮肤出血点,严重可有腔道出血; 低血压休克; 肾脏损害:蛋白尿,镜下或肉眼血尿,尿中膜状物,少尿或多尿; 典型病程分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

12

13 三、 临床诊断及治疗 实验室检查 发热期外周血白细胞增高和血小板减少,出现异型淋巴细胞,血液浓缩(低血压休克期)或血液稀释(少尿期);
尿检查:尿蛋白阳性,可出现镜下血尿和管型尿,可有肉眼血尿和尿中膜状物,尿沉渣中可发现巨大融合细胞; 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增高 ; 从患者标本中检出汉坦病毒RNA ;或从患者标本中分离到汉坦病毒。

14 三、 临床诊断及治疗 病例分类 临床诊断病例:结合流行病学史及相应临床表现。 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并具备特异性实验室检测依据。

15 三、 临床诊断及治疗 治疗原则 “三早一就” 即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就近治疗,临床实践证明能够减轻重要器官出血,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和降低病死率 ,是本病预后好坏的决定因素 ; 合理的体液疗法; 对症治疗。

16 四、病例报告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 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流行性出血热病人、疑似病人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17 五、预防控制措施 传染源控制 防鼠灭鼠:着重消灭主要宿主动物(黑线姬鼠、褐家 鼠),降低鼠密度; 春秋两季流行高峰到来前开展灭鼠;
防鼠灭鼠:着重消灭主要宿主动物(黑线姬鼠、褐家 鼠),降低鼠密度; 春秋两季流行高峰到来前开展灭鼠; 可用鼠药或鼠夹等工具灭鼠。 灭螨:可用杀虫药物。

18 五、预防控制措施 2、切断传播途径 在野外工作(施工及宿营地区)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不要在谷场中睡觉或休息;
食物储存方法得当,避免受到鼠的污染,剩饭剩菜加热后食用; 在野外工作(施工及宿营地区)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不要在谷场中睡觉或休息; 不要在住房周围堆积草堆或谷堆; 不要用手抓拿老鼠;

19 五、预防控制措施 2、切断传播途径 在打扫有老鼠活动的房屋时,应尽量避免尘土飞扬形 成气溶胶, 并要戴口罩,避免吸入病毒颗粒;
在打扫有老鼠活动的房屋时,应尽量避免尘土飞扬形 成气溶胶, 并要戴口罩,避免吸入病毒颗粒; 搞好环境卫生;改善住房条件; 为防鼠咬伤或其排泄物、分泌物污染伤口或吸入而被感染,应戴乳胶手套和戴口罩。

20 五、预防控制措施 2、切断传播途径 发热期病人和疫鼠的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物要高温消毒或日晒或0.2%次氯酸钠溶液浸泡15分钟。
被鼠咬伤,应先尽量将血挤出,再用水冲洗,然后用3%碘酒或75%酒精棉消毒

21 五、预防控制措施 3、保护易感人群 预防接种: 接种疫苗是当前预防流行性出血热见效最快、方法最简便、防病效、果最好、 最安全的防病措施。
疫苗接种对象: 流行性出血热疫区或进入该地区的人员,年龄以16~60岁高危人群为主;

22 五、预防控制措施 3、保护易感人群 接种时间:流行高峰到来前一个月; 接种部位:于上臂外侧三角肌肌内注射;
免疫程序及剂量:基础免疫2针,于第0天、第14天各 注射一 针,基础免疫后6个月加强免疫一 针,每针1.0mL。

23 五、预防控制措施 3、保护易感人群 不良反应: 一般无反应,个别有发烧、头晕、皮疹应注意观察, 少数
一般无反应,个别有发烧、头晕、皮疹应注意观察, 少数 人在注射局部出现硬结、轻微肿胀和疼痛,一般在3~5天内 自行消退。 禁忌:发烧、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者。 患过敏性疾病,对抗生素及生物制品有过敏史者、 哺乳期、妊娠期妇女

24 五、预防控制措施 3、保护易感人群 注意事项: 注射前应充分摇匀;
疫苗异常混浊、变色、有异物及摇不散的块状物和疫苗瓶有裂痕以及过有效期,均不可使用; 应备有肾上腺素等药物,接种者注射后应在现场稍事休息; 严禁冻结。


Download ppt "流行性出血热诊断与控制 黑龙江省疾病控制中心 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所长、主任医生 王开利."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