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報告書名:父母會傷人 班級:二技幼四甲 姓名:吳婉如 學號:1A2I0034 指導老師:高家斌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報告書名:父母會傷人 班級:二技幼四甲 姓名:吳婉如 學號:1A2I0034 指導老師:高家斌"—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報告書名:父母會傷人 班級:二技幼四甲 姓名:吳婉如 學號:1A2I0034 指導老師:高家斌
家庭支持與社會資源 期中報告 報告書名:父母會傷人 班級:二技幼四甲 姓名:吳婉如 學號:1A2I0034 指導老師:高家斌

2 書名:父母會傷人 作者:蘇珊、佛渥德 出版社:張老師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03年5月

3 目錄 第一章 叫父母太沉重 (1)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完美父母的迷思) (2)童年掠奪者 (不適任的父母) (3)不讓孩子自主 (控制型的父母) (4)誰說我愛喝酒?(酗酒的父母) (5)心靈的創傷(言語虐待的父母) (6)身體傷痕受之父母(體罰的父母) (7)終極的背叛(性虐待的父母) (8)為何父母這樣做?(探索家庭的系統)

4 第二章 走出創傷歲月 (9)毋需原諒上人者 (10)我已長大成人. (11)自我實現的開端 (12)誰該負責
第二章 走出創傷歲月 (9)毋需原諒上人者 (10)我已長大成人? (11)自我實現的開端 (12)誰該負責? (13)面對:邁向獨立之路 (14)醫治亂倫之痛 (15)終止惡性循環 (後記) 不再內心交戰

5 序文 「偏頗」的平衡 王浩威 在台灣,翻開報紙、打開電視,幾乎每隔幾天就會看見兒童因為父母的緣故不幸受傷、受虐,甚至死亡的新聞。也許是父母的虐待、也許是繼父母或同居人的虐待,也許是父母的失職疏忽,也許是不負責任的父母在外得罪不良份子進而波及小孩。根據婦女救援基金會調查,在台灣,平均每週有一位小孩因喪失寶貴的生命。作者蘇珊‧佛渥德的行筆是憤怒的,他的立場十分清楚地站

6 在子女這一邊,幾乎所有父母都被指責。這樣的立場也許不夠持平,不過,在我們這個社會,當所謂的「父母」還是擁有神聖不可侵的社會地位,她的「偏頗」,反而能更平衡我們的現況。

7 叫父母太沉重 哪些人是有毒的父母? 不適任的父母:經常將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問題上,使子女變成需要照顧父母的「小大人」。 控制型的父母:利用罪惡感和操縱的手腕,甚至表露很無助的樣子,以牽制子女的生活。 酗酒的父母:陷入否定、混亂的情緒波動中,酒癮使他們鮮少有時間和心力做好親職。 言語虐待的父母:無論是過度的言語虐待或「無心」的諷刺,這類父母經常以令子女感到丟臉的辱罵,削減子女的志氣,且剝奪他們的自信心。

8 體罰的父母:無法控制自己根深蒂固的憤怒,以致經常為自己難以駕取的行為責怪子女。 性虐待的父母:無論是罪大惡極的性虐待或是偷偷摸摸的勾引,這類父母損毀子女童稚、天真的小小心靈,十惡不赦。

9 天下無不適的父母 完美父母的迷思 年幼時,父母是子女的一切,沒有他們就沒有愛、保護、房屋和餵養,恐懼佔據小小的心靈,因我們自知無法獨立生存。父母是萬能的供應者,我們需要什麼就供應什麼。 沒有人可以評斷父母的缺失,以致孩童往往以為父母是聖人。因此只要相信父母是十全十美,我們就覺得受到保護。

10 兩三歲時,我們開始維護獨立自主的權利、抗拒如廁訓練、盡情發揮「恐怖的兩歲」之技倆。努力發展自我的特性、建立自己的意志。到了青春期,想跟父母分離的念頭非常明顯,我們會主動對抗父母的價值觀、品味和權威。在安定愉快的家庭中,父母能忍受因這些變化而產生焦慮,他們即回沒有足夠的勇氣面對子女的變化,還是會試著接受子女越來越獨立。

11 問題父母則不如此體諒,而是從孩子接受如廁訓練到青春期,一直將子女的叛逆或與眾不同的舉止視為「反抗」。他們藉由強化子女的依賴和無助,來保衛自己的權威;不但為促進子女健康成長,反而造成負面影響,並堅信這麼做全都是為了孩子。這類父母可能藉口「這有助於孩子塑造個性」或「他需要從錯誤中學習」,其實負面的教養很傷子女的自尊,且破壞孩子逐漸發展的獨立性。

12 無論這類的父母相信自己多正確,如此羞辱只會讓子女驚慌失措。我們的文化和宗教幾乎都贊成父母的權威可以無所不在。但對抗父母卻是禁忌,根據傳統觀念,父母有權控制子女,只因為他們賜予生命。 子女被聖人般的父母掌握,飽受虐的孩子長大後,即使擁有極高的成就,內心深處依舊是個十分無力且恐懼的小孩。

13 聖人般的父母會制訂規矩、審判子女、造成子女的痛苦。當你將父母是如神時,無論他 們是生是死,你都將活在他們的認定的價值中,認為痛苦的情緒只不過是人生的一部份,甚至會將一切問題合理化,認為無論如何父母總是為你好,當你認清問題父母對你造成的傷害,且有勇氣面對這事實,就能平衡皮此關係中的權勢。

14 童年的掠奪者 不適任的父母: 兒童擁有不可剝奪的權利------包括食衣住行有保障,且受到保護。但除了這些身體的需求,他們還有權利獲得心理上的照顧、尊重,及有助於發展自我價值的對待。 兒童也有權利在沒有體罰或心理傷害的環境中,接受父母適當的引導,在某些行為上有所節制,避免犯錯,做個有規矩的人。

15 學習處世之道: 兒童就像海綿,會全盤吸收周遭的語言和非語言訊息。父母的角色模範是孩子發展自我認知的關鍵,尤其是在發展性別認同的階段。 過去二十年來,父母的角色已大變,但肩負的責任依舊相同: 1.父母必須滿足子女生理上的需求。 2.父母必須保護子女免於身體的傷害。

16 3. 父母必須滿足子女愛、關照和親情的需求。 4. 父母必須保護子女免受心理傷害。 5
3.父母必須滿足子女愛、關照和親情的需求。 4.父母必須保護子女免受心理傷害。 5.父母必須為子女提供道德和倫理的指導。 這五項是父母適任的基本職責。 不適任的問題父母,大體而言,這樣的父母情緒或心理素來不穩定,不只經常無法滿足子女的各項需求,且在多方面期待、要求子女關照他們的需求。

17 當父母將責任轉嫁到子女身上,家庭角色就會變得很模糊、扭曲或顛倒。孩子被迫成為自己的父母,甚至成為雙親的父母,而毫無可以參考的對象、敬重的角色模範。正值心理發展的關鍵期缺乏父母的角色模範,將使孩子的性格認定陷溺在不安的敵意中。 如果父母只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將給子女非常強烈的訊息:「你有什麼感受無關緊要,只有我的情緒才重要。」

18 許多孩子因為父母沒有足夠的時間陪伴、關注及照顧,以致別人忽視他們或自己不存在。 為了使兒童發展出自我價值-----並非徒佔空間的一個軀殼,而是重要的人物-----需要父母體認他們的心理需求。 當父母體罰子女,或斥聲厲色教訓子女許久,很容易就看的出來這是虐待孩子,但不適任或有缺憾的父母卻很難捉摸與定義。 許多父母太耽溺在自己的問題中,以致子女的同情。

19 不讓孩子自主 控制型父母 如果母親不讓學步的孩子走在街上,我們不能說這是操縱,而會讚賞她慎重。她是按事實需求採取控制手段,因為孩子需要保護和引導,但十年之後,孩子早就能順利過馬路,母親如果依舊凡事控制,就變成過度操縱了。

20 父母若從不鼓勵子女動手做、嘗試、主控、冒失敗的危險,常會使孩子產生無助感,且不適應社會生活。一旦受焦慮、懼怕的父母過度操控,子女也會變得焦慮、懼怕,很難真正成熟。害怕子女再也不需要他們,使得許多控制型父母將無力感投注在子女身上。 一般父母在子女成年離家後,難免感到失落,但控制型父母卻懷有空巢期症候群中非常不健康的恐懼。其中有些父母會將自我認同緊繫於父母的角色上,以致當子女獨立時就覺得遭背叛、拋棄。

21 控制型父母對子女的操縱很難被察覺,因為他們往往藉由關心掩飾支配慾,「這都是為你好」、「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只因為我太愛你了」等這類話意味著同一件事,就是:「我這麼做是因為怕失去你,所以寧可折磨你。」 金錢經常變成控制型父母用來操縱子女的工具。許多問題父母利用金錢,使子女一直無法獨立。

22 許多問題父母控制成年子女的方式:視他們為無助、不成熟的孩子,即使子女根本不是這種人。 父母另一種強有力控制子女的方式就是「操縱」,這比直接控制的手法更微妙而難以辨識,但卻同樣深具殺傷力。操縱型的父母不需要開口要求,也不需要冒著可能被拒絕的風險,就能獲得想要的東西。但是他轉為一成不變的控制手段時,操縱就具有破壞性,尤其是在親人關係中破壞性更強。操縱型的父母非常善於隱藏真正的動機,所以子女常常搞不清楚狀況。子女有可能知道自己被父母牽制,但不明白父母如何操縱他們。

23 深識自我價值的父母通常不會控制成年的子女。問題父母只要不斷的讓子女覺得自己還是個孩子,就能繼續控制子女。控制型的父母養育出來的子女經常沒有明確的自我認同感,很難看清楚自己與父母是不同的個體,也很難分清楚自己和父母的需求,且常有無力感。所有的父母都會控制子女。直到孩子掌握自己的人生。在正常的家庭中,過了青春期之後,父母很快就會將掌控權交給子女。但在問題家庭中,這種親子分離會延後幾年,甚至永不止息延後下去。除非你做一些改變,否則父母的控制將使你永遠無法主宰自己的人生。

24 誰說我愛喝酒? 酗酒的父母: 葛倫的身材高高的,但其貌不揚,擁有一家小型的製造業公司,他來找我幫忙,因為膽小、不果決的個性已妨礙到人際關係和業務往來,他經常感到緊張、焦躁不安,曾經無意中聽到員工形容他很愛抱怨且憂鬱。他覺得別人眼中的他總顯露出不安,這使他很難過與點頭之交結為朋友。

25 第一次諮商中途,葛倫開始提到工作上另一壓力來源:大約在六年前,我讓父親進我公司上班,期盼藉此幫他振作起來,但工作的壓力反而讓他情況越來越糟。我記得他酗酒,常常喝得醉醺醺、羞辱客戶、壞了我許多生意,逼得我想解雇他,但我為此感到恐懼。你怎能解雇父親呢?那會毀了他。每當我準備和他談這件事時,他總是先說:你說話的態度要尊重,否則別想跟我說話。我簡直快被逼瘋了

26 葛倫過度的責任感、想拯救父親的念頭、沒有安全感。以及壓抑的怒氣,都是酗酒父母養育出來的子女成年後的症狀。 正常家庭的假相尤其會傷害子女,因為這迫使他否認自己的情緒和感受的正確性。如果兒童必須長期欺騙自己,就幾乎不可能發展出堅強的自信,因為罪惡感會使他懷疑別人是否相信他。許多酗酒父母養出來的子女成年之後,凡事害羞且因此痛苦。要維護家庭一切正常的假相,需要耗費一些心力。這樣孩子必須時時刻刻保持警戒,以免洩漏秘密、背叛家庭。為了避免發生這樣的慘劇,只得經常避免和人交朋友,最後變得孤立、寂寞。

27 酗酒者的子女大部分心力耗費在企圖拯救這個酒鬼,及掩蓋事實上面,因此它們得需求鮮少被注意到,與有缺憾或不適任的父母養育出來的子女一樣。忽略尤其讓酗酒者子女感到痛苦,因為家庭系統越亂,兒童越需要獲得心理上的支持。 在酗酒者家庭中,會透過令人同情、失職、不理性的行為,剝奪子女原本的腳色。

28 酗酒者的子女生平第一個重要的人際關係使他們相信:心愛的人會傷害自己,且性情難以逆料,因此長大後很怕與人親近。無論是做情人或朋友,良好的人際關係需要彼此存有明顯的弱點和開放的心胸,且能彼此信賴------這正是被酗酒父母破壞的素質。許多酗酒者的子女成年後容易愛上因內心衝突而有情緒有問題的人,因為這樣一來,他們就能締造愛情的假相,不避正視自己對親密關係的懼怕。 在酗酒家中長大的孩子,因為環境及父母的個性善變,以致飽受衝擊,長大後迫切想控制週遭的人事物。

29 心靈的創傷 言語虐待的父母 古諺說: 「棍棒和石頭可能會傷人,但言語從來商不了我。」 這不是實話。羞辱、貶低和輕蔑的評論,會讓孩童產生極負面的自我印象, 進而影響未來的心理健康。 另一種語言虐待比較間接,是用諷刺、有羞辱意味的綽號和微妙的話駁倒子女,這類的父母經常以幽默的方式隱藏虐待的意圖。

30 我們開玩笑傷到別人,一定會產生罪惡感。大部分的時候,玩笑可能都無傷,但有些問題父母可能經常說殘忍的玩笑話,以致對子女形成虐待。兒童相信父母對他們的形容,且將這些評語化為自己的想法。父母如果一再開玩笑這樣的玩笑,那就太殘酷了,且將有礙子女的心理發展。

31 許多父母表面上在指導子女,其實卻出言虐待子女。為了將這種殘忍、沾汙子女名譽的評論合理化,父母經常自圓其說:我只是試圖幫助你變成更好的人。由於這種言語的虐待披著教育的保護面具,子女很難指控其殺傷力。 不可能期待子女變得十全十美,是促使父母嚴詞虐待子女的另一個常見因素。許多在言語上施虐的父母,本身就有極高成就,但家庭ˊ卻變成他們抒發壓力的地方。

32 兒童固然可能被朋友、老師、兄弟姊妹和其他家人的言語傷害,但最容易傷到他們的人是父母。畢竟父母是孩子幼年的中心,如果全知全能的父母咒罵,你必定會認為這些話是事實。如果母親經常罵你笨;如果父親老是說你沒用,你會以為自己沒用。兒童毫無基礎質疑這些評斷。 當你從其他人口中獲得這類負面看法,並將它們轉存到潛意識裡,你就是在內化這些觀點。內化負面的觀點,亦即將你是改為我是,自尊當然高不起來。

33 身體傷痕受之父母 體罰的父母 在美國,不分社會階級、經濟地位或教育程度,每天都有數百萬個家庭上演著恐怖的罪行----打小孩。 有關身體暴力的定義,向來引發極大的爭議,莫衷一是。許多人相信父母不僅有權且有責任藉體罰管教子女,最常見的親職座右銘仍然是孩子不打不成器。直到近代,兒童才有這發面的法律保護,否則一直被視為父母有形的財產。長久以來,父母管教子女的權利神聖不可侵犯------在紀律、教養的名義下,除了謀殺以外,父母幾乎可以做到任何傷害子女的身心的事。

34 大部分的父母都有過非打孩子不可的衝動,尤其是遇到孩子哭個不停、煩人或不聽話時,這股衝動更強。有時,衝動與孩子的行為無關,而是因為父母自己疲憊、飽受壓力、焦慮或不愉快。大部分的人都會抗拒打子女的衝動,但也有許多父母不那麼自制。 只能推測父母打小孩的原因,但其實會打小孩的父母都有一些共通的特質。第一,他們缺乏控制衝動的能力,一有強烈的負面情緒時,就藉打小孩來發洩情緒。他們鮮少考慮到,這麼作對子女造成多大的傷害。

35 會施加身體暴力的父母經常是來自虐待孩子的家庭,成年後的行徑正是從兒時經歷中學來。他們的角色模範就是施虐者,而學會暴力是唯一解決問題和情緒的方法,尤其是憤怒的情緒。 許多體罰的父母不曾表露或好好處理過情緒,且許多需求未得滿足,在心理上一就像個孩子。他們常拿子女當父母的替身,向子女發洩情緒,以填彌不曾被父母滿足過的心理需求。當子女不能滿足他們時,便會勃然大怒,以致出手毆打。這時孩子更像父母的角色,因為施虐者兒時對父母憤恨難卻無法對抗,如今把子女當成父母,適足以發洩這股憤怒。許多體罰父母的長相、言行舉止都像正常人,其實卻是猛獸-----毫無感情,也沒有人性。這類父母令人無法理解;他們的行為也沒有任何邏輯可言。

36 其他施虐的父母,不是責怪別人導致他們有暴力傾向,而是試圖辯解打罵全為子女好。有些個案的受虐者會不自覺認同施虐的父母,畢竟施虐者看起來強壯且有能力。受害的兒童幻想,如果他們擁有向父母這樣的體魄,必定能保護自己,因此,在不自覺的防衛機制中,受虐兒可能發展出極像父母的特質,其實這樣的父母是他們痛恨的。儘管他們發誓他們長大後絕不要像父母,但在種種壓力下,他們很可能是施虐父母的翻版。只是這種症狀並不像大部分的人假設的那樣。

37 許多童年挨父母打的人日後並沒有變成施虐者,為了不讓子女承受像他們童年時錐心刺骨之痛,他們避免限制子女的行為,也不願意設立家規。施虐父母養育出來的孩子成年後可以學會克服自恨、擺脫父母的錯誤、化解未消的憤怒,不再過度懼怕、無法信賴別人,並重建自己的安全感。

38 終極的背叛 性虐待的父母 在人類所有經驗中,亂倫是最殘忍、最令人驚慌失措,不但破壞親子間最基本的信賴,且完全令人情緒崩潰。年幼的受害者在生活上依賴侵犯者,因此無處可逃,無人可投靠。保護成逼迫者,亂倫辜負了孩童幼小的心靈和天真的本性。

39 亂倫很難定義,因為法律和心理學的定義天差地別。法律的定義狹窄,常將亂倫視為有血緣關係的兩個人發生的性行為。從心理學的角度解釋,亂倫涵蓋的行為和關係較廣泛,及侵犯者為了挑起孩童性慾,而與孩童有身體部位及肢體上的接觸,侵犯者不一定指有血緣關係的人,而可能是被孩子視為家人的人,例如繼父或姻親。

40 還有其他類型的亂倫極令孩童受創,卻絲毫未牽涉到與孩子的身體碰觸。例如,侵犯者孩子面前暴露性器官,甚至說服孩子擺出挑逗意味的姿勢,以供拍攝性感照片,這也是一種亂倫的行為。

41 許多亂倫者可能使用暴力逼子女成姦。亂倫的受害者先少是受父母疼愛的子女,甚至沒有與性虐待的父母這在一起。許多受害者可能獲得金錢、禮物或特殊的待遇,這其實是父母的高壓手段,大部分的受害者同時受到心理和身體上的傷害。

42 百分之90的亂倫受害者,不會告訴任何人,他們保持沉默不只因為害怕傷害自己,且怕破壞家庭,使父母陷入麻煩。亂倫固然很可怕,但要為家庭破碎負責更可怕。無論這個家庭有多敗壞,效忠家庭在大部分兒童的生命中都極重要。

43 亂倫受害者的羞恥感到非常獨特,聯及年幼的孩子都知道這種事見不得人。無論他們是否被要求守口如瓶,都感受得出亂倫是一種禁忌和羞恥。即使他們還太小,不瞭解性愛,卻知道自己受到極大的傷害。就像遭受到言語虐待和身體暴力的孩子會自責,亂倫的受害者也是如此。 童年曾被調戲的人成年後,依舊會帶著童年充斥的無助感、無力感、沒價值感,且覺得自己很差勁。無論他們的人生表面看來多不同,受害者成年後都會承接悲劇性的遺毒,亦即亂倫三D情緒:齷齰、破損和異於常人。 大部分受害者接受治療後,都能重獲尊嚴和力量。確定問題、尋求協助不只是健康的跡象且是勇敢的象徵。

44 為何父母這麼做? 探索家庭系統 我們都在稱為家庭的地方,經過嚴厲考驗打造出來的。家庭不只是一群有關係的人,生活在一起而已,它是一個系統、一群互相連結的人,彼此已深刻且無形的方式互相影響,包括了人類所有情緒的起伏。家庭系統的內在運作從外表並不容易看出,唯有深潛才能發現一些東西。幼年時,家庭系統造就構成你對世事的看法,和決定成為什麼樣的人。

45 如果想釐清問題家庭系統中的困惑和混亂,就得先觀察家庭的信念,尤其是會影響子女及寄望的那些想法。成熟且很會照顧人的父母,會考慮到全家人的感受和需要。但是,問題父母養育子女的信念大多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問題父母會抗拒任何足以挑戰信念的外在事實。

46 問題父母對威脅家庭平衡的因素產生恐懼和挫折,先少想到子女可能遭受到什麼後果,他們處理危機非常死板,只用熟悉的方式,包刮: 1
問題父母對威脅家庭平衡的因素產生恐懼和挫折,先少想到子女可能遭受到什麼後果,他們處理危機非常死板,只用熟悉的方式,包刮: 1.否認:否認往往是問題父母為重獲平衡採取的第一步。 2.投射:投射有兩個面向,父母可能言行舉止非常不恰當,卻反而指控子女有這類行為,他們也會因無能而造成的惡行責怪子女。 3.蓄意破壞:家中若有功能極不健全的父母----例如發瘋、酗酒、生病或暴力傾向----其他家人就可能扮演拯救者和照顧者的角色。

47 4. 統戰:在問題家庭系統中,父親或母親常會攏絡子女為心腹或盟友來對抗配偶。 5
4.統戰:在問題家庭系統中,父親或母親常會攏絡子女為心腹或盟友來對抗配偶。 5.保密:保密幫助問題父母藉由排未來處理危機,他們讓全家人親暱的彷彿私人小型俱樂部,外人毫無機會介入。

48 當你從家庭系統的角度------包括家庭的信念、家規及子女對這些規矩的遵從程度,來觀察問題父母時,會發現自己許多自毀的行為,你將會領悟到影響父母行為,進而影響你的那個力量有多大。 領悟是改變的開端,它創造新的選擇機會。但是不同的角度看事情還不夠,唯有採取不同的方式實踐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49 健全的家庭系統和不健全的家庭系統最大的不同,在於家庭成員有沒有表現個人風格的自由。健全的家庭鼓勵個人展現特色、責任和獨立,引導孩子自由發展和自重。 不健全的家庭不鼓勵個人展現特色、責任和獨立,每個人都必須遵循父母的思想和行為。問題父母會促進家人緊密的關係、使個人的界線變得模糊,使全家人都融合在一起。全家人不知不覺中凡事都很難搞清楚其中因果。在致力穩固彼此關係過程中,個人的獨特性幾乎被阻斷。在功能不健全的家庭中,成員必須付出喪失自我的代價,以贏得間歇性的肯定和安全感。

50 個人心得 作者由基本觀念分析,案例說明輔以諮商活動來介紹到底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力有多大,對孩子長遠的發展有何影響。書中說例暗示讀者,為人父母亦或為人子弟,人與人相處微妙的關係。讀過這本書之後,了解很多傷害無法避免也來不及迴避,只能靠著事後的調適來化解,從作者的角度出發,逃避問題不是好方法,抗拒也許可以令我們暫時遠離傷害的感覺,但是心裡的陰霾卻無法抹去,應該是放開胸懷勇敢的面對傷害,即使現在的我還沒組織屬於自己家庭,沒有自己的小孩,不過這並不代表我不需要注意書中有關的問題,相反的應該把概念告訴身旁的人,言行舉止都要注意,思考與他人之間的互動,是不是會造成無形中的傷害。越親密的人越容易,因為小小的不注意互相傷害,久而久之感情會產生裂痕。


Download ppt "報告書名:父母會傷人 班級:二技幼四甲 姓名:吳婉如 學號:1A2I0034 指導老師:高家斌"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