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病毒性肝炎 授课人:缪晓辉.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病毒性肝炎 授课人:缪晓辉."—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病毒性肝炎 授课人:缪晓辉

2 总 论 肝炎的类型 肝炎的临床表现 病毒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查 肝炎的治疗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3 肝炎的类型(1) 肝炎的类型: 病毒性肝炎 酒精性肝炎 药物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 化学性、中毒性肝炎 其他原因所致肝损害

4 肝炎的类型(2) 一、病毒性肝炎: 甲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 丙型病毒性肝炎 丁型病毒性肝炎 戊型病毒性肝炎

5 二、酒精性肝炎: 长期或大量饮酒: 直接致肝细胞损伤 酒精性脂肪肝 营养不良—肝细胞脂肪变性 后果:肝炎肝硬化肝癌?
肝炎的类型(3) 二、酒精性肝炎: 长期或大量饮酒: 直接致肝细胞损伤 酒精性脂肪肝 营养不良—肝细胞脂肪变性 后果:肝炎肝硬化肝癌?

6 三、药物性肝炎: 机制:1. 剂量依赖性的肝毒性作用; 2. 过敏反应。 常见致肝损伤的药物: 免疫抑制剂:环孢霉素A、FK506
肝炎的类型(4) 三、药物性肝炎: 机制:1. 剂量依赖性的肝毒性作用; 2. 过敏反应。 常见致肝损伤的药物: 免疫抑制剂:环孢霉素A、FK506 抗结核药: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 抗甲亢药:丙基硫尿嘧啶 抗菌药物:四环素 镇静、安眠、麻醉药 解热镇痛药:氨基比林

7 四、自身免疫性肝炎: 1.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器官损害; 2.病毒性肝炎(肝细胞膜 结构的改变); 3.药物作用;
肝炎的类型(5) 四、自身免疫性肝炎: 1.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器官损害; 2.病毒性肝炎(肝细胞膜 结构的改变); 3.药物作用; 4.其它:尚未定论的可能与 自身免疫有关的疾病。

8 五、化学性、中毒性肝炎: 机制:化学、毒性物质的直 接肝细胞损伤 误吸、误食,或皮肤接触 有毒物质;细菌毒素。 农药中毒:操作不慎、
肝炎的类型(6) 五、化学性、中毒性肝炎: 机制:化学、毒性物质的直 接肝细胞损伤 误吸、误食,或皮肤接触 有毒物质;细菌毒素。 农药中毒:操作不慎、 蓄意投毒、自杀

9 六、其他原因所致肝损伤: 非亲肝病毒感染 缺血、缺氧:休克、淤血(心衰) 继发于全身疾病的多脏器功能损害 胆道疾病:结石,胆道感染
肝炎的类型(7) 六、其他原因所致肝损伤: 非亲肝病毒感染 缺血、缺氧:休克、淤血(心衰) 继发于全身疾病的多脏器功能损害 胆道疾病:结石,胆道感染 营养、代谢障碍:糖尿病、甲亢 先天性胆红素代谢障碍 肝内占位性病变:肿瘤、囊肿 肝脓肿 肝脏寄生虫病

10 症状(急性肝炎): 1.胃肠道症状:厌食、厌油、恶心、 呕吐、腹部不适、腹泻; 2.黄疸; 3.右上腹不适、疼痛(隐痛、胀痛);
肝炎的临床表现:症状(1) 症状(急性肝炎): 1.胃肠道症状:厌食、厌油、恶心、 呕吐、腹部不适、腹泻; 2.黄疸; 3.右上腹不适、疼痛(隐痛、胀痛); 4.全身症状:发热、乏力、疲倦、全 身不爽; 5.其它:关节痛、皮疹、心律失常、 出血。

11 症状(慢性肝炎): 1.急性发作时与急性肝炎相同; 2.可无症状或症状轻微; 3.重度慢性肝炎:持续时间长,症
肝炎的临床表现:症状(2) 症状(慢性肝炎): 1.急性发作时与急性肝炎相同; 2.可无症状或症状轻微; 3.重度慢性肝炎:持续时间长,症 状重,及有肝功能失代偿的表现; 4.肝炎肝硬化:代偿期可无明显症 状,失代偿期表现为肝功能失代 偿和门脉高压的症状。

12 体征: 1.黄疸; 2.肝脏肿大:轻到中度肿大,质地软, 有触痛,肝区有叩痛; 3.出血体征:齿龈出血、皮肤淤点淤 斑。
肝炎的临床表现:体征(1) 体征: 1.黄疸; 2.肝脏肿大:轻到中度肿大,质地软, 有触痛,肝区有叩痛; 3.出血体征:齿龈出血、皮肤淤点淤 斑。

13 体征: 慢性肝病的各种体征: 1. 肝病面容、肝掌、血管蛛; 2. 浮肿、 腹水; 3. 急性发作时肝脏肿大,重型肝炎 及肝硬化者肝脏缩小;
肝炎的临床表现:体征(2) 体征: 慢性肝病的各种体征: 1. 肝病面容、肝掌、血管蛛; 2. 浮肿、 腹水; 3. 急性发作时肝脏肿大,重型肝炎 及肝硬化者肝脏缩小; 4. 脾脏肿大; 5. 腹壁静脉曲张;等。

14 一、肝功能试验 (一)酶学检查 1.丙氨酸转氨酶(ALT、GPT): ⅰ.分布与意义:肝肾心肌肉; ⅱ.敏感性(1%);
病毒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查(1) 一、肝功能试验 (一)酶学检查 1.丙氨酸转氨酶(ALT、GPT): ⅰ.分布与意义:肝肾心肌肉; ⅱ.敏感性(1%); ⅲ.急、慢性的上升程度; ⅳ.疗效观察指标。

15 一、肝功能试验 (一)酶学检查 2. 门冬氨酸转氨酶(AST、GOT) ⅰ.分布:心肝肌肉肾 ⅱ.意义:酒精性肝病时AST  ALT
病毒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查(2) 一、肝功能试验 (一)酶学检查 2. 门冬氨酸转氨酶(AST、GOT) ⅰ.分布:心肝肌肉肾 ⅱ.意义:酒精性肝病时AST  ALT

16 一、肝功能试验 (一)酶学检查 3.其它酶: ⅰ.反映肝细胞损伤:乳酸脱氢酶(LDH)、 腺苷脱氨酶(ADA)、谷胱甘肽S转移
病毒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查(3) 一、肝功能试验 (一)酶学检查 3.其它酶: ⅰ.反映肝细胞损伤:乳酸脱氢酶(LDH)、 腺苷脱氨酶(ADA)、谷胱甘肽S转移 酶 (GST)。 ⅱ.反映胆汁淤积:碱性磷酸酶(ALP、 AKP)、-谷氨酰转肽酶( - GT、)。 ⅲ.反映肝脏纤维化:Ⅲ型和Ⅳ型胶原、层 粘蛋白(LN)、透明质酸(HA)

17 一、肝功能试验 (二)胆红素测定 1. 胆红素类型:直应胆红素、间应胆红素 2.正常值:小于17mmol/L
病毒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查(4) 一、肝功能试验 (二)胆红素测定 1. 胆红素类型:直应胆红素、间应胆红素 2.正常值:小于17mmol/L 3.总胆红素升高、直应胆红素升高、间应胆 红素升高的意义; 4.胆酶分离的问题(重型肝炎)

18 一、肝功能试验 (三)蛋白质 白蛋白:合成代谢功能的指标 球蛋白:病毒持续复制的指标 (所谓慢性指标) 白球比值:正确认识倒置的问题
病毒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查(5) 一、肝功能试验 (三)蛋白质 白蛋白:合成代谢功能的指标 球蛋白:病毒持续复制的指标 (所谓慢性指标) 白球比值:正确认识倒置的问题

19 一、肝功能试验 (四)凝血酶原时间(PT) 表示方法: 1. PT延长的秒数:正常值12-16秒,比正常 对照小于3秒为异常;
病毒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查(6) 一、肝功能试验 (四)凝血酶原时间(PT) 表示方法: 1. PT延长的秒数:正常值12-16秒,比正常 对照小于3秒为异常; 2.正常化比值:病人/对照:大于1.2; 3.凝血酶原活动度:正常值80-100% 凝血酶原活动度=K/(pt-a) K=303,a=8.7 意义:反映严重肝损伤(重型肝炎)

20 一、肝功能试验 (五)甲胎蛋白 正常值:小于20g/L 意义 急性肝炎一般不增高 慢性肝炎可增高 重型肝炎增高预后好
病毒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查(7) 一、肝功能试验 (五)甲胎蛋白 正常值:小于20g/L 意义 急性肝炎一般不增高 慢性肝炎可增高 重型肝炎增高预后好 警惕癌变(大于500 g/L )

21 病毒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查(8) 二、肝炎病毒(指标)检测 (一)病毒分离与培养 粪便或胆汁中分离与培养 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病毒

22 病毒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查(9) 二、肝炎病毒(指标)检测 (二)病毒标志物 病毒抗原 抗病毒成分的抗体

23 病毒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查(10) 二、肝炎病毒(指标)检测 (二)病毒基因检测 意义:定性和定量 方法: 杂交法 PCR法

24 病毒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查(11) 三、免疫功能检查  T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干扰素、肿瘤坏死 因子、白细胞介素

25 四、病理检查(肝组织穿刺活检) 方法:  1秒钟肝穿刺:简单、安全 意义 常规病理:确定损害程度、分级 分期、观察有无纤维
病毒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查(12) 四、病理检查(肝组织穿刺活检) 方法:  1秒钟肝穿刺:简单、安全 意义 常规病理:确定损害程度、分级 分期、观察有无纤维 化及程度,不能确定 病因 免疫组化:可确定病因

26 病毒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查(13) 五、影像学检查 B型超声波 CT、MRI

27 急性肝炎的治疗 一、一般治疗 (一)休息 卧位时的肝脏血流量比立位 增加20%! 休息是加快肝脏修复的重 要方面,要增加卧床休息和睡眠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急性(1) 急性肝炎的治疗 一、一般治疗 (一)休息 卧位时的肝脏血流量比立位 增加20%! 休息是加快肝脏修复的重 要方面,要增加卧床休息和睡眠 的时间 恢复期可适当活动

28 易消化、高糖、富蛋白、富维生素、低脂肪饮食,进餐量不宜过多。绝对禁酒!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急性(2) 急性肝炎的治疗 一、一般治疗 (二)饮食 易消化、高糖、富蛋白、富维生素、低脂肪饮食,进餐量不宜过多。绝对禁酒!

29 急性肝炎的治疗 二、对症和支持治疗 1.发热、消化道症状严重,不能进食者 应补充足够的热量和每天所消耗的其 营养物质,保证正氮平衡;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急性(3) 急性肝炎的治疗 二、对症和支持治疗 1.发热、消化道症状严重,不能进食者 应补充足够的热量和每天所消耗的其 营养物质,保证正氮平衡; 2.助消化和增加胃肠运动功能药物; 3.其他对症治疗措施; 4.尽量避免使用对肝脏有害的药物。

30 急性肝炎的治疗 三、改善肝功能 1.稳定肝细胞膜;甘草甜素、疗尔健 2.降酶:联苯双酯,垂盆草 3.促进肝细胞再生;促肝细胞生长因子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急性(4) 急性肝炎的治疗 三、改善肝功能 1.稳定肝细胞膜;甘草甜素、疗尔健 2.降酶:联苯双酯,垂盆草 3.促进肝细胞再生;促肝细胞生长因子 4.解毒药物

31 急性肝炎的治疗 四、退黄疸药物 1. 一般退黄疸治疗: 中药、腺苷蛋氨酸 2. 淤胆型肝炎的退黄治疗: 苯巴比妥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急性(5) 急性肝炎的治疗 四、退黄疸药物 1. 一般退黄疸治疗: 中药、腺苷蛋氨酸 2. 淤胆型肝炎的退黄治疗: 苯巴比妥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32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急性(6) 急性肝炎的治疗 五、抗病毒治疗 急性肝炎无抗病毒治疗的必要

33 慢性肝炎的治疗 一、一般、对症、支持、保肝、退黄 治疗 1. 慢性肝炎急性发作及慢性肝炎重型 的治疗同急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慢性(6) 慢性肝炎的治疗 一、一般、对症、支持、保肝、退黄 治疗 1. 慢性肝炎急性发作及慢性肝炎重型 的治疗同急性肝炎; 2. 慢性肝炎轻型可以做轻工作,不必 绝对卧床,要适当卧床休息时间, 适当体能锻炼,防止超重、脂肪肝。

34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慢性(6) 慢性肝炎的治疗 二、抗病毒治疗 在乙型肝炎部分介绍

35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慢性(6) 慢性肝炎的治疗 三、抗纤维化治疗

36 肝炎的治疗(肝移植) 肝移植的有关问题 适应证 时机 移植前的准备:抗病毒 移植后治疗:抗排异、抗病毒

37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一、传染源的管理 二、切断传播途径 三、保护易感人群

38 (1)重型肝炎:分类 重型肝炎 分类: 急性 亚急性 慢性

39 急性重型肝炎 定义: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后10天 内出现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表现: 1. 严重的消化道症状、极度乏力;
(2) 重型肝炎:急性 急性重型肝炎 定义: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后10天 内出现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表现: 1. 严重的消化道症状、极度乏力; 2.迅速出现Ⅱ度以上肝性脑病症状(除外 其它原因); 3.肝浊音区进行性缩小; 4.肝功能异常、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 5.黄疸迅速加深,血清胆红素大于 170mol/L。

40 亚急性重型肝炎 定义: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后10天以上,8周 以内出现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表现: 1.迅速出现Ⅱ度以上肝性脑病症状;
(3)重型肝炎:亚急性 亚急性重型肝炎 定义: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后10天以上,8周 以内出现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表现: 1.迅速出现Ⅱ度以上肝性脑病症状; 2.黄疸迅速加深,数日内血清胆红素大于 170mol/L。肝功能严重损害,凝血酶原 活动度低于40%; 3.严重的消化道症状,重度腹胀、腹水,高 度乏力。有明显的出血现象。

41 (4)重型肝炎:慢性 慢性重型肝炎 定义:在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肝炎后肝硬化基础 上发生的重型肝炎。 表现:同亚急性重型肝炎。

42 重型肝炎的诊断 1.有明确的肝损伤病史,如,病毒性肝炎、 大量饮酒、使用有关药物,等等; 2.可有明确的诱发因素:尤其是病毒性肝
(5)重型肝炎:诊断 重型肝炎的诊断 1.有明确的肝损伤病史,如,病毒性肝炎、 大量饮酒、使用有关药物,等等; 2.可有明确的诱发因素:尤其是病毒性肝 炎患者不适当用药(包括抗病毒治疗药 物,如干扰素等)、饮酒、过劳、严重 精神创伤、并发其他病症如严重感染等; 3.临床上符合各型重型肝炎的标准。

43 重型肝炎的治疗 一、一般治疗 1.绝对卧床休息,一级护理; 2.补充足够的热量、维生素,能进食者 视病情决定饮食结构;
(6)重型肝炎:治疗 重型肝炎的治疗 一、一般治疗 1.绝对卧床休息,一级护理; 2.补充足够的热量、维生素,能进食者 视病情决定饮食结构; 3.停止饮酒,停止一切可能损害肝脏的 药物,包括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 4.保持大便通畅,保证每日1次以上大便; 5.给病人以有效的精神安慰。

44 重型肝炎的治疗 二、保护残存肝细胞、挽救濒死肝细胞、 改善肝脏微循环、促进肝细胞再生 1. “保肝”、解毒药物;
(7)重型肝炎:治疗 重型肝炎的治疗 二、保护残存肝细胞、挽救濒死肝细胞、 改善肝脏微循环、促进肝细胞再生 1. “保肝”、解毒药物; 2. 肝细胞生长刺激因子,胎肝细胞悬液; 3. 新鲜血浆输注 4. 前列腺素E1(PGE1); 5. 胰高血糖素-胰岛素(G-I)疗法; 6.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慎用)。

45 重型肝炎的治疗 三、退黄治疗 1. 改善肝功能为首要; 2. 改善肝脏微循环; 3. “退黄”药物:中药、胆维他、 熊去氧胆酸,等
(8)重型肝炎:治疗 重型肝炎的治疗 三、退黄治疗 1. 改善肝功能为首要; 2. 改善肝脏微循环; 3. “退黄”药物:中药、胆维他、 熊去氧胆酸,等

46 重型肝炎的治疗 四、防治各种并发症 (一) 肝性脑病的防治 1.限制蛋白质摄入; 2.酸化肠腔:乳果糖的使用, 灌肠疗法;
(9)重型肝炎:治疗 重型肝炎的治疗 四、防治各种并发症 (一) 肝性脑病的防治 1.限制蛋白质摄入; 2.酸化肠腔:乳果糖的使用, 灌肠疗法; 3.减少毒性物质吸收; 4.支链氨基酸; 5.降血氨药物; 6.其它

47 重型肝炎的治疗 四、防治各种并发症 (二)脑水肿的治疗 1. 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 2. 脱水疗法; 3. 纠正缺氧、水、电、酸碱紊乱;
(10)重型肝炎:治疗 重型肝炎的治疗 四、防治各种并发症 (二)脑水肿的治疗 1. 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 2. 脱水疗法; 3. 纠正缺氧、水、电、酸碱紊乱; 4. 纠正低蛋白血症。

48 重型肝炎的治疗 四、防治各种并发症 (三)大出血的防治 1. 预防胃肠道大出血: 制酸药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2. 补充凝血物质:
(11)重型肝炎:治疗 重型肝炎的治疗 四、防治各种并发症 (三)大出血的防治 1. 预防胃肠道大出血: 制酸药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2. 补充凝血物质: 凝血酶原复合物 新鲜血浆或新鲜全血 注射维生素K 3. 预防和治疗DIC

49 重型肝炎的治疗 四、防治各种并发症 (三)继发感染的防治 1. 加强护理,防止各种院内感染; 2. 感染一旦出现,立即使用有效 抗感染药物
(12)重型肝炎:治疗 重型肝炎的治疗 四、防治各种并发症 (三)继发感染的防治 1. 加强护理,防止各种院内感染; 2. 感染一旦出现,立即使用有效 抗感染药物

50 重型肝炎的治疗 四、防治各种并发症 (四)肾功能不全的防治 1. 防止和消除诱因 出血、过度利尿、大量放腹水、 严重感染、休克、DIC、肾毒
(13)重型肝炎:治疗 重型肝炎的治疗 四、防治各种并发症 (四)肾功能不全的防治 1. 防止和消除诱因 出血、过度利尿、大量放腹水、 严重感染、休克、DIC、肾毒 性药物等 2. 试用:山莨菪碱、前列腺素E1; 3. 扩容; 4. 透析或血滤。

51 (14)重型肝炎:治疗 重型肝炎的治疗 成功的关键: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52 甲型病毒性肝炎 甲型病毒性肝炎

53 病原学 病原体:甲型肝炎病毒(HAV) 结构特征:RNA病毒,微小RNA病毒属 稳定性:对有机溶剂有抵抗力:耐酸、耐碱,
甲型病毒性肝炎(病原学) 病原学 病原体:甲型肝炎病毒(HAV) 结构特征:RNA病毒,微小RNA病毒属 稳定性:对有机溶剂有抵抗力:耐酸、耐碱, 在外界的生存力很强:在塑料表面 25℃ 30天仍有0.4%存活。 易感动物及培养:狨猴和黑猩猩;可在多种 细胞中生长繁殖。

54 流行病学 传染源:急性期患者和亚临床感染者 传播途径:粪-口 人群易感性:未受染者均易感 流行特征:发展中国家多发,春季高峰
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传染源:急性期患者和亚临床感染者 传播途径:粪-口 人群易感性:未受染者均易感 流行特征:发展中国家多发,春季高峰

55 临床表现 潜伏期:15-45天 急性黄疸型:黄疸前期、黄疸期、 恢复期,病程1-4月 急性无黄疸型:无黄疸,余同黄疸型
甲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潜伏期:15-45天 急性黄疸型:黄疸前期、黄疸期、 恢复期,病程1-4月 急性无黄疸型:无黄疸,余同黄疸型 急性淤胆型:肝内梗阻性黄疸超过3周, 黄疸较重,而症状较轻。 急性重型肝炎:

56 诊 断 1.急性起病,早期可有“上感”或 “胃肠炎”样症状; 2. 胃肠道症状等; 3.肝功能异常 3.抗HAV IgM 抗体和IgG抗体
甲型病毒性肝炎(诊断) 诊 断 1.急性起病,早期可有“上感”或 “胃肠炎”样症状; 2. 胃肠道症状等; 3.肝功能异常 3.抗HAV IgM 抗体和IgG抗体

57 鉴别诊断 1.早期与“上感”和“胃肠炎”鉴别; 2.与其他原因所致的肝损害鉴别; 3.急性淤胆型肝炎:与其他肝内外梗 阻性黄疸鉴别
甲型病毒性肝炎(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1.早期与“上感”和“胃肠炎”鉴别; 2.与其他原因所致的肝损害鉴别; 3.急性淤胆型肝炎:与其他肝内外梗 阻性黄疸鉴别 鉴别方法:病史、实验室检查、影像

58 甲型病毒性肝炎(预后) 预后 良好 无慢性化 可持终身免疫

59 甲型肝炎的预防 1. 切断传播途径:注意个人卫生、不生食; 粪便、污水管理;食品管理;灭蝇;宣教。 2. 特异性预防:
甲型病毒性肝炎(预防) 甲型肝炎的预防 1. 切断传播途径:注意个人卫生、不生食; 粪便、污水管理;食品管理;灭蝇;宣教。 2. 特异性预防: 疫苗: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蛋白疫苗; 3. 被动免疫:丙种球蛋白

60 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

61 病原学 归属:嗜肝DNA病毒科 培养:未成功 研究模型: 1. 基因转染细胞:G2.2.15细胞; 2. 转基因鼠; 3. 动物HBV:
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原学) 病原学 归属:嗜肝DNA病毒科 培养:未成功 研究模型: 1. 基因转染细胞:G2.2.15细胞; 2. 转基因鼠; 3. 动物HBV: 土拨鼠肝炎病毒(WHBV)、鸭肝 炎病毒(DHBV)

62 病原学(结构) 电镜观:Dane颗粒(42nm)、小圆形颗粒 (22nm)、管状颗粒 基因结构:环状、双股DNA,部分单链;3.2
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原学) 病原学(结构) 电镜观:Dane颗粒(42nm)、小圆形颗粒 (22nm)、管状颗粒 基因结构:环状、双股DNA,部分单链;3.2 Kb;基因组有4个读框,即4个基 因结构区: S、C、P、X; 基因产物:外膜蛋白:HBsAg、前S1、前S2; 核心抗原(HBcAg); e抗原; DNA多聚酶; X蛋白。

63 病原学(分型) 亚型决定蔟位于S编码区: 122位氨基酸:赖氨酸:d 精氨酸:y 160位氨基酸:赖氨酸:w 精氨酸:r
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原学) 病原学(分型) 亚型决定蔟位于S编码区: 122位氨基酸:赖氨酸:d 精氨酸:y 160位氨基酸:赖氨酸:w 精氨酸:r 中国流行的HBV 亚型: 长江以北:adr 长江以南:adr和adw混存

64 流行病学 1.传染源:乙型肝炎患者、各类乙型肝炎 病毒携带者。 2.传播途径: 血液:输血、血制品,其他院内感染, 嗜毒;
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1.传染源:乙型肝炎患者、各类乙型肝炎 病毒携带者。 2.传播途径: 血液:输血、血制品,其他院内感染, 嗜毒; 密切接触:乳汁、牙刷、餐具? 性传播:精液、阴道分泌物; 垂直传播:产后; 遗传?

65 发病机制 1. 细胞免疫介导的肝损伤; 肝损伤机制 2. 自身免疫引起的肝损伤; 3. 细胞因子引起的肝细胞损伤: TNF、IL-1;
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肝损伤机制 1. 细胞免疫介导的肝损伤; 2. 自身免疫引起的肝损伤; 3. 细胞因子引起的肝细胞损伤: TNF、IL-1; 4. 其它因素:微循环障碍

66 发病机制 1. 急性肝炎:免疫功能正常 不同临床表现的发病机制: 2. 慢性肝炎:免疫耐受、免疫功能 低下、 病毒变异
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不同临床表现的发病机制: 1. 急性肝炎:免疫功能正常 2. 慢性肝炎:免疫耐受、免疫功能 低下、 病毒变异 3. 重型肝炎:超敏反应

67 病理解剖 急性乙型肝炎:肝细胞变性坏死,小叶中央 重型:急性,亚急性,慢性 慢性乙型肝炎: 轻度:肝细胞变性坏死;轻度碎屑坏死;小
乙型病毒性肝炎(病理解剖) 病理解剖 急性乙型肝炎:肝细胞变性坏死,小叶中央 重型:急性,亚急性,慢性 慢性乙型肝炎: 轻度:肝细胞变性坏死;轻度碎屑坏死;小 叶结构完整。 中度:汇管区炎症伴中度碎屑坏死;桥接坏 死;纤维间隔形成,小叶大部完整。 重度:汇管区炎症伴重度碎屑坏死;桥接坏 死范围广;多数纤维间隔形成,小叶 结构紊乱,或形成早期肝硬化。 肝硬化:分活动性、静止性,均有假小叶形成

68 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急性肝炎 慢性肝炎 重型肝炎 慢性HBsAg携带者

69 诊断与鉴别诊断 急性乙型肝炎 1. 发病情况:注意与慢性肝炎急性发作和其 它急性肝损害鉴别。 2. HBV标志物:
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 诊断与鉴别诊断 急性乙型肝炎 1. 发病情况:注意与慢性肝炎急性发作和其 它急性肝损害鉴别。 2. HBV标志物: 1)抗HBc-IgM与抗HBc-IgG; 2)急性期HBsAg阳性,恢复期HBsAg转阴、 抗-HBs转阳。 3. 恢复期HBV DNA 转阴。

70 诊断与鉴别诊断 慢性乙型肝炎 1. 病史和临床表现 2. HBV标志物: 1)所谓“大三阳”和“小三阳”的问题
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 诊断与鉴别诊断 慢性乙型肝炎 1. 病史和临床表现 2. HBV标志物: 1)所谓“大三阳”和“小三阳”的问题 2)慢性HBsAg携带者的意义 3. HBV基因诊断的价值 4. 病毒变异对诊断的影响] 5. 病理诊断的价值

71 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 治 疗 抗病毒治疗 干扰素的应用 核苷类似物;拉米夫丁 中药:苦参碱、猪苓多糖 联合用药 治疗性疫苗

72 乙型病毒性肝炎(预防) 预 防 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 新生儿和儿童接种 成人接种 意外受染者接种 预防医源性传播

73 丁型肝炎 丁型病毒性肝炎

74 了解几个问题 1. 病原体:丁型肝炎病毒(HDV),是单链 环状 RNA 病毒; 2. HDV是一种缺陷病毒,必须依赖嗜肝DNA
病毒才能寄生; 3. 传播途径:输血、血制品;接触? 4. 可与HBV 同时感染或重叠感染;无乙肝者 不会患丁肝; 4. 乙型肝炎患者感染HDV后病情加重; 5. 检测方法:HDV抗原和抗体; 6. 治疗同乙肝; 7. 尚无可用于预防的疫苗。

75 丙型肝炎 丙型病毒性肝炎

76 病原学 1. 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单股线性正链 RNA 病毒; 2. 极易变异; 3. 世界上有10个以上基因型,我国以Ⅱ 型为主;
4. 感染后体内病毒含量很低。

77 流行病学 1. 传染源: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 2. 传播途径: 血液及血制品(血透者高发) 嗜毒:注射嗜毒
丙型肝炎 流行病学 1. 传染源: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 2. 传播途径: 血液及血制品(血透者高发) 嗜毒:注射嗜毒 3. 易感性:普遍易感,已感染者可感染其他 亚型或变异株; 4. 流行情况:中国人感染率并不高。

78 临床特点 1. 80%以上为慢性,其中50%以上发展为硬 化,癌变率高于乙肝; 2. 肝细胞脂肪变性多于乙肝;
丙型肝炎 临床特点 1. 80%以上为慢性,其中50%以上发展为硬 化,癌变率高于乙肝; 2. 肝细胞脂肪变性多于乙肝; 3. 表现酷似乙肝,但病情比乙肝轻; 4. 肝外表现(自身免疫)比乙肝多; 5. 感染后无保护性抗体; 6. 诊断方法:抗HCV(IgM、IgG)+HCV RNA。

79 丙型肝炎 治 疗 基本同乙肝,但干扰素治疗效果似更差。

80 戊型肝炎 戊型病毒性肝炎

81 病原体是戊型肝炎病毒(RNA病毒,杯状病毒属)。其流行病学、发病经过、病理表现、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基本同甲型肝炎,

82 与甲型肝炎比较: 1. 成人感染率比甲型肝炎高;儿童感染 率比甲型肝炎低; 2. 淤胆型肝炎更多见; 3. 病情恢复比甲型肝炎慢;
戊型肝炎 与甲型肝炎比较: 1. 成人感染率比甲型肝炎高;儿童感染 率比甲型肝炎低; 2. 淤胆型肝炎更多见; 3. 病情恢复比甲型肝炎慢; 4. 孕妇患戊肝后易发生重型肝炎,病死 率高; 5. 患病后无终身免疫作用 6. 尚无预防性疫苗可供使用


Download ppt "病毒性肝炎 授课人:缪晓辉."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