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三節 病毒與細菌.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三節 病毒與細菌."—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節 病毒與細菌

2 微生物 個體微小 種類: 種類及數量繁多、分布極廣,且在生態系上扮演極重要的角色,與人類的關係非常密切。 病毒 細菌 真菌 原生動物 藻類

3 2-3.1 病毒的形態和構造 形態: 構造: 核心 外殼 病毒非常小,以奈米(nm)作為測量大小的單位
病毒的形態和構造 形態: 構造: 病毒非常小,以奈米(nm)作為測量大小的單位 電子顯微鏡觀察,病毒大小約介於10~300 nm之間 核心 外殼

4 核心部分:遺傳物質核酸(DNA或RNA)組成 外殼:
多種蛋白質,依特定的排列構成 有些殼外尚有一層脂質的被膜(套膜)

5 病毒的形狀差異很大 長桿狀:菸草鑲嵌病毒 多面體:腺病毒 球狀:流行性感冒病毒 蝌蚪狀:噬菌體

6 圖2-5 病毒的構造模式圖與電子顯微照相圖: A.菸草鑲嵌病毒(T.M.V.)

7 圖2-5 病毒的構造模式圖與電子顯微照相圖: B.腺病毒

8 圖2-5 病毒的構造模式圖與電子顯微照相圖: C.流行性感冒病毒

9 圖2-5 病毒的構造模式圖與電子顯微照相圖: D.噬菌體

10 病毒種類繁多 依其寄主的種類: 病毒各有其一定的寄主範圍,只能感染一種或少數幾種生物 細菌病毒(噬菌體) 植物病毒 動物病毒

11 特徵 可在寄主細胞外生存 唯在寄主體外時,因缺少代謝作用所需的各種酵素,所以無法表現各種生命現象
絕對寄生(obligatory parasitism): 病毒都需在寄主細胞內才可繁殖,其寄生具有專一性

12 病毒的感染與繁殖 感染:病原體進入寄主的過程 不同的病毒進入細胞的方式往往不一樣

13 感染過程:噬菌體 噬菌體先利用尾部的蛋白質殼吸附在細菌的細胞壁上 圖2-6 一般噬菌體感染細菌的增殖過程

14 注入核酸 病毒的基因開始表現

15 一方面抑制寄主細胞生長 一方面利用寄主細胞的原料及酶系,合成自己的核酸及蛋白質殼

16 將病毒的蛋白質殼及核酸組合成病毒顆粒

17 離開寄主細胞並繼續感染鄰近細胞 圖2-6 一般噬菌體感染細菌的增殖過程

18 小常識 流行性感冒及禽流感:流行性感冒是常見的上呼吸道疾病,由流感病毒所引起,該病毒分為A、B和C三型 引發人類流感的是A、B型病毒

19 禽流感病毒 過去以為禽流感病毒只會在禽畜間傳播,現在已發現,有些A型流感病毒會感染人類
如:A1的H5N1型可感染人類,但只透過禽類傳染給人類,由於流感病毒很容易變種,所以當人被H5N1型及人類流感病毒同時感染時,兩株病毒易在人體內進行基因重組,引起變異而成為「人傳人」的病毒,將對人類造成嚴重傷害

20 感染過程:動物病毒 它的蛋白質殼附著於黏膜表面 當寄主細胞以內吞作用(endocytosis)攝入病毒後 除去蛋白質殼使核酸裸露
基因才能表現

21 小常識 內吞作用:細胞外的大分子或顆粒性物質與細胞膜接觸後,細胞膜會內陷,並將這些物質包入、形成小囊,再將小囊送入細胞質內

22 動物病毒離開寄主細胞 造成寄主細胞的死亡與解體,於是病毒便散出,例如:小兒麻痺病毒
不一定會造成寄主細胞死亡,增殖的病毒可移至細胞膜以出芽方式釋出,再繼續感染鄰近細胞,例如:流行感冒病毒

23 感染過程:植物病毒 植物的表皮外有角質層,細胞本身又有細胞壁,故病毒無法『直接感染』,而是經由昆蟲咬傷或人為的傷口等進入細胞
植物病毒在寄主細胞內增殖後,植物細胞並不因病毒的感染而破裂

24 病毒的傳播 病毒可自被感染的個體傳播到另一未感染的個體。

25 動物病毒的傳播 傳播途徑很多,常依病毒種類而異: 呼吸道感染:麻疹、SARS和流行性感冒病毒 飲食感染:小兒麻痺、腸病和A型肝炎病毒

26 輸血感染:B型肝炎、C型肝炎和愛滋病病毒
蚊蟲傳播:日本腦炎和登革熱病毒 動物咬傷而傳播:狂犬病病毒

27 植物病毒的傳播 植物病可經由傷口進入細胞後: 原生質絲感染 輸導組織感染 藉花粉或種子在植物間傳播

28 原生質絲:原生質絲是植物細胞特有的構造,為細胞間物質和訊息交流的通道
植物細胞的細胞壁與原生質絲

29 2-3.4 病毒與人類的關係 有些病毒會感染人類而造成疾病,例如:小兒麻痺病毒與肝炎病毒 B型肝炎→慢性肝炎,引起肝硬化或轉變為肝癌
病毒與人類的關係 有些病毒會感染人類而造成疾病,例如:小兒麻痺病毒與肝炎病毒 B型肝炎→慢性肝炎,引起肝硬化或轉變為肝癌 預防方法:B型肝炎疫苗

30 有些病毒是藉由其他生物為媒介再感染人類 例如:藉蚊蟲傳播的日本腦炎和登革熱病毒 避免蚊蠅滋生而傳播疾病 動物和植物病毒也會受到病毒的感染,常造成人類在農、漁、牧業方面之重大損失

31 病毒雖然會造成人類的疾病或是經濟的損失,但並非全是有害的
基因改造:利用病毒把核酸帶入寄主細胞 製作疫苗:預防疾病 病毒感染的專一性:病毒性農藥

32 2-3.5 細菌的形態和構造 非常細小 以放大千倍的光學顯微鏡觀察 種類繁多,分布很廣 根據形狀: 球菌(coccus)
細菌的形態和構造 非常細小 以放大千倍的光學顯微鏡觀察 種類繁多,分布很廣 根據形狀: 球菌(coccus) 桿菌(bacillus) 螺旋菌(spirillum)

33 球菌(coccus) 不具鞭毛 如:葡萄球菌 圖2-7 細菌的形態:A.球菌

34 桿菌(bacillus) 呈桿狀 有的具有鞭毛 如:大腸桿菌 圖2-7 細菌的形態:B.桿菌

35 螺旋菌(spirillum) 呈螺旋狀 有的具有鞭毛 通常不致病 鞭毛為細菌的運動構造 圖2-7 細菌的形態:C.螺旋菌

36 特殊細菌 形態或構造上比較特殊 例如: 螺旋體(spirochete):引起人類梅毒的病原體 圖2-7 細菌的形態:D.螺旋體

37 能量寄生菌 無法自行合成ATP,只能在活細胞中獲得能量,以進行增殖 例如:呈球形且可引起砂眼的披衣菌(衣原菌)

38 細菌的結構 染色體: 多數由一條環狀DNA所組成,常纏繞成一團 少數細菌(如鏈黴菌),染色體呈線狀 圖2-8 細菌的構造模式圖

39 質體(plasmid):有些細菌除染色體外,尚具有額外的DNA 細菌缺少膜狀胞器(如粒線體),ATP的形成是在細胞膜部位進行
圖2-8 細菌的構造模式圖

40 小常識 質體:有些細菌除了染色體外,在細胞質中另有分子較小的環狀DNA,此種DNA特稱為質體。

41 質體的特性 質體可自行複製,故含有質體的細菌,其子代會有相同的質體
有些質體具有抗藥性的基因,在自然環境下,質體可藉線毛轉移至其他細菌中,故會加速抗藥性細菌的形成 人們也利用質體會轉移的特性,作為基因轉殖的載體

42 有些細菌在細胞壁外尚有莢膜(capsule)
細菌的細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有些細菌在細胞壁外尚有莢膜(capsule) 成分大多是多醣類 具有保護作用 其存在與否往往與致病力有關 如:具莢膜的肺炎雙球菌,才會引起肺炎

43

44 線毛(pilus) 有些細菌體表外有線毛(pilus),與菌體的附著和個體間交換遺傳物質有關

45 內孢子(endospore) 少數細菌在環境不適時,體內會形成一種休眠芽胞 環境適合時,一個內孢子可以萌發成一個細菌

46 ▲ 細菌的內孢子

47 內孢子(endospore) 有些細菌在環境惡劣時,會濃縮細胞質,縮小體積,增厚細胞壁,形成內孢子,此時細胞進入休眠狀態
因具有厚壁,故對冷、熱或化學藥品的抵抗力很強,必須用極高的溫度與壓力才能將之殺死

48 細菌的繁殖 細菌在適宜的環境中生長到一定大小時,即可藉分裂生殖(fission)增加數量

49 過程 染色體先行複製為兩條 細胞延長 並在菌體的中央凹陷並形成新的細胞膜與細胞壁 將兩條染色體分隔在兩個子細菌細胞內
圖2-9 電子顯微鏡下分裂中的細菌

50 有些細菌在理想的環境中,甚至每隔數十分鐘就可以分裂一次,在實驗室裡,一個細菌可在一天之內培養成一個肉眼可見的菌落(colony)
圖2-10 細菌的菌落

51 2-3.7 細菌與人類的關係 除少數種類有害外 大多數無害或有益的: 人體腸道內的腸內細菌,不危害身體健康
細菌與人類的關係 除少數種類有害外 大多數無害或有益的: 近代許多基因工程、生技產業亦都藉由細菌及病來完成 人體腸道內的腸內細菌,不危害身體健康 腐生菌能分解屍體及排泄物,促進生態系物質的循環

52 小常識 腸內有益菌(A、B菌): 嗜酸性乳酸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即一般所稱的「A菌」,常駐於小腸
比菲德氏菌(Bifidus),即一般所稱的「B菌」,又稱雙叉桿菌,常駐於大腸

53 這些有益菌可以在腸內產生有機酸和乳酸,造成腸內酸性環境,有利於自身成長和腸道健康,同時可以抑制有害細菌的生長

54 致病細菌 有些細菌常為人類帶來疾病:霍亂、肺結核、肺炎 感染家禽、家畜及農作物,影響糧食生產
分泌毒素:肉桿菌,甚至會分泌素,使食物變質而引起食物中毒。

55 人畜共通傳染病 微生物及寄生蟲所引起的疾病中,有些具有人畜共通性 如: 狂犬病 禽流感 炭疽病 豬鏈球菌感染症 類鼻疽

56 醫藥上的應用 目前常用的抗生素多數是由土壤中的細菌所分泌出來的,如:鏈黴素(streptomycin)來自鏈黴菌
醫學上也常利用病原體或其產物來預防疾病,如:肺炎鏈球菌疫苗可預防肺炎

57 在農業、工業上的應用 有些細菌,如:根瘤菌(nodule bacteria)能將大氣中的氮氣轉化為氮化物,供植物吸收利用

58

59 圖2-11 根瘤及根瘤菌:A.豆科植物的根瘤; B.根瘤的電子顯微鏡切片。

60 有機堆肥是利用多種微生物,將動、植物的遺體或排泄物分解為植物可利用的肥料

61 發酵工業:製造酒精和有機酸等 環保工業:去除重油汙染及汙水處理 在食品工業上: 常用於製作乳酪,又因使用不同菌種或不同製造過程,而有它各自的硬度、顏色和風味 細菌尚可製造很多醱酵食品,如:泡菜、優酪乳等

62 在遺傳工程上的應用 將人類胰島素或生長激素的基因,置入細菌體內,使細菌成為一間小型的工廠,來製造胰島素、生長激素分別用以治療糖尿病或侏儒症,
疫苗亦可用此法製成。

63 此種技術也廣泛應用於農作物及牲畜品種改良,得到抗蟲、抗殺草劑或具高產量、高營養價值的品種。


Download ppt "第三節 病毒與細菌."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