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職業病防治 職業性皮膚疾病 真理大學工業管理與經營資訊學系 2010.10.14.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職業病防治 職業性皮膚疾病 真理大學工業管理與經營資訊學系 2010.10.14."—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職業病防治 職業性皮膚疾病 真理大學工業管理與經營資訊學系

2 職業性皮膚病的重要性 皮膚 皮膚的功能 最重的器官,約佔體重 16% 成人全身皮膚面積約 1.2-2.3 m2 障壁 緩衝外力 調節體溫
感覺 免疫(發炎反應)

3 職業性皮膚病定義 工作環境或工作後,因化學性、物理性、生物性及機械性因素直接導致或加劇的皮膚病變。通常勞工出現皮膚不適或疾病的部位,大部分都是工作時較易接觸的部位。

4 職業病皮膚病致病因子 化學性因素 物理性因素 生物性因素 機械性因素 無機性或有機性化學物質 熱、冷、振動、光、紫外線、放射線
微生物、動物、植物 機械性因素 摩擦、壓力

5 職業性皮膚病變型態 好發部位:職業性皮膚疾病較常見的發病部位是手。 常見病變型態 接觸性皮膚炎 職業性挫瘡 色素改變 皮膚腫瘤 皮膚潰瘍

6 接觸性皮膚炎(1) 佔職業性皮膚病的 90% 以上 症狀 紅、腫、癢、皮膚增厚、脫皮、脫屑、結痂 分類 刺激型 過敏型

7 接觸性皮膚炎(2) 刺激型接觸性皮膚炎 來源 症狀 症狀恢復較慢,有時需數個月 酸或鹼性物質 清潔劑 有機溶劑
乾燥,龜裂,潮紅,脫屑,皮膚變厚 症狀恢復較慢,有時需數個月

8 職業病概論 (2007), 郭育良等

9 接觸性皮膚炎(3) 過敏型接觸性皮膚炎 對某種曾接觸過的物質,產生濕疹樣的皮膚過敏反應 致敏反應的時間可自一週到數年不等
過敏者可能僅對一種或數種物質過敏 少量便可引起皮膚過敏現象 過敏反應不一定只侷限在接觸到過敏物質的部位 通常在所有暴露者中,僅有少數人會發生皮膚過敏症狀

10 過敏型接觸性皮膚炎診斷 – 貼膚試驗 (patch test)
將可能致敏原,以不會造成皮膚刺激反應之低濃度,加上水或凡士林做為載劑,將所合之製劑,貼在正常皮膚上,來測試患者是否已對致敏原產生過敏反應。 一般貼膚時間為 48 小時,在貼膚後的第 72 小時或 96 小時再檢查其皮膚反應,通常陽性反應者會在 48~96 小時內出現濕疹樣的皮膚反應。 須與對照組比較

11 接觸性皮膚炎--刺激型 vs. 過敏型 職業病概論 (2007), 郭育良等

12 職業性痤瘡 一般來源:接觸油脂、機油、潤滑油、瀝青及焦油等物質,而使毛孔阻塞或角質生成而引起挫瘡的發生
發生部位通常為接觸物質的部位 氯挫瘡 (Chloracne):暴露於含氯物質 e.g., 多氯聯苯 (PCBs),戴奧辛 (TCDDs) 不只限於因皮膚暴露而引起,症狀也不限於接觸部位

13 皮膚色素改變 色素沉著 色素減少 鉻酸鹽變黃 硝酸銀變黑 砷棕色細斑樣的色素沉著 其它:發炎後色素增多,光線照射 etc.
樹脂製造業勞工 對苯二酚職業性白斑

14 皮膚腫瘤與皮膚潰瘍 皮膚腫瘤 皮膚潰瘍 紫外線:最常見基底細胞癌病因 游離輻射
砷:波文氏病(Bowen’s disease,暴露於的腫瘤前病變) PAHs, Bipyridyl(巴拉刈製造過程) 皮膚潰瘍 來源:機械性外傷,化學性燒燙傷,皮膚感染,強酸,強鹼,鉻化合物等

15 職業性皮膚炎認定基準(1) 時序性 毒理學證據 輔助基準:追蹤觀察休假或調換工作時,病況是否有改善 皮膚病變是工作之後才發生或惡化的
皮膚病變的部位與工作環境之暴露有關 工作上接觸的物質,是已知的皮膚過敏性物或刺激性物質或其他會導致職業性皮膚病變之物質 若懷疑為過敏型接觸性皮膚炎,需進行貼膚試驗,已確認可疑的過敏性致病物質 輔助基準:追蹤觀察休假或調換工作時,病況是否有改善

16 職業性皮膚炎之預防 就業前篩檢 皮膚清潔劑之選擇 使用防護手套 了解工作環境中會接觸到哪些物質及其特性。
去除工作環境中含有致病因子的物質,並避免直接使用有害物質。 更換工作或更換該物質或作業流程,以完全避免皮膚暴露與接觸。


Download ppt "職業病防治 職業性皮膚疾病 真理大學工業管理與經營資訊學系 2010.10.14."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