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環境與人類生態 第九章 中期的環境變動迷思.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環境與人類生態 第九章 中期的環境變動迷思."—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環境與人類生態 第九章 中期的環境變動迷思

2 9-1 中期的環境不確定性 長期緩慢的環境變動,年代太過久遠,對現今人類已是遙遠過去的歷史陳跡
短期快速的環境變動,人 們也早已學會適應其變化 規律,故二者都不值得憂 慮 問題是一旦環境變動變得 不規律或不可預測時,人 們的生活就會深受衝擊

3 缺乏足夠的觀測記錄 中期的環境不確定性, 即使到了現代,也由於 缺乏足夠的觀測記錄, 實在難以正確詮釋
在人類文明發展過程裡, 這類的環境變動始終環 繞在人類的生活世界中

4 中緯度地區的環境不確定性 中緯度地區,受西風 吹拂影響,北上偏轉 東方的暖空氣(西風) 與南下的冷空氣(北 極東風)在此交會, 逐漸發展成氣旋 呈現為期4-6週的週期 性氣候變動

5 席捲西、北歐的大風雪 Mar.18, 1999 在氣旋發育的同 時,北極的冷空 氣其低溫效應, 促成北半球中緯 區西風帶的歐、 美等國,出現冬 季大風雪與冰雪 風暴,同時氣溫 反常偏低。

6 雨量變率 美國中西部大平原區 是此類環境變動的最佳典型(圖9-1),該區雨量分布由東部約為1,250mm,向西遞減為250mm
1930年代,該區發生連續長 達10年的嚴重乾旱 1940年代,相較於多年平均 降水量狀況,氣候相對更為 潮溼 1950年代,整體氣候表現又 朝向乾燥發展,特別是南方 地區,年降水量又出現不足 圖9-1 美國大平原區降水量變遷趨勢

7 圖9-1 雨量變動趨勢解說 上方第一條的曲線,是根據各年雨量繪製,雨量最高的是1,200mm(1883),最低是390mm(1933)。
各年之間雨量的變動幅 度差異巨大,高雨量或 低雨量是由於特別的氣 候條件促成,不能代表 該區的平均降水狀況。

8 雨量變率公式 是指某地某年雨量與多年平均雨量之差(變動量,絕對值),占多年平均雨量的百分比率,通常以15%為判斷雨量變率大小的基準 公式:
|某地某年雨量-年平均 雨量|÷年平均雨量 ×100%=雨量變率(%)

9 雨量變率計算範例 A 地多年平均雨量為500mm,某年之雨量 變率為30%,則該地某年之降雨量(p)為 何?
代入公式:即|p - 500|/ 500 X 100% = 30% 則 p = (+-) 150mm + 500mm = 350mm 或 650mm

10 動態平均值 地理學家為避免某些突發狀況,扭曲了對一地區平均降水狀況的認知時,通常不會採用一般的平均雨量值來代表,而會改用動態平均值(Moving Averages = MA)以增進對地區變遷趨勢的掌控 動態平均值:即加入時間 補償因素以緩和突發狀 況的平均值 運算方式如下:

11 動態平均值計算方法1 圖9-1的第二條降水曲線採5年期的動態平均值繪製 計算方法:
以某一年雨量為準(A 年),並取其前後2年 雨量值,合計5年,即 -A2, -A1, A, A1, A2

12 動態平均值計算方法2 累加後求其平均值,該平均值便是該年的動態平均值。(其他年期,依此類推) 範例: 1 2 3 4 5 6 7 年
,160 1, , mm , , MA 第3年的5年期MA = ( ) / 5 = 846 (mm)

13 氣候分類指標 沙漠氣候,年雨量 200mm以下 草原氣候,年雨量 200mm–400mm 半溼潤氣候,年雨量 400mm-800mm

14 熱帶地區的環境不確定性 標準熱帶季風氣候的印度半島,年降水量差異懸殊
位於喜馬拉雅山脈(Mt. Himalayas)東麓的阿薩 密省(Assam)山區, 年降水量可高達 13,000mm 西北一帶與巴基斯坦交 界處的塔爾沙漠(Thar Desert)最為乾燥,年 降水量不到20mm

15 印巴國界上的塔爾沙漠 夏季: 由印度洋北上的西南氣 流帶來高溫潮溼,6-9月 為雨季,所降雨水占全 年降水量90%

16 圖9-2 印度半島6月季風雨分布圖 冬季:來自中亞冷 高壓氣流則帶來寒 冷與乾燥,乾季由 每年10月起,迄次 年5月止(圖9-2)
圖中暗色區塊為季 風雨背風區,雨量 低於20mm

17 洪水氾濫終不可避免 漫長的乾季,在人們渴望雨水時,隨著西南氣流的抵達而中止 過於集中的降水與過高的降 水強度,洪水氾濫終不可避 免
位於西南氣流背風區,經年 處於乾旱狀態 季風所帶來的雨水,雨量變 率過大,反而帶來嚴重的糧 食生產問題

18 印度西北部拉賈斯坦邦嚴重乾旱Apr. 2001

19 斯里蘭卡為例 斯里蘭卡(錫蘭,Sri Lanka)阿努拉達普拉 (Anuradhapura)地區, 40年來的 6 月季風降水, 就有15年未曾降水,雨 量最高可達200mm,最 低僅30mm

20 阿薩密省嚴重水患 0716, 2003 變幻多端的降水形態, 若僅採用平均降水量 值作為地區降水指標, 會造成錯誤判斷
採用降水量的中位數 較適合作為本區環境 參考指標

21 中期環境變遷難以預測 迄今為止,中期的環境不確定性仍難以解釋與預測人們該如何面對如此不可預測的環境變動? 糧食生產仰賴三大生產 要素:
耕地、照顧與天氣狀況 一旦氣候變遷,糧食生 產的生態系統因此遭受 摧毀,嚴重者甚至危害 整體人類文明的發展

22 9-2 突發的氣候改變 美錫尼古文明 希臘半島雅典西方的著 名古城美錫尼,原為 3,000年前( B.C.)美錫尼古文明的 國都所在 西元前1230年,該城燬 於希臘北方民族多利安 人入侵的戰火之下,古 文明隨之滅絕消失 美錫尼的雕刻文物

23 密爾溪印第安遺址 近代以來,經考古發 掘,許多證據顯示: 氣候變遷可能才是古 文明滅絕的元兇 類似情況也出現在北 美洲地區
美國愛荷華州(Iowa) 印第安人的密爾溪遺 址(Mill Creek) 密爾溪遺址古印第安人住家

24 印第安古文明曾盛極一時 當地目前年雨量為630mm,氣候條件適於玉米與豆類種植,印第安古文明在此曾盛極一時
然而,西元1200年之後, 居民們卻拋棄居住地, 相繼離去,古文明隨之 隕落 究竟什麼原因促成此一 印第安古文明衰頹敗亡 呢?答案還是氣候改變

25 西風帶-極圈氣旋 西風帶環繞著北極圈附 近吹拂(圖9-3),形 成波狀氣旋包,隨著波 幅擴大,其覆蓋範圍便 隨之向外擴張
冬季風暴挾帶大量冰雪 與低溫嚴寒的氣候條件, 侵襲氣旋包覆蓋區 圖9-3 西風帶氣旋包

26 氣旋帶來冰雪雨水 西風帶氣旋包促成冰 雪雨水的形成與移動 給周圍原屬乾燥氣候 的地區,帶來潮溼的 氣候條件
這現象一旦形成,就 會持續一段相當漫長 時期

27 圖9-4 通過美錫尼的西風帶 若氣候變遷屬緩慢漸 進式,那文明還可自 我調適發展,維續生 存
一旦西風帶發生瞬時 與快速的轉向(圖9- 4),該區就會恢復原 本乾燥的天候

28 美錫尼古文明從此隕落消失 當生活環境無法提供古文明賴以建立的農業生產系統的持續運作,即提供農作栽培、動物馴養或狩獵等活動之需時,文明的基石遂瓦解 美錫尼的考古證據顯 示,人們因絕望而焚 毀都城,古文明遂從 此隕落消失

29 美國中西部大平原小麥分布 Apr. 1997 北美洲的考古證據也顯示過去1,000年來,美國的玉米–春小麥帶,曾出現長達200年之久的乾旱期
顯然,當密爾溪遺址 的印第安人離去不久 之後,氣候又回復潮 溼狀態 然而該地早已人去樓 空,盛景不再

30 下課啦! The End


Download ppt "環境與人類生態 第九章 中期的環境變動迷思."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