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一篇 中華民國的建立與發展 第三章 戰後復員與國共內戰.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一篇 中華民國的建立與發展 第三章 戰後復員與國共內戰."—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篇 中華民國的建立與發展 第三章 戰後復員與國共內戰

2 第一節 國家復員的困難 (一)財政困窘 1.背景:中日戰爭 2.戰爭期間: A.戰費支出 B.國土淪陷,稅收減少 C.生命財產損失慘重
第一節 國家復員的困難 (一)財政困窘 1.背景:中日戰爭 2.戰爭期間: A.戰費支出 B.國土淪陷,稅收減少 C.生命財產損失慘重 D.政府大量發行紙幣→惡性通貨膨脹、物價攀升 3.戰後: A.重建與救災、撫卹需款 B.遣返日本軍民所需花費 C.豁免1945年度收復區的賦稅

3 (二)接收弊端 1.抗戰勝利突然,事前準備不足 2.接收問題: A.偽幣與法幣兌換率不當
「偽幣」指日本於佔領區內發行的貨幣,主要在華北、華中地區流通 B.人員心態不良:藉口肅清漢奸,搜括勒索 3.影響:失去民心,影響統治基礎

4 (三)東北問題 1.背景:二次大戰 A.蘇俄對日宣戰後(1945年)進軍滿洲 B.中共也動員部隊進入東北 2.違反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的撤軍協定
3.美蘇冷戰情勢成形 A.美國助中國運輸軍隊到東北 B.蘇俄扶持東北共軍 4.1946年蘇俄突然撤軍東北(原為日本佔領地) A.國軍措手不及→中共佔領重要城市 B.中共接收當地的大批武器、軍事裝備 遼西會戰 1948 年共軍在戰車的掩護下向瀋陽沿線進攻

5 (四)中共勢力的擴大 1.抗戰期間: A.共軍接受收編成為國軍 B.國共兩軍為爭地盤時有衝突→1941年「新四軍事件」
C.中共以土地改革爭取農村支持 2.抗戰結束: A.國共競相接收收復區:共軍總司令朱德不理會蔣中 正命令 B.形勢對共軍有利:國軍→西部,共軍→華北 C.共軍擴張,兩方衝突→中國又將陷入內戰中

6 第二節制憲、行憲與國共決裂 (一)各方的調停 1.國共會談: A.1945年蔣邀毛澤東和談→重慶會談: 達成和平建國協議
B.1946年政治協商會議:改組政府、修 改憲法草案 2.美國積極介入: A.馬歇爾來華調停 B.促成重慶續開政治協商會議→改組政 府、修改憲草、國共整軍方案 C.返美後東北問題即爆發,調停失敗 美國特使馬歇爾

7 國民政府代表張群,調停特使馬歇爾,中共代表周恩來
1945年8月重慶會談合影 赫爾利 蔣介石 毛澤東 馬歇爾 國民政府代表張群,調停特使馬歇爾,中共代表周恩來 周恩來 張群

8 (二)憲法的制定與施行 1.實施憲政背景: A.孫中山建國程序的最後階段:訓政→憲政 B.五五憲草:1936年制憲國大制定憲法草案
C.抗戰爆發而未及實施 D.1946年國共政治協商會議→憲政問題決議 制憲國民大會代表合影 制憲國民大會會場

9 2.中共的抵制 A.主張先改組政府再召開制 憲國大(1946年) B.要求中共及民盟需有1/3以 上席位,以握有否決權
C.廢止訓政時期約法,以政 治協商會議決議取代 D.國府堅不妥協,中共及民 盟拒出席制憲國大 1946年11月16日,周恩來在南京召開記者會,譴責制憲國大召開,宣布自己將返回延安。

10 1947年改組為聯合政府→容納參加制憲的其他黨派 1947年選出行憲國民大會 1948年行憲國大選舉蔣中正、李宗仁為正、副總統
3.從制憲到行憲 A.制憲 a. 1946年制憲國大召開,通過中華民國憲法 b. 1947年1月1日公布憲法,12月25日施行 B.行憲 1947年改組為聯合政府→容納參加制憲的其他黨派 1947年選出行憲國民大會 1948年行憲國大選舉蔣中正、李宗仁為正、副總統 行憲國大時期的人民大會堂 行憲國大會場

11 (三)國共的決裂 1.國共衝突 A.東北問題 B.制憲條件爭議 2.馬歇爾調停失敗 A.東北問題關外停火,關內開火 B.制憲僵局
→1947年返美,國共和談之路中止 3.內戰開打 A.1947年宣布動員戡亂,內戰全面開打 B.1948年國民黨在遼瀋、徐蚌、平津會戰失利→蔣 中正下野 C.1949年南京失守,最後遷往臺北→兩岸對峙 國共主要戰役圖

12 (四)國民黨失敗原因 1.抗戰影響: 國民黨軍和日軍正面作戰vs.中共於後方發展 勢力→「一分抗日、二分應付、七分發展」
 勢力→「一分抗日、二分應付、七分發展」 2.政治:國民黨內部爭執不已 3.經濟:抗戰後因接收不當與財政問題→通貨膨脹、經濟蕭條

13 4. 社會:中共因土地改革→農民支持;反之,國民黨改革成效不彰 5. 軍事: A. 中共以鄉村包圍城市vs. 國民 黨城市據點孤立 B
4.社會:中共因土地改革→農民支持;反之,國民黨改革成效不彰 5.軍事: A.中共以鄉村包圍城市vs.國民 黨城市據點孤立 B.毛澤東賦予指揮官全權vs.蔣 中正事必躬親,調度不靈活 5.國際:蘇俄大力扶持中共vs. 美國對國民黨支援有限 以小推車運送物資,支援共軍後勤的農民

14 (五)撤守臺灣 1.考量因素: A.臺灣孤懸海上 B.中共於臺灣無勢力 C.國民黨有海、空優勢 2.撤守準備:
3.1949年12月遷往臺北: 南京→廣州→重慶→成都→臺北 臺灣省政府主席陳誠

15 問題 1.毛澤東出身自什麼的家庭? 2.中日戰爭時期,毛澤東以何地作為東山再起的據點? 3.在國共內戰中,毛澤東採取什麼樣的策略?

16 答案 1.農家子弟 2.陜西延安 3.以鄉村包圍城市

17 偽幣兌換率的不當 「最糟糕的是,他們(國府官員)強行以200:1的 比例將華南和華中地區的日偽貨幣兌換成法幣,而
比較適當的兌換率應該是此比率的一半。民眾的存 款和現金積蓄就這樣突然驟減了,他們的直接反應 是怨恨不已,尤其是因為幾年前偽政權曾以2:1的 比率強迫他們將手頭的法幣兌換成了偽幣。這兩次 兌換竟以四百倍的比率將人民的現金積蓄淪為廢紙 一般!」 ── 引自徐中約,《中國近代史》(下),頁648

18 新四軍事件(皖南事變) 毛澤東《為皖南事變發表的命令和談話》: 「欲以所 謂中日聯合「剿共」,結束抗戰局面。以內戰代抗戰, 以投降代獨立,以分裂代團結,以黑暗代光明。…道 路以告,動魄驚心。時局危機,誠未有如今日之甚 者。 」蔣介石對皖南事變的講詞:「這兩周以來,敵 人假借我們新四軍事件,造出許多離奇怪誕的謠言, 恣意挑撥中傷,不僅企圖動搖我們抗戰的精神,而且 妄冀迷惑國際間對我國抗戰的視聽,求逞其侵略中國 的迷夢…。

19 即就我們此次處置新四軍事件來說,無論中外人士,大家都知道,這完全是我們整飭軍紀的問題,性質很明白,問題很簡單,事情也很普 通。凡違令亂紀的軍人,在所必懲,至於稱兵作叛,襲擊友軍,侵佔防地,妨害抗戰的軍隊,更必然的須解散。這是抗戰治軍的天經地義,除非像無法無紀的敵國少 壯軍人,才會把這件事看做一種特殊而不尋常的事件,故意來作誇大的惡意宣傳…。 」

20 「新四軍事件」:抗戰爆發後,華南共軍 改編為新四軍。新四軍為了擴大根據地,常 與政府軍爆發摩擦。1941年國民政府軍事委 員會命令新四軍撤至黃河以北作戰,新四 軍抗命不從,政府軍乃將其包圍殲滅,是為 新四軍事件。

21 「國共重慶會談」:在美國大使安全保證及 蘇俄來電施壓下,毛澤東決定接受蔣中正邀 請,赴重慶協商。史達林( )主要 考慮中國若爆發內戰,將危及俄國新近自中 蘇友好同盟條約取得的權益,所以要毛澤東 接受邀請。

22 蔣中正在日記中記載:最近,中共代表向美國表示, 中共必須重視莫斯科的意見,美國想調解國共關係,
必須先徵求俄國同意。此段記載最可能出現於何時? (A)1924年國民黨實施聯俄容共之際 (B)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之後 (C)1946年二次大戰後中國發生內戰 (D)1958年中共發動八二三砲戰之前 【102.學測】

23 試題解析: (C) 由題幹可知中共表示如美國想調解國共關係,需徵 求蘇聯同意。八年抗戰時中共在延安就是靠蘇聯支
持、補給,1945年中共也是靠蘇聯轉交接收自日軍 的武器才得以壯大,故國共內戰時期重大決策都要 先經史達林的同意。而國共關係需要美國調停,也 只有(C)內戰時期符合。

24 中國某一個時期中,許多人呼籲總統賦予內閣全權,召 開全國和談大會,並要求:改組內閣,網羅全國和平民
主人士,充實和平的內容。他們甚至計畫發動國人,一 致擁護和平;更希望美、蘇、英、法等強權能諒解,支 持中國希望和平的想法。這個事件的背景是: (A)1912年辛亥革命後,革命黨人對清廷的呼籲  (B)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後,學界對政府的希望 (C)1949年國共和談期間,政界對國民黨的建議 (D)1950年舊金山和會召開前,新聞界所提建議                       【100.學測】

25 試題解析: (C) 1949年時,國府形勢不利,內部出現和談聲浪,蔣中正 被迫下野,由副總統李宗仁代行職權,試圖與中共和談,最終仍失敗。
(A)從「呼籲總統……」判斷不可能是革命黨對清廷的 呼籲,當時蘇聯也尚未建立;(B)中日戰爭爆發後,民 眾普遍支持抗日,當時政府也沒有「總統」與「內閣」;(D) 1950年時,國民黨政府已撤退來臺,國共勝負已分,「和談」的條件不存在

26 美國武官論國共內戰 「有充分的證據顯示,瀰漫在國民政府各階層中的 冷漠、怨恨與失敗主義氛圍,導致投降與敗逃。主 要原因在於共產黨在兵力上的優勢,國民政府的士 兵對於前途不抱希望,而共產黨士兵團結且戰鬥力 旺盛,國民政府軍傷亡慘重、耗盡兵力,日益對官 員的富裕和士兵的微薄薪餉、艱困的生活之間的嚴 重落差感到憤憤不平,他們無意離鄉背井在人生地 不熟的異域作戰。」 ── 引自史景遷,《追尋現代中國》,頁659


Download ppt "第一篇 中華民國的建立與發展 第三章 戰後復員與國共內戰."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